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 第八课 咬文嚼字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
(7)付梓(zǐ ) (8)尺牍(dú) (9)俗滥(làn)
答案
2.理解词义 (1)清沁肺腑: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 (2)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3)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4)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思或趣味也没有。 (5)不即不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6)点铁成金: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7)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8)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 量单位。 (9)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10)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答案
二 品读感悟
1.本文在论证中使用了哪些材料? 答案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2)《水浒》《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 (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答案
3.请为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答案 第一层次(1、2段):写炼字的重要性。 第二层次(3~5段):写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三层次(6、7段):写文学写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联想意义。 第四层次(第8段):总结全文,提倡人们在创作和欣赏中咬文嚼字。
答案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 家。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 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2.背景展示 汉语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掌握和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子 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走上大街放眼望去,错别字不少;翻开书报,错 别字、病句到处可见;听人讲话,不规范的用语几乎随时都可以听到……鉴 于此,作者从生活和文学艺术出发,举例分析,旨在引导读者认真学习祖国 语言,养成一字不可放松的谨严精神,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咬文嚼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课内有关用字佳话实例,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咬文嚼字”对准确地传情达意的好处;能理清课文思路并对课文质疑进而解疑;能联系自己的语言实践举例说明作者的论断。
过程与方法:(过程)预习—研读—写笔记—讨论—总结应用;(方法)整体感知——课堂研读——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严谨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用字佳话实例。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二课时。
【预习任务】预习课文,要求完成课后习题一,撰写习题二的发言提纲。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通读课文,读懂课文的基本内容,对文中的几个例证再“咬嚼”一番。
教学过程:一、导入1.下面这个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呢?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的,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都成了盗版的。
(这句话道出的意思是:每个人出生时都是独一无二,有独特特点的,或有个性的,卢梭对此有更精炼的表达:上帝创造了我,然后又将模子打破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变得千人一面了,给人一种大家活得一样的感觉。
这句话表达深刻的原因是:“原创”与“盗版”两词的运用既具有我们现代生活气息,又很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我们人正如某些出版作品一样失去个性的特点,从而引发我们思考由“原创”变成“盗版”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你能猜出下面语句可能表达出的意思吗?此句用语表达有何特点?▲是包含散打、瑜伽、柔道、平衡木等多种体育和健身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
(挤公交)(“挤公交”是很多同学都有过的生活体验。
此句用“散打”、“瑜伽”、“柔道”、“平衡木”等这些严肃的武术或运动术语表达,显得诙谐而又恰当。
)(以上两句的分析仅供参考。
)3、余秋雨先生在《霜冷长河》中曾多次提到过湖北的绑票杀人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高中语文必修模块收录了《咬文嚼字》这篇随笔,这篇课文总结了咬文嚼字精神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并思考了如何在写作文时运用咬文嚼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①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①《屈原》:著名的历史剧,创作于1942年1月。
作品借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的爱国政治路线与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路线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揭露和讽刺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
)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 文章开头叙逑郭沫若为了准确表达作品人物情感,修改台词,以便够味。
郭沫若是当今人人皆知的语言大师,他尚且要反复推敲语言文字,这便有力地说明了炼字的重要性。
在结构上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这是炼字①的好例。
(①炼字:指写作时在遣词造句方面下苦功,力求其精的作法。
)[这个句子归结上文,引出炼字二字,逐步过渡到本文议论的中心。
]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由这个句子自然引出下文对郭沫若炼字的评论。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word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法律条文的修改,认识用字严谨的重要性,认识法律法规的严谨。
2、体会作者关于咬文嚼字的实例,列举体现出的道理。
3、学会咬文嚼字的方法。
4、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媒体平台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谭景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裁判员,《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修订主持人之一,2007年至今,共研读16部法律。
谭景春说,法律是通过语言来表述的,法律文本的严谨非常重要。
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其表达的意思绝不相同。
证券投资基金法第121条第2款: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违反相关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暂停或者撤销基金从业资格,并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在两个处以罚款条款前,一个去掉了“并”字,一个保留了“并”字,其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去掉并字,是前面没有行政处罚,只有经济处罚;而不去掉并字,是在行政处罚的基础上,再加经济处罚。
法工委听取了意见,将第一个并字删除。
二、咬文嚼字(一)借助朱光潜先生的材料先自己咬文嚼字一番,谈谈自己的理解。
材料一: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2、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比较这组句子中的上下两句,说说在用字上有什么变化?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材料二:1、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2、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3、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
