课时强化练21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变迁
(复习指导)模块2第9单元第21讲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含解析
第21讲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经济体制改革(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措施(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特征包产到户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业时期,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问题(1)中国国情导致改革后实行的仍是小农经济,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仍十分落后,不利于机械化大生产,不利于农业技术的进步,要实现农民富裕的目标还有很大难度。
(2)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还很低,产品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跟不上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3)土地所有权不清晰。
(二)国有企业改革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过程(1)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深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意义(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2)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3)发展创新: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1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一)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8·某某某某二模)媒体指出:当某某、某某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包产到户”的制度变迁就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这表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革( )A.是在实践基础上逐步推进B.起源于自发的倡导和组织C.达成自上而下的完全一致D.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顽固制约B[材料“当某某、某某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可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于某某、某某等部分地区自发的倡导和组织,故B项正确。
]2.(2018·某某模拟)1979年,某某来安县粮食增产4.4%,其中包产到户的队增产37%,包干到组的队增产12.5%,包产到组的队增产3.4%,仍然以队为基础,搞“大呼隆”的队减产6.7%。
这说明 (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B.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C.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D.基层乡镇政府设置开始革新B[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公有制,土地所有制没有变化,故A项错误;1979年来安县粮食增产的是包产到户、包干到组、包产到组的队,而坚持原来的“大呼隆”的队却减产,故B项正确;农业合作化是在1953-1956年,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粮食增产,属于经济方面,而基层乡镇政府改革是在1983年后,且是政治方面,故D项错误。
] 3.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
这反映出 ( )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D[根据材料“中央1号文件”可知,这属于行政法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可知,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可知,这属于私营企业,故C项错误;材料“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表明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旧有的集体经济观念下解放出来,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程标准]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2.探讨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1.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1)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________________国家,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2)到1978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
2.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中国经济总量的排名,1990年为世界________,发展中国家中第二;2001年为世界第六,发展中国家中________;2006年为世界________,超过法国和英国。
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向________迈进。
(2)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奋斗目标。
(3)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1.含义:指人口、用地和经济、________、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____________的过程。
2.进程(1)改革开放前,进程十分缓慢。
(2)改革开放后,进程加快。
(3)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02年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________________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
3.倾向(1)特点: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如________________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北京城市群。
(2)作用: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依托。
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1.原因(1)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2)政府大力支持。
(3)社会的发展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技术的进步。
2.表现(1)________年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
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增添了新的设施。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下岬村的家庭结构出现了什么样的变 化? 【答案】 庭基本消失。 大家庭解体,核心家庭日益成为社会的基 本单位;核心家庭越来越多,主干家庭逐渐减少,联合家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2)从材料二来看,下岬村人的生活水平经历了怎样的 转变?简述造成这一转变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
筑京九铁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改革开
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从而具备了修筑京九铁路的条 件。故选B项。 【答案】 B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图表,你能得出
(
)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①GDP同比增速持续加快 ②综合国力大幅提高
【答案】
从贫穷到富裕,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从
岳 麓 版 历 史
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 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大量引 进外资,建立许多外资和合资企业,突破了计划经济的管 理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 (3)为什么农村的住宅格局与城市日益趋同? 【答案】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的发展;现代城市 文明对农村的改造和冲击;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农村产生了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3)影响: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人们的生 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
2.流行语言丰富的原因
(1)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使新生事物大量涌 现,所以出现新生语言。 (2)对外开放以来中外交流的加强,对外贸易的发展使 外来语言和相关的港台语言进入。 (3)经济的发展也使各地交流加强,各地方言交汇。 因此,流行语言的丰富多彩恰恰反映了经济的发展、 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社会时尚的更新。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导学案及答案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标解读】应把握GDP增长的表现、原因与意义;把握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原因、意义;把握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把握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时尚。
