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金融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 金融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金融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金融法律制度第一节金融法概述一、金融的概述(一)金融的涵义金融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金融,指全社会的货币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使用和管理活动的总和。

狭义的金融,指货币流通和信用分配活动的总和。

简单地说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

金融学和金融法意义上的金融指狭义上的金融。

(参加主体:企业、银行、个人、国家等)(二)金融产生的条件金融的出现有其产生的条件:1、货币从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地分离出来,起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作用。

2、信用日益发展,多种信用形式的出现。

信用是指不同所有者之间以一定的财物或货币为客体,以偿还本金及支付利息为条件而实现的一种价值运动形式。

3、银行等专门金融机构的出现(三) 金融的分类1、从资金融通有无中介来看:(1)直接金融:指融资双方当事人即筹资人和投资人直接发生货币资金有偿借贷行为或投资行为,产生的法律上的债权债务关系。

(2)间接金融:指融资双方当事人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媒介体而发生资金有偿借贷行为,产生的法律上的债权和债务关系。

2、从金融资产交易的方式看:(1)证券融通(证券投资方式交易)(2)信贷融通(借贷方式交易)3、从筹资主体资产形成来源:(1)债务融资:信贷形式取得,筹资者必须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

(2)股本融资:以证券形式进行,投资者自己承担融资风险(四)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组织体系,即这个国家有哪些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什么职能作用。

广义的金融体系是指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基本要素动态的金融体系。

1、金融工具。

又称信用工具,指一切能够证明金融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

存折(存款单)、借款合同、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均为常见的金融工具。

2、金融机构。

是指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

第一类,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银行。

包括改策性银行、商业银行。

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12章 金融衍生工具简介

第12章  金融衍生工具简介

三、互换
互换 (swaps)也称掉期,是指双方达成的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交换一定 数量现金流的一项协议。一般情况下,它是交易双方(有时也有两个 以上的交易者参加同一笔互换合约的情况)根据市场行情,约定支付 率(汇率、利率等),以确定的本金额为依据相互为对方进行支付。 互换的核心工具有:利率互换、外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长期外汇 交易和长期利率(上限和下限)期权,这些核心工具被广泛运用在资 产负债管理中 互换合约可以看做是一系列远期合约的组合,它即是远期和期货的延 伸;最常见的互换合约是普通利率互换(plain vanilla swap)。
erT F0 S0eqT 或F0 S0e( r q )T
一、期货定价和期权定价(续)
已知现金收益率投资型资产的期货定价有广泛的应用,如股指期
货,外汇期货,以及其它收益或费用可以用收益率表示的资产期
货。股指期货中, q 是连续复利下的股票指数投资组合的股利率, 而在外汇期货中的q 等于连续复利下的外国无风险收益率,通常 以rf 表示。
我们关注的是以投资型资产为标的物的期货定价。
一、期货定价和期权定价(续)
无现金收益投资型资产的期货定价 投资策略A:购买期限为T 年的一个单位资产期货合约,价格为F0 同 时,以无风险利率借数额为e-rTF0 的资金并全部投资于无风险资产。 投资策略B:按价格S0 购入一单位现货资产股票。
根据无风险套利定价法,我们有定价公式:
第二节 金融衍生工具定价
衍生工具定价的基本方法是套利法,即市场上不存在无风险利 润。鉴于不同类型衍生工具合约定价方法略有差异,我们这里仅对 期货定价和期权定价进行介绍。
一、期货定价和远期定价
(一)期货定价
期货定价的几个假设条件: 1)无佣金、买卖差价和交易税等交易成本; 2)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能够以同一无风险利率进行借贷; 3)忽略期货价格和远期价格的差别。 改变这些条件并不影响定价的性质,但期货价格公式会发生变化

