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舆论监督的挑战与对策: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道舆情热点,开展舆论监督,本是报纸题中应有之义,但作为传统媒体,面对新情势,除了需要考虑传统的宣传纪律、政策法律因素和受众因素外,还需要迎接网络构成的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纸媒舆论监督的路径与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面临新挑战
线索获取馅饼还是陷阱
目前情况下,批评性信息和投诉式内容,网上铺天盖地。

对报纸来说,要搞批评报道,相当容易,线索一抓一大把,是天然的“馅饼”。

但这些线索鱼目混珠,真假难辨,有时网民的监督是表面化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真实的,有时是道听途说,说不定哪里就是陷阱。

报纸面临海量芜杂信息选择的考验。

热点处理失声还是失控
对报纸而言,则面临处理上的难题,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一是丧失了新闻原则,二是这些事件可能由“小气候”逐渐变成“大气候”,进而甚至变成影响全国舆论的公共事件,给党和政府的工作造成被动,有悖报纸的社会责任。

但介入关注,稍有不慎,则或会被蒙蔽或会牵不住舆情的缰绳,造成事实真相的混乱,舆情失控。

价值导向迎合还是独立
网络传播是一种多层面的传播,尤为突出的是,它是一种影响巨大的群体传播。

群体在网络传播中最易形成,受众不受时空、年龄和文化层次影响,只要情趣、观点相近,就会产生心理趋同,而群体容易出现情绪化,产生从众心理,只要偏激、片面、非理性的情绪化观点占上风,就会感染群体内无主见的“多数”,裹挟一起,形成强大声势,甚至形成舆论暴力。

舆情引导一声还是多声
新媒体时代,由于把关的弱化和技术操作的简便,受众一定程度能自由发表言论,BBS论坛、博客、微博等公共话语平台,为多元化声音提供了空间,报纸的舆论监督、舆情引导,面临挑战,难度大大增加,更加讲究技巧。

报纸舆论监督的路径与对策
面对全新的态势与挑战,报纸开展舆论监督应当有新的思路,化劣势为机遇,变不利为优长。

力抢一个“快”字,利用公信力优势,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
重大负面事件发生时,报纸应争取以权威的原创信息抢先控制舆论场,吸引受众关注,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真相;或者事件在网上传播初起、尚未形成
强大“气场”时,报纸迅速以权威、真实的信息抢占传播阵地,形成舆论监督的时效优势和先入效应。

报纸具有网络所不具有的公信力,传播的信息往往让受众觉得真实可信,易于接受。

一旦让网络消息与言论抢占先机,形成气候,如果其偏离真相,就会变成舆论惯性,报纸的舆论监督,再正视听,就会陷入被动。

《羊城晚报》“网事”版特别注重“舆情抢先”,在纸媒中抢发了不少独家新闻。

如《新四军老战士“智斗”神秘拆迁人》,报道江苏滨海县82岁离休干部遭遇夜间强拆,此事刚刚在网上踢爆,《羊城晚报》立即介入,并连续追踪,还原事情真相,给各方以说法。

舆论监督效果很好。

立足一个“稳”字,利用专业优势,务求准确把好度选好料
一是选题须“稳”。

最好能从全局的角度,从一段时间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角度,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把握介入的合适时机。

这种选题往往能推动工作的进展、问题的解决,“帮忙而不添乱”,效果好。

不能有闻必录、网闻照录,不加选择,没有方向和重点。

二是尺度须“准”。

批评力度须讲适当,尺度须有分寸,数量须求恰当,要注意版面上批评报道的比例,注意地区、领域和题材之间的平衡,不能过于集中。

做到报道热点问题,不添“热度”,报道难点问题,不添“难度”。

不能被网络牵着鼻子走。

三是特别要讲究操作技巧。

批评报道,事实准确是第一位的。

只要有“漏洞”,就会招致批评对象强烈反弹,让报社遭受经济和名誉损失。

批评的切口宜小,《羊城晚报》2011年6月推出的大型调查性批评报道“天懿大起底”系列,掀开天懿美容美发连锁店坑骗顾客的黑幕。

《羊城晚报》只把批评的锋芒锁定在记者卧底暗访、掌握了大量事实材料的一家分店;批评报道《大量农行储户毫不知情被开卡》和《频丢衣物放大洗前问题》也只锁定掌握了真凭实据的一家支行和一家洗衣连锁分店。

切口很小,就事论事,批评对象心中不满,也无可奈何,只能诚恳道歉,承认错误。

批评一定要讲究当事双方的平衡,客观公正,要给被批评者解释的权利和说话的机会,不能只采访一方,不采访另一方。

尤其忌讳把网上的投诉和批评,不经求证和核实,直接当成新闻刊发。

追求一个“果”字,利用权威优势,务求实效促成事情解决
报纸的力量在于权威性,在于报道发表后,能引起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并促成问题的解决。

舆论监督一定要追求有回应,有结果,才能“打”出声威。

不少热点事件发端于网上,解决于报纸介入之后,正说明了报纸的威力所在。

《羊城晚报》特别重视舆论监督,2011年10月起开设了“舆论监督羊晚亮剑”栏目,追求批评一宗成功一宗,实践的答案是,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结果。

“广东238省道普宁段年久失修竟成“按摩路”“深圳富人区上百别墅违建”等均引起职能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回应、采取行动。

“梅州违法建起高尔夫球场”见报后,当地县委书记更亲自来报社介绍整改措施。

这一栏目部分线索来源于网上,
但产生的轰动性效应和良好回应,确立了报纸的地位。

强化一个“深”字,利用深度优势,全面揭示事件真相
批评性报道涉及的利益纠葛往往盘根错节,前因后果常常纷繁复杂,但其又能迅速聚焦受众的注意力,皮毛报道根本无法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与网络媒体浮光掠影的信息相比,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擅长深度报道,能全面挖掘事件背后的东西,揭示事实真相,让受众“解渴”。

“批评”也更加到位,从而更有力量。

《羊城晚报》“天懿大起底”系列报道,记者收集材料,整整调查了三个月,又扮打工仔应聘,卧底采访七天,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挖得清清楚楚,绝非简单的网络信息可比。

一推出,就是两个整版的深度报道,产生强烈的社会震撼力。

效果也立马就至,管理部门查封了“天懿”违规经营的分店,“天懿”也派人来《羊城晚报》认错并承诺全面整改。

深度产生力量。

报纸应力戒浮躁,应沉下心来,做透新闻,“好新闻不怕养”,摸准摸深,才是王道。

落实一个“引”字,强化责任意识,冷静理智疏解社会情绪
网络的开放性使一些情绪化的言论极易极速传播,进而形成网民盲从的、非理性的羊群效应,形成非理性的舆情热点。

报纸负有正确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