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途径
作者:高小霞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08期
一、相关概念解析
1.专业
所谓专业,顾名思义是“专门职业”的简称,它是一种专门、特殊的职业,而不是“普通职业”。
那么,某种职业是否是专业,或者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的标准是什么呢?一般认为,要满足如下几点要求:第一,一个职业要成为专业,其成员的职业实践必须有系统的理论做依据,有专门的技能作保障,有不断的研究做支持,未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外行人应该难以完成。
第二,其成员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把服务对象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有以客户为重的服务意识。
第三,职业行为上必须有高度的自主权和自律性,行为不受外力限制,有专业性的自主权。
第四,职业组织上必须设立专门标准并能制裁其成员的自主团体。
第五,职业准入上必须经过组织化和程序化的过程,并要求接受较长时间的专门训练。
就整体而言,专业工作者的聘用、晋级、解聘都实行严格的专业评审制度,行业群体有权从整体上制定本行业的工作标准和实施程序;就个体而言,其成员有权依据其专业知识进行职业判断。
2.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包含双层意义:一是教师个体的专业化,二是教师群体的专业化。
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而教师群体专业化主要是强调教师群体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更多是从社会学的维度来加以界定。
可以认为,教师群体专业化的提升也代表着教师这一职业地位的确立与巩固,即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与巩固。
有观点认为,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内化的过程,是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
本文中的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问题,主要侧重于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化研究,如岗前与职后培养、职业道德建设、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
当前一般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正处于从半专业、形成中的专业向完全专业不断接近的过程中。
3.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
职业学校最明显的特征是技能性与实践性,据此,“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可理解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不断改进与提高,熟练掌握和运用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实际动手能力为基础,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为依托,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用型人才的过程。
由于职业学校的特殊性,对教师也提出了特别的要求。
要求教师除了掌握普通学校强调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方法外,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应包含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及实践能力三方面的内容。
二、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社会政治地位,表现为教师的社会价值被人们认可程度的高低;二是社会经济地位,表现为教师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的高低。
这两方面内容既是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追求目标,也是一种职业及其从业人员对社会贡献大小的标志。
目前,社会对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的评价并不高。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强调教师工作需要独特、复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普通职业。
其次,要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竞争力,就能吸引社会上更多的优秀人才。
2.有利于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
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只有清楚地认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建立教师职业的专业标准体系,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教育质量。
3.有利于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
推进职业教育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战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懂技术、会操作的专门人才。
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专门人才,有利于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
三、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1.提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学校要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因此,一定要根据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来确定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
比如,在一定时期内(如5年),专业教师在教师总数中的比例、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高级职称人数、具有高级技能证书人数、高学历教师人数等。
确定目标后再制定计划,鼓励教师的学习活动,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培训。
2.制定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规划
由于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专业化水平的基础不同,因此给教师进行准确的专业发展定位十分重要。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要不断强化教师的自主意识,充分认识自身的发展特点,明确自己的长处与劣势,扬长避短,合理定位自身的从业角色,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发展的主体。
教师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教学能力、教学成绩、专业技能、专业证书、学历水平、科研能力、职称晋升、荣誉称号等。
相关措施主要包括教学反思、听课、听讲座、自学计划、研究方向、外出学习、技能考试、进工厂锻炼、师德自我要求、参加学术研讨活动等。
根据每个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规划,学校可以提供适合教师的个性化帮助。
而且,对教师考核时也能提出相应的发展性评价,更好地服务于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目标。
3.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大力培养“双师型”人才
所谓“双师型”教师,从教师具备的能力来讲,指既懂教学规律,能传授学生以知识,又有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较过硬的专业技能,能教给学生精湛技术的专业教师。
从教师具备的资格来讲,是指既有教师资格,又有专业技术职称或专业技术高级资格证的专业教师。
对于将为企业培养熟练技术工人作为目标的职业学校来说,“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结构性指标。
学校应该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
4.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
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既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可分两种类型:一是奖惩性教师评价,二是发展性教师评价。
传统的教师评价制度,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奖惩性教师评价。
因此,亟需对教师评价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依据一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价值观,主评与被评配对,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由主评与被评共同承担发展目标的职责,运用评价面谈和发展性评价技术等方法,对被评的素质发展、工作职责和工作绩效进行价值判断,使被评在发展性教育评估活动中能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最终实现教师个体与学校整体、少数教师与全体教师、当前与未来多方共赢,和谐发展。
5.推动校本课程开发,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又被称为学校本位课程、学校自编课程、学校课程,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一般可以理解为: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以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
(作者单位:南京下关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