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分析行文脉络和文章结构

考点解读
• 高考命题愈来愈注重考查分析结构、梳理行文脉络、把握散文谋篇 布局的技巧。
• 考向一 确定并分析文本线索
• 线索是梳理行文思路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 散而神不散,这里的“神”体现在结构上就是线索,“一根思想的 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散文线索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 ①事物线索。 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 借助物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言志的散文就是以物为线索的。
• 考向三 分析散文句段的作用
• 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感和观 点态度上的作用。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中的重 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 的句子或段落。句段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分析某句段的 作用或某段落安排的用意,应考虑两方面:
• ⑥这座城就是一座戏台、一个巨大的发声体,风吹过、雨打过、脚 步走过,都会发出奇妙的声响。它收纳了自然的笙箫和历史的烟云, 既性感,又立体。作为北方人,我听不懂绍兴话,更无法听懂戏文, 但我依旧觉得自己能够“懂”。我想象着越王勾践用古老的绍兴话 发出的复仇誓言;想象着西施、范蠡在绍兴话里谈情说爱;“五四” 时代的文学热涌中,假如没有了蔡元培、鲁迅、周作人黄酒般浓郁 的绍兴口音,也会变得索然。因为那戏台,就是一部老式录音机, 漫长的河道,就是咿咿呀呀反复播放的旧磁带,它们“合作”,呈 现出有声音的历史。有了这些声音,书本上出现过的人物就不再遥 远,我们会相信自己正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水乳交融。
• (3)抓语言标志,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有的散文线索出 没于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明显的提示性的语言。
• 2.分析散文线索的作用
• 线索在文中的作用有:(1)组织材料,贯穿全文;(2)结构清晰,事 件集中;(3)揭示主题;(4)使行文富于变化。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散文《记忆里的光》

• 蒋子龙,男,汉族,1941年8月生,河 北沧县人,1958年8月参加工作,1972 年3月入党,中专学历,编审。曾任中 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副主席、 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 现任天津市作家过欧美亚等十几个国家。
•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 予蒋子龙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 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改革文学”作家 的代表。
•
二、梳理文章要点
• 1、线索:以物为线索——“记忆里的光”(象征意义) • 2、事件: • (1~6段)少年时看火车,初识镰刀锤头的图标; • (7~9段)青年时在海军,羡慕镰刀锤头的挎包; • (第10段)中年时在工厂,喜欢锻钢打铁的生活。 • 3、情感:“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散文阅读《记忆里的光》
一、叙事散文阅读的注意事项
• 叙事散文,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 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 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 散文阅读注意事项: • 1、把握作者情感,梳理事件脉络; • 2、比对原文信息,辨别分析正误; • 3、审读题干关键,全面精准作答。
8.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 解答此题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题区间————第1段~第6段 • 再依据叙述顺序概括情节大意————念头、行动、感受 • 梳理层次——①②③ • ①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②
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 与好奇;③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 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三、阅读题目解析
•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认领陈蔚文①不久前,姐夫的车钥匙不慎在小区遗失,寻找未果。
若去4S店重配钥匙要3000多元,无奈贴出公告,拾到者以500元酬谢。
拾到者收取酬金似乎无可厚非,然而我的第一个念头——如果是我家任何一位成员拾到,断不会收取这笔钱,这源于家风。
②父亲是军人,在我和姐姐的成长道路上,他的要求有时严苛得近于粗暴。
小至教导我们吃有吃相、站有站相,大至仁善礼俗、道德理想,还有“与人为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当年被父亲以这些“家规”训诫时不胜其烦,然而不知不觉中,它们已于日常生活中潜入我们的血脉,化育成人生的一部分。
③说来,这些不过是些农耕文化即有的“常识”伦理,与古老祠堂张挂的家训类同,只是父亲惯以口语表达,而先人们讲究遣词造句,使得家训更有恢宏的文化气度。
如我的老家浙江兰溪诸葛村,迄今留有诸葛亮先生的《诫子书》:“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曾到过鄱阳湖畔的汪山土库,这是一座气派的清代建筑,曾经的主人是“程氏家族”,有“一门三督抚”的佳话。
据说程家三兄弟在早饭前必诵家规:“尊长敬贤,唯礼是尊;孝顺父兄,共敦友爱”“待人持物,仁义为本;自省其心,非礼莫为”……这些听上去非常古老的家规其实也很现代,因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许多家庭教育子女的理念,也是一个人立足于世且心怀坦荡的基石。
④“自省其心,非礼莫为”一句,用诗人的语言转译便是“一个人应该活得像自己并且干净”。
⑤我父亲奉行的人生信条也大抵如此。
他不仅如此训导我们,本人亦是忠实的践行者。
⑥还记得儿时,从部队回来探亲的父亲带我乘公交,有个乡下孩子晕车,吐了我一身,孩子父亲惶恐,父亲的第一反应是掏出大手绢给那孩子揩拭,并连声安慰那对父子,还请旁边的乘客给那孩子让座。
十几年前,他拾到一部九成新手机,那时手机还算贵重物品,他首先检查手机有没有电,还好,有电,于是开机等机主打来电话。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提高理解能力深析词义句意题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1.对使用了技巧的句子,一般结合上下相邻句子还原其本义即能揭示出含 意,如将比喻句陈述为不使用比喻的句子。
2.“多看”“多联”中的每种技巧并非每题全用,要根据句子特点和文本内 容灵活运用。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三、怎样答理解词语的含义 “三联一依”法解答词语含义理解题
