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对策探索
关于小城镇规划建设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
关于小城镇规划建设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摘要:由于规模较小,所以在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所以,这便导致小城镇中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为此,这篇文章分析了小城镇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为其规划建设生态环境提供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一、小城镇生态环境现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是在这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随之出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保设施建设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协调。
开发土地资源的力度过大,人口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缓慢,造成很多空间资源的出现,而且,土地资源备受浪费,没有科学的规划土地资源的利用。
这样一来,不仅会使空间布局杂乱无章,还会造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在面对污染物时,没有合理的处理措施,而且,并没有制定出关于建设生态环境的规划,在这种情况下,生态环境只会不断恶化。
比如说,有一些小城镇生产活动所排放的污水、废物等得不到合理的处理,只会随意的排放出来,最后流入到生活用水区域,这样一来,不仅会污染周边环境,还会严重伤害生态环境。
2.注重基础设施的投入。
当前情况下,依然存在着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或者是为了发展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这种发展方式有悖科学发展观,而且没有践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规模小,基础设施配套落后。
这种问题普遍存在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
有很多小城镇中自来水资源匮乏,甚至不具备排水设施。
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小城镇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4.广大干部和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差。
在建设小城镇的过程中,很多领导和地方干部缺少保护环境的意识,总是局限于眼前利益,而去牺牲环境,他们一味追求能够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但是会损害生态环境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极大的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另外,广大农名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十分薄弱,农民们致力于求富,并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在广大地区中,很多农民仍然以为自然资源是无穷无尽的,他们没有正确认识自然资源,也没有尽到自己的环境保护责任。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行动建议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行动建议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节点。
两年来,对照“决不把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和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的要求,全市多个小城镇在环境卫生、功能配套、特色风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但对照人民群众对这项工作的殷切期盼,对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功能不够完善。
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小城镇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公共服务配套水平不高,留住人才、承载项目、统筹乡村的能力还不够强。
二是特色不够鲜明。
小城镇建设长期处于“重经济,轻文化”的状态,在文化传承、风貌管控、产镇融合方面做得还不够,城镇品位不够高,小城镇的自身特色风貌日渐消失。
三是治理不够彻底。
小城镇整治重面子、轻里子,热衷于搞运动战、人海战术,有些无法解决的则是暂时关门歇业,考核期间整整齐齐、清清爽爽,考核结束“涛声依旧”。
“低小散”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社会秩序管控容易反弹回潮。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建设美丽城镇的基础,应切实抓实抓好,不断增强小城镇在城乡统筹中的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和城镇向心力,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龙头”,助推全市形成城乡融合、全域美丽的新格局。
为将美丽城镇建设向纵深推进,打造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2.O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注重规划设计落地。
要切实处理好项目设计和实施的关系,抓好重要街区、重要地段和重要节点的项目设计和施工,营造城镇主次入口、主要街巷、街头广场等区域特色风貌,合理确定体量、材质、色彩、风格等设计元素,打造有记忆的街区、有故事的小镇。
强化基层技术力量,落实驻镇规划师制度,保障财政经费。
挖掘乡贤名家,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化金融手段,积极参与城镇建设。
二、全力巩固整治成效。
要坚持长效管理,避免美丽风景成为“一阵风”。
围绕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深化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格局,充分发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作用,全面执行好小城镇的各项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巩固和提升整治工作带给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浅谈小城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对策
