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探析

合集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初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初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初探[摘要]随着教育和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实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文章着眼未来和当前实际,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一、引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各项事业不断推进、永续发展的生力军,当代大学生能否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其思想道德素质对他们和社会的影响尤其重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最近十几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也取得了明显成就,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升和完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合时宜的、影响发展的问题。

具体如下:1.思想政治教育宽泛、空洞,难取实效。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受建国初期各种思想运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口号性,目标大而泛。

在高校,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就是党、国家、社会角度出发的宣教和说理,几十年来,单调如一。

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不参加实践活动,学校也很少开展实践教学。

大学生在这种教育模式中一直处于被教育、被改造的位置。

这种长期以来的形式主义教育导致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逐渐减弱,突出表现在大多数学生觉得共产主义很遥远,甚至不可能实现,而且与自身没有实际联系,以致造成了信仰的缺失。

另外,他们对共产党的认识和评价也受一些反面、片面的因素影响而有些极端,造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怀疑。

与此相反的却是有些学生干脆不持任何政治立场,而是将自身利益的实现与维护作为最高目标,这就是极端个人主义。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他们参加各种政治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个人的发展,这实为思想政治教育之失败。

2.政治教育个体化,大学生集体意识被削弱。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化特征比较明显,且这一特征也造成了教育目标的单一,缺乏针对性、层次性,严重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析【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政治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定义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分析了目前在高校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探讨了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教育效果的对策。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

最后结论指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定义、现状分析、因素、对策、案例分析、问题、展望、总结、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了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大量信息的传播给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带来了新的难题。

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和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探讨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因素,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案例分析,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分析【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问题,如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手段落后等。

为提高教育效果,可以采取措施如创新教育方式、拓展教育内容等。

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包括师生互动、教育资源等。

为评估教育的有效性可采用问卷调查、成绩统计等方法。

通过对教育效果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发现问题并改进教育方式。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共同努力,并展望未来,希望通过不断改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时代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分析、重要性、研究背景、存在问题、提高教育有效性、影响因素、评估方法、教育效果分析、提升途径、展望未来1. 引言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在当今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建设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的需要。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减少思想偏激和极端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独立人格,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传统教育形式,更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发展的迅速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学生,其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并分析其内涵、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提升措施。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总结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其有效性关系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大学生政治思想水平的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内涵,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提升措施,有效性评价,成果,存在问题,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怎样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将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现状分析、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提升效果的措施、有效性评价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的内容结合理论和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为后续正文的展开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有助于完善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3 原 则 .能动性
之路, 实现由 模本教育向 个性化教育转变;) (帮助学生从 3
正确的政治立场出发,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分析方法, 对现实状况和思想问题进行辩证剖析,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教育者本身应该具有的
能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自主性。自主性是教 一是 育者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条件 , 又是主体发挥能动性 、
开发,实现由应试教育向自主型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素
质教育转变 。 2 加强针对性实效性要形成教育合力 .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是弘扬时代主旋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为了迎接时代赋予的新挑战,
在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影响 学生健康成长、 影响教育实施的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 整合各种影响因素, 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 提高思想政治教
21 .主导性原 则
坚持主导性原则就是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把坚持社 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与思想政治教育总体 目 标和具体 目 标有机统一。 首先要用“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作为指导, 坚持 以理论教育武装学生, 占据思想主阵地 , 自觉反对和抵制各 种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和倾向。 其次, 要有高度的关
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争取事半功倍, 务求实效, 切实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加强针对性、 . 实效性, 要关注新形势的挑战 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实效性 , 首先
必须关注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 :一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
育针对性, 实效性, 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同时, 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 人才为 目 依据转型期出现的新变化、 标, 新要求进行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创新 、 方法创新、 机制创新。 另一方面, 要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 、 新趋势 , 深人调查研究 , 打破思维定势, 不断探索新的方式、 方法和手段 , 总结出带 规律性倾向性的新经验。

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与针对性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与针对性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与针对性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思想政治课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文章分析了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针对性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与针对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有效性针对性途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对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等院校要把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一、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与针对性的意义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国家为了加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高校学生的素质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素质,一个是专业素质。

基本素质具有普遍性的特征,是社会人基本的个性特征,包括社会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是一个人专业素质的重要基础。

专业素质是作为“职业人”所具备的适应工作岗位的素质,比如解决矛盾的能力、合作能力,团队工作能力等。

加强思想政治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具有正确的政治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良好的品质和修养,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2.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

高校学生是我国社会和发展中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思想道德怎样、文化素质如何跟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很大联系,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否能够实现。

