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质资源情况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及创新途径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及创新途径焦仁海仲义刘俊蔡鑫茹吴凤新刘兴二夏远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公主岭 136100)玉米是全国第1大粮食作物[1,2],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开发诸如工业乙醇等新能源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3]。
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及自身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起到了不可代替的支撑作用,成为农业科技战略的核心。
据美国学者预测,未来粮食增产潜力70%依靠新品种持续不断更新换代,而品种的更新换代进展决定于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水平。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及创新途径 1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驱动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发展现代种业的芯片。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等显著特点。
种质资源是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经过上千年的自然演变形成的,蕴藏着各种潜在有益基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有价值的宝贵财富,是作物育种、生物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举世闻名的“绿色革命”和杂交水稻的成功均源于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鉴于种质资源在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世界范围内的种质资源竞争愈演愈烈,资源的争夺和发掘已成为竞争焦点,常规技术和现代分子技术相结合对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精准鉴定评价、发掘、创新的研究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共识。
从种质资源中获取“基因主权”,带来巨额财富,已成为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控制别国经济的一种新的战略手段。
种质资源不被专利保护,但从种质资源中获取的优异基因序列却可以实施专利保护,不仅可以使窃取别国基因资源的“生物海盗”合法化,而且将致使种质资源拥有国应用本国种质资源时变成非法化。
将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有可能对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带来重大影响。
“种中国大豆侵美国权”等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充分说明了加强种质资源研究实力、提升总体研究水平的重要性。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我国玉米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农业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作物之一。
但是,在我国玉米生产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了推动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需要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
一、玉米品种单一随着市场对于玉米的需求变化,玉米的品种也需要不断更新。
但是,目前我国玉米品种相对单一,存在着玉米的品种不足,种质资源不丰富等问题。
这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
解决途径:首先,应该加强对于玉米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
同时,也需要加强玉米品种的研发,开发新的玉米品种,提高其适应性和产量,并且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
二、生产技术水平不高我国的玉米种植技术还比较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使用不当,导致了农药残留、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解决途径:应该加强对于玉米生产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提高种植者的种植技术水平。
同时,建立农药、化肥等供应体系,优化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和种植效益。
三、玉米市场流通不畅我国玉米市场流通不畅,价格波动较大,玉米产业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解决途径:应该加强玉米市场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玉米市场体系,加强市场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提高玉米市场的透明度。
四、玉米深加工程度低我国玉米深加工程度还比较低,仅仅占据了玉米加工产业的一小部分。
这对于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解决途径:应该加强对于玉米深加工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在这一领域增加投资,提高深加工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使玉米加工产业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作用。
总之,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加强玉米产业的管理和监管,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市场透明度,加强对于玉米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这些都是推动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五章 玉米种质资源
第五章玉米种质资源 (1)第一节玉米地方品种资源 (1)一、地方品种资源的征集 (1)二、地方品种资源的整理与类型 (1)三、地方品种的保存 (3)四、地方品种的利用 (4)第二节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创新 (5)一、国内玉米种质资源的征集和利用 (5)二、国外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 (6)三、玉米种质的改良创新 (9)四、玉米群体改良 (10)第三节玉米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 (15)一、抗病性鉴定 (15)二、抗虫性鉴定 (17)三、耐旱性鉴定 (17)四、耐涝性鉴定 (17)五、耐寒(冷)性鉴定 (19)六、耐盐(碱)性鉴定 (22)第五章玉米种质资源第一节玉米地方品种资源一、地方品种资源的征集玉米由南美洲传入我国后,经过长期的天然杂交、自然选择和人为选择,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大量特定的优良地方品种,如在我国云南等地独有环境下突变形成的糯质玉米资源。
积极搜集、研究、改良这些种质资源,可为玉米育种提供重要的基础材料。
1950年我国首次开展大规模的玉米资源收集整理工作,1978年后又进行第二次收集。
至今已建立目录并入库保存的玉米种质达1.6万余份。
编辑出版了《中国玉米品种志》、《全国玉米种质资源目录》第一、二、三集和《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研究利用指南》,为进一步整理、鉴定和研究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地方品种资源的整理与类型对玉米地方品种进行归类是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根据植物学特征、生长发育特性及特殊用途,对征集的玉米地方品种进行归类整理,有利于更全面地掌握和了解品种的特征、特性,便于更好地加以研究、改良利用和保存。
(一)按穗部性状分类按穗部性状,玉米资源可归类划分为9个类型(亚种)。
1.硬粒型硬粒型亦称硬粒种或遂石种。
学名Zea mays L. indurata Sturt.。
该类果穗多为圆锥形。