浅谈小城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对策摘要:小城镇的发展关乎我国城市的总体发展进度,是我国城市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了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对小城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城镇;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引言近些年,我国城市和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小城镇建设发展速度加快,但是在发展和建设中,小城镇建设中很多的生态问题,也随之出现,为此,小城镇生态保护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一、相关概念1、小城镇的概念何为小城镇,一般来讲主要是指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起到沟通城市与农村经济、文化作用的桥梁性社区。
小城镇规模普遍较小,其生态环境的开放度明显高于城市,自然性的一面更强。
小城镇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其承担着经济、文化及政治功能。
在经济方面是社会原材料的提供基地,同时也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场所。
在文化方面,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加强了农村与城市信息的沟通。
在政治方面,其处在县、镇政府的所在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能将中央精神和地方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国家整体的安定与民族之间的团结。
2、小城镇的功能小城镇较之城市,具有其独特的功能。
首先其城市化程度较低,并且还没有完全摆脱乡村的组织和发展模式,具有城市和农村的双重特点。
我国城镇化的主要目标在于建立完善的城市群,使大城市、中等城市及小城镇相互依托,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体。
小城镇在这个体系中,主要起到纽带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带动城市、地域以及整个社会的市场,也会促进市场体制的转变,还可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吸收社会各方面的资金,这些功能都是大城市所无法比拟的。
3、生态环境的概念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1]
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新建电大万国云内容摘要:小城镇处在农村向城市装换的中间状态,是一种以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为主体组成的社区。
小城镇环保机构不健全,小城镇环境管理工作难以到位。
小城镇环境管理一直是我国环境管理的薄弱环节。
通过严厉打击,努力遏制当前小城镇环境违法行为上升的态势,促进突出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
关键词:小城镇环境保护努力遏制环境违法宜居小城镇处在农村向城市装换的中间状态,是一种以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为主体组成的社区。
多年来,我们当地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基础。
但是从总体上看,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建设质量都还存在许多问题,距离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要求还相差很远。
下面结合流湖乡的小集镇发展情况,谈谈我对小城镇发展的建议。
一、流湖乡小集镇发展的现状流湖乡是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下辖的一个乡。
位于南昌市西南部28公里处,属半丘陵半滨湖地区,盛产优质水稻、藠头、花生、大豆、红薯及畜产品,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
辖流湖、义渡街等2个居委会,对门、邓埠、淑溪、清溪、车塘、溪洪、南岗、谷溪等27个行政村。
昌厚、昌樟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集镇常驻人口近1万人,个体工商户达300户,城镇化水平22.7%,镇区绿化率达18%。
(一)、流湖集镇发展之优势1、该乡东连沪昆高速、西邻道教圣地西山万寿宫,南靠锦江、与煤炭产地丰城一衣带水,北与中国藠头之乡红谷滩生米镇一桥之隔,320国道、温厚高速、京九铁路、昌北机场、南昌铁路西站近在咫尺,交通条件十分便捷。
2、比较充足的发展空间。
流湖集镇位于、车塘、柏树、新塘、连塘四个行政村的中心位置,集镇规划区内涉及四个村,预留空地比较多。
再加以前集镇的发展,使溪洪、南岗、谷溪的部分自然村(组)形成空心村,只要政府加以引导,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就可以腾出大量的建设用地。
3、流湖温泉城,总投资110亿元,规划面积8.25平方公里。
一期投资30亿元(占地881亩)在流湖乡境内(车塘村和溪洪村)。
探讨小城镇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探讨小城镇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许多小城镇也面临着环境管理工作的挑战。
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垃圾处理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针对小城镇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问题分析1.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小城镇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工业企业的排放、生活垃圾的处理、交通尾气的排放等都成为了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一些化工厂、矿山等重污染企业的存在,加剧了环境质量的恶化。
2.生活垃圾处理不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不断增加。
小城镇的垃圾处理设施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导致了垃圾处理不当的问题。
许多地方存在垃圾堆放过多、垃圾分类不彻底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
3.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在小城镇,尤其是一些资源型城镇,资源的浪费问题也比较严重。
比如水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浪费等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管理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也受到居民生活习惯和意识的影响。
4.管理水平和手段相对滞后与一线发达城市相比,小城镇的环境管理水平和手段相对滞后。
一些小城镇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还不够高,环境监管手段也比较单一。
一旦遇到环境问题,处理起来往往束手束脚。
二、应对措施1.加强环境监管小城镇环境管理部门应加大对环境监管的力度,完善监管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对于一些重污染企业和个人行为,应该依法予以制裁,形成震慑效应。
要加强对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2.推动绿色生产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应推动绿色生产的理念,鼓励工业企业引入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排放。