金融学课件PPT李健第三版第12章:金融监管

金融学课件PPT李健第三版第12章:金融监管
宏观金融风险;中观金融风险;微观金融风险
按照风险的来源
内源性金融风险;外源性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金融风险需要通过监管来降低风险; 但金融监管也有可能引发新的金融风险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金融监管催生了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对传统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 ⚫ 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加大,难以识别与计量 ⚫ 逃避监管的创新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 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监管的演进与创新
了解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
⚫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都具有宏观管理的属性,虽各有侧重点,但都是为 了维护金融稳定,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货币政策的实施与传导需要稳健的金融体系;宏观审慎政策的落实需要有货 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两者可以相互补充和强化,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关键是建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 体制机制,完善“双支柱”的同时还需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疏通传导机制
第12章: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体系的正效应 ➢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在资源配置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局性 ➢ 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可以提高金融效率 ➢ 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保障,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
金融体系的负效应 ➢ 金融业是一个存在诸多风险的特殊行业,由于经营的对象特殊性、关系特殊性、方式特殊性导致风 险贯穿始终,金融运行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同时因存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可能转嫁风险,而一旦出 险又会引起连锁反应,基于金融关系的普遍性造成大范围的破坏性和灾难 ➢ 金融体系对经济体系的负外部性很强,金融业的相对垄断经营可能使企业或消费者支付了额外的成 本费用却又无法获得相应的补偿,尤其是风险外溢不仅造成微观经济主体的损失,而且引发的系统性风

第十二章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

• (二)金融调控法的原则
• 1.间接调控原则——运用金融调控制 度,通过市场机制调控 • 2.计划指导原则——充分发挥计划规 划的导向作用 • 3.相互协调原则——各种调控手段相 互配合、形成合力
2019/1/2 10
• 三、金融调控法的体系与手段
• (一)金融调控法的体系 • 1.中央银行法律制度是金融调控体系的核心 • 2.专业性金融法律制度是金融调控法体系的配套制 度
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 上述需求总量和供给总量比较,反映着以货币支 付力所代表的需求与实物(包括劳务)供应之间 的平衡状况。 • 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国民经济持 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长期经济建设的实践表 明,总需求过大,投资膨胀,经济增长过快,超 过社会财力、物力、资源的承受能力,各方面都 绷得很紧,这种状况难以持久,最终会引起经济 上的大起大落,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此 ,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注意 调控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
• 金融系统中可变的最基础的工具(原生的非衍生 的),比如某国的存贷款利率、汇率、隔夜拆借 利率等等,他们只受金融当局的调整,不受其他 因素变动,对应的是非基础变量、非基础变量受 基础金融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 金融系统主要包括八大金融变量,1国内生产总值 ,2消费者物价指数,3生产者物价指数,4货币 供应量,5利率,6汇率,7存款准备金率,8股票 指数。
2019/1/2 15
•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下列职责: • (一)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 (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 (三)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 (四)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 (五)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 (六)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 (七)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 (八)经理国库; • (九)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 (十)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 (十一)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 (十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2019/1/2 16 • (十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所报专业:_________辅导班名称:_______考生姓名: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装…………………………订…………………………线………………………………………………2014年上半年自学考试考前辅导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一、单项选择1.凯恩斯认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A.利率水平 B.价格水平 C.收入水平 D.预期水平2.我国的货币层次中M0通常是指()A.其他存款B.个人储蓄存款C.居民储蓄存款D.流通中的现金 3.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A.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正比B.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C.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D.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正比4.商业银行达到最大限度的派生能力后,如仍不能满足客观货币需要,则要求助于() A.财政部门 B.居民存款 C.企业存款 D.中央银行5.将货币需求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持币动机联系起来,开创了货币需求研究的新视角的理论是() A.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B.交易方程式C.剑桥方程式D.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6.“现金余额说”又称为()A.费雪方程式B.剑桥方程式C.交易方程式D.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7.交易方程式从宏观角度研究货币的需求,仅着眼于货币作为()A.交易媒介的职能B.价值尺度的职能C.支付手段的职能 D.贮藏财富的职能二、多项选择1.马克思认为流通中决定货币需要量的因素有()A.国民经济发展状况B.待售的商品数量C.单位商品价格D.货币流通速度E.居民消费习惯2.凯恩斯把贮存财富的资产分为()A.货币B.存款C.债券D.股票E.金币3.影响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的因素有()A.原始存款B.现金漏损率C.地方当局存款D.法定存款准本金率E.超额准备金率4.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中,M1包括()A.其他存款B.流通中的现金C.农村存款D.机关团体部队存款E.活期存款5.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受到的限制是()A.货币存量B.货款是否能够继续C.非现金结算D.法定存款准备金E.贷款余额6.基础货币包括了()A.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B.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贴现票据C.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D.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E.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7.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A.信用的发展状况 B.收入C.物价水平D.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E.社会保障体制的健全与完善三、名词解释题1.货币需求2.名义货币需求3.实际货币需求4.流动性陷阱5.货币供给6.基础货币7.原始存款8.派生存款9.现金漏损率 10.货币乘数11.通货一存款比率 12.准备—存款比率四、计算题如果原始存款为10000元,法定存款准备率为5%,计算: (1)存款派生乘数;(2)创造的派生存款的总额。

