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与工资的弊端
教师职称评审问题
教师职称评审,教师的悲哀我当上教师十二三年了,现在是中级职称。
根据我的见闻,我对教师职称评定非常反感,强烈要求取消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本来是为了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可是在执行时却走了味道,在事实上已经成为打击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制度了。
它这个制度有几个特点,大家看了就会认同我的观点。
第一,因为教师职称评定和教师工资挂钩,所以这是教师必过的一关,很多教师为这五斗米折腰。
教师的工资要想多一些,就必须走职称这条路,想办法要提高职称,而评审职称有许多条件,教师为了达到这一个条件,许多人已经习惯于弄虚作假,斯文扫地。
因为教师的收入只有这一条路,所以老师这辈子的追求就是评上职称。
评上职称了,也就功德圆满了,进取心也就慢慢丧失了。
反正是只要评上职称,干好干坏都一个样了。
而且,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工资差距很大,怪不得许多教师弄得头破血流也要挤上去。
是有许多教师在讲着奉献,在身体力行书写教育的大爱,但是平凡的教师们无不把职称评定当成唯一的改善生活的追求。
现在是不让教师补课做家教,可是教师的工资又不是到了小康生活。
谁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教师也是。
职称评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怪教师,只怪这个制度本身的缺陷。
现在实行绩效工资了,工资可以和职称脱离关系了,职称只是代表教师的级别,不代表教师的收入,也许职称评定所出现的黑幕和腐败就少一些,教师的为人师表也许会纯洁一些。
第二,教师职称评定很关键,所以很多事情就和评审职称挂钩,一些不合理的做法教师也就认可了。
首先是计算机过关,不知道教师职称和教学水平和计算机知识有多大必然联系。
要想评职称一定要考计算机。
这也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领导一个决策就可以使他们发生必然的联系,形成一种产业。
年轻教师,经常用电脑的教师当然可以了,可是农村老教师到五十岁左右才有机会评中高,年龄大了,在学计算机确实困难,还有的农村教师一辈子见不到计算机,却硬要考,怎么办,就找人替考吧。
我所知道的很多人都是替考的,替考费没有五百是不行的。
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
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在改革之初的确调动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20多年过去了,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已明显不适应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现行的教师职称终身制,引发了许多弊端。
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导致教师工资实施“按职称分配”的原则。
据了解,蓝山县的中学一级教师与高级教师的工资差别达到五六百元。
一些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就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工作上不再挑重担,慢慢失去进取心。
而许多没有评上职称的教师在工作上勇挑重担,却拿着比有职称教师低很多的工资,工作热情受到严重挫伤。
职称高低造成收入的巨大差距促使一些学校的教师们为了评职称而争指标、争先进,影响人际关系和正常教学秩序。
因为近几年很多学校没有指标和岗位,偶而有一个指标或岗位,有些教师不惜一切手段,送礼请客、花钱发表论文,花钱评奖,催生腐败,扭曲了教师的心灵,败坏了校园的风气。
教师职称终身制成为阻碍教育发展的绊脚石。
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的知识是需要不断更新的,而教师职称终身制使一些已经评上职称的教师不再有动力学习新的知识。
这样不利于教师成长,使教师之间缺乏良性竞争。
建议:缩小教师职称之间的工资差距,将职称仅作为一种荣誉,尽量把教师之间的按劳分配体现在绩效工资上。
职称实行动态管理。
评上职称后应该有一个监督制度,定期考核,能上能下。
每隔3年或5年搞一次重新评价。
不论资排辈,主要看能力,看成果。
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成立专门的教师行业协会,使之成为真正的非政府组织,作为教师职业准入和水平认定的权威机构,弱化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有效地保护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强我国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这类教师受益最大,另一类教师却被边缘化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这类教师受益最大,另一类教师却被边缘化展开全文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依据教龄长短发工资?1986年开始建立的以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对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弊病越来越明显,不仅不能激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可能成为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网上很多人呼吁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完全依据教龄长短发工资。
取消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表面上看非常公平,实际上隐患较大。
1、中小学教师属于专业技术岗位,如果取消职称评审制度,如何对中小学教师的业务能力进行核定?如果产生新的考核制度,一定会产生新的问题,造成新的矛盾。
任何制度的存在不可能尽善尽美,能达到大多数人满意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2、完全按教龄长短发工资,等于只要考上教师岗位,就等于在职养老,没有激励制度,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
根据国家各种政策综合分析,现阶段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是不可能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仍然存在。
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进行深化改革,让职称评审制度真正起到激励作用,才是最现实的。
理想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方案:优化晋级和自然晋升双轨制有一种教师职称改革方案深受好评:优化晋级和自然晋升双轨制同步实施。
优化晋级:依据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让教学成效好、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提前晋升高级职称,体现职称制度的激励性和前瞻性。
自然晋升:如果一些中小学教师不擅长教科研工作,所教学科不容易出成绩(体音美等学校),借鉴公务员晋升机制,采用自然晋升机制。
例如:15年教龄的中小学教师,如果没有通过优化晋级成为中小学一级教师,只要考核合格,可直接认定为中级职称;25年教龄还没有通过优化晋级晋升为高级职称的,考核合格的,可直接认定为高级职称。
优化晋级让教师中的佼佼者提前晋级,自然晋升让教师中的“老黄牛”也有机会成为高级职称教师。
教师职称的困扰与改革
在湖雷 中心小学任教 1 5 年 。熊淑琴进城 师们 真 的没 动力 了 !”