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引导企业向环保产业转型升级。
3.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针对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小城镇环境管理部门可以借鉴一线城市的经验,加强对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宣传力度,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可以适当增加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
浅谈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建设
浅谈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建设摘要: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关键词:生态建设; 低冲击模式; 新型工业化伴随着我国小城镇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一方面,大、中城市为了治理污染,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车间或工序转移到小城镇;另一方面,分散在农村的乡镇企业把企业搬迁到小城镇的同时,也将污染集中到小城镇。
小城镇承接来自城乡两方面的污染,再加上其本身建设中缺少环保意识,规划布局不当,环保基础设施落后,居民素质不高,环境管理相对滞后等原因,造成小城镇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严重。
一、小城镇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1人口增加迅速,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目前我国人口将近13亿人,人口的增长加剧了对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及各种资源的压力。
尤其在小城镇的土地利用上很大程度还处于一种粗放式发展水平,城镇建设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种粗放式发展一方面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闲置,利用集约度不高;另一方面也制约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影响了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2自然环境遭到破坏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发展变化,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城镇的自然生态环境。
其中,资源的粗放型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小城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
生产资源浪费大,未转化为产品,而转化成污染物进入自然环境,增加了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3环境质量下降水体污染:目前,我国小城镇废水处理率不足三成,大量的带有各类污染物的废水、污水排入全国的江河湖泊,水体污染严重。
固体废弃物污染: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量也随之成倍增长,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数量仍在增加,对环境危害十分严重。
1.4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高投入来推动,与美国相比化肥施用量约高出3倍。
农用化学物质的大量投入,致使水体、耕地和农产品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小城镇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杨明生)
VS
具体措施
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对可回收 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等进行分 类投放和收集。同时,推进垃圾减量化、 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提高垃圾处理效率。此外,应加强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废弃物 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03
小城镇环境保护政策与管理
环境保护政策制定与完善
水质改善
推行污水治理,建设污水处理厂,加 强水体生态修复,完善水资源保护制 度,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噪音控制
实施城市环境噪声达标管理,加强交 通、工业、社会活动等噪音源控制, 推广低噪音设备和技术。
小城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与布局优化
环保基础设施
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处理能力和水平。
水灾害
水灾害频发,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大气环境问题
01
空气污染
大气中的污染物含量较高,影响空气 质量和人体健康。
02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 繁发生。
03
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遭到破坏,使紫外线辐射增加 ,威胁人类和生物的生存。
固体废弃物问题
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 物质,污染环境和人体健康。
生态保护设施
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湿地保护等生态保护设施建设,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环境监测设施
建设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加强对环境指标的监测和数据管理,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 据。
小城镇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
环保产业发展
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培 育环保市场,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
技术创新
加强环保科技创新,推广清洁生 产技术,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回 收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探讨小城镇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探讨小城镇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加速,小城镇迅速发展,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环境管理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然而,小城镇环境管理工作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应对。