第12章: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第12章: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这表明国际资本流入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国内贷款、消费或投资的增 加。在此情形下,银行部门是否可靠、银行贷款或投资决策是否科学,将直 接影响国际资本流入的效应和效率。事实证明,许多国家银行体系的问题, 主要是低劣的贷款决策和对贷款风险管理不当造成的。一旦银行过分地陷 入这种风险,很可能要面对巨额亏损。
2. 利率风险
无论是国际银行贷款、国际债券、国际股票市场还是国际衍生产品市场,都与 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联系密切。利率变动使借贷双方都面临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而且期限越长,相应的利率风险程度可能就越高。如果是固定利率的银行信贷,则 国际市场上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升时,贷款行面对的利率风险提高;而市场利率下 降时,借款人面对的利率风险提高。如果是浮动利率的银行信贷,则市场利率上升 对贷款银行有利,而市场利率下降对借款人有利。
典型货币危机模型强调,宏观基本因素的不协调是导致危机爆发的内在原 因。在一国拥有充足外汇储备的时候,持续性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与维持固定汇 率制度的矛盾往往被掩盖。但是在外汇储备不足时,投机者抛售本币的狂潮便 会激化这种内在矛盾,并以危机方式予以解决。由此可见,那些突发性的巨额资 金抽逃行为并不代表非理性投机活动或者造市商的险恶用心,而是符合逻辑的 理性行为:尽快抛空一种内在价值趋跌的货币是避免风险的最佳选择。不过,模 型中僵化的政府行为反而不够理性,与现实情况也相去甚远。事实上,货币当局 大多不会盲目地通过印钞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它可以选择其他紧缩性货币政 策或相应的财政政策来改善内部经济运行情况。
事实上,无论是外汇风险和利率风险,还是对资本流入国银行体系的冲 击,大多是从流入国角度看待国际资本流动的消极影响。而如果从资本流出 国的角度出发,中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潜在的危险主要就是违约。由于资金的 使用与偿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差异,所以中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内在即蕴 涵了发生资金偿还困难的可能性,习惯上我们把这种情形称作国际债务危机。 历史上最著名的国际债务危机,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至十四章总结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至十四章总结

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货币职能产出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资源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

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

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指对现金的需求,也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和微观视角当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时,往往从宏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这种视角从一个国家的社会总体出发,在分析市场供求、收入及财富指标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与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

当强调货币的资产职能时,通常是从微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这种视角从社会经济微观个体出发,分析各经济主体的持币动机和持币行为,研究一个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所需持有的货币量。

把货币需求的分析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只是说明分析分角度和着力点有所不同,并不意味着可以厚此薄彼或相互替代。

在对货币需求进行研究时,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一方面是因为宏观与微观的货币需求分析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裂的有机联系,宏观货币需求分析不能脱离微观货币需求,而微观货币需求分析中也包含了宏观因素的作用。

另一方面,因为货币需求既属于宏观领域,又涉及到微观范畴,单独从宏观或微观角度进行分析都有所缺憾。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主体或整个社会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通常以m d 表示。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 d /p c 。

货币需求理论发展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商品中价格总额要量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V PQ M =) 该理论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

它与商品价格总额呈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它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

费雪交易方程式PT MV =从宏观视角研究货币需求的问题,仅着眼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职能,认为决定一定时期名义货币需求数量的因素主要是这一时期全社会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同期的货币流通速度。