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 一“联” 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指代作用
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
二“联”
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 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典例2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文本见第 4 讲[典例 2]《粮食》。 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答案 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情感, 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②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 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解题指导]
这是一道理解词语的含义题。 第一步:通览全文,确定答题区间
题干已明确答题区间在第⑤段。
第二步,落实“3联”“1依”,理解词语的含义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特点:形散,神聚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或(1)写景散文(2)状物散文(3)叙事散文(4)说理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一读—整体感知:①了解主要内容;②归纳中心意思;③分析题目含义。
——用一句话概括中心。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二理—理清思路:1、抓抒情议论句;2、抓过渡句;3、抓每层每段中心句。
——用铅笔作好标志。
三找—-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四述—整合答案:1、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组合。
2、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
题型一:分析作品结构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构作用(专用术语):1)文首: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2020-2021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过尽行人君不来——梅岭古道随想王威廉①这世间已有太多的路,但只有极少数的道路,才能借助历史的机缘,在蒙蒙的时间尘埃里脱颖而出,被永恒铭记。
②我是站在梅岭古道的关隘处,想到这些的。
两侧逼仄的山崖,逼人警觉,仰视,仿佛山石随时塌陷。
向山脊南北眺望,是望不到边际的葱绿。
梅岭古道山体上那些被墨绿色苔藓遮盖的斧凿痕迹依然鲜明,没有炸药的年代,面对顽石,人们只能以硬碰硬,山间全是叮叮当当的巨大回音,虎口震裂,石屑飞溅,才有了一道道或深或浅的刻痕,那样的艰辛,无法想象。
我伸开双臂丈量,怀疑最宽处都不足五米,上上下下的石阶被上千年的踩踏,已经不成形状,我要不断低头看路,小心着脚下的石头。
而路边的荒草,在风中摇摆着,显得更加茂盛,不可一世。
③这条路纵使早已废弃,却绝不会被遗忘。
这条路就是那种从时间的尘埃里脱颖而出的道路。
离古道向南再继续走一阵,就到了珠玑巷,据说那是北人南迁而来的第一站,正是从那里开始,一批批中原人扎进了岭南的密林,一直走到东亚大陆的尽头……④这条路最让人怀念的,却不是它的地理意义,它和人类的其他事物一样,所能彪炳千秋的,依然是沉淀下来的文化风采。
在这条道路上,数不清的杰出人物留下了他们的诗篇,赞美这儿绚烂的梅花。
是的,若遇上对的时节,这里的梅花开得格外艳丽,尤其站在关隘高处向下望去,是一片灿烂热烈的花海。
这样绝美的风景,怎能不引发诗心的吟唱?不过,只要读过古人的诗篇就会明白,这条道路打动他们的更本质的原因,是他们在这里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
⑤“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上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苏轼走上梅岭写的《赠岭上老人》格外打动我。
秘密就在此:“曾见南迁几个回?”越过五岭,穿过梅关,在古代是一种流放,一种罪刑,此地虽有梅花千顷,此身却是戴罪之躯。
理想就如这梅花般娇艳,可是该如何去实现呢?也许这一去就是一生,就是无法抵抗的微躯消亡,就是无法忍受的信念熄灭。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探究标题、意蕴和创意解读

第三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五 散文类文本阅读
学案五 探究标题、意蕴和创意解读
考点解读
• 考向一 探究散文的标题
• 探究散文的标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探究标题的多重含义,二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析标题的特点。
• 有些散文的标题比较平实,而有些散文标题的拟写却很有特点,如: • (1)揭示文章主题或哲理——《有母亲的地方就是故乡》《记住回家
的路》。
• (2)点明写作对象及其特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彩 色的荒漠》《最熟悉的陌生人》。
• 考向三 创意性解读文本
•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阅读的最高层级,侧 重检测学生是否具有探究问题的能力。对此,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 (1)总揽全文,整体把握。
•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 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首先应该读懂原文, 深入理解文意,然后由表及里,归纳要点,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的 真正意图,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整容后的故乡让我们的灵魂找不到归宿。
• 【技法梳理】 • 标题的内涵探究“三步走”
• 第一步:理解标题的表层义。表层义即标题的本义,标题的本义一 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其它义。
•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语境义,即标题在文中的含义。探究 时宜由表及里,结合材料内容,尤其是照应标题、点明标题的文字, 并联系文章的主旨、情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专题04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学生卷)-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通用)