子粒圆形或方圆形,顶部和四周的胚乳均为角质淀粉,只有居中的小部分为粉质淀粉。
子粒颜色可分为黄、白、红、紫等,其中以黄色居多,白色次之,紫色和红色较少。
玉米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玉米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一、引言玉米(Zea mays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几个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种植,包括自然种植和基因改良的种植方式。
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和保护对维持全球粮食安全、发展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玉米种质资源的保护方法1.建立玉米种质资源收集体系种质资源收集是种质资源保护成功的关键一步。
各国建立了自己的玉米种质资源收集体系,如中国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与美国种植所密切合作,建立了中国现代玉米种质资源收集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收集工作。
2.建立种质资源众包平台众包平台是建设玉米种质资源保护的好方法,它可以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加速保护与利用工作的进展。
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玉米种质资源的物种分布、数量、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玉米种质资源保护生态玉米种质资源保护生态是保护玉米种质资源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在人工种植过程中还能够维持其天然的遗传规律,保持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此外,采用综合管理的方式来进行种质资源保护,确保种子质量和产量,减少资源浪费。
三、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方法1.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资源利用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资源利用是利用玉米种质资源的基础,玉米遗传学研究的发展已经推动了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
对于公民来说,在国内成立玉米生态与发展协会,为广大农户提供玉米种子、企业开发玉米生意等,这些的成立可以充分保护玉米种质资源,并加速玉米的繁衍和保护。
国家可以对于企业或组织进行创新券或种子基金的资金支持等手段,将玉米梗、玉米皮等资源进行利用,增加经济价值。
2.玉米种质资源的现代种植技术玉米种质资源的现代种植技术能够改良其品质,提高其经济价值,将种质资源转化为实际产出。
通过现代化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快速、精准地进行玉米种植,增加玉米种子的产量。
四、结论玉米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农作物之首。
玉米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对于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和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与评价越来越重视。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一、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种质资源是指用于生产、育种和研究的动植物物种和品种的各种遗传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工培育资源。
而遗传多样性则指一个物种内部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和种间之间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异程度。
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即指玉米的遗传表现在品种水平、族群水平和种间水平上的多样性。
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农业和经济意义。
首先,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质资源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水平和食品安全。
其次,玉米的遗传多样性与抗病性、适应性和耐旱性等重要农业性状密切相关,对于玉米的育种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最后,玉米是我国的战略性产业之一,玉米种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评价方法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形态学性状分析、生物化学性状分析、分子标记分析等。
这些方法均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具体情况综合应用。
1. 形态学性状分析形态学性状是指生物个体的形态特征,如株型、叶形、花形、果实形态等。
这些性状可以通过对实验材料的观察和测量进行分析。
形态学性状分析是一种简单易行、直观直觉、经济实用的评估方法,其缺点是测量的精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且无法反映种间和基因水平上的分化。
2. 生物化学性状分析生物化学性状是指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代谢产物,如蛋白质、酶、糖类、维生素、花色素等。
这些性状可以通过生化分析技术进行测定。
生物化学性状分析可以反映品种间和基因水平上的差异,但其缺点是分析过程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耗时较长的实验周期。
玉米种质资源鉴选方法
玉米种质资源鉴选方法
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质资源鉴选方法对于提升玉米产量
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玉米种质资源鉴选方法:
1. 农艺性状观察法:通过观察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情况、抗逆性和病虫害抗性
等方面的特征,评估其农艺性状。
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大量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筛选,选择出适应性强、产量高、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
2. 遗传连锁图法: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利用遗传连锁图构建的遗传图谱来鉴定
和筛选玉米种质资源。
该方法可以揭示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特性,为品种改良和杂交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3. 生理生化指标法:通过测定玉米种质资源的生理生化指标,如叶绿素含量、
叶片蒸腾速率等,评估其耐旱、耐寒等抗逆性。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玉米种质资源的抗逆能力,为抗旱、抗寒等特性的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法:基于玉米种质资源的DNA序列差异,利用分子标记
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和筛选。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鉴选效率,并且可以准确判断玉米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为玉米的品种改良提供有效的手段。
综上所述,玉米种质资源鉴选方法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综
