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配套检测(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配套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
留在窑洞
安宁
①在白大路村的窑洞里,遇到祖孙两代人。
②村民都已搬迁到山下明亮的砖瓦房里了,只有两位老人,因为习惯了杏林掩映下的窑洞,便一直留了下来。
尽管窑洞有些旧了,但是他们又粉刷了墙面,并将依山而建、没有院墙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从山下开车上来,大约要十几分钟。
汽车在曲折的山间小路上兜兜转转,忽然间就驶入这片开阔平坦的庭院,便很有闯入世外桃源般的“豁然开朗”。
尽管庭院遗世独立般地隐匿在杏林之中,但因有二十多只鸡,一只健硕的大狗,一头哼哼唧唧的母猪,飞来飞去的鸟儿,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和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妇,便显得生机勃勃了。
③每年寒暑假,少年都会来山里陪爷爷奶奶。
见我们来,少年有些羞涩,打了招呼,便转身不知去向。
十几分钟后,他拎了一大袋黄杏进屋。
那杏都是纯天然的,没有打药,所以许多掰开来,会看到小小的虫子,我小心地将虫子剔掉,咬一口,酸甜可口,美味极了。
而更多的杏,因为来不及采摘,或者被鸟啄食,被虫啃噬,纷纷坠落在地,他们便捡了,堆在粗陶大瓮里任其腐烂后,再将杏仁挑拣出来,积攒得多了,拿到山下卖掉。
④在我们跟老人聊天的时候,男孩更多的是蹲在墙根下,看着对面绿意葱茏的大山发呆。
我猜想那时的他,什么也不想,关于高考,关于镇上边打工边陪读的父亲,关于做村干部的母亲,关于手机里喧哗的微信,或者网上年轻人追逐的明星八卦,他统统都不关心。
天空蓝得像无边无际的海洋,云朵是大片大片的,他就像某一片自由舒展的云,在难得的暑假,飘回这片世外桃源中,安静幸福地发一会儿呆。
至于我们这些路人,当然更与他无关。
所以我们聊些什么,都不在他的关注内。
甚至我问他成绩如何,明年是否有信心考入大学,他也只是羞涩地笑笑,回复我一句“还行”,就不再多言。
其实我也很想像他一样,蹲在阳光盛烈的墙根下,看着面前亘古不变的山林,而后慵懒地融进这纯粹深邃的蓝色绿色白色和金色之中。
⑤男孩的爷爷是村里的小学老师,在这山村里教了一辈子书,老了,依然哪儿也不想去,还是守着这一片日渐茂密起来的大山,日复一日地安静过着。
日常生活在这里,犹如深蓝天空下的云朵,有亘古不变的白,和永恒不逝的美。
一切似乎都是千篇一律的,人生中的起伏,犹如一滴水,落入广袤的大地,什么也没有留下,便消失不见。
可恰恰是这样单调的咏叹调一样的重复,才保持着人生中可贵的静寂。
外界再怎样喧哗骚动,甚至男孩的父亲在镇上挣了多少钱,有着怎样与他们不同的热闹生活,都与他们这一代老去的人无关。
他们只想守着这一片树木繁茂的大山,守着这住过几十年的旧窑洞,就像一枚秋天的山杏,即使是腐烂坠落,也要投入大地的怀抱。
⑥遥想冬天大雪封路的窑洞生活,他们肯定会在秋末就早早地准备好越冬的充足的柴火和各种食物,然后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靠炕火取暖,足不出户地度过漫长的“蛰居”生活,自然也很少会有人来打扰他们。
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他们有的是天地间唯我三人的豪迈感还是万物萧瑟的凄凉感?他们感到的是孤独还是富足?
