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复习
(整理)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第八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8-1 静电场中的导体一、静电感应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1、静电感应2、导体静电平衡条件(1)导体的静电平衡:当导体上没有电荷作定向运动时称这种状态为导体的静电平衡。
(2)静电平衡条件 从场强角度看:①导体内任一点,场强0=E;②导体表面上任一点E与表面垂直。
从电势角度也可以把上述结论说成:①⇒导体内各点电势相等;②⇒导体表面为等势面。
用一句话说:静电平衡时导体为等势体。
二、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 1、导体内无空腔时电荷分布如图所示,导体电荷为Q ,在其内作一高斯面S ,高斯定理为:∑⎰=∙内S Sq s d E 01ε导体静电平衡时其内0=E,∴ 0=∙⎰s d E S, 即0=∑内S q 。
S 面是任意的,∴导体内无净电荷存在。
结论:静电平衡时,净电荷都分布在导体外表面上。
2、导体内有空腔时电荷分布 (1)腔内无其它电荷情况如图所示,导体电量为Q ,在其内作一高斯面S ,高斯定理为:∑⎰=∙内S Sq s d E 01ε 静电平衡时,导体内0=E∴ 0=∑内S q ,即S 内净电荷为0,空腔内无其它电荷,静电平衡时,导体内又无净电荷∴空腔内表面上的净电荷为0。
但是,在空腔内表面上能否出现符号相反的电荷,等量的正负电荷?我们设想,假如有在这种可能,如图所示,在A 点附近出现+q ,B 点附近出现-q ,这样在腔内就分布始于正电荷上终于负电荷的电力线,由此可知,B A U U >,但静电平衡时,导体为等势体,即B A U U =,因此,假设不成立。
结论:静电平衡时,腔内表面无净电荷分布,净电荷都分布在外表面上,(腔内电势与导体电势相同)。
(2)空腔内有点电荷情况如图所示,导体电量为Q ,其内腔中有点 电荷+q ,在导体内作一高斯面S ,高斯定理为∑⎰=∙内S Sq s d E 01ε 静电平衡时0=E, ∴ 0=∑内S q 。
又因为此时导体内部无净电荷,而腔内有电荷+q , ∴ 腔内表面必有感应电荷-q 。
第6章 静电场中导体和电介质 重点与知识点
理学院物理系 王 强
第六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大学物理
第六章 重点与知识点
一、静电场中的导体
2、空腔导体(带电荷 、空腔导体 带电荷 带电荷Q)
1)、腔内无电荷,导体的净电荷只能分布在外表面。 腔内无电荷,导体的净电荷只能分布在外表面。 净电荷只能分布在外表面 Q
在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 在静电平衡状态下, 空腔内各点的场强等于零, 空腔内各点的场强等于零, 空腔的内表面上处处没有 空腔的内表面上处处没有 净电荷分布。 净电荷分布。
C2 U
Cn
2、电容器的并联
C = C1 + C2 + ⋅ ⋅ ⋅ + Cn
= ∑ Ci
i =1
nq1C1来自q2C2qn U
Cn
2012年3月23日星期五
理学院物理系 王 强
第六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大学物理
第六章 重点与知识点
四、 电场的能量
(一)、静电场的能量
电场能量密度: 电场能量密度
We 1 2 1 we = = εE = ED V 2 2
ε
电容率, : 电容率,决定于电介质种类的常数
2)、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
v r D ⋅ dS = ∑ Q0i ∫
S i (自由电荷)
2012年3月23日星期五
电介质中通过任 一闭合曲面的电位 一闭合曲面的电位 移通量等于该曲面 移通量等于该曲面 所包围的自由电荷 所包围的自由电荷 的代数和
第六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一般电场所存储的能量: 一般电场所存储的能量
dWe = wedV
1 2 We = ∫ dWe = ∫ ε E dV V V 2
适用于所有电场) (适用于所有电场)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
目录
静电场中的导体 和电介质
0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静电场是指在没有电流流动的情况下,电荷分布所产生的电场。在静电场中,导体和电介质 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特性和作用也不同,本文将探讨导体和电介质在静电场中的性质 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导体和电介质的基本概念。导体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物质,常见 的导体包括金属等。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可以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移动,形成电流。而电介质 则是一种不良导电的物质,它的电导率远远低于导体。电介质在外加电场下无法形成连续的 电流,而是通过极化现象来响应电场的作用 在静电场中,导体和电介质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导体来说,其特点是在静电平衡状态 下,内部电场为零。这是因为导体内的自由电子能够自由移动,它们会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重新分布,直到达到平衡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电荷运动的屏蔽效应。导体的另一个重要性 质是表面上的电荷分布是均匀的,这也是导体可以用来储存电荷的
与导体不同,电介质在静电场中的响应更加复杂。当外加电场作用于电介质时,电介 质分子会发生极化现象,即分子内部正、负电荷的分离。这种分离会导致电介质内部 产生电位移场,从而相应地改变电场分布。电介质的极化程度可以用极化强度来衡量 ,极化强度与外加电场的强度成正比。除了极化现象,电介质还可能发生击穿现象, 即在电场强度过高时,电介质内部的绝缘失效,导致电流的突然增加
0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导体在静电场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是电路中的导线。电路中的导线 由导体制成,它们能够有效地传 导电流。在电力系统中,导体连 接电源和电器设备,将电能传输 到目标地点。此外,在电子设备 制造中,导体用于制作电路板, 连接不同的电子元件,实现电信 号的传输和处理
研究生考试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复习题及答案参考
第6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一、选择题1. 一个不带电的导体球壳半径为r , 球心处放一点电荷, 可测得球壳内外的电场. 此后将该点电荷移至距球心r /2处,种情况? [ ] (A) 对球壳内外电场无影响 (B) 球壳内外电场均改变(C) 球壳内电场改变, 球壳外电场不变(D) 球壳内电场不变, 球壳外电场改变2. 当一个导体带电时, 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 (A) 表面上电荷密度较大处电势较高 (B) 表面上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 (C) 表面上每点的电势均相等 (D) 导体内有电力线穿过3. 关于带电导体球中的场强和电势,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导体内的场强和电势均为零 (B) 导体内的场强为零, 电势不为零(C) 导体内的电势与导体表面的电势相等(D) 导体内的场强大小和电势均是不为零的常数4. 当一个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 ] (A) 导体内任一点与其表面上任一点的电势差为零 (B) 表面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C) 导体内部的电势比导体表面的电势高 (D) 表面上电荷密度较大处电势较高5. 