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婚礼之婚姻礼仪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结婚有哪些习俗

中国古代结婚有哪些习俗

中国古代结婚有哪些习俗在古代,婚姻习俗都有哪些呢?相信你一定会非常好奇吧,下面店铺分享了中国古代结婚习俗,一起来了解吧。

中国古代结婚有习俗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婚前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婚前礼传统婚俗之看亲篇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

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

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

雅称“相亲”。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

男方要根据妇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妇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

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

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

古时看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现在不同了,男女双方可以直接见面、谈话。

双方都有机会对对方有一个初步了解。

中国是个“礼义之邦”,讲究含蓄。

看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

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然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有的父母甚至还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带走。

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习俗。

“察人家”其实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领到女方看过姑娘后,妇方父母对婚事暂不表态,再由媒人带领,回方男家。

祁阳一带则称为“看当”。

看当时,男方父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妇方父母交谈。

古代婚礼礼仪

古代婚礼礼仪

七、敬 茶
婚礼敬茶前期准备 茶壶、茶杯:茶杯数量根据双方长辈到场人数安排。 盖碗杯:盖杯数量根据双方长辈到场人数安排,事前告诉长辈盖碗杯 的使用方法,千万不要把杯托掉了。 花色:避免寿字、独龙、青松翠柏等图案,最好是素雅或喜庆的单色。 婚礼敬茶的姿势 一般由新郎先呈起第一杯清茶,向岳父敬茶,改口。再敬岳母,改口。然 后新娘敬茶。新人敬茶要双手持杯,上半身成鞠躬状,双手向前将茶杯伸到父 母胸前40公分的距离,以便父母身体不用动就可以双手接到茶杯。当父母喝茶 后,新人双手接过茶杯,交给礼仪人员。这个时候父母往往会有回礼送给新人, 新人应双手接过,表示感谢。 婚礼敬茶时注意事项 民间茶待客要注意“茶满欺人”、“七茶八酒”之说,也就是斟茶时不 能过满,以七分满为佳。不要单手上茶,切忌勿将手指搭在茶杯杯口上,或 是将其浸入茶水,这些动作都是不礼貌的。
古代婚礼礼仪
古代婚礼礼仪
一、说媒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在传统的婚姻中,男女双方必须经过媒人的说合才能喜结连理。 媒人可以主动的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 托,成人之美。还有一句话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 的就是这个道理。
• 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又 要尽可能扬长避短。 • 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 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 • 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鸭、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 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发媒”。
• 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 好,称为“红包”。
2
二、批八字与推生肖
古人十分讲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妇,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后 便交给算命先生推算,看与儿子合不合,俗称“夹吾夹”。如果女命克 夫或与儿子的八字相冲,两家便不能结成姻亲了。也可以将写有女子生 辰八字的帖子置于男方家的神前暨祖先案上,卜吉。三日内,如家中平 安无事,男女双方能成为亲家。 关于推生肖,民间有许多俗谣,相合的有: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 寿命长,黑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蛇盘兔, 必定富等等。不合拍的有: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担挑,蛇虎如刀挫,龙 兔怕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等等。

农村结婚男女双方的礼仪(通用5篇)

农村结婚男女双方的礼仪(通用5篇)

农村结婚男女双方的礼仪农村结婚男女双方的礼仪农村结婚男女双方的礼仪(通用5篇)结婚自始至终是我国一项传统礼仪,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结婚都是一件非常喜庆的事情。

不过,不同地方结婚的流程和形式或许会有所不同,也有一些细节值得去注意。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农村结婚男女双方的礼仪(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结婚男女双方的礼仪1一、过礼(男方要)1、礼金2、鸡8—10只3、猪肉(双头)4、糖果饼5、婶伯奶内金20份女方回男方:1、2条裤(新郎、新娘)封包2个放在裤2、油壶2个(装花生油)3、花生、谷种、豆种各一点生的4、状元糕一袋5、扎担封包2个,红包各200元二、结婚前一天,男方要来封包1、乳金2个(母亲)2、父金1个580元3、香金1个(细佬)4、奶奶爷爷各1个5、婶伯婔金10个(加封回比男方)6、厨金2个(各100)7、分花姐妹金散钱200元8、谢金2只9、梳金2只10、伞金1只11、拦门1只(细佬)12、车起步1只(搭新郎新娘车)13、姐夫比舅仔开车门1只14、姐夫比舅仔等入屋1只15、十金即封20只1个(10只)16、新郎新娘双方爸妈腔花17、开面粉2只(带来女方开面用)18、五色线28C(带来女方开面用)三、结婚前一天,男方要用1、礼金:男方来女方①鸡8只(3公5母)②猪肉1刀(双肉头)③少量糖果饼2、结婚那天男方要用①9台车(每台车100,人200)②男方封来接新娘用:(男方封30只,每个5元或10元,拦新郎发比姐妹的)一、女方买嫁妆1、2床被(1张红色)2、蚊帐1张3、笼1只(搭笼毛巾双喜红色2条,扣针1串)4、竹席1张5、针头2个(枕巾2条双喜),长枕1只6、扎被带1大、1小(2扎)7、毛巾2条,牙刷2条,牙膏1条,口忠2个,头绳仔3扎8、刷2把,被1把,镜2只,针线盒1只,剪刀1把,苏刀1把9、胶桶双喜红色2只10、胶盆大、中各1个(红色)11、面盆2只(红色)12、双喜大封包3扎,小封包5扎13、新郎、新娘、内衣、鞋由男方买新的14、卷被用2张被:榄子、糖饼、干果各2个,糕饼各2封,封包各2个二、结婚那天女方回男方封包1、扶新娘2个2、厨金2只(各100)3、扎兰勾(8只封包,每个20—50元)4、回1对(回盆2条)1公1行5、回男方:开封金4只,笼角4个(各200元)三、女方封结婚日用1、男方来车,人各封20元2、新郎封588元3、伴郎封138元4、大叔封138元5、伴娘封138元6、姐妹团封138元(6人)农村结婚男女双方的礼仪2一、农村结婚流程(1)迎喜车、接新亲。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中国式个文化大国,自古注重礼仪,对于结婚的习俗更是多不胜数。

