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如何说话-人民论坛

合集下载

时代作文微博

时代作文微博

时代作文微博在当今社会,微博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交流情感的重要平台。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微博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而微博作为时代的产物,也在不断演变,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微博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过去,人们获取新闻信息主要依靠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而现在,微博已经成为了人们了解新闻的重要途径。

通过微博,人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各种新闻事件,而且还可以获取到更加及时、多样的信息。

微博上的热门话题、热点事件,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微博,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到各种信息,这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

其次,微博也成为了人们表达观点、交流情感的平台。

在微博上,人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无论是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还是对于个人生活中的感悟,人们都可以通过微博进行分享。

而且,微博上的互动性也很强,人们可以在微博上进行评论、转发,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这也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另外,微博还成为了人们展示自我的平台。

通过微博,人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分享自己的生活,还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关注。

很多人通过微博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甚至成为了网红。

微博也成为了一些人进行自我营销、推广的重要途径,通过微博,人们可以宣传自己的产品、服务,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然而,微博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有时候不够准确,甚至出现了谣言的传播。

而且,一些不良信息、低俗内容也会在微博上被传播,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一些人在微博上发表不当言论,甚至进行网络暴力,给他人造成伤害。

因此,我们在使用微博的时候,需要理性对待信息,不信谣、不传谣,还要注意言行,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负责任的微博用户。

总的来说,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而微博作为时代的产物,也在不断演变。

微博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交流情感的重要平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试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

试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

试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平台已成为公众获取新闻信息、参与社会讨论的重要渠道。

其新闻评论不仅体现了报纸的立场和观点,也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舆论环境。

因此,研究《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对于理解中国新闻媒体的传播策略、舆论引导方式以及公众话语权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梳理《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其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

随后,本文将重点探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特点,包括其使用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观点立场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进一步分析这种话语方式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传播策略,揭示其在中国社会舆论场中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本文将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进行反思和展望,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二、《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特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重要延伸,其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具有鲜明的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传统党报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充分展现了微博这一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和即时性。

话语立场坚定,权威性强。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发布新闻评论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上,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其评论语言严谨、准确,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给出权威解读,引导社会舆论。

话语风格多样,贴近群众。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保持权威性的同时,也注重话语风格的多样化。

它善于运用网络语言和群众语言,使评论更加贴近群众,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微博的短小精悍的特点也使得评论更加简洁明了,方便网友快速获取信息。

再次,话语互动性强,注重引导。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在发布后,往往会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和互动。

学会用微博语言说话

学会用微博语言说话
社会存在 的发展 时 , 利 于促 进 社 会 的进 步 与 发 有
当社 会 意 识 滞 后 于 社 会 进 步 与 发 展 时 就 会 对 社 ( )依 据 : 2 中国共产党 是 中国工人 阶级 的先 锋 展 ,
队, 也是 中国人 民和 中华 民族 的先锋 队, 表着 最 会发展起 阻碍作 用。这要 求 作 为社会 意识 的语 言 代 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 , 党的宗 旨是全心 全意为人 民 表达方式在微博时代也需要 与时俱进 。 服务 ; 中国共 产党 是 我 国的执 政党 , 中国特色 社 是 ③ 人 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社会历史 的主体 , 这 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中国共 产党坚 持 以马列 主 要求我们树立群众 观点 , 持走群 众路 线。在微博 坚 义、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 表” 要思想 时代我们 的语 言表 达不 能 损害 人 民群众 的根 本利 “ 重
4 . 政机构 和领 导干部 的微博 已
微 博的最终 目的—— 知民情 、 民忧 。 解
对生 产的调整和升级起 着导 向作用 ; 个新 的消 费 覆 盖 从 中央 到 地 方 多 个 行 政 层 级 以 及 众 多 职 能 部 一 门。试运用《 治生活》 关知识谈谈 党政 领导“ 政 相 学 ( )我国是 人民 民主专政 的社 会 主义 国家 , 1 本 质是人 民当家作 主。我 国政 府是人 民 的政 府 , 是人 民意 旨的执行者和捍 卫者 。因此 , 国政府 需要通 我 过微博 “ 学会说话”, 维护人 民的根本利益。 ( )党 政领 导 “ 会说 话 ” 能更好 地履 行政 2 学 才
随 时 随地 发 布 信 息 、 自主 选择 关 注 对 象 、 何 级 的 传 造 、 曲事实 , 几 歪 不能诬 告 、 陷害他人 , 能制造事端 。 不