首先,小城镇环境污染治理成本高。
小城镇与大城市相比,其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相对较小,因此缺乏资金和人力资源支持,导致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相对较高。
针对此问题,应该采取依托政府财政、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小城镇环境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支持,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成效。
其次,小城镇环境管理监管机制不健全。
相较于大城市,小城镇的环境管理监管机制相对薄弱。
例如,在环境治理方面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环保部门的管理也存在不少短板。
为应对该问题,应在法律法规和政策上强化对小城镇环境管理的支持,加强监管部门的建设和培训,提高监管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第三,小城镇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意识普遍不高。
小城镇居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相对较弱,大多数人缺乏环保意识和知识,存在大量投放垃圾、乱扔乱倒等行为。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认知,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引导居民参与环境管理。
第四,小城镇环境治理存在管理分散、协调难、责任不清等问题。
小城镇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管理边界不清晰,缺少有效的协调和配合机制,导致环境治理成为一项难以解决的问题。
为应对此问题,应该建立起清晰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责任,加强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与合作。
综上所述,小城镇的环境管理存在不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应对,包括加大资金和人力支持、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城镇的环境治理,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
浅谈小城镇人居环境的建设——以杨凌示范区为例
l 杨凌 示范 区的基本 概 况
杨 凌位 于渭河 流域关 中平原 腹 地 , 东距 西 安市 8 k , 2 i n 西距 宝鸡 8 k 陇海 铁 路线 及 西 ( ) ( ) 6 m, 安 宝 鸡 高速 、 中线 公路从 区 内穿过 , 旅游 交通 十分便 利 。因境 内有 隋代开 国 皇帝杨 坚 的陵墓 而得 名 , 原名 杨 陵 , 改 名 为杨 凌 。杨 凌 后 是 中国农 业起 源之 地 , 国农 耕 文 明史 由此 发 端 。《 我 史记
居 软环境 两方 面 。前 者是指 为小城 镇居 民所用 , 以居 民行
为活动 为载体 的各种 物质设 施 的统 一体 , 主要 包 括居 住 条 件、 公共 设施 、 础设施 和景观 生态 环境 等部分 ; 基 后者 是小 城 镇居 民在利用 和发 挥硬 环 境 系统 功 能 中所 形 成 的社 区 人 文环境 , 邻里关 系 、 活情 趣 、 息 交 流 与沟 通 、 会 如 生 信 社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 hi . c. u12 1 ,6 1 ) Anu A S iB l 0 0 1 ( 1 .
15 9
浅 谈 小 城 镇 人 居 环 境 的 建 设
. — —
以杨凌 示 范 区为 例
冯 静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 陕西杨 凌
7 20 ) 1 10
摘
要: 通过对杨凌示范 区人居环境状况的 了解和分析 , 探讨 了小城镇人居环 境建设 中存 在的 问题 , 并提 出 了相应的
F n ig e gJn 。
( oet o ee N a w s A& FU i ri , ag i 1 10 C ia F rsycl g , o h et r l n esy Y nLn 7 20 ,hn ) v t g
小城镇建设发展现状和对策的思考——以大通县小城镇建设为例
匕科技凰小城镇建设发展现状和对策的思考——以大通县小城镇建设为例祝存雄(大通县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局,青海西宁810100)喃要]发展小城镇,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浚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年来,大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将g-做Js实施“富民强县”的重要戡璐之一采抓,取得了好的成效。
睽键词]小城镇;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一、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大通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35公里,是西宁市市辖县,全县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总人口43.06万人。
1999年以来,根据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全县的乡镇进行了撤乡并镇,全县由2个建制镇增至9个,26个乡并为13个乡。
建城区面积为155平方公里,小城镇人口达10万人。
城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到2005年底,全县9个建制镇均有供水设旋,自来水普及率达90%。
小城镇现有道路11578公里,道路铺装率达92.4%,/J、城镇绿化面积约30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201平方米,全县所有小城镇基本实现了通路、通电、通话。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县9镇13乡的格局,使城镇体系和空间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以桥头镇、城关镇、塔尔镇为代表的历史名镇,以东峡镇、黄家寨镇、长宁镇为代表的风景名胜及工业基地小城镇,以景阳镇、多林镇、新庄镇为代表的农产品为主的小城镇,它们都走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路子,形成了乡镇工农业联合主导型、旅游开发型、地域优势型、综合发展型不同的发展特色。
规划设计普遍得到重视。
到2006年底,全县所有建制镇和乡所在地集镇都编制了总体规划,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城镇规模普遍偏小当前大通县共有建制镇9个,镇域人口超过5万人的仅有2个,人口超过2万人的有5个,其他的都在1万左右,离经济学预测的合理城镇镇区人口规模3~5万人有着较大差距,不利于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影响了/J、城镇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小城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小城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了我的书桌上,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想起了那个小城镇,那些农村的环境问题,仿佛已经刻在我的心里。
