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六上科学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深入理解作者揭示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辩证统一”的艺术规律,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艺术之美。
二、学习作者举一反三地说明抽象事理的方法以及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说明语言。
三、培养学生梳理思路和概括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体会作者引入音乐、舞蹈、绘画艺术来说明建筑艺术特点的方法。
二、理解“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如何有机统一。
[教学设想]分汲取、解读(第一课时)与探讨、拓展(第二课时)两个学习步骤,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有所发现,体会作者广博的学识,领略中国艺术博大精深之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说明:在于引发学生对作者以及作者的学识深入探讨的兴趣)你去过西安、见过西安的城墙吗?你能想象如果北京城墙不拆,现在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吗?“北京的城墙可以建成环城公园,这将是一个长达3975公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立体公园。
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纳凉游憩。
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这段话是著名建筑家、本文作者梁思成在50年代对保留北京城墙的意义所作的形象展望。
如今,“文化遗产”意识深入人心,人们保护古建筑的觉悟越来越高,当年,梁思成为保留中国古建筑和北京城墙的奔走呼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是什么赋予了这位建筑学家极富穿越感的远见卓识呢?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文章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二、通读全文,整体把握1蓖ǘ寥文,你能否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在哪几段?并试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观点。
点拨:学习运用关键句(体现行文思路的句子)确定文章主要内容,学会从各段的重复性语句中提炼概括作者观点。
明确:作者观点——重复与变化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建筑之美,两者缺一不可。
(可通过关注第1段对“重复与变化”的解题和第2段段尾、第8段过渡段落中反复出现的“统一”一词,作出提炼与概括。
2024年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宇宙探索》:第1节《宇宙与地球》、第2节《恒星与行星》。
2.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第1节《生物的分类》、第2节《生物的进化》。
3. 第三章《力的世界》:第1节《力的概念》、第2节《力的作用与运动》。
4. 第四章《能源与环保》:第1节《能源的利用》、第2节《环保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恒星、行星的特点。
2. 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分类和进化的基本原理。
3.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4. 了解能源的利用和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宇宙知识、生物进化、力的作用与运动、能源环保。
2. 教学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的概念、能源的合理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宇宙探索:地球仪、星空图、天文望远镜。
2. 生物多样性:生物模型、进化树挂图。
3. 力的世界:弹簧测力计、滑轮组、小车。
4. 能源与环保:太阳能电池板、节能宣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星空、讨论生活中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力的作用、分享节能环保做法,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宇宙知识、生物分类、力的概念、能源利用等。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宇宙探索:板书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恒星与行星的特点。
2. 生物多样性:板书生物分类、进化原理。
3. 力的世界:板书力的概念、力的作用与运动。
4. 能源与环保:板书能源利用、环保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列举三种生物分类方法,并说明其特点。
(3)解释力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相关知识点,掌握科学实验的基础方法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促使学生积极探求真理,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相关知识点,掌握科学实验的基础方法和技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1. 单元一:生物多样性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介绍、不同生物种类的特征和生物分类方法。
学习活动:观察不同生物的特征,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片进行分类,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
2. 单元二:营养与食物教学内容:食物的营养成分的概念介绍,食物的分类和作用,以及儿童营养的重要性。
学习活动: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食物的分类和作用,并讨论儿童营养的重要性。
3. 单元三:健康与饮食教学内容: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学习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研究不同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学习活动:通过实验和讨论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学习合理饮食的原则,并研究不同食物对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 单元四:物体与能源教学内容:学习物体与能源的关系,了解不同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
学习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物体与能源的关系,了解不同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并讨论可持续利用能源的重要性。
5. 单元五:生物与环境教学内容: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和模型等。
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课题。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及保护措施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概念与过程呼吸作用的概念与过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3. 电能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图常见的电路故障及检修方法4.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地球运动与季节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以及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联系与区别,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 理解电能的基本概念,学会分析电路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措施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电路图的识别与分析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保护意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电能的基本概念及电路组成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多样性图片、模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动画演示电能实验器材(电池、导线、灯泡、开关等)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电池、导线、灯泡、开关等)生物多样性调查表电路图设计图纸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动画演示,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好奇心。
以生活中的电路为例,引入电能的学习。
2.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措施,举例说明。
