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一ppt(课件+学案) 苏教版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一 PPT课件(课件+学案)2
•
27、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们的未来是自己去改变的。励志名言: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
28、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
29、人生就像一道漫长的阶梯,任何人也无法逆向而行,只能在急促而繁忙的进程中,偶尔转过头来,回望自己留下的蹒跚脚印。
衬境、以景衬情、侧面烘托。
专题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专题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
力学如力
(1)诗的标题为“晚次乐乡县”,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中 晚”的? 答案 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 ,说明夜色渐浓;末句“夜猿鸣”,直接点出“夜”字回应篇 结束全诗。全诗以景写情,动静结合,以时间为线索表现“晚
•
2、慢慢的才知道:坚持未必就是胜利,放弃未必就是认输,。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学会思索,学会等待,学会调整。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背不动的,放
下了;伤不起的,看淡了;想不通的,不想了;恨不过的,抚平了。
•
3、在比夜更深的地方,一定有比夜更黑的眼睛。
•
4、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
2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21、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
22、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轻言放弃。
•
23、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一 PPT课件(课件+学案)1
2.文题背景
晋陵,唐郡名,即今江苏省常州市。陆丞,名元
武则天时为相,与杜审言颇有交往。陆元方有《早春游望
有感于陆元方能够在宦游中赏玩春光,而自己却在异乡为
于是杜审言将自己的感想结构成篇,作《和晋陵陆丞早春
原唱。
专题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文本赏读
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起笔就从同为 “宦游人”的角度来应和陆元方《早春游望》的心理感 受,说明只有宦游他乡的人,才对自然界的物象和气候 的变化特别敏感。而诗人与陆元方都同为客居异乡的人,
也使水中的萍草颜色愈染愈绿。这幅画面紧扣了题中的“游”字
”、“曙”、“春”、
”色彩鲜明,给人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之感,而“出”、“渡”、
四个动词,尤具传神之妙,它们赋予“云霞”等四“物”人格化
专题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歌画面呈现着一种流动的美感,把江南早春的气候变化描摹
这两联在细致生动的景物描写中融注了诗人对江南春光的无比
诗人心中的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
(2)同意第二种看法。中间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的物候变化
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
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
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与首联所写的矛盾心 时也自然地转到尾联。
专题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字和“偏”字,既是对陆元方诗中感受的充分肯定,又表
对于岁月流走的特殊敏感性,显得警拔有力;一个“新”字紧扣 “物候新”的非凡景象,为下文粗笔勾勒了总体的画面轮廓。
专题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这两句主要是写情,以共同的感受拉近两人间的距离,但也概
颔联和颈联,是“物候新”的具体化,展示了题中“游望
度高二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系列(西塞山怀古)课件(46张)48页PPT
古)课件(46张)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中语文】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一ppt精品课件(课件+学案)2
这一联表面看似专写夜空,实则紧扣夜宴。写双方难舍难分,时间在不觉中
逝去,通过夜宴之长,衬托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的含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
情更有感染力。
专题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
*
篇末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的问句作结。悠悠,遥远;洛阳道,通 往洛阳的路。这两句说:此去洛阳的道路十分遥远,这一分手,不知何时才能见 面?写自己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
古代乐器,本文指朋友宴会之乐。 (2)离堂思琴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没。 (3)长河没晓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一年。 (4)此会在何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
*
筵席虽然丰盛,但它是为送行而设,因此不免又笼罩上一层离别气氛,使在 座的人于欢声笑语之外渐渐产生惆怅与伤感之意。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
川”一联,承首联而引出离别的主题。这一联自谢朓《离夜》诗的“离堂华烛尽
,别幌清琴哀”二句化出,但比谢诗显得出语更自然,意境更深远,明确地抒写 出此时此地惜别的情景。 “离堂”,离别之地。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诗经· 小雅· 鹿鸣》 “我有嘉宾,鼓琴鼓瑟”,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
为所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
死。
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一ppt (3)
如真能从戎报国,御险杀敌,即使只让担任一名低级军官,
之中、老死于蓬窗之下的愚腐儒士。在这个选择中,我们很
人生观比之那些一味投机取巧、舍义逐利、置国家民族利益
,的确有天壤之别,不可相提并论。尾联是诗人胸臆抒怀的 、富于立体感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随即呼之欲出。
专题一 从军行
诗感情的高潮推向了极致。至此,在全诗感情洪流的奔泻之
两方面来渲染血洒疆场的困苦,来烘托战士高昂的斗志和