高校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理论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其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有重要影响。

所以,不断加强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项基础工程。

在这个方面,思想政治课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大学阶段属于大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和以后是否能够成为栋梁之材有着极大的联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这项教育的有效性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大学期间,学生面对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现象,如果没有受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而迷失自己。

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提高政治素养,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大学期间,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对其进行这方面培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可以增强对知识的渴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术氛围,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对文化的自觉,增强创新精神,提高思维品质,使其成为有知识有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要想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更好的发挥,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密切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实内容,形式多样,使其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要注重教师素质和师德师风的提高,实现师生之间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互动。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

对于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学生,要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重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将理论联系实际,使之有深入浅出的实质内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进而真正地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和习惯。

试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试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甚至背离 。“ 两张皮” 具体 的表现就是 : 沿袭 了过 去做法 ,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侧重拉条幅、 讲理论、 偏形 式 , 忽视 实 际效果 ; 思想 政治 教育效果 往往 不 会立 杆见 影 , 需要 有消化 吸收过程 , 这就使 得 教育
者在 对待 工 作 态 度 上 不 愠 不 火 , 总是 “ 说 起 来 重

第 3 6卷 第 5期
和 田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2 0 1 7年 1 0月
根 据社 会环 境 变 化做 出相 应 调 整 , 没 有 平衡 好 高
度 消 除
校 校 园环境 和社 会 环 境 间关 系 , 这 样 会 使 得学 生 陷入 了价值 观念 的艰 难抉 择 , 给学 生生 活 、 工 作和 学 习造成 一 定 困 惑 J 。具 体 的表 现 为 : 当前社 会 环 境 中认为 青 年工 作 就 要 去 待 遇好 、 福 利好 的地
主义市场经济是大环境背景 , 每个个体都处在这 种背 景 下并深 受 其 影 响 , 发 挥 积极 影 响 同 时负 面 影 响不免 会渗 透 到 高 校思 想 政 治 教育 中 , 但 是 高
校思 想政 治教 育工 作者 仍然 以 旧的社会 大环境 为 背景 , 对 学生进 行 思想政 治教 育 , 而没有 针对性 的
和有效性 ,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 迫切需要解 答 的课题 。
要, 干起来次要 , 忙起来 不要 ” ; 忽视 学生群体和 个性特征 , 思想政治教育一刀切或方式方法简单 陈旧, 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 ;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者 对 自身 角 色 认 识 不 深 刻 , 居高临下、 难 以接 近、 脱 离 学生 、 动 之不 以情 晓之不 以理 ¨ 。 1 .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社会环境变 化脱 轨 高 校思 想政 治教 育活 动开展 必然 是在 当时 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究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高速进步,大学师生的思想问题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尤其在当前,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和接班人,成为了大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因为大学生是整个国家未来的希望,也是国家的中坚力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关系到每一个国民的利益和幸福。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人思想品质和国家形象。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道德、法制、文化等多种方式,通过班会、院会、文艺活动等形式进行教育。

但是,这种传统的方式往往是单向的、重口味的,缺乏实际参与性,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现代大学生所需要的,是更加科学、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

大学是一个知识的富矿,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资源,促进彼此交流的机会。

同时,教育者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如座谈、辩论、讨论等,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推动思想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要开拓思想,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本质。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发挥科技手段的优势,与时俱进。

如跟随时代浪潮,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在网络上开展在线教育、知识付费等课程,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青年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和其他社交媒体开展互动教育。

这样不仅拓宽大学生思路,更是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使大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时代发展中。

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扩大教育载体,开展更多元化的活动。

比如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开展旅游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感受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从而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

同时,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学生会、社团等多元化组织参与活动,比如发起创业、举办文化讲座等,通过不断实践增强思想层面的认识,使思想教育有较好的实效性。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探讨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探讨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是一门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思政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增长学生见识、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情况看,成绩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由于现在社会开放性日益提高,学生们在获得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受到很多不良思想的侵袭。

对此党中央和教育部门都非常注重思政课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研究,本文指出了高校思政课程的积极意义,对于如何将思政工作落到实处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和针对性的途径,为提升我国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标签: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教学实践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日益强烈,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社会中蔓延开来。

而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素质成长时期,分辨能力差,极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侵扰。

大学生处在青少年向成年人转变时期,他们希望获得独立生活的状态,求知欲望很强,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行为受情绪的影响很大。

对此,学校应当对大学生们进行思想上的关怀和教育。

思政课程是当代大学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学习指导学生如何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