讲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举例分析。
讲解电能的基本概念,结合电路图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并进行分享。
学生绘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示意图,进行互评。
学生设计电路图,并进行实际操作验证。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内涵、价值、保护措施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概念、过程、联系与区别3. 电能概念、电路组成、电路图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多样性调查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示意图电路图设计及实验报告2. 答案:生物多样性调查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二、素质教育目标与任务(一)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使用工具【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2、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法】讲授法【学法】小组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4、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全册)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全册)第一单元生物小达人课时一了解牙齿教学目标1.了解牙齿的构造和牙齿的作用;2.认识并掌握正确的牙齿清洁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认识并理解牙齿的构造和牙齿的作用;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由学生们在班级展示牙齿的知识;2.生活中的经验:红糖能够让牙齿变黄,口香糖对牙齿的影响;(课前教师将弄好实验)3.了解牙齿的构造;模拟实验,使用鸡蛋壳模拟牙齿,观察不同条件下牙齿的变化;4.牙齿的作用;通过图示和贴画,让学生们认识到牙齿的不同功能;5.正确刷牙方法;观看视频和配合展示,让学生们模仿正确的牙齿清洁方法。
教学过程1.开音视频,简单介绍今天的课程,引出问题为“大家有没有觉得牙齿很有用的?”技巧性问问题,让学生们提高参与性。
2.口语题,让学生们在班级展现牙齿的知识。
3.介绍实验结果,分析饮食、刷牙和健康等方面对牙齿的影响。
4.介绍牙齿结构的好处和功能,让学生们模仿。
5.明确牙齿宝贵的地位,告诉学生们牙齿健康的必要性。
6.将视频播放并展示牙齿清洁方法,让学生们模仿。
教学心得科学课的设计,要注重多方面的思考。
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十分重要。
透过实验让学生们自我思考“我该如何保护我的牙齿?”引导学生们了解牙齿神奇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们对此课程的持续关注度受到不严重的控制。
第二单元物理小猎人....第三单元化学小魔....第四单元天文小博弈者....第五单元地理小探险家....第六单元科技小制造者.....。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举例说明:植物生长与阳光、水分的关系2. 生命科学与健康生物的六大类群人体主要器官及其功能3. 物质科学与技术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原理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 认识生物的六大类群,了解人体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关注生命科学与健康。
3. 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理解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原理,培养对物质科学与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生物类群的理解;简单电路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生命科学与健康;激发学生对物质科学与技术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观察箱、人体器官模型、电路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植物生长观察箱引入,让学生思考植物生长与阳光、水分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提问: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和水分?2. 新课导入:讲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以植物生长为例,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不同光照、水分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4.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的六大类群,结合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类群的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归类到六大类群。
7.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电路实验,观察电路的通断情况,理解电路原理。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 生物的六大类群:植物、动物、真菌、原生生物、原核生物、古菌3. 人体主要器官:心脏、肺、肝脏、胃、肾脏、大脑4. 物质科学与技术: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原理七、作业设计植物生长与阳光、水分的关系是什么?生物的六大类群分别有哪些特点?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原理是什么?2. 答案: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看不见的世界详细内容:了解微生物的分类、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探究微生物的观察方法。
2. 物质的变化详细内容: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能量转化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3. 地球上的水资源详细内容: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探讨水循环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物质变化和水资源的相关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微生物的观察方法、物质变化的区分、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微生物的特点与作用、物质变化的实质、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演示文稿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学习手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微生物、物质变化和水资源的实物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微生物、物质变化和水资源的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微生物、物质变化和水循环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看不见的世界:微生物分类、特点、作用2.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能量转化3.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利用、保护、水循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微生物,并说明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简述水循环过程,并说明其对环境的影响。
2. 答案:(1)细菌、病毒、真菌。
细菌:单细胞,无细胞核,能分解有机物质;病毒:非细胞生物,依赖宿主细胞繁殖;真菌:多细胞,有细胞壁,能分解有机物质。
最新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案全册(六上 表格式)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
(1)讲解:
刚才的比赛中,凡手持螺丝刀柄的一方都取胜了,并不是这些同学力量都大,而因为他们利用了螺丝刀这简单机械省力的原理,而取胜对方。那么这种简单机械叫什么呢?螺丝刀柄粗大,就像汽车方向盘的轮,而金属棍,就像汽车方向盘和轮连接的轴。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的简单机械叫轮轴,(板书课题)凡是由一个轮和一个轴组成的机械都叫轮轴。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练
习
作
业
布
置
教
学
反
思
反思:科学家的探索研究经历告诉我们,探究的过程是艰苦的,往往一个课题要经历千百次不懈的努力,最后才能获得成功。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他发明电灯就进行了一千六百多次的实验。大科学家尚且如此,小学生探究活动,我们绝不要担心失败,经历失败后获得的成功,对学生的影响更强烈。他们在发展智能的同时情商也得相应的发展。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第一单元“科学探究”,主要包括:1.1 探究与发现;1.2 设计与制作;1.3 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和设计,如何进行团队合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科学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科学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探究,发现科学规律。