【考试大纲】大众传媒的发展【重难点】大众传媒的发展【课前预习案】一、经济腾飞(一)从GDP看沧桑巨变: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2、变化:①新中国成立之初:②到1978年:③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3、变化原因: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②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③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④中国社会环境的安定。
4、影响:①②5、奋斗目标的制定:①2002年,“十六大”提出:②2007年,“十七大”提出:(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1、什么是城市化?2、进程:(1)改革开放前:(2)改革开放以来:(3)进入21世纪以来:3、城市化特征:(1)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雏形。
(城市群代表有)(2)小城镇迅速崛起。
(3)进程快,城镇化的道路多样。
4、城市化目标:5、我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方向:二、生活巨变:1.互联网时代(1)什么是互联网?(2)发展:(3)影响:①②③④2、时尚中国:(1)思想观念上的变化:(2)衣食住行的变化:(3)生活质量的变化:(4)流行语言的变化:【课堂探究案】1、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1)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材料二: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9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
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2)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时作业:第24讲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历史ⅱ岳麓版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练习
历史ⅱ岳麓版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练习(时刻: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中国GDP的迅速增长,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同时期的亚洲新兴国家,要紧得益于()。
A.“一五”打算的实施B.三大改造的完成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明白得能力。
通过各时期中国GDP增长的情形对比能够发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最快的。
答案 D2.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都市化进程。
1978年我国都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都市的增长最为迅速。
这要紧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进展C.沿海港口都市的开放D.都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解析经济学上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都市化,确实是农村经济转化为都市化大生产的过程。
依照定义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城镇进展最快的是农村经济改革和大力进展乡镇企业的结果。
答案 B3.“送嫁妆”是我国专门多地区的特色民俗。
下表的统计不能说明()。
B.嫁妆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C.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大为提高D.嫁妆保留了传统特色,表达了时代特色解析从材料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嫁妆越来越现代化,但仍保留了被褥,“红包被”等传统特色;而材料中并没有提及西式婚礼与中式婚礼的区别,故选A项。
答案 A4.“时尚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2005年首次推出的一档大型时尚节目,是央视继《CCTV模特电视大赛》之后推出的又一大型时尚类电视活动。
“时尚中国”的标志有()。
①“时刻确实是金钱”的观念②穿着装扮个性化③“装修热”④流行语言的变化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时尚中国”指的是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在方方面面发生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这些变化包括思想观念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流行语言的变化等。
答案 D5.右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QQ谈天交友场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含答案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1.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
"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
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B.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答案】B【解析】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而不是当时欧洲主要的经济形态,受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束缚,超短裙不会广泛流行,故A项错误;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也会发展,超短裙会流行,故B项正确;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主,国家经济发展停滞,不会出现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现象,故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利用“新经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应该流行超短裙而不是长裙,故D项错误。
2.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写道:“十几年前,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穿着单调一律……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有()①经济全球化影响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③改革开放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1989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世界服装的潮流也影响到中国,①③④正确,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题干时间“1989年”不符,排除②。
故选C项。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初
群
具 规 模 的 城 市
城市化的另一面: 城市化的另一面:
城市化的另一面: 城市化的另一面:
水质的污染
城市化的另一面: 城市化的另一面:
交 通 堵 塞
念时尚: 观念时尚:
竞争意识、市场意识、 竞争意识、市场意识、 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开放观念
终身学习观 ——七旬老人考大学 七旬老人考大学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21课
一、经济腾飞 二、城市化进程加速 改革开放以前: ①改革开放以前:十分缓慢 1、城市化的历程 ②改革开放以来:进程加快 、城市化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 进入21世纪以来 世纪以来: ③进入 世纪以来:高速发展 2、城市化的倾向:城市区域化,形成城市群雏形 倾向: 、城市化的倾向 城市区域化, ①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②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③大北京城市群 3、城市化发展目标: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 、城市化发展目标: 目标 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B 建国之初, A 建国之初,我国的城镇化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前, B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化进程较快 改革开放以来, 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 进入新世纪以来, D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3、我国初具规模的城市群不包括 、 A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B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 大北京城市群 D 黄河三角洲城市群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要感谢一个叫瓦特的修理工,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要感谢一个叫瓦特的修理工,你怎 么看?为什么? 么看?为什么?