专题04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年份卷别试题简析题材考点2024新高考Ⅰ卷回忆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段落作用、理解句子含义、辨析作者观点态度全国甲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理解句子含义、探究作品意蕴全国甲卷书信散文鉴赏作品内容、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情感、个性化阅读与理解2023新高考Ⅱ卷乡土散文鉴赏艺术特色、鉴赏写作手法、探究作品意蕴全国甲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鉴赏文学形象、分析重要段落作用北京卷游记散文理解重要词语、鉴赏艺术特色、鉴赏散文语言、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天津卷叙事散文归纳内容要点、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探究作品意蕴、个性化阅读与理解2022新高考Ⅱ卷叙事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全国乙卷书信散文鉴赏艺术特色、把握作者情感北京卷生活散文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分析表达效果天津卷写景散文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鉴赏艺术特色、评价作者情感2021新高考Ⅱ卷回忆散文鉴赏艺术特色、把握作品思想内容、分析重要语句的含义全国甲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情节段落的作用、探究作品意蕴北京卷回忆散文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概括文本、分析标题的含义天津卷书信散文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鉴赏表现手法、鉴赏文学形象、个性化阅读与理解2020新课标Ⅲ卷叙事散文鉴赏艺术特色、梳理概括情节、分析标题的作用新高考Ⅰ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鉴赏行文结构北京卷文化散文理解词语的含义、筛选概括信息、梳理文本结构天津卷文化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情节段落的作用、梳理文章结构、个性化阅读与理解命题趋势在鉴赏散文艺术特色的基础之上,强化对重点词句、段落的深入理解,对文本意蕴的整体把握,同时有意识地考查考生个性化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一、(2024·新高考Ⅰ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0 题
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 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鉴赏作 品的文学形象,分析作 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 手法。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 21 题 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 从 不 同 角 度 和 层 面 发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 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 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 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 94 岁的玛丽 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 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 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 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 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 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 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 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 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分 析作 品的 体裁特 征和 表现手 法。
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以赏析。
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用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探讨作者
意是______。
的创作意图。
本文是抒情散文,第⑪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和 “我 ”两个 不 同 的 手法。
第 6 题 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
的态度?请结合全文
进行分析。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 概括作品主题,
第 4 题 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鉴赏作品的文学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形象。
第5题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 理解文中重要句 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子的含意。
本
掘作品的意蕴。
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
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
第 22 题
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 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 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
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选文 选篇 分类
叶梅 《根河之恋》
感。
文章叙写了玛丽亚·索、乌热尔图和走
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
“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 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现了怎样的匠心?
鄂温克人与根河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 考查必考名著《红楼梦》
对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理解 《边城》《红岩》《阿 Q 正
(3)从散文试题的布局看,主要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作品结构,概括 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等。尤其以语言的内涵 及语言的表达艺术为考查重点,这与散文的体裁特点有关。
4.特别提醒:2018 年《考试大纲》修订的基本思路是关注学科素 养、语文能力,尤其是鉴赏能力。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的具体表述有 诸多增加和改动,这些变化在散文阅读考查中如何体现,应在备考中予 以充分关注。
年份,有何效果?