于是,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一、总体目标要让小城镇农村的环境焕然一新,得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我想,这个目标应该是:通过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打造美丽乡村,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问题分析1.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污染环境,影响村容村貌。
2.生活污水排放问题: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农民生活品质。
4.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农作物秸秆、废弃农膜等农业废弃物随意丢弃,污染环境。
5.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过度开垦、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三、实施方案1.生活垃圾处理(1)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
(2)推广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2.生活污水处理(1)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确保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2)推广环保型厕所,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3)加大水体治理力度,提高水质。
3.基础设施建设(1)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
(2)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3)加强农村绿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4.农业废弃物处理(1)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等技术。
(2)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3)加大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力度。
5.生态环境治理(1)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禁乱砍滥伐。
(2)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3)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恢复植被。
四、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责任主体,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2.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整治工作所需资金。
3.技术支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整治效果。
4.宣传教育: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5.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发展对策摘要:小城镇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而小城镇建设中的掠夺性开发和粗放型管理为小城镇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小城镇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并就环境问题的解决和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城镇;环境问题;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小城镇建设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小城镇居民生存质量的下降,以及生存质量的下降所引起的人类生存危机。
循环经济及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研究解决小城镇环境问题和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显得极为重要。
一、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浙江省经济依托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而与此同时,小城镇建设所引起的资源问题、污染问题、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阻碍小城镇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主要环境问题分析1、土壤污染因为城市污染的转移和农村自身所造成的污染,使土地受污染面积不断增大,白色污染是因为农用地膜和一次性塑料袋的广泛采用,又没有科学的回收利用措施造成的,塑料垃圾在土壤中破坏了土壤结构和通透性,对植物生长造成了不良影响,用填埋法对垃圾进行处理,对土地资源在占有的同时造成极大破坏,填埋后垃圾中的有害物对土质造成严重影响,对地下水也造成污染。
此外,土地资源受污染的另一个原因是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生态条件发生明显变化,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2、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资源是否充足与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浙江全省各水系流经城镇的局部河段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较为严重的是近岸海域环境的水质,绝大部分环境功能区的水质保护不达标。
3、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承受的污染日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产品问题的不断出现,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阻碍。
浙江省农业生产中每年化肥施用量高于全国平均使用水平,大大超过发达国家设置安全一上限。
浅谈小城镇生态宜居建设论文
浅谈小城镇生态宜居建设论文前言近年来,小城镇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小城镇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生态环境问题不解决,会对小城镇宜居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建设小城镇生态宜居环境,成为了当前我国城镇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任务。
