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会编引书数量及相关问题

合集下载

三朝北盟会编(3)

三朝北盟会编(3)

三朝北盟会编[南宋]徐梦莘撰●卷五十一靖康中帙三十六。

起靖康元年八月三日乙未,尽二十日癸丑。

八月三日乙未太宰徐处仁少宰吴敏并罢。

以御史中丞李回言章也。

徐处仁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

制曰:门下图治有要在人主所宝惟贤充位无闻则朝廷焉用彼相眷予上宰久预政机谋猷罔著於事功体貌务全於终始诞敷明命播告多方正议大夫太宰兼门下侍郎徐处仁器质敦庞才能敏邵蚤年治郡素高黄霸之风晚岁裕民窃陋桑羊之政比畴雅望列处宰司允藉老成庶殚衷悃矧国步艰难之日乃庙堂协赞之时不知黾勉以赴功相与逡巡而固宠乏可否之相济唯同异之是闻寇患未甯方寸阴之可惜机会一失恐驷马之难追道路流言士夫兴叹览封章之引咎具公论之腾喧俾解钓衡进升秘殿即祠宫之成逸昭命数之休隆并衍爰田申陪真赋於戏任旧人以共政初朕心,岂有意於遐遗询黄发则罔愆惟尔躬尚无忘於辰告往只予训其体眷怀可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依前官加食邑。

七百户。

吴敏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

制曰:门下朕嗣承丕绪统御万邦当论相之初赖股肱之允协至临事之际乃矛盾之是闻念久处於庙堂务曲全以体貌我有明命 於大廷通议大夫少宰兼中书侍郎吴敏性识静深器资闳远高文足以华国鲠论足以济时顷上皇临朝遍列从臣之选逮<耳少>躬践阼首登揆路之崇藉尔孤忠辅予大业方寇攘之未靖顾宗社之可虞有厝火积薪之危有垂发九渊之惧尔乃玩岁而忄曷月莫知排难而解纷持首鼠之两端乏铅刀之一割稽违使指潜失事机致公议之腾喧亟剡章而沥恳宜解鼎司之重任就升秘殿之隆名均逸真祠并昭异数於戏闵劳以事尚素蕴之可观益励乃忠想嘉猷之未替只服休宠勿怠壮图可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依前加食邑七百户。

唐恪除少宰。

制曰:门下周室任贤诗雅美甫申之维翰汉朝论相史官称丙魏之有声皆垂希世之名用起中兴之治朕念疆圉未靖辅翼罔功冀得真才付以枢柄系生灵之休戚寄社稷之安危咨尔在廷明听予告正奉大夫守中书侍郎建康郡开国公唐恪器识闳远德履端良学足以通治乱之原力足以任股肱之托召从外服知略辐辏於朕前扬历政途风采想闻於天下浑浑忠义之气宪宪文武之姿为时显人宜膺大任亟升华於右揆仍兼秩於西台申衍爰田陪敦真食於戏艰难多事莫甚此时谋议盈廷当求善策念民力之已困恐国势之易摇修政刑以固本根谨关防以消外侮母殚财而益赋母黩武以贪功顾後患之可虞惟前车之是戒予违汝弼汝言予从无忘厥初庶永终誉可特授少宰兼中书侍郎依前官加食邑七百户。

《三朝北盟会编》与解释性报道的写作

《三朝北盟会编》与解释性报道的写作

新 闻窗 Z 罨芝 口 璺霹 。罨 01 1 年曩I曩 l
和喉 舌 。 应该 是人民 的报纸和 喉舌 。 也 媒 体 不应 该 只 为 宣 传 政 策 服 务 ,还 应 该 为 受 众 服 务 。 着 观 念 的 变 化 , 新 随 在 闻 实 践 中 也 出 现 了 可 喜 的 变 化 。媒 体
因 、经 过 以及 这 种 重 大 社 会 事 实 的 历 史意 义 。
的 不 确 定 性 ,使 他 们 轻 松 便 捷 又 不 乏 深 刻 周 到 地 把 握 周 围 世 界 的 变 化 。 整 “
体 而 言 ,处 于 社 会 转 型 期 的 中 国 新 闻
媒 体 对 一 些 重 要 领 域 发 生 的 新 闻 性 变
宗 赵 佶 、 宋 钦 宗 赵 桓 、宋 高 宗 赵 构 三 朝 , 载 自政 和 七 年 ( 17年 )海 上 之 记 11 “
盟 ” 绍 兴 三 十 二 年 ( 12年 ) 颜 亮 迄 16 完 伐 宋 共 四 十 五 年 的 历 史 。 诺 说 , 一 斯 每 个 历 史 家 必定 是 个 优 秀 的 记 者 ,无 论 从修 昔底德或 司马迁 开始 , 是一样 。 都 因 为 史 家 写 书 必 定 要 占 据 大 量 的 一 手 资料 .要 建 立 在 大 量 的 采 访 调 查 工 作 之 上 的 。他 们 的 写 作 原 则 必 定 和 新 闻 报 道 原 则 有 形 式 和 本 质 上 的 相 同 之
影 响 力扩 张 的 重 要 原 因 。 ” ②
鉴 于 史 家 与 记 者 的相 通 性 .现 在 解 释 性 报 道 的 写作 可 以 从 两 方 面 学 习 史书《 盟》 创作方法 。 北 的
1 .广 泛 搜 集 资 料 。 事 实 构 成 报 用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二十八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二十八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二十八炎兴下帙二十八。

