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诊疗规范
腹股沟疝中西医诊疗规范
腹股沟疝中西医诊疗规范1.中医诊断:小肠坠入阴囊,时上时下,平卧或用手推时肿物可缩入腹腔,站立时又坠入於阴囊,如狐之出入无常。
(二)证候诊断1.气虚下陷证:肿块因站立、劳动或咳嗽而出现,劳累时肿块增大,胀坠不适,休息或平卧后可以缩小或回纳。
可伴有食少纳差,面色自光白,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脉微或涩。
2.寒湿内盛证: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少腹胀痛,痛引睾丸,喜暖畏寒,寒则加重。
舌苔白腻,脉弦紧。
3.肝郁气滞证:肿块突出,少腹及阴囊胀坠偏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
伴有情绪不安,忿怒或哭号,或情绪抑郁,胸闷胁胀。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西医诊断及鉴别诊断:(1)症状:腹股沟管外环处出现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肿块突出时有下坠或轻度酸胀感。
2)查体:取平卧位,患侧髋部屈曲、内收,松弛腹股沟部。
顺腹股沟管向外上方向轻按肿块即可回纳。
如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按压内环,并令病人站立咳嗽,可阻止肿块突出,移去按压手指,肿块即复出。
如为不完全性斜疝,疝内容物未突出外环,可用手指伸入外环口,令病人咳嗽即有冲击感。
鉴别诊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常由原发病引起,平卧位肿块不消失,B超可协助诊断。
二、治疗方案(一)一般治疗1.婴儿在长大过程中,腹肌逐渐强壮,部分有自愈可能。
2.对于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
3.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法。
(二)、中医辩证论治1.气虚下陷证治法:补气升提。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焦白术、党参、当归升麻、柴胡、大枣、炙甘草2.寒湿内盛证治法:散寒化湿,行气散结。
方药:天台乌药散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
3.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方药:橘核丸橘核、海藻、昆布、海带、川楝子桃仁、厚朴、木通、枳实、延胡索桂心、木香(三)手术治疗:术前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加情况,应先予处理,否则,手术治疗易复发。
斜疝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可归为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术三类。
腹股沟疝的规范化治疗
此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陈双教授总结手术7步法 1
打开腹股沟管 向两侧充分游离腹外斜肌腱膜 (辨认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生殖支) 2
游离精索,从耻骨结节上方的无血管间隙入手 3
斜疝疝囊在精索上方,腹壁下动脉外侧 直疝疝囊在直疝三角内,腹壁下动脉内侧 4
修补,放置补片
5
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6
:典型的腹股沟疝可依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确 诊;诊断不明或有困难时可辅助B 超、MRI 或CT 等影像
学检查,帮助建立诊断。
:腹股沟区存在包块时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 肿大的淋巴结、动(静)脉瘤、软组织肿瘤、脓肿、异 位睾丸、圆韧带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妊娠期注意 圆韧带静脉曲张等。 • 腹股沟区有疼痛不适症状时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内收肌 肌腱炎、耻骨骨膜炎、髋关节炎、髂耻滑囊炎、辐射性 腰痛、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 ( 1 )择期腹股沟疝的手术属清洁伤口(Ⅰ类切口),因此,凡手 术区域存在感染病灶或全身处于急性感染期应视为手术禁忌证。 • ( 2 )《麻醉技术分级管理制度》中所规定的 3 级或以上级别的病 人,视为相对禁忌证,应谨慎对待,手术须充分准备。 • ( 3 )注意事项包括具有引起腹内压增高因素者,如严重腹水、前 列腺肥大、便秘和慢性咳嗽等症状,术前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以
疝复发的原因可归纳为手术操作和病人自身两个方面: 如手术中疝囊分离不彻底,材料的固定不妥当,术后血肿、 感染等均为复发的因素; 病人自身患有胶原代谢障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及腹压增 高等也是复发的因素。
复杂病例我国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发展 和医疗也水平不衡,对于那些多次复发或使用材 料后感染等复杂情况,如侵蚀周围器官,或形成 窦道、漏道等经久不愈者,推荐将病人转至经验 更丰富的“疝中心”或“疝专科”处理,以获得 更好治疗。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腹股沟疝【诊断】一、临床表现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的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的可能。
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腹股沟区肿大的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1.6个月内的小儿疝能自愈,需临床观察。
其余的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
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
嵌顿性疝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婴幼儿或老年体弱或伴有较严重疾病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
病人取头低脚高位,注射哌替啶,托起阴囊,左手轻轻按摩浅环和深环,右手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复位。