第十二章 金融发展理论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二章  金融发展理论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四、金融生态理论
金融生态是指对金融的生态特征和规律的系统性 抽象,反映金融内外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 互制约的有机的价值关系。
金融生态环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全局与宏观层 面的生态环境,包括政府、立法、司法环境等, 从法律体系上讲,有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 法,还有票据法、担保法,以及其他的法规规章 等;二是地方层面上的生态环境。
9
2、从均值-方差理论到CAPM 夏普于1963年对模型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有风险 的情况下扩展了M-V理论并建立了资本资产定价 的均衡理论。
10
(二)CAPM的基本假设 存在着大量投资者,每个投资者的财富相对于所有投资
者的财富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投资者的价格的接受者, 单个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不会影响证券的价格。这一假设 符合微观经济学中对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 投资者的投资都有一个相同的证券持有期,即投资期限 均相同,他们只考虑投资期内的投资行为,不考虑投资 期外的情况。这种行为是短视的,因为它忽略了在持有 期结束的时点上发生的事件的影响。短时行为通常为非 最优行为。
14
持有期限。标准CAPM没有明确指出投资者持有证券 或证券组合的时间长度,在实证研究中,大多数对 CAPM的检验采用阅读数据。怎样选择合适的收益率 的时间期限,应视具体的实证检验和实际金融市场 的发展程度及时间长短而定。 实际收益问题。标准CAPM是关于实际价格和实际收 益率的模型,但实际上能观察到的数据只是名义价 格,更遗憾的是CPI数据具有明显的之后特征;另外, 在分析中还需要预期通货膨胀数据而不是实际的通 胀率。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用名义超额收益率替 代实际的超额收益率。
11
投资者的投资范围仅限于公开金融市场上交易的 金融工具。这一假设排除了可投资于非交易性证 券如教育(人力资本)、私有企业、政府基金证 券如市政大楼、国际机场等。此外,还假设投资 者可以在固定的无风险利率基础上自由接入或贷 出任何额度的证券,即允许卖空无风险证券,交 易的证券资产是无限可分的。

第十二章金融危机与金融全球化

第十二章金融危机与金融全球化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制度和货币体系的极度混乱和猛 烈动乱,表现为股市狂泻、货币升值、利率极高、工厂 开张、银行破产、工人失业、市场一片混乱,是诱发经 济危机、政治危机的根源。
第一节 金融风险
二、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的类型及其表现
1.银行危机及其表现
银行危机是较早出现的一种金融危机,是在金融业 的开展历史上重复出现的现象,表现为银行系统范围内 挤兑存款,即由一般银行出现挤兑涉及到银行系统。
第一节 金融风险
一、概述
〔三〕金融风险成因 5.国际金融风险的传导
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加深,金融国际化日益以微 弱之势不时开展,由此使各国金融之间及其国际金融与 国际金融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资本 活动迅速,量大而频繁,这进一步加大了金融风险。
第一节 金融风险
二、金融危机
〔一〕含义
第一节 金融风险
一、概述
〔三〕金融风险成因 3.金融机构外部管理落后 表达:
①外部控制机制松弛、不健全,越权批贷屡禁不止,违 规操作时有发作,授权管理不落实。
②普遍存在运营操作的自觉性和详细操作的不规范性。
③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步伐缓慢,不能完全贯彻 商业银行的运营原那么。
④金融机构全员风险看法淡漠,外部稽核监视手腕落后, 法规不健全。
第十二章 金融危机与金融全球化
第一节 金融风险
二、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的类型及其表现
3.债务危机及其表现
债务危机是一个普遍的用语,用于任何不能按方案 还本利息并由此损害其他债务人财务安康的状况,通常 债务人会接着切断进一步的存款,从而使最后的状况加 剧。假设有力归还是一个临时状况,它通常被归结为〝 有力偿付〞的效果,另一方面假设它是由暂时现金充足 形成的,那么可以将它看成是活动性缺乏的效果。在高 利率的条件下,活动性缺乏的效果可以迅速变为有力偿 付效果。