起建炎三年四月一日戊申,尽二十日丁卯。

四月初一日戊申朔皇帝复位。

皇帝复位制诏并臣寮奏请曰:(旧校云:此亦采集建炎复辟记)朝奉郎试礼部侍郎充御营使司忝赞军事臣张浚右臣伏睹三月五日睿圣皇帝亲笔朕即位以来强敌侵陵远至淮甸其意专以朕躬为言朕恐其兴兵不已枉害生灵畏天顺人退避大位臣伏读再四不觉涕泣臣窃以国家祸难至此皆臣等文武之臣不能悉心图事补报朝廷致使土地侵削人民困苦上负睿圣之恩下失天下之望今睿圣皇帝以不忍生灵之故避位求和固为得策然臣独有一说不敢不具陈其详臣窃以当今外难未甯内寇窃起正人主忧劳自任马上求治之时恐太母以柔静之身皇帝以幼冲之质端居深处责任臣寮万一强敌侵陵不肯悔祸则二百年宗庙社稷之基拱手而遂亡矣。

臣愚不避万死伏愿太母陛下皇帝陛下特轸宸虑祈请睿圣念祖宗委托之重思二帝属望之勤不惮勤劳亲总要务据形胜之地求自治之计抑去徽名用柔敌国然後太母陛下皇帝陛下监国於中抚靖江左如此则於天下国家大计似为得之如臣言为然乞行下有司令率文武百官祈请施行。

新除资政殿学士大中大夫同签书枢密院事吕颐浩右臣契勘自崇甯以来丙侍童贯谭稹互掌兵柄二十馀年赏罚不明号令失信西则侵陵夏国北则与契丹败盟致将帅解体士卒不用命皆缘内臣基祸流毒天下遂令徒党为患至今近闻将相大臣被命诛戮内侍诚可以快天下之心摅臣民忿怒之气然伏睹三月五日睿圣皇帝亲笔诏书以谓即位以来强敌侵陵(远至淮甸)其意以朕躬为言朕恐其兴兵不已枉害生灵畏天顺人退避大位以此仰见睿圣皇帝出於至诚不吝至尊之位将以纾国之祸也。

恭惟太后陛下仁圣恭俭之德踰三十年孚於四方垂帘听政拥睿皇帝陛下四海之内孰不归依但臣有愚见不敢爱死而不言方今强虏(改作敌)乘战胜之威群盗有蜂起之势兴衰拨乱事属艰难岂容睿圣皇帝退避大位而享安佚伏望太后陛下皇帝陛下不惮再三祈请睿圣皇帝亟复帝位亲总万几从此已往屏绝内侍近习之人裒赏今日立功将帅之士然後。

驾幸江甯以图恢复如此则宗庙社稷有无疆之休将帅大臣有无穷之福不然必恐天下祸乱不可胜言。

独创的“会编体”——《三朝北盟会编》编辑体例探析

独创的“会编体”——《三朝北盟会编》编辑体例探析

现在 材料 的取舍 选择上 面。徐 梦莘的《 北盟》 富 了编辑 思 目前 ”6 但 不 易 集 中 反 映 同 一 历 史 事 件 前 后 的 联 系和 发展 。 丰 1 / ,
想 , 现 了 宋人 创 新 精 神 。 表 纪 传 体 以人 物 为 主 ,通 过 各 类 人 物 的 活动 显 示 历 史 趋 势 , 但 难 以 表 达 各 个 事 件 的 联 系 ,若 乃 同 一 事 , 在 数 篇 , 续 相 “ 分 断
以一 人 之 身 而 仕 三 朝 , 复 无 常 , 三 个 朝 代 的 兴 亡 都 产 生 果历史 ” , 反 对 l 今人若想有较 客观的认识 , | 只有在时 间间距 消除
了重要的影响。 北 盟》 2 0页之 内结合 事实集 中地胪列 了 《 在 0
了我 们 对 对 象 现 实 的 、 利 的 兴 趣 后 , 除 掉 主 观 的 渗 入 才 功 排
侄孙 徐筠与侄孙 天麟传记 附于 《 史》 4 8 徐 梦莘传 》 宋 卷 3{ 之 龙 去 脉 相 对 集 中 , 述 上 有 时 草蛇 灰 线 , 接 一 体 , 妨 称 之 叙 暗 不
后 。徐 本人 耽 嗜 好 史 , 时任 参 知 政 事 的楼 钥 所 著 《 秘 阁 徐 公 为“ 直 会编体 ” 接近于今天 的深度 报道。《 , 宣传舆 论学大词典 》
起 政 和 七 年 七 月 四 日庚 寅尽 政 和 八 年 四 月 二 十 七 日己
( 止 日期 ) 起
通, 南宋诸 野史 中 , 自李 心传 《 系年 要录 》 之外 , 未有能 过 之
者 ” 。这 是 研 究 宋 史 的 基 本史 料 之 一 , ㈣ 尤其 是 宋 金 关 系史 的
文 献集 成 , 来 受 到史 家 的 高度 重 视 。 历