颜兰 表 示 : 称 评 定 的最 主要 问题,
莲 花 小 学副 校 长 陈 志 卫 介 绍 : 过去, 任 教 的原 因 ,是 永定 县 出 台选调 城 区 中小
农 村教 师 入职 学 历较 低 ,很 多 是高 中或 大 学 教师 方 案规 定 : 凡 正 式调 入城 区 学校 任 是 高级 职称 名 额太 少 ,导 致教 师之 间 竞争 专 学 历 ,后 续 的 本科 ,不 具 备 科 研 能 力 。 教 的 教师 , 到新 单位 后 继续 聘任 原来 已聘 激 烈 , 领 导还 要 与教师 竞 争 ,申报 法协 调 , 只 会教 学 ,不 懂研 究 , 面对 科研 课 题 ,束 职 级 。 只 能按 教龄 、 资格 进行 量化 打 分 、论 资排
手无策 。加上 以前农村信息闭塞,莲花小
《 教育》记者采访 了解到,这一做法 辈,如此一来 。职称晋升与实际教学业绩
学 近几 个 月 刚通 网线 。 以前 ,上 网准备 课 属 于 一种 管 理创 新 。 目前许 多地 方 教师 职 关 系不 大 ,导 致 “ 轻 教学 、重 职称 ”的现 件 或查 询 资料 ,都需 要 在家 完 成 ,这也 制 称职 数多为分 配到校。这导致教 师校际 象 较 为普遍 。按 照当地 现 行 的职称 申报打 约 了教 师 的科 研或 论 文写 作 。 间流 动 困难 ,超 编 学 校 教 师 调 不 出, 缺 分 标准 ,教学 业绩 只 占很 小 的 比例 ,不到
这 些 在 农村 都 难 以实现 ,很 多教 师工 作 几 动 下 ,2 0 1 4年 l O月 3 O日, 出 台 《 中 小 不干 了, 脱离一线 。由于这些人临近退休,
基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问题的思考
基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问题的思考作者:王超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1年第06期目前,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存在着不少困惑。
一个合理分配方案的出炉成为难题,改革的推进也需要时间。
基于现实,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多的探究,以引发深入思考,为其合理推进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面临的主要问题1职称评定上存在弊端这是一个出发点问题。
既然主要参考教师职称取酬,那么职称是否能成为合理的参照就非常关键。
现实是,当前各地的职称评定存在着诸多弊端,导致各种矛盾层出不穷。
目前的职称评定过程,按资排辈、花钱评级等现象比比皆是。
这不利于高素质教师的选拔,更不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目前暗流汹涌的职称论文交易市场,就是职称评定弊端的一个显性体现。
这个问题不解决,“绩效”二字难说名副其实。
2考核管理制度处境尴尬这是一个盲点问题。
绩效需要考核,那么考核的“游戏规则”由谁来制定,由谁来执行,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采用的量化(指标的量化和可操作性)考核管理制度,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毕竟,在很多学校的考核中,各项考核标准不能真实评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效果;同时,因为责权下放,量化考核负责人(如校长)能否公正行使责权,也存在争议。
能否有一种更有效简洁的考核管理制度,可以兼顾量化与质化,推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成长?这些,都还任重道远。
3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性这是一个焦点问题。
江苏将实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与绩效挂钩,但是完善的方案难以出台。
这是由非义务教育阶段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
以高中为例,高中教育本身就收取费用,而且也不是每个孩子缴费都能上的;这些家庭和孩子选择高中,是一个应该通过家庭支持来实现个人价值提升的过程。
高中教育不具有普惠性,无法体现教育公平;这种类型的教育,为什么要政府保障教师的绩效工资?职业教育也是如此,只是部分学生来此习得一技之长,怎么要国家承担其支出?目前,学前教育正在努力贴近义务教育,这是发展进度的问题;而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一日不纳入义务教育,这种争议一日就不会平息。
教师工资改革最新消息:职称工资或改革
天津教师考试网
中公教育天津分校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卫津路云琅大厦c 座底商(天大东门对面)
教师工资改革最新消息:职称工资或改革
文章来源:天津教师考试网
教师工资改革最新消息-教师涨工资最新消息: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
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
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
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办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
以教师职称高低定工资,不仅不能真正的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职称原因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特别是没有晋上级职称希望的,后遗症一大堆。
因为教师也是人,也存在心娌失衡问题。
在失衡心理的驱使下,导致师资流失严重,无法跳槽的教师,产生的不良后果将越来越多,于是每次中、高级教师职称评聘,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聘委矛盾重重,给腐败有机可趁。
许多原来要好的教师,因此反目成仇,甚至还动用了黑社会,增添纪委等部门拈烦和工作成本。
因为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政策影响安定、破坏公平、伤害干群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
因此通过工资改革“限高、稳中、托堤,逐渐淡化职称工资,或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
建立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收入分配,势在必行。
【2014年天津市津南区教育系统招聘课程简章】
【2015年天津武清区教育系统教师招聘课程简章】。
职称评聘的弊端及创新策略
推动行业发展
准确的评价能够更好地发现和 培养人才,推动行业的发展。
对我国职称评聘的启示
完善评价机制
借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完善我国职称评聘的评价机制,更好地 衡量员工的能力和贡献。
强化评审监督
加强对评审过程的监督,确保公平公正,提高员工对职称评聘的 信任度。
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
建立权威性的专业委员会,提高评审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研究结论
01 02 03 04
创新策略包括以下方面
完善评价指标:引入多元化评价指标,如团队合作、领导能力、行业 影响力等,使评价结果更全面反映实际工作情况。
实施分类评价:根据学科类别和岗位特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突出 不同领域的特点和贡献。
加强公开透明:增强评聘标准的公开透明度,确保评审过程公正、公 平、公开。
国际组织成功案例
如世界银行的“知识分享和知识管理”项目,通过 同行评议和项目成果评价,选拔优秀人才担任高级 职务。
国外成功案例
如印度的“国家精英”项目,通过个人能力 和业绩评价,选拔优秀人才担任高级职务, 并获得国际认可。
国际职称评聘经验借鉴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个人能力和业绩评 价,以及同行评议和项目成果评价等。
职称评聘的弊端及创 新策略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职称评聘现状及弊端 • 职称评聘国际比较与借鉴 • 职称评聘创新策略 • 职称评聘创新模式的实践与效果 • 结论与展望
01
职称评聘现状及弊端
现状概述