金融衍生工具-第12章--金融互换交易机制及定价

金融衍生工具-第12章--金融互换交易机制及定价
• 同理,在利息流量的其他交换时间,仍然是以 当时的汇率决定某一方必须支付的净额。
✓二、货币互换的终止
• 互换交易生效以后,通常是不能赎回的,如果 互换交易者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发生变化,需要 从互换中解脱出来,通常采用反向互换的方式。
• 例如,如果A借款人已经进行互换,接受美元固 定利率,同时支付英镑固定利率,则A借款人可 以安排另一个方向相反的互换,以便从原来的 互换中解脱出来。在第二次互换中A借款人可以 接受英镑固定利率,同时支付美元固定利率, 两次交换对冲的效果,使A借款人重新回复到原 来的资产和负债结构。
• 通过本章学习,应熟练掌握各种金融互换的 基本原理、流程、步骤及其作用,并能根据 实际情况做出互换方案设计并计算金融互换 的价值。
第1节 货币互换交易机制
✓一、货币互换的基本原理
• 现代货币互换是从传统货币互换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它根据交易双方的互补需要,将持 有的不同种类的货币,以商定的筹资本金和 利率为基础,进行货币本金的交换并结算利 息。
• 三、货币互换的衍生产品
✓ (二)不同(交叉)货币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互换
• 不 同 货 币 固 定 利 率 与 浮 动 利 率 互 换 (Cross Currency Fixed to Floating Swap)是指交易双方达 成协议,一方用某种货币固定利率的债权或债 务与另一方交换另一种货币浮动利率的债权或 债务。
• 两公司可以达成货币互换协议,A公司用固定利 率的瑞士法郎贷款向B公司交换浮动利率的美元 贷款。
• 三、货币互换的衍生产品
✓ (三)不同(交叉)货币浮动利率与浮动利率互换
• 不 同 货 币 浮 动 利 率 与 浮 动 利 率 互 换 (Cross Currency Floating to Floating Swap)是指交易双 方达成协议,一方用某种货币浮动利率的债权 或债务与另一方交换另一种货币浮动利率的债 权或债务。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1版)章节题库-第12章 金融危机【圣才出品】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1版)章节题库-第12章 金融危机【圣才出品】

第12章 金融危机一、概念题1.金融自由化答:金融自由化亦称“金融深化”,是“金融压制”的对称,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政府改变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分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减少对外资的依赖,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形成金融资产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的目的。

金融自由化的标志是金融资产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金融相关比率不断提高。

2.次贷危机答:次贷危机源于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的大肆信贷扩张,当利率升高且房价开始下跌之后,借款人丧失还款能力,导致违约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比率剧增,次贷危机开始显现。

资产证券化则进一步将危机由抵押贷款市场传递到证券市场,使得危机迅速蔓延并传递到其他国家。

中国的银行业在次贷危机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答:①货币危机又称国际收支危机,它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从广义来看,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有的学者认为该幅度为15%~20%),就可以称为货币危机。

就其狭义来说,货币危机是与对汇率波动采取某种限制的汇率制度相联系的,主要发生于固定汇率制下,它是指在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通质的事件。

②金融危机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的混乱和动荡。

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主要表现是:强制清理旧债;商业信用剧减;银行资金呆滞,存款者大量提取现钞,部分金融机构倒闭;有价证券行市低落,发行锐减;货币饥荒严重,借贷资金缺乏,市场利率猛烈提高,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本币币值下降。

第十二章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
1
第一节 金融调控法根本原理
一、金融法与金融调控 〔一〕金融的概念 金融,即货币资金融通,以银行等金融
机构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以及 在信用根底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
• 〔二〕金融调控及其特征 • 1.金融调控主体是中央银行 • 2.金融调控的手段以货币政策为核心 • 3.金融调控必须依法进行 • 4.金融调控目的是稳定币值以此促进经济的开展 • 〔三〕金融调控法是政府实施金融调控的法律手段 • 金融调控关系是指国家及其授权的金融主管机关以
•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 之外的现金。
•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
•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 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 数据显示,2021年末广义货币供给量(M2)余额 139.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狭义货币供 给量(M1)余额40.1万亿元,增长15.2%;流通中 货币(M0)余额6.3万亿元,增长4.9%。
• 〔2〕“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是指伪造的人民币或者外币的 数额特别巨大的,至于多少数额是“特别巨大〞,法律没作规定,可 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 伪造货币罪解释确定。
• 〔3〕“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主要是指以伪造货币为常业的, 伪造货币技术特别先进、规模特别巨大的等情况。
• 案例:连群曦、李南等8名被告人分别来自广 东省、四川省和贵州省。2006年4月,李文 胜、老朱〔均另案处理〕等人租下李永仟、 陈红夫妇租来的位于源城区河紫路的东源县 灰沙砖厂内一场地,用作印制假人民币的工 场。
•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 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 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金融学 第12章自测题(形考计分)答案