一点电荷q 放在一无限大导体平面附近, 相距d , 若无限大导体平面与地相连, 则导体平面上的总电量是 [ ] (A)2q (B) 2q- (C) q (D) q -6. 在一个绝缘的导体球壳的中心放一点电荷q , 则球壳内、外表面上电荷均匀分布.若使q 偏离球心, 则表面电荷分布情况为[ ] (A) 内、外表面仍均匀分布 (B) 内表面均匀分布, 外表面不均匀分布 (C) 内、外表面都不均匀分布 (D) 内表面不均匀分布, 外表面均匀分布7. 带电量不相等的两个球形导体相隔很远, 现用一根细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若大球半径为m , 小球半径为n , 当静电平衡后, 两球表面的电荷密度之比 σ m /σ n 为[ ] (A) n m (B) mn(C)22n m (D) 22m n8. 真空中有两块面积相同的金属板, 甲板带电q , 乙板带电Q .现将两板相距很近地平行放置, 并使乙板接地, 则乙板所带的电量为 [ ] (A) 0 (B) -q (C) 2Q q +- (D) 2Qq +9. 在带电量为+q 的金属球的电场中, 为测量某点的电场强度E, 现在该点放一带电量为(+q /3)的试验电荷, 电荷受力为F, 则该点的电场强度满足[ ] (A) q F E 6> (B) q FE 3>(C) q F E 3< (D) qFE 3=10. 在一个带电量为Q 的大导体附近的P 点, 置一试验电荷q , 实验测得它所受力为F .若考虑到q 不是足够小, 则此时F/q 比P 点未放q时的场强[ ] (A) 小 (B) 大(C) 相等 (D) 大小不能确定11. 有一负电荷靠近一个不带电的孤立导体, 则导体内场强大小将[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其变化不能确定12. 一个带正电的小球放入一个带等量异号电荷、半径为R 的球壳中.在距球心为r (R r <)处的电场与放入小球前相比将 [ ] (A) 放入前后场强相同 (B) 放入小球后场强增加 (C) 因两者电荷异号, 故场强减小 (D) 无法判定13. 真空中有一组带电导体, 其中某一导体表面处电荷面密度为σ, 该表面附近的场强大小0/εσ=E , 其中E 是[ ] (A) 该处无穷小面元上电荷产生的场 (B) 该导体上全部电荷在该处产生的场 (C) 这一组导体的所有电荷在该处产生的场 (D) 以上说法都不对14. 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半径为R 的导体球带电后其电势为U , 则球外离球心距离为r 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3qQqq[ ] (A) 32r U R (B) r U (C) 2rRU(D) R U15. 一平行板电容器始终与一端电压恒定的电源相连.当此电容器两极间为真空时, 其场强为0E , 电位移为0D; 而当两极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εr 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时, 其间场强为E , 电位移为D, 则有关系[ ] (A) 00,/D D E E r==ε(B) 00,D D E E ==(C) r r D D E E εε/,/00== (D) 00,D D E E r ε==16. 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接上电源后, 在不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浸入媒油中, 则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E 和电位移大小D 的变化情况为[ ] (A) E 和D 均减小 (B) E 和D 均增大 (C) E 不变, D 减小 (D) E 不变, D 增大17. 把一个带正电的导体B 靠近一个不带电的绝缘导体A 时, 导体A 的电势将[ ]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变化与否不能确定18. 有两个大小不等的金属球, 其大球半径是小球半径的两倍, 小球带有正电荷.当用金属细线连接两金属球后[ ] (A) 大球电势是小球电势的两倍 (B) 大球电势是小球电势的一半 (C) 所有电荷流向大球 (D) 两球电势相等19. 在无穷大的平板A 上均匀分布正电荷, 面电荷密度为σ,带净电荷的大导体平板B , 则A 板与B 板间的电势差是 [] (A) 02εσd (B) 0εσd(C) 03εσd(D) σεd 020. 导体壳内有点电荷q , 壳外有点电荷Q , 导体壳不接地.当Q 值改变时, 下列关于壳内任意一点的电势和任意两点的电势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势改变, 电势差不变 (B) 电势不变, 电势差改变T6-1-15图(C) 电势和电势差都不变 (D) 电势和电势差都改变21. 两绝缘导体A 、B 带等量异号电荷.现将第三个不带电的导体C 插入A 、B 之间, 但不与A 、B 接触, 则A 、B 间的电势差将[ ] (A) 增大 (B) 减小(C) 不变 (D) 如何变化不能确定22. 两个薄金属同心球壳, 半径分别为R 和r (R >r ), 若分别带上电量为Q 和q 的电荷, 此时二者的电势分别为U 和V .现用导线将二球壳连起来, 则它们的电势为[ ] (A) U (B) V(C) U +V (D) )(21V U +23. 就有极分子电介质和无极分子电介质的极化现象而论 [ ] (A) 两类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过程不同, 宏观结果也不同 (B) 两类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过程相同, 宏观结果也相同 (C) 两类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过程相同, 宏观结果不同 (D) 两类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过程不同, 宏观结果相同24. 一平行板电容器中充满相对电容率为r ε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已知电介质表面极化电荷面密度为±σ', 则极化电荷在电容器中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 ] (A)εσ' (B)2εσ'(C)rεεσ0'(D)rεσ'25. 一导体球外充满相对电容率为r ε的均匀电介质, 若测得导体表面附近场强为E , 则导体球面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σ为[ ] (A) E 0ε (B) E r εε0 (C) E r ε (D) E r r )(0εεε-27. 在一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 以点电荷处为球心作一球形封闭高斯面, 电场中有一块对球心不对称的电介质, 则 [ ] (A) 高斯定理成立,并可用其求出封闭面上各点的场强 (B) 即使电介质对称分布, 高斯定理也不成立 (C) 高斯定理成立, 但不能用其求出封闭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 (D) 高斯定理不成立28. 在某静电场中作一封闭曲面S .若有⎰⎰=⋅sS D 0d , 则S 面内必定[ ] (A) 没有自由电荷 (B) 既无自由电荷, 也无束缚电荷(C) 自由电荷的代数和为零 (D) 自由电荷和束缚电荷的代数和为零29. 关于介质中的高斯定理⎰⎰∑=⋅sq S D 0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高斯面的D通量仅与面内的自由电荷的代数和有关(B) 高斯面上处处D为零, 则高斯面内必不存在自由电荷 (C) 高斯面的D通量由面内的自由电荷和束缚电荷共同决定(D) 高斯面内不包围自由电荷时, 高斯面上各点电位移矢量D为零30. 关于静电场中的电位移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起自正电荷, 止于负电荷, 不形成闭合线, 不中断 (B) 任何两条电位移线互相平行 (C) 电位移线只出现在有电介质的空间(D) 起自正自由电荷, 止于负自由电荷, 任何两条电位移线不相交31. 