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_4全部答案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心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答案(1—4)最全
最新度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心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答案(1—4)心理学作业1一、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5.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
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
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13.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
国家开放大学《学校管理心理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学校管理心理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作业1一、填空题1.学校管理心理与人的心理活动紧密相连,学校管理心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与对人的心理活动管理。
2.科学管理理论形成的阶段可分为:科学管理时期、管理的行为学派阶段、行为科学的形成时期、管理科学阶段和综合性的现代管理时期。
3.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学校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考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4.理学中的个性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5.人的典型的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6.人的性格特征可分为性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
7.骄傲、勇敢或怯弱、勤劳或懒惰是人的性格特征。
8.人的需要按起源不同分生理需要与社会需要,按对象不同分为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9.双因素理论的两类因素是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
10.麦克莱兰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满足之后,还有成就的需要、权力需要和合群需要。
二、单项选择题:1.人为设定条件,控制某些心理现象的发生并加以研究的方法称为()。
A、访谈法B、实验法C、问卷法D、测验法2.个性心理的核心部分是()。
A、性格B、气质C、兴趣D、能力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灵活性低”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4.“勤奋与刻苦、公正与忠诚、自信与自尊”等是描写人的下列哪种性格特征?()A、态度特征B、情绪情感特征C、意志特征D、理智特征5.下列智商公式中哪种是正确的?()A、IQ=MA/CA*100%B、IQ=CA/MA*100%C、IQ=(MA-CA)*100%D、IQ=(MA+CA)*50%6.以下哪类动机是按动机的起源分类的。
()A、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B、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C、主动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D、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7.用双因素理论分析,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保健因素?()A、工作成就感B、工作认可C、人际关系D、提拔晋升8.根据双因素理论的观点,下列哪个命题是正确的?()A、激励(-)导致不满意B、激励(+)导致满意C、保健(-)导致没有不满意D、保健(-)会降低努力程度9.双因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心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答案(1—4)最全
最新度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心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答案(1—4)心理学作业1一、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5.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
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
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13.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答案全
例题:(一)选择题1.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C)。
(A)一种交叉关系(B)一种线性关系(C)倒U形曲线关系(D)一种直线关系2.支持语言获得的后天学习论的研究者是(ACD)。
(A)巴甫洛夫(B)乔姆斯基(C)班杜拉(D)斯金纳(二)名词解释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2.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人际交往中出现"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错误,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认识和交往。
(三)简答题1.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答: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2.5分)。
编码是人们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2.5分)。
存储是将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和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2.5分)。
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2.5分)。
2.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分):(1)能力的类型差异。
(3分)(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3分)(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分)(四)论述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
答案: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分)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2分)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2分)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和改造现实。
(2分)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2分)6.人格和谐完整。
(2分)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分)心理学作业1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019年中央电大《心理学》考试资料+《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附答案汇编(全)(可编辑)
