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山西地区虎与虎患的分布变迁

合集下载

《山海经》中《东次三经》“水路”新考

《山海经》中《东次三经》“水路”新考

《山海经》中《东次三经》“水路”新考冷卫国;张耀【摘要】《山海经》中的《东次三经》一节在说明各山之间的路线时,常出现“水行”的情况,谭其骧先生认为这里的“水行”是走胶东半岛沿海的水路,期间出现的山川也多分布在半岛东部海滨地区。

其实,胶莱平原地区在上古也有可能存在水路,《山海经》中的“水行”线路应是指这里。

该节“水行”中所遇到的山川基本分布于胶莱平原的两侧,有迹可循的包括:尸胡山,为汉代的濕沃(今滨州滨城区);诸鉤山,在今山东丘陵东北部边缘;孟子山,在今栖霞一带;跂踵山,为今大泽山;踇隅山,在今昆嵛山脉西南端;无皋山,为今崂山。

%Dong Ci San Ching ,one chapter of Shan Hai Ching ,describes many times "going by water"when illustrating the roads between the mountains .Mr .Tan Qixiang contends that going by water refers to the coastal waterway along Jiaodong Peninsula ,and the mountains mentioned in this chapter are most located in the coastal area of Jiaodong Peninsula .In fact ,there might be waterway in Jiaolai Plain in the ancient times ,which is the same one in San Hai Ching .The mountains along the waterway are basically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Jiaolai Plain ,and some confirmed ones include :Shihu Mountain was Shiwo in Han Dynasty (in today's Bin Cheng District of Bin Zhou City );Mengzi Mountain is located in today's Qi Xia ;Qizhong Mountain is today's Daze Mountain ;Muyu Mountain is in the southwest of today's Kunyu Moun‐tain ;Wugao Mountain is today's Laoshan Mountain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6页(P50-55)【关键词】山海经;水路;胶莱平原;崂山【作者】冷卫国;张耀【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01.6《山海经》是一部古代重要典籍,它包含了上古丰富的神话、巫术、部族、自然、地理等信息。

第三章 历史时期野生动物分布变迁

第三章 历史时期野生动物分布变迁

三 、岭南地区亚洲象的分布
• 岭南地区因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适于 亚洲象的生存,历史时期从石器时代一直 到明代都有亚洲象的踪迹和文献记载。但 是到了19世纪30年代变趋于灭绝。 • 目前云南地区是我国唯一的野生大象残存 地区。 • 历史时期亚洲象的最北界早北纬40.1度的北 京、河北阳元一带,目前只在北纬24.6度的 滇西南,南退17个纬度。
一、长江流域长臂猿的情况。“两岸猿在目前已成为历 史。 历史时期的长臂猿的分布情况主要在三峡、 秦巴山地、四川、广东、广西、海南和云 南地区。 目前只在云南和海南部分地区存在。南移6 个纬度。
大熊猫的历史分布区域演变
• 一、大熊猫的历史名称。貔貅、貉、白豹 • 二、更新世时期:长江以南多有分布,但是今北 京、山、陕、豫等都有少量考古发现。 • 历史时期:战国到魏晋 四川、云南、秦岭 • 唐宋至明清:四川大部分地区、云南、贵州、湖 北、陕西,直到清代中叶的川陕甘湘等地还有分 布。 • 从分布的流域来看,历史时期主要在黄河、长江、 珠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多山之地。
3、老虎的分布由于人类活动、栖息地的破坏等因素而被分割成岛状, 各分布区的小群之间缺少基因交换,必将导致小种群生存力和繁殖力的衰 退。
思 考 题?
1.历史时期珍惜动物演变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历史时期动物研究的 方法是什么?
野生动物分布变迁与 中国社会的发展
• 一、生物链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基础改变
三,岭南和云南地区历史时期犀牛的生存状况
从战国到清2千多年文献的记 载,大概绝迹于19世纪。云南从考 古上来看,新石器时代便由野生犀 牛的分布,后来从南北朝的文献一 直到清代都有记载野生犀牛的情况。 大概到了1945年以后,不见犀牛 的报道。

专题04 历史小论文【图表信息类(上)】题型与方法讲解-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04 历史小论文【图表信息类(上)】题型与方法讲解-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

2020全国二卷
“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 “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
提炼类试题主要有关键词类、大事年表类、图片类、示意图类、文 字材料类等形式。【具体解题步骤】 一、审设问: 二、从图片的标注文字、布局、框架等方面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主 题词:两次工业革命、相对论和量子论、现代信息技术。 三、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开始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工业革命,列 强自身实力增长,对外扩张,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经济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对战争的反思,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体系化的构建,也 使得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日益明显。 四、补充关键词,补充与主题切合的自己相对熟悉的主题词,注意 答题规范
2、解读材料,提取信息。 解读图片或表格,找到隐含的历
史史实。 3、处理信息,整理答案。
对于提取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 进行说明。对提出的信息要给予符合 史实的合理解释【说明原因或者影响】 4、答案布局:段落化,要点化,言 简意赅。语言不能条文化、序号化, 用历史专业术语。