两个半径相同的金属球, 一个为空心, 另一个为实心.把两者各自孤立时的电容值加以比较, 有[ ] (A) 空心球电容值大 (B) 实心球电容值大 (C) 两球容值相等 (D) 大小关系无法确定32. 有一空气球形电容器, 当使其内球半径增大到两球面间的距离为原来的一半时, 此电容器的电容为[ ] (A) 原来的两倍 (B) 原来的一半 (C) 与原来的相同 (D) 以上答案都不对33. n 只具有相同电容的电容器, 并联后接在电压为∆U 的电源上充电.去掉电源后通过开关使之接法改为串联.则串联后电容器组两端的电压V 和系统的电场能W [ ] (A) U n V ∆=,W 增大 (B) U n V ∆=,W 不变 (C) U n V ∆=,W 减小 (D) U nV ∆=1,W 不变34. 把一充电的电容器与一未充电的电容器并联.如果两电容器的电容一样, 则总电能将[ ] (A) 增加 (B) 不变 (C) 减小 (D) 如何变化不能确定35. 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面积为S , 两极板间的间距为d , 极板间介质电容率为ε. 现对极板充电Q , 则两极间的电势差为[ ] (A) 0 (B)S Qd ε (C) S Qd ε2 (D) SQdε436. 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 再将两极板拉开, 则电容器上的[ ] (A) 电荷增加 (B) 电荷减少 (C) 电容增加 (D) 电压增加37. 将接在电源上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间距拉大, 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 ] (A) 极板上的电荷增加 (B) 电容器的电容增大(C) 两极间的场强减小 (D) 电容器储存的能量不变38. 真空中带电的导体球面和带电的导体球体, 若它们的半径和所带的电量都相等, 则球面的静电能W 1与球体的静电能W 2之间的关系为[ ] (A) W 1>W 2 (B) W 1=W 2 (C) W 1<W 2 (D) 不能确定39. 如果某带电体电荷分布的体密度ρ增大为原来的两倍, 则其电场的能量变为原来的[ ] (A) 2倍 (B)21倍 (C) 4倍 (D) 21倍 40. 一空气平板电容器, 充电后把电源断开, 这时电容器中储存的能量为0W .然后在两极板间充满相对电容率为r ε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 则该电容器中储存的能量W 为[ ] (A) 0W W r ε= (B) rW W ε0=(C) 0)1(W W r +=ε (D) 0W W =41. 一平行板电容器, 两板间距为d , 与一电池联接时, 相互作用力为F.若将电池断开,极间距离增大到3d , 则其相互作用力变为[ ] (A) 3F (B)F 3 (C) 9F(D) 不变42. 金属圆锥体带正电时, 其圆锥表面[ ] (A) 顶点处电势最高 (B) 顶点处场强最大 (C) 顶点处电势最低(D) 表面附近场强处处相等43. 平板电容器与电源相连, 现把两板间距拉大, 则 [ ] (A) 电容量增大T6-1-42图(B) 电场强度增大 (C) 带电量增大(D) 电容量、带电量及两板间场强都减小44. 空气平行板电容器接通电源后, 将电容率为ε的厚度与极板间距相等的介质板插入电容器的两极板之间.则插入前后, 电容C 、场强E和极板上的电荷面密度σ的变化情况为[ ] (A) C 不变, E不变, σ不变(B) C 增大, E不变, σ增大 (C) C 不变, E增大, σ不变(D) C 增大, E增大, σ增大45. 空气平板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接.现将极板间充满油液, 比较充油前后电容器的电容C 、电压U 和电场能量W 的变化为 [ ] (A) C 增大, U 减小, W 减小 (B) C 增大, U 不变, W 增大 (C) C 减小, U 不变, W 减小 (D) C 减小, U 减小, W 减小46. 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 然后在两极间充满某种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比较充入电介质前后的情形, 以下四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为[ ] (A) E增大, C 增大, ∆U 增大, W 增大(B) E减小, C 增大, ∆U 减小, W 减小(C) E减小, C 增大, ∆U 增大, W 减小 (D) E增大, C 减小, ∆U 减小, W 增大47. 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可看作无限大平板)间的相互作用力F 与两极板间电压∆U 的关系是:[ ] (A) U F ∆∝ (B) U F ∆∝1 (C) 2U F ∆∝ (D) 21U F ∆∝48. 在中性导体球壳内、外分别放置点电荷q 和Q , 当q 在壳内空间任意移动时, Q 所受合力的大小[ ] (A) 不变 (B) 减小(C) 增大 (D) 与q 、Q 距离有关49. 在水平干燥的玻璃板上, 放两个大小不同的小钢球, 且小球上带的电量比大球上电量多.发现两球被静电作用力排开时, 小球跑得较快, 这是由于 [ ] (A) 小球受到的斥力较大 (B) 大球受到的斥力较大(C) 两球受到的斥力大小相等, 但大球惯性大 (D) 以上说法都不对50. 一带电导体球壳, 内部没有其它电荷, 则 [ ] (A) 球内、内球面、外球面电势相等(B) 球内、内球面、外球面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C) 球壳内电场强度为零,球心处场强不为零 (D) 球壳为等势体, 球心处电势为零51. 如果在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平行地插入一块与极板面积相等的电介质板, 则由于电介质的插入及其相对于极板所放置的不同, 对电容器电容的影响为 [ ] (A) 使电容减小, 但与电介质板的位置无关 (B) 使电容减小, 且与电介质板的位置有关(C) 使电容增大, 但与电介质板的位置无关 (D) 使电容增大, 且与电介质板的位置有关52. 一均匀带电Q 的球体外, 罩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同心金属球壳. 若以无限远处为电势零点, 则在金属球壳r <R '<R 的区域内 [ ] (A) E =0, U =0 (B) E =0, U ≠0(C) E ≠0, U ≠0 (D) E ≠0, U =053. 把A 、B 两块不带电的导体放在一带正电导体的电场中,如T6-1-53图所示,设无限远处为电势零点,A 的电势为U A ,B 的电势为U B ,则[ ] (A) U B > U A ≠0 (B) U B > U A = 0(C) U B = U A (D) U B < U A二、填空题1. 两金属球壳A 和B 中心相距l ,原来都不带电.现在两球壳中分别放置点电荷q 和Q ,则电荷Q 作用在q 上的电力大小为F = .如果去掉金属壳A ,此时,电荷Q 作用在q 上的电力大小是 .T6-1-51图ABC2. 在T6-2-2图所示的导体腔C中,放置两个导体A和B,最初它们均不带电.现设法使导体A带上正电,则这三个导体电势的大小关系为.3. 半径为r的导体球原来不带电.在离球心为R (rR>)的地方放一个点电荷q, 则该导体球的电势等于.4. 金属球壳的内外半径分别r和R, 其中心置一点电荷q, 则金属球壳的电势为.5. 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d处(d < R) 固定一电量为+q的点电荷,用导线把球壳接地后,再把地线撤去,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心O处的电势为.6. T6-2-6图所示的11张金属箔片平行排列,奇数箔联在一起作为电容器的一极,偶数箔联在一起作为电容器的另一极.如果每张箔片的面积都是S,相邻两箔片间的距离为d,箔片间都是空气.忽略边缘效应,此电容器的电容为C = .7. T6-2-7图中所示电容器的电容321CCC、、已知,4C的值可调.当4C的值调节到A、B两点的电势相等时,=4C.8. 位于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三个顶点上的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q2和q4-,这个系统的静电能为.9. 