2019年中央电大《心理学》考试资料+《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附答案汇编(全)(可编辑)12019年中央电大《心理学》考试资料+《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附答案汇编(全)2019年中央电大《心理学》考试资料名词解释情感: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迁移: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感到紧张的情绪状态。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技能:是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通常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现实事件的过程中体现。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2、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级产物——人脑机能的活动形式。
人的心理是在成熟、健全的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这是大脑的本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也为现代有关脑的研究所证实。
脑是人类心理的物质基础,它是一块十分复杂而精致的物质,具有反映外界刺激,抑制智慧活动和复杂行为的高级机能。
人脑的这种复杂的内在结构,决定了它的特殊机能,使其真正成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
大脑所具有的心理机能,就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从谢切诺夫的反射概念到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系统学说,都表明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反射活动过程的结果3、为什么说心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要反映?答:(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的制约作用;(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印象。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4全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4全]想知道心理学所有答案的学友不用急了,现整理最完整版的给大家: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一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5.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
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
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13.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
学校管理心理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
学校管理心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共有 0 条回复件∙∙经济论坛∙∙楼主发表于 11:45:13引用 1 楼∙摘要:作业1答案 1、管理科学发展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本主义早期管理阶段。
古典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第一次将人引入管理中,劳动分工在本以上就是将工人分配到不同的劳动岗位,通过提高工人的劳动熟 ...∙∙作业1答案1、管理科学发展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本主义早期管理阶段。
古典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第一次将人引入管理中,劳动分工在本以上就是将工人分配到不同的劳动岗位,通过提高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工厂的的生产产量。
第二阶段:科学管理学派。
20世纪初到30年代,代表人物泰勒,主要观点:注重工作任务的分析与设计,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直接目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已取得高额的利润。
第三阶段:行为科学学派。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代表人物梅奥,主要观点:重视职工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以及领导行为的研究,重视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的需要、改善工作环境、改进管理方法,从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组织目标。
第四阶段:管理科学学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70年代,代表人物很多如西蒙、孔茨等,主要观点: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系统的理性模式,把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广泛地运用到管理领域,形成一系列新的组织管理技术与方法,把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的轨道。
强调把运筹学方法作为管理基础,强调系统分析的管理特点,并把决策作为管理的灵魂。
第五阶段:综合性现代管理学派。
20世纪70年代至今,代表人物圣吉,主要观点:把组织看成一个开放系统的社会心理模式,把管理科学、社会科学、心理科学与行为科学结合起来,创立了系统工程,强调系统地组织和规划,将多重学科的技术和理论综合起来,以完成预定的目标。
2、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构成有三部分;个体心理:个性理论、激励理论、教师生命周期理论群体心理:需要层次论、成长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组织心理:管理方格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弗德勒的权变理论、道德-目标理论作业2 答案一、填崆1、个性环境因素2、胆汁质粘液质3、胆汁质4、性格5、发展水平6、情感意向7、社会精神8、首因近因9、冷漠幻想、退化10、情感行为倾向11、工作参与组织承诺12、态度改变的主动性态度的内控性13、服从、认同、内化14、多维性同时性快速性不可预测性公开性历史性15、职业指导青春期教育二、选择 1、A 2、B 3、C 4、A 5、B 6、C 7、D 8、D 9、A 10、B 11、C 12、D13、D14、C15、A16、C17、B三、判断改错1、√2、×3、√4、×能力质的差异5、√6、√7、√8、√9、√10、√11×挫折是人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感不能克服的障嗳时所产生的沮丧焦虑紧张的情绪。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心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答案(1—4)最全
最新度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心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答案(1—4)心理学作业1一、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5.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
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
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13.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第1—4章)一、⒈亚里士多德;⒉冯特;⒊心理现象及其规律;⒋心理过程、个性心理;⒌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⒍心理特征;⒎产品分析法、作业分析法;⒏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细胞;⒐反射;⒑指向性、集中性;⒒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⒓脑、脑;⒔客观现实;⒕社会生活实践的;⒖机能;⒗弗洛伊德;⒘目的性、意志努力的程度;⒙有意后注意;⒚20;⒛个别属性;21.分析器;22.机体觉;23.反、小;24.暗适应;25.错觉。