合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全面评估玉米种质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为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玉米优异种质资源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而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其优异种质资源的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已成为当前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的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的价值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质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在玉米品种改良和创新中,优异的种质资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利用种质资源进行杂交育种,可以大大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粮食生产的总体效益。
二、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的规模化发掘近年来,我国在玉米种质资源规模化发掘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对玉米遗传资源的深入调查和搜集,建立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库。
另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玉米种质资源进行高效分子标记和评价,加快了优异基因的挖掘和利用。
通过这些努力,我国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的规模化发掘正逐步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在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方面,我国也积极探索并不断取得成果。
通过对玉米各种质资源的育种利用,培育出了一大批适合不同地区和不同需求的玉米新品种。
利用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我国也在玉米抗病虫害、适应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创新利用,为我国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未来展望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国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的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利用玉米种质资源,培育更加适应不同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为我国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的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对于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不断完善种质资源的调查、鉴定和利用技术体系,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山东省的优异玉米种质资源
山东省的优异玉米种质资源陈建国山东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也是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地。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以及育种技术的发展,山东省形成了多元化的玉米育种与种植结构。
与此同时,山东省的优质玉米种质资源也越来越多。
本文简单阐述了种质资源对培育优质玉米资源的重要意义,重点讨论了山东省的部分优质玉米资源。
一、种质资源对培育优质玉米品种的重要意义育种选择的基础就是遗传变异,而遗传变异与种质资源多样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保持种质资源多样性十分具有必要性。
当前,我们主要利用企业自主产权种质资源、国内研究院公用资源、国外公用资源、经授权协议SMTA 交换的自交系、保护过期的解密自交系以及市场商业杂交种等种质资源培育优质的玉米品种。
在育种的过程中,对于育种项目建设来说,则需要充分考虑适合性,即改良后的种质是否与育种模式相适应、是否会产生亚群问题,所以,对种质进行测配,再决定如何科学利用。
二、山东省的优质玉米种质资源1、抗逆性资源(1)抗旱性资源郑单958由河南省农科院杂交选育而来。
1998年山东省对其进行试种,2001年山东省审定之后开始重点推广。
实践结果表明,郑单958平均亩产674kg ,籽粒粗蛋白近似8.5%、粗脂肪近似4%,出籽率可达90%,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耐高温,且抗叶病毒与黑粉病,特别适合夏玉米地区种植。
除了郑单958之外,鲁单9088、天泰33、济玉96等都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2)抗倒伏资源鲁研23由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培育而来。
鲁研23在2015年参加山东夏玉米生产试验,对照郑单958,其平均亩产增产11.4,开花授粉期早5天,出籽率高出2个百分点,所有试点全部增产,无一发生倒伏,且高抗茎腐病,适合推广种植。
除了鲁研23之外,登海605、士海618也有较好的抗倒伏能力。
2、抗病虫害资源(1)抗茎腐病资源登海605由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而来。
2008年登海605参加黄淮海玉米品种实验,2010年、2011年先后经国家、山东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审定,之后开始重点推广。
高产优质玉米种质资源筛选研究
高产优质玉米种质资源筛选研究一、引言玉米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产量、品质、适应性和耐受性等因素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高产优质玉米的种质资源筛选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较为详细地讲解高产优质玉米种质资源筛选研究。
二、玉米种质资源的特征玉米种质资源是一种具有多样性的物种资源,种质资源的多样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在地理起源、产地环境、生物类型、遗传形态、功能特性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多样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种质资源扮演着重要角色,包含大量丰富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是玉米种质资源成为玉米遗传改良研究的基础。
因此,对玉米种质资源的筛选研究对于玉米育种的进展至关重要。
三、高产优质玉米种质资源筛选方法(一)外观检查法外观检查法是玉米筛选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外观检查中,研究人员主要检查玉米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光泽等因素,来评估其外在品质。
这个方法相对简单、经济,适用于体积较大的品种,但它不能提供任何相关的遗传信息。
(二)表型筛选法表型筛选法是通过观察和记录玉米的内在特征,包括生长特征、形态特征、生物学性状等来鉴定玉米种质资源。
它比外观检查法更加精准,并可以为后续产量、品质等的评选提供参考。
(三)分子标记筛选法分子标记筛选法是现代玉米种质资源筛选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
根据分子标记的特征,研究人员可以对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精准的遗传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到玉米基因组中的任意位置,可以检测到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从而选择合适的种质资源进行育种。
四、高产优质玉米种质资源的育种应用高产优质玉米种质资源通常是育种目标。
基于对种质资源的筛选工作所得到的优异品种中,建立优化的玉米遗传育种体系,利用亲本间交配遗传杂交的方法,产生大量种子,采用适当的培育方式,从而培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杂交组合。
五、总结高产优质玉米种质资源的筛选研究是玉米育种研究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意味着育种人员能够从中选出更符合产量、品质、适应性等各方面要从的种质资源进行育种。
黄淮海夏播玉米存在的问题及育种路线探析
黄淮海夏播玉米存在的问题及育种路线探析黄淮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夏播玉米种植区域,由于其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夏播玉米在此地区具有很大的生长潜力。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环境问题的凸显,夏播玉米在黄淮海地区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对黄淮海夏播玉米存在的问题以及育种路线进行探析,以期为该地区夏播玉米的生产提供参考。