工业革命 改良型蒸汽机 工厂摆脱了地理位置的限制 工业城市兴起
2003年 2003年
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到 未来 年中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到60%, 进入城市时代。 年中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到 , 进入城市时代。
版高中历史 4.21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时训练 岳麓版必修2
2014版高中历史 4.21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时训练岳麓版必修2 【基础达标】1.1978—1995年,我国的GDP年增长率远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能够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 )A.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C.亚太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D.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中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2.目前已具规模的城市群有以沪宁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
这表明( )A.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B.小城镇迅速崛起C.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D.城市化进程出现曲折3.下图EF段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4.现在社会上“帅呆了,酷毙了”“粉丝”“菜鸟”“骨灰级”等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语言,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B.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C.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D.市场意识带来的影响5.我国人民的服装由单调走向时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国际形势的影响B.服装产业的发展C.纺织业的发展D.经济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能力提升】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观察中国经济GDP增长率变化图(下图),出现第二个快速增长期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开辟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2.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上海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从1957年11月到2002年从未间断,账本记载,2002年,夫妇俩全年总收入(主要是退休金)比22年前提高了17.75倍。
这一账本是上海(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B.政治剧变的见证C.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3.城市化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学案(含答案)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案(含答案)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以我国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掌握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与生活巨变的基本状况。
2.了解城市化的含义,归纳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3.理解互联网的兴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1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1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2到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3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
2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经济总量与最发达国家差距缩小。
11990年在世界排名第,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二。
22001年,跃居世界第六,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
3xx年跃居世界第四。
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人民生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
22002年,中共“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xx年,中共“七大”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确保到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图解识记经济腾飞的表现易混易错国内生产总值不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劳动报酬.投资收益的净额。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1含义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
2进程1改革开放前进程分缓慢。
2改革开放以来进程加快。
321世纪以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02年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
3.趋势出现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了城市群的雏形。
主要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北京城市群等。
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1原因1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2政府的大力支持。
3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
高考精品推荐 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练)
第4单元第21课一、选择题1.“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答案】 A【解析】改革开放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2.“十六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A.翻一番B.翻二番C.翻三番D.翻四番【答案】 B【解析】考查基础知识。
3.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的奋斗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争取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C.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答案】 D【解析】与“改善人民生活”最为相关的是D项。
4.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A.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C.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答案】 C【解析】C项所述是“文革”时期的典型事物和现象。
5.2002年政府提出积极的城镇化战略,内容包括()①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②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③全力扩大城市规模④加大城镇的开放力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A【解析】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6.它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
如果将一个人视为地球上的一点,那么,它就是把所有的点贯穿起来的连线,它把整个地球构成一个一体化的世界。
这种传媒是() A.电话B.报刊C.影视D.互联网【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连线”“一体化”可判断这种传媒是互联网。
7.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它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包括...()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C.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答案】 C【解析】当今世界,多种传媒共同发展,不能用一种传媒代替全部。
省优获奖教案:第21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变迁 Word版含答案
第21讲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变迁考点1| 伟大的历史转折与经济体制改革1.方针确定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改革(1)改革内容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2)意义①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②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点误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的公有制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农村改革的推动。
(2)过程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②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形成了一批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确立过程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经济体制改革史料一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①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②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史料二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每课一练(岳麓必修2)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图体现的是()A.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且速度较快B.人均收入持续增长C.人均生产总值持续增长D.国家外汇收入持续增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理解能力。
从图中右方可知,本图是指我国的GDP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
答案:A2.我国目前已初具规模的城市群有()①长三角城市群②珠三角城市群③大厦门城市群④以京津为中心的北京城市群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福建地区形成了以厦门、漳州、泉州为中心的闽南三角区,并未形成大规模的城市群,故排除③。
答案:B3.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习惯,它有利也有弊。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各个方面调查互联网对社会和中学生的影响。
他们所拟定的调查报告的题目最贴切的是()A.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B.中学生上网利弊谈C.互联网促进教育发展D.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发展和机遇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欲从各个方面调查互联网对社会和中学生的影响”,可知报告的主题应该是“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答案:B4.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解析:图表信息无法体现西方思想文化对婚姻习俗的影响。
D项解读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D5.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30年的探索与实践。
