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与社会发展——以玉树市为例

合集下载

文旅融合视角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以玉树为例

文旅融合视角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以玉树为例

CULTURE区域治理文旅融合视角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以玉树为例浙江工业大学 申雅新,孙以栋摘要: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村落大多位于中国的西南、西北、东北地区,以高山大川为伴,生活方式以游牧和农耕为主。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神秘莫测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

本文从文旅融合的视角出发,以玉树传统村落为例,探索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策略,对少数民族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旅融合;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玉树中图分类号:K9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2-0286-0001中国国土广阔,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多民族国家。

除汉族外,我国少数民族分布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50—60%,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等自治区①。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是传统村落的重要分支,其村落景观、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价值。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助推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开始注重挖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这些举措提高了传统村落的旅游品质,也促进了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在文旅融合的视角下对玉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进行研究,将对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实证和理论支撑。

一、玉树传统村落概况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境内河网密布、地形复杂,湿地、峡谷、草原等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丰富。

作为全国39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主体民族比例最高的自治州,玉树境内藏族占总人口的98%[1]。

玉树藏传佛教文化浓郁,“佛塔”“经幡”“玛尼石堆”等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同时也是古代汉藏两族文化交融之地、联系四川西部和西藏的重要纽带、隋唐时期的唐蕃古道主的要途经地[2],是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饮食、服饰、音乐等文化的交流荟萃之地,拥有着丰富的东西方历史文化资源。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再造——以玉树灾后文化建设为例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再造——以玉树灾后文化建设为例
Ab s t r a c t :T h e r e b u i h a f t e r Yu S h u e a r t h q u a k e ma i n t a i n s a s t r a t e g i c p o s i t i o n i n r e g i o n a l s t a b i l i t y ,c u l t u r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哥 民 研
v 2 4 ) g 4 第 z 叭 3 川 - f - 7
民族 文化 的传承 与再造
— —

以玉树 灾后文化建设为例
骆桂 花 白世 俊
石 宠
( 青海民族 大学 , 青海 西宁 8 1 0 0 0 7 )
摘 要: 玉树 灾后 重建在 区域稳 定、 文化发展、 生态保护 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玉树 灾后 文化建设 中呈现 出宗教形 式的多
e c o l o g i c l a p ot r e c t i o n .T h e v a r i e t y o f r e l i g i o u s f o r ms, t h e l a g i n c u l t u r a l c h a n g e ,t h e c o mp e t i t i o n f o r c u l t u r l a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t h e
— . — .
T a k e t h e C u l t u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te f r YU S h u E a r t h q u a k e a s a n E x a mp l e
L U O G u i - h u a B A I S h i . i u n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用鲜 血 、汗水 和生命 创造 了人 类抗 震救 灾史 上 的众 多 奇迹 。虽 然地动 山摇 、 亡惨重 , 党和 国家举 全 伤 但
[ 稿 日期 ]0 10 — 8 收 2 1— 4 1
[ 者 简 介 ] 玉 良(9 3 )男 , 作 张 16 一 , 中共 青 海 省 委党 校 哲 学 社 会 学 教研 部教 授 。
族 强大 的凝 聚力 和 向心力 。
中共 青 海 省委 第 十 一届 八 次 全会 指 出 : ‘ 爱 “大 同心 、 坚韧 不拔 、 战极 限 、 恩奋 进 ’ 挑 感 的玉树 抗震 救 灾精 神 ,是长 期 以来青海 各 族人 民不 屈不挠 与 自然
灾 害斗争 实践 的集 中反 映 ,是青 海各 族人 民 团结 和

l 8一
国之力 抗震 救灾 的决心 和毅 力更 加 坚定 ,并 在 山高
闯难关 , 全力建 设 着新 家 园。 二 、玉树 抗震 救 灾精神 是社 会 主义 核 心价 值 的 时代 彰显 玉树 抗 震 救 灾 精 神 是 “ 8抗 洪 ” 抗 击 “ 典 ” 9 、 非 、 抗 击南 方 冰雪 、 汶川 抗震 救 灾精 神 的延续 与提 升 , 是
21 0 1年 4月 1 4日是 玉树 地震 一 周年 ,我们 为 遇 难 同胞默哀 ,深深感 受 到玉树 地震 夺走 了数 以千 计 无辜 者 的生命 , 摧毁 了数 万 同胞 的家 园 , 这是 国家
之殇 、 民族 之痛 ; 时 , 同 也深 深感 受到 在党 的领 导下 , 全 国人 民 打响 了气 壮 山河 的玉 树抗 震 救 灾 攻坚 战 ,
( 抗 震 救 灾 精 神就 是坚 韧 不 拔 、 折 不 挠 的 二) 百 革 命英 雄 主义精 神 。 玉树 抗 震救 灾是在 特殊 的 地 区 、 特殊 的环境 、特 殊 的条件 下进行 的一 场艰 苦卓 绝 的