中国古代史下册名词解释《三朝北盟会编》

中国古代史下册名词解释《三朝北盟会编》

中国古代史下册名词解释《三朝北盟会编》
三朝北盟会编名词解释:书名。

南宋徐梦莘撰。

250卷。

为专记徽、钦、高宗三朝宋金交涉史事之编年体史书。

成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

徐氏将宋金通使和谈及用兵之事悉为排比整理,铨次本末;自政和七年(1117)海上之盟,迄绍兴三十二年(1162)完颜亮伐宋败盟。

上下四十六年中,凡敕、制、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等无不备载。

全书分上、中、下三帙。

上为政和、宣和25卷,中为靖康75卷,下为建炎、绍兴150卷。

靖康中帙之末,有诸录、杂记5卷。

则以无年月可系着,又别加编次,附之于末。

全书资料丰富,所引之书达196种。

取材皆全录原文,无所去取,亦不更改,史料价值极高。

三朝北盟会编(五)(卷21—25)

三朝北盟会编(五)(卷21—25)

三朝北盟会编(五)(卷21—25)三朝北盟会编徐梦莘光绪三十四年(1908 )许涵度校刻本●卷二十一政宣上帙二十一。

起宣和七年正月二十三日乙未,尽二月。

正月二十三日乙未圣旨王昂接伴大金国贺正旦使事不谨可特勒停。

二十四日丙申金国贺正旦大使卢州管内观察使孛堇(改作贝勒)高居庆副使大夫守大理卿杨意入见於紫宸殿。

粘罕(改作尼堪)在云:中获天祚以兵护归国封海滨王辽国亡。

亡(删此字)辽录曰:天祚即位禽荒失御诸部怨叛潜附阿骨打(改作阿固达)咸称兵以拒之天庆四年阿骨打(改作阿固达)会集女真诸部全装军马二千馀骑首犯(改乍皮)混同江之甯江州东北路统军司遽具状以闻时天祚方庆州秋山射鹿闻之不介意仰北枢密院付东京兵马都部署司量遣渤海子弟一千人以海州刺史高仙寿充统领官应援甯江州遇女真军於州东渤海大败或阵没或就擒获免者无几复攻破甯江州无少长悉杀之是月天祚出秋山赴显州冬山射虎闻攻陷甯江州中辍不行差守司空殿前都点检萧嗣先充北路都统静江军节度使萧挞勃也。

(改作托卜嘉)副之发契丹奚军三千骑中京禁军三千人别选诸路武勇人贾庭等三百馀人以中京诸路都虞候安州防御使崔公义充都管押侍卫控鹤都指挥使商州刺史刑颖副之到幽州店驻兵女真潜渡混同江掩其不备诸军未及阵而为女真所败骨肉辎(改作辎重器)械牛羊金帛悉皆弃於女真天祚自两战之败召宰相张琳吴庸付以东征事以汉军二十万分路进讨杂以番军分为四路北枢密副使耶律斡勃朵(改作鄂尔多)流涞(改作拉林)河路都统以卫尉卿苏寿吉副之黄龙府尹耶律甯黄龙府路都统以桂州观察耿钦副之复州节度使萧涅曷(改作尼格)咸州路都统以将作监龚谊副之左祗候郎君详稳(改作详衮)司萧阿姑(改作萧阿古)好草峪都统以商州团练使张惟协副之自春涉夏尽为女真攻陷天庆五年春天祚下诏亲征率番汉兵十馀万出长春路枢密使萧奉先充御营都统同知南面诸行营都部署司事耶律章奴(改作章努)副之以精兵二万为先锋馀军分五路为正兵诸大臣贵族子弟千馀人为硬军扈从百司为护卫军以汉军步骑三万人别遣殿前副都点检萧胡睹姑(改作呼图克)充都统以枢密直学士柴谊副之分路进发与女真兵马会契丹未阵女真三面急击之天祚御旗向西南出众军从而败溃天祚一日夜走三百里退保长春州是岁大宋遣罗选侯益等充生辰正旦使入国道路为贼所阻中京顿程两月不得见天祚而回夏国人皆称皇叔燕王忠义。

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七

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七

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七靖康中帙二十二。

起靖康元年五月五日庚午,尽二十五日庚寅。

五月五日庚午诏劝士民以财谷助军兴(旧校云:此诏李忠定撰)。

诏曰:朕嗣承丕绪夙夜兢惕思所以抚绥四海惠养元元以为无穷之计而寇戎弗靖未能偃兵故将起天下之师以振国威然而兴师十万日费千金方积弊之後朕痛自刻励罔敢汰侈罢斥浮冗粗给经费其於师旅之用仍未有以赡之也。