3. 设计与制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4. 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板书设计:科学探究:1. 观察2. 实验3. 调查设计与制作:1. 创新意识2. 动手操作交流与合作:1. 团队合作2. 沟通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与制作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
答案:学生设计的实验,只要符合科学原理,都可以作为答案。
2. 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科学探究的短文。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的关于科学探究的短文,只要内容符合要求,都可以作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设计与制作、交流与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在课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科学探究活动,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
科学探究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内容涵盖全册章节。
具体包括:第一章《生命的世界》,探讨生物多样性与生命现象;第二章《地球与宇宙》,解读地球的结构、运动及宇宙的奥秘;第三章《物质的性质》,研究物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第四章《能量的转换》,探索能量在各种现象中的转换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全册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转换的原理、物质性质的理解;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地球与宇宙的认识、物质的性质及能量转换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习资料、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 新课: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例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3. 课堂讨论: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深理解;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教材核心概念、原理、实验步骤等;2. 板书形式:采用图示、表格、流程图等形式,清晰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并说明其原因;(2)简述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及产生的现象;(3)解释物质的熔点、沸点与密度,并举例说明;(4)论述能量转换的原理及实例。
2. 答案:根据教材内容,给出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书籍、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科学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科教版 科学 六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2. 生物与环境3. 健康的生活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5. 电与磁6. 工艺技术详细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健康生活方式、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简单电路的搭建、磁铁的性质、工艺技术制作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认识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与变化,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了解电与磁的基本原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电与磁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模型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学习资料、工艺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a. 学生观察图片,交流讨论。
2. 例题讲解:a.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b. 生物与环境: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
c. 健康的生活:介绍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d.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讲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分类。
e. 电与磁:介绍电与磁的基本原理,进行实验演示。
f. 工艺技术:讲解工艺技术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制作。
3. 随堂练习:a. 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练习。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及特点2.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3. 健康的生活健康生活方式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分类5. 电与磁电与磁的基本原理6. 工艺技术工艺技术的基本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选择题: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电与磁等。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优质教案全册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优质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和重要性,研究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2. 第2章《生物与环境》: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3. 第3章《光的传播》: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以及光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光的传播等科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光的传播现象。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光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教学挂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记录表格、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标本、图片,引入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 教学活动:(1)讲解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2)组织实验活动,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光的传播现象。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分类、特征、重要性。
2. 生物与环境: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相互关系。
3. 光的传播:传播、反射、折射、运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并说明其意义。
(2)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
(3)分析光的传播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生物分类的依据有形态、生理、生态等,意义在于方便研究和管理生物资源。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适应、影响、共生等,如沙漠植物沙棘适应干旱环境。