• 目前,我国职称评聘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模式,主要包括按照岗位、任职年限、学历等因素进行评审和 聘任。这套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工资待遇、晋升机会和社会地位,因此,对广大教师来说,职称评 聘无疑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然而,当前的职称评聘工作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些弊端已经对教师的积极性和 教育教学的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浅议地方高校教师职称评聘与岗位津贴发放存在问题与不足
摘要 :高校教 师师职称评聘 与 岗位津 贴发放 是 高校人 事管._ 师 的工 资报 酬 ,一定 程度 上忽 略 了 “ N- -T 同职称 ”、 “ 同工龄 ”教 师
作的重要 内容 ,笔者分析 了当前高校教师职称评聘与 岗位津贴发放的 不 同工 作 能力和 工作 质量 等个 体差 异 。二 是职 务低一 级 ,而承 担 现状 与存在的 问题 ,并提 出了相关建议。 了高 一级 职 务工 作 的教职 工 ,得 不 到 “ 同工 同酬 ”待遇 ,也 就 无 法激 发这 一部 分有 能力 、有 才华 年轻 教师 的积 极性 ,不 利于优 关键词 :职称评聘 ;岗位津贴
秀 拔尖 人才 、 学术带 头人 和 中青年 骨干 的成 长 。三是 一些 教师 评 师资 队伍 是 地方 高校 建 设 发 展 的源 动 力 。近 年来 ,地 方 高 上 教授 后 ,传 统的工 资激 励机 制 失去 了作用 , 失去 了动力 和压 力 校在职 称 评聘 与 岗位 津 贴方 面进 行 了积 极探 索 ,开展 了许 多有 益 不 再积 极上 课 ,缺乏 工作 热情 与创 造力 , 再也拿 不 出来新 的科 研 尝试 ,总体 适应 学校 实 际和 发展 需要 ,为学 校建 设发 展奠 定 了基 成 果 ,导致 了人才 的极大 浪费 。 础 。但 是仍存 在一 些 问题 和不足 。 三 、关 于地方 高校职称 评聘 与津 贴分配 的有 关建议 ( )职 称评聘 工作 的有 关建议 一 地方 高校 职称评 聘 的主要成 效及 问题 ( )主要 成效 。一 是稳 定 了教师 队伍 。地 方高校 大 多 区域 一 职称 评聘 制度 的进~ 步完 善关键 在 于健全 评 价机 制 ,完善聘 条件较 差 ,教师 队伍 的 不稳 定是影 响学 校建 设发 展 的突 出问题 。 任 制度 ,实行 动态管 理 ,使职称 凸显 出生机 和活 力。 职称评 聘 的开展 和逐 步 规范 ,使 教N g 造 的价值 ,做 出 的贡献 , ih ] 1健全考 核 制度 ,建 立多 元化 的评 价体 系 。加强 对专 业技 术 . 得到 了充分 的 肯定 ,个人 工 资待遇 得到 明显 改善 ,为 稳定和 加 强 人 员在 考核 ,是 为 了全面 地 了解专 业技 术人 员在 一定 时期 内的 思 师资 队伍建 设起 到 了积 极作用 。 二是促 进 了教师 的成 长和 发展 。 想 表现 、工 作成 绩 、科研 成果 、业 务水 平 、更新 及履 行 岗位 职 责 为 了适 应 职称 评 聘 要 求 ,许 多教 师 积 极参 加 理 论 学 习和 业 务 培 等 方面 的情 况 。既要 考核 部 门、个 体之 间 的差别 ,又 要根 据学科 i ,使理 论水平 和业 务 能力 都有 不同程 度 的提高 ,从而使 教师 队 不 同实 行分 类评 价 。要建 立 以业绩 取 向为重 点 , 由品德 、知识 、 J l I 伍 的整 体素 质得 到 了提升 。三 是推 动 了科研 工作 。广 大教 师在 做 能 力等 要素 构成 的人 才评 价指 标体 系 ,建立 定量 评价 与定性 评价 好教 学工作 的 同时 ,又在 各 自不 同领域 开展 科研 工作 ,部 分教 师 相 结合 、 以绩效考 核 为核 心 、量化 评价 为基础 的评价机 制 ,科 学 的科研 成果被 应用 到实 践中 ,做到 了理论 与实践相 结合 。 评 价教 学科研 成果 。 ( )存在 的主 要 问题 。地 方 高校 职称 评聘 工作经 过 多年 的 二 2 正 确 处 理好 职 称 评 聘 中 教 学与 科 研 的 关 系 。教 学 质 量是 . 发展 ,积 累 了较 为丰 富 的经验 ,形 成 了相对 完整 的评价 体 系 ,但 高 等教 育永恒 的生命 线 ,如果 片面追 求 科研 量 ,使教 学退 居次要 其 中也存在 ~些 问题 ,突 出表 现在 以下 几个 方面 :一 是重 科研 而 位 置 ,无疑 是本 末倒 置 。在评 职称 时 ,要正确 处 理好 教学 与科研 轻教 学 ,片 面追 求论 文和 课题 的数 量 、级别 。职 称 的评定 偏重 学 的关系 。对 于教 学 能力强 的人 ,主 要从 教学 业绩 ,教 学成 果来考 历、 资历 、论文 、科 研 ,而弱 化 了实 际工作 能力 、教 学态度 、教 核 、评 审 。而对 于科研 能 力强 的人 则应主 要从 科研 业 绩、 发表论 学效 果、工 作业 绩等 方面 。对 科研 论文 方面 都有 具体 要求和 具 体 文 、编 写著 作 、主技 术和 参与 的科研 项 目来要 求 。如 只有 统一标 的量化 指标 ,但 对教 学 方面考 核 的标准 量化 不够 ,在 一定程 度 上 准 而不 能照顾 差 别 ,势必 严重 挫伤 一部 分教师 特 别是 教学 型教师 使 教学 工作 的考 核量 化流 于形 式 。一些 教师 为 了达 到职 称评 聘 的 的积 极性 。此 外 ,某 些教师 的科 研成 果差 些 ,还 与他们 所教 学科 论文 、课题 要求 ,把 主要 精力 放在 论文 发表 上 。二是 良性 的竞 争 有 关 ,或者 说学科 特 点影 响 了他们 的科研 成绩 。一般 而言 ,应用 机 制 尚未真 正形 成 。科 学考核 是选 拔 、晋升 、奖 惩专 业技 术人 员 学科 较 基础 学科 出成 果 的相对 容易 些 ,所 以在 职 称评 定时 ,对从 的基础 。是 对 高校专 业技 术人 员教 学水 平 、科 研 能力 、工 作业 绩 事基 础 学科 教学 的教师 职称 评 定时 可 以侧 重评 议 、评 审其 教学工 的综合 测试 方式 之一 。然 而 ,当前 在某 种程度 上表 现 为重评 审 , 作量 、教 学效 果 、教 学获 奖情况 。对 其科 研成 果 不宜作 过 高的要 轻 管理 。只 要评 上职 称 ,不管 是否 在该 岗位 上 ,是否很 好地 履行 求或 限制 太严 。 3加 强聘 后考 核 管理 。把平 时考 核和 年度 考 核与 专业技 术人 . 了 岗位 职责 都给 予 了聘任 。 因此 ,一些 教师 评聘 前积 极参加 理 论 学 习和 业务 培训 ,撰 写论 文 ,搞 好 学术科 研工 作等 。而 一旦 职称 员晋 升专 业技 术职 务相 结合 ,建 立严 格规 范 的考核 制度 。考 核 的 评 聘上 ,便 安于 现状 ,不 思进取 。这种 未形成 良性 竞 争机制 的评 内容 与职 称 申报条 件 中的 思想政 治表 现 、教学 业绩 、科 研业 绩等 聘 制度 ,不 但没 能体 现真 正意义 上 能上 能下 的聘任 制度 ,反而在 方面 结合 。对 教师 的考 核应 依据 其不 同工作 岗位 、所承 担 的不 同 定程度 上阻碍 了教师 队伍 的建 设发展 。 任务 而有 所侧 重 。建立 和完 善 日常考 核与 年度 考核 相结 合 的考核 制度 , 既是对 专业 技术 人 员现职 工作 的评 价 ,也是 对其 晋升 高~ 二 、地方 高校津贴 分配 主要成 效与 存在 问题 地 方 高校 津 贴 分 配 的 考核 内容 以工 作业 绩 为 主 , 对 教师 在 职称 能力表 现 的测评 。 德 、 能、勤 、绩 等方 面 的表 现进 行 全面考 核 ,主要 考核 办法 是采 ( )津贴 分配 的有关 建议 二 取 定性 与定量相 结合 ,量化积 分综 合评价 的办 法 。 1 做 好相 关配 套 改革工 作 。津贴 分配 方案 的科 学与 否与 其所 . ( )主要成 效 :一是 促进 了教 职工 思想 认识 和思 想观 念 的 依据 的各 项指 标密 切相 关 ,而这 些指 标往 往涉 及 到高校 管理 的方 一 转 变 。拉大 收入 差距和 注 重业绩 考 核 ,使 人们 深切 感受 到 了压力 方面 面 。 2 明确 岗位 设 置 ,实施竞 聘 上 岗。地 方高校 应运 用 绩效 薪酬 . 的存 在 ,也增 强 了人们 的竞 争意 识 、质量 意识 、效 益意 识和 服务 意识 。随着 教育 事业 的发展 和教 职 工收入 水平 的提 高 ,广大 教职 机制 强化 岗位 ,形 成 “ 能上 能下 、能 高能 低 、能进 能 出” 的竞争 工进 一 步认 识到 ,实行 竟聘 上 岗、 按 岗取 酬 ,是 为 了合 理配 置教 激励 机制 ,创造 有利 于优秀 人才脱 颖而 出的制度 环境 。 3完 善多 种分 配形 式 ,建 立 合理 的津 贴分 配体 系 。一是 坚持 . 育人 才 资源 ,优 化高等 学校 人员 结 构,全 面提 高教 育质 量和 办学 效益 ,建立重 实绩 、重 贡献 ,向高层 次人 才和 重 点岗位 倾斜 的分 以 岗定薪 、绩 效优 化原 则 。二是 既要 在不 同业 绩 、不 同岗位 之间 配激 励 机制 ,从而 更好 地促 进教 育事 业 的发展 。二 是教 师 队伍 趋 拉开 差距 ,但 也要 防止 过分 悬殊 ,保 持动 态均 衡 。三是 短期 激励 于 稳定 ,结 构更 加优化 ,地 方 高校任 教 的高层 次人 才 日渐增 多 , 和长 期激励 相结 合 。 中青 年 教师和 高学 历 、高职 称教 师所 占比例越 来越 火 。三是 教学 质量 和 科研水 平稳 步提 高 ,教师 的 工作积 极性 提高 ,工 作责 任感 作者简介 高亭 ,2 0 年毕业 于延 安大 学数 学与计算机科 学学院 ,理 学学 06 增 强 ,科研 实 力和水甲 逐步 提高 。
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待遇挂钩