昔汉武帝募民入粟塞下而师赖以济今朕上为宗庙社稷之重将以定中兴之业下为亿兆苍生之众将以图休息之期此忠臣义士协济艰难之秋也。

应天下士民上户有能推其财谷赢馀以佐军兴者仰州县听其自愿不得抑勒不以多寡别项储蓄专以充募兵养士之费具数申枢密院各以名闻朕将等第推恩以为忠义之劝。

八日癸酉河北河东宣抚司乞招兵以防秋。

河北河东宣抚司言河北诸州正兵阙少於陕西募游手惰民充义勇五路各四千人可趁防秋从之仍令尚书省拨降银绢。

蔡攸移浔州安置。

臣僚上言臣闻善除恶者如去草之绝根不善除恶者如养虎之遗患其为祸福非不较然易见自昔人主有一失而莫救者依违牵制坐视不忍决也。

臣谨按蔡攸大罪有七其小擢发莫数不复道也。

以枢密之臣为俳优鄙贱之事淫言媟语巧发应机怪服异装俳谄献笑出入禁闼游处宫闱冒男女合避之嫌犯君臣至严之分阃阈不限堂陛夷攸之罪一也。

盗柄鬻恩援引死党父子兄弟自相戈矛伐异党同门分越楚及京谪衡州有旨令攸随侍自当闻命就道乃顿迹荥阳积日不发既不顺於其君复不孝於其亲攸之罪二也。

朋比中官握臂交膝眤比恩私互输诚款推挽呼吸相助攸之罪三也。

幽燕之役开衅启戎(改作构兵)以方争为恢复以俶扰为抚定以营平檀之地捐之金人蜂蝎在怀虎兕出柙(删蜂蝎至此八字)。

且公肆诞谩以为不世伟绩酬功之际超取上赏国公帝师一举而委之偃蹇傲睨居之不疑攸之罪四也。

金虏(改作人)渝约诡谋已形药师背恩逆迹。

又著帅臣将校章疏迭来自去年秋杪中朝士大夫切切私语知祸必至而攸帷幄谋臣边机在手纵使不敏睹形亦。

悟而秘藏覆匿不告於朝惴惴然惟恐前日罔功冒赏奸迹呈露至使金虏(改作人)长驱药师助叛畿甸为之绎骚两路罹其荼毒圣主宵旰生民疮痍伊谁致之攸之罪五也。

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十二

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十二

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十二靖康中帙三十七。

起靖康元年十一月七日戊辰,尽八日已巳。

七日戊辰车驾诣种师道宅浇奠。

中书舍人孙觌上殿劄子乞弃三镇。

臣蒙恩召还不胜区区忧国之心以谓新宰相当国北方边事必有一定之论起居郎胡交修为臣言虏(改作金)使王汭奏事殿上请割三关之地时交修侍立亲闻其语汭曰:今得三关明白旋师去矣。

如朝廷不许则国相自河东来屯兵南郊围城之西南皇子郎君自河北来屯兵北郊围城之东北未论攻城由京畿五百里外燔烧荡尽使鸟兽不能聚屯汭退上问宰相唐恪三关何如恪曰:不予则必来予之臣不能保其不来三问三对如此上赫怒曰:卿是宰相何不决此议恪对如初臣太息而言曰:方强胡(改作敌)怙众昧死一来仰见中国之甚大四方勤王之师日至将相持重严兵固垒断虏掠之路不出一枝示以形势俾莫吾测而与之讲和可以万全矣。

保行营大臣狂谋谬算出於劫寨一败涂地传笑四方而後强胡(改作金人)轻视朝廷始欲割三关以要我君宰相既知其必来矣。

来则何以待之臣闻战国时齐韩魏共攻秦於函谷关求出楚怀王秦王谓楼缓曰:三国之兵深矣。

寡人欲割河东而讲缓曰:河东大费也。

免於国患大利也。

此父兄之任也。

王乃召公子池而问焉对曰:讲亦悔不讲亦悔王割河东而讲必曰:惜矣。

三国。

且去吾失三城此讲之悔也。

王不讲三国入函谷咸阳必危王。

又曰:惜矣。

吾爱三城而不与。

又不讲之悔也。

王曰:均吾悔也。

甯失三城而悔无甯危咸阳而悔也。

遂与魏封陵与韩武遂以和夫秦居战国最号强雄尚割河东以舒一时之急其後席累世之富选将择士曰:起蒙恬王翦之徒起而用事遂并吞六国而有天下所谓易败为工转祸为福其权固在此也。

今之三关河朔重地举而弃之则京师无藩篱之卫陛下不得一日高枕而卧矣。

狂生劫寨误国至此,岂不痛哉!今京师无大岳三涂崤函之固独恃一河耳防河将吏望见胡(改作敌)尘兽骇鸟惊不知所在大臣依违畏弃地之责将帅驽下无干城御敌之功万一强胡(改作金人)举国而来顿兵城下有如王汭之说臣恐社稷之忧不止三关而已也。

寇益深矣。

陛下当权祸福轻重独断而行之甯失三城无使咸阳危而悔也。

三朝北盟会编(汇编本)

三朝北盟会编(汇编本)

三朝北盟会编1燕云奉使录(赵良嗣)宣和二年春二月,诏遣中奉大夫右文殿修撰赵良嗣假朝奉大夫由登州泛海使女真,忠训郎王瓌副之,以计议依祖宗朝故事买马为名,因议约夹攻契丹,取燕、蓟、云、朔等旧汉地复归于朝廷。