在9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和1979-2010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C.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解析: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中华民族觉醒,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而通过1979-2010年三十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得以振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强化练(二十一)(限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1.林岗在《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一文中说:“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
”他认为,现在中国正处于城市经济。
根据这一观点,对应文中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A.1911年B.1949年C.1978年D.1997年【解析】1911年应该属于第一章挣扎和崩溃,指的是辛亥革命,故A项错误;1949年应该属于第二章主权重建,指的是新中国成立,故B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正确;1997年应该属于第四章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故D项错误。
【答案】 C2.1978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出《党的政策必须落实,自留地上桃树不能砍》的文章,对浙江某地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次日,头版再刊《鼓励社员经营正当家庭副业》的文章,批评了四川某地干涉社员发展正当家庭副业的错误做法。
两篇文章传达了怎样的政治导向() A.农村政策即将进行重大调整B.工作重心将向经济建设转移C.“姓社姓资”的争论将有定论D.家庭联产承包制将推向全国【解析】1978年5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根据题干中“对浙江某地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批评了四川某地干涉社员发展正当家庭副业的错误做法”可知国家政策将会进行重大调整,从“自留地”“社员”等关键词能判断题干中主要是说的农村地区,故A项正确;B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错误;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错误;D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错误。
【答案】 A3.(2016·河南六市联考)1979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草案》中的“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
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
材料表明()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B.经济体制改革在争议中探索C.包产到户不被民众认可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解析】通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符合国情,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部分改变了“不许包产到户”的政策,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有所弊端,故B项正确;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部分改变了“不许包产到户”的政策,是进步而非“反复”,故D项错误。
【答案】 B4.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
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
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解析】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没有改变土地的性质,故A项错误;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农民并没有获得所有权,只是获得使用权,故B项错误;农村改革的突破并没有完全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C项错误;包产到户主要使农民获得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故D项正确。
【答案】 D5.下列对1972年到1985年期间的中美贸易(表)解读正确的是()B.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局势缓和C.体制改革缩小中国贸易逆差D.美国是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解析】出超指的是出口大于进口,从表格中可知,在中美两国的贸易中中国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中国处于入超状态,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表格中只反映了1972年到1985年期间的中美贸易情况,故B项错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国在中美贸易中出口数量与入口数量的差距逐渐减小,故C项正确;表格中只列举了中美两国贸易情况,没有列举其他国家同中国的贸易情况,不能推断出美国是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故D项错误。
【答案】 C6.下表所显示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某一时期各类企业产品出口的走势,从中可以反映出我国()A.国有企业改革有待全面展开B.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得到改变C.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初步形成D.民营经济也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解析】从表格材料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民营企业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外资企业出口比重小幅度上升,A项不符合表格时间,错误;材料中国有企业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并不意味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C项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时间早于题干,错误;从表格可以看出,同时期民营企业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民营经济也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故D项正确。
【答案】 D7.(2016·湖北七市联考)据统计,1987年与改革前相比,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种由120种减少到60种,国家统配物资由259种减少到26种,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
这说明()A.计划经济体制得以根本改变B.物资价格“双轨”现象得到改变C.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增强D.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解析】材料反映出1987年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比重下降。
但直到1992年之前仍然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没有根本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中商品国家定价和市场定价的“双轨”现象仍然存在,故B项错误;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比重下降,与之对应,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增强,故C项正确;此时国有企业改革还未涉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 C8.从1983年1月起,国家规定凡有盈利的国营企业,其利润按一定的比例税率缴纳所得税,所得税后利润,一部分上交国家,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自行支配。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A.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极大地增强了城市工矿企业的活力C.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D.保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资金【解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以后出现的,与题干中的“1983”年不符,故A项错误;1984年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搞活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故B项正确;题干谈到的“国营企业”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错误;“一部分上交国家,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自行支配”体现了提高企业的活力,增强其积极性,故D项错误。
【答案】 B9.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
这说明()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解析】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表明此时尚未摆脱计划经济束缚,故A项错误;公有制主体地位一直没有改变,故B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此时尚未开始,故C项错误;材料显示允许了私有经济的存在,即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故D项正确。
【答案】 D10.(2016·南京调研)1984年,邓小平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为扩大开放,中国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解析】1979年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区域,1984年做出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决策,故B 项正确;1985年做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决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B组名校必刷题11.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大范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举世瞩目变化的()A.建立深圳特区B.开发上海浦东C.开放沿海城市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建立深圳特区主要是作为经济试验田,没有体现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故A项错误;浦东开放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标志,但没有大范围参与国家合作,故B项错误;沿海城市开放是扩大中国对外开放面,故C项错误。
【答案】 D12.(2016·邯郸质检)对1982—1995年中国移民国外人数,分析正确的是()A.90B.北京、上海、广州移民国外人数增多是由于经济特区的设立C.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国外的人数呈下降趋势D.全国移民国外人数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解析】21世纪初,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A项错误;北京、上海并不是经济特区,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中全国移民人数可知,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国外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故C项错误;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移民人数在增多,说明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故D项正确。
【答案】 D13.土地流转成为当下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永佃制是中国自宋至近代的一种土地制度,据此,佃户可以永久租用农地,不受土地业权转手的影响。
在永佃制下,土地的拥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可以分别执行和占有。
这两项分割的权益,各地名称不同,如:田底田面、田骨田皮、田根田脚。
有的地方认为永佃权是土地所有权的一部分,因此享有永佃权的称为二田主,形成一田二主制。
永佃制有利佃农,对佃农是一种保障。
佃农视永佃权为一种产业,可以出让、遗赠或转售。
永佃权有时价,而且往往比田骨的价值更高。
——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材料二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
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
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
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材料三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根据材料一,概括永佃制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