建议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挂钩
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挂钩机制,基层一线教师意见很大,其主要原因:1、评职称人为的因素太多,不是公平公正的。
能评上职称的大多是教育系统内外话语权大的人群。
有的老师为了能评上职称,不得不向掌握评审权利的人员请客送礼,找人托关系。
如今职称评定已丧失了其作用。
2、职称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由于职称与工资挂钩,低职称的教师与高职称的教师干同样的工作,教育教学质量并不比高职称的差,报酬却低得多。
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教师职称与待遇挂钩,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
已经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他们工作积极性也没有未评上时那么高了,因为职称也到顶了,干好干坏一个样;有的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就不在一线上课了,按职称拿工资,一分钱也不会少。
这些问题主要是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待遇挂钩造成的。
(政府可以到基层调查了解这方面情况)
1。
高级教师职称和退休工资
高级教师职称和退休工资1.引言1.1 概述概述:高级教师职称和退休工资是教育领域中的两个重要议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壮大,高级教师职称和退休工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
本文将从职称和退休工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高级教师职称和退休工资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文章将首先介绍高级教师职称的概念和意义,分析其在教育体制中的作用和影响。
然后,着重探讨高级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和程序,以及晋升高级教师职称的难点和挑战。
接着,将对退休工资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包括退休工资的来源、计算方式以及与工作年限和职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将探讨退休工资水平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教师未来退休生活的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将从各个角度分析高级教师职称和退休工资的影响因素。
包括但不限于教师自身的教育背景、教学能力和绩效表现,以及教育部门、学校和政府的政策和管理措施等。
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为今后改善高级教师职称评定和退休工资制度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最后,本文将结合前述分析,提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针对高级教师职称评定和退休工资水平的问题,将提出一些改进方案和政策建议,以期达到公平、公正、合理地满足教师的职业需求和生活保障的目标。
同时,也将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解决办法。
综上所述,本文将全面、系统地探讨高级教师职称和退休工资问题,旨在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和退休保障的改善。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可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讨论高级教师职称和退休工资的关系。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本文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进行简要介绍。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别探讨高级教师职称和退休工资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在高级教师职称部分,我们将介绍高级教师职称的定义、评定标准以及获得高级教师职称对教师的影响。
副科级和高级教师工资对比
副科级和高级教师工资对比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副科级和高级教师工资之间的对比情况。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工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副科级教师和高级教师是教育体系中两个重要的职业层级,他们在课堂教学和学生指导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副科级教师工资和高级教师工资的定义、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通过对两者工资待遇的详细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师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提供有关职业规划和薪酬待遇的参考。
在副科级教师工资方面,我们将讨论其薪酬构成、晋升途径以及与高级教师工资的比较。
而对于高级教师工资,我们将深入探讨其薪酬水平、评定标准以及专业技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副科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在工资方面的差距,以及其对教育行业的影响。
在最后的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副科级和高级教师工资的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
同时,我们将对上述观点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一些对于改进教师工资制度的建议,以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和教育事业的长期繁荣。
通过对副科级和高级教师工资的对比研究,本文旨在为人们更好地了解教师薪酬待遇提供有用的参考和深入的思考。
希望本文能够为教育行业相关人员以及对教师职业发展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副科级和高级教师的工资展开论述,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明确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
正文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段落,分别讨论副科级教师工资和高级教师工资。
2.1 副科级教师工资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副科级教师的定义和背景,然后探讨副科级教师工资的组成和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副科级教师工资的因素。
我们还可以提供相关数据和案例,以支持我们的论点。
2.2 高级教师工资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高级教师的概念和条件,并深入研究高级教师工资的结构和发放政策。
高级职称教师年薪制度
高级职称教师年薪制度一、高级职称教师年薪制度的基本构成高级职称教师年薪制度通常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岗位津贴、奖金等组成。
具体构成如下:1. 基本工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师基本工资标准发放。
2. 绩效工资:根据教师的教学、科研、管理等业绩考核结果发放。
3. 岗位津贴:根据教师所在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发放。
4. 奖金:包括教育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奖等,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和贡献发放。