有一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体, 若球体内、外电介质的电容率相等, 此时球内的静电能与球外的静电能之比为.10. 电荷q均匀分布在内外半径分别为1R和2R的球壳体内,这个电荷体系的电势能为,电场能为.11. 一平行板空气电容器, 极板面积为S, 间距为d, 接在电源上并保持电压恒定为U.若将极板距离拉开一倍, 则电容器中的静电能改变量为.12. 有一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体, 若球体内、外电介质的电容率相等, 此时球内的静电能与球外的静电能之比为.三、计算题1. 真空中一导体球A原来不带电.现将一点电荷q移到距导体球A的中心距离为r处,此时,导体球的电势是多少?2. 真空中一带电的导体球A半径为R.现将一点电荷q移到距导体球A的中心距离为r处,测得此时导体球的电势为零.求此导体球所带的电荷量.3. 一盖革-米勒计数管,由半径为0.1mm的长直金属丝和套在它外面的同轴金属圆筒构成,圆筒的半径为10mm.金属丝与圆筒之间充以氩气和乙醇蒸汽,其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103.4⨯V⋅m-1. 忽略边缘效应,试问金属丝与圆筒间的电压最大不能超过多少?4. 设有一电荷面密度为0(0)σ>放置一块原来不带电,有一定厚度的金属板,不计边缘效应, (1)板两面的电荷分布;(2) 把金属板接地,金属板两面的电荷又将如何分布5. 在一块无限大的接地金属板附近有一个电量为q(>0)的点电荷,它与金属板表面相距为h,求金属板表面上的感应电荷分布及感应电荷总量.6. 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的面积都是S,其间充有N层平行介质层,它们的电容率分别为Nεεεε、、、321,厚度分别为Ndddd、、、321.忽略边缘效应,求此电容器的电容.7. 如T6-3-7图所示,一球形电容器由半径为R1的导体球和与它同心的半径为R2的导体球壳组成.导体球与球壳之间一半是空气,另一半充有电容率为ε的均匀介质.求此电容器的电容.8. 静电天平的原理如T6-3-8图所示:面积为S、相距x的空气平行板电容器下板固定,上板接到天平的一端.电容器不充电时,天平恰好处于平衡.欲称某物体的质量,可将待称物放入天平另一端,再在电容器极板上加上电压,使天平再次达到平衡.如果某次测量测得其极板上的电压值为U, 问此物的质量是多少?9. 两块面积相同的大金属平板A、B, 平行放置,板面积为S,相距d,d远小于平板的线度.今在A,B板之间插入另外一面积相同,厚度为l的金属板,三板平行.求A、B 之间的电容.10. 真空中两个同心的金属薄球壳,内外球壳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1) 试求它们所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2) 如果令内球壳接地,它们之间的电容又是多大?11. 已知一均匀带电球体(非导体)的半径为R,带电量为q.如果球体内外介质的电容q率均近似为ε,在半径为多大的球面空间内的电场能量为其总能量的一半?12. 半径为R 的雨点带有电量q .现将其打破,在保持总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分成完全相同的两点,并拉开到“无限远”.此系统的电能改变量是多少? 解释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13. 一面积为S 、间隔为d 的平板电容器,最初极板间为空气,在对其充电±q 以后与电源断开,再充以电容率为ε的电介质; 求此过程中该电容器的静电能减少量.试问减少的能量到哪儿去了?14. 一种利用电容器控制绝缘油液面的装置示意如T6-3-14图,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插入油中,极板与电源以及测量用电子仪器相连.当液面高度变化时,电容器的电容值发生改变,使电容器产生充放电,从而控制电路工作.已知极板的高度为a ,油的相对电容率为εr ,试求此电容器等效相对电容率与液面高度h 的关系.15. 如T6-3-15图所示,在场强为E的均匀电场中,静止地放入一电矩为p 、转动惯量为J 的电偶极子.若电矩p与场强E 之间的夹角θ 很小,试分析电偶极子将作什么运动,并计算电偶极子从静止出发运动到p与E 方向一致时所经历的最短时间.第6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解质一、选择题 1. C 2. C 3. C 4. A 5. D 6. D 7. B 8. B 9. B10. A 11. A 12. B 13. C 14. C 15. D 16. D 17. A 18. D 19. A 20. A 21. B 22. A 23. D 24. A 25. B 26. B 27. C 28. C 29. A 30. D 31. C 32. D 33. B 34. C 35. B 36. C 37. C 38. B 39. C 40. B 41. D 42. B 43. D 44. B 45. B46. B 47. C 48. A 49. C 50. A 51. C 52. B 53. D二、填空题 1.20π4l qQ ε,20π4l qQε 2. 0>>>C B A U U U3. R q 0π4ε4. Rq 0π4ε 5.)11(π40Rd q -ε 6. d SNC 0ε=7. 1324C CC C =8. lq W 02π25ε-=9. 1:510. 2222121023222122131)(π40)2463(3R R R R q R R R R R R +++++ε,2222121023222122131)(π40)2463(3R R R R q R R R R R R +++++ε 11. dSU 420ε-12. 1:5 三、计算题1. 解:导体平衡时是一等势体,球的电势即球心的电势.据电势叠加原理,球心的电势等于点电荷在A 球心处的电势与导体球在球心处的电势之和 点电荷q 在导体球A 之球心处的电势为rqU q 0π4ε=设导体球A 的半径为R , 因静电感应在为⎰⎰'''='=q q A q R R q U d π41π4d 00εε 因导体球感应电荷之和为0,所以0d ='⎰'q q球心处的电势rqU U U A q 0π4ε=+=2. 解:由上题的讨论可知,球心的电势应等于点电荷在A 球心处的电势与导体球在球心处的电势以及导体球上感应电荷球心处的电势之和A6-3-1图q设导体球带电Q ,它在球心处的电势为RQU Q 0π4ε=利用上题的结果, 球心处的电势为RQr q U U U U Q A q 00π4π4εε+=++=由题意有0π4π400=+=++=RQr q U U U U Q A q εε所以,导体球的带电量Q 为q rR Q =3. 解:设金属丝单位长度上的电量为λ,由高斯定理可求得金属丝与圆筒之间离轴线r 处电场强度大小为rE ελπ2=于是,金属丝与圆筒之间的电势差为内外内外外内外内R R rE R R r r U R R R R ln ln π2d π2d ==⋅=⋅=⎰⎰ελελr E此式表明:max U 对应于m ax E ,由rE ελπ2=知m ax E 对应着内和R r =max λ (V)1098.11.010ln 103.4101.0ln363max max ⨯=⨯⨯⨯⨯==-内外内R R E R U4. 解:(1) 不计边缘效应,则金属板两相对表面均匀带电,设其上的电荷面密度分别为1σ和2σ,如A6-3-4(a)图所示.因金属板原来不带电,由电荷守恒定律有120σσ+= ①设P 点为厚板内任意一点,根据场强叠加原理及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可得P 点的场强应满足0222020100=-+=εσεσεσP E ② 由①、 ②两式可解得2,2201σσσσ=-=σA6-3-4(a) 图(2) 把金属板接地后,板与地成为一个导体, 达到静电平衡后两者的电势必须相等,因而金属板右表面不能带电.反证如下:设板的右表面带电,则必有电场线从金属板的正电荷发出终止 于地面(或由地面发出终止于金属板的负电荷),这样,板与地之间一定存在电势差,这与静电平衡时导体的性质相矛盾,因而不可能.设接地后,板的左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为σ,按与(1)中相同的解法,根据电场强度叠加原理和导体静电平衡条件,求得金属板内任一点处的电场强度满足022000=+εσεσ 因此0σσ-=, 即金属板接地后不仅(1)中板右表面的正电荷被来自地面的负电荷中和,而且板的左表面的负电荷也增加了一倍,这时电场全部集中在带电平面与金属板之间, 如A6-3-4(b)图所示.5. 