第四届上海市档案馆日活动举行

第四届上海市档案馆日活动举行
居 民住 房 建设 等 方面 ,中央财 政都 要 给予 补助 和 支持 。
四是 开展 对 口支援 ,组 织 有高 原施 工经 验 和能 力 的建筑
天津 市城 建档 案馆
施 工 力量支 持玉树 恢复 重建 工作 。 回 良玉要 求 ,当前 灾后 重建 前 期工 作要 突 出 “ 四个 重 点 ” ,即抓 紧确 定 重建 选址 ,抓 紧 编制 灾后 恢复 重建 总体规 划 和各 专项 规 划 ,抓 紧清理 废 墟 ,抓 紧做好 重 建 施 工 准备 。灾 区重 建 要充 分 听取 灾区 干部 群众 意见 和 建 议 ,组织 专家 对重 大 问题 进行 深入 论 证 ,尽快 明确 重 建 重 点 、优 先顺 序 、时 间进 度 以及重 建形 式 。农 牧 民住 房 重 建要 在率 先 试点 的基 础 上加 快推 进 ,城镇 居 民住 房 、
回 良玉 强 调 ,灾 后 恢 复 重 建 要 在 政 策 措 施 上 实 现 “ 四项 保 障 ” :一 是恢 复 重建 所需 资金 以中央 财政 资金 为主 ,同时采 取 更加优 惠 的税 收 、金融 、土地 、就 业 、
。 五 四 青 年节 座 谈 会 ,馆 领 导 及 全体 团 员青 年 参 加 。 了会 议。会 上 ,大 家各 抒 己见 ,畅谈 了 自己在工 作 中的 想法 ,同时对档 案馆 团支部工作提 出了良好建议 ,气
上 海 市城 建档 案馆
有效的要求,立足玉树地区实际,科学规划、精心组织、 扎实工作,力争用三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基本完成玉树地震
灾区的恢复重 建任务 ,使 灾区基本生产生 活条件和经济社 会 发展全面恢 复并超过 灾前水 平 ,使灾 区人民生产生活 和 三江源地 区生态环境建设上一个新 台阶。 回 良玉表 示 ,建 设 一个 生 态美 好 、特 色鲜 明 、经济 发展 、安 全 和谐 的社 会主 义新 玉树 ,在指 导原 则上 要充 分 体现 “ 四个 结合 ” ,必 须将 灾后 恢 复重 建工 作与 加强 三 江 源保 护相 结合 ,与促 进 民族地 区经 济社 会 发展相 结 合 。与扶 贫开 发 和改 善生 产生 活条 件相 结 合 ,与体 现 民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继 续教 育研 究
2 0 1 3 年第7 期
民族地 区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
体 系建设 的难点与对策
陈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 西宁 8 1 2 1 0 0 )
摘要 : 阐述民族地 区 加 强社会主 义核 心价值体 系建设的 重要 意义 , 以青海省 为例 , 分析 民族地 区社会 主义核 心价 值 体 系建设现状与存在的主要 矛盾问题 , 提 出民族地 区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建设的对策举措 。 关键词 : 民族 地区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 建设 ; 思考
发挥着主导作用 , 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 本特 民族团结、 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民
征和基本方 向。民族地区多数是各 民族杂居的地 族地区由于少数 民族众 多、 各 民族宗教信仰各不 区, 少数民族数量众多, 民族 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任 相同、 民族风俗各不相同,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不断 务繁重 , 各个 民族都有 自己独特 的文化和风俗 , 迫 深入和互联 网全面普及 的今 天, 人们的社会价值 切需要建立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 对民族 地区 观念发生深刻变化 , 人们思想行为 的 自主性、 选择
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 出: “ 要深 支持 入开展社会 主义 核心价值体 系学习教育 , 用社会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 的革
主义核 心价 值体 系引领 社会 思潮 、 凝 聚 社会 共 命斗争与社会 主义建设 的伟大实践 中, 继承传统 、 识” , “ 倡导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 倡导 自由、 平 开拓创新 , 在借鉴 吸收人类优 秀文 明成果 的基础 等、 公正、 法治 , 倡 导爱 国、 敬业 、 诚信、 友善 , 积极 上 , 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 主义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体系是先进文化的精髓 , 其有效构建 , 可 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 系中居 于核心地位 , 以较好地引导民族 地区的社会 思潮, 成为促进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示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示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示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1:这几天,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学生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例》,里面有整整100个爱国,社会主义的例子,让我读后深有感触。