题 技 巧
解题步骤:提取信息+对应历史现象+解释说明
综上所述:儒家的民本思想随着时代发展变化,对中国古代官员仁政的实施有 深远影响。儒家民本思想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与兴旺至关重要。
【参考答案三】 现象:东汉良更坚持以民本思想治理地方,有效解决了虎患。 论述:西周时期,经历了由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的转变,逐渐产
生了德政、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一直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 农经济地位的重要体现。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为孔子的“为 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和子的“君舟民水”。西汉时,董仲 舒提出了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汉武帝接受了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 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东汉时政府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孝、廉等作为 选官用官的标准,地方良吏坚持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指导,有效解决了 地方虎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历史时期中国野生动物的分布变迁分析

历史时期中国野生动物的分布变迁分析

虎口:形容非常危险的境地。
野生虎在中国的消亡
一、生态环境恶化、森林植被减少,
食物链遭到破坏
二、自古以来虎被人作为害兽来对待 三、虎作为一种资源性动物,遭到滥
捕滥杀
老虎是一种典型的森林动物,据蓝勇教授的研究,历
史时期中国西南华南虎栖息的地区,一般要求森林覆 盖率在50%左右。
历史时期的虎害:
参考书目 王子今:《汉南越的犀象——以广州南越王墓出土资
料为中心 》,《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5期。
朱圣钟:《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地区主要野生动物资源
开发利用及其变迁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 2006年2期。 王志成:《虎文化的象征意义 》,《资源与人居环 境》2010年3期。 陈宁一:《西双版纳的人象大战》,《环境》2010年1 期。
虎与中国文化 ——与虎有关的成语
杯弓市虎、藏龙卧虎、除狼得虎、断蛟刺虎、冯河暴
虎、割肉饲虎、宫邻金虎、关门养虎,虎大伤人、饥 鹰饿虎、降龙伏虎、九牛二虎之力、酒龙诗虎、拒狼 进虎、开柙出虎、离山调虎、鲁鱼帝虎、马马虎虎、 盘龙卧虎、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前门去虎,后门进 狼、潜龙伏虎、敲山振虎、敲山震虎、乔龙画虎…… 5、 14个在其他位置:
川西部、云南北部、西藏。
熊的分布变迁
马来熊:主要分布在30°N以南的地区,即今福
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现在只分布在 云南南部。
中国熊消亡的原因
一、人类的滥捕滥杀 二、历史时期人类的活动造成森林
资源急剧缩小,是造成历史时期中 国熊资源急剧缩小的根本原因。
野生动物分布变迁与中国社会发展
李 逵 杀 虎 , 为 母 报 仇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新疆虎

历史时期山西地区虎与虎患的分布变迁

历史时期山西地区虎与虎患的分布变迁

历史时期山西地区虎与虎患的分布变迁程森【摘要】清代以前山西地区虎的记录已很丰富,而且唐宋以来虎患日趋频繁。

至清代,山西地区南北皆有虎的分布,主要沿山脉走向分布,集中于吕梁山北部、南部,太岳山区,恒山、五台山与太行山东北部,中条山东南部与太行山南段交接地带,而且康熙、乾隆时期山西虎患严重。

乾隆以后,山西地区虎患减少,虎数量大减,人类的捕杀是山西地区虎数量减少的最直接原因,而人类活动、经济开发也助长了这种趋势。

%Abstract:There were plenty of records about tigers in Shanxi even before the Qing Dynasty, since the Song and Tang Dynasties, It had become more serious. Until the Qing Dynasty, tigers were distributed a- round the north and south parts of Shanxi, scattered along the mountain range, centered o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of Luliang Mountain, Taiyue Mountain, Hengshan Mountain, the northeast of Wutai Mountain and Taihang Mountain, the transition zone of the southeast of Zhongtiao Mountain and the south of Taihang Mountain. Tiger disaster was very serious in Shanxi during Kangxi and Qianlong Periods. After Qianlong Period, the tiger disaster became less serious and the tiger number became fewer. The direct reason for the falling number was human killing, and the human activit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contributed a lot to it.【期刊名称】《唐都学刊》【年(卷),期】2012(028)003【总页数】6页(P78-83)【关键词】山西;虎;虎患;分布变迁【作者】程森【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3Abstract:There were plenty of records about tigers in Shanxi even before the Qing Dynasty,since the Song and Tang Dynasties,It had become more serious.Until the Qing Dynasty,tigers were distributed around the north and south parts of Shanxi,scattered along the mountain range,centered o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of Luliang Mountain,Taiyue Mountain,Hengshan Mountain,the northeast of Wutai Mountain and Taihang Mountain,the transition zone of the southeast of Zhongtiao Mountain and the south of Taihang Mountain.Tiger disaster was very serious in Shanxi during Kangxi and Qianlong Periods.After Qianlong Period,the tiger disaster became less serious and the tiger number became fewer.The direct reason for the falling number was human killing,and the human activit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contributed a lot to it.Key words:Shanxi;tigers;tiger disaster;distribution and changes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物志·兽纲》将我国境内的虎分为六个亚种,其中第三种为华北亚种(Panthera tigris coreensis Brass),山西地区为华北亚种虎分布最多的地区。

【中国城市文化】山西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城市文化】山西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城市文化】山西历史文化知识大全山西因为居住在太行山之西因此而得名。

山西是一个具有很多传奇色彩以及传说故事的地方,据说“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

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与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方。

留学网带大家一起来了解山西的文化历史知识吧!山西的民族文化:山西是一个多民族分散杂居的省份,除汉族外,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等45个少数民族,其中,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99.7%,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0.3%。

