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队会说课稿《嘉言善行常相伴,传统美德永相传》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感受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体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故事、漫画、名言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对生活中的美德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还缺乏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往往遇到道德和法治的困惑,需要引导和教育。
因此,本节课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体验、感悟传统美德,提高道德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认识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感悟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弘扬民族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认识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传统美德,提高道德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感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故事、漫画、名言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动画片《中华美德故事》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体验感悟: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传统美德的力量,感悟传统美德的价值。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道德现象,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美德,提高道德素养。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主题班会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
2. 引导学生认识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美德意识。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认识中华传统美德。
2. 难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美德意识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图片,如京剧、书法、剪纸等,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认识传统文化1. 讲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涵盖的内容,如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
2. 展示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如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
3. 通过故事、传说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介绍1. 讲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概念和内容,如仁爱、诚信、孝道等。
2. 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如何体现中华传统美德。
3. 分享一些历史上的美德故事,如《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等。
(四)美德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2.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美德行动计划,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美德。
3. 展示一些学生在学校、家庭中践行美德的实际案例,激励其他学生效仿。
(五)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次主题班会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3. 布置一份关于传统文化或中华美德的手抄报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延伸学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和美德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美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美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2课时)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IJ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的第3课,教材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忆一忆想一想、对照格言反思自己、读格言谈体会、根据名言填空、对照格言讲故事等活动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角和知识格言链接,通过这些环节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传统美德的内容及影响,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意识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本课包括“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三部分内容。
分两课时教学二、说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明志、气节、诚信等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经有所了解,但很多情况下,他们大都把这些用来要求他人,不愿意用来提高自己的价格修养,或者是知行不一。
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了解从自我层面所倡导的传统美德,并愿意践行美德。
三、说教学目标: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②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教学难点: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 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以名言导入: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屿。
——拿破仓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康有为2.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②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 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两课时全)-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两课时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包括孝敬父母、尊敬老师、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传统美德的表现,但不一定能够明确其背后的含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深入理解传统美德的价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知道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美德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知道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深入理解传统美德的价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表现,引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传统美德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价值。
3.案例分析:分享一些传统美德的案例,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传统美德表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美德。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传统美德表现,互相学习和借鉴。
5.情景模拟: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模拟传统美德的表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6.总结提升:通过总结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价值,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美德。
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教材概述《道德与法治》是根据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编写的,以“修身、明理、守法、尚德”为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有法律意识,守法自觉,遵纪守法,建立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共有10个单元,其中“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第十个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了解一些传统美德,如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和友爱互助等。
单元目标了解传统美德,如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和友爱互助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和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传统美德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将其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
教学内容第一课传统美德是什么•教学内容:介绍什么是传统美德,介绍传统美德的种类。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含义和种类。
第二课孝敬父母•教学内容:介绍什么是孝敬父母,阐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孝敬父母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三课诚实守信•教学内容:介绍什么是诚实守信,阐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四课尊敬师长•教学内容:介绍什么是尊敬师长,阐述尊敬师长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尊敬师长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五课友爱互助•教学内容:介绍什么是友爱互助,阐述友爱互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友爱互助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六课传统美德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总结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传统美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互动•观看视频教学过程第一步教师导入(5分钟)介绍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传统美德有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观看视频(10分钟)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进一步了解传统美德,并探讨视频中传统美德展现的形式。
第三步讨论互动(15分钟)教师布置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了解传统美德,并思考如何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美德的意义和内涵;2.了解身边有关传统美德的事例,并理解传统美德的传承方式;3.理解传统美德在今天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2. 能力目标1.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2.能够表达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和理解,并形成自己对传统美德的看法。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传统、弘扬美德、崇尚道德的情感;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道德、树立责任感和尊重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传统美德的意义和内涵;2.传统美德的传承方式;3.传统美德在今天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如何引导学生站在传统文化的高度去认识传统美德,从而理解其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课堂讨论法3.概念分析法四、教学内容和分析1. 传统美德的意义和内涵1.讲解传统美德的概念,深入挖掘传统美德的深层内涵;2.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理解传统美德的意义和价值;3.运用生活实例表达传统美德与个人修养的关联。
2. 传统美德的传承方式1.概念分析,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传承方式与途径;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际感受,掌握正确的传承方式。
3. 传统美德在今天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1.以生动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传统和发扬传统美德。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看一个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讨论和思考。
2. 学习内容(35分钟)1.讲解传统美德的概念和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美德的意义和价值;2.运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传承方式;3.以生动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3. 活动与实践(30分钟)1.分组活动,让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身边的传统美德事例;2.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弘扬传统美德。
道德与法治《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说课稿五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一课时)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1课时。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本课的三个话题"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就是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的"人格修养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相对应的。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这个板块选取了立志、气节、守信、创新、好学方面的故事及相关传统美德格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在人格修养方而汲取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立已达人的仁爱精神"。
这个板块选取五个故事及相关的名言,说明仁爱精神的具体体现,旨在让学生懂得仁爱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感悟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此板块通过古代和现代的爱国故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说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
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课教材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通过讲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故事,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故事,也有现代生活中的实例,旨在让学生在了解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素养,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识不足,难以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汲取传统美德的精华,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高道德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学会分辨是非善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讲解、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使其能够自觉践行传统美德。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传统美德故事,引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内容:讲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美德故事,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传统美德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