微博时代,青年骨干如何说话

微博时代,青年骨干如何说话

微博时代,青年骨干如何说话冷不防,我们这个时代,已经由论坛时代、博客时代升级到微博时代。

突发事件的信息往往来自微博,最多的大众评论出自微博……在2010年,微博在中国还只是“元年”。

从这一年起,各大网站争相开通微博,用户数字不断刷新。

面对微博热潮,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观望,而是选择加入其中。

不得不说的是,青年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群体。

微博是一个新事物。

它类似于博客与论坛的综合,用不超过140个字的话,发布信息,即时互动。

相对于传统媒介,它的信息传播更为快捷和简单。

一条信息可以在几秒钟内传播开去,让人们感到身处信息现场,可以及时地把自己的想法用最快的速度传递出去。

在这个空间里,所有人都可以平等的、相同的地位和身份发布言论,从而形成了一个容量巨大的公共话语空间。

微博门槛低,发布信息快,人人都可以过一把做的瘾,如同每个人都可以采访与发言。

它不需要渊博的学识和技术的修炼。

似乎不费时,不费力,就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发出去,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讨论他人的所见所闻所感。

民意民智有了新的“翅膀”,从对各种交通肇事事件的关注,到对地动仪的争论,再到警察“微博缉凶”,冷不防,我们这个时代,已经由论坛时代、博客时代升级到微博时代了。

然而,事实上,微博是一把“双刃剑”。

它的字数少信息量大,消息发布之容易到了只需要点击一个“转发”键。

操作的便捷,简化了思考,也容易引发人们的跟随效应。

在“生产”信息的过程中,也会制造出懒于识别、快速再转发的信息“媒子”,甚至有人捏造信息,制造“兴奋点”,博取人们眼球,引起更多关注,实现商业利益或者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信息变得丰富了,也更加杂乱、泡沫化了,甚至是哗众取宠!无论是“被去世”的假新闻,还是名人“骂战”此起彼伏的喧哗,在良莠不齐的芜杂背后,不乏泄愤谩骂的胡言乱语。

在“微博”这个水塘里,也有泥沙和浑浊不清的脏水……中国的现实社会发展变化快,网络世界也远未成熟。

微博让现实与网络有了更加亲密而闪电式的接触,有了表达的自由,它同时也需要建构道德与责任。

浅析微博时代的大众话语权

浅析微博时代的大众话语权

浅析微博时代的大众话语权【摘要】微博是当今社会我们最常用的一个网络软件。

我们可以通过微博得知每一天的最新消息,大到国家政治方面的事,小到我们周围发生的事。

一些名人明星现在也通过微博来宣传自己,使得自己更加贴近粉丝,更受大众的喜欢。

一些广告商家现在也通过微博来打广告,这样既省钱也方便。

现在在大学的生活里,我们也经常通过微博来了解自己的亲朋好友每天的生活。

总之,微博给了我们一种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感觉。

我们每天早上起来刷一下微博,还会有种批阅奏折的感觉。

所以,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微博了。

【关键词】微博时代;大众话语权;舆论领袖一、微博,媒介融合时代下的一匹黑马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微博是近几年火起来的。

自从智能手机的出现,微博的下载量也随之提高。

通过微博,我们可以熟知各种事情。

对于一些事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上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或者看到别人的微博我们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

总之,在微博的领域,我们人人平等,我们有充分的话语自主权。

就像前几天我们沈阳城市学院食堂旋转门事件,微博上那个叫“沈阳热门事件”的人污蔑我们学校的领导,散播谣言,传到微博上被我们学校的人看到后,大家都比较气愤这种无中生有的事。