在这100个例子里赞颂了不同的爱国精神,例如:理想信念、民主法治、忠诚爱国。

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文明等等。

读了这些故事,让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爱国英雄,例如朱德、李大钊、吴大观等等。

他们都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做了好多贡献于付出,这才让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美好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学会了珍惜现在的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

这种精神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

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灵魂,论文参考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进入了一个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生活大变化的时代。

也进入了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

这个时代有多种矛盾交织,多种思想涌动,多种信仰并存着。

在这样纷繁复杂的多样性背后,必须要有一个统一价值的导向。

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进一步坚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书中有许多奉献精神支撑着英雄们前行。

这些精神像是宽的深海,澎湃着心中的火焰,燃烧着无尽的力量,让他们前行。

面对多元多变的现实生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我们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发扬爱国精神。

才能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生动局面,共同推进我国的伟大事业。

作为高中生的我看完这本书后,被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为感动。

让我明白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伟大的中国献出一分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2: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各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深深影响着民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引领着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世界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民族团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民族团结

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民委直属的部属院校和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民族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和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使命。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通过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主要做法1.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高度重视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增进学生的认同。

一是开展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二是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网络阵地。

学校在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优秀民族文化展”等专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校园网、校园广播、QQ群、微信等媒体的宣传优势,打响“微宣传”之战,积极迎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是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专题辅导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学生全面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使学生从内心里产生共鸣、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识。

2.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学校积极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与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相结合,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

一是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中国梦主题教育”、“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具体化。

二是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精品活动。

学校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选取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载体,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活动,产生了“民族知识大赛”、“激励经管十佳大学生评选”等一系列精品教育活动,使得学生在精品活动中有所领悟和触动。

国务院关于印发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0.06.09•【文号】国发[2010]17号•【施行日期】2010.06.0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事关灾区紧迫的民生问题和长远发展,事关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意义和特殊性,树立全局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做好恢复重建各项工作。

国务院二○一○年六月九日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编制单位: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组组长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组长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计署、青海省人民政府成员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能源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文物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谨以此规划向玉树强烈地震中罹难的同胞致以深切悼念向抗震救灾中自强不息的灾区干部群众,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各方救援人员致以崇高敬意向社会各界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恢复重建的人们致以诚挚感谢目录前言第一章灾区概况和重建基础第一节灾区概况第二节灾区特点第三节重建意义第四节重建条件第二章总体要求和重建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重建目标第三章重建分区和城乡布局第一节重建分区第二节城乡布局第三节结古镇规划第四节重建方式第五节土地利用第四章城乡居民住房第一节农牧民住房第二节城镇居民住房第五章公共服务设施第一节教育第二节医疗卫生第三节文化体育第四节就业和社会保障第五节社会管理第六章基础设施第一节交通第二节能源第三节通信第四节水利第五节市政设施第六节农牧区基础设施第七章生态环境第一节生态修复第二节环境整治第三节土地整治第四节灾害防治第八章特色产业和服务业第一节农牧业第二节旅游业第三节市场服务体系第四节特色加工业第九章和谐家园第一节人文关怀第二节扶贫开发第三节文化遗产保护第四节宗教设施第十章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第一节支持政策第二节保障措施第三节规划实施第四节监督检查结语前言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强烈地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少数民族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例

少数民族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例

少数民族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例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独特的一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形成的,其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平正义、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潮中,许多少数民族在思想和行动中表达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支持。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于少数民族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例。

一、维吾尔族企业家的奉献精神维吾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在新疆,有许多维吾尔族企业家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他们致力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他们追求创新,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建筑、教育等各个行业,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升了维吾尔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这些企业家的奉献精神和积极心态,展现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同。