解:接地意味着该金属板的电势与地电势同为零,为满足静电平衡条件和零电势,感应电荷只出现在金属板上与点电荷相近一侧的表面,且不均匀分布.在金属板的带电面的内、外侧选取两个无限接过的场点P '和P ,它们与点电荷相距r ,与垂足O 点相距R , 如A6-3-5图所示.设q E 和PE ''分别表示点电荷和金属表面感应电荷在P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则根据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P '点的合场强为零,有0='+=''P q P E E E 即,q P E E -='',由此得PE ''的大小为 20π4rq E Pε=''由于P 和P '分居金属板带电面两侧,位置对称,可知其面上感应电荷在此两点产生的场强也对称,即,PE ' 的大小应与P E ''的大小相等,而其方向如A6-3-5图所示.同时,由于P '和P 二者无限接近,点电荷在此两点产生的场强相同.因此,金属板外侧P 点的合场强Pq P E E E'+= , 由矢量合成图可见,合场强的大小 2/322020)(π2π42cos 2R h qhr h r q E E q P +===εεθ P E的方向垂直表面指向导体内部, 即与带电表面的外法线反向.根据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电场强度n e Eεσ=,可得P 点处感应电荷的面密度为 2/3220)π(2R h qhE P +-=-='εσ 结果表明,金属板表面的感应电荷分布不均匀,在0=R 处,σ'的绝对值最大,在离开O 点很远处(即R →∞)感应电荷面密度趋势于零.选取以O 为中心,半径为R 到R R d +的圆环,其上的电荷为σA6-3-4(b) 图P E-=''PA6-3-5图R R q d π2d σ'='=R R h qhRd )(2/322+-故整个表面上感应电荷的总量q R R h qhRq q q -=+-='='⎰⎰∞'2/322d )(d 即与金属板旁点电荷q 等量异号.6. 解:设电容器两极板加有电压U ,极板上的电量为Q ±.由高斯定理可得,第i 层介质内电场强度的大小为SQ D E i i i i i εεσε===极板间电压∑∑⎰⎰==-+-+===⋅=N i i iNi i i d S Q d E l E U 11d d εl E由电容器电容的定义∑===Ni iid SUQC 1ε7. 解:设想通过球心的平面将一个球形电容器分成了两个半球形的电容器,再相互并联.已知球形电容器的电容为1221π4R R R R C -=ε于是,两半球形电容器的电容分别为122100π2R R R R C -=ε, 1221π2R R R R C -=εε所求之电容为)(π2π2π2012211221122100εεεεε+-=-+-=+=R R R R R R R R R R R R C C C8. 解:设加上电压U 后电容器极板上的带电量为q ±,则电容器上极板所受的电力为Sq q qE F 02022εεσ=== 由电容定义CU q =和平板电容器dSC 0ε=可得20)(21xU S F ε=天平平衡时 mg F =所以20)(21xUS F ε=A6-3-6图A6-3-8图9. 解:方法一设A ,B 两块板分别带有+q 和-q 的电量,在题设条件下,由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可确定,电荷均匀分布在两极板的相对表面上,其电荷面密度分别为S qS q -=-=σσ和,而插入的第三个金属板两侧表面感应带等量异号的面电荷.由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的电场可知,金属板之间的电场强度的大小SqE 00εεσ==方向垂直于板面,而金属板内场强为零;因此A ,B 两板之间的电势差为Sl d q l d E U 0)()(ε-=-==∆ 根据电容的定义式,得ld S U qC -=∆=0ε 解法二 设所插入的金属板的左侧面与A 板相距d 1,则其右侧面与B 板相距12d l d d --=A ,B 之间的电容可看成A 与插入的金属板的左侧面之间的电容C 1和B 与插入的金属板的右侧面之间的电容C 2串联而成.由平板电容器电容公式,有202101,d SC d SC εε==由串联电容公式 Sl d S d d C C C 002121111εε-=+=+= 故A ,B 之间的电容为ld SC -=0ε两种解法结果相同.10. 解:(1) 设两球壳分别带有+Q 和-Q 的电量,由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可知, 电荷均匀分布于球面. 因此,两球面之间的电场强度方向沿径向,大小为 20π4rQE ε=两球壳之间的电势差为)11(π4d π42102021R R Q r RQU R R -==∆⎰εε 按定义,球形电容器的电容为12210π4R R R R U QC -=∆=ε (2) 令内球壳接地,则其电势为零解法一 由于无限远电势也为零,即与内球壳等电势,故此时外金属球壳和接地内金属球壳之间的电容可看作一球形电容器1C 和一由外A6-3-9图S SA6-3-10(a)图球壳与无限大(远)球壳构成的电容器2C 二者的并联,而后一电容器的电容实际就是孤立导体球的电容,因此此时两金属球壳之间的电容为1222201221021π4π4π4R R R R R R R R C C C -=+-=+=εεε 解法二 令金属球壳带电,由于内球壳接地,它所带的电荷不可能与外球壳的电荷等量异号,而应满足一定的关系.设分别为Q 1和Q 2 ,它们各自均匀分布在两个球面上,由电势叠加原理,二同心均匀带电球面在内球面形成的电势为0π4π42021011=+=R Q R Q U εε因此1221R R Q Q -= 又两金属球壳之间的电势差为 )11(π42101R R Q U -=∆ε 此时,外球壳是电容器的一个完整的电极,它所带的电荷才是电容器所带的电量,因此按定义,电容值为)(π41212101212R R Q R R R R Q U Q U QC -⋅=∆=∆=ε 1222π4R R R -=ε 结果与解法一的相同.结果讨论: 对球形电容器,如果两球壳的间距远小于球壳的半径,即1212,R R R R R <<-=∆,则221π4π4R R R ≈,为球壳面积S .由此电容器的电容可近似为 RSR R R R C ∆≈-=012210π4εε式中R ∆是两电极之间的距离d , dSC 0ε=,球形电容器的电容演化为平板电容器的电容.。
大学物理-第18章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
O
+- H+ - H+
++
-
++
+
He
H2O
有极分子对外影响等效为一个电偶极子,电矩 Pe ql
事只实不上过lq所在为中为有无从心分分电负 的子子 场电 有中均 时荷 向所可 ,作 线有等 无用 段正效 极中电为 分心荷电 子指的偶 的向代极电正数子偶电和的极作;模矩用型为
综 1)不管是位移极化还是取向极化,其最后的 述:宏观效果都是产生了极化电荷。
2)两种极化都是外场越强,极化越厉害 所产生的分子电矩的矢量和也越大。
三、电介质内的场强、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1、电介质内的场强
EE0E'
c
E0
E'
a
b
EE0E'
实验发现,在均匀介质中
E
2 3 0 ……(3)
在板内任选一点P,其场强是四个面的场强的叠加,有
EP210220230240
又 EP 0 12340 Q
联立四式得:
……(4) 1 2 3 4
12432Q S
I
II III
P
由于静电平衡时表面面电荷密度与表面附近场强大小成
E0
E
E0
r
r 1
0
++
E0
+ +-
E
+ +-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2.1.1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当一带电体系中的电荷静止不动,从而电场分布不随时间变化时,则该带电体系达到了静电平衡。 均匀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就是其体内场强处为0。 从导体静电平衡条件还可导出以下推论: (1)导体是个等位体,导体表面是个等位面。 (2)导体以外靠近其表面地方的场强处处与表面垂直。
2.2.3 电容器的并联、串联 (1) 并联 电容器并联时,总电容等于个电容器电容之和。 (2) 串联 电容器串联后,总电容的倒数是各电容器电容的到数之和
2.2.4 电容器储能(电能) 设每一极板上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为Q,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则电容器储存的电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容C也是电容器储能本领大小的标志。