一、黄淮海夏播玉米存在的问题1. 抗性差:由于黄淮海地区气候变化多端,温度和湿度波动大,各种病虫害易发生。
而目前夏播玉米的抗性尚不够强,导致病虫害防控困难,影响产量和质量。
2. 品质低:部分地区的夏播玉米品质较差,主要表现在玉米籽粒的大小不均匀、颗粒不饱满等方面,严重影响了玉米的销售和加工利用。
3. 产量下降:受连年干旱和水稻、小麦等作物市场价值的影响,部分农民逐渐放弃夏播玉米的种植,导致夏播玉米的产量逐渐下降。
4. 种质资源匮乏:目前夏播玉米的种质资源较为匮乏,多数品种缺乏多样性,无法满足不同地区的生长环境和需求。
以上问题反映了黄淮海地区夏播玉米生产中的一些困难和矛盾,也说明了目前夏播玉米育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有必要对夏播玉米的育种路线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二、育种路线探析1. 提高抗病虫害能力:通过对夏播玉米抗性基因的筛选和引入,培育出具有较强抗病虫能力的新品种,以适应黄淮海地区的生长环境。
也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提高玉米的抗病虫能力。
2. 改进品质特性:通过对玉米品质相关基因的研究和筛选,培育出颗粒饱满、口感好、香甜可口的夏播玉米新品种,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 提高产量性能:通过对夏播玉米的产量性状进行分析和筛选,培育出适应黄淮海地区生长条件的高产新品种,实现夏播玉米的产量稳步增长。
4. 丰富种质资源:通过开展夏播玉米的种质资源调查和采集工作,发掘、整理和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丰富夏播玉米的遗传多样性,满足不同环境和需求的要求。
通过以上育种路线的探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以抗病虫能力、品质特性、产量性能和种质资源丰富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夏播玉米的育种工作,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夏播玉米存在的问题,提高夏播玉米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玉米抗病基因挖掘及种质资源创新利用
玉米抗病基因挖掘及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病害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致力于挖掘玉米中的抗病基因,并开展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
玉米抗病基因的挖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科学家们通过对玉米品种的大规模筛选和鉴定,发现了许多具有抗病性的玉米品种。
这些品种中的抗病基因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对象。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手段,科学家们成功地鉴定出了一些重要的抗病基因,如ZmPep1和ZmPep2。
这些基因能够增强玉米对多种病原菌的抵抗能力,为玉米的病害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除了抗病基因的挖掘,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也是玉米抗病研究的重要方向。
种质资源是指各种玉米品种和亲本的遗传资源,包括野生种质资源和栽培种质资源。
科学家们通过对这些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鉴定,发现了许多具有抗病性的玉米种质。
这些种质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基因资源,可以为玉米的抗病育种提供重要的遗传材料。
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科学家们成功地将这些抗病基因导入到优良的玉米品种中,提高了玉米的抗病性和适应性。
玉米抗病基因挖掘及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的研究对于玉米的抗病育种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挖掘玉米中的抗病基因,科学家们可以为病害防控提供新的策略和手段,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可以丰富玉米的遗传背景,提高玉米的适应性和抗病性,为玉米的生产和品种改良提供重要的支持。
玉米抗病基因挖掘及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是解决玉米病害问题的重要途径。
科学家们通过对玉米中抗病基因的研究和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为玉米的抗病育种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促进了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质资源保护情况总结汇报
种质资源保护情况总结汇报种质资源是指农作物、家禽、家畜及其野生近缘种中的遗传物质,是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基础。
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的变化以及全球气候的变暖,种质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的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我国有专门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机构,承担着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管理和利用等核心功能。
这些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野外考察,收集了大量的种质资源,并通过合理的贮藏技术进行了长期保存,确保了这些宝贵遗传资源的世代传承。
其次,在政策层面上,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法规章、政策措施,以加强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特别是在早稻、小麦、玉米、大豆等重要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方面,我国制定了相应的优先发展战略,并实施了多个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这些举措有效地保护了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提高了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保护了农作物供给和粮食安全。
此外,在实践层面上,我国针对一些重要的特色农作物和珍稀濒危植物,开展了大量的保护工作。
例如,在稻种资源保护方面,我国建立了全国稻作种质资源库,收集了大量的稻种种质资源,为稻作的品种改良和种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
同时,我国也加强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加强对其种群数量和分布的监测和调查。
然而,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目前农作物的种质资源保护主要集中在传统农产品上,而对于一些新型农作物和转基因农作物的种质资源保护还较为薄弱。
其次,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以确保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和农民对于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资源采集和保护工作的不足。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种质资源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 我 国玉米 种 质资 源的 利用 现状
尽管 玉米 传人 我 国 只有 50 0 a左 右 历 史 , 现 已 经 基 但
遗 传基 础狭 窄 问题 会 比以往 任何 时候都更 加 突 出。
在 育种工 作 中 , 突破性 品种 往往 源于关 键遗 传 资源 的
本 普及 了 自交 系 间杂交种 , 民也不再 保 留 自由授 粉 的地 农
度 与深度 。我 国玉 米育 交 系 , 结果 造成所 培育 品种 亲缘关 系 相近 。玉 米生 产用 种种 质单 一化 和育 种 用 种种 质 遗 传 多样 性 匮 乏严 重 限 制了优 良基 因 的利用 , 降低 了进 一步 提高杂 种 优势 水平
安徽 农 学 通 报 , n u A 6 SiB l 2 1 1 ( 3 A h i g . c. u1 0 0,6 2 ) .