大学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教育部门应该顺应时代变化,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高校思政课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一、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的积极意义1.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学生是一群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队伍,他们年轻好学、思想先进,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远大的理想报复。

在今后的国家建设发展中必将成为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及身体健康情况都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时期,人才队伍的衔接和素质高低决定着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成败。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和政治倾向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接受党的方针政策,增强党性修养,坚定政治信念。
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有效预防和遏制不良思想的传播。通过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及时有效地纠偏扭曲的思想观念,防止错误思想的传播蔓延,保持校园正能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通过加强实践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将得到全面加强,为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3. 结论
3.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结合现实社会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开展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参与。
三、建立有效评估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措施,以确保教育目标的达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注重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之更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维能力,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还应建设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实践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理论、锻炼能力,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探讨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探讨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

分析了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强调思政课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然后,探讨了如何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引入实践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

接着,论述了如何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特点和需求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如多元化教学手段、增加互动性等。

结论强调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持续加强思政课教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加强、有效性、针对性、策略、方法、重要性、探讨、教育、学习、引导、学生、培养、素质、人才、社会责任、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思政课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惑。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推广,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随着高校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国家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在当今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高校毕业生需要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而思政课正是培养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

研究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更好地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通过深入探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可以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使之更贴合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也能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探索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探索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探索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教育,它不仅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就要把学生的实际情况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等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知识。

其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采
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此外,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思想政治知识,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比如
纳入学生的实际情况到教学计划中,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基本路径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基本路径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基本路径探索【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议题。

面对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备更强的针对性。

本文通过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需求、内容设计、师生互动、教育模式和科技手段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路径探索。

这些路径不仅可以提升教育效果,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创新教育模式,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更好的针对性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多元化、个性化和全面化,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基本路径探索、重要性、挑战、学生实际情况、师生互动、教育效果、多元化、现代科技、发展方向、意义、总结1. 引言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基础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提升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通过传授国家法律法规、思想史和哲学政治等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要环节。

在当今社会,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养,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促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要环节,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发展繁荣的内在要求。

1.2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1. 面临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挑战。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内容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探讨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探讨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探讨前言高校思政课是中国高等教育中一门十分特殊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近年来,由于新媒体的出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如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接受度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研究和探讨有效性和针对性,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

有效性探讨实践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其课程特点上。

由于思政课涉及面很广,知识点很多,理论性很强,从传统的课堂中学习较难让学生在短期内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因此,必须借鉴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生价值,更加全面、深刻地掌握和应用思政课中的理论知识。

文化熏陶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也需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文化熏陶上。

除了纯理论教育之外,思政课教学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和熏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思想品质和人生态度。

通过细致入微地讲解课文中的意蕴和文化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形成积极向上、开放包容、自我完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针对性探讨教育改革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教育改革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和学生的需求,应该对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修订和改进,让其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学生的知识需求和人生需求。

学生需求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也应该体现在学生需求方面。

学生在接受思政课教育时,已经具备了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思考过程,他们需要更加实践性和体验性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针对性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针对性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针对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过去,思政课主要注重灌输理论知识,强调"传道授业解惑",但在当下社会背景下,学生的需求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需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需要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展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针对性研究,探讨如何提升教育效果,对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针对性研究,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推动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不断优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思想政治理论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针对性问题,通过分析其重要性、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教学实践案例,进一步提出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深入了解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2. 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3. 分析影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因素,为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以上目的的实现,本研究旨在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优化与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1.3 研究意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针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时效性的探究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时效性的探究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时效性的探究于博天在多项技术发展推动下,大数据时代发展进程逐步加快。

目前要注重正确应用大数据,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

最大程度适应社会发展新时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发展新要求。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注重掌握学校多项数据变动情况,建立大数据发展意识,对大数据资源集中整合利用,建立资源共享的数据仓库,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对多项技术应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前社会发展逐步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

大数据就是常见的应用软件难以获取、管理以及分析的大容量数据。

大数据的“大”主要是体现在海量数据交换、整合以及分析中,在发现诸多新知识过程中可以创造新的价值。

大数据当前在世界多领域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应用。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集中整合大数据应用提升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1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困境分析1.1 学生主流思想受到影响任何事物都具备对应的两面性,在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下,大数据发展特征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具有较大挑战。

大数据时代发展中,多项数据信息传递具有自由性、开放性、共享性特征,在当前思想价值观发展领域中,多种不同思想观念交流频繁,对大学生主流思想存有较大影响。

其中有部分学生个人心理尚未发展成熟,对各类问题缺乏良好的是非判断能力。

在大数据环境中,多样化的网络媒介中容易接触到诸多不良信息,将会对学生个人价值观念形成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多种思想处于兼容并包状态,社会领域中诸多片面的法汉观念对现代化高校主流精神具有较大冲击力,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主流价值观念以及主流文化建设具有较大影响。

