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及水质综合特征模式

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及水质综合特征模式

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及水质综合特征模式
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
1.水质指数法:通过测定水中各项指标的浓度,计算出综合水质指数,从而评价水质状况。

2.水质分级法:将水质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等级,根据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

3.水质类别法:根据水体的用途和水质标准,将水质分为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类别,评价水质状况。

4.水质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水质指标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出水质综合评价结果。

水质综合特征模式:
1.单一指标模式:以某一指标为主要评价对象,如COD、BOD、氨氮等。

2.多指标模式: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的浓度和变化趋势,如TP、TN、COD、BOD、pH等。

3.综合评价模式: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综合水质指数,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的权重和相对值。

4.水质类别模式:根据水体的用途和水质标准,将水质分为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类别,评价水质状况。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是指自然界中流动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其水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pH值:pH值是反映水体酸碱度的指标,通常应在6.5-8.5之间。

2. 溶解氧:溶解氧是衡量水体中氧气含量的指标,其含量应在5mg/L 以上。

3. 化学需氧量(COD):COD是反映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其含量应小于15mg/L。

4. 生化需氧量(BOD):BOD是反映水体中生物分解有机物所需氧气的指标,其含量应小于3mg/L。

5. 总磷和总氮:总磷和总氮是反映水体营养盐含量的指标,其含量应分别小于0.1mg/L和1mg/L。

6. 氨氮:氨氮是反映水体中无机污染物质的指标之一,其含量应小于0.15mg/L。

7. 铜、铅、锌等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是反映水体重金属污染情况的指标之一,其含量应分别小于0.05mg/L、0.01mg/L和0.1mg/L。

以上是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水体的污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划分

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划分

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划分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湖泊、河流、水库、水塘等自然形成的水体,也包括人工修建的水体。

地表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因此评价地表水的质量等级非常重要。

对地表水的评价等级划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水质指标地表水的质量主要通过一些水质指标来评价,如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根据这些指标的含量,可以将地表水的质量等级划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五个等级。

二、水体透明度水体透明度是评价地表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透明度主要受到悬浮物质、浊度和溶解物质等因素的影响。

透明度较高的水体一般质量较好,反之则质量较差。

三、水体颜色水体颜色是反映地表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可分为无色、浅黄、深黄、灰黑等几个等级。

颜色较浅的水体一般质量较好,反之则质量较差。

四、水体气味水体气味也是评价地表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水体气味一般可分为无味、异味、恶臭等几个等级。

无味的水体一般质量较好,异味或恶臭的水体则质量较差。

五、水体生物水体中的生物也是评价地表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水体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出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

水体中生物的丰富多样性和数量较多的水体一般质量较好,反之则质量较差。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可以将地表水的质量等级划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五个等级。

优质水体具有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富含溶解氧、无污染物质和富含生物等特点,适合人类生活和生产使用。

良好水体在一些指标上可能稍有不足,但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影响较小。

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水体则对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评价地表水的质量等级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评价等级划分,可以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和使用地表水资源,同时也能够推动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和治理地表水资源,确保人类的生活安全和健康。

地表水评价方法

地表水评价方法

地表水评价方法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上流动、静止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各种类型的自由水体。

由于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表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保障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地表水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表水评价方法。

首先,化学指标是地表水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检测水样中的化学成分,可以了解水中各种离子、重金属、有机物等物质的浓度,并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其进行评估。

例如,pH值是评价水的酸碱性的指标,溶解氧是评价水体富氧能力的指标,氨氮和总磷则可以评价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这些指标能够客观地反映地表水的水质状况,并提供科学依据供决策者参考。

其次,生物学指标也是地表水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生生物对水环境的反应非常敏感,因此通过对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水生昆虫、鱼类等进行监测,可以判断水体的生态健康状况。

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生物数量和生物群落结构等指标可以反映出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程度以及水体自净能力。

这些指标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对于评价地表水的健康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物理指标也是地表水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体的颜色、浑浊度、温度等物理特征可以通过简单的观察和测量获得。

颜色可以反映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浑浊度可以反映水体中的悬浮物含量,而温度则与水体的循环、溶解氧浓度等有关。

这些物理特征的变化可以提供关于水体状况的初步信息。

最后,综合评价模型是一种常见的地表水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将不同指标进行权重分配,计算出一个综合评价指数来反映水体的整体状况。

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指标进行比较和对比,综合考虑水质、生态和应用需求,为制定水资源管理措施和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综合评价模型包括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水质综合评价模型等。

总之,地表水评价方法是保障水安全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化学指标、生物学指标、物理指标以及综合评价模型是常用的地表水评价方法。