2.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术前准备同一般腹部外科手术,绞窄性疝手术前准备同机械性肠梗阻。
手术前30分钟备皮,静脉注射预防性抗生素一次,术后不再适用抗生素。
术后平卧6小时,托起阴囊,必要时用约1斤重沙袋压伤口。
传统的疝修补术后,应卧床1周,术后7天拆线,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无张力疝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3.治疗方案(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小儿疝;腹壁无明显缺损的青年人疝。
(2)传统的疝修补术,包括;①Bassini法,切开腹横筋膜,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和联合腱以及腹横筋膜缝合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适用于腹股沟管后壁薄弱或有缺损者。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临床资料
1、腹股沟和 (或 )阴囊的可复性包块;
2、体格检查:包块光滑、整齐、稍有弹性,上界不清,可还纳腹腔,透光试验(-);
二、辅助检查
1、腹股沟及阴囊彩超(不作为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临床资
料中前两项;【术前
准备】
入院第一天:血液分析、血凝五项、肝肾功及电解质、免疫术前全套、胸部X线摄片;不使用抗菌药物;
【手术方法】腹股沟疝囊
高位结扎手术【术后处
置】
1、术后第 1 天:完成手术记录、术后记录,完成术后医嘱;术后必要的补液及观察病情变化;
2、术后第 2-3 天:主任医师查房;了解伤口情况;术后
对症治
疗;连续观察病情变化;伤口观察及换药;
3、术后第 4 天:主治医师查房,了解伤口恢复情况;随访及交
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开具出院证医疗证明书。
【手术人员要求】
按医院医生手术资格准入制度规定,具有手术资格者方可主刀手术。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20年版)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20年版)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为提高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互相协作,从2013年着手准备,于2014年初组织修订,反复讨论,最终完成《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以下简称为“指南”)。
本“指南”的前身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版)》[1],本次修订依据国内外近年有关学科的进展和我国的国情,增添了一些条款,还增加了“指南”中的部分附件(腹股沟疝的常规修补方法和腔镜修补方法),目的在于强调腹股沟疝外科治疗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疝外科的治疗水平。
1 定义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腹壁存在缺损,有突向体表的疝囊结构,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
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
依据解剖学上的“肌耻骨孔”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 病因和病理生理2.1 病因(1)鞘状突未闭。
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腹腔内压力。
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
(3)腹壁局部薄弱。
各种引起腹股沟区域腹壁的组织胶原代谢或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4)其他。
遗传因素、长期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腹股沟疝的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
若为肠管时,可造成肠管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
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管出现水肿、渗出和被嵌顿肠管发生血运障碍,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3 分类与分型对腹股沟疝进行分类与分型的目的包括:(1)准确的描述病情;(2)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3)比较及评价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
腹股沟疝诊疗守则
腹股沟疝诊疗守则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腹股沟疝诊疗规范?(一)诊断依据。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行择期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三)标准住院日为5-7天。
(四)术前准备1-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五)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小时。
(六)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监测麻醉(MAC),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七)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而定。
2.术后用药(八)出院标准。
1.切口对合好,无红肿、渗液、裂开及大面积皮下淤血情况。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手术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腹股沟嵌顿疝和绞窄疝因病情严重且变化快,可能有疝内容物坏死,须急诊手术治疗。
2.合并有影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实施的疾病,或发生其他严重疾病,退出本路径。