1.2 多元化信息获取渠道的负面影响目前多数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意识,与教师课堂理论知识传递相比,多数学生更注重从网络环境中获取更多信息资源,因为大数据环境中信息获取路径更多样化、获取行为更为自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基本路径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基本路径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基本路径探索【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具备针对性的特点。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针对性教育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基于实践的教育路径和建立多维度评估体系的重要性。

提出了开展个性化教育培养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展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这些基本路径的探索,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基本路径、引导、发展前景、多维度评估、个性化教育、实践探索、未来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是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在实际教育中,随着学生群体多样化、社会风气复杂化和信息传播日益便捷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教育需求。

面对这样的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和探索。

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更加具体有效的教育方案,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基本路径成为当下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针对性教育的必要性、基于实践的教育路径探索、建立多维度评估体系和开展个性化教育培养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基本路径,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和发展方向。

通过研究,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研究,将探讨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思想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0期目,优化评估结构,提高评估效率和评估质量,以此促进外部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必须加强高等学校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高校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认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之于高校的战略意义,要强化质量建设和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抓住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不放松,以质量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

在政府不断转变职能,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大背景下,高校既要充分利用自主权扩大发展空间,同时更要提高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形成自主发展自我约束机制。

这一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出于质量保障的目的。

高校要合理定位,科学规划,根据社会发展和本校实际,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办学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

高校要采取措施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一般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地区发展和自身定位相适应的质量标准,包括人才培养规格标准、专业设置标准、课程标准、师资标准、培养过程标准、质量评价标准等,以标准为参照,细化实施工作,建立内部质量保障机构,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强化自我质量保障和监督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教学督导、同行评议等具体工作,完善自我质量评估并使之制度化。

高校要加大质量建设投入,包括直接与人才培养工作有关的经费投入、设备投入、政策投入,也包括领导、教师和学生的时间投入、精力投入和感情投入,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创造各方面有利条件。

(三)积极发挥行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作用面对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实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仅靠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动员各方面力量,构建起中央与地方、政府与高校、高校与社会相互促进的质量保障网络体系。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成立质量监控或评估机构,在得到上级部门认可后,可委托其适当开展相关质量评价活动。

成立由社会中介机构联合组成的“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理事会”,促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实行教育质量保障的自律管理,更好地发挥其质量监督作用。

【作者系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责任编辑:徐越)◆张钟勤/李祥永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探析如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做好这方面工作,既需要德育工作者有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又需要具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创新,善于把握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善于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

本文着眼于高校毕业生这一特定群体,就其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采取的教育方法展开研究和探讨,探求增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手段。

一、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学校、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急,做学生之所盼,着重把握毕业生的思想特点,方能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笔者通过在上海理工大学和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调查分析,认为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两个拉大(地理、心理距离),一个逆反(心理逆反),一个升高(对学校、自身的期望值)。

1.“地理距离”拉大。

大四学生居住更趋分散,学生之间“地理距离”拉大,集体活动难以组织,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难以做到全面覆盖、全程覆盖。

到大四上学期,学生的课程相对前面几年已经大为减少,甚至一周只有1-2天有课,大部分时间没有课程安排。

学生的空闲时间明显增多,本地学生选择◆◆◆◆◆◆◆◆◆◆◆◆◆◆◆◆◆◆◆◆◆◆◆◆◆◆◆◆◆◆◆◆◆◆◆◆◆◆◆◆◆◆◆◆◆◆◆◆◆德育与党建14CHINA HIGHER EDUCATION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0期走读的比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外地学生也出现到校外租房的现象,学生相互之间见面的机会变少,“地理距离”进一步拉大,开展班级集体活动的难度增大。

据笔者在上海理工大学的调查统计,大四毕业生在校住宿率较之大三明显下降,上海市学生在学校住宿的时间很少,基本不到学生公寓居住。

而外地学生据粗略统计,也有将近10%的学生在外租房。

平时辅导员深入宿舍了解情况、见到学生的机会大大减少,很难做到与每个学生直接沟通。

这种居住的分散性,使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地理距离”拉大,使得传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方式的实施难以进行。