二、藏族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下,一些藏族学者以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通过对藏族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为保护和传承藏族文化做出了努力。

同时,他们也将西方学术理论与中国情境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观点。

这些藏族学者的努力体现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坚定认同。

三、壮族青年的爱国情怀壮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许多壮族青年展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们毫不退缩地投身于各个领域,积极参与社会创新创业,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壮族青年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关注社会问题,积极改善民生。

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支持。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文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文

爱国,需勇担责任季羡林老人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文中说:“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恐怕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起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因此让我们勇担国家责任,以爱国之心为社会添上一抹暖色,去实现自我价值。

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弗兰克,他开了一家小银行,之后却遭到抢劫当他带着妻儿准备从头开始时,他决定去偿还那天文般的数字。

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却说:"在法律层面上,我兴许没有责任,可是于道义层面,我却是有责任的。

”简短的一句话,却折射出无限光辉,令人敬重。

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未尝不是一种对自我价值观的一种省视。

然而回观当今社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早已将责任感,价值观抛之脑后,使自己隐逸于所谓的安逸的生活之中,“不知今是何世”,爱国之心也更无寻求。

所谓爱国,则离不开责任心,二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更是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然而三月初在昆明火车站发生的团伙砍人事件恰与责任心背道而驰,爱国之心也随之覆灭。

着实令人倍感悲哀,现场29具冰冷的尸体与遍地的血渍令人颤栗。

慈悲心,怜悯之心与善心呢?何在?更不要说及其责任心与爱国之心了。

蔡元培面对乌烟瘴气的北大,以其担当责任之心引进德国理念,在北大提倡学术民主,思想自由。

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状语,饱含爱国之情,学成回国,以其出众的才华投身于中国革命,勇担责任。

无论蔡元培还是周总理,他们都用于担当,力挽狂澜,扶大厦以将倾,这般的责任心,怎令人不钦佩。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份概括,而责任心即爱国之心又未尝不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用为担当。

珍惜青春的责任吧,在这草长莺飞的春季,就让我们灵动的生命开始一场关于责任与爱国的旅程吧!平等的天枰我们站在平等的天枰前,观望生命,人性,权力。

似乎一切平等却又不平等。

生命,自地球诞生以来,生命便微妙的进入了这个未知的世界。

《2024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研究》范文

《2024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研究》范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研究》篇一一、引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认知、情感和意识。

这种意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力量。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共同历史记忆、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命运感。

首先,共同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基础。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这些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共同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灵魂。

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和平、团结、奋斗、创新等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

最后,共同命运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纽带。

各民族在共同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共同的命运感,即各民族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种共同命运感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力量。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的构成要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认同包括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三个要素。

首先,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素之一。

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这些文化传统和习俗是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和身份认同的基础。

文化认同包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理解和传承等方面。

其次,政治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认同是对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系和国家利益的认同和支持。

政治认同的强化有助于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

最后,情感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基础。

情感认同是对中华大家庭的归属感和亲切感,是各族群众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的表现。

民族认同与社会凝聚力

民族认同与社会凝聚力

民族认同与社会凝聚力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民族认同与社会凝聚力成为共同关注的话题。

民族认同是指个体对自身所属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社会凝聚力则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凝聚和团结力量。

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互相影响、相互促进。

首先,民族认同对于社会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感强烈时,他们更容易与其他民族成员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和归属感。

这种联系和归属感使得他们更愿意为民族的共同利益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这种情况下,民族认同成为一种聚集民众的力量,促进了社会的凝聚和团结。

然而,社会凝聚力的形成并不仅仅依赖于民族认同,还需考虑多元化社会的现实。

在现代社会中,各个民族的相互接触和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民族的社群之间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因此,建立一个多元共融的社会凝聚力,需要超越单一民族认同的束缚。

这就需要个体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待自己所属的民族,并且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只有在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氛围下,社会凝聚力才能跨越民族差异,实现共同的目标。

同时,民族认同与社会凝聚力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关注民族心理的因素。

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往往受到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当一个民族在历史上遭受侵略或压迫时,民族认同往往会更加强烈,并进一步促进社会凝聚力的形成。

例如,二战期间中国人民的抗战情怀凝聚了广大民众的力量,形成了抗战合作、团结一致的局面。

因此,历史的记忆和集体的经验对于民族认同和社会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必须面对一些挑战和困扰。