纷纷在这条微博下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维护自己的学校。

毕竟这是我们的母校,毕竟学校没有过错,对于微博上这种无中生有的事,我们就应该勇敢的站出来,与恶势力对抗,维护我们的权益。

这也加速了微博的下载量,促进了微博的发展。

微博是年轻人以及中年人比较偏爱的软件,正是因为大家的偏爱,它的发展速度才像一匹黑马一样迅速。

微博提供的是一个平等的平台,人们可以搜索热门事件,也可以通过微博展示自己的个性,更可以通过微博表达一些自己的建议。

因为微博的产生,粉丝们还可以更加贴近自己热爱的明星。

大家都知道的微博达人姚晨,她就很好的利用微博来传播一些正义的事件,寻人启事,救济补助等的事,大家都能够通过关注她的微博来知晓这件事,并发出自己的爱心,因此姚晨的粉丝才一路上涨,她也为自己的明星道路塑造了一个很好的形象。

《关于微博时代公众话语权的研究》

《关于微博时代公众话语权的研究》

《关于微博时代公众话语权的研究》关于微博时代公众话语权的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而微博则以其开放、自由、互动、共享、便捷等特性成功吸引了广大民众。

微博是一个公共话语空间,普通民众也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和表达意见。

在传统媒体时代,公众的话语权很难得到充分地保障,而在微博时代,每个人不仅仅只是受传者,同时也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公民的话语权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和提升。

微博赋予了公民更多地话语权,拓展了公民的话语空间,而与此同时,话语权的滥用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因此,分析微博与公众话语权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

二、概念界定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以信息链的实时更新为连接的信息分享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最先由博客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等人于2006年创办,推出了Twitter服务,Twiter的诞生标志着微博时代的来临。

2007年Twitter 开始走红并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了被广泛接受的新媒介。

紧跟着Twiter的发展,现在中国国内的大多门户网站设有自己的微博主页。

2009年,新浪网推出自己的微博,吸引大量名人注册,用户数量迅速增长。

随后,搜狐网易等也开始试探开发自己的微博产品。

2010年,微博参与到了各种公共事件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微博并参与其中,我国的微博事业正是进入全盛时代。

话语权是指公民有就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是一种表达权和参与权的体现,也是公民选举权和参政权等其他政治权利实现的基本前提,即控制舆论的权力。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它属于表达权的一部分,是公民个人对于他所关心的公共事务及各种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享有的民主权利;从群体的角度来看,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

微博时代传统媒体如何表达

微博时代传统媒体如何表达

微博时代传统媒体如何表达摘要2011年可以称得上是“微博应用元年”,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传播格局在这一年被劲吹的“微风”吹出了巨大的变化,众多的突发事件的第一新闻来源出自微博。

微博的“直播现场”带来的多种声音、多层视角、多面互动使之表现出“众声喧哗”的局面,微博这一新媒体展现的强大新势力亮出了传播特性的双刃剑,传统媒体人在实践和应用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微博时代,权威性、深刻性仍然是传统媒体的特性,传统媒体如何突出自身的内容优势,借鉴和利用好微博传播的特性,实现更加进步完美的表达成为一项实用课题。

关键词应用元年;格局巨变;双刃剑;权威;深刻;内容优势;完美表达风起云涌的微博时代,今天你微了吗?又@了谁,谁又被你加关注了?值得转发的又有多少条消息和评论?这些问题恐怕在微博用户中经常会被提及,高调出现的粉丝大军热推出层出不穷的焦点人物和网络热词,“微”风劲吹拂,我们的生活处处显现着微博这一新媒体的印记。

2011年12月20号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共同发布的《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称:2011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为“微博应用元年”,报告指出,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日益深刻,微博势不可当地迈进中国主流媒体阵营,成为舆论风暴前沿和中心;微博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在竞争合作中发展前行;报告逐一分析认为,微博造就的意见领袖影响力剧增,在公共事件中表现出强大的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能力;捕风捉影甚至是臆造谣言在微博上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危害着社会稳定;微博倡导带动流行文化,社会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改变。