二、⒈C⒉B⒊D⒋A⒌B⒍D⒎D⒏C⒐B⒑B⒒C⒓A⒔B⒕A⒖⒗B⒘A三、⒈×⒉×⒊×⒋√⒌×⒍×⒎√⒏×⒐×⒑×⒒×⒓√⒔√⒕√⒖×⒗×⒘×⒙×⒚√⒛√四、⒈心理过程:即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在人脑中发生、发展和完成的,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的不同,分为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
P2⒉个性:是一个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P185(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
包括两方面:一是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一方面是个性倾向性。
P3)⒊测验法:又叫心理测验,是预先制订的测验量表来测定人的能力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的个别差异的一种方法。
种类主要有智力测验、品格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等。
P13⒋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P25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本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条件反射,其特点是动物必须通过自己的活动或操作才能得到强化,所以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射。
P27⒍动力定型:简称动型,是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不仅可以建立单一的条件反射,还可以把客观环境多种刺激物按先后次序或强弱的不同,组成一个复合刺激物系统,经多次反复后,就形成适应环境的复杂的反应系统。
学校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全部答案
《学校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第一章)综合归纳⒈请描述管理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管理科学发展阶段: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
P4-5 ⒉请描述学校管理心理的主要内容,并按下列的图框画出简单的树形图。
学校管理心理学学校个体心理学校群体心理学校组织心理个体心理与管理教师心理与管理教师积极性的激励学生心理与管理学校中的群体心理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学校领导心理学校组织心理⒊施恩将人性假设分为哪四种?请说明每一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和相应的管理方式。
P6-7⒋案例分析某中学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问题。
党支部书记提出,根据依法治校的精神,对学校规章制度要进行全面修订,这次修订要求制度定的严一点还是宽一点,请同志们讨论一下,定个调子,让各部门根据这个调子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
规章制度是严点好还是宽点好,大家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规章制度就是要从严、从细,越严越细越能堵塞漏洞。
有人认为出问题就说这个制度有漏洞,不科学,规章制度靠人来操作,关键是人的素质问题,高素质的人就是没有制度约束,也不会出问题。
制定制度要建立在对同志基本信任的基础上,并不是说制度越严越好,把什么都定的很死,不利于发挥责任人的作用,要给责任人一点负责的空间。
双方争持不下。
请以人性假设理论为依据,说明你的理解和看法。
答题思路:(1)制定学校各项制度要符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在学校一般分为两个系统,即教学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
(2)制定针对教师的制度要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化,倡导人性化管理,给与教师充分的尊重。
(3)慎用经济人人性假设。
形成性考核作业2(第二、三、四、七章)一、填空⒈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个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⒉人的典型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⒊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易怒、急燥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
⒋谦虚或骄傲、勇敢或怯懦、勤劳或懒惰是人的性格特征。
⒌个体的能力差异表现在能力类型和能力水平两个方面。
《管理心理学》网上形考作业答案
《管理心理学》网上形考作业答案《管理心理学》作业1(第一章―――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B)。
A.法约尔B.泰罗C.韦伯D.梅奥2.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D)、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
A.组织文化 B.领导心理 C.激励心理 D.个体心理3. 按能力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B)。
A.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B.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C. 能力、才能和天才D.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4. 态度的参与改变理论的提出者是(C)A. 因斯科B.费斯汀格C. 勒温D.凯尔曼5. 美国心理学界公认的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斯腾 B.梅奥 C.闵斯脱博格 D.勒温6. 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是指(C)A.自我知觉B.自我意识C.自我管理D.自我感觉7.按某种或某种典型的性格特征,性格可以分为(D)。
A.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B.优越型和自卑型C.外倾型和内倾型D. A、B、C、D和E五种类型8.凯尔曼于1958年提出态度的形成包括服从、( D)、和内化三个阶段。
A.接受B.趋同C.认同D.同化9. 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A)A.胆汁质B.抑郁质C.多血质D.粘液质10. 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知觉不包括以下(C)A. 物质自我B.社会自我C.精神自我D.现实自我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管理心理学: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2. 价值观:所谓价值观是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3. 能力:所谓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或是指个人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
4. 知觉:所谓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答案
心理学作业1(第1—4章)一、填空题1.早在2400年前,亚里士多德在《灵魂论》中对心理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4.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组成。
5.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等。
6.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7.通过对被试的日记、作文、试卷等活动成果来研究心理活动的方法被称为产品分析法或作业分析法。
8.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9.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0.注意是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征。
11.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有机地、综合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个性心理。