在少数民族中,回族居多,其次是满族与蒙古族。

山西文化:山西的八大文化品牌:“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神韵”。

山西的民间文化代表:山西民间社火、跑旱船、踩高跷、放烟火、放烟火、跑竹马、小车舞、狮子舞、挑椅舞、龙舞、倒悬花鼓、中黄高台、龙舟舞、太原铁棍和背棍、渔翁戏海蚌、沈老爷坐轿、山西民间锣鼓、山西民间木版画、炕围画、山西民间刺绣、太原曲艺、绛州鼓乐、山西民间剪纸等。

方言文化山西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

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

晋语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

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

晋语的声调有极复杂的连续变调现象。

晋语古浊音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字平声不送气。

晋语保留诸多古汉语特征。

戏曲文化:演变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戏曲摇篮”。

汉代时山西大地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北宋年间,山西各地活跃多种土戏——这些土戏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元代时山西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全国所发现的元代戏台基本都在山西(晋南);至明代时,山西蒲州、陕西同州、河南陕州一带的民间艺人把北杂剧唱腔进行改革,演变出了“蒲州梆子”戏;蒲州梆子后分别与晋中、晋北、晋东南等地的土戏相结合,逐步形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

清朝中叶,中国戏曲开始了“花部”(即梆子戏)和“雅部”(即昆曲)之争,山西民间赛戏之风也盛行开来,大村镇往往同时邀两个戏班演出,唱“对台戏”。

山西黎侯虎调研报告

山西黎侯虎调研报告

山西黎侯虎调研报告山西黎侯虎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山西黎侯虎是中国珍稀濒危动物,主要分布于山西省的黎城县和侯马市。

由于生境退化、非法狩猎等原因,黎侯虎数量锐减,面临濒危的危险。

为了了解黎侯虎的种群状况、保护现状和面临的困境,本次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种群状况:了解黎侯虎的数量、分布范围和种群动态。

(2)生境状况:调查黎侯虎的栖息地质量和破坏程度。

(3)保护现状:研究相关政策和措施,了解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

(4)问题和困境:探讨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提出改进措施。

2. 调研方法(1)野外考察:深入黎城县和侯马市的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和观察。

(2)问卷调查:采访当地居民,了解他们对于黎侯虎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3)文献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和报告,了解黎侯虎的研究进展和保护情况。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种群状况调研发现,黎侯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分布范围也在缩小。

根据历史数据和现场观察,黎侯虎的数量可能已经不足百只。

由此可见,黎侯虎面临着濒危的危险。

2. 生境状况黎侯虎的生境主要是山地森林和草原。

然而,这些生境的质量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无序的森林砍伐、草原放牧和土地利用等活动,使得黎侯虎的栖息地逐渐失去了适宜条件。

3. 保护现状山西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对黎侯虎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然而,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部分保护区的管理不到位,导致禁猎令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此外,缺乏专门的保护设施和人员,也限制了保护工作的开展。

4. 问题和困境(1)监测和调查不足:缺乏全面准确的调查数据,难以科学评估种群状况和生境质量。

(2)保护措施不力:政策执行不到位,缺乏有效的保护设施和人员。

(3)社会意识不足:部分当地居民对于黎侯虎的保护意识较低,非法猎杀现象时有发生。

四、调研建议在保护黎侯虎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政策、科研和社会意识的提升。

1. 完善保护政策: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严格的保护区管理制度,制定有效的禁猎和生态修复措施。

西口雄关杀虎口

西口雄关杀虎口

2012.0349摘要:位于今右玉县西北三十公里的杀虎口,在历史上的地位曾十分显赫。

杀虎口是北方重要的军事要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杀虎口也是清代山西唯一的常关,曾一度使边陲之堡车水马龙,极尽繁华。

杀虎口也是山西人走西口的必经通道,西口古道上曾洒下山西人多少辛酸与血泪。

关键词:杀虎口;军事要塞;榷关;西口中图分类号: K9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25(2012)03—0049—03西口雄关杀虎口文/吴笑丽 Wu Xiao-liShahukou — A Military Fort on the Route to West China“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其离愁别绪的凄凉,其委婉诉说的惆怅,其不知归期的彷徨,其终年累月的张望,其随口而出的吟唱,使《走西口》传唱数百年而不衰,成为山陕原生态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西口,也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地方。

西口,即今天右玉县西北30公里的杀虎口。

杀虎口,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古长城在此中断。

苍头河经杀虎口西北流入内蒙古和林格尔境内的浑河,后归入黄河。

《朔平府志》载:“长城以外,蒙古诸蕃部落百种,分四十九旗,其通贡往来,秘道于边关,而杀虎口乃直北之要冲也。

其地在云中之西,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称为险塞。

”[1]《旧志辑录》载:“归化城为蒙古一大都会,而杀虎口实为中外之襟喉焉。

”[2]杀虎口是一条联系塞内外往来的重要通道。

杀虎口,最初称为参合陉,《水经注》云:“参合陉,北俗谓之全鹤陉,道出其中,亦谓参合口。

”从春秋至隋朝,一直沿用此名,唐代改称“白狼关”,宋代又称“牙狼关”。

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刺南侵,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