五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
2.体会传统美德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理解其价值。
2.难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故事讲述法、体验活动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视频片段,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场景。
提问学生:视频中展现了哪些传统美德?你还知道哪些传统美德呢?引出课题“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2.传统美德知多少知识讲解:教师介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如仁爱、诚信、爱国、敬业、友善等。
故事分享:讲述一些体现传统美德的历史故事,如苏武牧羊(爱国)、曾子杀猪(诚信)、孔融让梨(仁爱)等。
学生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体现传统美德的故事或身边的事例。
3.传统美德的价值案例分析: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体现传统美德带来积极影响的案例,以及缺乏传统美德导致不良后果的案例。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传统美德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代表发言: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总结传统美德对个人修身立德、家庭和谐幸福、社会稳定进步的重要价值。
4.传承传统美德体验活动: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体验传统美德,如开展“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活动,体会尊老美德;进行诚信考试承诺,感受诚信的重要性等。
制定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传统美德的行动计划。
分享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互相学习和鼓励。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践行传统美德,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体会到了传统美德的价值和魅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两课时全)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两课时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本节课的内容紧紧围绕我国的传统美德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他们对一些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我国的传统美德,他们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他们对传统美德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道德观念正在形成,对于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他们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用生动的故事和案例来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传统美德的力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知道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传统美德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传统美德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知道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2.难点:让学生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传统美德。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传统美德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基本概念。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一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内容。
教材从古代到现代,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故事,又有现代生活中的实例,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传统文化、传承美德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对传统美德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传统文化和美德,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良现象和价值观的传播,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美德,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知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展历程,学会分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尊重传统文化、传承美德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知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美德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实例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展历程。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本单元的教学通过了解中华文字,特别是汉字的古老优美、意蕴隽永、深远影响,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等这些教育,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的第3课,教材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忆一忆想一想、对照格言反思自己、读格言谈体会、根据名言填空、对照格言讲故事等活动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角和知识格言链接,通过这些环节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传统美德的内容及影响,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意识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本课包括“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三部分内容。
分两课时教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明志、气节、诚信、求新,知行合一等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2.让学生明白宽容,推己及人,民胞物与等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3.让学生懂得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知道怎样爱国,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忆一忆想一想、对照格言反思自己、读格言谈体会、根据名言填空、对照格言讲故事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懂得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以及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初入高年级的时期,他们经过前四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了解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及习俗,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感性认识。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共有三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个话题《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明志、气节、诚信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旨在引导学生愿意在生活中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明志、气节、诚信等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经有所了解,但很多情况下,他们大都把这些用来要求他人,不愿意用来提高自己的价格修养,或者是知行不一。
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了解从自我层面所倡导的传统美德,并愿意践行美德。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个。
1.知道明志、气节、诚信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品行高洁人士的伟大人格是我们前进的路标。
2.愿意在生活中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
教学重点是:了解从自我层面所倡导的传统美德,并愿意践行美德。
难点是:能够做到知行合一。
四、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以活动为教学的主要组织与实施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落实行为实践;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用课件出示有关人格修养的格言,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到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这个话题,由此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设计意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三课时说课
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三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五上教材第四单元第10课,由“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三个板块组成。
第三课时的教学围绕板块三的内容展开。
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体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纲要》在描述家国情怀教育时指出:“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弱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教材内容按“总—分”的编排模式,先是总体介绍源远流长的爱国精神,然后分别从“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共同命运”三个角度阐发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爱国精神。
教师可以遵循教材思路开展教学,也可以依据实际需要重新组织教材内容开展教学。
本课时教材的最后一段是对本课的总结,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有了一些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需要的是情感上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的认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通过具体言行表达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1.懂得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树立忧患意识;能够举例说出爱国的具体表现。
2.激发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古今爱国人物为榜样,将爱国情怀落实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以及这些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培养他们传承和发扬这些美德的决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但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他们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学习这一课时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传统美德,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知道这些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决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增强对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以及这些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培养他们传承和发扬这些美德的决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悟。
3.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传统美德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思考。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体现传统美德的。
3.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
4.深入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案)-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课程背景在中华文化中,传统美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念。
在我们的课程中,我们将介绍传统美德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我们将通过讨论和分享个人经验来讨论传统美德的定义。
我们还将鼓励学生探讨这些美德对他们的生活的影响。
课程目标•理解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定义•探讨传统美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体现这些美德课程内容第一部分:什么是传统美德?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探讨传统美德是什么,以及在中国文化中有哪些美德。
我们将提供定义和例子,并要求学生分享他们自己所接触到的传统美德。
第二部分:传统美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展示传统美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例如:尊重长辈,爱护动物等。
我们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例子,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这些美德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第三部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体现传统美德?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体现这些美德。
我们将分享一些实践技巧,例如:尝试帮助他人等。
我们将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想法,以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些传统美德。
课程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获得良好的互动分数•组内练习受到老师的评价•结合后续教学课程进行学科连贯性评价•结合课程反馈进行课程反思结束语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并让他们思考如何应用这些美德以更好地体现我们作为一个良好公民的角色。
我们希望这个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我,发掘自己的潜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具有传统美德的诚实守信、勇敢正直、仁爱友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言善行常相伴,传统美德永相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辅导员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的少先队队会的主题是《嘉言善行常相伴,传统美德永相传》。
下
面我将从队会产生的背景、设计理念、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作具体阐述。
一、说队会产生的背景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代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
十八大报告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提到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中华儿女应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当今的青少年,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在阳光雨露下成长,心智还十分得单纯质朴,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影响。
人们对青少年的成长更加重视,呼唤现代文明,重视传统美德的弘扬也便成了当今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教育中的灵魂工程。
二、说活动的设计理念
学生的信念、信仰、理想就像心目中的“坐标”、“天平”和“尺子”一样,随时都在起着价值判断的作用,以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向、态度和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总是尽可能地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和行为取向。
这就迫切需要使学生们嘉言善行,继承传统美德!