⑦像这样的人家,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准格尔旗大大小小的村庄里,似乎正在慢慢地变少,但又体现出不一般的顽强,他们就像一棵棵质朴、蓬勃的杏树,生生不息地停驻在这片因煤炭闻名的大地上。
他们在蜂拥进城市的人群中,选择像父辈们一样,后退,留守在村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远离城市喧哗的田园中,安静地守候。
⑧听着车外不时传来的汽车急促的不耐烦的喇叭声,在车灯到处闪烁的疲惫、烦躁且拥堵不堪的入城路上,我又想,那样的窑洞,如果老人们不在,大概是留不住那位少年的吧。
——那它能留得住未来老去的少年的父亲、老去的少年吗?那它还能留得住美味极了的有小虫子的杏果吗?
(选自《散文》2017年第2期《留在村庄里的人们》,有删改) ★1.形象特点概括概括窑洞生活环境的特点。
(4分)
答:
解析:对窑洞生活环境的介绍,集中在第②段,如“杏林掩映下的窑洞”“窑洞有些旧了”“依山而建、没有院墙”“干干净净”“开阔平坦的庭院”“世外桃源般”“遗世独立般”“显得生机勃勃”,将这些特点进行分析整合即可。
参考答案:①杏林掩映,破旧但干净,庭院开阔平坦。
②安静,遗世独立,如世外桃源一般。
③富有生机。
④与自然融为一体。
(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2.第④段画线部分,作者没有让少年“自述”,而是从“我”的视角“猜想”少年的相关情况、心理状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答:
解析:首先应该明确“我”是第一人称,如果让少年“自述”则是第三人称叙述,而全文明显是从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进行叙述的,因而此处以“我”的视角进行叙述,能和全文叙述角度保持一致,使得行文自然、流畅。
而“猜想”相对于“自述”,涉及的内容可以更多,能让文章内容更丰富,同时“我”的“猜想”相对于少年“自述”更显得主观,能够反映出“我”的情感、态度,并能暗示文章对“过路人”与“留守者”、“城市”与“山村”之间关系的思考。
参考答案:①用“我”的视角,使全文叙述角度保持一致,行文显得更为自然、流畅;
②“猜想”的视角比“自述”更为自由、宽广,可涉及更多内容,使文章更丰富;③“我猜想”便于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情感、态度;④用“我猜想”而不用少年“自述”,传递出
“过路人”与“留守者”两类人之间、“城市”与“山村”两种生活之间的天然“隔膜”,暗示文章主题。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
★3.物象作用分析简析“杏”在文中的作用。
(5分)
答:
解析:分析散文中某一事物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结构上,“杏”及与之相关的事物如杏林、杏果、杏树多次出现,贯穿全文,是行文的线索。
内容上,“杏”与窑洞一样,都是山村的典型事物,写“杏”能够展现出乡村生活的田园特色。
同时,文中还将留守在山村中的人们比作“杏”,这就赋予了“杏”深刻的象征意义,有助于表达大山人融入自然、回归大地的情怀,暗示文章主旨。
参考答案:①“杏”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先后用“杏林”“黄杏”“腐烂的杏果”“秋天的山杏”“杏树”“美味极了的杏果”等隐隐串起全文内容。
②抓住山村的典型事物,突出乡野气息,为文章增添了一份田园趣味。
③具有象征意义(或“暗示文章主旨”),说明留守在山村中的人们与自然的关系亲密,他们守着大山默默无闻地生活,就像山杏一样,即使是腐烂坠落,也要投入大地的怀抱。
(答出“线索”“典型事物”“象征意义”即可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