(2)极化电荷的分布与极化强度矢量的关系 以位移极化为模型,设想介质极化时,每个分子中的正电“重心”相对负电“重心”有个位移l。用q代表分子中正、负电荷的数量,则分子电矩P分子=ql。设单位体积内有 n个分子,则极化强度矢量P=np分子=nql。
取任意闭合面S,根据电荷守恒定律,P通过整个闭合面S的通量应等于S面内净余的极化电荷∑q′的负值 ,即 这个公式表达了极化强度矢量P与极化电荷分布的一个普遍关系。
(3)库仑平方反比率的精确验证 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导体内部是否确实没有电荷,可以比库仑扭秤实验远为精确的验证平方反比律。 卡文迪许的验证实验装置见教材中图2-11。实验时,先使连接在一起的球1和壳3带电,然后将导线抽出,将球壳3的两半分开并移去,再用静电计检验球1上的电荷。反复实验结果表明球1上总没有电荷。
(1) 平行板电容器 平行板电容器由两块彼此靠得很近的平行金属极板组成。设两极板A、B的面积为S , 带电量分别为±q , 则电荷的面密度分别为 ±σe =±q/S 根据式(2.1),场强为 E = σe/ε0 , 电位差为 根据电容的定义
6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V表面 常量
2. 导体上电荷分布 1)静电平衡时,导体内无净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 外表面上。 证明: (1)导体内无空腔 .p
E内 ds 0 q内 0
(2)导体内有空腔,腔内无其它带电体
可以看成已经达到静电平衡的实心导体,从中 挖出空腔,由于没有挖去净电荷,不会影响电 荷分布,也不影响电场分布。内表面无净电荷。
r
D1 E1 R1 2 r1 2 1r1 r R1 r1 r : E1 21r1 E1 2 r2 E 2 1r1 同理:r r2 R2 : E2 22 r2
R2
r R2 V d r1 dr2 ln ln 21r1 22 r2 21 R1 22 r R r
q
§6—7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电介质 绝缘体(不导电) 1.电介质的电结构 带负电的电子→束缚电子 每个分子 带正电的原子核 正负重心不重合 两类电介质: 正负重心重合 E 2.电极化现象 E外 0 1)有极分子 2)无极分子
所有负电荷负重心 所有正电荷正重心
有极分子 p p 0 无极分子
q q A B
(3)内球与地相接,设内球带电q’:
R1
q q VA dr dr 2 2 R 4 r R2 4 r o o q 1 1 q q 1 ( ) 0 可解出 q 4o R R1 4o R2 q q 1 VB 4o R2
R
o
R
q
q
4 R 4
o
dq
q
o
2R
0
q q R 2R
q 4o R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复习详解
静电屏蔽的装置---接地导体壳 静电屏蔽: 腔内、腔外的场互不影响 不论导体壳是否接地,壳内电场都不受壳 外电荷位置和数量变化的影响,壳外电场也不 受壳内电荷位置变化的影响。 但为了使壳外电场不受壳电荷数量变化的 影响,导体壳必须接地。
18
注意导体接地仅仅意味 着电势为零,而不一定 是导体上的电荷为零 (1)V地 V导体 V 0
11
导体空腔
腔内无带电体时(第一类空腔) 内表面处处没有电荷;腔内无电场
腔内有带电体q时(第二类空腔)
电量分布: 增加电荷
Q腔内表面 q
Q腔外表面 q
33如图所示,一内半径为a、外半径为b的金 属球壳,带有电量Q,在球壳空腔内距离球心r 处有一点电荷q。设无限远处为电势零点,试求: (1)球壳内外表面上 的电量荷; (2)球心O点处,由 球壳内表面上电荷产生 的电势; (3)球心O点处的总 电势。 Q
旋转时产生的电流 dq 2rdr dI kr 2dr 2 T
此电流在O点产生的磁场 0dI 0krdr0krdr
2
2
方向垂直出纸面。
0 k
4
R
2
4
(2)带电环产生的磁矩值
m dIS rdrr kr dr
2
24 半径为R的圆盘,带有正电荷,其电荷面 密度 = kr,k是常数,r为圆盘上一点到圆心 的距离,圆盘放在一均匀磁场B中,其法线方 向与B垂直。 当圆盘以角速度绕过圆心 O点,且垂直于圆盘平面的 轴作逆时针旋转时,求圆盘 所受磁力矩的大小和方向。
3
解(1)在离轴O为r处取宽为dr的带电环,
3.电容器的电容、电场能量的概念及计算.
7
一 静电场中的导体
第九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讲解
备注体和电介质引言:一、导体、电介质、半导体导体:导电性能很好的材料;例如:各种金属、电解质溶液。
电介质(绝缘体):导电性能很差的材料;例如:云母、胶木等。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二、本章内容简介三、本章重点和难点1. 重点(1)导体的静电平衡性质;(2)空腔导体及静电屏蔽;(3)电容、电容器;2. 难点导体静电平衡下电场强度矢量、电势和电荷分布的计算;第一节静电场中的导体一、静电感应静电平衡1. 静电感应(1)金属导体的电结构从微观角度来看,金属导体是由带正电的晶格点阵和自由电子构成,晶格不动,相当于骨架,而自由电子可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导体,是公有化的。
例如:金属铜中的自由电子密度为:()328n=m⨯8-10Cu。
当没有外电场时,导体中的正负电荷等量均匀分布,宏观上呈电中性。
(2)静电感应当导体处于外电场E0中时,电子受力后作定向运动,引起导体中电荷的重新分布。
结果在导体一侧因电子的堆积而出现负电荷,在另一侧因相对缺少负电荷而出现正电荷。
这就是静电感应现象,出现的电荷叫感应电荷。
2. 静电平衡不管导体原来是否带电和有无外电场的作用,导体内部和表面都没有电荷的宏观定向运动的状态称为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
备 注(a )自由电子定向运动 (b )静电平衡状态3. 静电平衡条件(静电平衡态下导体的电性质)(1)导体内部任何一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导体表面处电场强度的方向,都与导体表面垂直。
(2)在静电平衡时,导体内上的电势处处相等,导体是一个等势体。
证明: 假设导体表面电场强度有切向分量,即0≠τE ,则自由电子将沿导体表面有宏观定向运动,导体未达到静电平衡状态,和命题条件矛盾。
因为00==τE E,内,所以0,0==τd dU dl dU ,即导体为等势体,导体表面为等势面。
二、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的分布1. 实心导体(1)处于静电平衡态的实心导体,其内部各处净电荷为零,电荷只能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第七章 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及复习(讲义)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7-1 静电场中的导体 §7-2 电容器 电容器的并联和串联
§7-3 电介质的极化
§7-4 电介质中的电场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电位移 §7-5 电场的能量
教学要求:
1.掌握导体静电平衡条件,能用该条件分析带电导 体在静电场中的电荷分布;求解有导体存在时场强 与电势的分布问题; 2. 了解电介质的极化机理,了解电位移矢量的物理 意义及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3. 理解电容的定义,能计算简单形状电容器的电容; 4. 理解带电体相互作用能,计算简单对称情况下的 电场能量。
(b) 空心导体的情况
2、导体表面电荷面密度与场强的关系 3、导体表面电荷面密度与曲率的关系
导体表面曲率越大处电荷面密度越大
E 0
三、静电屏蔽
对于一个金属导体包 围的空间 S ,当空间外有 电荷 Q 时,由于有导体包 Q + 围,空间内的电场等于零, 避免了空间外电荷对内部 的影响; 空间S中, 电场为零 ++ + +
E E E ' E 0 0
E E0
r
E0
E
§ 7 - 3电介质中的电场 有电介质时 的高斯定理 电位移
一、电介质中的电场
电介质中的电场:
E E E 0
+ σ0 - σ’ + σ’ - σ 0