7 7
我 国 玉 米 种 质 资 源 的 研 究 现 状 及 存 在 问 题
王 国胜 陈举 林 侯 玮 孙 洪 波 李 平 海 宗 燕
( 1泰 安 市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 山东 泰 安 2 10 2 四川 农 业 大 学 , 70 0; 四川 雅 安 65 1 2 04)
应用 , 已经 表现 出严 重退 化 的现 象 , 中黄 早 四 的褐 斑 病 其
和小斑 病 的发病 程 度 已 日趋 严重 , 1 Mo7的穗 腐 病和 矮 花 叶病也有 加重 的趋 势 。
识 到 当前应 当在 3个层 次上开 展玉 米种 质研 究 , : 即 扩增 、
改 良和 创新 。忽视 种质 扩增 , 便难 以在 种质 改 良方 面取得
实 质性 进展 , 没 有 扩 增 和 改 良就谈 不 上 种 质创 新 和 利 而
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玉米(Zea mays)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也是遗传实验中常用的模式生物之一。
使用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具有许多优点,包括其丰富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小的基因组大小、易于操作的遗传材料以及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首先,玉米拥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玉米的自然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不仅包括了各种不同的品种和种类,还包括了大量的野生种质资源。
这些丰富的遗传变异为玉米的遗传实验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可以用于研究各种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基因功能。
其次,玉米的基因组相对较小。
相比于其他作物,玉米的基因组大小适中,这使得研究人员更容易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分析。
此外,玉米的基因组结构也相对简单,这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使得他们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基因定位和功能研究。
第三,玉米的遗传材料操作相对容易。
玉米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而且其生长过程也相对容易控制。
这意味着研究人员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杂交、选择和后代筛选,从而能够更好地研究各种遗传性状和基因功能。
最后,玉米在农业和生物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玉米的遗传研究不仅可以为玉米本身的改良提供重要的信息,还可以为其他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借鉴。
此外,玉米也被广泛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中,包括基因功能研究、基因组学研究以及转基因技术研究等领域。
总之,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小的基因组大小、易于操作的遗传材料以及广泛的应用领域等优点。
这些优点使得玉米成为了遗传实验中一个重要的模式生物,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和便利,也为农业生产和生物科学研究带来了重要的贡献。
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玉米,咱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明星食物”,无论是煮玉米、烤玉米,还是做成玉米粥、玉米面饼,都是餐桌上的常客。
可你知道吗,这个“明星食物”背后藏着一段令人惊叹的故事?玉米的“优异种质资源”,简直就像是宝藏一样,挖掘它们的人可不在少数!这就不得不提到玉米精准鉴定了。
说白了,玉米不是所有的玉米都能“卖得上价”。
每一颗种子、每一株玉米,背后都有它的“血统”和“性格”,它们可不都是千篇一律的。
“优异种质资源”这四个字听上去有点高大上,不过其实就是指那些玉米种子里的“好基因”。
就像咱们人类有好基因、坏基因一样,玉米也有。
这些“好基因”决定了玉米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耐旱能力等等,反正就是影响玉米质量和表现的那种关键因素。
所以啊,精确地鉴定出哪些种质资源好,哪些不好,直接关系到玉米的未来发展。
怎么精准鉴定这些玉米呢?这就得说到现代农业技术的“大杀器”了。
以前农民种玉米,靠的全是经验,拿着“看天吃饭”的态度,不知道哪颗玉米的基因最强、最耐旱、最抗病。
今天不一样了,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一整套技术,可以通过DNA检测、基因组学分析这些方法,来判断每一颗玉米种子的质量和潜力。
简直就像给玉米做个“体检”,不管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品种,还是外来的新手,大家都能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可是你以为搞个鉴定就能完事了?那你就太小看这事儿了。
玉米的优异种质资源藏得可深呢!不仅仅是基因这一层面,连它生长的环境、土壤的质量、气候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玉米的表现。
所以,鉴定的时候不仅要看种子的基因,还得考虑到它的生长背景。
像这种精准的评估,光是高科技手段肯定不够,还得有经验丰富的专家来对这些数据进行解读。
就好比你去看病,医生给你做了好多检查,最后还得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开药方一样。
说起来,玉米的“精准鉴定”有点像一个复杂的大拼图。
科学家们需要拿到不同地方、不同品种、不同环境下的玉米样本,仔细分析它们的基因、性状,找出哪些基因组合最适合现代农业生产,哪些种质资源能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稳稳地生长。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及改良