(3)光的传播现象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光纤通信、反射镜、近视眼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物种的多样性和保护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态平衡与人类活动的影响3. 地球的外衣大气层的结构气象现象及其成因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3. 帮助学生了解大气层的结构,理解气象现象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方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气层结构。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气象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手册、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2. 新课导入:(1)讲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特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通过实例分析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讲解大气层结构,分析气象现象的成因。
3. 例题讲解:(1)给出生物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2)分析生态系统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实际应用。
(3)通过讲解气象现象的成因,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分类:特征、方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 生态系统组成与功能生态平衡与人类活动3. 地球的外衣大气层结构气象现象及其成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分类的特征和方法,并举例说明。
(2)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3)解释大气层结构,分析气象现象的成因。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2)开展气象观测活动,让学生了解气象现象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3)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全册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重点围绕第三章《物质的变化》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教材章节:第三章《物质的变化》2. 详细内容:(1)物质的三态变化;(2)化学反应与物理反应;(3)能量转化与守恒。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物质的三态变化、化学反应与物理反应的概念,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类型及特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
2. 教学重点:物质的三态变化、化学反应与物理反应的区分,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挂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报告、学习笔记、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冰融化、水沸腾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物质的三态变化:讲解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举例说明;(2)化学反应与物理反应:通过实验演示,讲解两者的区别;(3)能量转化与守恒:以太阳能电池为例,讲解能量转化过程。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判断物质变化类型;(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与物理反应;(3)讨论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实例。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物质变化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三态变化;2. 化学反应与物理反应;3. 能量转化与守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物质的三态变化;(2)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与物理反应;(3)解释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
2. 答案:(1)物质的三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2)化学反应:如燃烧、腐烂;物理反应:如冰融化、水沸腾;(3)能量转化与守恒: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守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物质变化的理解,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一我们常用的工具教学目标:1、能说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2、能根据生活的需要正确地使用相关工具。
3、知道对工具的爱护和工具使用中的安全。
教学重点: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常用工具。
教学难点:能根据生活的需要正确地使用相关工具。
教学用具:日常生活上常用的工具、启瓶器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教师提出问题1、生活中常常需要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说一说我们曾经使用过哪些工具,用它们做了些什么事情?2、我们是怎样使作这些工具的?3、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分组记录:(表一)工具名称使用方法可心以完成的工作二、试用工具1、试一试,要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起出来,选择什么工具会更加方便省力?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打开油漆桶2、打开一瓶饮料3、通过观察着重让学让认识这几个点并形成印像。
四、课堂小结二打开盖子的工具教学目标:1、认识杠杆这种简单的机械,知道杠杆上有三个点:重点、支点、力点。
2、能在打开盖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3、能够持续认真地参与探究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这种简单的机械。
教学难点:能在打开盖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教学用具:空油漆桶、铁片、尺子、玻璃瓶及开瓶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各自准备的油漆桶等,尝试打开桶盖,发现了什么?请学生描述变化过程:盖子一端上翘,铁片各部分三个点的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板画于黑板上,并出示杠杆机械的概念。
二、打开一瓶饮料仔细观察开瓶器的结构,注意观察开瓶的变化过程。
学生描述:瓶盖一半凸陷处为支点。
请学生尝试画出开瓶器这种杠杆的三点。
比较铁片、开瓶器这二种杠杆的异同。
三、找找身边的杠杆说说应用过程,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三杠杆的研究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东西叫作杠杆(即杠杆的特点)2、认识杠杆的巧妙作用及它是如何参生作用的。
六年级科教版科学教案3篇
六年级科学教案六年级科教版科学教案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科教版科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科教版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__~P_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2、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难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
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
(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备注
教学反思
课题:滑轮组
P__~P_页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备注
教学反思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还有其他方法吗?
4、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
5、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备注
教学反思
课题:杠杆的研究
P__~P_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要研究的问题
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
是()否()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定滑轮的状态
我们的发现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P__~P_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难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
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备注
教学反思
课题: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