视之,石也。
这三则材料将的都是李广射虎的故事,第一则里有多个“石”,另外两则里都只有一个“石”,你认为哪个写得好?为什么?材料三:1、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韩愈修改了哪个字,你认为谁的好?材料四:1、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2、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3、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四、教学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引用武叔卿的话说:“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
其次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标点。
”同学们能列举出文学史上的作家哪些属于前者,哪些属于后者吗?前者有李白。
后者如贾岛、王安石、欧阳修、曹雪芹等。
(贾岛有关于推敲的典故。
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传为佳话。
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开头便是精心改成的。
《红楼梦》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提问:古今的伟大作家为什么像李白式的诗人很少,而大多数人却都要“咬文嚼字”,苦苦修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作者简介: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他的其他代表作有《诗论》、《谈美书简》等。
其中《谈美书简》我们是应该读一读的。
三.解题:“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 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
[教学重点]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①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
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由举书中例分析作者如何正确运用例证法。
合作探究,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导学案二、解题1、让学生明确本文论题是“咬文嚼字”,它只是圈定论述范围,而其论点要在文章中求取。
咬文嚼字释义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句回答。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题目的含义:在文学,无论是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态度。
三阅读思考1.把握中心: “咬文嚼字”指什么?为什么要“咬文嚼字”?怎样做到?目标是什么?2.掌握材料:找出文中所举的例子? 所举的例子说明什么道理?3.分析论述:各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这些论述你接受吗?能举出相关例子吗?四、文本探究(一)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成果。
(二)学生小组上台展示(一人为代表,其他人补充)探究论题一:郭沫若改字你是没骨气的文人!你这没骨气的文人!(1)郭沫若朱光潜是怎么看待“你是”,和“你这”这两个句式的区别的?(2)既然郭沫若觉得“你这”的句式表示坚决的判断,所以他又对另外一个句子也做了改动,我们看看,这个句子改动如何?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3)郭沫若是语言大师,朱光潜先生不盲从,指出了他的“你这革命家的风度”的说法的错误,提出:“你这”式的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对朱先生的这种说法,你同意吗?(4)该例采用哪种论证方法,旨在论述什么观点?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明确(1)你这——是坚决的判断(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朱)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13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 的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6—7):说明文字联想意义 的使用,有善用和无用两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14
第三部分(8):在论证“咬文嚼字”道 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 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 美”。
让我们明白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不迷信盲 从权威;运用语言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让我 们明白了文学艺术达到完美境界的奥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44
22、运用文章中对“推敲”的说明,分 析下段文字?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 子和花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45
其中—个“泻”字,既写出了月光的清 幽、 明净,又与“流水”相配合,加强了流 动感。更重要的是。衬托出了作者希望通过 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借眼前之景摆脱内心苦 闷的思想感情。
10、这一部分作者从句式、字数、字眼三 个角度阐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总的来说他 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语言要和思想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在写 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28
11、下面两种意境,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轻风拂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轼
请大家欣赏一个叫做“推敲”的小故 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1
8、咬文嚼字
朱光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 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
湖南民歌
爱你爱你真爱你, 请个画匠来画你。 把你画在眼睛上, 整天整眼都看你!
恨你恨你真恨你, 请个画匠来画你。 把你画在砧板上, 刀刀剁你剁死你!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 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 见新,朴字见色。
6、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 起来的。(第七段)
7、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 用俗滥的思想情感。 (第七段)
8、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 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第八 段)
事
例
论证角度
事
例
郭沫若改台词
王若虚改李广射虎 韩愈推敲
苏轼“小团月”诗 套版反应
论证角度
(调整句式) (增减字数) (品味谴词) (生发联想) (创造新意)
结构全解
句式不同 意味不同
字 数 不 同
意 味 不 同
意
字
思想感情
境 不
眼 不
同
同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
套板效应
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
心随 思处 索留
自刻 励苦
出推 炼时 吻求
咬文嚼字
朱光潜
“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
不领会精神实质) 。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 不可一味地~。
B.形容卖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 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2)
【答案】A
做的怎样?
找到窍门了吗?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文字的拟人化和化静为动的效果。
灵活运用哟
2.有些话如果缺乏一定的语境,就容易产生歧义。请在空白处
填上恰当的词句,使整句话不产生歧义。
(1)
研究鲁迅的书。
(2)
研究鲁迅的书。
(3)咬死了猎人的狗
。
(4)
咬死了猎人的狗。
做的怎样?