2021年第1期现代农村科技经验交流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及改良李如来邱磊牛忠林吴丽丽夏永伟蒋佰福靳晓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玉米是各国经济市场中重要的基础产品,在我国玉米种植区因地域、气候等因素差异较大,能满足生产需求的优质玉米品种较少,且因土资源匮乏,玉米育种工作易受外来资源影响。
本文简述了玉米3大种植区气候特点及玉米育种特征,为各地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质资源;改良玉米站加乡yZ.)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作物,结实果穗可作为饲料储备,凭借其较高的肉、蛋、奶等次级产品的转化率,享有“饲料之王”的美称[1]。
在发达国家玉米种植80%用于饲料生产,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我国玉米生产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用于饲料生产的玉米在70%以上。
除用作饲料外,玉米也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玉米作为高淀粉作物,其籽粒淀粉含量在70%以上,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中应用广泛。
按玉米种植区域可分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前3个区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每年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占全国80%以上[2]。
我国早期玉米育种工作利用的种质资源大部分来自地方品种或自交系,资源贫乏,杂交选育性状单一,而后随国际市场开放和国际交流,逐年引进全球各国商业杂交种或突变体,丰富了玉米遗传变异选育的多样性,拓宽了遗传基因选择区间,为我国玉米育种发展奠定了遗传基础。
更远。
参考文献[1]房世杰,王成,杜伟,等.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科技创新——以新疆农业科学院农部级重点实验室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9,38(5):47-50. [2]于佃凤.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发展[J].中国市场,2018(19):179-180.[3]虞紫燕.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为例[J].上海农村经济,2019(10):20-22.[4]郑小蔚,范海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和对策研究[J].农业工程及能源,2017(11):156-164.⑸赵志鹏,吴立峰.浅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18⑵:1-2.1我国与美国玉米种植上的差别1.1种质资源差别1.1.1美国种质资源。
小麦玉米向日葵种质资源包括
小麦玉米向日葵种质资源包括小麦、玉米和向日葵是三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它们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们的种质资源是农业科研和生产的基础。
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小麦、玉米和向日葵的种质资源。
小麦种质资源是指小麦的种子、花粉、染色体、基因、品种和其它有关遗传信息的物质。
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属于禾本科植物。
小麦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根据形态、生理特性、遗传类型等分类,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比如普通小麦和野生小麦,普通小麦又可以分为硬麦、软麦、中麦等品种。
小麦种质资源的丰富性为小麦的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广阔的基础。
在世界各地的小麦种质资源中,还包括了许多抗病虫害和逆境条件的品种,这些种质资源对于小麦的抗病虫害和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种质资源是指玉米的种子、胚胎、染色体、基因及其相关的遗传信息。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
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特征、遗传类型等分类,玉米种质资源可以分为各种各样的类型。
比如,根据种子颜色的不同,玉米可以分为白种和彩色种;根据株型的不同,玉米可以分为筱型、中性和高秆型等。
此外,玉米种质资源还包括了许多抗病虫害和逆境条件的品种,这些种质资源对于玉米的产量和抗逆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向日葵种质资源是指向日葵的种子、花粉、染色体、基因及其相关的遗传信息。
向日葵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
根据花的形态特征、花粉的染色体数和形态等,向日葵种质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此外,向日葵种质资源还包括了许多抗病虫害和逆境条件的品种,这些种质资源对于向日葵的产量和抗逆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小麦、玉米和向日葵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这为它们的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了广阔的基础。
各种类型的种质资源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研究人员和农民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和利用这些资源,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河县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结果分析