什么是小城镇生态宜居环境?小城镇生态宜居环境,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为居民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条件。
小城镇生态宜居环境是指具有良好基础环境设施、优良自然生态环境、健康文化环境、安全可靠的社会治安环境、人性化的服务设施等多方面特征的小城镇,属于“半城市化”、“半乡村化”的城镇类型。
如何建设小城镇生态宜居环境?1.加强环境保护小城镇环境保护应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环境管理制度,加强环境监控、监管和执法。
对于未经授权的违法开发行为,应严格依法查处。
2.优化城镇结构小城镇应遵循“生态储能、均衡分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优化城镇结构布局,将步行、骑行等环保交通方式融入城镇生活,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城镇宜居环境的重要保障,特别是水、电、路、气、网等公共设施的完善应获得重视。
4.培育城镇文化特色小城镇应发挥地域文化特色,提高原有文化的内涵,创新性的开展文化活动,如文化艺术、历史古迹、工艺品、节庆活动等。
5.加强社区治理加强社区治理是小城镇建设的保障,要重视市民参与社区建设、宣传意识、法制教育和环保意识的培养,加强物业管理,维护城镇良好秩序。
成功案例•湖北省黄梅县竹溪镇竹溪镇是黄梅县最大的小城镇之一,位于山区,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近年来,竹溪镇实施了“三改”计划,即修建水电路,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提升自来水厂运营质量,同时对污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和更新,加强了垃圾分类处理,促进了节能减排。
同时,竹溪镇重点培育了茶叶产业,发挥了区域资源优势,增加了居民的收入,打造了自己独特的城镇文化,逐步形成了以茶带动的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对策建议
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对策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
为了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亟需制定有效的整治对策。
本文将探讨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一、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环境监测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只有全面了解环境污染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治计划。
建议加强环境监测力度,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增加监测频次和监测指标。
同时,加大对环境污染源的整治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
二、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绿化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
建议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力度,增加绿化覆盖率,打造绿色生态城市。
同时,要注重植物的选择和保护,提高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
三、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是人居环境中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垃圾分类处理是解决生活垃圾问题的关键。
建议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同时,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推动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加强市容整治工作市容整治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的居住感受。
建议加强市容整治力度,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外观,增强市容环境的整体美观度。
同时,加大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五、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
建议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同时,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和减排力度,保护人居环境的生态安全。
六、加强社会管理与监督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监督,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每个市民都应当承担起责任。
建议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和整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惩处力度,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浅谈小城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对策
浅谈小城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对策作者:于晓峰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1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小城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对于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小城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对策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小城镇;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对策;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近些年,我国城市和农村都在不同层次的得到发展和改革,小城镇建设也得到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发展和建设中,小城镇建设中很多的生态问题,也随之出现了,为此,小城镇生态建设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不同的区域对于小城镇的建设认识不同,在很多小城镇发展中,都是采用大城市建筑方式和做法,对小城镇进行开发和管理,但是往往开发的效果总是事倍功半,因此,一定要充分地意识到小城镇生态建设和大城市的发展是存在很大的区别,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对小城镇进行生态建设和开发,不要盲目进行开发和建设,要做到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地对小城镇进行建设。