顺治十八年(1661),清政府设杀虎口关市,为了缓和蒙汉矛盾,将“胡”改为“虎”,杀虎口之名便沿用至今。

据《朔平府志》载,明嘉靖二十年(1541)筑杀虎堡,万历二年(1574)砖包。

杀虎口

杀虎口

• 把杀虎口融入到晋商文化中,与平遥古城,
乔家大院,三多堂等联合成山西内部的一 条西口路线,向全国推广。
具体策划方案
杀虎口概况 市场环境分析 创意构想 营销推广
• 1.建立网络营销体系 • 2. 招商引资
• 1.开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旅游电子商务主要是实现网上

预订和在线支付功能,预订可分为专业网站预订和景区门 户网站预订。专业网站包括携程网、艺龙网、芒果网等, 用户可以方便的在上面实现机票、酒店的快捷预订和电子 支付,这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预订渠道。另一种是景区门 户网站,可以实现本景区的门票及周边酒店、票务的快速 预订和电子支付,国内做的好的网站有九寨沟、黄山、峨 眉山等景区 2.建设虚拟旅游景区。虚拟旅游景区是指以全景虚拟现实 为主要技术手段的虚拟现实技术,全面展示旅游景点风貌, 给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目前常见的虚拟旅游景区有3种 形式。1)景区3D虚拟动画。用3D动画的方式来展现景区 的风貌,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做法。2)与网络游戏联合, 打造虚拟景区。如丽水飞石岭景区与天畅科技网游《大唐 风云》的合作。3)数字伴游综合体。这是一种综合互联 网技术、电子商务、移动通讯、无线视频等的旅游移动信 息服务平台。用户通过使用这种终端设备,在实现移动电 子导游功能的同时,还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得吃、住、行、 游、购、娱等全方位的旅游资讯和服务。旅游供应商则可 以通过这种数字伴游综合体,进行产品、服务的宣传和实 时交易。
具体策划方案
杀虎口概况 市场环境分析 创意构想 营销推广
一、历史上的杀虎口
• 杀虎口明时称杀胡口。明朝时蒙古贵族南侵长城,多次以
此口为突破点。而明王朝派兵出长城作战,也多由此口出 入,所以起了这么一个杀气腾腾的名字。清朝统治者对蒙 古贵族采取怀柔政策,将“胡”字改为“虎”字。由此杀 虎口之名沿用至今。 历史上的“走西口”的故事就发生在杀虎口。 清初,长期镇压农民起义和抗清的战争,造成北方长城以 内生产极大破坏,各地田地荒芜,屋宇残破,人丁流亡。 大批山西、陕西、甘肃和部分河北的破产农民、战败的农 民起义军,或“携男挈女”或孤身一人,千百成群,背井 离乡,冒禁私越长城,“走西口(指山西省杀虎口。后泛 指出长城西部各口去内蒙古西部各地),去归化”“觅食 求生”。当时流民由土默特而西,或向蒙民租地垦种,或 入大漠私垦,形成“走西口”的迁徙群体。

中国史上三大移民潮

中国史上三大移民潮

中国史上三大移民潮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移民现象非常普遍,而且时有发生,已经成为现代人寻根和领会地方文化的金钥匙。

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恢复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了三亿大关。

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于是“走西口”、“闯关东”或“下南洋”,形成近代三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

走西口:晋陕百姓大量进入内蒙据记载,清光绪年间,晋北地区出现了严重自然灾害,晋北人不得不到“口外”即蒙古地区谋生。

这场移民潮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影响深远。

西口,即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现为集中展示“西口文化”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而“走西口”则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

“走西口”,改变了内蒙古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

同时,占移民比例极高的山西移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将山西的晋文化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使当地形成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

晋文化作为农耕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人口迁移,与当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宝库。

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造成的饥民。

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灾”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部分地区寸雨未下。

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迁徙,以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

史载,“阳高地处北塞,砂碛尤甚,碱卤难耕……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荒歉,流离不堪。

”在土地贫瘠、气候寒冷、无川流灌溉的恶劣自然环境里,晋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灾歉,人们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口外谋生。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离乡北上口外蒙古,艰苦创业,开发了内蒙古地区。

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处于落后游牧状态的内蒙古中西部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使当地的整个文化风貌发生了根本改变。