五河县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结果分析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农作物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掌握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五河县农业局于2019年对全县第三次进行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
对普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对保障和发展当地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总体现状根据普查数据统计,五河县共有52个农作物种类,其中小麦、玉米、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还有蔬菜、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
在这52个农作物种类中,粮食作物占比最高,达到了78.85%,而蔬菜、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占比为21.15%。
总体上,该县的农作物种类丰富,但在经济作物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不同种类农作物的分析1.小麦2.玉米五河县玉米种植面积为4.5万亩,普查发现该县具有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包括本地优良品种“五河甜玉米”“五河滋哺玉米”,以及外来品种“金龙”“河北32”等。
3.水稻4.蔬菜五河县蔬菜种类繁多,种植面积为2.5万亩,主要包括韭菜、白菜、芹菜、辣椒等常见品种,普查结果发现,该县蔬菜种质资源存在一定的单一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种改良和更新,提高品种的多样性。
5.水果三、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建议根据普查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建议:1.要进一步加强品种改良和推广,提高种植品种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增强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2.要加大培育、收集和保存本地稀有、优良、适应性强的种质资源的力度,防止种质资源的流失。
3.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种质资源交流合作,从全局的角度,进一步推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4.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五河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该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总体现状良好,但在经济作物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可以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种质资源导读:我国长期种植的玉米地方品种主要是硬粒型,例如北方春玉米区的火苞米、金顶子、白苞米、老来皱、霜打红、白顶、高桩,北方夏玉米区的野鸡红、小粒红、金棒锤、小白糙、干白顶,华北玉米区的武陟矮、石灰篓、大红袍、七叶糙、紫玉米、红玉米,南方玉米区的小金黄、满堂金,西南玉米区的大籽黄、南充秋子等,据1984年全国农作物品种资源考察,共征集整理的玉米地方品种近800份,—《中国玉米种质资源的整理与成就》,玉米玉米种质资源第一阶段:1950年以前,农家品种、外来品种我国长期种植的玉米地方品种主要是硬粒型,还有少数糯质型。
例如北方春玉米区的火苞米、金顶子、白苞米、老来皱、霜打红、白顶、高桩;北方夏玉米区的野鸡红、小粒红、金棒锤、小白糙、干白顶;华北玉米区的武陟矮、石灰篓、大红袍、七叶糙、紫玉米、红玉米;南方玉米区的小金黄、满堂金;西南玉米区的大籽黄、南充秋子等。
据1984年全国农作物品种资源考察,共征集整理的玉米地方品种近800份。
—《中国玉米种质资源的整理与成就》玉米传入我国以后,经过近500年的风土驯化,形成了各种生态型的丰富的地方品种。
硬粒型品种是最早引入我国的类型,经过长期在某一地区培养与选择,已形成各种生态型。
硬粒玉米共同特点是对特定的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但因受生态型的限制,这类品种适应性不广泛。
耐瘠薄性、耐旱性、早熟性和品质好是其共同特点,适应于丘陵山区和生育期短的早熟地区。
籽粒品质角质,淀粉多,食味好。
例如黑龙江北部的火苞米、小粒红;陕西的野鸡红;四川南充的秋子;湖北山区的小子黄等地方品种皆属于这一类。
而在半高山地区和纬度较低地区的硬粒玉米则属于熟或晚熟品种,如西南大籽黄和文山白玉米,京津一带的小八趟等。
—《玉米种质资源概况及其改良利用研究》1950年以前评选出的优良农家品种有:金皇后、英粒子、金顶子、白鹤、旅大红骨、辽东白、四平头、白马牙、华农2号、小粒红、大粒红、安东黄马牙11号、黄县二马牙等。
马齿型在美洲形成较晚,引入我国则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
例如东北地区的白鹤和美稔黄,是1927年由吉林省公主岭农业试验场从美国的沃特泊尔(Woodburm White Dent)和明尼苏达(Minnesota13)品种中选择培育而成。
金皇后(Golden Queen)是1930年由山西省铭贤学校教师自美国引入。
1931年长江下游一些单位从美国引入一些玉米品种。
英粒子原产于欧洲,是1943年由丹麦传入辽宁省的。
陕西省红心白马牙是1947年从美国引进的双交种中选育而成。
在河北省唐山地区种植的白马牙,是从意大利白(Italian White)经过多年栽培和选择形成。
中间型品种是从硬粒型与马齿型品种天然杂交人工选择而成。
这些品种比硬粒型增产,比马齿型稳产,食味较马齿型好,有较广的适应性和丰产性,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状,如抗某种病虫害,适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适应特定的生态条件,等等。
—《中国玉米种质资源的整理与成就》马齿型品种是近几十年才自国外引入的,国内已有大面积种植,如金皇后是1931年由于西铭贤学校自美国引入;东北的白鹤是由美国引进的沃特泊尔(Woodburn)经选择形成的品种;英粒子原产于欧洲,是1943年由丹麦传入辽宁的;陕西的红心白马牙是1947年从引进的美国双交种中选出的品种。
据了解,1931年长江下游地区及北京附近都自美国引入一些玉米品种,其中有金皇后和意大利白(Italian white),后来经多年栽培和选择成为北京、河北唐山的白牙品种。
中间型地方品种是硬粒型与马齿型天然杂交的后代。