3.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临床诊疗路径-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实用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打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小时。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的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的可能。
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腹股沟区肿大的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
1.6 个月内的小儿疝不能自愈,需临床观察。
其余的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
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
嵌顿性疝嵌顿时。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前言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分别于2001 年和2003 年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和修订了《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动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材料学的发展以及循证医学的深入,疝和腹壁外科的临床证据也在不断的积累,目前诊治原则及方法趋于达成共识。
为此,学组在2011 年就以上的“方案”进行反复的专题讨论,今年5 月完成全面修订,并更名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现公布如下:1、定义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有向体表突出的疝囊结构存在,腹腔内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
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
依据解剖学“耻骨肌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病因和病理生理2.1 病因2.1.1 鞘状突未闭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1.2 腹腔内压力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
2.1.3 腹壁薄弱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谢及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的组织胶原成分改变和腹壁肌肉萎缩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2.1.4 其它遗传因素,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疝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
若为肠道时,可造成肠道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
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道出现水肿、渗出和血运障碍,尚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3、分类与分型疝的分类与分型目的在于准确的描述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和比较及评价各种治疗的效果。
3.1 分类3.1.1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疝等,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分类。
1)斜疝斜疝: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2)疝修补术;(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 超、前列腺彩超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小儿外科腹股沟疝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外科腹股沟疝手术技术操作规范小儿腹股沟疝为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一般在生后或数月后出现,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前者更常见。
腹股沟斜疝【适应证】1.手术治行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的基本方法。
小儿腹股沟斜疝为鞘状突闭合不全所致,在6个月内鞘状突仍有延迟闭合的机会,故腹股沟斜疝患儿一般宜于6个月后手术。
反复嵌顿者,不受时间限制,应积极手术治疗。
2.非手术治疗患有严重疾病,不宜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可采用疝带治疗。
但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调整疝带的位置,防止疝内容物在疝带下脱出而发生嵌顿。
注射疗法因并发症多而严重故不宜采用。
【禁忌证】1.患慢性咳嗽、腹腔肿瘤、腹水及便秘等引起腹压增高的患儿,在外科治疗腹股沟疝之前应先行治疗原发病。
3.有严重先天性畸形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患儿可考虑疝带治疗。
【操作方法及程序】1.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1)麻醉可采用全身麻醉、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或基础麻醉加局麻。
切口多采用平行腹横纹的腹股洵横切口。
(2)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开提睾肌,在精索内上方分离疝囊,切开疝囊坯纳疝内容物,将精索与疝囊分离至腹膜外脂肪部位。
小的疝囊可直接以丝线结扎后缝合;大疝囊横断并向内环游离后以丝线做内荷包缝合、腹内环扩大时可用丝线修补腹横筋膜裂孔2或3针,以减少复发机会。
(3)注意滑动性疝时勿损伤构成疝囊的脏器。
(4)将远端疝囊断端充分止血,将睾丸向下牵引复位,然后逐层缝合,不必做加强腹股沟管前后壁的修补术。
(5卜婴幼儿腹股沟管较短,故可在皮下环外分离精索,找到疝囊向上剥离并行高位结扎而不切开皮下环,也同样可以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