历史时期中国野生动物分布变迁

历史时期中国野生动物分布变迁
33
虎与中国文化 ——与虎有关的名词
虎贲:骁勇善战、冲锋在前的武士。 虎将:横扫千军、威仪雄健的常胜将军。 虎臣:忠勇刚烈、不殉私情的大臣。 虎子:志向远大、刻苦学习的孩子。 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
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 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使用,才可以调 兵遣将。
26
虎与中国文化 ——与虎有关的成语
虎头虎脑、虎头蛇尾、虎头燕颔、虎尾春冰、虎卧龙 跳、虎啸风生、虎穴狼巢、虎穴龙潭、虎掷龙拿
2、 “虎”字排在第二位的有80个: 帮虎吃食、暴虎冯河、豺虎肆虐、刺虎持鹬、打虎牢
龙、雕虎焦原、调虎离山、恶虎不食子、饿虎饥鹰、 饿虎扑食、饿虎扑羊、饿虎擒羊、饿虎吞羊、饿虎之 蹊、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中国虎的种类:孟加拉虎
孟 加 拉 虎
21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孟加拉虎
孟 加 拉 虎 正 面 照
22
云南虎
23
2007年所拍到的云南虎照片
24
虎与中国文化
虎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成为刚勇威猛、驱凶避邪、 镇鬼禳灾、吉祥如意的象征,有关虎的图腾崇拜和文 化传说更成为中华民族沟通人神、联系自然、祈福辟 邪、生生不息的最具特色、最为长久、最有影响力的 一种文化现象。 一、与虎有关的成语 二、与虎有关的信仰及风俗习惯 三、与虎有关的名词
28
虎与中国文化 ——与虎有关的成语
杯弓市虎、藏龙卧虎、除狼得虎、断蛟刺虎、冯河暴 虎、割肉饲虎、宫邻金虎、关门养虎,虎大伤人、饥 鹰饿虎、降龙伏虎、九牛二虎之力、酒龙诗虎、拒狼 进虎、开柙出虎、离山调虎、鲁鱼帝虎、马马虎虎、 盘龙卧虎、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前门去虎,后门进 狼、潜龙伏虎、敲山振虎、敲山震虎、乔龙画虎……

古代都有哪些朝代虎患严重?出现了哪些打虎英雄?

古代都有哪些朝代虎患严重?出现了哪些打虎英雄?

古代都有哪些朝代虎患严重?出现了哪些打虎英雄?中国虎患的历史很悠久。

远古社会,⼈与虎的距离很近,就发⽣⼈虎冲突。

在新中国之前,虎患都⽐较严重。

虎患最厉害并成灾害的是,明清两朝。

当时虎患遍及华北平
原、西部地区、东南地区、云南地区、以及南部沿海等地。

每个朝代都有打虎英雄。

著名的打虎英雄有:
1、西汉时的飞将军李⼴,“⼴所居郡闻有虎,尝⾃射之。

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亦竟射
杀之。

”(《史记·李将军列传》)
2、⼤家都知道的宋代打虎英雄——武松。

武松的故事最早见于南宋罗烨《醉翁谈录》,《武⾏
者》⼩说篇⽬。

3、元朝还有⼥打虎英雄,如胡烈妇,《元史》卷200的《烈⼥传·胡烈妇》中记载:“胡烈妇,渤
海刘平妻也。

⾄元七年,平当戍枣阳,车载其家以⾏。

夜宿沙河傍,有虎⾄,衔平去。

胡觉起
追及之,持虎⾜,顾呼车中⼉,取⼑杀虎,虎死,扶平还⾄季阳城求医,以伤卒。


4、康熙的打虎⾸领游击陈腾龙。

《罗源县志》中就记载:“康熙四⼗七年春群虎夜夜⼊市,三⽉,游击陈腾龙督兵民捕之,前后杀获六虎,患遂息。

”。

(18)宋代老虎的地理分布

(18)宋代老虎的地理分布

(18)宋代老虎的地理分布(2015-08-17 17:03:58)作者:林赶秋程民生(社会科学战线 2010年第3期)摘要:在宋代,老虎遍布绝大多数地区,除京师开封府以外,各路均有分布,连平原乃至城市都有老虎活动,在有的地方甚至一改独居的习性而群居。

人地矛盾的加剧,使虎患时有发生。

总体上其栖息地在减少、缩小,数量也在减少。

老虎的存在意味着当地生存着庞大的野生动物王国,并存在着它们赖以生活的森林草地等自然植被。

关键词:宋代;老虎;地理分布;开封府我国是老虎的故乡,在1000年前后的宋代尤其是北宋时期,老虎相当众多,以至于朝廷屡屡发布诏令,组织围剿。

在建国初期的开宝五年(972)四月,宋太祖即“遣使诸州捕虎’,[1],说明各地普遍发生虎患。

到熙宁六年(1073),朝廷又诏:“应有虎豹州县,令转运使度山林浅深,招置虎匠.仍无得它役。

遇有虎豹害人,即追集捕杀,除官给赏绢外,虎二更支钱五千,豹二千,并以免役剩钱充。

” [2]为对付虎患,官方专门组织了打虎队伍,拨出了专用经费,并提高了奖金额度,显然反映了虎患的严重。

北方地区的老虎分布情况通检文献发现,按北宋中期的地方行政一级区划18路1京计,除了京师开封府以外,其余各路都分布有老虎。

下面就分路做具体的考察。

1.京西路京西位于京师腹地,其西部的太行山、伏牛山和南部的大别山区,生存着老虎等大型森林动物。

宋初乾德年间(963---968),右班殿直李继宣,就曾奉朝廷命令带兵前往陕州(今河南三门峡)捕虎,“杀二十余,生致二虎、一豹以献” [3],当地老虎之多,可以想见。

即使在九朝古都洛阳的山区,也有虎存在。

北宋后期,“芙蓉禅师道楷,始住洛中招提寺,倦于应接,乃人五度山.卓庵于虎穴之南,昼夜苦足冷。

时虎方乳,楷取两子以暖其足。

虎归不见其子,咆哮跳掷,声振林谷。

有顷至庵中,见其子在焉,瞪视楷良久。

楷曰:‘吾不害尔子,以暖足尔。

’虎乃衔其子,曳尾而去。

” [4]受到威胁的老虎不伤人,表明其在当地有着良好的生存环境。

山西自然灾害大事年表

山西自然灾害大事年表

山西自然灾害大事年表
山西是我国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其自然环境复杂,地理条
件独特,常常出现洪涝、旱灾、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