不论是微博打拐、小悦悦、药家鑫事件,还是郭美美事件、7.23动车事故,不论是李娜法网夺冠、还是乔布斯去世、日本地震,公众越来越感受到了微博强大有效的传播力量。

1 微风拂面带来了传播格局的巨变1)即时传播带来第一速度。

微博传播的现场同步化成为优势和特点,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微博成为快捷便利的传播途径。

微博时代”,让“文字”飞

微博时代”,让“文字”飞

“微博时代”,让“文字”飞——以微博为例浅谈新媒体于写作的影响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世界已然进入了新媒体时代。

除了报刊、户外、广播、电视,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多地在娴熟地使用着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数字电视、触摸媒体……新媒体来了,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微博也来了!气势汹汹,势不可当!还记得一年前,当我刚刚在为告别老旧的2代手机换上精良的苹果装备暗自兴奋,以为自己迈入朋友眼中“潮人一族”的时候,一句“微博是什么?”又让我被打回“原形”,继续被人耻笑加鄙视。

从那时起,我才知道,微博已然进入了并正在强势闯入我们的生活中。

有媒体从业人员认为新媒体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从这个观点来看,微博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

而写作是什么?搜索百度百科,它会给我们这样的答案: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

纪录资讯的工具和方法数之不尽,一般写作会用笔在纸上写作,但过去也有人在石版、竹简、龟壳、墙壁等材质上写作。

随着科技发展,使用打字机或电脑记录文字也可称为写作。

写作是人类表现无穷创作力的方法之一,这些作品称为文学。

文学写作是一种用文字传播审美信息的行为,而微博是一个传播一般信息的媒介,可以说日常生活中的“织围脖”其实就是就是140个字以内的写作,有话就说、有话就写,让人们体验一种“大众化”书写的快感。

人之所以为人,有着爱表达和期待被关注的天性。

从微博走入人们视野的那天起,140字符渐渐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微博时代”,文字遍地“飞”,微博也对我们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微博时代个人魅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想说什么、想看什么,全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呈现,个人成为信息来源及传播的主导者。

微博极大降低了网民个性表达的门槛,使互动更加便捷,信息更加畅通。

微博语境下的言语表达

微博语境下的言语表达

微博语境下的言语表达作者:尹建学来源:《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08期【摘要】言语交际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不同的交际语境形成不同的言语风格。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交际平台,实现了精英与草根的话语权平等,其交际主题更多的是娱乐话题,具有即时性、互动性、个人化、多媒体的传播特点,这些构成了微博的交际语境。

在微博语境制约下,形成了微博碎片化的表达结构,适应娱乐化的词语、句式和修辞,从而表现出亦庄亦谐的整体风格。

【关键词】微博;语境;言语表达微博的诞生是互联网的又一次革命。

2009年新浪微博的推出,加速了微博在中国的发展。

短短三年,中国微博的用户数量和在网民中的使用率都得到飞速发展。

微博以其简洁的沟通特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媒介的交流平台,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这个平台进行社会交流。

在以微博为平台的交流传播中,受传播媒介、交际主体关系和交流内容的制约,交流中的言语表达独具特色。

本文尝试分析微博交际的语境特点,并描述这一语境下的言语表达风格。

言语表达与语境语言作为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主要作用是交际。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就是言语。

言语表达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的选择和组合。

同样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词语表达,就显示出不同的表达特点,如称自己的配偶为“夫人”就显示出庄重高雅的特点,而称“老婆”则显得通俗。

有限的语言符号要想表达无限的思想内容,必须经过组合。

不同的组合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取得不同的效果,修辞、句式无不是组合的结果。

因此,言语表达特点就是不同组合手段在表现特色上各种特点的综合表现。

对言语表达的研究,应主要把握特定言语中的词语、句式特点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结构特点和整体表达风格。

“语境”是在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功能语言学等学科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不同学科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对语境下了各种定义。

从言语交际的角度看,语境就是交际主体为了一定的交际目的通过特定媒介进行交际的具体环境。

功能学派代表人物韩礼德指出语域(也就是语境)包括三个方面:(1)范围,即言语话题涉及的范围,如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等;(2)方式,即不同媒介下的表达形式,如以人的声音为媒介的口语表达,以文字为媒介的书面表达,以建立在数字技术上的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表达;(3)主体,即言语交际者及其之间的关系,如交际者的地位、身份等。