想了解这些结婚习俗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北京的婚嫁习俗:第一步:聘礼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

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

(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第二步:陪嫁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

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

(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第三步:娶亲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

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第四步:洞房坐帐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

拜堂后要“闹新房”。

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

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

(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第五步:回门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

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

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

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

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

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中国传统婚礼之礼仪之美

中国传统婚礼之礼仪之美

中国传统婚礼之礼仪之美中国传统婚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凝聚了千百年来的智慧和情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婚姻和家庭的尊重与珍视。

在这个特殊的仪式中,礼仪之美得以展现,使得婚礼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

一、婚前的准备中国传统婚礼注重婚前的准备工作,这是为了保证婚礼的顺利进行和祝福新婚夫妇的幸福生活。

在传统婚礼中,双方家庭会派出代表,进行婚前的商议和准备工作。

这个过程中,双方家庭会商量婚礼的日期、婚房的布置、婚礼的流程等等。

这种商议的方式体现了中国人民注重家庭和谐的价值观,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婚姻的认真态度。

二、迎亲的仪式在传统婚礼中,迎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新娘会穿着华丽的婚纱,坐在花轿中,由新郎的家人迎接。

这个过程中,新郎的家人会敲锣打鼓,高举红盖头,热烈欢迎新娘的到来。

这种热闹喜庆的场面,不仅仅是为了庆祝新婚夫妇的喜事,更是为了向整个社会宣告他们的婚姻。

这种迎亲的仪式,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家庭和婚姻的重视,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三、过门的仪式过门是传统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代表着新娘正式成为新郎家庭的一员。

在过门的仪式中,新娘需要踏过门槛,同时新郎的家人会敲锣打鼓,欢迎新娘的到来。

这个过程中,新娘需要展现出谦虚和顺从的态度,以示对新家庭的尊重。

这种过门的仪式,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家庭和传统价值观的尊重,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婚姻的敬重。

四、敬茶的仪式敬茶是传统婚礼中的一项重要仪式,代表着新娘对新郎家庭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在敬茶的仪式中,新娘会先给新郎的父母敬茶,然后再给其他长辈和亲友敬茶。

这个过程中,新娘需要展现出恭敬和谦虚的态度,以示对新家庭和亲友的敬意。

这种敬茶的仪式,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家庭和长辈的尊重,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五、喜酒的仪式喜酒是传统婚礼中的一项重要仪式,代表着新婚夫妇对亲友的感激之情。

在喜酒的仪式中,新婚夫妇会亲自敬酒给亲友,并向亲友表达自己的感谢和祝福。

婚俗礼仪中的讲究大全

婚俗礼仪中的讲究大全

婚俗礼仪中的讲究大全婚姻礼俗是旧时礼仪之本走进博物馆,一幅大红水乡婚典剪纸图占据整个墙面。

一旁玻璃幕墙上,“情投意合、同床共枕、永结同心;成对成双、青梅竹马、生死不渝”等200条风俗成语,把结婚的真谛描述得淋漓尽致。

展厅大堂内,太师椅、八仙桌、花轿、婚房和一张百年婚床,几乎占据半个房间。

“这是一张三进的拔步反喜大床,内挂两道纱帐,可谓是床中有房,房中有床。

”据介绍,这张婚床又名千工床,即一个木工要花3年时间才能做出这样一张床。

从年代看,这张床造于明末清初,足有上百年历史。

缪时方介绍,视婚姻为人生头等大事的江南民众,历来把婚姻礼俗列为礼仪之本。

从周代起,就有了“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道程序,谓之“六礼”。

后来逐渐演变成提亲、请八字、卜婚、订婚、报期、迎娶、成婚、回门等。

这些习俗有的已失传,有的流传至今。

结婚“花样经”越来越透“旧时代的婚俗,后世逐步演化。

”缪时方说道,“尽管礼仪删繁就简,开销却不断升级。

”婚俗馆内有这样的记载:近代,在西方文明影响下,民间婚礼开始有西装旗袍出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布,男女自由恋爱,结婚也流行“简单婚礼”。