二、高级职称教师年薪制度的特点1. 激励性:高级职称教师年薪制度以教师的实际贡献为依据,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激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稳定性:高级职称教师年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待遇,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减少优秀教师流失。
3. 导向性:高级职称教师年薪制度鼓励教师投身教育教学工作,注重教育教学成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4. 保障性:高级职称教师年薪制度确保教师的基本生活待遇,使教师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三、高级职称教师年薪制度的实施1. 职称评审:学校和教育部门根据教师的教学、科研、管理等业绩进行职称评审,确定教师的高级职称资格。
2. 薪酬分配:学校根据教师职称、岗位、业绩等因素,制定具体的薪酬分配方案,报教育部门批准后实施。
3. 考核与调整: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调整教师年薪,确保教师年薪制度的激励性和公平性。
4. 监督与保障:教育部门对学校高级职称教师年薪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确保教师待遇的落实。
四、高级职称教师年薪制度的意义1. 提高教师地位:高级职称教师年薪制度提高了教师的待遇,使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2. 激发教师积极性:通过实施高级职称教师年薪制度,激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3. 稳定教师队伍:高级职称教师年薪制度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4. 促进教育事业发展:高级职称教师年薪制度有助于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关于教师职称工资的几点思考
关于教师职称工资的几点思考职称工资一旦评定就实行终生享受制,这本身就与竞争激励机制不相符,使那些已经评定上职称的教师(特别是已经评定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前进的动力;虽然教育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岗位绩效工资,但这点差距和职称工资比起来微不足道。
长期以来,教育系统的职称评定都是由教育系统内部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给各县区下达高中级职称评定名额,由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各校统一推荐上报省、市审批,表面上看从基层开始推荐,层层把关,严格审核,职称的评定是合情合理的;但深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却存在很多弊端:首先,职称工资一旦评定就实行终生享受制,这本身就与竞争激励机制不相符,使那些已经评定上职称的教师(特别是已经评定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前进的动力;虽然教育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岗位绩效工资,但这点差距和职称工资比起来微不足道。
其次,职称工资评定后,不管还在不在原岗位工作都享受职称工资待遇,这样也形成了教职工队伍的不稳定因素,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职称评定并享受相关工资待遇后,便想尽一切办法“出口”,主要方式就是“借调”到其他单位或提出种种理由“退养”;据调查,某市辖区的教师队伍,共有初级以上职称的教师593人,其中退养45人,借调32人,较高职称不在一线工作的34人,而退养和借调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中高级以上职称,由于教育职称工资相当于过去的“铁饭碗”,使所有教师都在为评定职称而“奋斗”,一旦评上职称,就如同过去的“转正”一样,可以出工不出力了。
第三,在职称评定时各地的作法不一,有的学校单凭教师和领导投票决定是否上报,造成有些教师教学水平虽然不行,但“关系”搞的好便能成为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使很多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不服气,在产生矛盾的同时,也给基层不正之风创造了条件,所以说教育职称工资必须进行改革。
我的想法是教育职称实行评聘分开,按要求够条件的都可以申报相应的职称,不受所谓的“名额”限制,但是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评定不同的职称岗位,比如说某某完全中学根据班级、学生的多少、教育教学质量确定十个高级岗位和二十个中级岗位,而这个学校有二十个高级职称的教师、五十个中级职称的教师,那么可以采取公开竞聘岗位,先从高级岗位开始,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参加高级岗位的竞聘,高级职称没有聘上高级岗位的参加中级岗位竞聘,中级岗位也没有聘上的那就只能是高级职称享受初级待遇,中级职称的也是这样,聘不上中级岗位的,只能参加初级岗位竞聘。
教师职称制度最大的问题在于和工资挂钩
教师职称制度最大的问题在于和工资挂钩-1-这些年,很多一线教师对评职称颇有微词,网上也不乏要求取消职称的声音。
其实职称制度本身并没有错,通过职称评定,对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行认定,也是国内外通行的作法。
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职称上面附着有太多的利益,教师评职的过程变成了逐利的过程,并由此滋生出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加之岗位设置等因素的制约,使得一些年富力强、业务水平突出的一线教师评不上职称,影响到了工作的积极性。
如果让职称不再和工资挂钩,评职的乱象就会消失,老师们也就不会再对职称反感。
-2-我们知道,目前教师的工资分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补贴四项。
其中,薪级工资只和工作年限有关,津补贴则大家基本上一样,老师们对这两项没有异议。
最让老师们感觉到不合理的,是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
这两项都是按照职称的高低,金额逐级减少,职称越高给得越多,职称越低给得越少。
这显然有违按劳分配的原则。
-3-岗位工资,顾名思义,就是在什么岗位挣什么钱。
但现实却是,你教高三毕业班,如果是初职,只能挣最少的岗位工资;他看宿舍,如果是高职,就挣最多的岗位工资。
这叫哪门子岗位工资!同样,绩效工资也是如此。
对于教学一线来说,应该绩效最多,但事实上,在大多数学校,是职务越高拿得越多,职称越高拿得越多,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反而挣得最少。
-4-所谓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
通俗点说,你会修飞机,就评修飞机的职称,会修自行车,就评修自行车的职称。
但这种职称,只是代表你的能力和资质。
不能评了修飞机的职称,修自行车也挣修飞机的钱,而人家天天在修飞机,却只让人家评修自行车的职称,挣修自行车的钱。
不论什么职称,修飞机就给修飞机的钱,修自行车就给修自行车的钱,这才叫岗位工资,这才叫绩效工资!所以,让教师职称不再和工资挂钩,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5-当然有人会问,如果那样,职称还有什么意义?职称的意义在于,在岗位聘任的时候,修飞机的岗位优先聘用有修飞机职称的人员。
教师绩效工资正在毁掉基础教育
教师绩效工资正在毁掉基础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正在毁掉基础教育/article/912903.这些年教育改革一个被视为重大举措的就是绩效工资。
实行绩效工资初衷是好的。
想以此来鼓励教师们认真工作。
可是教育的不同阶段具有其相对特殊性。
大学教育主要基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考核属于综合素质验收阶段。
可是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幼儿教育却不然基础教育重在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发展方向与基本技能。
这就出现问题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培养其基本技能的方式也就不尽相同了。
孔子当年在教育上就非常注重因材施教。