国热情。浅层次来看,这一联的画面似乎有些冰冷,其实
人借景喻情的高超手段。
专题一 从军行
景色的遮盖物反复咀嚼,我们就会感触到诗人炽烈的赤子
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首尾遥相呼应,言
人少年得志,仕途青云,生活优裕无忧,可是他不以功名利
欲展鸿鹄之志,报效国家,脚踏实地干一番保国安邦的赤诚
注 ①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歌曲名,多描
专题一 从军行
边塞诗 ;在意象的运用上 (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__________ “烽火”(或“风沙”)意象。 了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这两首诗共同运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它们情感表达
答案 这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
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迁盈川 势。《从军行》便是他边塞诗的代表作。
专题一 从军行
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擅长五律,他的边塞诗,雄浑
2.文题背景
唐初,突厥等少数民族军事集团对边境地区的不断骚
北部安全的最大威胁。许多爱国志士为国分忧踊跃从军,
胜作一书生 。 宁为百夫长,___________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兵车行-(共12张PPT)
▪ 18.从19世纪中叶开始,传统的社会结构及价值系统就日趋解 体,而至今新体系仍旧没有形成,“等待刺猬”即期待重构新的 价值体系;过去的时代虽然有过“刺猬”,但没有建树,且迫害 知识分子;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亟待出现 “以刺猬的 抱负,做狐狸的工作”的知识分子。(每点2分,共6分。)
▪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 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 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 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 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 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统治者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 4、结尾一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全文 有何作用?
▪ (1)借景抒情,以景结情; ▪ (2)天阴雨湿渲染一种阴冷压抑的氛围; ▪ (3)抒发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 (4)哀怨的鬼哭与悲惨的人哭形成对照,
照应开头,揭露了唐王朝的穷兵黩武。
鉴赏写作技巧
1.生动的场景描写
整体感知
▪ 1、送别场面 ▪ 2、征夫控诉 ▪ 3、议论,以景作结
1、提问:诗歌开篇就呈现出悲惨的送别场面,它是如 何描写出来的?
答:(1)视觉、听觉方面,给读者强烈感受,淋漓尽 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 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
(2) 动作细节描写:连续的四个动作, “牵、顿、 拦、哭”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 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写出了亲人之间不忍相离却 又不得不相离的不舍和无奈。渲染了极其凄惨的气氛。
高二语文20 学年下学期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经典课件)
【理解大意】
上片: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注释: 燎:烧。 沉香:木名,其芯材可作熏香料。 溽:湿润、潮湿 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侵晓:快天亮的时候。侵,渐近。 宿雨:昨夜下的雨。
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快天亮时, 鸟儿东张西望的在屋檐下“言语”。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残留的雨水。 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理解大意】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 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 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问: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问: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
思乡之情
【细读词句】 1.燎沈香,消溽暑。
【理解大意】
苏幕遮 下片: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注释: 吴门:今江苏苏州 此处以吴门泛指吴越一带。 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 楫:桨 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 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我故乡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 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
问:王国维曾称道:“美成《 苏幕遮 》词,‘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试分析“荷之神理” 体现在哪里。(分析“一一”“风”“举”的使用效果)
“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 刻画得惟妙惟肖。
“风”字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 色地勾勒出来。
度高二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系列(客至)课件(43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诗作背景分析
此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杜甫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 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 暂时定居下来了。在友人的接济与帮助下,一家人的生活 过得还算平稳,闲来也不时有客人相访,杜甫曾为此先后 写下了《有客》《宾至》和《客至》,而前两首是在草堂 刚落成不久,为一位偶尔过访的旧相识和一位远道专程来 访的客人分别写下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颔联两句,花径“不扫“,蓬门“始为君开”说明什 么?