罗曼•罗兰说过:善良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行为。
我们设计了“嘉言善行常相伴,传统美德永相传”主题队会,使学生懂得在集体中约束自己,从点滴小事做起,做一个有道德、嘉言善行、向上向善好少年!
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事物,将“善”贯穿于自己的言行中,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说活动的目标
根据背景、设计理念和队会课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杏林春满》的故事以及“你眼中的善”的采访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善,感受善,树立善的观念。
2、从演善、言善、写善到扬善的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嘉言善行常相伴。
3、通过活动推崇中华美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说活动的准备工作
为了给队员们营造良好的氛围,辅导员和队员们还在队会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辅导员准备了1、主题队会PPT,2、一棵行善之树,树叶便利贴,3、情景剧道具;同学们准备了1、队员们的采访视频,2、排练情景剧,3、排练朗诵。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队会活动采用了小记者采访视频、情景剧表演、诗歌朗诵等形式。
为了顺利开展本次主题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设计了以下三个篇章:知善、行善、扬善。
现在具体地来说一说。
第一篇知善
1.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梦娃送吉祥”的“善作魂”篇
【设计意图:简单的视频导入,直截了当地进入今日的队会主题。
】
2.读杏林春满文(出示杏林春满图文)
【设计意图:这是四年级学生这个学期学习的一篇成语故事,从他们熟知的故事中更好地认识“善”、感受“善”。
】
3、第1小队小记者带来的校园采访,播放《你眼中的善》视频。
我们预设队员们会从自己身边的事情说起,自己所见所闻说起,如:
(1)友爱同学
(2)身边的小事人人做
(3)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4)助人为乐
(5)救死扶伤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活动,让第一队的小队员们人人参与,谈论自己认知的“善”,让其他队员产生共鸣,原来“善”就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身边小事,从而达到我们的活动目的初步树立“善”的观念。
】
队员们知道什么是“善”之后,自然会思考:我们应该怎样行善呢?顺其自然进入活动的第二环节“行善”。
第二篇行善
行善环节,我们从“演善”、“言善”、“写善”三个小活动达到让队员们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嘉言善行常相伴的目的。
具体活动如下:
1.演善
第2小队为大家带来情景剧《碰撞》
2.言善
进行小队讨论“这样的事情有时候也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如果你碰到了这件事,你会怎么做?”这里我们给所有队员充分的时间讨论,然后每个小队汇总,小队长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情景剧、讨论“我会怎么做”,学会正确处理、嘉言善行常相伴。
】
3. 写善
行善之树,枝繁叶茂。
把队员们自己做过的好人好事写在行善之叶。
粘贴到行善之树。
小结: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善待他人,善行天下。
播下一颗善的种子,悉心呵护,它就能变成参天大树。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善”,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设计意图:上面的环节中,队员们先是认识到别人的“善”,再是表达自己的善行善举,最后汇聚所有人的力量,培养出苍天大树“行善之树”,明白善可以很小,但团结的力量大,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善”,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第三篇扬善
1.第3小队带来配乐诗朗诵《善之花》
2.拍手歌
小结:让嘉言善行的思想在我们心中深深扎根,在积极中努力生长,在进取中开出花朵,在向上里结出最甜的果实!嘉言善行常相伴,传统美德永相传。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朗诵、拍手歌,倡导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将中华美德传承下去。
】
整节队会课,我们通过视频欣赏、古人善举事迹、自由畅谈“善”,让队员认识“善”的表现形式,提升对“善”的认识。
指导队员正确对待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让队员明白如何在平时的言行中,真正做到“善”。
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到嘉言善行,还要倡导他人也如此,将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下去。
通过以上的活动,队员们已经深深意识到:嘉言善行常相伴,传统美德永相传。
这三个篇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充分调动了队员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了队员们身心和能力的发展,顺理成章的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
最后辅导员做总结,结束本次队会。
以上,就是我们对《嘉言善行常相伴,传承美德永相传》这节队会活动课的阐述。
存在的不足之处还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