12.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3.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14.“狼孩”事件充分说明了人的心理对于人的社会生活实践的依存性。
15.人的心理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6.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在1896年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
17.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维持注意是否需要,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9.7——10岁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约为20 分钟。
20.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1.分析器是客观世界与人的心理活动有机联系的中介。
22.机体觉是由机体内部发生变化引起的。
2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阈限越大,感受性越小。
24.由光亮处走进暗室,从什么也看不见到慢慢地看见周围物体,叫做暗适应。
25.错误的、歪曲实际的知觉就是错觉。
二、选择题1.下列学者中,较早地论述了身体先于精神,精神依附身体的是C 。
2016年秋季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答案(全)
2016年秋季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答案(全)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4心理学作业1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5.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
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
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13.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3)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兑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4)意识的能动性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他们的意识内容。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心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答案(1—4)最全
最新度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心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答案(1—4)心理学作业1一、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5.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
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
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13.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试题与答案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第1-3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1.正后象和负后象答: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时,叫正后像;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相反时,叫负后像。
2.韦伯定律答: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称作韦伯定律。
3.知觉答: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4.感觉适应答:指在同一感觉器官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受性的变化。
5.单眼线索答:人即使只使用一只眼睛,也能感受到尝试线索,这样的线索叫做单眼线索。
6.催眠答:广义上讲,催眠是一些暗示有特殊反应能力的人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的一种觉知状态;狭义上讲,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7.意识答: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8.注意答: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
答:(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控行为。
(3)预测未来。
(4)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2.列举几种主要的意识状态。
答:(1)睡眠。
(2)梦。
(3)催眠。
(4)白日梦。
3.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及特征。
答:(1)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
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
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4.举例说明注意的几种类型及其特征。
答:(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既有自觉目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学校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全部答案
学校治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第一章〕综合回纳⒈请描述治理科学开展的四个时期。
治理科学开展时期:治理活动产生的妨碍。
P4-5⒉请描述学校治理心理的要紧内容,并按以下的图框画出简单的树形图。
学校治理心理学学校个体心理学校群体心理学校组织心理个体心理与治理教师心理与治理教师积极性的鼓舞学生心理与治理学校中的群体心理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学校领导心理学校组织心理⒊施恩将人性假设分为哪四种?请讲明每一种人性假设的要紧瞧点和相应的治理方式。
P6-7⒋案例分析某中学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咨询题。
D支部书记提出,依据依法治校的精神,对学校规章制度要进行全面修订,这次修订要求制度定的严一点依然宽一点,请同志们讨论一下,定个调子,让各部门依据那个调子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
规章制度是严点好依然宽点好,大伙儿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规章制度确实是基本要从严、从细,越严越细越能堵塞漏洞。
有人认为出咨询题就讲那个制度有漏洞,不科学,规章制度靠人来操作,要害是人的素养咨询题,高素养的人确实是基本没有制度约束,也可不能出咨询题。
制定制度要建立在对同志全然信任的根底上,并不是讲制度越严越好,把什么都定的非常死,不利于发扬责任人的作用,要给责任人一点负责的空间。
双方争持不下。
请以人性假设理论为依据,讲明你的理解和瞧法。
答题思路:〔1〕制定学校各项制度要符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在学校一般分为两个系统,即教学系统和行政治理系统。
〔2〕制定针对教师的制度要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化,倡导人性化治理,给与教师充分的尊重。
〔3〕慎用经济人人性假设。
形成性考核作业2〔第二、三、四、七章〕一、填空⒈每个人的行为基本上个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⒉人的典型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⒊精力充分,情绪发生快而强,易怒、急燥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
⒋谦虚或骄傲、勇敢或怯懦、勤劳或懒惰是人的性格特征。