一、小城镇的生态环境特点从改革开放至今, 大中城市的环境问题得到了很多关注, 不少城市的环境条件逐渐得到改善, 比如广州、上海等城市还相继将“生态城市”作为自己的建设目标。
大中城市在环境治理与环境管理过程中探索出许多有效的技术或管理方法, 但对小城镇的生态环境管理不能照搬大中城市的环境手段, 与大中城市比较,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具有自身的特点。
1.1 生态环境建设的经济基础条件不同1.2环境污染破坏的模式不同1.3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与污染物特征明显不同1.4环保系统能力不同1.5生态环境研究的基础差异1.6生态环境意识和文化差别大二、小城镇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单薄。
目前,我省小城镇人口的环境观念不强,一些群众仍然错误地认为资源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小城镇居民对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影响感触不深,加之缺少环保方面的宣传,甚至许多基层干部也没有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缺乏应有的认识。
关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对策的相关探讨
对 于 小 城 镇 环 境 整 治 来 说 , 它 是 一 项 比较 复杂
五 、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的几个相 关性 的问题 1 .建立小城镇环境综合整 治支持体系 对于小城镇环 境综合整治支持体系 来说 ,它可 以包括三个 子系统:( 1 )决策协调系统 。该系统主 要负责 决策和协调 工作。决策主要是制定整 治的方
现经济效 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的统一协调 。( 4 )
要 统筹 规 划 ,将 短期 利 益 和 长 远 利 益 进 行 协 调 。
体系才 能确 定出工 作的完善情况 。在构建指标体 系 的过程中,需要遵循 几个基本 的原则,比如科 学性 、
可 能 性 、现 实 性 原 则 。 由 于 地 理 位 置 的 差 异 , 小 城 镇 的 资 源 状 况 、环 境 质 量 也 存 在 较 大 的 差 异 ,所 以
作还 处于起步阶段 ,尚不成熟 ,经验 不足,但是其
可 以借 鉴 大城 市 环 境 综 合 整 治 的经 验 ,具 体 来 说 , 主 要 包 括 三 个 方 面 的 内容 : 合 理 调整 小 城镇 的 布 局 、
一
、
小城镇 的发展和存在 的环境 问题
随着 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 也得到
治来说 ,其主要强调布局规划 、污染 整治 规划。小
城 镇 环 境 规 划 可 以 按 照 以下 的 步 骤有一定 的特殊 性, 其主要依循市场规律 ,受到市场 的调控 作用,所 以,
和大 中型城市相 比,小城镇环境综 合政整治工
【 关键词】小城镇 环境 综合整治 对策
案,还要重视环境 综合整 治的规划工作 。协调工作
主要是对各部 门之 间的关系进行协调 。( 2 )实施操
【精品】关于我国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探讨论文
关于我国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探讨论文小城镇的发展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在此进程中,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现状令人担忧,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保护生态环境、人文古迹,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既有利于提高小城镇人居环境,又将有利于小城镇的经济发展。
人居环境又叫人类住区。
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这样定义:“人类住区不仅仅是指住房,一个城市、城镇或乡村的体形,它所指的是人类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居住、工作、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以及维护这些活动而进行实体结构的有机结合,是人类生存,从事生产,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在的环境”。
对于小城镇而言,“人居环境”就是指小城镇管辖范围内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的总和。
我国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急需投入更多目光来关注的问题。
一、小城镇人居环境现状及问题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遵循了不同的人居环境发展政策,导致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上的巨大差异。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
特别是作为城乡结点的小城镇,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由于独有的空间区位关系,社会历史背景和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走上了一条既不同于一般城市,也不同于乡村的发展道路。
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重视经济发展,忽略了地域特色的人居环境的建设。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镇的自然生态环境被人为破坏,生态结构日趋单一;城镇空间形态呈无序蔓延状态,土地利用分散,效益低下;人口密度过大,居住空间间隔不合理,住宅外部环境恶劣;城镇用地比例结构失衡,空间布局混乱;基础设施分布和发展不均衡,公共设施人均指标偏低,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社会建设未得到足够重视,民俗传统和文化特色保护不利等。
二、切实改善与提高小城镇人居环境的策略1.注重城镇空间环境的整治,重塑有序的城镇空间形态城镇不仅是社会秩序的核心,同时也是人类各种社会活动的聚集场所,是空间秩序的核心。
探讨小城镇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探讨小城镇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以及新农村在发展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城乡一体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开始有明显的迹象,并且在带动我国经济方面也发挥了自身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小城镇方面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也收到了相关工作者的重视,对小城镇的环境开始投入一定的管理与重视,关于如何对小城镇的环境进行管理以及加强需要相关的管理工作者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环境管理;存在问题;应对措施引言:在我国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大众们对于自身的生活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改观,在重视资源的发展以及使用方面也有一定的意识,环境保护逐渐地融入到大众们的生活意识当中。