4.赏析最后一段。
(6分)
答:
解析:赏析文段,首先要考虑文段的艺术性,即各种表达技巧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其次要考虑文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如本段在技巧上,使用了对比(和前文进行比较)、联想(“我又想”)等表现手法并接连设置疑问(最后两句)。
其中“不耐烦”“疲惫、烦躁”生动形象地传达出现代人焦躁疲惫的状态,将之与前文所述的乡村生活进行对比,能够让人们对窑洞生活的宁静安详有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到乡村和城市生活的巨大差异;联想能进一步丰富文章内容,引发读者思考;疑问能够表现作者的迷茫,引起读者对未来山村发展的深思。
另外,文段中再一次提到老人、少年和杏果,与前文呼应,让文章结构更完整。
参考答案:①运用对比手法,用入城路上疲惫、烦躁的感受,突出窑洞生活的宁静、安详,展现现代人在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间的“割裂感”。
②运用联想,把读者的思绪引向未来,使文章内容更有纵深感,内涵更为丰富。
③运用疑问句,引发读者对山村未来走向的思考,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可能衰微、消逝的不舍与怅惘。
④用老人、少年、杏果等呼应前文,使文章结构紧致,浑然一体。
(每点2分,答出“运用对比”“运用联想”“运用疑问句”“呼应前文”及其各自作用中的任意三点,意思相近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8题。
(20分)
老谈的江湖
张虎生
与老谈的结识,场面有点另类。
一日路过古董市场,信步斜入,不料晚了,唯见边角处还剩一中年男子,守着个报纸大的小摊,孤零零的模样。
倒是他的头发,象牙一样的白,半尺那么长,在八月黄昏的热风中,一阵阵地扬起,有点意外的醒目。
我向前时,他突然叫住我,声音很轻,有点含混:“买下这串念珠吧,就20。
”他悄然竖起两根指头,同时隐隐约约的,一丝酒气飘了过来。
细聊起来,得知眼前这位衣着有点落拓的谈先生,并不是做买卖的熟手,那串念珠,他花了15块的本钱,熬了一整天,也没卖掉。
举着一个酒瓶,老谈讪笑道,“就挣顿酒钱”。
那个扁扁的酒瓶是装二两五二锅头的,当时也就三五块钱。
我收下念珠后,老谈顿时松快了许多,“还有点东西,有兴趣,你就看看,买不买没关系”。
他抬起身,打开当作小凳的木盒,木盒一尺见方,塞得满满的,竟然全是印章。
“你刻的?”我有些惊异,老谈轻声“嗯”了下,脸上浮起些许红晕。
带着疑惑,我一枚枚地端详。
印文镌篆的功力相当不俗,布局走刀,既守着端庄矜持,又稳中求变,疏密收放,甚是老到。
后来成了朋友,方知老谈篆刻的资历很是高深,是南京印社的早期会员,与他同期的,不乏响当当的大名家。
人家的行情,一方印,硬是5 000起步。
反观老谈,就便宜到家了。
开价二三百,机灵的买主,当然还得杀杀价。
我问他是否搞这个专业,老谈眉眼微蹙,依旧低声悄语地说“副业,副业”,然后又添上一句“专业也是操刀,不过是把大刀”。
听了这话,再瞧瞧眼前这位神态弱弱的老夫子,我一时惊诧莫名。
被我催逼,老谈断断续续地道来:念初中时,父亲亡故,他十几岁就顶职进了肉联厂,一直到下岗,始终专业杀猪匠一名。
说起这些,老谈慢悠悠的,云淡风轻的坦然。
老谈的中餐,一律就在摊前。
惹人注目的,是老谈与酒菜之间那种难言的微妙。
一个中午,摊子跟前,老谈照例摆出一壶一盅,几个小菜,抿上一口,细细地嚼着,渐渐的,面颊微酡了,话头也密了起来:你们插队吃不上肉吧,我倒是整天泡在肉窝子里。
实在饿了,刚出锅的油渣,又酥又软,抓一把,三口两口大嚼一番,那才叫个油水……我还沉浸在他描摹的胜景中,他又连连自嘲道:“油渣青春,油渣青春,根本不值一提。
”