花径不扫,蓬门常闭,可以想见平日的疏懒以及门庭 的冷落,来客的稀少。今天也不因来客而扫,可见二人的 亲密,主人不拘礼数。平时闭门,今天为客而开,表明对 客人的竭诚欢迎。这两句写出了客来到之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盘飨”“樽酒”体现了怎样的情意?
客至则须款待,但“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盘飨”“樽酒”——简陋,加上“无兼味”,“市 远”“家贫”点出待客简陋之因,写出了竭诚款待的情意 和歉疚之心。细细体味,字里行间充满了主客之间融洽的 气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说说尾联描写的新意所在?
尾联应该说说主客对酌,却宕开一笔,写欲邀请邻翁 同饮:“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主人隔着 篱笆呼喊着邀请。这一细节描写细腻真实。两位挚友越喝 兴致越高,越喝酒意越浓,兴奋、欢快,洋溢着农家的率 真。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 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 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 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课件 一 风神初振 的初唐诗 2
-15-
春江花月夜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就抒情而言,它抒发的是人间最常见的离人思妇的相思之情,亦是人间 最普遍、最永恒的感情,且能把这种感情完全置于月夜之下来发挥。
作者凭借着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尽情赞颂大自然的绮丽景色,讴 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展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的意 境。
观点二:哲理诗。作者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作者描绘了春、江、 花、月、夜的美景后,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 年年只相似”正是诗人对月的苦苦思索,年年岁岁,月亘古不变,而对月之人 却代代更替,上演了无穷无尽的一幕又一幕。“但见长江送流水”,宇宙无限, 而人生有限,由无数个有限人生组成的延续不断的人类,如长江水一般长流 不逝,而个体的人生却如流水匆匆而逝。
提示:全诗以月、水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 一幅光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又以月为主体,从初月、高月一直写到斜月、 落月。它“代代无穷已”“年年只相似”。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 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
①景。诗人把游子与思妇之间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春江 潮水”“海上明月”“芳甸”“花林”形成了寥廓、宁静的意境。
-17-
春江花月夜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观点三:离情说。“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写思妇想念游子
的情形。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
苏教版2017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选读》)《客至》(杜甫)(《唐诗宋词选读》) (1) (PPT课件)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送魏二》
客 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全诗的情感基 调是怎样的?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 从作者的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以看 出作者喜客的心情。
解题客 至喜 崔Fra bibliotek明 府 相 过
明府:县令
相过:拜访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为什么一开篇诗人就写景呢? 即从“但见”二字我们可以窥知 诗人心中怎样的奥秘?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他在干什么?诗中哪些词语有所暗示?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他在干什么?诗中哪些词语有所暗示? 一位正在家中准备设筵迎客的农家老翁。 打扫、开门、准备酒菜、招呼。 但见、扫、开、肯与„„呼取„„。
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全诗的情感基 调是怎样的?
【花径】:这里指杜甫草堂外的一条小路,路边有野花。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意思是房子简陋。 【飧(sūn)】:熟食。 【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 【醅(pēi)】:未过滤的酒。 【肯】:正、恰。 【呼取】:叫过来。
诵读提示:
这首诗:诗的内容浅显易懂,难得的是,
诗人一反往常沉郁的心态,显得开阔明朗 而又轻松愉快,这是全诗的基调。要读得 亲切、平易,切忌夸张,因为诗中的每一 句话都是对一位极要好的朋友说的,是友 情的表示。但要分清主次:就全诗来说, 后一层为主,前一层为次;就各层来说, 最后一句为主,前三句为次。“次”是为 “主”蓄势的,突出“蓬门今始为君开” 和“隔篱呼取尽余杯”这两句,才能渲染 主客之间喜悦、融洽的气氛。
苏教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课件:第一专题江花月夜 (共14张PPT)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回顾全诗结构
春 月下之景 月色无垠
江 (1——8句) 月色纯净
花 月下之思 人生无尽
月 夜
(9——16)
宇宙永恒
月下之情画意 哲理 诗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小结
(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
线索(月生——月照——月斜——月落)。
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
1、赏析“徘徊”一词的 表达作用
(1)拟人,写出月游移不 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 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 她怜悯,不忍离去。
(3)与后文的“卷不去”、 “拂还来”相呼应,写出
月亮的不忍之心。却惹得思 妇更为思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游子思归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 生,既有人生短暂,宇 宙无穷的惆怅;又有人 类代代相传,无穷无尽 与明月共存于天地的欣 慰——哲理美
二、请找出承接上 文与启发下文的文 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人生哲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
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
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
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
静。
(二)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
发了第二部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由
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
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意象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课件PPT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 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宋 神宗熙宁年间,由于遭到变法派的排挤,苏轼被迫外调,先任杭州 通判,之后又做过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知州。