浅谈微博时代的舆论引导规律

浅谈微博时代的舆论引导规律

摘要:近年来,微博作为一种新型舆论工具,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舆论传播时代。

新媒体环境下,由于受到微博等传播媒介的冲击,政府对于舆论的控制力大大削弱。

因此,在微博时代如何加强舆论引导,已经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微博舆论引导对策研究和把握微博时代舆论的传播规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微博,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性,提高舆论传播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微博时代的舆论传播规律(一)网民意见是舆论形成的起点舆论是公民个人意见的公开表达,任何舆论的形成都是由意见开始的。

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由传播主体主导的线性传播模式已被逐渐打破,“所有人向所有人”的社会化立体型传播模式逐渐确立。

网民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发布微博、转发微博、评论等多种形式与其他人交流,通过人际传播,群体传播,逐渐形成对某一事件的群体共同意见或言论。

随着意见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网络舆论的基础就形成。

(二)微博意见领袖引导舆论发展所谓“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而微博中的意见领袖,是拥有巨大“粉丝团”的新“明星”,通常是由网络名人、影视歌星、公知等组成。

他们是微博舆论形成的关键节点,在舆论的产生、传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2011年中国社科院教授于建嵘在新浪微博上发起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社会舆论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网友们纷观点,经过各种不同价值观的观点讨论、辩论,最终形成有较大影响力的意见。

1随着意见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传播,网络舆论的基础就形成了。

1徐昭:《网络环境下媒体间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互动反馈加剧舆论扩散只有通过不断地回应关注、互动,意见才能不断地扩散和延展,这也是微博时代网络舆论大规模聚集涌现的原因之一。

要适应微博时代的网络舆论传播

要适应微博时代的网络舆论传播
创新 管理 方 式 。就 是要 运 用 现 代 管理 理 念 和 工
今 年 第 1期 《 2 求是 》 杂
志 上 的 李 长 春 同 志 的
重要 文章。文章提 出一 系列 新 目标 、新 观念 、 新思 路和 新 举措 , 强调 大 力 发 展 文 化产 业 是 加 快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的 重 要 途 径 和 重 要
方 面 , 对 党 的 十 六 大 是
通 过手 机 、 即时通信 、 网页等 多种 方式 更新
信 息( 一般 10 左右 )允许 任何 人 阅读 或 4字 ,
者只 能由用户选择 的群组 阅读。 博集 纳 了 微 w 20 b .网络交流 工具 的诸 多特征 , 实现 了手 机 和互联 网应用 的无缝连 接 ,实时生产 、 发 布、 转载 和反馈 信息 , 时引爆 网上舆论 , 随 给 党 委政 府预 防和 处 置 网络 事 件 带来 了严 峻 挑战 。 是微 博跨媒体 即时传 播使 网络 事件 一
牢牢 把 握重 大 事项 审 批权 、重 大 资产 的 变动权 。 同时 必 须 明确 , 不是 管得 越 多越 好 、 具 体越 好 ; 越
要 进一 步 转 变政府 职 能 , 照 建设 法制 政 府和 服 按 务 型政 府要 求 , 进三 个 转变 。 推 重新 界 定范 围。就 是要 发现 在传 统 的管理 领
列重 大 问题 的科学 回答 为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文 化发展 道路指 明了方 向 , 读后深 受教育和鼓 舞。 结 合 实际 领 会学 习李 长春 同志 的重 要讲 话 , 特 别是 关于促 进繁 荣和 加 强管理 的关 系 ,从 加强 文化产 业管理 的角度谈 点体 会 。 进 一 步 明确 责权 。 必须 进 一 步 明 确 管 理 责 任 , 大 管理 力度 , 照 管人 管 事 管资 产 的要 求 , 加 按

浅谈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发展

浅谈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发展

浅谈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交流情感的重要平台。

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承载着数以亿计的用户信息和意见,对网络舆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发展的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微博给予了普通民众发声的机会。