元奉密旨令面议,别不曾赍文字前去。

三月二十六日,自登州泛海,由小谢駞基末岛棊子滩东城会口皮囤岛。

四月十四日,抵苏州关下。

会女真已出师,分三路趋上京,良嗣自咸州会于青牛山,谕令相随看。

攻上京城破,遂与阿骨打相见于龙冈,致议约之意。

大抵以燕京一带本是旧汉地,欲相约夹攻契丹,使女真取中京,本朝取燕京一带。

阿骨打令译者言云:“契丹无道,我已杀败,应系契丹州域全是我家田地。

为感南朝皇帝好意,及燕京本是汉地,特许燕云与南朝,候三四日便引兵去。

”良嗣对云:“契丹无道,运尽数穷,南北夹攻,不亡何待?贵国兵马去西京甚好,自今日议约既定,只是不可与契丹议讲和。

”阿骨打云:“自家既已通好,契丹甚闲事,怎生和得?便来乞和,须说与己共南朝约定,与了燕京。

除将燕京与南朝,可以和也。

”良嗣对:“今日说约既定,虽未设盟誓,天地鬼神实皆照临,不可改也。

”食罢,约入上京,看契丹大内居室,相与上马,并辔由西偏门入,并乘马过五銮、宣政等殿,遂置酒于延和楼。

良嗣有诗云:“建国旧碑胡日暗,兴王故地野风乾。

回头笑谓王公子,骑马随军上五銮。

”遂议岁赐。

良嗣许三十万。

却云:“契丹时燕京不属南朝,犹自与五十万,如今与了燕京,如何只三十万?”辨论久之,卒许契丹旧数。

良嗣问阿骨打:“燕京一带旧汉地、汉州则并西京是也。

”阿骨打云:“西京地本不要,止为去挐阿适须索一到。

(阿适天祚小字。

)若挐了阿适,也待与南朝。

”良嗣又言:“平营本燕京地,自是属燕京地分。

”高庆裔云:“今所议者,燕地也。

平滦自别是一路。

”阿骨打云:“书约已定,更不可改。

本国兵马已定八月九日到西京,使副到南朝,便教起兵相应。

”趣归,且言:“缘在军上,不及遣使前去。

”止以事目一纸付良嗣回,约女真兵自平州松林趋古北口,南朝兵自雄州趋白沟夹攻,不可违约,不如约则难依已许之约。

三朝北盟会编(10)

三朝北盟会编(10)

三朝北盟会编[南宋]徐梦莘撰●卷二百二十六炎兴下帙一百二十六。

起绍兴三十一年正月,尽其日。

工部侍郎沈介上封事论备敌之策。

臣窃惟今日之虑莫。

若备敌之策为急臣敢首言其失而条具所以备之之策臣闻天下之事未有不失於恃而败於忽者也。

不臣其有患虑其忽於有恃者也。

恃安则忘其危恃无患则忘其备而忽生焉观事之可疑曰:未为然也。

闻人有言曰:其过虑也。

其肯思患而预防哉!事至而图之将何及矣。

朝廷弭兵和戎(改作议相)二十八年昴者敌有可疑之衅天下举忧之而朝廷失於恃非特天下忧之在朝之官有位之士秉钧枢执纲宪与夫左右侍从之臣举皆忧之退朝而族谈平居而窃议扌 腕忿怒仰屋太息及乎!进而有言则。

又皆容悦之说而忘其所奋怒太息矣。

自古强者制弱昴敌之与我和也。

将爱我耶抑亦力之有所未至耶揆情而言固无爱我之理则亦力有所未至耳迩者规摹举措日异而月不同陛下观之,岂能晏然而无所为乎!或者谓曰:誓约至坚币帛至厚可以格奸(改作敌)心过矣。

昔日吴濮有衅楚之执事岂其顾盟由古已然。

又况虑大事者不计其小利岂岁币之云:乎!则。

又云:彼方肆虐民孰为用旱蝗日起兵孰为动变过矣。

《传》曰:吴方无道必弃疾於人犹足患卫已事之验也。

又况城汴之役执事者不止数十百万人而谓民不为用兵不敢动岂其善料者哉!此臣所以妄论今日之失於恃也。

臣愿陛下勿恃和之可久勿恃兵之不动戒如敌至无忽於备而後可为也。

顾今大患有二一曰:国论不定二曰:威令不行二患不去虽欲备敌将有所不可能何谓国认纱定备敌之策不过有三征也。

和也。

守也。

三者之说归於一然後敌可备征固力所未能和亦理难必恃亦守而已庙堂之上缙绅之闲同乎!守之说而臣谓国论未定者盖有守之之说面不见守之具也。

边候之书。

若有所闻则焦然以为忧也。

色动而虑乱旬月之闲则。

又皆忻然忘其忧矣。

国论如此犹未定乎!。

且陛下委重面待理者不过二三大臣朝夕所陈固可见三者之策其定已乎!无乃泛然而无所主乎!大臣之论如此陛下虽欲有为谁与共之臣愿陛下与大臣断为一定之论必专为守无复异论而後守之具可言也。