他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
结果有一天他的学生子路对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孔子恐怕子路还未孝养父兄就去杀身成仁了。
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学生冉求也来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 公西华问道:“先生!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
冉求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
我弄不明白请教先生?”孔子说:“冉求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
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其实在对待当今的未成年人的教育上个性差异又何止“懦弱与勇武”这么简单。
在对待未成年人的教育上要注重其发展的方向性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其次才是知识的培养。
如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在学习上学生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否则将事倍功半。
基础教育是为孩子终生打基础的如果回避健康世界观的培养一味地着眼知识的培养被动学习的孩子们不但很难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一但走出校门学生就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
到了大学则侧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
而且学生在成年以前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与认知价值取向是非常不容易改变的。
因此基础教育的许多教育方式纷繁复杂。
难有统一评价标准。
加之现行教育体系理念的滞后与体制本身的弊端许多旨在培养学生健康世界观的教育模式不被理解。
即便教育理念得到改善客观上那些不是每天与孩子共同学习生活的评价者(领导们)也根本不可能知晓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以确定对于每个具体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法之优劣。
教师职称评审与工资分配管理制度
教师职称评审与工资分配管理制度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师职称评审与工资分配管理制度在教育领域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这不仅是教师个人发展的机会,也是教育行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然而,对于这一制度的运作和管理,我们还有改进的空间。
接下来将从多个方面,分别探讨教师职称评审与工资分配管理制度。
1. 职称评审标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师职称评审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教育行业的组织效益和社会声誉。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一些职称评审标准不科学不公正的问题。
我们应该注重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通过考核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学能力、教育成果等方面来评价教师的职业素质,确保评审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2. 职称评审的权威性和透明性教师职称评审机构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是保证评审结果公正的重要保障。
同时,评审过程也应该是透明的,能够向广大师生和社会公开展示。
只有这样,教师职称评审才能得到广泛认可和支持。
3. 工资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工资分配是教师们的工作动力之一,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活力。
因此,工资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坚持按照教师的职称、职务、教学成果等一系列因素来确定工资分配,保证每个教师都能够公平地获得应有的回报。
4. 工资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和激励性除了公平性和合理性,工资分配制度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激励性。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灵活的激励机制,如教师绩效奖励、教学成果提成等,以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工作并提高教育质量。
5. 职称评审和工资分配的综合考量教师职称评审与工资分配是相互关联的,应该进行综合考量与权衡。
不能仅凭职称评审的结果来决定工资分配,也不能将工资分配与职称评审完全割裂开来。
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的评审与分配机制,充分考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贡献,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6. 完善制度管理的监督机制一个有效的制度管理需要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来保障其正常运行。
我们可以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职称评审和工资分配的执行情况,及时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现行的工资体制并不能真正促进教师从教的满腔热情
现行的工资体制并不能真正促进教师从教的满腔热情。
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工资制度,工资差别甚微。
基本上是随年龄而增长。
现行工资出现这几种情况:一是人头工资总体差别不大,主要差别在老教师和年青教师,职称高和职称低之间。
水没有落差,就难有一泻千里激越之势,教育依旧如此。
二是职称的终身制,一旦拥有了某职称,便终身享用。
现在出现的普遍现象是努力追求职称,一旦职称稳定,而又无高职称指标时,便可休养生息,我们农村小学没中学高级职称,有的教师一旦拥有了中级职称,工作表现便从第一转向了倒数第一。
职称的弊端是,得到后犹如拥有了军功章,终身荣耀。
三是普遍的晋级差别,各晋级之间差别太小,仅在10-50元间徘徊。
是否晋到某级,多数教师不在意,或者说没有刻意地心疼追求。
各学校对教学成果的奖励普遍偏低,因为义务教育收费限制很严,学校办公经费都很紧张,往往入不敷出。
如我校对考第一名奖30元,第二名奖20元,第三名奖10元。
教师辛辛苦苦一学期,物质奖励如此,岂不心寒!在如此“大锅饭”分配体制下,又加之学校人事权不在学校,而是上级主管部门。
因而教师队伍从教原动力不足,热情不高。
有拖沓办工的,有视学校为“疗养院”的,有把从教当第二职业的,有对学生完全漠视的。
种种心态,皆享受社会主义大家庭带来的无比温暖。
能认真教学的,无外乎两类人:那种视教师职业为无比荣尚的,凭良心凭品性,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工资”;另一类便是尚未评职晋级的,总之是自己利益资格还不够的。
现行分配体制不改,教育现状难以根本改观,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难以体现。
市场经济得以繁荣,完全是以“按劳分配”和“优胜劣汰”方式进行的。
教育也需如此,大力改变工资体制,拉大差距,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废除职称终身制,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促进教师原动力的分配体制,让从教和打工一样,成为教师专心经营的一项职业,成为可以发家致富的门路。
现在民办学校和一些重点学校的分配制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工作认真、有效果的老师,每年所得高出其他教师好多倍,而且随时有面临抄鱿鱼的危机感。
教师绩效工资正在毁掉基础教育