通过天然杂交和人工选择逐步形成了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中间型品种。
如东北地区形成的半马齿型的大小白头霜、半硬粒型的金顶子、白盖子等品种,河北省的洋黄,湖北省长阳大子黄,河南省的鹅翎白等中间型地方品种。
这类品种由于具有硬粒型和马齿型的遗传特点,在当地又经过长期的种植和选择,表现比硬粒种增产,比马牙种稳产,食味也较佳。
—《玉米种质资源概况及其改良利用研究》金皇后(Golden Queen)是山西太谷铭贤学校的美籍教师Raymound T. Moyer于1930年冬从美国维吉尼亚州珍珠城引进山西的优良马齿型品种,适应性广、产量高,经过1931-1935年5年试验,评金皇后为最佳品种,产量比对照农家增产1倍,成为山西省乃至北方春玉米区最为驰名的品种。
到1949年,金皇后已经遍植北方7省,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
获白是河南获嘉的地方品种,高抗矮花叶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穗粒腐病、圆斑病、小斑病,是非常好的抗源,因而在60-70年代广泛应用,与四平头群、自330亚群、Mo17亚群、旅大红骨群、改良Reid 群都有非常强的杂种优势。
第二阶段:1950-1958年,单交种这一阶段,主要利用优良的农家品种和外来品种杂交推广的单交种。
主要推广了坊杂2号(小粒红×金皇后)、春杂2号(东陵白马牙×197)、夏杂1号(华农2号×英粒子)、公交82号(大金顶×铁岭黄马牙)、晋杂1号(昔阳大黄玉米×金皇后)、百杂6号(干白顶×安东黄马牙11号)、潍杂1号(二伏糙×金皇后)、品杂2号(白鹤×高脚糯)、都安2号(白马牙×都安白)、川农56-1号(南充秋子×门福5号)、长杂4号(金皇后×潞安二黄糙)、坊杂4号、齐玉24号、齐玉26号等。
我国自1952年从山东省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坊杂2号、4号品种间杂交种。
1954年后,北京的春杂号、夏杂号,河北的百交号,山西的晋杂号,河南的百杂号,陕西的陕玉号,四川的川农号,广西的品杂号,浙江的浙杂号等品种间杂交种,逐步取代了小粒红、白马牙、金顶子等农家品种。
利用金皇后还配制了一系列品种间杂交种,如坊杂2号(金皇后×小粒红)、坊杂4号(金皇后×华农2号)、百杂4号(金皇后×七叶糙)、春杂1号(金皇后×华农1号)、晋杂1号(金皇后×二黄玉米)、莱杂1号(金皇后×大粒红)等,累积面积超过2500万亩。
第三阶段:1958-1970年,双交种这一阶段主要为玉米双交种推广利用阶段。
从国外引入或用其作原始材料选育的自交系,在玉米育种上起着良好作用。
如自交系WF9、38-11、W20、W24、W153、W59E等,是我国育成的第一批双交种的亲本。
这一时期,推广的玉米双交种主要有农大7号[(金15×38-11)×(W24×W20)]、双跃3号[(华160×W20)×(南49×南55)]、双跃150[(黄小162×南70)×(华160×W20)]、新双1号[(矮154×金131)×(威59×威153)]、双跃4号、双跃35号、双跃80号、烟双302、烟双545、豫双号、吉双号、黑玉号、陕玉号、成双号、凤杂号和云双号等。
利用金皇后还配制了一些双交种,如春杂5号、春杂14号,农大4号、农大7号,新双2号等。
第四阶段:1971-1980年,单交种为主,双交、三交为辅第五阶段:1981-1986年,单交种第六阶段:1987-1992年,单交种第七阶段:1993-2000年,单交种玉米种质资源第一阶段:1950年以前,农家品种、外来品种我国长期种植的玉米地方品种主要是硬粒型,还有少数糯质型。
例如北方春玉米区的火苞米、金顶子、白苞米、老来皱、霜打红、白顶、高桩;北方夏玉米区的野鸡红、小粒红、金棒锤、小白糙、干白顶;华北玉米区的武陟矮、石灰篓、大红袍、七叶糙、紫玉米、红玉米;南方玉米区的小金黄、满堂金;西南玉米区的大籽黄、南充秋子等。
据1984年全国农作物品种资源考察,共征集整理的玉米地方品种近800 份。
—《中国玉米种质资源的整理与成就》玉米传入我国以后,经过近500年的风土驯化,形成了各种生态型的丰富的地方品种。
硬粒型品种是最早引入我国的类型,经过长期在某一地区培养与选择,已形成各种生态型。
硬粒玉米共同特点是对特定的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但因受生态型的限制,这类品种适应性不广泛。
耐瘠薄性、耐旱性、早熟性和品质好是其共同特点,适应于丘陵山区和生育期短的早熟地区。
籽粒品质角质,淀粉多,食味好。
例如黑龙江北部的火苞米、小粒红;陕西的野鸡红;四川南充的秋子;湖北山区的小子黄等地方品种皆属于这一类。
而在半高山地区和纬度较低地区的硬粒玉米则属于熟或晚熟品种,如西南大籽黄和文山白玉米,京津一带的小八趟等。
—《玉米种质资源概况及其改良利用研究》1950年以前评选出的优良农家品种有:金皇后、英粒子、金顶子、白鹤、旅大红骨、辽东白、四平头、白马牙、华农2号、小粒红、大粒红、安东黄马牙11号、黄县二马牙等。
马齿型在美洲形成较晚,引入我国则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
例如东北地区的白鹤和美稔黄,是1927年由吉林省公主岭农业试验场从美国的沃特泊尔(Woodburm White Dent)和明尼苏达(Minnesota13)品种中选择培育而成。
金皇后(Golden Queen)是1930年由山西省铭贤学校教师自美国引入。
1931年长江下游一些单位从美国引入一些玉米品种。
英粒子原产于欧洲,是1943年由丹麦传入辽宁省的。
陕西省红心白马牙是1947年从美国引进的双交种中选育而成。
在河北省唐山地区种植的白马牙,是从意大利白(Italian White)经过多年栽培和选择形成。
中间型品种是从硬粒型与马齿型品种天然杂交人工选择而成。
这些品种比硬粒型增产,比马齿型稳产,食味较马齿型好,有较广的适应性和丰产性,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状,如抗某种病虫害,适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适应特定的生态条件,等等。
—《中国玉米种质资源的整理与成就》马齿型品种是近几十年才自国外引入的,国内已有大面积种植,如金皇后是1931年由于西铭贤学校自美国引入;东北的白鹤是由美国引进的沃特泊尔(Woodburn)经选择形成的品种;英粒子原产于欧洲,是1943年由丹麦传入辽宁的;陕西的红心白马牙是1947年从引进的美国双交种中选出的品种。
据了解,1931年长江下游地区及北京附近都自美国引入一些玉米品种,其中有金皇后和意大利白(Italian white) ,后来经多年栽培和选择成为北京、河北唐山的白牙品种。
中间型地方品种是硬粒型与马齿型天然杂交的后代。
通过天然杂交和人工选择逐步形成了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中间型品种。
如东北地区形成的半马齿型的大小白头霜、半硬粒型的金顶子、白盖子等品种,河北省的洋黄,湖北省长阳大子黄,河南省的鹅翎白等中间型地方品种。
这类品种由于具有硬粒型和马齿型的遗传特点,在当地又经过长期的种植和选择,表现比硬粒种增产,比马牙种稳产,食味也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