⒌个体的能力差异表现在能力类型和能力水平两个方面。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第1-4章)一、填空题1亚里士多德2冯特3心理现象及其规律4心理过程、个性心理5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6心理特性7倾向性8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细胞9放射10指向性、集中性11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12脑、脑13客观现实14社会生活实践的15机能16目的性、意志努力程度17有意后注意18 20 19个别属性20分析器21机体能22反、小23暗示应24错觉二、选择题1D、2C、3C、4A/C、5B、6C、7A、8B、9A、10ABD、11B、12D三、判断题√√×××××√×××√四、名词解释1、理过程:即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在人脑中发生、发展和完成的,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的不同,分为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
2、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3、注意:是意志的选择性活动。
意识的选择性活动具体地变现为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4、注意的转移和分心:注意的转移就是根据需要,主动而及时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者在同一活动中由一种操作过渡到另一种操作。
分心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在必需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与集中,或者完全离开与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现象。
5、感觉和知觉: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6、差别感受性:就是刚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上差异的能力。
五、简答题1.主要差别在于:(1)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机体是被动强化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机体主动操作才能得到强化(2)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机体的道德反映是不随意的,在操作性条件中,机体的反应是能控制的,随意的行为2少年期学生注意的基本特点有(1)注意发展的特点(2)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3)直接兴趣在注意中起着巨大的作用(4)探究新奇事物的主动性增强(5)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3少年期学生的感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感知发展的特点(2)感知过程中分析与综合能力的统一发展(3)应用观察成果的能力日益提高4、避免与控制学生分心的常用措施有:⑴超前控制⑵信号控制⑶提高控制⑷表扬(批评)控制六论述题1.辩证唯物注意的反映论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这是因为: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3.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第一章)综合归纳⒈请描述管理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管理科学发展阶段: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
P4-5 ⒉请描述学校管理心理的主要内容,并按下列的图框画出简单的树形图。
学校管理心理学学校个体心理学校群体心理学校组织心理个体心理与管理教师心理与管理教师积极性的激励学生心理与管理学校中的群体心理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学校领导心理学校组织心理⒊施恩将人性假设分为哪四种?请说明每一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和相应的管理方式。
P6-7⒋案例分析某中学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问题。
党支部书记提出,根据依法治校的精神,对学校规章制度要进行全面修订,这次修订要求制度定的严一点还是宽一点,请同志们讨论一下,定个调子,让各部门根据这个调子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
规章制度是严点好还是宽点好,大家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规章制度就是要从严、从细,越严越细越能堵塞漏洞。
有人认为出问题就说这个制度有漏洞,不科学,规章制度靠人来操作,关键是人的素质问题,高素质的人就是没有制度约束,也不会出问题。
制定制度要建立在对同志基本信任的基础上,并不是说制度越严越好,把什么都定的很死,不利于发挥责任人的作用,要给责任人一点负责的空间。
双方争持不下。
请以人性假设理论为依据,说明你的理解和看法。
答题思路:(1)制定学校各项制度要符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在学校一般分为两个系统,即教学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
(2)制定针对教师的制度要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化,倡导人性化管理,给与教师充分的尊重。
(3)慎用经济人人性假设。
形成性考核作业2(第二、三、四、七章)一、填空⒈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个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⒉人的典型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⒊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易怒、急燥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
⒋谦虚或骄傲、勇敢或怯懦、勤劳或懒惰是人的性格特征。
⒌个体的能力差异表现在能力类型和能力水平两个方面。
⒍自我认知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
⒎自我认知可以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⒏在对陌生人的知觉中首因效应起作用,在熟悉的人的知觉中,则近因效应起作用。
⒐受挫折后人的直接反应方式主要有情绪反应、攻击、冷漠、幻想和退化。
⒑态度的三种成分是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⒒教师的三种工作态度有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
⒓教师态度的三个主要特点是态度的稳定性、态度改变的主动性、态度的内控性。
⒔个体社会化的心理机制是服从、认同和内化。
⒕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具有多维性、同时性、快速性、不可预测性、公开性和历史性的特点。
⒖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学习指导、生活指导、职业指导、青春期教育。
二、选择题:⒈“善良与忠诚、勤奋与刻苦、谦虚与自尊”等是描述下列人的哪种性格特征?(A)A.态度特征B.情绪特征C.意志特征D.理智特征⒉以理智、意志、情绪三种心理机能中哪一种占优势来确定性格类型的方法被称为(B)A.内外倾向型B.机能类型C.独立型与顺从型D.优越型与自卑型⒊独立型与顺从型性格分类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C)A.阿德勒B.荣格C.威特金D.卡特尔⒋能力总是和人的(A)联系在一起。
A.活动B.性格C.气质D.兴趣⒌“镜中我”的概念指的是下列哪一种自我认知的途径(B)A.自己行为B.他人的反馈C.内省D.社会比较⒍“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说的使对人知觉的(C)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C.投射效应D.近因效应⒎根据双因素理论的观点,下列哪个命题是错误的?(C)A.激励(+)导致满意B.激励(-)导致没有满意C.保健(+)导致不满意D.保健(-)不会降低努力程度⒏根据期望理论,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D)A.E高×v高=M高B.E中×V中=M中C.E低×V低=M低D.E零×V中=M中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又难割舍的动机冲突是(A)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⒑下列挫折反应中,哪种属于理智的、建设性的行为反应?(B)A.幻想B.升华C.回归D.压抑⒒阿Q被人打了以后说是儿子打了老子,这属于下列哪种防卫方式(C)A.反向行为 B.压抑 C.合理化D升华⒓“酸葡萄理论”和“甜柠檬理论”是下列哪种防卫方式(D)A.压抑B.替代C.升华D.合理⒔决定人态度的核心是对(D)的认定。