金融学 第12章自测题(形考计分)答案

金融学第12章自测题(形考计分)答案1.利率越高,持币的机会成本越大,这是从货币需求方面看的。

2.强制储蓄是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3.当发生“流动性陷阱”极端情况时,利率水平低到不能再低,就会出现投机性货币需求无限大的现象。

4.___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指持久性收入。

5.基础货币主要由流通中现金和存款准备金构成。

6.通货紧缩的“两个下降”和“一个伴随”是指物价持续下降、信贷和货币供给量下降,伴随着经济衰退。

7.经济活动中能影响通货-存款比率与准备-存款比率的经济主体行为有居民的经济行为、企业的经济行为、金融机构的经济行为和政府的经济行为。

8.货币供应量由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决定,提现率越高,货币供应量越小,这是关于货币供应量的正确表述。

9.货币供给的主体是___和商业银行,___创造现金通货,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这是货币供给过程的主要特点。

10.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经济发展状况、货币性因素、经济结构影响、外汇投机与国际资本流动、经济周期影响。

11.高低法定准备金率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之间不呈正相关关系。

12.治理通货紧缩通常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是关于治理通货紧缩的错误表述。

13.存款扩张倍数或存款乘数并不等同于货币乘数,这是错的。

14.对货币需求者来说,重要的是货币具有的购买力高低而非货币数量的多寡,因而比较关心实际货币需求,这是正确的。

15.工资-价格螺旋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不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1.交易方程式指的是MV=PT,是货币需求模型中的一种。

2.用外汇储备购买国外资产不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这是中央银行的一项业务。

3.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时,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下降,货币需求量增加。