接下来,我们
来看看山西自然灾害大事年表。

一、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年,太行山以西区域发生久雨,导致山崩和洪水,其中太
原发生山崩,死伤无数。

二、大正年间
1918 年夏季,位于山西省寿阳县上西庄矿一个采石场的池塘发生溃坝,导致流域内大批农田被淹没。

三、1950 年代到 1960 年代
在这段时间内,山西连续发生数次大旱,尤以 1958 年为最严重,成
为近百年罕见的旱灾。

四、1975 年
1975 年 7 月 28 日发生了山西、河南、陕西地区里氏 7.5 级的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人员死亡 1475 人,伤者 3018 人。

直接经济损失 3.3
亿元。

五、1999 年
1999 年的 8 月和 9 月,山西发生了史上罕见的大面积特大洪水,其
中以阳泉市与晋城市的洪水灾害表现最为严重。

六、2000 年代
在 2000 年代,山西的自然灾害也屡次发生,主要包括了洪涝、干旱
等灾害。

七、2019 年
2019 年 7 月,山西吕梁市交口县发生山体滑坡,造成 2 人死亡。

八、2020 年
2020 年 7 月,山西省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其中以阳泉市最为严重。

以上就是山西自然灾害大事年表,可以看到自然灾害在山西历史上发生频繁,也提醒我们要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和灾害防范工作。

虎的起源进化及亚种概况

虎的起源进化及亚种概况

虎(Pantbera tigris)的起源、进化及亚种概况【摘要】现代虎在历史上进化有9个亚种,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南亚和西亚,但于栖息地的丧失、猎物数量减少以及人类的捕杀,其中3个亚种已于上个世纪灭绝。

现存6个亚种分布于亚洲13个国家,野外种群估计3800-5200只,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

中国境内分布着4个野生亚种:东北虎、华南虎、印支虎和孟加拉虎。

现存亚种3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动植物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级(CR),3个被列为濒危级(EN)。

【关键词】虎起源亚种地理分布种群数量1.虎的简介虎(Pantbera tigris)是亚洲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

雌性体长215~275cm,体重75~176kg;雄性个体体长220~330cm,体重达100~306kg。

其猎物种类繁杂,但主要是有蹄类动物,如鹿、野猪等。

虎的家域与其猎物的密度有关,印度次大陆的栖息地有蹄类种群密度较高,因此一只雌虎的家域也较小,可低至20km2,而在俄罗斯远东地区,雌虎的家域则高达450km2[3]。

上一个世纪前虎的野外种群数量曾有超过10万只,然而由于柄息地的丧失、片断化,猎物数量减少以及人类的捕杀,其野生种群已锐减到目前的3800-5200 [13]只左右。

现在的虎分布于亚洲13个国家: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俄罗斯,泰国和越南。

朝鲜的分布尚无确切证据。

虎是生物圈中位于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的代表性大型食肉动物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和保护伞物种,在维持健康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因此,虎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级,是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物种,也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的I级重点保护动物[7]。

2.虎的起源与进化关于虎(Panthera tigris)的起源,长久以来争论不断。

东汉虎患型史事论析

东汉虎患型史事论析

东汉虎患型史事论析
一、历史背景
东汉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相对未受严重破坏,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庞大,其中尤以虎为甚。

这一时期的文献记载了大量关于虎患的史实,表明虎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二、虎患情况
东汉时期的虎患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其中以长江流域及南方山地最为严重。

虎患主要表现为老虎袭击村庄、伤人、甚至吃人的事件。

这些事件的频率和规模都呈上升趋势,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政府应对措施
面对日益严重的虎患问题,东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捕虎机构,组织了一支专业的捕虎队伍,负责捕捉危害人畜的老虎。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奖励和惩罚制度,鼓励民众参与捕虎行动,同时严惩怠慢捕虎工作的人员。

四、社会影响
虎患对东汉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由于老虎袭击频繁,许多地区的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人们不得不采取一些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家畜。

此外,捕虎行动也促进了猎户群体的兴起,一些以狩猎为生的民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圈子。

最后,虎患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促使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五、防治效果评估
总体来说,东汉政府的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捕虎机构和捕虎队伍的设立有效地减少了老虎的数量,降低了老虎伤人的事件。

然而,由于当时生态环境良好,老虎种群数量庞大,防治工作难以彻底解决虎患问题。

此外,防治措施主要集中在政府层面,民众参与度不高,这也是影响防治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聊聊元代的老虎问题

聊聊元代的老虎问题

聊聊元代的老虎问题虎,以其雄伟的气势,巨大的力量和独特的外表被誉为百兽之王。

在古代,人们常常将那些有气势、有威权的文臣武将称为“虎臣”、“虎将”等,表明了古人对虎的崇拜。

但另一方面,穴处山林的虎又常常袭击人及禽畜,毁坏财物,祸乱一方,给人们造成巨大的恐惧阴影。

因此,古代多有关于虎患的记载,最熟悉的莫过于《水浒》中的景阳冈大虫。

尤其到了元代,气候剧变,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随之而来的虎患也处于多发的时期。

《水浒》中武松打虎虎患概况虎患灾害贯穿元代始终,《元史》中关于虎患的最早纪录出现在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当时寿州、颍州二地荒地很多,经常有虎出没并吃人。