栏目导航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 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2.可通过比较鉴赏,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了解 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以及苏轼词对宋词的深远影响。
栏目导航
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这首词的上下两片都是从叙事到抒感,以具体的日常小事寄寓 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学习时,可鉴赏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日常生 活小景有机统一的、缘事抒情的艺术手法,了解苏轼的思想性格与 艺术风格。
栏目导航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是一首咏物词。作者借咏杨花来 写人言情,从虚处着笔,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把咏物 和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描绘杨花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思妇形象 的刻画。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也是咏物词,作者运用比兴手法, 借孤鸿衬托,表达出自己的“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栏目导航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中叶, 在文人的观念中,词始终被视为“娱宾遣兴”的“诗余”“小道”, 让歌妓唱来助酒的风流小曲,写来写去转不出儿女情长、悲欢离合 的圈子。直到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 才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这叫“新天下耳 目”。凡能写进词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物、游 猎、感遇、悼亡、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一 PPT课件(课件+学案)4
•
1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
19、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
2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21、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
22、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轻言放弃。
专题一 滕王阁
拓展延伸
力学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薛华 王勃
送送[注]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 送送:即送了一程又一程。
专题一 滕王阁
(1)杜甫《梦李白》中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与这首诗 了相似的情感? 答案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2)你认为“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 什么样的心情? 答案 “穷”、“独”。把穷路孤独送友的悲苦心情渲染得十
•
23、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
24、每天醒来,敲醒自己的不是钟声,而是梦想。
•
25、你不能拼爹的时候,你就只能去拼命!
•
26、如果人生的旅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
27、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们的未来是自己去改变的。励志名言: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
28、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
31、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们的未来是自己去改变的。
•
32、命好不如习惯好。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
•
33、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高中语文】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一ppt精品课件(课件+学案)3
*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 ,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
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
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 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 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 地充实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 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 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
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
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 “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 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 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 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 悠”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 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 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 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 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绮.丽(qǐ)筵.席(yǎn)江渚.(zhǔ)槛.外(jiàn)B.凤阙.(què) 霰.雪(sǎn) 南浦.(pǔ) 绿鸾.鸟(luán) 皎.皎(jiǎo) 沙汀.(tīnɡ)D.纤.尘(qiān) 扁.舟(piān) 砧.板(zhēn) 碣.石(jié)答案 C解析A项“筵”应读yán;B项“霰”应读xiàn;D项“纤”应读xiā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偏.惊物候新(特别、尤其)忽闻歌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深远)C.铁骑..绕龙城(穿铁甲的骑兵)宁为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承受得住)皎皎..空中孤月轮(洁白的样子)答案 C解析百夫长:指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A.月照花林皆似霰B.不知江月待何人C.银烛吐青烟D.淑气催黄鸟答案 A解析A项比喻,其余为拟人。
4.下列对诗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起首两句警拔,以“偏惊物候新”领起全篇。
中间四句,用“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景物变化的情态。
B.杨炯的《从军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虚写的手法,尾联采用实写的手法,表达从军的强烈愿望。
C.《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D.《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极为真切。
答案 B解析首联为实写,尾联为虚写。