二、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据真空中的高斯定理,通过闭合曲 面的电通量为:
在金属球壳外( r > R2时): 作过 r 处的高斯面 S 2
Q Q qq q 1 2 E d s 得 E 2 4 4 S 2 4 r 0 0 0
(3)设金属球壳的电势为V壳 ,则:
第8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知识点复习
d O'
导 体 板
+
直线
O
x
E2 2 0
由总电场
E E E 0 O 1 2 得 2 d
(3)
二、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 D 的高斯定理 2. 电容器的电容 3.孤立导体球的电容 4. 电容器的能量 5. 静电场的能量
D d S q 0 内
电容:
(6)
2
2 r L 0 C ln( R 2/R 1)
(5)
例4:两个同心金属球壳,内球壳半径为R1,外球壳半径 为R2,中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 r 的均匀介质,构成一 个球形电容器。 (1) 求该电容器的电容; (2)设内外球壳 上分别带有电荷+Q和-Q,求电容器储存的能量。 解: (1)设内外球壳上分别带电Q和-Q, 则两球壳中间的场强大小为
Q 20r rL
R2
R1 dr
r
在电场中取体积元 d V ( 2 rL ) d r 则在 dV 中的电场能量为:
L
r
+Q
–QLeabharlann d W0r2
2 E d V
2 R 1 Q d r 2 W W d R 1 r 2 2 L 0 r
2 1 Q R 1 Q ln 2 22 rL R 2 C 0 1
由导体内部场 强为零得
3. 有导体存在时静电场的分析与计算
1
2
3
4
1 2 3 4 0 2 0 2 0 2 0 2 0
S
P
(1)
例1: 同心导体球面,半径分别为R1和R2,电量分别为 Q1和Q2。当把内球接地时,内球带电多少? 解:内球接地,其电势为零,设其电量为Q1
第二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第二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2.1 导体与电介质的区别:(1)宏观上,它们的电导率数量级相差很大(相差10多个数量级,而不同导体间电导率数量级最多就相差几个数量级)。
(2)微观上导体内部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在外电场下会发生定向移动,产生宏观上的电流而电介质内部的电子处于束缚状态,在外场下不会发生定向移动(电介质被击穿除外)。
2.2静电场中的导体1. 导体对电场的响应:静电场中的导体,其内部的自由电子会发生定向漂移,电荷分布会发生变化,这是导体对电场的响应方式称为静电感应,导体表面会产生感应电荷,感应电荷激发的附加场会在导体内部削弱外电场直至导体内部不再有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导体内电荷宏观分布不再随时间变化,这时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2.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必要条件:0i E =(当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导体内部不再有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导体内电荷宏观分布不再随时间变化,自然其内部电场(指外场与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相叠加的总电场)必为0。
3. 静电平衡下导体的电学性质:(1)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电荷(包括感应电荷和导体本身带的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
这个可以由高斯定理推得:ii sq E ds ε⋅=⎰⎰,S 是导体内“紧贴”表面的高斯面,所以0i q =。
(2)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等势面。
显然()()0b a b i a V V E dl -=⋅=⎰,a,b 为导体内或导体表面的任意两点,只需将积分路径取在导体内部即可。
(3)导体表面以处附近空间的场强为:0ˆEn δε=,δ为邻近场点的导体表面面元处的电荷密度,ˆn为该面元的处法向。
简单的证明下:以导体表面面元为中截面作一穿过导体的高斯柱面,柱面的处底面过场点,下底面处于导体内部。
由高斯定理可得:12i s s dsE ds E ds δε⋅+⋅=⎰⎰⎰⎰,1s ,2s 分别为高斯柱面的上、下底面。
因为导体表面为等势面所以ˆE En=,所以1s E ds Eds ⋅=⎰⎰而i E =0所以0ds Eds δε=,即0ˆE n δε=(0δ>E 沿导体表面面元处法线方向,0δ<E 沿导体表面面元处法线指向导体内部)。
第九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小结讲解
第二章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总结基本要求一理解静电场中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的条件,并能从静电平衡条件来分析导体在静电场中的电荷分布和电场分布。
二了解电介质的极化及其微观机理,理解电位移矢量D 的概念,以及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电位移矢量D和电场强度E 的关系。
理解电介质中高斯定理,并会用它来计算电介质中电场的电场强度。
三理解电容的定义,能计算常见电容器的电容四了解电场能量密度的概念。
思路与联系上一章我们讨论了真空中静电场,即空间中只有确定的红分布,无其他物体物体情况。
实际上,电场中总会存在其他物质的。
根据其导电能力我们把这种物质分为导体和电介质俩类。
首先,我们讨论导体在静电场中的静电感应现象,研究静电场中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的条件和导体上的电荷分布,在此基础上讨论导体对静电场的影响,计算静电场中存在导体时的电场强度和电势分布。
接着,我们讨论电介质在静电场中的极化现象,研究电介质极化过程极化电荷的产生,在此基础上讨论电介质对静电场的影响,分析电介质中电场强度,并通过引入点位移矢量,得出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利用静电场对导体和电介质的作用,可制成各种电容器。
这里对一些简单的电容器进行讨论,最后讨论了电场的能量。
对上述内容的讨论,要用到上一章的概念和定律,这一章是以上一章为基础的,是上一章的基本知识应用和推广。
内容一静电场中的导体把导体放在静电场中,导体内的自由电子由于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发生宏观运动,从而使导体上的电荷重新分布,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自由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为零时为止。
这是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显然在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由于导体中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为零,导体内任意点的电场强度必为零,因此,导体内各点的电场强度为零时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必要条件。
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为零这一点出发,可得到如下结果(1)导体为一等势体。
由于导体内部E=0, 所以由电势差定义V-V=⎰E⋅dl可知,导体内部任意俩点间的电势差为零,即导体为一等势体,导体表面为一等势面。