对四库馆臣删削《三朝北盟会编》的考察

对四库馆臣删削《三朝北盟会编》的考察

对四库馆臣删削《三朝北盟会编》的考察常征江【摘要】《三朝北盟会编》是一部关于宋金和战的重要史籍,在清代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这部书遭到大量的删削.四库馆臣删削此书采取包括“删”、“改”、“删改结合”、“添”和“删改与添结合”等多种方式,体现了既要清除“违碍悖逆”的字句,又要保持书籍的“完整”面貌,做到不露删削痕迹的基本原则.这种删削的背后,隐含着多个具体的原因,因而对历史事实和文献的使用与整理造成了危害.而四库馆臣平恕、陈崇本删削此书时对抗金名将岳飞的尊崇和回护,其中蕴含的文化心态尤其值得重视和玩味.通过对四库馆臣删削此书的典型性考察,可以丰富我们对《四库全书》的认识,深化四库学研究.【期刊名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17页(P105-121)【关键词】《三朝北盟会编》;《四库全书》;四库学;版本;族群认同【作者】常征江【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9.3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库全书》开馆编纂,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四库全书》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从编纂的背景、原因、体例和经过,到成书后的安置、重校和流布等,都备受当代学界的关注。

围绕这部丛书所展开的研究蔚然成风,形成了所谓的“四库学”,而关于《四库全书》纂修的功与罪的讨论,也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陈垣先生在《〈四库全书编纂小史〉批注》一文中通过对《咫进斋丛书》所收禁书目录的统计,指出禁毁的书籍“总计二千九百九十五种。

其间虽多重出之本,然互勘剔除外,尚应有二千馀种。

若论册数,则所毁者不知其几十万也”。

由此,陈垣先生认为,“《四库全书》之编纂,其功罪实不相掩”*陈垣著,陈智超编:《陈垣四库学论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388-389页。

另,黄爱平先生进一步研究认为:“在长达十九年的禁书过程中,共禁毁书籍三千一百多种,十五万一千多部,销毁书板八万块以上。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三十二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三十二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三十二炎兴下帙一百三十二。

起绍兴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九日戊戌,尽十月五日甲辰。

二十九日戊戌招谕榜。

绍兴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九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金虏(改作人)无厌背盟失信军马已犯(改作入)川界今率精兵百万躬行天讨有措置招谕事件如後一中原百姓见为签军想未忘祖宗德泽痛念二圣未还岂肯从贼(改作敌)反攻旧主榜到各宜相率从便归业内有愿立功来归人当议优加爵赏一女真渤海奚契丹一应诸国人等暴露日久无不怀归见此文榜请诸路州县官吏军民有能以一路归者除安抚使以一州归者与知州一县归者与知县馀见任官更不改易一诸路忠义豪杰小寨首领能立功自效者并依前项推赏一中原并诸国良民见为奴婢者并放令遂便内有自擒获本主归顺者即以本主官爵田宅推赏一诸国官吏军民不愿归本国者当尽还官爵虽见用事之人一例推赏优〈血阝〉与中国人一般更不分虽而能立功效者不次擢用一军行秋毫无犯并不杀人放火亦不虏掠财物及妇女人等事平後放免税租十年一应干虏(改作金)人残虐科须等事如签刷人夫水手工匠差科里器粮草舟船牛车骡马掠人家室女绣女一切非法骚扰并行除放一酷淫之刑如灭族剥皮油煎锯解钩脊之类深可痛心一切降去右件中原官吏军民及诸国人等各怀跽袁世凯入虑易图克建功名共享安泰故兹榜示知悉。

约束沿边州县官不得差出。

臣僚上言臣窃谓沿边诸郡正在守倅等官协心相与措置共济国事今来边郡官员率恳监司别有名目差去俗望圣慈特降睿旨戒饬诸司。

招谕指挥。

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朕念中原赤子及诸国人等久为金虏(改作人)暴虐役使科敛或为奴婢已无生意。