确实,虽油水丰厚,老谈却不甘肉食,早早迷上了篆刻。
乔布斯说,“你须寻所爱”,而这位杀猪的老谈,早就践行了这一步。
他秉性勤奋,又拜得名师,一块冷硬的石头,一番心思过后,古老的艺术之花,就在手指间,一朵接一朵地绽放开来。
在那文化贫瘠的年岁里,这无疑是一份精神的膏腴,老谈的心,因此而愈加柔软,愈加丰厚。
世事难料,他50岁时,肉联厂被卖掉,老谈猛地跌入下岗大潮。
空荡荡的手里,只剩一把刻字刀了。
可他迂腐,奉行着艺术至上的圭臬,羞于卖印换钱,只好到处找些零工做,又无法专心治印。
我一再劝他放下:“人家齐白石能卖画,你为什么不能卖印?以一己之长挣钱,你的艺术才有可能续命存活。
”
又几年过去,现在老谈的印章,已经成了古董市场的一大卖点,生意不错,价格却一直
没涨。
遇到懂行且对他的道行啧啧称赏的,老谈就会喜不自禁,当场开上一堂洋洋洒洒的篆刻课。
也有喜欢然而缺钱的穷学生,期期艾艾地舍不得走,老谈见状,爽快对折,半卖半送,附赠若干小窍门。
资本当道,难免有心人把老谈当作潜力股,提出诸如工作室之类的待遇包装,老谈却从没应承。
也许,大凡遭遇过失业的人,心里不免还留着隐痛,但我想,年届耳顺,尘埃落定,老谈已经寻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份使命,那份手是自己手、脚是自己脚、自己领导自己的自由自在。
一天两遍酒,一日一方印。
不求闻达,但愿无忧。
江湖深阔,老谈仅取方寸;刻印换钱,老谈从不逾矩。
老谈的江湖,就这么大。
(选自2017年3月《新华日报》,有删改) 5.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4分)
答:
解析:理解散文中重要句子或段落的作用要结合该句或该段在文章中的位置来分析。
首段一般起和标题相照应,为下文具体描写人物做铺垫的作用。
本段有具体的场面描写,有对老谈的肖像描写,突出了老谈的另类。
参考答案:①运用场面和肖像描写,突出了老谈的另类;②为下文具体叙写老谈的另类做铺垫;③照应标题。
★6.分析人物心理文中画线句表达了“老谈”什么样的心理?(4分)
(1)老谈轻声“嗯”了下,脸上浮起些许红晕。
(2分)
答:
(2)老谈眉眼微蹙,依旧低声悄语地说“副业,副业”,然后又添上一句“专业也是操刀,不过是把大刀”。
(2分)
答:
解析:理解老谈的情感要把握文章中心,老谈是一个另类的人,结合当时的背景,老谈是难得坚持自己艺术追求的人,第(1)句是“我”询问印章是不是老谈刻的,面对“我”的惊异,老谈表现出的自豪;第(2)句是“我”问老谈是不是搞这个专业的,老谈表现出的一种谦逊。
参考答案:(1)①自得(自豪),②不好意思(害羞)。
(2)①谦逊(自嘲),②酸楚。
★7.物象作用分析文中为什么多处写到老谈刻的印章?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分析具体物象“印章”的作用,要从文章的结构形式上去分析其贯穿全文的作用;从主要人物形象的特征分析,能体现老谈对艺术的坚守;从主旨的角度分析,可见老谈的另类以及其人格魅力。
参考答案:①“印章”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体现文章的整体性;②业余刻印,表现老谈的另类;③体现老谈对艺术的坚守,对精神生活的追求;④老谈的印章成了市场的卖点,老谈却宠辱不惊,体现了老谈的人格魅力。
8.请探究最后一段的意蕴。
(6分)
答:
解析:回答本题可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由老谈的生活圈子小以及生活方式简单深入到其对待生活的态度。
再从作者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对老谈的肯定与欣赏。
参考答案:①老谈的生活圈子小,生活方式简单;②老谈的生活态度坦然、豁达,活出了自我;③暗含作者对老谈的肯定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