教师绩效工资正在毁掉基础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正在毁掉基础教育/article/*****.html这些年,教育改革一个被视为重大举措的就是绩效工资。
实行绩效工资,初衷是好的。
想以此来鼓励教师们认真工作。
可是教育的不同阶段具有其相对特殊性。
大学教育,主要基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考核,属于综合素质验收阶段。
可是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幼儿教育却不然,基础教育重在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发展方向与基本技能。
这就出现问题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培养其基本技能的方式也就不尽相同了。
孔子当年在教育上就非常注重因材施教。
他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
结果有一天,他的学生子路对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孔子恐怕子路还未孝养父兄,就去杀身成仁了。
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学生冉求也来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 公西华问道:“先生!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
冉求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
我弄不明白,请教先生?” 孔子说:“冉求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
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其实在对待当今的未成年人的教育上,个性差异又何止“懦弱与勇武”这么简单。
在对待未成年人的教育上,要注重其发展的方向性,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其次才是知识的培养。
如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在学习上学生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否则将事倍功半。
基础教育是为孩子终生打基础的,如果回避健康世界观的培养,一味地着眼知识的培养,被动学习的孩子们不但很难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一但走出校门学生就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
到了大学,则侧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
而且学生在成年以前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与认知价值取向是非常不容易改变的。
因此,基础教育的许多教育方式纷繁复杂。
难有统一评价标准。
加之现行教育体系理念的滞后与体制本身的弊端,许多旨在培养学生健康世界观的教育模式不被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挂钩制度的弊端表现在:一、这个职称评定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是中小学教师的噩梦,是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
它摧残着教师的心灵和人格,搞得人心惶惶、世风日下、民怒沸腾、怨声载道。
有人总结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有三大功能:一、是摧生腐败,为官员特别是学校领导谋福利;二是鼓励虚假,为投机钻营创造条件而且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三是泯灭人性,不管男女老少都去的争个你死我活,从而扭曲教师的心灵,贬低教师的人格。
仔细推敲起来,这话其实一点也不过分。
二、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制度,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各地普遍搞重点中小学。
这些重点中小学都在城里,教师的中、高级职称有限额且大都向城市的重点中小学校倾斜。
评定职称都是有名额限制,一旦一个学校中高级职称满圆,就要等这批教师退休或调走后,下一个老师才有名额,有很多老师40多岁连小高或中一都没评上,工作20多年工资不到2000元,刚开始评定职称时,有的农村中学连一个高级教师名额都没有,有的学校有也仅一、二个而已,所占比例不过百分之二、三罢了,这使农村教师大失所望。
在给教师评定职称以前,原本教师还不那么刻意追求进城,进重点学校。
而评定职称以后,由于到城里,到重点学校容易评上高级职称,所以大家就一窝蜂地挖掘各种关系,采取各种正当的和不正当的手段,拼命往城里挤,往重点中小学钻。
结果造成大量活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迅速集中到城里,城里的学校和重点中小学教师大量超编,偏远地方,乡镇学校严重缺编,只好请代课教师上课。
结果荒废了农村教育,造成了城乡教育严重不公。
现在各地又实行教师职称编制管理,根据各地编制管理的文件精神,不仅继续维持这种现状,而且更有所加剧。
长此以往不仅城乡教育严重失衡,连城里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师,对教师都不公平了,还谈什么教育公平。
更突出的是大多数教师一旦评上高级职称后,要求干轻活,他们们的宗旨是只有耍得好,才活得久,只有活得久,才能把国家的钱拿得多,如此发展下去,教育公平就会成为仅仅说说而已的空话,成为与时俱进的五颜六色的肥皂泡而已。
三、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制度,极大地妨碍了“教育合力”的形成,降低了教育的有效性。
职称分高、中、低,按照职称获得的物质待遇当然也有高、中、低之分了。
教师也食人间烟火,当然也要讲求物质利益,人人都希望获得自己应得的物质利益,才会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应该而没有评上相应职称的教师,难免会大失所望、伤心、泄气,从而降低广大教师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教师之间经过了职称的不正当竞争,难免会离心离德,甚至相互嫉恨和拆台。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效果并不与职称成正比,能力低资历浅业绩差而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评上高级职称的并不是个别现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能力资历深业绩突出而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也不在少数。
这种状况,广大教师非常清楚,我们的一些教育管理的官员其实也是心知肚明的,职称确实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光环。
现在又来培训各级骨干教师,被培训的骨干也与职称、年龄等条件挂钩。
有的被学校推荐上去的骨干原本既不是学那个专业,也没有教那门学科,仅仅是有必备条件的职称和年龄恰当,外加其自愿报名以及学校领导的青睐就获得了各级骨干教师的资格而参加培训,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那个学科的骨干教师了。
如此一来,教师被职称和骨干分成了三、六、九等,哪里还能形成什么“教育合力”,哪里还会有什么教育效果呢?四、给教师评定职称,既扭曲了教师的心灵和人格,也成了有关政府部门敛财和部分基层领导腐败的手段。
教师要评上职称,就必须参加各种考试,这些考试的考试报名费加买相关的资料和培训辅导的费用,是教师不小的支出,当然就是政府主管部门的可观收入了,职称考试也就成了有关政府部门创收敛财的渠道。
由于教师中、高级职称名额有限,每年到了评定职称的时候,各位有条件上的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采取目前我们这个社会能采用的种种手段(这些手段说来也简单,无非吃、喝、送、玩以致献身),争取把职称捞到手。
这些一心想得到职称的教师的竞争手段成就了一些基层领导不大不小的腐败。
获得相应职称的教师因被迫不正当付出,也内心不得安宁。
因此而扭曲了心灵,玷污了人格。
那还堪为人师表,又怎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呢?五、在教师职称制度下,按劳分配变成了按职称分配。
劳而不得,不劳也得或者多得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个不须多说,有心人只要看看很多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就万事无忧,可以不上课去打杂或者少上课就明白了。