又言指吾旧疆百姓为宋国歼民蹂藉杀戮无所顾惜朕闻之痛心疾首是用分遣大军诸道并进以救尔於涂炭想闻王师至必能相率归顺朕不惜官爵金帛以为激赏。

若系有官之人并依见今原带官职更不勾减其能以地土来归或能攻取城邑除爵赏。

外凡府库所存尽以给赐朝廷所留惟器甲文书粮草而已如女真渤海契丹汉儿应诸国人能归顺本朝其官爵赏赐并与中国人一般更不分另内燕北昨被发归国者盖为奸臣所误追悔无及今虽用事并许来归当优加官爵勿复疑虑朕言不食有如皦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编》 《 < 三朝北盟会编 > 研究 》 , 《文献 》 1998 年 乾隆四十六年修成的四库全书本 实为张若溎藏本, 参见邓广铭、 刘浦江 第 1 期。 : 《 < 三朝北盟会编 > 考 》 , 《求是集》 , : 《 < 三朝北盟会编 > 研究 》 , 《文献 》 1998 年 陈乐素 第 153 - 154 页; 邓广铭、 刘浦江 第 1 期。 《会编 》 “取材一百九十六种以成是编” , 《校刊三朝北盟会编序 》 , 《三朝北盟会编 》 , 许涵度称 但无具体分类, 见氏著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87 年, 第 1 页。 “杂考私书” “文集 ” 、 “杂著 ” 、 “报状” 书目中 与其他书名平行, 但 也为平行, 故均不书计算。
③及海天本 《目录》 《本书引用书目一览 》 ( 下简称海天本《一览 》 ) 袭海天本而来, 因此, 只须对袁本
作分析。 《会编》 《凡例》 , 袁本 卷首有 称: 《提要》 是编荟萃群书, 据 谓所引 书 若干 种, 杂 考 私 书 若干 种, 金 国 诸录 若干 种, 则是杂考 , 私书及金国诸录乃分类总目, 非 书 目 也。 惟 现 在 繙 抄 本内 有‘杂 考 私 书 云云 ’ 又似确有是书 矣。故特于一百二种之后, 将杂考私书、 金国诸录各列于若干种之首, 另行接写, 以清眉目。 是编援引极博, 书名约计二百种, 现就各丛书所载及碑版文字可以取证者, 不过十中一二, 间有一 文 一 词, 散 见他说, 无 不 广 为 搜 罗, 参 考 同 异, 然 究 竟 未 见之 书 甚 多, 疑 以 传 疑, 不无遗
2013 年第 4 期 总 152 期
史学史研究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No. 4 , 2013 Serial No. 152
《三朝北盟会编 》 引书数量及相关问题
汤勤福
( 上海师范大学 古籍所,上海 200234 )
[ 《三朝北盟会编》 摘 要]徐梦莘 引书数量, 至清代有 200 余种和 196 种两种不同说 《书目》 , 法 。传 世 的 不是徐 梦 莘“手 定书 目 ” 现 在 所 见《书 目 》 是后 人所编。 现代 学 者 在 统计引书数量时也将奏章、 札子、 书信、 序文等单篇文章计算在内, 导致统计结果错误。同 , 、 ” “ 时还存在统计方式错误 大量脱漏单篇文章 金国 诸录 数 量 错 误、 载 录 作者 姓氏 错 误 及 , 《三 朝 北 盟 会 编 》 其他错误, 因此导致统计数量 出 现 重大 偏 差。 若 排 除 奏 章等 单 篇 文 章 , 《诗 选 》 1 种, 明确书名者共 135 种, 其 中 杂 史、 笔 记、 杂 著 103 种 实 录 2 种, 图 经 1 种, 行 状 10 种, 家传 8 种, 神道碑和墓志 10 种。 [ 关键词] 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 引书 数量 [ K092 [ A [ 10025332 ( 2013 ) 04009910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99
《三朝北盟会编》 引书数量及相关问题 “虚” 的表述方式, 因而可以存而不论。 最早明确表述引书数量的是宋人楼钥为徐梦莘作的墓志 , 楼氏称徐梦莘“自念生长兵间, 欲得 尽见事之始末, 宦游四方, 收罗野史及他文书, 多至二百余家, 为编年之体, 会稡成书, 传闻异辞者,
①, 《三朝北盟集编》 ” “野史及他文书” 又从而订正之, 号 然对 200 余家 语焉不详。 这是“二百余种 ”
瑏 瑠。 光绪年间, 故此本也非善本 许涵度在 隆年间成为四库全书校勘底本⑨。 然四库馆臣改窜较多,
, 得该旧抄本于“陶星如太守家 ” 实为乾隆间“吴鸥亭、 朱映漘、 江艮庭、 彭文勤诸博雅校 四川当官, , 洵善本也” 许氏再行校勘后, 于光绪三十四年刊行。因此, 许本正文及《书目 》 都有四库馆臣 正者, “虏” “犯忌” 。 如《靖 删改的痕迹, 如每逢出现 字或其他 之字词, 该条下均会明确注释“删 ” 或“改 ” “陷虏” “删二字 ” , 《金人犯阙记》 “犯阙” “改作入汴” , 的 下注明 的 两字下注明 等等。 康陷虏皇族记》
“凡敕制、 的源头。四库馆臣则称是书 诰诏、 国书、 书疏、 奏章、 记序、 碑志, 登载靡遗 …… 所引书一
② 这是 ” “一百 百二种, 杂考私书八十四种, 金国诸录十种, 共一百九十六种, 而文集之类尚不数焉。 ③。那么, ” “奠基者” 九十六种 这两种观点的根据何在? 是否正确? 这就需要从《会编 》 流传情况
瑢, 瑏 其中各种典籍 91 种 墓志、 神道碑 7 种, 图经 1 种, 传记和家传 8 种, 行状 8 种, 合计 115 种, 各种