例如,由于全球化的加剧和移民的增多,各个社群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文化冲突逐渐增多,这对社会的凝聚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包容、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成为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加强社会公共服务、提高民众的福利水平、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共存等措施,才能营造一个公平、和谐、有凝聚力的社会。

总的来说,民族认同和社会凝聚力是紧密相关的。

民族认同的强烈程度和社会凝聚力的形成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研究》范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研究》范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研究》篇一一、引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形态和集体身份。

随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建设和提升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课题。

这一建设不仅是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的基石,更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和谐共处的关键。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内涵、现状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是指各民族在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共同构成的集体认同感。

它不仅包括对共同体的认知和归属感,还体现在对共同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认同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现状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同时,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

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多元文化的冲击、民族差异的挑战等。

四、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一)多元文化的冲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相互激荡,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二)民族差异的挑战。

中国各民族在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构建共同体的认同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

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可能导致部分地区和民族的认同感建设滞后。

五、策略建议(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

(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在教育中强化民族团结进步观念,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

(三)构建多元一体的社会文化体系。

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推动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四)优化教育资源分配。

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确保各地区和民族的认同感建设同步进行。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令第2号——《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实施细则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令第2号——《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实施细则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令第2号——《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实施细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1.18•【字号】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令第2号•【施行日期】2019.03.01•【效力等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正文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令第2号《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实施细则已经2018年12月3日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总第1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州长:才让太2019年1月18日《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实施细则第一条为贯彻实施《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推进玉树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自治州行政区域范围内。

第三条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领导,全面履行《条例》第六条、第十一条规定的职责,并做好以下工作:(一)制定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各项工作制度和具体措施,坚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二)研究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工作要点,并检查指导,推动落实;(三)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

结合自治州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研究确定自治州、县(市)、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民族团结进步目标责任,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签订目标责任书,并组织实施对本级人民政府各行政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下一级人民政府的考核;(四)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制定创建方案和考核验收评定办法,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并组织实施;(五)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开展各民族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活动;(六)加强农村牧区通信、电力、邮政、金融、保险、公路、能源、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搬迁农牧民、新进城镇农牧民开发后续产业;鼓励本地区通信、电力、金融、保险、新能源等企业参与、支持地方扶贫、教育、医疗、就业、养老、救助等民生工作和新型产业开发工作,改善农牧区发展条件,提高农牧民生活品质;(七)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改善少数民族文化基础条件和场馆设施,支持民族文学艺术创作,扶持民族报刊创办、发行、出版工作,增进民族文化交流,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八)加强法治工作,推进法治玉树、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和平安玉树建设,建立健全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九)加强藏语言文字工作,支持藏语文官方网站及藏语文软件的开发与运用;(十)组织举办玉树赛马节等象征民族团结、展现玉树魅力的群众性传统节庆活动。

壮美广西圆复兴梦作文800字

壮美广西圆复兴梦作文800字

壮美广西圆复兴梦作文800字凝聚民族力量建设壮美广西作文1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

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大家常说的“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

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就是需要文化认同。

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就是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长远之举、固本之策,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是对少数民族长远利益的考虑,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更是在全民族中进行文化认同。

无论是普及通用语言文字还是落实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十二个方面,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思想的渗透。

我们每一名普通民众都应该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能够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工作。

《旧唐书·魏徵传》中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历史就是为实现民族解放、长期抵御外来侵略、各民族之间建立患难与共关系和深厚友情的历史。

我们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以史为镜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

在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救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河南水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亲历者,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度时艰,有人坚守岗位,有人迎风逆行,无不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无不彰显了中国人的刚强,无不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我们无不为之感动,为之振奋。

身为一名党员、一名年轻干部、一名组工干部,更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学习、组织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024年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研究》范文

《2024年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研究》范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研究》篇一一、引言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本文旨在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内涵、现状及挑战,分析其重要性及意义,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是指通过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传承、价值观念、情感纽带等,使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一种共同体的意识和情感。

这种认同不仅是对本民族的认同,更是对全体中华民族的认同,是各民族在共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心理基础。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现状及挑战(一)现状近年来,我国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良好的民族关系。

同时,各民族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挑战然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多元文化的冲击,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带来了一定的文化差异和冲突。