在传统媒体时代,舆论的主导权掌握在少数媒体机构手中,普通民众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微博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可以通过发布微博来表达对社会事件、政治议题、娱乐新闻等方面的看法和评论。

这使得微博成为了一个集中表达、交流观点的平台,推动了网络舆情的多元化和分散化发展。

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敏感度更高。

由于微博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用户可以及时关注、评论、转发与其相关的话题和事件,使得微博成为了一种非常敏感的舆情监测和传播平台。

一旦出现重大事件或热点话题,微博上的舆论往往会迅速发酵,影响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

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对敏锐度和危机处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呈现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特点。

由于微博上的信息来源多样,并且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和获取信息,导致微博上的舆情信息呈现出了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特点。

用户们往往更愿意相信身边的朋友或者关注的领域专家,而非官方媒体。

这就使得微博上的舆情信息更加多元化、立场更加碎片化。

这对于舆情的监测和处置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需要通过更加智能化的手段来提取和分析微博上的舆情信息。

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受到虚假信息和谣言的影响。

由于微博上信息的多源性,虚假信息和谣言在微博上传播速度很快,一旦被大量转发和传播,就会对舆情产生较大的影响。

虚假信息和谣言不但会误导公众,还会影响政治稳定、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

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对于虚假信息和谣言的排查和处理也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挑战。

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发展还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影响。

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微博来发布信息、塑造形象、解释政策,以及收集民意等,进而影响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和态势。

网络时代的发言技巧与注意事项

网络时代的发言技巧与注意事项

网络时代的发言技巧与注意事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

然而,在网络时代,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发言技巧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我们的言论能够准确、清晰地传达,并且不会给他人带来误解或冲突。

本文将介绍一些网络时代的发言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选择合适的平台和场合在网络时代,有许多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和论坛可供选择。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平台和场合进行发言。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可以选择使用微博或朋友圈;如果我们想要参与专业讨论或提出问题,可以选择加入相关的学术或专业论坛。

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在网络上,人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文化,拥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即使我们不同意或持有不同的立场。

在发表评论或回复时,我们应该用礼貌和尊重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避免使用攻击性或侮辱性的言辞。

三、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清晰度网络上的发言通常是通过文字来表达的,因此语言的准确性和清晰度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并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果我们的发言含糊不清或存在歧义,可能会给他人造成误解或引发争议。

四、避免敏感话题和争议性言论在网络时代,有些话题和观点可能是敏感的或具有争议性的。

我们应该谨慎选择自己的话题和言论,避免触碰他人的敏感点或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如果我们确实需要讨论敏感话题或提出争议性观点,应该以客观、理性和有根据的方式进行,避免情绪化和偏激的言辞。

五、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在网络上,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敏感信息。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不要在网络上散布他人的个人信息或隐私。

六、积极参与和建设性讨论网络时代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建设性地参与讨论。

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和疑惑,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讨论中,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并且尽量给予他人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网络时代发声与沉默发言稿800字

网络时代发声与沉默发言稿800字

网络时代发声与沉默发言稿800字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关于网络时代发声与沉默的发言。

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

而在这个信息传播的浪潮中,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网络时代中既能有自己的发声,又能保持沉默。

首先,我们要强调的是网络时代发声的重要性。

在网络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实现自己的发声。

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观点,还是在网上撰写博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声渠道。

这种发声不仅可以传达个人观点,还可以促进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而且,在网络时代,发声可以使个人在社会舆论中获得认可和支持,为自己的理念和理想赢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与发声相对应的是沉默。

在网络时代,我们也需要保持一定的沉默。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网络时代的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懂得适度保持沉默,避免在缺乏真实信息的情况下盲目发声,以免因错误的信息影响他人。

其次,我们需要重视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在网络时代,沉默也是一种保护。

我们应该懂得适度保持沉默,不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以免受到网络安全和侵犯个人权益的危害。

此外,我们还需要强调在网络时代中既要有自己的发声,又应该保持一定的沉默。

网络时代的发声和沉默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要善于适度保持沉黙,在懂得发声的同时也懂得适度保持自己的沉默。