第十章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 B ]1(基础训练2) 一“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A ,其附近放一与它平行的有一定厚度的“无限大”平面导体板B ,如图所示.已知A 上的电荷面密度为+σ ,则在导体板B 的两个表面1和2上的感生电荷面密度为: (A) σ 1 = - σ, σ 2 = + σ. (B) σ 1 = σ21-, σ 2 =σ21+. (C) σ 1 = σ21-, σ 1 = σ21-. (D) σ 1 = - σ, σ 2 = 0. 【提示】“无限大”平面导体板B 是电中性的:σ 1S+σ 2S=0,静电平衡时平面导体板B 内部的场强为零,由场强叠加原理得:022202010=-+εσεσεσ联立解得: 1222σσσσ=-=,[ C ]2(基础训练4)、三个半径相同的金属小球,其中甲、乙两球带有等量同号电荷,丙球不带电。
已知甲、乙两球间距离远大于本身直径,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为F ;现用带绝缘柄的丙球先与甲球接触,再与乙球接触,然后移去,则此后甲、乙两球间的静电力为:(A) 3F / 4. (B) F / 2. (C) 3F / 8. (D) F / 4. 【提示】设原来甲乙两球各自所带的电量为q ,则2204q F rπε=;丙球与它们接触后,甲带电2q ,乙带电34q ,两球间的静电力为:203324'48q q F F r πε⎛⎫⎛⎫⎪⎪⎝⎭⎝⎭==[ C ]3(基础训练6)半径为R 的金属球与地连接。
在与球心O 相距d =2R 处有一电荷为q 的点电荷。
如图所示,设地的电势为零,则球上的感生电荷q '为:(A) 0. (B)2q . (C) -2q. (D) -q . 【提示】静电平衡时金属球是等势体。
金属球接地,球心电势为零。
球心电势可用电势叠加法求得:000'044q dq q R d πεπε'+=⎰, 00'01'44q q dq R d πεπε=-⎰, 'q q R d =-,其中d = 2R ,'2qq ∴=-[ C ]4(基础训练8)两只电容器,C 1 = 8 μF ,C 2 = 2 μF ,分别把它们充电到 1000 V ,然后将它们反接(如图所示),此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A+σ2(A) 0 V . (B) 200 V . (C) 600 V . (D) 1000 V【提示】反接,正负电荷抵消后的净电量为661212(82)101000610Q Q Q C U C U C --=-=-=-⨯⨯=⨯这些电荷重新分布,最后两个电容器的电压相等,相当于并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供稿:group5&2 整理:徐阳
§1静电场中的导体
概念:
1.静电平衡:当自由电子不作宏观运动(没有电流)时的状态。
2.平衡条件: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0。
(仅当导体内部不受除静电力以外其它力。
例如一节电池,还必须有不为0的静电场力来抵消非静电力来达到平衡。
3.静电屏蔽:无论封闭导体壳是否接地,壳内电荷不影响壳外电场;封闭导体壳接地时,壳外电荷不影响壳内电场(不接地时可能影响)。
公式:
1.导体表面附近场强:
0σ
ε=
E (运用高斯定理) 2.导体表面单位面积所受静电力:0d ds 2
F σε=
(运用公式1、叠加原理
及体内场强为0) 推论:
1.静电平衡时,导体是个等势体,处处电势相等,导体表面是个等位面;导体以外靠近表面地方场强方向垂直表面。
2.对于实心导体:净电荷只存在于外表面 对于内部有空腔导体:若空腔内无净电荷,;
若空腔有净电荷q ,内表面感生出-q ,其余净电荷只分布于外表面 。
3.对于孤立导体:凸处(表面曲率为正且较大)电荷面密度较大,凹处(表面曲率为负且较小)电荷面密度较小。
所以凸处易产生尖端放电, 应用: 1.避雷针。
2.为了避免输电过程中的电晕,导线要求光滑且半径较大。
3.库仑平方反比律的精确验证。
4.利用法拉第圆筒吸走带电体的净电荷。
5.范德格拉夫起电机:使导体电位不断升高,加速带电粒子。
§2 电容器 1概念:
电容:对于一个确定的孤立导体,电位U 随着带电量Q 的增加而成比例的增加,所以定义
Q
C U =
.(注意:C 和电容器自身属性有关,和Q 、
U 无关,这只是定义和度量方法) 2电容的计算方法:
1.定义:场强积分得出U ,再根据
Q
C U =。
(注意:这是最根本的方法!)
2.利用串并联关系:串联:12
12+C C C C C ⋅=
;并联:12C C C =+
3常见电容: 1.平行板电容器:
0d S
C ε=
2.球形电容器:04C R πε=(不过只有一极,实用价值不大)
3.同心球电容器:
012
214R R C R R πε=
-(1)当112R d R R <<=-时,d S d R C 021004επε=≈,
和平板电容器一样。
(2)当∞→2R 时100
4R C
πε=,孤立球形电容器。
4.同轴柱形电容器:
0212ln /L
C R R πε=
()
4电容器储能:2211
222Q W CU QU
C === ()q dw Udq dq c ==
§3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概念:
电介质:能够被电极化的介质。
特点:电阻率很大,导电性能很差。
电介质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由有极分子(分子正负重心在无外电场时不重合)构成,第二类由无极分子(分子正负重心在无外电场时重合)构成。
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介质表面出现了宏观电荷。
极化电荷:由于极化现象而出现的宏观电荷(只分布在交界面)。
电介质的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出现束缚电荷(极化电荷)。
χ⎧⎨
⎩P 均匀电介质:各点的都相同的电介质。
均匀极化:电介各点的都相同。
极化强度的定义:
i V
=
∑P P (单位为:2
-⋅m C ),
特别地,在导体和真空中,P=0
引入的物理模型:
位移极化:将每个分子的正电荷集中于“正电重心”,负电荷集中
于“负电重心”上,于是形成了一个个电偶极子, 在外电场的作 用 下,两重心不再重合,产生了错位l ,即分子偶极矩不为0。
取向极化:有极分子的偶极矩转向电场方向。
注:在外电场作用下,无极分子发生位移极化,有极分子以取向极化为主,但也会发生位移极化。
公式: 1.极化的实验规律:E P
0χε=,χ
称为电介质的电极化率,是一个大于零的纯数,
和材料本身有关(注意:E 是合场强,是原电场和退极化场的叠加。
)
各向同性电介质:各点P 和E 方向恒相同。
各向同性线性电介质:各点P 和E 方向恒相同,且χ 和E 无
关。
附:χ、r ε、
ε三者都是表征电介质性质的物理量,知道其中之一即可求得其它两个。
并
且普遍适用。
2.极化电荷面密度:'Pcos σθ=(θ为界面法线和P 的夹角,法线方向从介质内指向介质外。
3. 0=+'E E E (即合场强=原电场和退极化场的矢量叠加)
4.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d q ⋅=⎰⎰D s 0r
==εεεD E E (,采用国际单位制)
r
ε称为相对介电常数,亦称相对电容率,r =1+εχ;
ε为绝对介电常数;D 电位移矢量,亦称电感应强度矢量
1.对于各向同性线性电介质,有性能方程=εD E
2.当高斯面所在空间为导体或者真空时,公式退化为:
0q
d ε⋅=
⎰⎰E s
附:高斯面的取法:高斯面的取法十分“苛刻”,因为我们所处的情境往往是是手工计算出场强所电位移,必须高斯面所处空间具有高度
对称我们才能从d q ⋅=⎰⎰D s 中把D 从积分号中分成几个小部分提出,
变成简单的D 〃S 形式计算。
5.当均匀电介质充满空间或均匀电介质表面是等位面时,有
00r
==
εεE D E E ,也就是
常见模型:
1. 求充入电介质的电容:
渗透电容知识,方式有很多,以平板电容器为例,最简单的是充
满单一介质情形:运用高斯定理,立得0C C r ε=
可见介质的充入
可以提高电容;复杂的情形有两种至多种介质串联或并联充入,或未充满等,但是无论如何变化,解决方案总是如上节所述的两种方法。
2. 求退极化场。
步骤一般是:1、利用'Pcos σθ=求出面密度。
2.积分或者其它方法(回归到第一章的知识)
提示:习题课和书本上的作业题都是非常典型的题目,思考题也有意
义,大家好好看看,这里不赘述了;另外有一个更普遍的结论,在书
本p187中,求球壳表面极化电荷的退极化场,不仅球心是0
'=-3P εE ,乃至与P 方向一致的Z 轴以及整个内部空间都是
0'=-
3P εE !具体论述方
法参看我的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