不同指标之间相互协作,可综合评估地表水的水质、生态和资源利用状况。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对流域内地表水资源质量和环境状况的定量化和综合评价,以便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

下面介绍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具体办法。

一、评价对象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等。

二、评价指标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包括:1.物理指标:包括水温、水深、流速、透明度等。

2.化学指标:包括总磷、总氮、氨氮、硝酸盐氮等。

3.生物指标:包括溶解氧、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

4.综合评价指标:包括水质类别、综合污染指数等。

三、评价方法1.采样和分析在流域内设置采样点,采集地表水样品,对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进行分析。

2.数据处理根据采集的样品数据,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对数据进行拟合和重构,分析不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3.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指标,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水质类别,评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四、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包括:1.物理指标:根据地表水的应用目的,可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评价。

2.化学指标: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将各项指标与相应的阈值进行比较和评价。

3.生物指标:根据生物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评价。

4.综合评价指标:根据相关计算公式和标准,计算出水质类别和综合污染指数。

五、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流域内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分类评价和等级划分,制定相应的整治和保护措施,提高流域内地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总之,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是保护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评价办法的合理确定,评价指标的科学选择和评价标准的规范制定是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和可靠的关键。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环办[2011]22号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为客观反映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规范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我部制定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一一年三月九日主题词:环保地表水评价办法通知抄送:机关各部门。

—3—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3—二○一一年三月目录一、基本规定 (6)(一)评价指标 (6)1.水质评价指标 (6)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二)数据统计 (6)1.周、旬、月评价 (6)2.季度评价 (6)3.年度评价 (6)二、评价方法 (7)(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1.断面水质评价 (7)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4—(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 (10)(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1 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5—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1 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1 2 (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1 2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1 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1 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一)评价指标1.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湖泊水质?)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1.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价,以每年1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对于少数因冰封期等原因无法监测的断面(点位),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有8次以上(含8次)的监测数据参与评价。

地表水水质检测方法

地表水水质检测方法

地表水水质检测方法
1. 物理检测方法,物理检测方法通常包括测量水体的温度、浊度、颜色、气味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使用温度计、浊度计、比色皿等设备进行测量。

2. 化学检测方法,化学检测方法用于测量水体中的化学成分,如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总磷、总氮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使用化学试剂和分析仪器进行测量。

3. 生物学检测方法,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评估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生物样品采集和显微镜观察等方法进行测量。

4. 水质综合评价,除了单项指标的检测外,还可以使用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对地表水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估。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Trophic State Index等综合评价指标进行评估。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会综合运用以上多种方法对地表水的水质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
护措施。

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和方法用于地表水水质检测,因此在进行水质监测时需要遵循当地的监测标准和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根据国家环保部环办[2011]22号文的规定,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pH、DO、高锰酸盐指数COD Mn、BOD5、NH3-N、TP、TN、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河流断面水质类别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参评的指标中类别最高的一项来确定。

描述断面的水质类别时,使用“符合”或“劣于”等词语。

断面水质类别与水质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断面水质定性评价
指标浓度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评价,并按表1指出每个断面的水质类别和水质状况。

对断面(点位)、河流、湖泊不同时段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以断面(点位)的水质类别或河流、湖泊水质类别比例的变化为依据,按下述方法评价。

按水质状况等级变化评价:
①当水质状况等级不变时,则评价为无明显变化;
②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一级变化时,则评价为有所变化(好转或变差、下
降);
③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两级以上(含两级)变化时,则评价为明显变化(好
转或变差、下降、恶化)。

按组合类别比例法评价:
设△G为后时段与前时段Ⅰ~Ⅲ类水质百分点之差:△G=G2-G1,△D为后时段与前时段劣Ⅴ类水质百分点之差:△D=D2-D1;
①当△G-△D>0时,水质变好;当△G-△D<0时,水质变差;
②当│△G-△D│≤10时,则评价为无明显变化;
③当10<│△G-△D│≤20时,则评价有所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
④当│△G-△D│>20时,则评价为明显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恶化)。

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项目及标准
按照环境保护总局(环函[2005]47号)《关于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的通知》要求执行,地表水水源水质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评价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1、表2和表3 (1-35项)中的项目。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指城市市区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得的水量中,其地表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和地下水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Ⅲ类的数量占取水总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量之和÷各饮用水水源地取水量之和)×100%
三、排污口评价项目及标准
排污口评价指标为《2011年武汉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工作实施方案》(武环[2010]104号)中规定的各排污口所监测的项目。

评价标准根据排污口不同的受纳水体规定:长江、汉江、东湖、汤逊湖、知音湖排污口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府河、墨水湖排污口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