5.下列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B.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体裁,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
C.本诗虚实相生、黑白相辅,并从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
D.本诗着重写了思妇对离人的怀念,是一首爱情诗。
答案 D解析本诗不是单纯的爱情诗,而是融写景、哲理、爱情于一体。
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句话。
(只填序号)①我坐在滕王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②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
③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
④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
⑤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睛闭眼间全是王勃落寞忧郁的神情。
⑥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
答案⑥⑤②④③①解析本题总体思路由“思路”到“眼见之景”,再到“所听之声”,④句为过渡句。
7.文学常识填空。
(1)“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张若虚是“吴中四士”之一,另外三位是贺知章、张旭、包融。
(3)王勃,字子安,他的作品集为《王子安集》。
(4)前人称赞《春江花月夜》是“以孤篇压倒全唐”,闻一多更是赞扬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8.名句默写。
(1)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王勃《滕王阁》)(4)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6)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7)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8)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10)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二、阅读鉴赏9.阅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①幽州,今北京附近,古代属燕国。
战国时,燕昭王为了招纳天下贤士而筑黄金台,礼遇贤士郭隗、乐毅等,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打败屡次侵犯燕国的齐国。
燕国晚期也曾出现燕太子丹礼遇贤士田光、荆轲的千古美谈,诗中感慨即由此而发。
(1)燕国前代多有礼贤下士的明君贤人。
为什么诗人却说“前不见古人”?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它和第二句合起来,说明了自己怎样的境遇?答案“前不见古人”的意思是:以前那些礼贤下士的人已见不到了。
第二句是说,后来的贤明君主自己也来不及见了。
这两句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失意情绪。
(2)后两句是什么意思?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案后两句是说,考虑到茫茫宇宙,天长地久,感到自己孤独无助,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抒发了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感情。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怀。
人情已厌南乡苦,鸿雁那[注]从北地来?注那:奈何,为什么。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乡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
”你认为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诗人借用强烈的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
诗的这两句问得看似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①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①蕤:原指草木花下垂的样子,此指花朵。
(1)颔联描绘了兰若怎样的形象?有何用意?答案颔联以幽独空林与朱蕤紫茎的对比,衬托兰若的超群风采,并暗寓孤芳自赏之意。
(2)结合后四句,分析诗人以兰若寄寓的感慨。
答案后四句转而感叹芳华零落,虽经“迟迟”“嫋嫋”之时序延宕,然鲜艳之花最终凋零仍无可避免。
诗人以兰若自比,比喻自身才华出众,而芳华摇落,则寄寓身世之感,自悲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功业无成。
(3)陈子昂有才华,有抱负,但屡遭排挤,政治上很不得志。
这是其自伤身世之作。
吴汝纶在《唐宋诗举要》中说:“此伤不遇明时。
”请分析全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答案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体现。
兰若青青,花叶繁盛,暗指自己杰出的才华;秋风威逼,花儿凋谢,正是自己年华流逝、壮志未酬的深悲。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忧伤。
三、体验高考12.(2012·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解析本题从诗歌意象表达效果的整合和主体意象的作用的角度考查对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1)先具体分析前两句所写到的意象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整合。
“晓路”点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雨萧萧”写出起航时的天气状况;“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秋季,又写出了诗人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
“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
(2)“孤舟”在本诗中是一个主体意象,是全诗的线索,联结着诗中其他意象和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想。
首联和颔联为“孤舟”的出现提供了背景,颈联从“帆”“桨”正面写“孤舟”,尾联写“孤舟”停宿之所,寄托了诗人借枫桥一抒幽思的情怀。
孤舟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13.(2012·四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要点)(1)“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
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客。
意指客居他乡之人。
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③锦水春残。
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④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中的“炼字”,这类题目,可以从词语本身的意义、词性、描写对象、表达效果、感情或主题上的作用等几个角度入手。
(2)把握古诗的思想情感,可以借助的方法比较多,本诗可以从意象(子规)、人物形象(远客)、关键词(“空”“断肠”“春残”)、关键句(催归催得谁归去)等角度着手分析。
14.(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刘孝绰[注]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解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梁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飞舞的情态,同时运用了对比、动静结合等手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逼真,时而绕绿蕙,时而隐青薇,时而映日舞,时而因风回,时而花中见,时而叶际飞。
联系刘孝绰恃才傲物、仕途数起数伏的遭遇,可见本诗是托蝶以言志,尾联“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借希望芳华不谢,欲依嘉树来点明主旨,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