但是在目前对于环境方面的管理还缺乏较为系统的管理环节以及管理策略,小城镇的环境污染日益恶劣,不仅对当地的居民产生了一些生活方面的阻碍,还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将小城镇的环境管理提到发展日程当中。
一、加强小城镇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在目前绿色发展以及生态文明保护是发展当中比较重视的任务,而且也逐渐的融入到大众们的生活当中,小城镇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利于大众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在小城镇的环境管理方面,还缺乏一定的重视以及系统性。
小城镇自身环境的恶化,对于当地的居民在生活方面会有很大的影响,包括水资源的使用以及土地资源的利用都有很大的阻碍,不仅如此,再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因为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息息相关的,新农村在规划的过程当中,将当地的一些可利用资源会规划到内。
小城镇的发展符合了现代经济的发展,也为相关的住房问题提供一定的解决措施,而小城镇的环境管理是小城镇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项任务。
小城镇环境管理的有效加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城镇的影响力,能够有效地促进新农村以及城乡一体化的平稳推行,还能够在生态的保护方面有一定的贡献,使大众们的生活体验度提高,为住房以及经济行业提供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对策探索
广东省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程屹2004年4月9日
一、注重城镇空间环境的整治,重塑有序的城镇空间形态
小城镇空间环境的整治,在现有城镇空间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应注意将集中在珠三角密集地区的环境污染等主要问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缓解、分散和弱化,避免形成集中的“环境污染带”;应注意控制改变城镇沿交通干线蔓延伸展和城镇连片发展的现状,通过区域绿地、环城绿带和道路绿化隔离等空间政策来有效遏制;应注重城镇簇群和中心城镇的培育,完善现有城镇结构体系;应注重城镇绿色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业、服务业、商业和工业在功能布局上的合理分布,并充分考虑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应注重城镇内部的居住、办公、仓储、市政设施等各类用地布局和比例的配置,构筑科学实用的城镇用地结构。
二、注重城镇产业和建设布局的引导,强化聚集和集约发展
小城镇在土地利用上应更加聚集和集中,使城镇空间和布局更为紧凑合理,应减少土地因分散造成的浪费,加强土地的控制和有效使用;应注重小城镇行政边界的重新划分和建制调整,推动城镇簇群和中心镇的建设,实现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应注重县市级和镇级工业园区的建设,推动区域工业园区化,逐步减少和消除零星乡镇企业的散乱分布;应注意引导城镇进圈、工业进园、居住上楼,确立集约用地和聚集发展的思想。
三、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与水平
小城镇建设应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既要注意引导市场经济可以自行完成配置的服务设施的合理分布和规模,也要采取多种投资渠道,政府制定规则、框架,按照“谁投资、谁收益”和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公共物品的建设;注意将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等与居民切身相关的公共设施纳入全镇或区域统一考虑,避免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造成的重复建设和规模不经济;注重市县、镇、社区等各级公共设施的等级和系统规划的统筹考虑,建设完善的公共设施配置体系;注重监管和保障措施的建立健全,避免因市场经济造成对公共设施配置的建设滞后。
四、注重绿色开敞空间和生态绿地系统的构建,建设城镇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
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建设既要重视城镇外部的生态环境和绿色开敞空间的建设,如增加绿色廊道、绿色生态斑块、区域绿地和环城绿带,保护和增加自然农林绿地等也要重视城镇内部的环境质量和绿地建设,如增加镇区公共绿地、建设以公园为主的城镇绿心、增建以块状绿地、带状绿地为主的小游园和小绿地、强化道路绿化和滨水绿地的建设等。
既要注重城镇
和区域绿地生态系统的构建,形成以区域绿地、绿心、绿环、绿色生态斑块、绿色生态廊道等各种多样性要素构成的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也要注重公园、公共绿地、道路绿地等人工绿地系统的构筑,更要重视产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的治理和循环利用,重视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各种市政管线等人工生态环境系统的建设。
只有将城镇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共同构筑成一个完整有机的大系统,才能为城镇的建设发展真正提供一个可以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平台。
五、注重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建设模式,保护小城镇的地域和文化风貌
小城镇的环境建设应当因地制宜,尊重当地城镇原有的空间结构和城镇街道的肌理,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保持和形成珠三角河网水系地区的多样化、特色化的空间。
小城镇的人居环境特色可以是田园型、山水型,也可以是生态型、历史文化型,还可以是产业型、商业服务型。
人居环境特色应是在现有基础上的发掘、保护和发扬,不能生硬的照搬照套,各小城镇应创造切合自身实情和特色化的建设模式,以形成自己相对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文化风貌特色。
六、切实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水平,实现人居环境的根本改变
人居环境建设的本质是实现人和环境的改善,达到和谐共处的境界。
这决定了人居环境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既要关注居民经济收入的改善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也要关注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如住宅的宽适度、给排水状况、日照通风条件、生活垃圾收集等,还要关注社区环境的状况,如社区组织的建立、社区场所的建设、小孩教育的环境、购物的方便度、文化环境、治安状况、街道美化、公交便利的程度等。
总之,实现小城镇的良好人居环境是现代化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目标之一,也是关系到我国城镇建设长远、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总体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等具有很高的同质性,只要抓住这些特征和共性问题,并真正重视城镇的人居环境建设,才能切实提高和改善广大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