4.在高通胀的经济环境中,已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债务人受益最多。

5.通货-存款比率主要取决于公众的行为。

6.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现金漏损率)和超额准备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不包括性别/种族歧视事件
盗窃和欺诈
欺诈/信贷欺诈/假存款 盗窃/勒索/挪用公款/抢劫 盗用资产 恶意损毁资产 伪造 多户头支票欺诈 走私 窃取账户资金/假冒开户人/等等 违规纳税/逃税(故意) 贿赂/回扣 内幕交易(不用企业的账户)
外部欺诈
第三方故意骗取、盗用财产或逃 避法律导致的损失
盗窃和欺诈 系统安全性
监控和报告 招揽客户和文件记录 个人/企业客户账户管理
交易对手方 外部销售商和供应商
硬件 软件 电信 动力输送损耗/中断 错误传达信息 数据录入、维护或登载错误 超过最后期限或未履行义务 模型/系统误操作 会计错误/交易方认定记录错误 其他任务履行失误 交割失败 担保品管理失败 交易相关数据维护
未履行强制报告职责 外部报告失准(导致损失)
广义的操作风险是指除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这种定义 过于笼统,无法计量。
狭义的操作风险是指只与金融机构中运营部门相关的风险才是操作风险 ,即由于控制、系统及运营过程中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导致潜在损失的风 险。最狭义的定义是将操作风险定义为与操作部门相关的风险,或称作为 操作性风险。
巴塞尔协议Ⅱ(2004年)的定义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 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这一定义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 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学习建议
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巴塞尔协议Ⅱ以及我国对操作风险管 理的相关法律文件,这对于更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有很大帮助。
重要术语
操作风险 替代标准法
标准法 高级计量法
第一节 操作风险概述
一. 操作风险的界定
操作风险是银行与生俱来的古老风险,近年来操作风险的管理逐渐受到 各国商业银行的重视,巴塞尔协议Ⅱ也把其纳入到风险资本管理的范畴。 然而,对于操作风险的定义在业内并没有达成共识。目前,国际上关于操 作风险的界定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观点。
信用状况变动矩阵
违约率
违约损失率
第二节 巴塞尔协议Ⅱ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建议
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历经六年时间制定的巴塞尔协议 Ⅱ,并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实施。从1975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的成立到20 04年6月正式发布的巴塞尔协议Ⅱ,再到2006年底巴塞尔协议Ⅱ的正式实施 的30年历程中,巴塞尔协议的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逐渐成为银行 业监管的国际规则。巴塞尔协议Ⅱ提出的“以全面的方法管理操作风险” 的理念,表明了国际银行业监管机构开始将操作风险提升到和市场风险及 信用风险同样重要的高度来加以控制和监督。
风险类型 风险因素
操作风险 内部操作风险 人的风险 体制风险 外部事件风险 内部欺诈 外部欺诈 就业政策和工作场所 安全性
客户、产品及业务操 作
实体资产损失 业务中断和系统失败 执行、交割及流程管 理
市场风险 利率风险 汇率风险 股东权益风险 存货风险
基本点价值及其时间 波动曲线
信用风险 违约风险 集中决策风险 信用恶化风险 授信风险
劳资关系 安全性环境 性别及种族歧视事件
适当性,披露和信托责任
不良的业务或市场行为 产品瑕疵
客户选择,业务提起和风险暴露
薪酬,福利,雇佣合同终止后 的安排 有组织的劳工行动
一般责任(滑倒和坠落,等等) 违反员工健康及安全规定事件 工人的劳保开支
所有涉及歧视的Biblioteka 件违背信托责任/违反规章制度 适当性/披露问题(了解你的客 户等) 违规披露零售客户信息 泄露私密 冒险销售 为多收手续费反复操作客户账 户 保密信息使用不当 贷款人责任(Lender Liability) 反垄断 不良交易/市场行为 操纵市场 内幕交易(不用企业的账户) 未经当局批准的业务活动 洗钱 产品缺陷(未经授权等) 模型误差 未按规定审查客户 超过客户的风险限额
盗窃/抢劫 伪造 多户头支票欺诈
黑客攻击损失 盗窃信息(存在资金损失)
就业政策和工作场所安全性 客户,产品及业务操作 实体资产损坏
违反就业、健康或安全方面的法律 或协议,个人工伤赔付或者因性别/
种族歧视事件导致的损失
因疏忽未对特定客户履行份内义务 (如信托责任和适当性要求)或产
品性质或设计缺陷导致的损失
四.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比较
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在表现形式上相互交织,但是三者在产 生机制和管理模式上差异较大。单个的操作风险因素与操作风险损失之间 没有清晰明确的数量关系。因为在银行的业务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操 作失误,都有可能通过业务链的传递而层层放大。
表12.2 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区别
客户许可/免则声明缺失 法律文件缺失/不完备
未经批准登录账户 客户记录错误(导致损失) (客户资产因疏忽导致的损失或毁 坏)
非客户对手方的失误 与非客户对手方的纠纷
外包 与外部销售商的纠纷
三. 操作风险的特点
1.操作风险大都为内生性风险,具有不易计量性。 2.操作风险与预期收益之间具有弱相关性。 3.覆盖面广。 4.较强的人为性。
实体资产因自然灾害或其他事件丢 失或毁坏导致的损失
咨询业务 灾害和其他事件
咨询业务产生的纠纷
自然灾害损失 外部原因(恐怖袭击、故意破 坏)造成的人员伤亡
业务中断和系统失败 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
业务中断或系统失败导致的损失
交易处理或流程管理失败和因交 易对手方及外部销售商关系导致
的损失
系统
交易认定,执行和维持
第十二章 操作风险和管理
内容提要
第一节 操作风险概述 第二节 巴塞尔协议Ⅱ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建议 第三节 操作风险管理的度量方法 第四节 中国对操作风险的计量监管要求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首先应该掌握什么是操作风险,巴塞尔协议Ⅱ是如 何界定操作风险的。尤其需要会应用操作风险的测定管理方法:标准法、 替代标准法、高级计量法。最后需要知道我国是如何测定和管理操作风险 的。
二. 操作风险的分类
巴塞尔委员会按照导致操作风险发生的事件因素,将操作风险分为七类 ,参见表12.1。
表12.1 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分类详表
事件类型(1级目录)
定义
2级目录 未经授权的活动
业务举例(3级目录)
交易不报告(故意) 交易品种未经授权(存在资金 损失) 头寸计价错误(故意)
内部欺诈
故意骗取、盗用财产或违反监管 规章、法律或公司政策导致的损 失,此类事件至少涉及内部一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