也许有人说,以上理由其实不是理由,那些现象只是个别现象。
其实不然,你只要深入实际,看一看听一听就知道,找点数据分析分析就明白了,职称其实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光环,若不是为了几个钱,谁还在乎呢?既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已经妨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成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绊脚石,那就说明这个制度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不如像废除其他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一样,来个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早些废除之,代之以切合实际的,能够真正激励教师积极性的新办法,还教育一片蓝天!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挂钩制度的弊端表现在:一、这个职称评定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是中小学教师的噩梦,是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
它摧残着教师的心灵和人格,搞得人心惶惶、世风日下、民怒沸腾、怨声载道。
有人总结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有三大功能:一、是摧生腐败,为官员特别是学校领导谋福利;二是鼓励虚假,为投机钻营创造条件而且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三是泯灭人性,不管男女老少都去的争个你死我活,从而扭曲教师的心灵,贬低教师的人格。
仔细推敲起来,这话其实一点也不过分。
二、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制度,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各地普遍搞重点中小学。
这些重点中小学都在城里,教师的中、高级职称有限额且大都向城市的重点中小学校倾斜。
评定职称都是有名额限制,一旦一个学校中高级职称满圆,就要等这批教师退休或调走后,下一个老师才有名额,有很多老师40多岁连小高或中一都没评上,工作20多年工资不到2000元,刚开始评定职称时,有的农村中学连一个高级教师名额都没有,有的学校有也仅一、二个而已,所占比例不过百分之二、三罢了,这使农村教师大失所望。
在给教师评定职称以前,原本教师还不那么刻意追求进城,进重点学校。
而评定职称以后,由于到城里,到重点学校容易评上高级职称,所以大家就一窝蜂地挖掘各种关系,采取各种正当的和不正当的手段,拼命往城里挤,往重点中小学钻。
结果造成大量活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迅速集中到城里,城里的学校和重点中小学教师大量超编,偏远地方,乡镇学校严重缺编,只好请代课教师上课。
结果荒废了农村教育,造成了城乡教育严重不公。
现在各地又实行教师职称编制管理,根据各地编制管理的文件精神,不仅继续维持这种现状,而且更有所加剧。
长此以往不仅城乡教育严重失衡,连城里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师,对教师都不公平了,还谈什么教育公平。
更突出的是大多数教师一旦评上高级职称后,要求干轻活,他们们的宗旨是只有耍得好,才活得久,只有活得久,才能把国家的钱拿得多,如此发展下去,教育公平就会成为仅仅说说而已的空话,成为与时俱进的五颜六色的肥皂泡而已。
三、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制度,极大地妨碍了“教育合力”的形成,降低了教育的有效性。
职称分高、中、低,按照职称获得的物质待遇当然也有高、中、低之分了。
教师也食人间烟火,当然也要讲求物质利益,人人都希望获得自己应得的物质利益,才会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应该而没有评上相应职称的教师,难免会大失所望、伤心、泄气,从而降低广大教师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教师之间经过了职称的不正当竞争,难免会离心离德,甚至相互嫉恨和拆台。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效果并不与职称成正比,能力低资历浅业绩差而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评上高级职称的并不是个别现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能力资历深业绩突出而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也不在少数。
这种状况,广大教师非常清楚,我们的一些教育管理的官员其实也是心知肚明的,职称确实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光环。
现在又来培训各级骨干教师,被培训的骨干也与职称、年龄等条件挂钩。
有的被学校推荐上去的骨干原本既不是学那个专业,也没有教那门学科,仅仅是有必备条件的职称和年龄恰当,外加其自愿报名以及学校领导的青睐就获得了各级骨干教师的资格而参加培训,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那个学科的骨干教师了。
如此一来,教师被职称和骨干分成了三、六、九等,哪里还能形成什么“教育合力”,哪里还会有什么教育效果呢?四、给教师评定职称,既扭曲了教师的心灵和人格,也成了有关政府部门敛财和部分基层领导腐败的手段。
教师要评上职称,就必须参加各种考试,这些考试的考试报名费加买相关的资料和培训辅导的费用,是教师不小的支出,当然就是政府主管部门的可观收入了,职称考试也就成了有关政府部门创收敛财的渠道。
由于教师中、高级职称名额有限,每年到了评定职称的时候,各位有条件上的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采取目前我们这个社会能采用的种种手段(这些手段说来也简单,无非吃、喝、送、玩以致献身),争取把职称捞到手。
这些一心想得到职称的教师的竞争手段成就了一些基层领导不大不小的腐败。
获得相应职称的教师因被迫不正当付出,也内心不得安宁。
因此而扭曲了心灵,玷污了人格。
那还堪为人师表,又怎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呢?五、在教师职称制度下,按劳分配变成了按职称分配。
劳而不得,不劳也得或者多得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个不须多说,有心人只要看看很多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就万事无忧,可以不上课去打杂或者少上课就明白了。
也许有人说,以上理由其实不是理由,那些现象只是个别现象。
其实不然,你只要深入实际,看一看听一听就知道,找点数据分析分析就明白了,职称其实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光环,若不是为了几个钱,谁还在乎呢?既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已经妨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成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绊脚石,那就说明这个制度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不如像废除其他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一样,来个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早些废除之,代之以切合实际的,能够真正激励教师积极性的新办法,还教育一片蓝天!表现在:一、这个职称评定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是中小学教师的噩梦,是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
它摧残着教师的心灵和人格,搞得人心惶惶、世风日下、民怒沸腾、怨声载道。
有人总结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有三大功能:一、是摧生腐败,为官员特别是学校领导谋福利;二是鼓励虚假,为投机钻营创造条件而且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三是泯灭人性,不管男女老少都去的争个你死我活,从而扭曲教师的心灵,贬低教师的人格。
仔细推敲起来,这话其实一点也不过分。
二、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制度,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