2.“心理距离”拉大。

大四学生与辅导员、与班干部、班级同学的“心理距离”拉大。

学生的思想“断乳期”特征明显,对学校、班级等集体的依赖性减弱。

大四学生已不再处于大一入校时的懵懂时期,那时他们对辅导员依赖性较强,从学校部门的设置、课程的选择、生活和学习困难等多方面依赖辅导员,或者依靠班干部来解决。

到了大四,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另一方面,随着课程学习接近尾声,班级同学的联络也逐渐减少,大学生对辅导员、对班干部的“需求性”依赖减弱,其思想的独立性增强。

据笔者的调查统计:有75%的学生认为,到了大四班干部基本发挥不了作用;35%的学生认为没必要经常跟班委、辅导员进行联系、沟通,只要有重要事情通知一下即可,不需经常见面;40%的学生认为与辅导员存有隔阂,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找辅导员,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去跟辅导员沟通交流,有问题家人会帮忙解决。

这一方面反映了辅导员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与同学、与老师心理距离的拉大,也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必然阶段。

这一阶段的出现,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传统说教式、自上而下领导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教育环境,对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与学校的有关安排出现“疏离感”、“逆反”感。

大四学生思想更趋“功利”,“就业”成为最关注的事情。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高校大学生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

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和种种困惑、迷茫,使得大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主要集中到就业的材料准备,就业前实习经历的积累以及各种证书的考试,凡对与此无关的学校课程、集体活动的兴趣和关注度都有所降低,甚至出现经常旷课的现象。

班级、年级等集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难以进行,这类教育活动的组织难度加大,即使勉强组织,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四毕业生对未来的“生存压力”感受明显,他们普遍处于一种困惑、彷徨的状态,大学四年即将结束,对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不清楚,自己的特长、优势也不清楚。

这种困惑和迷茫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焦虑状态,他们需要老师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而不再是传统的说教式管理和教育。

4.对学校、自身的期望值升高。

面临即将开始的就业,大四学生对学校的社会声誉、地位,以及专业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都具有较高的期望值,他们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未来,期望寒窗十年,能够有一个薪水丰厚而体面的工作。

他们对这种较高的期望值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往往难以实现。

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完全吻合的尴尬、薪水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薪水水平的巨大落差、期望的工作环境与现实环境的差距、理想中的高级白领与现实中勤杂人员的反差,这一切无不在考验着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抗挫折能力,对这些问题处理的好与坏,关系着一个学生能否成功走向社会,关系到其一生的发展。

这种社会的考验,不仅是对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考验,也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更是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态度、工作智慧的重大考验。

二、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高校毕业生思想新特点的出现,可以说反映了社会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是社会环境变化的一面镜子。

对其了解、把握并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就必须立足社会大背景,学习最新科学技术,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手段,创新管理模式,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辅导员角色创新:由单一的教师身份向亦师亦友的双重角色身份转变。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的实际状况,切实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和心理调适工作,使大学生顺利完成由学生到社会人角色的转变,成功走向社会,就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对辅导员的角色和承担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热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教师,尤其是与学生密切联系的辅导员必须完成由单一的教师身份向亦师亦友双重角色身份的转变,不仅要承担起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服务、管理功能,更要切实把学生当作朋友,真正为学生着想,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了解他们的困惑,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及时做好教育与引导工作。

工作理念创新:“服务、管理、教育”并重,将教育、管理融于服务中。

大学生毕业生思想出现“疏离”,重点关注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事项等更具“功利”色彩的特点,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德育与党建15CHINA HIGHER EDUCATION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0期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原则,改变传统的以“管理”为主的工作思路,树立“服务”、“管理”、“教育”并重,将“教育”、“管理”融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实现“教育”、“管理”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思路。

这需要高校德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要增强职业责任意识,真正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事业,用“心”做好工作,在工作中要有心、用心、尽心,主动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针对学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就业技巧方面的指导、岗位信息方面的提供等等,通过这种种“跟踪服务”,拉近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一种虽相隔“千山万水”,难以谋面,却时刻感受到辅导员就工作在自己身边,有困难辅导员随时都可以提供帮助的理想状况。

达到这种状况,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将会大大提高,辅导员将会真正走入学生内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润物细无声”地进入学生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管理模式创新:改变传统的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的三级管理模式为垂直模式与扁平模式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传统的班级管理采取的是由上而下,垂直式的管理模式,辅导员的信息通过班长、学生党员传递给一般同学。

这种管理模式便于辅导员掌握全体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有助于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

但这种管理模式的缺陷也较为明显,辅导员与一般同学的接触机会减少,对普通同学的了解、关心和帮助的几率将会降低。

据2009年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一份调查,在生活中遇到烦心的事情,只有9.7%的学生会求助于辅导员。

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可能会导致一般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疏离感、陌生感和不信任感,大大降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