男女青年一般买上几斤糖果,请来领导证婚,新人鞠躬,晚上两床被子合到一张床上,婚就算结了。

进入上世纪70年代,结婚开始流行三大件,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和36只脚即床、橱、桌、椅等家具。

上世纪80年代,“老三件”变成“新三件”,婚房内要置办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办齐这新三件,开销就要几千元了”。

再后来,拍婚纱照、旅行结婚等,结婚的“花样经”就越来越透了。

幸福美满家庭的真谛不变博物馆还展出了百余年来的各式结婚证明。

最早的一张“婚书”,是清光绪44年9月24日的一张合婚证书,上书“金玉满堂、长命富贵”八个大字,再是合婚人、证婚人、介绍人签名盖章。

馆中,有一个蜜蜂格样式的装饰柜,每个格子里放置着各式喜糖盒; 还有一个用300多张喜糖纸粘成的偌大“驦”字;最后一个组图则由农具和梭子组合而成,“意味着男耕女织,夫妻用双手创造幸福美满的小家庭,这才是永恒不变的婚姻真谛所在。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一、迎娶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

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

准新娘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喜宴戴戒指:在双方家长亲友的注视下,准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厅中央(若招赘则面向内)的高椅上,低椅翘脚;戴戒指于中指(男左女右)。

准新郎将红包交给准新娘。

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十二件。

订婚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备茶点开宴席来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备鸡腿并附上红包一份给男方幼辈,男方除备压桌礼外并赠给所有帮忙的人红包答谢。

送客:宴毕,男方宾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辈捧面桶给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厅则免此礼,送客时不说再见二、回门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

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

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

婚俗 中式婚礼婚俗知识

婚俗 中式婚礼婚俗知识

中式婚礼婚俗知识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

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3、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14、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中式婚礼新人着装】新郎可以穿长袍,新娘披戴凤冠霞帔。

凤冠是饰有银质或其他质地的凤凰模型,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

中式的服装可以去礼服店订做或租借,在影楼拍摄婚纱照时也可以预定中装,有些影楼会在拍摄套系中免费借用婚礼当天的服装。

结婚的礼仪 15

结婚的礼仪 15

结婚的礼仪结婚的礼仪1旧时结婚叫办红喜事,槽门、大门上常有“仪成六礼”之类的联语。

六礼即周朝定制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婚姻礼节。

长沙婚俗,在这些古礼的基础上,衍生出繁复的程序。

一般先由男方家长托亲友或媒人提亲,即纳采古礼。

也有以渔利为目的的媒婆,为凑合婚事,而掩盖真象的。

故双方家长或亲属须到对方明察暗访“查根脉”,谓察亲。

如双方认为对方根正苗好,门当户对,则男方将生庚(年、月、日、时),用干支八字表示,请媒人转交对方,叫“发八字”。

女方经“算命”认为相合,亦将姑娘生庚回给男方,叫“回八字”。

若男方认为双方八字相克或女方八字不好,须在7日内退还,所谓“男八字满天飞,女八字一七归”。

此乃合庚,即“问名传庚”古礼。

有的人家收下对方生庚后,先置于神宪上,若3天内有丢鸡失狗物损碗破现象,即以为八字相冲,必退庚。

著3天内家事顺遂,则为上吉。

合庚顺利,互赠信物,男方馈以服饰布料及少量财礼,外加一双未来新郎的鞋样,意为“谐”。

女方则报以笔砚文具,并按鞋样做一双布鞋和袜底。

双方将写有“天作之合”的庚书互换为据,这一过程叫定庚或订庚,即“纳吉行聘”古礼。

定庚后,男方须给女方准备一定数量的聘金和其它财物作为聘礼,也叫大聘、彩礼、鸡鹅礼或过门礼(有的女方索要高额彩礼,实为买卖婚姻性质)。

女方则备嫁妆,此即纳征(亦名纳币)古礼。

接着由男方送期单,即选两个吉日催新娘过门(也叫上门)谓之报日,俗名看日子,即“请期预报”古礼。

女方择定其中一个日子作为婚期。

婚前一两天,男方将聘礼、喜看等送往女家,叫“过礼”。

女方将嫁妆用条盒(条箱)拾至男家,陈设洞房,叫铺房。

也有由男方接亲时抬嫁妆条盒的。

新娘出嫁前一日,请已婚妇女用麻线将脸上汗毛绞掉,将鬓角之绒发和眉毛修整成形,鬓角整齐,眉毛细弯,叫开容也称开面。

成婚之日,男方用4人或8人抬的花轿接亲,或称取亲,导以旌旗、铜锣,后有挑牲笼的,笼内鸡、鹅成双。

鸡鹅成双源于“奠雁”古礼:先秦时新婿到岳家需献双雁作见面礼,取雁不失节,不失时,长幼行止有序之品性,意不再偶也。

结婚的礼仪(13篇)