A.认知B.情感C.行为倾向D.价值⒕教师对学校及其目标的认同属于(C)A.工作满意度B.工作参与C.组织承诺D.工作投入⒖对学校的工作提出建议属于下列哪种表达对工作不满的方式(A)A.积极性-建设性B.建设性-消极性C.消极性-破坏性D.破坏性-积极性⒗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中下列哪种选项属平衡状态?(D)⒘惩罚学生是压力下的(B)反应A.情绪B.行为C.情感D.意志⒙以下哪项不属于个体社会化的心理过程?(A)A.模仿B.服从C.认同D.内化⒚同学间逐渐熟悉、来往频繁并结成伙伴,这一时期成为班集体的(B)A.松散期 B.同化期 C.凝聚期 D.形成期⒛青春期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C)A.学习能力B.异性交往C.人生目标D.同辈群体三、判断并改错⒈气质是人最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对)⒉高级神经活动中强、平衡、灵活性低属抑郁质气质。
(错)黏液质⒊人的性格可以表现在活动中,并对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⒋能力类型上的差异也可以称为能力本质的差异。
(对)⒌自我概念指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自我概念是主观的。
(对)⒍自尊所反映出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满意程度。
(对)⒎目标是连接动机与需要之间的桥梁。
(错)需要和动机⒏马斯洛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需要的层次越向高层次发展(对)⒐赫茨伯格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错)没有满意⒑奖金既是“激励因素”,又可变成“保健因素”。
(错)是激励因素⒒挫折即指人们碰到的外部困难与阻碍。
(错)挫折的产生既有客观的原因,挫折同时又是一种主观感受⒓“又想吃,又怕烫”的矛盾心理属于趋避式心理冲突,(对)⒔迁怒是一种合理化的宣泄形式,(错)不正当⒕当认知和情感不一致时,一般是认知决定人的行为。
(错)情感⒖教师不满意的表现都是消极的。
(错)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⒗人际关系不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错)会⒘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
(对)⒙当说服信息引起说服对象的高度恐惧时,说服最有效。
(错)中等⒚惩罚会使学生心情压抑,阻碍智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对)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
(错)既有遗传因素,也有家庭以及学校教育因素四、问答题⒈实际中,如何根据人的气质差异实施管理,可针对1—2种气质说明。
P32—33⒉论述自我认知的形成途径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P43、45⒊对他人的主要知觉效应有哪些?在管理中如何应用?P49—54⒋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
P63-645什么是心理挫折?说明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和行为表现。
P79-83⒍简要说明教师生命周期理论,你认为自己处在哪个发展阶段? P104:要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
⒎结合实际谈谈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P116—117⒏教师态度的特点是什么?改变教师态度,应注意哪些问题?P125-126⒐结合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课堂纪律管理中的“最小干预原则”。
P234-235⒑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并分析其原因。
P248-250五、综合归纳⒈请依据教材68页的激励模型的图示,并通过自己对行为发展过程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行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举例:目前社会竞争激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只是中专文凭,我需要经一步充电学习达到大专学历。
经过调查我发现电大学习是最佳选择。
我报考了电大教育管理专业被录取,在电大学习的两年中我努力学习牺牲了节假日,通过努力我终于顺利完成了学业,拿到了大专文凭。
目前我想继续深造电大本科。
⒉在第三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成长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等八个激励理论。
请按照内容型、过程型和行为改造型这三个类型把你学习过的激励理论进行分类,然后用简短的语言说明每个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理论的提出者或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观点。
六、案例分析某中学校长,在管理中借鉴并奉行以下若干信条:(1)一般人都希望别人因他具有贡献价值而欢迎他去工作;(2)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承认他的工作表现及贡献;(3)大多数喜欢因工作做得好而受到应有的薪酬报赏及职位升迁;(4)大多数人喜欢因工作特别努力而得到奖励,如奖牌、奖状、奖金,而不喜欢不管是否努力工作及是否有所贡献,都给予相同的待遇;(5)所有的人都希望身心健康地工作下去,所以重视带薪休假,健康检查,医疗服务,安全措施,员工顾问等福利措施;(6)当一个员工处于非被辞退不可时的处境,他希望能真诚、庄重地跟他说明理由,不要用欺骗的理由或随便给一张通知纸条就算了事。
请用相关的激励理论分析以上信条与措施对教师行为激励的不同影响与作用。
答题思路:这位校长在管理活动中对教师的人性假设是积极的,因此它所采取的措施对教师行为的影响也是积极的,这点非常重要,是管理的前提。
具体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条可以用需要层次理论及期望理论来分析,每一位教师都具有成就动机,愿意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和回报。
即使在被辞退时也希望给予应有的尊重和指导。
第四、第五条也可以用双因素理论分析,教师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健康的保障、良好的工作环境、福利措施等是教师的基本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可以减少和消除教师对工作的不满因素。
而真正提高教师满意程度的是教师因工作努力而达到的奖励,即激励因素。
关于“小组课题研究”的说明一、请按照形成性考核册小组课题研究“操作要求”开展研究二、请参照“小组课题研究记录表”及“学习情况评价”样例,并根据实际的情况填写好相关表格。
课题内容⒈教师激励有效性的研究⒉教师心理挫折的研究⒊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作业2的样例小组课题研究记录表学习情况评价形成性考核作业3(第五、六章)一、填空:⒈学校管理者经常面对的三个群体是教师、学生和领导班子。
⒉群体规范的功能有群体支柱功能、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行为导向功能和惰性功能。
⒊群体规范代表的是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反映出来的是群体成员中等的水平。
⒋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表现出与群体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
⒌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是个人在群体中受到两方面的压力,即信息压力与规范压力。
⒍在群体中个人的服从行为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即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和对个人权威的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