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
体会语句的丰富含意,探讨作者
熊久红 《湖殇》
写景 状物 抒情
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以第⑫~⑮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特点。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是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写景 状物 抒情
咏物 抒情
(1)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 (2)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 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 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80 字左右) 文精神。
2016
天津卷 上海卷 北京卷
第 16 题 第 17 题 第 18 题 第 19 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 10 题 第 11 题 第 19 题 第 20 题 第 21 题 第 22 题
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
老腔”?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
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备考指导] 1.2018 年三套全国新课标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都没有 选择散文。而 2017 年三套全国新课标卷中就有两套考查散文阅读。 2.依据 2018 年三套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倾向, 我们并不能就此断言散文阅读不会出现在 2019、2020 年的高考试 题中。在 2018 年各省市高考试题中,仍然有北京、天津、浙江等 省市考查的是散文阅读,这些省市的命题特色有可能会被全国新课 标卷借鉴吸收。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仍然要对散文阅读给予足够的 重视。 有鉴于此,我们以 2017 年全国新课标卷这两道试题以及近年 来独立命题的部分省(市)的试题为例,来阐释散文文本考查的相关 内容,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考情。 3.从上表我们可以概括出散文文本命题的特点—— (1)选材:以中国散文为主。所选散文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 抒情性、哲理性,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真题文本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人记事——[2017·北京卷]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 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 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 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 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 两岸的万千生物。
[考纲要求] (见专题四“考纲要求”) [考卷分析] 下面列举近三年全国部分省市高考考查的散文试题。
年度 2018
卷别 北京卷
题号
题干及考点 题干
考点
第 18 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 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 第 19 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含意,分析作品结构,
记事 抒情
叶文玲 《汴京的星
河》
写景 状物 抒情
2017
全国 新课
标 卷Ⅱ
全国 新课
标 卷Ⅲ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 分析作品结构,
第4题
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析作品的表现 手法,领悟作品
的艺术魅力。
第5题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 “窗子”的含意。
理解文中重要概 念的含义。
作者交替使用“你” 分析作品的表现
不.正.确.的一项是
传》相关知识。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分
项是
析作品结构。
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 理 解 文 中 重 要 句 子 的 含
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 意。
品 味 精 彩 的 语 言 表 达 艺 朱以撒
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
术。
《挺拔之姿》
第 6 题 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 表达艺术。
加以赏析。
林徽因 《窗子以
外》
李娟 《我们的 裁缝店》
写景 状物 抒情
记事 抒情
2017
第 19 题 第 20 题 第 21 题
北京卷 第 22 题
第 23 题
第 24 题
第 16 题
天津卷
第 17 题 第 18 题
第 19 题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 理 解 文 中 重 要 概 念 的 含
2.“神聚”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 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无 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的约束。
3.结构 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 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 的整体。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 线索。③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的语言特点?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
10 个“一”,具有怎样 作品的艺术魅力。
的艺术效果?
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
么先写街、再写人、后 分析作品结构。
写灯。
根据全文,分析作者 “感到如此新奇和庆 幸”的深层意蕴。
概括作品主题,探讨作者的 创作意图。
选文
选篇
分 类
石红许 《虹关何处 落徽墨》
4.语言 某种意义上说,散文的语言更具文学特色,风格更具多 样性,内涵更为丰富蕴藉。
5.分类 根据写作内容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议论思辨等 类。
二、表现手法(下文有具体讲述,此处略)
学案1 整体阅读指导
散文的整体阅读,一是抓散文共有的文体特征;二是按散文的分类,确 定不同类别的散文的阅读侧重点,从而使答题思路更清晰。
(2)题型:参考 2017 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卷Ⅲ散文阅读的题型,结 合 2018 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部分唯一的一篇散文(《岳桦》) 阅读的题型,联系 2018 年三套全国新课标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题型, 可以基本确定,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不管是小说阅读,还是 散文阅读,题型都应该包括一道单项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其他省(市) 独立命制的试题一般设置 4~5 道题,以主观表达题为主,有的试卷中全 是主观题,有的试卷是一道多项选择题再加上若干道主观题。从题型上 来看,选择题(四选一或五选二)、简述题、探究题(发表自己看法之类的 题目)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