结婚的礼仪(13篇)

结婚的礼仪(13篇)结婚的礼仪(13篇)结婚的礼仪1一:出嫁时间的禁忌出嫁的时间要尽量避开这三个月份:六月,三月和七月。

传统习俗认为在农历六月完婚的新娘又称“半月妻”,因为六月是整年的一半,六月新娘即等于半个新娘,相当于有前无后,夫妇婚后容易离异。

倘若家中突然有直系亲属辞世,那么该年均不宜办喜事也不宜去婚姻登记,否则是“生入死出”的冲犯。

另外农历的三月和七月是鬼魂多出没的日子。

对长辈来说,以上这几个特殊月份完婚意头都不太好,所以要尽量避开。

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当天须在日落前赶回夫家,如果实在来不及,新人在女方家留宿,切记不可同房,必须要分开睡,以免因此给娘家人造成晦气。

除此之外,新人最好不要在外过夜。

新婚的四个月内也禁止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二:出嫁仪式的禁忌安新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最好找个未成年的男童一同睡新床,否则犯了睡空床的禁忌,所谓〝困空铺,不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

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新娘离家时应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叫留下“水头”旺女家,有越哭越发之意。

如若在迎亲途中遇上另一队迎娶车队,这情况叫“喜冲喜”,会抵消彼此的福份,所以必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交换事先预备好的花朵来化解。

当新娘步入男家时,翁姑二人以及孕妇和守孝之人要做回避,以防相冲。

三:出嫁方位地点要注意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

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新娘进男方家门时,如有门槛,要跨过去,还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

结婚当天直到晚上就寝前,任何人都不准接触新床。

新娘当天更不可碰到床边。

四:婚礼中事物的禁忌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所有礼服,婚纱,鞋子等都应是全新的,且礼服避免有口袋,因口袋多能带走娘家财运,所以最好选择无口袋的。

新娘手捧花忌选生花,生花容易枯萎,婚事讳之。

如若要选,最好选择连招花和石榴。

传统婚礼中的六礼

传统婚礼中的六礼

传统婚礼中的六礼礼乐文华腾讯儒学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中,制定了婚姻成立的条件,即六礼。

六礼的内容包括了六个方面,实际是婚姻成立的六个程序:一是纳采,即男方向女方送彩礼求婚。

二是问名,即男方的媒人问女方的名字、生辰,然后到宗庙里占卜吉凶,结果为吉的才能进行下一步,凶的则到此为止。

三是纳吉,就是占卜得到吉兆后定下婚姻。

四是纳征,男方派人送聘礼到女方家。

五是请期,即请女方确定结婚日期。

六是亲迎,婚礼之日,男方必须亲自去女方迎接,然后男方先回,在门外迎候。

在每一个程序中,男方都要送去一只大雁,因为大雁是候鸟,所以守时讲信用,而且大雁忠贞不二,丧偶的都独身。

原来公卿送羊羔,大夫送大雁,士送雉,后来都统一为大雁,如果想多送钱物,可以在纳征时多送,其他程序中送大雁只是象征意义。

六礼的婚姻程序很复杂,一般百姓没时间也没有财力承担,所以只有官员贵族才这样严格遵守。

但民间风俗也以此为参考,把一些程序合并,如第一和第二就可以一次完成,第三第四也可以合并,到现在民间的婚俗还可以看到西周时期六礼的影响。

新娘按「六礼」被接到男家后,还要举行正式结为夫妇的仪式——拜堂、合巹是其中最重要的。

拜堂又名拜天地,新人拜天地神祇,求得人伦之义,拜列祖列宗,拜尊亲,拜花烛,夫妻交拜,女子才成为男方家族的一员。

合巹是将一瓠分为两瓢,合起来成一个容器。

瓠就是瓠瓜,新人用它盛酒漱口,瓜分两个,以线连着柄,象征由婚礼将两人合为一体。

瓠苦,用以盛酒,酒变苦酒,用苦酒漱口,比喻夫妻应同甘共苦。

成婚后也有礼仪,如新妇次日早上拜见公婆,过门后第三天,就要下厨房烧菜做饭。

成婚后女婿要随新娘回娘家,拜见妻子的父母及亲戚,称为回门,正式成为女家女婿。

古代婚嫁三书六礼

古代婚嫁三书六礼

古代婚嫁三书六礼三书六礼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

“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

“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

“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古代婚嫁三书六礼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历史起源三书六礼的传统婚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西周。