【答案】(1)他正在撰写一本…… (2)要想了解30年代中 国文化战线上的尖锐斗争史实,就必须……(3)终于受到村民 的团团包围,最后死在村民的棍棒之下(4)老虎躲过猎人的箭, 凶悍地……
找到窍门了吗?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文字在不同的语境表达的不同的意思,主要是 为文字创设语境。
灵活运用哟
3.下列两组诗,加入哪一组动词境域全出? (1)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a.摇 映 b.舞 隐 c.弄 吻 d.扶 失 (2)山色蒙蒙( )画轴,白鸥飞处( )诗来。
a.如 带 b.横 带 c.入 送 d.挂 入
灵活运用哟
1.《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域全出。” 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 )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仍旧笑春风。
A.①润 ②点 ③火 ④笑 B.①潜 ②翻 ③蓝 ④笑 C.①润 ②翻 ③蓝 ④春 D.①潜 ②点 ③火 ④春
做的怎样?
【答案】这两个动词是“扶”、“失”。因为一个“扶”字完 全将无形的微风人格化。微风恰似一个美女,依扶细柳,婀娜 多姿;梅花,消失在如水如银的月光中,突出了月光的明亮迷 人。这“扶”、“失”二字,完全与诗的意境相融会,创造一 种浮雕美,给人一种立体感,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
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8课 咬文嚼字 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96991a3a-715f-11ec-8067-7cb59b590d7d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新人教育版&rPar;高中语文必修五级&冒号;第8课[咬紧牙关]教学计划一、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评估文本观点;掌握一些常用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对中国文学的感情二、教学重点: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难点:在阅读和写作中学会“咀嚼单词”。
四、教学过程:一、引言:“咬单词,嚼单词”。
《汉语词典》列出了三种含义:① 描述过于谨慎的单词和句子;② 描述扔掉书包或炫耀知识;③ 这意味着我们不关注本质,只纠缠在一些单词和句子中,或者使用强有力的论据。
(幻灯片显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字,提倡我们应该咬字。
作者的“尖刻的话语”有什么新的意义?为什么作者应该提倡尖刻的语言?三、分析课文观点:1.作者写的“尖刻的话”的新含义是什么?(改为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清楚:看课文中的例子,分析事实:(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2)《史记》中李广打虎一段的改写意味着不同的词语(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4)《惠山烹饪》中的三句和四句分析《小龙组》使用联想意义,具有丰富的意义(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列出并评论课外搜索的例子。
老师首先介绍一些熟悉的例子来解释,例如:(1)你怎么了---怎么了,你(2)原文:春风又来到了河的南岸(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4)五、总结乔安娜的添字练习《早梅》添字练习扩展句子练习课堂口头作文练习:选择任意一个单词口头说出一段话,表达你的主观感受。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
第8课咬文嚼字(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
安徽省桐城人。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曾在上海与叶圣陶、夏衍、丰子恺等创办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为《中学生》)。
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
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
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任教。
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等职务。
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作品重要作品:《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
译著:黑格尔的《美学》、克罗齐的《美学原理》、莱辛的《拉奥孔》、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
评价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二)人物轶事朱光潜三立座右铭朱光潜先生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
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
他以“恒、恬、诚、勇”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
朱先生把研究美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第三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
他的座右铭共六个字:“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从朱光潜先生三立座右铭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自我砥砺、矢志不渝的伟大形象。
(一)背景链接《咬文嚼字》写于抗日战争后期。
朱光潜先生结合当时新文学运动的实际,为了帮助大家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提高美学修养等,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书评,本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文档: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 含答案
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好句不厌百回改,妙语多从锤炼来;好诗不厌千回改,意境多从推敲出。
看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诗人从推敲中独享一番情趣;看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人从斟酌中获得一种体验;读卢延让“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诗人从咬文中看到一种风景。
总览这些诗句,它们无不诠释着美言妙句背后诗人锤炼语言的艰辛,正如王安石所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看来,要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佳句,还真得下一番“咬文嚼字”的功夫。
美字斟句酌为平仄,泼墨挥毫成丹青字体赏美文有感于“2015十大流行语”刘巽达努力,至少是要让这种粗鄙化趋势遏制住。
一方面,看到语言流水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糅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也要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和剔除,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自惭形秽自甘灭亡。
