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几个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个误区
福建省建瓯市建安小学李云珠内容概要:
1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综合性学习≠跑龙套(应突出“语文性”)
3单一主题≠主题不分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划时代崭新时期。《课标》较之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其显著特点表现为:更加强调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在原先四大版块的基础上,并列新增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且要求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学过程的实施,到教学评价,都要将综合性学习作为重要的内容来予以落实。这无疑是对教材编写人员,也是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同时更是一种考验与挑战。虽然,过去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或多或少地关注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也会或多或少地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与现在《课标》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是无法比拟的。
但是,由于平日里教学任务重,综合性学习的课时往往没有明确的界定,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的示范课不多,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时的安全问题值得关注,另外,还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原因,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仍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境地,很多老师望而生畏,即使大胆尝试,也存在很多不足或值得商榷之处。根据这些年到各地参观观摩课的体会及自己的学习思考,我想针对当今的综合实践课程可能存在的误区进行些许的研究探讨。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众多的实践证明:凡事行前必先明其要义,方可得其要领,行其规范,终其目标。到底什么是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呢?它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否等同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理解。
(一)概念界定
1什么是“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2什么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它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广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
(二)它们的区别:
1 从范畴上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从属于综合性学习,而综合性学习不仅仅只是综合性实践活动一类。
2 从学习内容上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语文课程体系学习中展开的,所有的活动内容都与语文相关,否则就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了。而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内容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它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体验与感受,它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究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它没有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尽管它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但它不受体系化知识的限制。
3 从学习方式上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以调查、访问和各种形式的表达为主,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则因活动主题而具有多样性特点。
4 从学习目的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不能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服务。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目的更直接地指向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综上论述,要从事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分清概念,才能进行理性的操作。
二综合性学习≠跑龙套(应突出“语文性”)
在上面关于概念的界定中也说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不能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服务。”既然如此,那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应该姓“语”,着眼于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在曾经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有这样的一个综合性学习《依托竹资源,开发竹文化》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家乡最多最有名的是什么吗?
生:(齐)竹子。
师:对,后天有个外地旅游团到我们这来参观考察,需要几个小导游,你们想不想去呀?今天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导游招聘会”,进行公平竞争,谁知道的竹知识最多,说得最精彩,谁就会被选中,并有资格去做一回真正的导游。希望同学们踊跃竞聘。
……
师:(现出鼓励的微笑)你们刚才介绍了竹子的外形、种类和数量。可你们知道竹子有哪些用途吗?
……
师:(赞许的目光)同学们讲得真好,老师也从中学到了许多竹子的知识。不过,老师还是想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竹子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吗?
……
师:真是太精彩了!你们对竹子的研究实在令老师钦佩。老师觉得,你们哥哥都是好导游。但我还想问一问,你觉得竹子有什么品质和精神呢?
……
师: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唱唱跟竹子有关的歌曲……
师(作业布置):回家去查查竹子一般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兴趣的去画画你心中眼中的竹子等。
这堂课,认真地审阅,不就是一堂关于竹子的科学课、音乐课、美术课、地理生物课吗?只是让这些课像京剧里的角色挨个出来跑跑龙套而已。如果能对这堂课做如下改变,它的“语文味”就浓多了,主次也许就分清了:
(1)认识“竹”字的机构及基本意义
(2)温习由“竹”构成的词语,感悟对竹的理解。
(3)聚焦几篇与“竹”有关的文章(散文、诗歌等),通过诵读感悟“竹”的品质精神及由“竹”引申开的竹文化。
(4)拓展适当了解些竹的知识。
(5)说说自己与“竹”有关的故事。
(6)设计一下,你将怎样为游客导游?介绍些什么内容能吸引游客?
因此,不管综合性学习涉及哪个领域,哪个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应该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上,而不是对其他科知识技能的掌握上。”
三单一主题≠主题不分解
大家都知道,语文综合性学习往往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比如:美丽的春天,迷人的秋天、我爱家乡等。但是小学的学生年龄小,对于主题的理解很难能由浅入深,他们往往比较单一比较肤浅地理解它,即或理解较全面,却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显得杂乱无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解主题,使学生的操作有序又深刻。如关于“中秋圆月”这个主题,你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就是搜集一些有关中秋的传说,有关月的诗歌,文章等。但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每个单元时间里去完成一个分解主题的内容,学生的操作变得有的放矢,结果的呈现将呈现百花齐放般的精彩。比如,进行如下的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