西周时期的“婚姻六礼”,对其后各朝代婚姻的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籍《礼记》和《仪礼》都对此有所论述。

《礼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敬慎重正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另据《仪礼》载:“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由此可见,这传统婚俗始创于西周时期。

一般认为,此婚俗于秦朝已经定下,其后用于汉朝。

具体内容这古代的结婚过程,与现代的意义有点不同。

现代的结婚过程一般指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三书六礼的结婚过程则包括了从谈婚、订婚到结婚等过程的文书和礼仪。

与现代相似,整个传统婚姻习俗礼仪通知了亲属邻里,以取得社会的认可和保障。

除此之外,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使结婚的夫妇取得祖先神灵的认可和承担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权利义务。

故此在古代某些时代,男女若非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门正娶;嫁娶仪节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婚姻的吉利。

不过,在不同的中国朝代时期中,婚俗礼仪亦有所不同。

三书六礼三书“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

分别指:聘书:即订亲之文书。

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

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三书六礼六礼“六礼”是结婚过程的六个礼法,分别指:三书六礼纳采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

古代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

古代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

古代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婚姻乃人生头等大事,但在古代婚姻并不是你情我愿。

古时候,〃婚姻〃二字写作〃昏因〃。

男子在黄昏时迎接新娘,而女子因男子而来,所以叫做〃昏因〃。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婚嫁礼仪知识有,希望对你们有援助。

中国古代婚嫁礼仪一、三书六礼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辈见面则作揖,若小辈拜见时,新娘亦给〃见面钱〃。

之后,举行''待筵〃,新娘坐首席,由4名女子陪宴劝食,新娘多不真吃。

筵毕,喜娘陪新娘至厨房行〃—〃,有捞粉丝、摸泥纵等习俗,谓之上厨。

贺郎酒拜堂晚上,男家为好日正席酒,叫''贺郎酒〃,新娘须逐桌逐位为长辈和客人斟酒,酒要斟满又不可淌出。

酒饮状元红,菜多鸳鸯名,乐奏百鸟朝凤、龙凤呈祥。

席间,新娘在上热菜(换汤)时,喜娘喊:新娘子换汤(换妆)作揖啦!宴后,喜家请有福有德的座客两人至洞房,向新郎、新娘行〃三酌易饮〃礼,每进一次酒(新人只啜一口)相互交换下酒杯。

主贺者须边唱贺郎词,戏谑、祥和兼有,诸如:第一杯酒贺新郎, 有啥闲话被里讲,恐怕人家要听房。

第二杯酒贺新郎,房里事体暗协商,谨防别人要来张(看)。

第三杯酒贺新郎,祝愿夫妻同到老,早生贵子状元郎。

是夜,有吵新房习俗,谚云:〃三日无大小〃。

成亲那天新娘不多与客人说话,吵房时先逗新娘开口,看其衣裳纽扣, 五颗纽扣说是〃五子登科〃,看其脚镰头,说是看老寿星。

闹至午夜始散。

新郎随出送客,喜娘始铺被褥,新娘即赏以红包,喜娘嫌不足则佯立不走,待增加后才出。

新娘关房门,新人共吃〃床头果〃。

新郎上床,新娘“坐花烛〃,花烛不可吹灭,烛尽方可上床。

传统中国婚礼的风俗

传统中国婚礼的风俗

传统中国婚礼的风俗
传统中国婚礼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1.纳采: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便决定是否
合适结婚。

2.问名: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
便回去和男方家商量定亲。

3.纳吉:男方家根据问名结果,认为合适后,再请媒人向女方家送
一笔钱或礼物,表示要定亲。

4.纳征:男方家给女方家送去聘礼,是正式的订婚仪式。

5.请期:男方家向女方家提出结婚的日期,女方家同意后,双方共
同商定一个良辰吉日,作为结婚的日期。

6.亲迎:新郎亲自去新娘家迎娶新娘,回到男方家后,再举行一次
拜堂仪式,表示正式成为夫妻。

7.闹洞房:在结婚当天或前数天,要在新房内安好婚床,在婚床上
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同时要找一对童男童女在床上滚一圈,叫“滚床”,这一切都寓意新人早生贵子。

8.回门:三朝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带备烧猪及
礼品回娘家祭祖。

以上是传统中国婚礼的一些风俗,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地区差异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常识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常识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常识中国传统婚礼礼仪是结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婚礼礼仪也有所改变,但是基本的礼仪仍然是几千年来的传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中国传统婚礼的礼仪常识。