元初虎患频繁,有记载的就有多起:至元十五年(1278),“属县盐城及丁溪场,有二虎为害”;至元十六(1279)年七月,高邮路“有虎为害”;至元二十七年(1290),江浙行省“虎入城市”;至元二十八年(1291),“虎入南城”;皇庆初年,饶州路的“鸣山有虎为暴”等等。

尤其是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阔阔真太后亲自到五台山大建佛宇,为民祈福,这本是朝廷笼络人心的一件美事,但工部司官吏为了准备营建佛寺所需要的木材,让数千人入山林伐木,谁知山林中虎豹众多,死伤者百余人,百姓尚未获福便已先受害。

元代的老虎虽然屡屡入市作恶,但其实老虎袭击人类的案情更多是发生在野外,野外打猎和居于野外者往往最容易遭到猛虎袭击。

比如元初战将玉哇失“尝出猎遇虎于隘”;隶属皇子察合台部的按竺迩“尝从大猎,射获数麋,有二虎突出”;蔡州人高兴“尝步猎南阳山中,遇虎”。

而在野外农作或生活的人更容易遭到老虎袭击。

比如泰定二年(1325),漳州长泰人施合德,其父在田耕作时,为虎扼于田,他与其弟持斧杀虎,使得其父得以生还。

“泰定二年,同县施合德,父真祐尝出耘,为虎扼于田,合德与从弟发仔持斧前杀虎,父得生。

”--《元史》杀虎救父《元史》中也记载了《水浒》中李逵杀虎的原型人物。

此人叫石明三,是个农夫,与母亲住在余姚四明山上。

关于虎的历史的研究报告

关于虎的历史的研究报告

关于虎的历史的研究报告标题:虎的历史研究报告引言:虎(学名:Panthera tigris)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人类历史上备受关注的生物之一。

它的力量、美丽和独特的外观,让人们对这个迷人的动物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本报告将重点研究虎的历史背景,包括其起源、进化、分布和与人类的关系。

一、虎的起源与进化1. 虎的起源:根据化石记录和基因研究,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50万年前的亚洲地区,具体是在喜马拉雅山脉附近的地区出现。

2. 进化过程:虎的进化过程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较小型的虎类向现代虎的巨型演化。

在进化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虎出现并逐渐消失,如巴厘虎、爪哇虎等。

二、虎的分布与种类1. 分布范围:虎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包括印度、中国、俄罗斯、孟加拉国等国家。

然而,由于栖息地破坏和人类活动,虎的栖息地范围大大缩小,分布数量急剧减少。

2. 种类与亚种:虎根据地理位置和外观特征可以划分为不同的亚种,如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南华虎等。

每个亚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适应环境和特征。

三、虎与人类的关系1. 文化象征:虎在许多文化中被视为力量的象征,它常出现在传统的文学、艺术和传说中,代表着勇气和尊严。

2. 動物保護:虎的数量持续减少,人类的活动对其栖息地造成严重破坏和狩猎,致使虎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为了保护虎的生存和栖息环境,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采取了保护措施。

3. 旅游业:虎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的游客,这为一些虎的栖息地国家带来了经济收益。

然而,过度开发和不恰当的旅游管理也可能对虎的生存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结论:虎作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生物之一,其起源、进化、分布和与人类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通过对虎的历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同时也保护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9并州胡的消失

9并州胡的消失

9并州胡的消失并州为古州名。

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

山西太原古称并州,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复置,领太原、上党、建兴、西河、雁门、乐平、新兴等七郡,仍治晋阳。

晋沿用,建兴后沦没。

隋唐以后亦有并州,然其地屡有缩小。

东汉时匈奴内附,韩氏骨都侯屯北地(治今甘肃庆阳),右贤王屯朔方(治今内蒙古杭锦旗),当于骨都侯屯五原((治今包头市),呼衍骨都侯屯云中(治今内蒙古托克括),郎氏骨都侯屯定襄(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左南将军屯雁门(治今山西右玉),要籍骨都侯屯代郡(治今河北蔚县)。

皆领部众,为郡县侦罗耳目。

到曹魏时期,匈奴的核心部分已居住于今天山西省的中、西、南部,当时人们也由此称内迁南匈奴为“并州胡”,其主体分为五部,左部居太原兹氏(今山西汾阳县),右部居祁(今山西祁县东南),南部居蒲子(今山西隰县),北部居新兴(今山西忻州市一带),中部居大陵(今山西文水县东南)。

至此,并州的一半已经是匈奴和汉人各一般的局面,匈奴上层贵族也积极与汉族士大夫交游,与汉族朝廷及士大夫的关系日益融洽,深受汉族文化熏染,与一般汉族士人几乎毫无差别,这一点在刘渊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刘渊,字元海,是十六国时期最早出现的刘氏汉国的创立者,新兴(今山西忻州)匈奴人,是匈奴单于冒顿之后。