当然,“雅语雅风”如何蔚然成风,这是旷日持久的工作。
在这儿,特别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媒体——由于媒体具有权威性和覆盖力,其自身语言的优雅具有极强的引导性,美化和纯洁语言需要营造全民崇尚优雅语言的氛围,如果媒体责无旁贷地先“优雅”起来,就有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祖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操持的是同样的汉语,但在表达上,往往显示出雅致委婉的特质,到处可见“谦谦君子”。
假如我们的“流行”和“创造”,能够建筑在优雅的品格和风范之上,想必更加令人欣慰。
毫不客气地说,如今入选的宝宝、脑洞大开、任性、剁手党之类,好玩则好玩矣,但说有什么文化含金量,差矣。
还是要赞扬《咬文嚼字》的“及时颁布”。
一份以“汉字权威”著称的杂志,用专业、明晰、健康的标准剔选的流行语,总比其他媒体推出的版本显得更合适。
既彰显了一份使命感,也用准确的抓手铸造了杂志的品牌。
相信这份努力,对汉语言的纯洁健康,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课内素材“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对郭沫若,对王若虚,对韩愈,尽管他们都是名人,但朱光潜不盲从,发表了与他们不同的见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8 咬文嚼字 朱光潜教案(4)
咬文嚼字——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1、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3、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4、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5、设计思路: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
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6、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7、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8、课时安排:一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PPT课件演示:P.1 课题]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说“广大师生应该做到:不计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为人梯,奋斗当以身为先。
自强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奋发有为,报国当以身为先。
”我想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要求。
大家一起朗读一下这段话。
[PPT课件演示:P.2 ]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的《咬文嚼字》的作者便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
(二)认识作者[PPT课件演示:P.3]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省桐城人(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人)。
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
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
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知背景]文学也称语言艺术。
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媒介和手段。
然而,文学研究、文学批评往往对文学语言不够重视,一般人也就不大重视语言修养,用一种粗枝大叶的态度对待语言,不注重推敲文字,甚至白字连篇,语病百出。
针对当时文学创作的这种现象,朱光潜写下了这篇文章。
[知常识]随笔:亦称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随笔按题材与内容可分为文艺随笔、思想随笔、国际随笔等,其中文艺随笔与思想随笔最为常见。
文艺随笔是一种以文学艺术领域的某些现象、观念、理论为写作对象,或展示作者对作品的独特感受,或表达某种新的见解,或谈论某种独特的美学价值,或阐明某种思想意义的随笔。
现在也有些文艺随笔重在描述对文学的印象感受,并不注重对知识的阐述,其可读性强。
另外,文化随笔是文艺随笔中的常见类型。
人们常说的文艺随笔,往往指的就是文化随笔。
一、读准字音1.单音字(1)箭镞.(zú) (2)岑.寂(cén) (3)倒涎.(xián) (4)锱.(zī)....铢.(zhū)必较 (5)付梓.(zǐ) (6)清沁.肺腑(qìn)2.多音字(1)因词而异①嚼⎩⎪⎨⎪⎧咬文嚼.字(jiáo )咀嚼.(jué)②鲜⎩⎪⎨⎪⎧屡见不鲜.(xiān )寡廉鲜.耻(xiǎn ) ③恶⎩⎪⎨⎪⎧恶.心(ě)邪恶.(è)厌恶.(wù) ④藉⎩⎪⎨⎪⎧狼藉.(jí)蕴藉.(jiè) (2)一言辨异⑤由于大海上的颠簸,加上这段时间的疲劳,他晕.(yùn)船了,有时候觉得天晕.(yūn)地转,有些说不出来的滋味。
⑥就目前的运载.(zài)能力,这些货物得需要三年五载.(zǎi)才能运完,看来非增加运力不可。
二、写准字形1.⎩⎪⎨⎪⎧gǔ(蛊)惑酒zhōng (盅) 2.⎩⎪⎨⎪⎧xiāo (枭)雄niǎo ni ǎo (袅袅) 3.⎩⎪⎨⎪⎧dú(渎)职dú(黩)武尺dú(牍) 4.⎩⎪⎨⎪⎧chán (婵)娟chán (蝉)联chán (禅)师 5.⎩⎪⎨⎪⎧bì(弊)端蒙bì(蔽)疲bì(敝) 6.⎩⎪⎨⎪⎧编jí(辑)通jī(缉)舟jí(楫) 三、用准词语1.词语辨析(1)简洁·简练(2)事例·实例(3)必须·必需2.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1)导演帕纳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出对这个设计的自鸣得意....,他说想表现出一种曾经的伤害,一个被隐去的前史。
(√)解释:“自鸣得意”指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含有贬义。
此处运用正确。
(2)中小博物馆虽有文物较少等先天不足,但也要向大型博物馆学习,在搞基本陈列、临时展览时也要咬文嚼字....、推敲词语。
(×)解释:“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这里运用错误。
(3)他看着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他早就觉得儿子是一个才高八斗....的学生。
(×)解释:“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采。
此处不合语境。
(4)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学富五车....,是研究者的宝库。
(×)解释:“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用于人不用于物。
此处应用“汗牛充栋”。
一、了解行文脉络二、把握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对文学史上的三个“炼字”的实例进行分析,并联系实际写作中的一些流弊,自然而然地阐明了“咬文嚼字”的精髓,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既要注意斟酌字句,更要注意思想情感的表达,并且旗帜鲜明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一、阅读课文第1~5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答:提示:①开门见山,叙述郭沫若改词语的例子,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为下文阐述观点作铺垫。