一、提亲所谓提亲,就是男方家长先去女方家发出结婚邀请。

在提亲过程中,男方家长要给女方家长送上提亲礼,表达出诚挚的意愿。

在礼物方面,通常男方家长会送些糖果、过桥米线、水果等。

提亲成功后,就可以开始筹备婚礼。

二、婚事礼节中国传统婚礼的礼节非常繁琐,一般在婚礼前数日开始准备。

首先是洞房布置。

在洞房之中,悬挂一幅寓意美好的对联,门口挂上红色喜庆的花环和结婚的喜字。

桌椅上放上新人的婚床,床铺的颜色以红色为主,传统婚床通常采用大红色喜庆床帘,并搭配着喜庆的被面、枕芯等。

接下来是迎亲,男方家长带领着礼仪队伍前往女方家中迎接新娘。

一般迎亲时要带上一些礼品,例如:龙凤呈祥的蛋糕、双喜礼盒等。

女方家长会将新娘送至男方车中,随后新人和迎娶的队伍一同回到男方家中。

三、交杯酒交杯酒是婚礼上的一个重要节目。

新郎新娘站在主席台上,互相敬酒,每个人要喝一口,之后再把对方的杯子里的酒喝完,便得以喜结连理。

这是一种象征着“天荒地老,永结同心”的仪式。

四、三鞠躬三鞠躬是中国传统婚礼的另一项仪式。

新郎新娘在主席台前跪下,向父母鞠躬致敬,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这是一种传统的表示尊敬的方式,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五、敬茶献花在婚礼仪式中,新人需要先向父母献茶,并向他们诉说自己的感激心情,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

之后新人向亲友敬茶,并献上鲜花以表达美好的祝福。

六、披红中国传统婚礼通常会在婚礼结束后进行披红仪式,新娘戴上新婚的红头巾,新郎再为她披上红色的围巾。

这是一个象征着永结同心的仪式。

七、结婚之夜在结婚之夜,夫妻双方要在洞房喜糖之间共享同一床。

这是一种象征婚姻中相互尊重和支持的仪式。

八、敬酒场面结婚之夜要尽量保持气氛和谐愉悦,通常会有一些宴席让各位亲朋好友来祝贺,并在现场敬酒,这是一种庆祝婚礼顺利完成的方式。

纳采中国传统习俗中的婚姻仪式

纳采中国传统习俗中的婚姻仪式

纳采中国传统习俗中的婚姻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是一个重要的人生事件,而婚礼则是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纳采是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象征着两个家庭的联姻。

本文将介绍纳采在中国传统婚姻仪式中的意义、流程和相关习俗。

一、纳采的意义纳采是指男方一家正式向女方一家提亲,表示他们对女方的喜欢和尊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是两个家庭的联姻,纳采作为婚姻仪式的重要一环,代表着男方家族对女方家族的认可和接纳。

纳采不仅仅是婚姻的开始,更是两个家庭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的象征。

二、纳采的流程1. 约定纳采日期:在纳采之前,男方家长会与女方家长商定好纳采的日期和时间。

2. 准备纳采礼品:男方会带着一些礼品前往女方家中,以表达对女方家族的尊重和诚意。

3. 到达女方家中:在约定好的日期和时间,男方一家会到达女方家里,男方会带着红包和其他纳采礼品,如酒、茶、糖果等。

4. 向女方家长表达心意:男方家长会向女方家长表达对女方的喜欢和尊重,希望能够将两个家庭联姻的美好愿望。

5. 交换礼品:男方会把准备好的红包和其他纳采礼品送给女方家长,女方家长会接受这些礼品并表示欢迎和祝福。

6. 举行纳采宴席:在纳采仪式结束后,双方家庭会一起进行纳采宴席,以庆祝这一重要的婚姻仪式。

三、纳采的相关习俗1. 传统礼品的选择:在纳采中,男方家庭会准备一些礼品送给女方家庭。

传统上,红包是必不可少的一件礼物,象征着男方的诚意和喜欢。

同时,酒、茶和糖果等礼品也常常出现在纳采的礼品清单中。

2. 宴席的准备:在纳采宴席上,女方家庭会准备一些美食来款待男方家庭,以示欢迎和尊重。

在中国文化中,宴席是展示家庭实力和人情待客的重要场合,因此女方家庭会精心准备这场宴席,表达他们的热情和友好。

3. 红包的接受方式:在纳采仪式中,女方家长会接受男方家长的红包,并表示接受和祝福。

接红包的方式有讲究,一般是由女方家长用红绳挂在门上,由男方家长根据红包的数目进行拆解。

接红包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礼仪和规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礼尚往来的重视。

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礼仪

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礼仪

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礼仪
1.聘礼:男方送给女方的嫁妆,包括金银珠宝、绸缎等贵重物品。

2.纳采:男方派遣亲信前往女方家中,向女方家长提亲的礼仪。

3.问名:男方在婚礼前,以向女方家长询问女方本名的方式,表示尊
重女方家庭的礼仪。

4.定亲:双方家长商定婚礼的日期和场所,并举行拜天地、献礼等仪式。

5.合婚:新婚夫妇完成婚礼后,举办饮食宴会和迎亲等节目。

婚礼过后,新婚夫妇正式成为夫妻。

6.送迎:男方家人在婚礼当天发送开始,由媒婆带着新娘直接进入官中,成为新抚的夫人;而女方家人则在新娘离开家的当天将新娘送至新房,双方共同祝愿百年好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婚礼之婚姻礼仪
文章来源:http:礼仪常识
我国的婚姻礼仪制度于周代开始。