二是民族分裂势力的干扰,一些势力企图破坏民族团结,分裂国家。

三是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带来的利益调整和价值观念变化,对民族关系和民族认同产生一定影响。

四、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重要性及意义(一)维护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有助于增强各民族对国家的归属感和忠诚感,形成对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二)促进民族团结通过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可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促进民族团结和睦,构建和谐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振兴。

五、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途径与措施(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2024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研究》范文

《2024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研究》范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研究》篇一一、引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对自身共同体的认知和情感认同。

它不仅是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基础,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标志和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认同,对于推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与历史沿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包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以及对中华民族未来的信心。

这种认同感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是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结果。

从历史沿革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近代以来,随着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形成并得到强化。

在当代,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的构成要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认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认同: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素之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包容性。

2. 历史认同: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识和记忆,是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

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源泉。

3. 政治认同:对国家政治制度和政策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体现。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追求。

4. 情感认同:各民族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相互支持,是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情感基础。

在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的培育与强化为了培育和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认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中华文化教育:通过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研究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研究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探究在当代社会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将来课题变得日益突出。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对于国家的统一、稳定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认同进行探究,探讨其形成机制、现状和进步路径。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起首是历史文化传承的影响。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源遥流长的文化传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仁爱和家庭观念等价值观,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和道德支持。

其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人民通过长期探究,结合自身国情和社会实践得出的,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方方面面,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指导。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人民中逐渐形成并不息增强,但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

起首,城乡之间存在差异。

在城市,人们的交往更加频繁,信息更加丰富,因此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更加深厚。

而在农村地区,相对封闭的环境和相对较少的接触机会,导致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了解和认同程度相对较低。

其次,年龄层次上也存在差异。

年轻人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接触到更多的外部文化冲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程度相对较低。

而老一代人由于经历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的进步,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更加坚定。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步路径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需要持续进行多方面的工作。

起首是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

教育是培育新一代人的关键环节,要通过教育引导年轻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修和认同。

同时,文化建设也需要重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宏扬,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其次是加强宣扬和媒体的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示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示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示例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示例》的内容,具体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1:这几天,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学生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例》,里面有整整100个爱国,社会主义的例子,让我读后深有感触。

在这100个例子里赞颂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1:这几天,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学生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例》,里面有整整100个爱国,社会主义的例子,让我读后深有感触。

在这100个例子里赞颂了不同的爱国精神,例如:理想信念、民主法治、忠诚爱国。

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文明等等。

读了这些故事,让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爱国英雄,例如朱德、李大钊、吴大观等等。

他们都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做了好多贡献于付出,这才让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美好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学会了珍惜现在的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

这种精神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

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灵魂,论文参考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进入了一个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生活大变化的时代。

也进入了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

这个时代有多种矛盾交织,多种思想涌动,多种信仰并存着。

在这样纷繁复杂的多样性背后,必须要有一个统一价值的导向。

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进一步坚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书中有许多奉献精神支撑着英雄们前行。

这些精神像是宽的深海,澎湃着心中的火焰,燃烧着无尽的力量,让他们前行。

面对多元多变的现实生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我们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发扬爱国精神。

才能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生动局面,共同推进我国的伟大事业。

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于兰;潘忠宇
【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45)006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认同的文化基础、培育平台和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少数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和升华,发展的价值引领,提升的价值导向,创新的发展方向.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必须立足于对少数民族文化有益资源的挖掘和做到把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创新、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建设实践、民族文化凝聚功能的发挥相结合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页数】7页(P73-79)
【作者】于兰;潘忠宇
【作者单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3
【相关文献】
1.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J], 林于良
2.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J], 黄燕婷;兰华礼
3.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交响曲的主旋律 [J], 李兵
4.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交响曲的主旋律 [J], 李兵;
5.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发展 [J], 陈虹;李本大;周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文互鉴
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与社会发展
—以玉树市为例
普布加措
【摘要】国家认同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和谐关系的基础和重保障。

我国作为多民族团结的国家只有强化国 家认同才能根本解决民族关系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是国家认同。

在民族地区对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和践行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社会主义价值认同民族关系
在民族地区社会转型发展形势下,要增强民族凝聚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共同发展繁荣,首先必须加强对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培育。

玉树市作为玉树藏族自治 州的州府所在地,是全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是一 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藏族占全市常住人口数 的94. 7%,藏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紧密联系,浸染上了浓重 的宗教色彩。