: 《攻媿集》 ,《直秘阁徐公墓志铭》 , 楼钥 卷 108 丛书集成新编本, 第 1526 页。 《三朝北盟会编》 《会编》 四库本 前无目录, 因此不知它引书数量如何统计出来。若以许本 所列书目来统计, 与四库本数量 也无法对应。 : 《 < 三朝北盟会编 > 研究 》 , 《文献》 1998 年第 1 期。亦可参见邓广铭 《影印 < 三朝北盟会编 > 序 》 , 《三朝 邓广铭、 刘浦江 , 北盟会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第 1 页。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 “编年类” , 《三朝北盟会编 》 《书 参见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149 - 150 页。 据许涵庆本 前的 》 , 《唐重墓志》 : “旧校云: 归震川本作刘岑” , 下有注 即明代还有归有光抄本, 是否属于上述 12 种内, 尚未查核。 目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 “编年类” , 参见 第 150 - 151 页。
④ , 尚望海内博雅君子匡其不逮焉。
, 这三段话极为重要, 大致可以看出几点: 其一, 袁氏所据版本原来有书目有“杂考私书 ” 袁氏判断 “杂考私书” 不了是类目还是书名; 其二, 袁氏将 作为类目, 增加了内容; 其三, 排序方法根据原书顺 , “杂考私书” , “另行接写, , 序 另起一段 以清眉目 ” 以示不同; 其四, 认为《会编 》 所引书“约计二百 。 种” 《目录 》 , 比较袁本与许本, 袁本 引用书自《宣和录 》 至《征蒙记 》 首尾两书与许本《书目 》 相同, 但里面分类方式、 作者、 书名、 排列顺序则与许本《书目 》 略有差异: 第一, 许本《书目 》 的“书目 ” 两 、 “杂考私书 ” 其他书名则低两字, 一书一行; 袁本则分“书目” 和“杂著报状 ” 三个类目, 字低一字, 类目均另起一段, 该类目中的书名或篇名按顺序写 , 书名或篇名之间空一字。第二, 袁本一条, 许本 《建炎时政记》 , 如 袁本之下写“汪伯彦” 和“李纲” 两人, 可视为两人共同著述, 分为两条乃至更多, ; 《答诏条具利害奏状 》 亦可视为两人各有此书, 许本则明确分为两种 下列李纲等 7 人, 许本则分为 《李纲答诏条具利害奏状 》 、 《汪丞相伯彦奏》 、 《秦丞相桧奏》 、 《参政李邴 ( 张守、 、 《黄门颜 王綯) 》 》 、 《枢密韩肖胄 》 、 《丞相朱胜非奏》 《吕丞相颐浩十论》 7 条目。第三, 岐 和 排列顺序稍有不同, 如袁 《目录》 《言蔡京等书》 《乞罢李邦彦书》 , 本 中陈朝老 之后是陈东 许本《书目 》 则两者位置对换; 在许 《金国文具录》 《松漠记闻》 , 本中, 洪皓 与 中间有张汇《金虏节要 》 袁本则将《金虏节要 》 移到《金国 前, 使洪皓两书连接, 类似情况还有数处。 第四, 书名、 作者异同、 作者所在位置有异。 许 文具录》 《书目》 作者位置处理较乱, 凡作者在书名之上者, 两者字体相同, 而作者排在书名之下者, 则作 本 《书目》 《入燕录 》 , 小字。袁本则把作者均移至书名之后, 作小字。如许本 有王安中 作者在书名前, 《目录》 、 而袁本 则将作者排在书名后, 为小字。 其他如封有功《编年 》 徐伟《忠谋录 》 均如此处理。 《目录》 袁本 对书、 疏、 奏议、 札子之类单篇文章处理亦是作者系于篇名之下。 另外, 两书在标注作 《靖康录》 , 者、 书名上也有不同, 袁本 无作者名, 许本则署为朱邦基; 许本《靖康陷虏记 》 袁本作《靖 ; 袁本 《转对札子》 作者为林栗, 许本作林遹。 最后, 引书数量差异。 由于许本《书目 》 中 康被虏记》
瑡 。 上海 《校刊三朝北盟会编序》 《会编》 许涵度在 称 引书 196 种, 实际是沿袭四库馆臣的说法瑏
, ( 下简称许本《书目 》 ), 此书前有《书目 》 共 古籍出版社 1987 年影印出版了许本《三朝北盟会编 》 “杂考私书 ” 、 “文集 ” 、 “杂著 ” 、 “报状” 4 目作为 “类目” , 列有 205 条, 但 没有具体书名, 实余 201 条,
来加以考虑。 , 《会编 》 《会编》 流传情况大致是清楚的。按照邓广铭、 刘浦江两先生的研究 原有徐氏祖传本 和实录院抄本, 但徐氏祖传本已在元朝亡佚, 现传之本均为实录院抄本系统④。 据《中国古籍善本 记载, 现传世明抄本 12 种⑤, 清抄本 19 种⑥。 明本最佳者是清人季振宜所藏明代抄本, 陈乐 书目》 素曾对此本前 60 卷进行过校勘, 认为可能直接抄自宋本。 另有清光绪四年袁祖安木活印本⑦, 该 排印错误较多, 后演化为 1939 年海天书店出版的活字本, 台湾 1979 年出版的大化书 本校勘粗糙, 店本即是此本⑧。 清抄本中有一种则经吴城( 鸥亭) 、 朱文藻( 映漘) 、 江声( 艮庭 ) 、 彭元瑞 ( 文勤 ) 等人校勘后, 乾
⑤ ……总名曰 《三朝北盟集编 》 ” “数百家 ” , 中的多少种, 是一种较 然其未说明究竟取“所闻见”
[收稿日期] 20130715 [作者简介] 汤勤福,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 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学。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全宋笔记》 编纂整理与研究( 项目编号: 10&ZD104 ) 阶段性成果。 ① ② ③ ④ ⑤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 1936 年) , 《求是集 》 , 原载 第六本第二、 第三分( 1935 年、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本 收入氏著 《求是集》 论文依据 所刊。 《三朝北盟会编出版前言 》 , 《三朝北盟会编》 , 王德毅 台湾大化书局 1977 年版。 : 《 < 三朝北盟会编 > 研究 》 , 《文献》 1998 年第 1 期。 邓广铭、 刘浦江 《中国史学史》 大多数中国史学史著作都依这两种数字, 笔者主编的 亦受此影响, 显然也是错误的。 : 《三朝北盟会编序 》 , 《三朝北盟会编》 , 徐梦莘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第 3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