2.作者举《水浒》和《红楼梦》的例子的用意分别是什么?答:提示:举《水浒》的例子是以《水浒》里的用语为依据,强调“你这”句式带有强烈的憎恶色彩,对“你这什么”的表达作用分析得细致入微。
举《红楼梦》的例子是以《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的话为依据,进一步阐明“你是”式句子在一定语境里也有讽刺性,对“你是什么”的表达作用分析得全面透彻。
3.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世人与朱光潜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答:提示: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不一致。
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朱光潜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
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
启示: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
(言之成理即可)4.“咬文嚼字”的通常含义和作者谈的含义是否一样?请指出“咬文嚼字”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
答:提示:它通常的意思是过分地斟酌字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的现象。
作者所说的“咬文嚼字”指阅读或写作时“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知识解读在一些语境中,“咬文嚼字”是一个含有贬义的成语,意为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抠字眼而不注重整篇、整段的精神实质。
这层含义上的咬文嚼字的确是需要摒弃的。
而在《咬文嚼字》一文中却是“锤炼语言”的意思,没有了贬义。
可见,一个重要的概念(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这就关系到现代文阅读中“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这个考点。
所谓“重要概念”,就是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涵文章主题思想,能够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一般涉及以下三点:①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②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③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
论述类文章中要解说的某个重要概念,往往是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属性和外延。
“文中”一词,指在理解概念含义时,要有宏观意识,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答题方法(1)养成精心审题、明确方向的读题习惯。
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存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致命陷阱,准确审题、明晰答题方向是做对题、答准题的前提。
(2)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惯。
“重要概念的含义”大都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在多个段落中。
(3)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
客观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来自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4)学会摘录原文、组织答案的答题方法。
针对涉及“重要概念”的主观题,通过找概念、找限制、找要求、找暗示等方法准确审题,然后判定问题涉及的段落区间,联系上下文,圈定关键词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其组织起来。
(5)学会分段概括、分点列举的答题方法。
“重要概念”的属性与内涵往往分散于文章各个段落,这就需要一段一段地搜寻、概括,然后分点列举,形成条理清晰的答案。
请完成【课时达标训练】第6题二、阅读课文第6~8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5.试赏析“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一句中比喻修辞的运用。
答:提示:将字的直指义比作“月轮”,形象生动地说明直指义的特点是“明显而确实”的;将字的联想义比作“轮外圆晕,晕外霞光”,以此来说明字的联想义是“变化莫测”的,不是明显而确定的。
6.根据文意回答,“联想”“习惯”“套板反应”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答:提示:①联想起于习惯,因习惯而滑入“套板反应”;②“套板反应”是走熟路、走老路、无创新,所以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7.“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作者真的是“随便”举的文中的几个例子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提示:作者不是随便举的几个例子。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文中前三个例子是文字修改方面的,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后两个例子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说明咬文嚼字是文学创作有所创新的保证,即怎样咬文嚼字。
因此,这几个例子并非随便列举的,而是根据文章论述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列举的。
本文作者提倡读书要“咬文嚼字”,而陶渊明、马南邨则提倡读书要“不求甚解”。
对朱光潜与陶渊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你是怎样看的?学生甲:读书应该“咬文嚼字”。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就阅读说,就是要求精读,不放过一字一句,要细细咀嚼文字意味。
精读,就是古人说的,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境界。
学生乙:阅读要“不求甚解”。
读书主要在于“会意”,就是领会书的精神,而不要去做繁琐、牵强的解释。
像读经典著作,就是要领悟它的精神实质,而不能只死抠它的一些字句。
我的观点:答案:两者并不矛盾。
“咬文嚼字”是精读经典著作时应有的态度。
我们的前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样的文学作品,难道不值得反复品味吗?但是,我们也感受到知识无限与生命有限之间的矛盾,尤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矛盾更加突出。
事例论证显精彩[课内·回扣]本文用例十几个,但并无累赘之感,除了以例分析、由例入理之外,用例典型而具有代表性,也是原因之一。
首先,作者列举用字成功之例,一般都是名篇中的名句;其次,作者取例时常常变换角度,如第一部分中的几个事例,尽管都是在说文字与思想、感情之间的密切联系,但角度却完全不同;再次,作者对自己所选用的事例,能够进行重新审视,使之更有力地说明自己的观点。
[课外·拓展]例证法就是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
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
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
因为任何观点都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服力,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