这种婚姻礼仪制度的演变,是随着时代变迁、经济发展以及观念的变化而演变的。

人从诞生到结婚,最后走上生命祭坛,这轨迹是人的生命历程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这其中,生日礼、婚礼、丧礼是人生三个非常重要的礼仪。

1.订婚礼仪
订婚的实质即是一种对婚姻的约定,但这个约定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这种约定在现代社会有非法律性的和法律性的。

非法律性的约定是订婚都要有的。

在双方当事人两心相许、决定要走向婚姻的时候,这种约定就已经存在了,订婚不过是通过礼仪将其社会化而已。

首先,双方当事人的父母要见见面。

牵线人当然是他们各自的儿女。

一般应是男方父母去看望女方父母,表示自己对儿子和对方女儿两人的婚姻很高兴、很满意,并且希望早日完婚等等。

前去的时候,携带必要的礼品当然是必要的。

女方父母也应表不同样的意见,并周到地对待未来的亲家。

非法律性的约定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因为具有约定俗成的社会性,其作用力是显而易见的。

法律性的约定,现代来说则是领取结婚证,进行结婚登记。

严格说来,此时婚姻已经是完全成立,当事人已经具备法律赋予的权力,同样也是必须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的。

但从礼仪上来说,人们都认为有结婚典礼才算是婚姻的完成。

实际上,现代社会的许多人就是把登记结婚和旧时的订婚同等看待的。

在中国,最常见的订婚礼仪是举行一些志庆性质的仪典活动。

一般是举行一次订婚宴会。

宴会的规模可大亦可小,就参加人而言,最小的可以是双方各自家庭,大一些的则延及一定范围内的亲友。

中式的此类宴会一般在酒店餐厅举行,宴会上的礼仪不外乎是由家长向亲友宣告子女订婚的消息,来宾予以祝贺。

西式的订婚宴会一般采用鸡尾酒会或晚宴的形式。

订婚的消息由姑娘自己或其母亲自来宣布。

未来的新郎应该站在女主人身旁,对他亦无需作正式的介绍,只需要站在女方家人一旁,由姑娘将其介绍给大家即可。

如果是采用晚宴的形式,一般订婚消息可由女方父亲宣布,并提议大家向新人祝酒。

如果宴会开始时,姑娘的左手无名指上已经戴上结婚戒指,就没有宣布的必要了。

订婚宴会上向新人送上祝福,是必要的礼仪。

当订婚的消息宣布过以后,即可起身举杯提议向新人祝酒。

在客人的要求下,新人可讲几句话感谢大家的祝愿。

婚姻本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订婚时男方送给女方一枚兼具志庆、纪念双重意义上的订婚戒指,已渐渐地得到人们认可。

订婚戒指应该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

订婚戒指应在婚礼上取下来,婚后再将其和结婚戒指一起戴上。

2.订婚以后
订婚基本上已是等于婚姻的完成了,接着就是婚礼仪典及其准备工作。

因此,订婚以后的礼仪,不外乎是有关婚礼准备的礼仪仪典,及一些相当于婚姻缔结的礼仪。

在一些地区,社会普遍要求订婚过后的男女双方改变对对方父母的称谓,即由伯父、伯母变为父亲、母亲。

就恋人相处而言,他们自由独立地相处会更多,过分的亲昵举动亦不会引来过多的非议。

在此时,婚前检查、计划生育也就都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在中国传统中,送彩礼、准备嫁妆是婚礼之前最主要的活动。

“彩礼”、“嫁妆”的备办本是无可非议的,因为这些都可视作父母送给子女的结婚礼物,或是自己对婚姻以及新家庭的奉献。

3.婚礼礼仪
无论豪华还是简朴,婚礼都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美好而且富有意义,向来都是青年男女的大事。

无论如何,婚礼都应该办得喜庆吉祥,尽善尽美。

(1)婚礼的时间、地点和规模
一般来说,婚礼大抵从订婚以后就开始准备了,这虽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肯定是一个紧张的过程。

其中的许多事情都涉及礼仪问题,不能不认真对待。

首先要确定婚礼的时间、地点和规模。

传统婚礼的时间确定,往往带有一定的迷信成分;不过,其中一些无伤大雅的习俗则可以迁就,比如选择双日子举行婚礼等。

就现实而言,我国现代婚礼显示出了比较清晰的时间走向,那就是多在节假日举行婚礼。

在城镇,星期日,法定节日,就是人们举行婚礼所选择的时间。

在农村,除了选择节日之外,人们多选择农闲季节或食品等丰裕的季节。

至于具体选定哪一天,那就是当事人自己的事了。

现代婚礼的举行地点,仍然以家庭为主。

在农村,这种情形基本没有例外。

不过,城镇居民的婚宴多设在饭庄酒楼,因此也就有把婚礼连带在此举行的。

此外,现代青年追求新奇,也有在教堂举行婚礼的。

集体婚礼等由单位或团体安排在礼堂或俱乐部。

新兴的婚庆服务机构也提供婚礼的场所。

具体如何选择,则要因当事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时间、地点确定以后,规模也就可以定下来了。