2.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⑴麻醉同前,切口可采用下腹部腹横纹横切口,显露并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内斜肌及腹横肌,横行切开腹膜,在切口下方找到呈漏斗形的疝囊内口。
(2)将内环口后壁腹膜与腹膜切口上缘间断缝合,关闭腹腔,遂将内环置于腹膜外,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
3.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因创伤小,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且不易影响精索睾丸的发育,且可同时行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或单侧疝囊高位结扎对侧探查术,已在国内小儿外科界逐步推广。
腹股沟疝中医诊疗方案
腹股沟疝中医诊疗方案【诊断】1. 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 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咳嗽冲击试验阳性。
3.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多无明显异常。
(2)B型超声波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鉴别诊断】1.丸鞘膜积液:鞘膜积液所呈现的肿块完全局限在阴囊内,其上界可以清楚地摸到;用透光试验检查肿块,鞘膜积液多为透光(阳性),而疝块则不能透光。
应该注意的是,幼儿的疝块,因组织菲薄,常能透光,勿与鞘膜积液混淆。
腹股沟斜病时,可在肿块后方扪及实质感的睾丸;鞘膜积液时,睾丸在积液中间,故肿块各方均呈囊性而不能们及实质感的睾丸。
2.交通性鞘膜积液:肿块的外形与睾丸鞘膜积液相似。
于每日起床后或站立活动时肿块缓慢地出现并增大。
平卧或睡觉后肿块逐渐缩小,挤压肿块,其体积也可逐渐缩小。
透光试验为阳性。
3.精索鞘膜积液:肿块较小,在腹股沟管内,牵拉同侧睾丸可见肿块移动。
4.隐睾:腹股沟管内下降不全的睾丸可被误诊为斜病或精索鞘膜积液。
隐睾肿块较小,挤压时可出现特有的胀痛感觉。
如患侧阴囊内睾丸缺如,则诊断更为明确。
5.急性肠梗阻肠管被嵌顿的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但不应仅满足于肠梗阻的诊断而忽略疝的存在;尤其是病人比较肥胖或疝块较小时,更易发生这类问题而导致治疗上的错误。
【证候诊断】1.气虚下陷证:肿块因站立、劳动或咳嗽而出现,劳累时肿块增大,胀坠不适,休息或平卧后可以缩小或回纳。
可伴有食少纳差,面色自光白,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脉微或涩。
2.寒湿内盛证: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少腹胀痛,痛引睾丸,喜暖畏寒,寒则加重。
舌苔白腻,脉弦紧。
3.肝郁气滞证:肿块突出,少腹及阴囊胀坠偏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
伴有情绪不安,忿怒或哭号,或情绪抑郁,胸闷胁胀。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手术指征】1.能耐受手术的腹外疝患者;2.一般患者需排除手术禁忌后择期手术;3.合并嵌顿者应行急症手术;【手术方式】依据患者年龄及病情,手术方式:1.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2.腹腔镜疝修补术除术3.疝囊高位结扎术4.剖腹探查术【中医药干预治疗常规】中医辨证治疗: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中受金刃刀伤,易致使脏器气滞血瘀,脏腑气机运化无力、传化之物停滞,肠内腑气不通,舌脉多为气虚、气滞、寒湿等征象。
腹股沟疝修补术操作规范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 4 按巴西尼(Bassini)手术方法处理疝囊。 • 5 取6~8cm宽、10~12 cm补片置入腹外斜肌腱膜下,
腹股沟疝修补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证】
•腹股沟疝病人尤其年老病人、 复发疝、有腹股沟疝家族史 和腹壁触诊缺损区较大的, 除具有禁忌证外均可施行此 手术。
(二)【禁忌证】
• 1 全身主要系统有严重病变无法耐受麻醉和 手术后过程者。
• 2 伴有较严重的引起腹压持续升高的病变如 腹水、严重哮喘等。
• 3 手术部位有皮肤病或感染者。
腹横肌腱弓和腹内斜肌浅面和精索套入成型补片尾部的 圆孔内。 • 6 精索向上、向外拉开。以不吸收合成缝线(非丝线) 或能够提供至少2周伤口强度的可吸收合成缝线从超过耻 骨结节1~2cm的耻骨结节上腱膜组织与补片圆形的远端 做第1针缝合后打结。以同一线做连续或间断缝合补片下 缘到陷窝韧带、髂耻束或腹股沟韧带偏下处直到补片尾 近精索孔处。补片上缘以间断或连续缝合固定于腹横肌 腱弓与腹外斜肌腱膜反折处。
THANK YOU
2023/11/6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 7 缝合补片的精索孔的远端裂口完成人工深环。 并把补片的尾部置入腹内斜肌浅面、腹外斜肌腱 膜下。可把补片尾部固定1~2针在腹内斜肌上, 也可不再固定。
• 8 精索复位。以可吸收合成缝线连续缝合腹外斜 肌腱膜。
• 9 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四)【注意事项】
• 1 手术操作过程要严格注意无菌,止血要彻底。腹外斜肌腱膜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确切缝合,手术后不置引流片。
腹股沟疝
今日查房:病人术后第一天,一般状况良好,自述无明显不适。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查体未见异常,切口敷料完整,局部轻压痛,腹平坦,无压痛,肠音4次/分。进食、二便正常。现病情平稳,观察病情变化。
2008-03-19主治医师查房
杜向阳主治医师查房:病人术后第二天,患者述切口疼痛减轻,无其他明显不适。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查体未见异常,切口敷料完整,腹平坦,无压痛,肠音4次/分,无阴囊肿胀。指示:现病情平稳,今给予切口换药,余治疗同前,观察病情变化。上述指示已执行。
术程顺利,麻醉理想,术后病人安返病室。
5
嵌顿疝手术记录
硬膜外麻醉生效后,病人取仰卧位,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侧腹股沟上两横指平行切口,长约6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注意保护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切开提睾肌,将内环口处肌层向外侧剪开1厘米,将嵌顿的肠管提出,见有长约6厘米的肠管充血、水肿,颜色呈暗红色,蠕动良好,用热盐水纱布湿敷肠管,肠系膜用0.5%利多卡因封闭,15分钟后,肠管颜色近恢复正常。将此段肠管送入腹腔,于其内侧可触及腹壁下动脉搏动,术中诊断:右侧腹肌沟斜疝嵌顿。游离精索,于靠近腹膜外脂肪处内烟包缝合疝囊,术中决定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缝合腹横筋膜及肌层以缩小内环口,使其仅容小指尖通过,补片置于腹外斜肌腱膜下,与腹肌沟韧带、弓状下缘及耻骨结节处缝合固定补片,缝合腹外斜肌腱膜,注意外环无狭窄。术中注意保护精索,仔细止血,查无活动出血,清点器械纱布如数后逐层缝合切口,术毕。