在撤县建市的城市化进程中玉树群众存在着 一些不适应。

个别群众民族本位思想严重,沉醉于本民族 的辉煌历史中,有一定的保守和狭隘思想。

在享受经济社 会发展取得的成果同时,也面临社会心态失衡现象。

据调 研显示:由于个别干部官本位思想、权力本位思想、政府 本位思想的影响,导致部分群众存在仇官、仇富心理;部 分地区群众对地区政治生活关心程度不够,政治参与程度 较低,对在社会转型发展中的一些不平衡现象还存在不理 解,不支持,抱怨等现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团 结的思想基础。

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必须依赖先进文化的孕 育,文化建设又要以核心价值观为灵魂。

玉树地区有着独 特和鲜明的藏族文化,有着较深厚的社会基础用以维持当 地的民族自发秩序。

本文拟从文化建设方面探讨如何通过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促进玉树市的社会发展。

_、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立与加 、社区文 活 ,设
民、社区居民公共图书馆、流动书屋等文化服务站,推动 基层公共体系的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百姓的 生产、生活当中。

根据当地乡村、社区特点,结合具体的 生产、生活方式,用老百姓愿意接受的形式提供文化服务。

建立健全文化服务网络,加大文化建设的经费投人。

做好 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的覆盖工程,在农牧区根据农牧民居 住分散的特点,建立流动服务站。

充分利用移动终端,开 发汉藏双语服务平台,用手机APP推送生产、生活知识的 同时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浸润。

进行农牧民及 社区居民的汉语教育,玉树市居民汉语的学习,是城市化 进程中加快民族融合的重要基础,对汉语的熟练掌握程度 也是玉树市整体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所以要进一步 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的汉语水平,通过各种措施营造使用汉 语的环境,营造学习汉语的氛围,制作社区居民和农牧民 生产、生活工具,生产、生活标识的汉藏双语版提示。

在 农牧区开办流动汉语培训学习服务站等。

在推动与建立基 层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要充分融人当地藏族的乡土文化 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敬业等基本道德 规范和玉树抗震救灾感恩、奋进的玉树精神,不断增强人 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从而促进玉树市的民族团 和社 和谐发 。

二、构建寺院等宗教场所的价值观培育体系
宗教道德作为信众行善止恶和约束自己言行举止的规 范,在玉树地区具有很强的共识性。

调查显示,有近90% 的人认为宗教有助于宽容仁慈、真诚善良、敬老爱幼、团结和睦、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的形成,绝大多数的农牧民 都认为爱国爱教、守戒守法是信教者的基本道德遵循,对 以信教名义从事分裂和破坏团结的活动,从事损人利己、违反仁义道德的事都表示不能接受。

玉树市有五十座藏传 。

分利 些 和 学 ,发 宗
信仰主体强化民族内聚力的作用。

在进行日常教义讲授过 程中,将藏传佛教教义中包含的基本道德规范等一些积极 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充分融合。

在充 分尊重民族宗教信仰的前提下,在寺院、佛学院等宗教场 所通过墙体标语、墙体画、板报和宣传栏、影视节目、文 体活动、宗教活动、国旗、国歌等载体来宣传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爱国、爱教等思想。

设立文化长廊,以宗教图 画和漫画等形式营造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主题,在信教 群众和寺院人员中树立爱国爱教先进典型,评选德育先进 和“德艺大师”等活动,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等内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组建僧人和党政干部 的联合宣讲团,以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为总目标,在佛学 院等宗教场所深人进行爱国、爱教等宣传教育,大力培育 和弘扬“感恩、自强、包容、创新、和美的新玉树精神”。

大力营造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的进寺院的浓厚氛围。

树的文 设 以民进步、社 发 和民
繁荣为宗旨,以民族的发展与进步为着眼点,达到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认同、社会共识人脑人心,从而促进玉树地区 的社 、和谐发 。

参考文献:
[1]王开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基 石[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5(02).
[2] 李亚莉,康菊花.论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 园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原则[J].法制与社会%2015 (13). [3] 李崇林.边疆治理视野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探 析[2.新疆社会科学,2010(4):40 ~42.
[4] 张静,朱迁,于兰鹏.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公信力研
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3(2):82 ~83.
(作者单位:玉树市委统战部)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民族委员会项目“震后玉树民 族关系与社会转型发展研究$(2017年)。

• 17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