一般来说,父母家人多希望把子女的婚礼办得隆重排场一些。

不过,这些问题也不是人的主观意愿所能决定的,也还要有一些外在条件的限制。

例如,要在教堂里举行婚礼的,一般不应超出其客容量。

在自己家里,也同样有空间的限制。

时间也是限制因素,如果你要请的人正好那时不能丢下工作,或外出,到会的人数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应该把该请的人都尽可能地请到,办一个适当规模的婚礼。

(2)邀请参加婚礼的客人
确定了婚礼的规模,就应该拟定参加婚礼的客人名单,并发出邀请。

西方的婚礼在结亲的两家来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参加婚礼客人的名单也就是由新郎新娘以及双方父母确定的。

中国现代有两家合办婚礼的情形,但更多的是双方各办各的,或在同一天,或男方在前,女方在翌日。

这种由一方举行的婚礼,其名单应是由新郎或新娘和他们的父母确定的。

所邀请的客人一般应该有:亲属,包括父方的,也包括母方的,视规模的大小而确定所邀请者的亲疏。

朋友,包括父母的,更包括新婚当事人的。

除了关系的远近亲疏之外,居住也是确定邀请名单应该考虑的因素。

亲朋好友,即使远在外埠,也应该殷勤地发出邀请。

而一般的亲戚朋友,考虑到路途的遥远,也就大可不必请了。

对于那些应该邀请的,即使明知他们不能来(比如居丧、外出不能赶回),也应该发出邀请,不能因为明知不能来不发邀请而失了礼数。

(3)结婚礼物
给新婚的新人送结婚礼物,无论亲戚、朋友还是其他关系的熟人,都是值得考虑的。

结婚礼物具有多重的意义:首先,如果是实用的物品,当然可以及时或在以后帮助新人的生活;其次,送一些具有永久性纪念意义的物品,在新人婚后的生活中必然起到一定的精神作用。

无论是什么礼物,它都能实现礼仪的意义,对增进相互间的关系起到作用。

结婚礼品除实物之外,钱也是一种选择。

用钱作礼品,在我国也是有传统的。

现代社会,这种习惯仍然存在着。

这样一来,免去了挑选礼品的麻烦,也为新婚夫妇有机会选择他们最需要的东西提供了可能。

对于一般的亲友来说,这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4)婚礼仪式
婚礼仪式也就是婚礼当天相关的诸多习俗。

在世界各地,婚仪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的;同样,我国的婚仪也有着地区、民族和时代的差别。

在现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依然还是传统的迎亲方式,不似西方的新郎新娘同赴教堂,婚仪有繁有简。

除这种传统式的婚仪
以外,还有一些新式的结婚、婚礼方式,比如集体婚礼、旅游结婚、广告婚礼等等;婚庆服务机构也有自己的一套仪程。

这些非传统的婚礼仪式正逐渐在现代青年中变得普遍起来。

(5)婚宴
无论是与婚仪合并的婚宴,还是单纯的婚宴,其进行中应该有一定的仪程。

这些仪程,无一定之规,其大体情况往往是在席前由司仪主持,讲一些客套话,新郎新娘鞠躬礼拜,大家祝贺,司仪举杯祝酒。

接下来便进入正式的宴会。

席间,新郎新娘要在傧相的陪同下,依次给宾客祝酒。

这时,男女傧相就担负起了引导、斟酒、解说等等的职责,新郎新娘只双手擎杯敬酒即可。

被敬的人,应该说一些“白头偕老”、“幸福美满”等的祝颂之词。

说多说少,全系熟识程度而定。

如果仅是一般的熟人、甚至不太熟悉的人,则只说一两句客套话即可。

(6)婚后
蜜月是新婚夫妇个人的事情,与礼仪没有大多的关系。

所以,婚仪、宴结束以后,有关婚姻的礼仪相对来说就比较少了。

这些礼仪,主要集中在答谢有关人员、走亲访友等方面。

对有关人员的答谢,是婚礼后主家必须顾及的礼数。

这些人主要是那些为婚姻大事及婚礼帮忙、出力的人,比如婚姻的介绍人、婚礼仪式的主持者、伴娘等。

如何答谢,并无统一的习惯,但送些纪念品是有意义的。

答谢婚礼的参加者、祝贺者,尤其是那些送了礼品的人,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此外,对于那些没有参加婚宴的同事或比较熟识的人散发喜糖,也是现在常见的礼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