因汉高祖将皇族女子嫁与冒顿为妻,故而,冒顿后裔都以刘为姓氏。

刘渊之父为左贤王刘豹。

西晋末年,刘渊曾任匈奴五部大都督,声望更著,“幽冀名儒,后生秀士,不远千里,亦皆游焉。

”当时“并州胡”全部安排在吕梁山区,计三万多部落二十多万人,加上代郡的二十多万鲜卑人,总数高达五十万人,已经超过当地汉人。

整个陇东、陕北、内蒙及晋西北俱为胡人所居,刘渊在左国城(今吕梁方山)起兵,“二旬之间,众已五万”,最终攻克长安,俘虏晋愍帝,灭掉西晋。

后赵的石勒,建立大夏的赫连勃勃曾祖父刘虎,当年都汇集于刘渊帐下,刘渊迁都平阳(今临汾)。

后来冉闵发布“杀胡令”,后氐族苻坚兵败,战败的胡人纷纷吕梁山区,一时间,“汾州之北,离石以南,悉是生胡,抄掠居人,阻断河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a o r e f l g n m e sh ma i ig, d t e h ma c vt sa d e o o cd v lp n s e s n f a i u o t l n h b r wa u n k U n a u n a t i e n c n mi e eo me t o n h i i l a
AbtatT eewr l t frcrsaotte hni vnbfr teQn yat,s c e src:hr eepe yo od bu gr i Sax ee e e h igD ns i et n e i sn o y n h Sn n agD nse,t a eo oesr u.U t eQn yat,i r w r dsiu da ogadTn yats Ihdbcmem r i s n l igD ns te ee ir t — i eo it h y gs tb e
分布, 主要 沿山脉走 向分布 , 集中于 吕梁山北部 、 南部 , 太岳山区 , 恒山 、 台山与太行 山东北部 , 五 中条 山东南部与太
行山南段交接地带 , 而且康熙 、 乾隆时期山西虎患严重 。乾隆 以 , 后 山西地区虎患减少 , 虎数量大减 , 人类的捕杀是 山西地区虎数量减少的最直接原 因, 而人类活动 、 经济开发也助长了这 种趋势 。 关键 词 : 山西 ; ; ; 虎 虎患 分布变迁 中图分类号 :2 K3
c nr ue t o i o t b tda l t i ot . Ke r s S ax ;t e ;t e iatr it b t n a d c a g s y wo d : h n i i r i rds s ;dsr ui h gs g e i o n n e
文章编号 : 0 —0o ( 02 0 1 1 30 2 1 )3—07 O 0 0 8一 6
文献标 志码 : A
Diti u i n a d Ch g so g r n srb t n a e fTi e sa d o n T er Dia t r i h n id rn h ro fHit r h i s s e S a x u i g t ePe i d o so y n
今晋城成化三年即记载虎白日噬人都御史李见刘士铭朔平府志雍正十一年刻本见李华棠大宁县志光绪九年刻本见邓常孝义县志乾隆三十五年刻本见赵意空乡宁县志民国六年刻本见葛清乡宁县志乾隆四十九年刻本17乾隆时期岢岚州今岢岚县民众竟能以一人杀一虎而且技艺更为高超
2 1 5月 02年 第2 8卷第 3期
唐 都 学 刊 T # ̄Jun l n a o ra
r u d t e n r n o t a t o h n i s atr d ao g t e mo na n r g ,c n e e n t en r n o n h o t a d s u p rs fS a x , c t e ln u ti a e e t r d o o t a d h h e h n h h h o t o u i g Mo n an,T i u u ti ,He g h n Mo n i h e n r e s o u a Mo n an t e s u fL l n u ti h a ay e Mo n an n s a u t n,t o t a t fW ti u ti a h n a h n u ti a d T i a g Mo n an, t e t n i o o e o h o t e s f Z o g io Mo n an a d t e s u h o h r s n zn fte su ato h n t u ti n h o t f a t i h a
CHENG e Sn
(do gc l n oicl eat et ’ nTcnl i l n e i , ’ n7 0 2 , hn ) Iel i dP li p r n , a e o gc i r t a 10 1 C i o aa ta D m h o a U v syeysr u hni u n agi dQal gPrd.At a n uti i s t svr eosi Sax dr gK x a ino eos f r h n e d ae w i n i n n n i e Qal gPrd h grdss rbcm s sru dtete u br ea efwr h edrc i o e o ,t te i t ea el s e osa i rnm e cm e.T i t nn i ei ae e i n h g b e e
2 0世纪 8 O年代 , 中国动物志 ・ 《 兽纲》 将我 国 境内的虎分为六个 亚种 , 中第三 种为华 北亚种 其 ( ateatr oeni Bas , P hr gscres rs) 山西 地 区为华 北 亚 n ii s 种虎分布最多的地区o ]s D3遗憾的是 , 5 早在 17 年 , 99

调查 中没有遇到虎实体 , 在近 2 “ 0年来也未取得过 活虎的标本……根据调查访 问, 经反复分析 , 前仅 目
有数 只到十余只虎了” 0 。2 世纪 9 0年代末新修《 山 西通志》 将山西省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的 分布地点仅列有五台山、 中条 山、 管涔山三处 , 当 但
M a .2 1 v 02
V0. 8 N . 12 o 3
【 历史文化研究】
历 史 时期 山西 地 区虎与 虎患 的分 布变 迁
程 森
( 西安 工业 大学 思政部 , 西安 7 02 ) 10 1

要: 以前 山西地 区虎 的记 录已很丰富 , 清代 而且唐宋 以 虎患 日 来 趋频繁 。至 清代 , 山西地区南北 皆有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