术程顺利,麻醉理想,术后病人安返病室。
6
股疝嵌顿手术记录
硬膜外麻醉生效后,病人取仰卧位,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侧腹股沟上两横指平行切口,长约6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注意保护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于腹股沟韧带下方可见嵌顿的肠管,不能还纳腹腔,术中诊断:右侧股疝嵌顿。将右侧腹股沟韧带切开约0.5cm,切开腹横筋膜及腹膜,将嵌顿的肠管由股管送入腹腔,并由腹腔内提出,见有长约1.0厘米的椭圆形肠壁嵌顿,颜色呈紫黑色,肠壁较薄,用热盐水纱布湿敷肠管,肠系膜用0.5%利多卡因封闭,15分钟后,肠管颜色无明显改变。将此段肠管楔形切除后,全层缝合肠壁并浆肌层包埋,送入腹腔。缝合关闭腹膜。盐水冲洗后,充分显露出耻骨梳韧带,切开腹直肌前鞘深层以减张,在子宫圆韧带的后方,将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缝合至耻骨梳韧带,共计4针,查无活动出血,清点器械纱布如数后逐层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及切口,术毕。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手术科室)【诊断标准】(一)腹股沟斜疝1.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较大时可进人阴囊或大阴唇。
2.肿块在站立、行走或咳嗽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挤压后可还纳入腹腔,如肿块不能完全还纳,应考虑为难复性疝。
3.肿块柔软、有弹性。
腹股沟外环扩大、松弛。
压迫腹股沟内环,可阻止肿块出现。
4.疝嵌顿时,肿块变硬、不能还纳,除局部疼痛外,还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表现。
5.若嵌顿疝不能及时解除,由于肠管及系膜受压过久,导致血运障碍,引起肠壁坏死,成为绞窄疝,可以导致肠穿孔,继发腹膜炎。
(二)腹股沟直疝1.老年人、体弱和伴有腹压增高的患者多见。
2.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呈半球形,不降至阴囊或大阴唇。
还纳肿块后压迫内环口,肿块可再出现,极少嵌顿。
【治疗原则】1.寻找并治疗发病诱因,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等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
2.1岁以内婴儿除嵌顿疝外,有自愈可能,可以暂不用于术治疗。
3.年老体弱或有全身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用疝托压迫腹股沟区以缓解症状和防止嵌顿。
4.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婴幼儿、儿童和绞窄性疝时,肠管坏死、局部感染严重的病例。
(2)疝修补术: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适用于斜疝或直疝。
其中Bassini法应用最多。
(3)疝成形术:适用于各种疝,尤其是巨大疝、复发疝、直疝、腹股沟管后壁严重缺损的患者。
以人工合成材料的无张力修补方法较为理想。
(4)嵌顿疝的治疗①年老体弱、伴有各种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嵌顿时间短(一般不超过4~6小时)和估计无肠管坏死者,可试行手法复位还纳,还纳后应观察4~6小时,注意有无腹膜炎表现。
如出现腹膜炎应及时剖腹探查。
②除以上情况外,嵌顿疝应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应注意判断有无肠管坏死,如肠管已坏死或局部感染严重时,应只行疝囊高位结扎,不宜作修补或成形术。
腹股沟疝(腔镜下单侧无张力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腔镜下单侧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路径一、腹股沟疝(腔镜下单侧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行腔镜下单侧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ICD-9-CM-3:17.11001/17.12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彩超及CT检查。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监测麻醉(MAC),或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
(一)诊断依据。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
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行择期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三)标准住院日为5-7天。
(四)术前准备1-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五)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小时。
(六)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监测麻醉(MAC),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七)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而定。
2.术后用药
(八)出院标准。
1.切口对合好,无红肿、渗液、裂开及大面积皮下淤血情况。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手术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腹股沟嵌顿疝和绞窄疝因病情严重且变化快,可能有疝内容物坏死,须急诊手术治疗。
2.合并有影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实施的疾病,或发生其他严重疾病,退出本路径。
3.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