在网络时代,我们应该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理性和客观地看待网络信息,既不能过度发声,也不应该无谓地保持沉默。

网络时代是信息传播的时代,也是发声和沉默并存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警醒自己既要有发声的勇气,也应该懂得保持适度的沉默。

我们要懂得适度保持沉黛,关注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做一个理智、负责任的信息接收者和传播者。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在网络时代中既能有自己的发声,又能保持一定的沉默。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表达方式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表达方式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表达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传统媒体的局限性逐渐被互联网所取代,新媒体的表达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表达方式,并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文字表达文字表达是互联网时代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文字,人们可以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分享经验。

在互联网上,文字表达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微博、博客、论坛等。

微博是一种短文本的表达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微博发布自己的动态、观点或者分享有趣的事物。

博客则是一种更为详细和深入的文字表达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博客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与读者进行交流和互动。

论坛则是一个集体讨论的平台,用户可以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用户进行讨论和交流。

文字表达的优势在于可以准确地传达信息和观点,同时也可以保存下来供后人阅读。

然而,文字表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容易出现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此外,文字表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直观地传达情感和感受。

二、图片表达图片表达是一种直观、生动的表达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图片表达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微信朋友圈、Instagram等社交平台。

通过拍摄或选择图片,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记录生活、分享美好时刻。

图片表达的优势在于可以直观地传达信息和情感,同时也可以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想象力。

然而,图片表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图片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容易被篡改和伪造。

三、视频表达视频表达是一种更为直观、生动的表达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视频表达得到了广泛应用,如YouTube、抖音等平台。

通过拍摄和编辑视频,人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分享生活、传递观点。

视频表达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声音、画面和动作来传达信息和情感,更加生动和有趣。

同时,视频表达也可以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增强信息的传递效果。

然而,视频表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视频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容易被编辑和篡改。

微博时代如何说话?——发挥网络公共空间宝贵的“自组织”潜力

微博时代如何说话?——发挥网络公共空间宝贵的“自组织”潜力

微博时代如何说话?——发挥网络公共空间宝贵的“自组织”
潜力
金兼斌
【期刊名称】《华人世界》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从对地动仪的争论,到“职业小三”的自曝;从警察“微博缉凶”,到
各种机构入驻.Web2.0,已经由论坛时代、博客时代升级到微博时代。

“微书写”门槛更低,信息发布更快捷,与微博时代同步的,是网络“广场性质”的进一步凸显。

可以说,当前,网络已经不仅是媒体,更是一个重要的话语平台、一种开阔的公共空间。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金兼斌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8
【相关文献】
1.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在说话人识别中的应用 [J], 王婧;张良
2.传感器网络与自组织网络应用潜力分析 [J], 田文果;李立宏;向继东
3.微博时代如何说话 [J], 唐维红
4.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在说话人识别中的应用 [J], 王婧; 张良
5.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12月16日发挥网络公共空间宝贵的“自组织”潜力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博时代公共知识分子网络话语力量的式微

微博时代公共知识分子网络话语力量的式微
. 资 论A本 坛ll作 逐为渐R其演ig背变h后为t推一s手个R的看e可似se能繁r。荣v于但e是d缺,.乏公有共
效监督机制的产品市场。同时,公众受教 育程度逐渐提高,信息检索的能力逐渐增 强,开始有能力对社会问题进行独立的道 德衡量和价值判断;加上公共知识分子自 身的问题和局限,公众开始对公共知识分 子进行反思性批判和检视。公共知识分子 在微博的话语力量逐渐出现式微之势。
NEWS WORLD 传 媒 e 时 代
微博时代 公共知识分子网络话语力量的式微
○廖雨思
【摘 要】公共知识分子代表大众发声,参与对社会事务的讨论,并对公权力进行监督。在网络时代,借助微博这一平台,公共知 识分子逐渐拥有了一定的网络话语权,形成了独立的网络话语力量。然而,媒体规则的控制和媒体力量的操控,对公共知识分子在微 博上发声造成了影响。且公众与公共知识分子长期处于两种话语体系下,种种原因导致公共知识分子的网络话语力量出现式微之势。
2、原子化的个体需要意见领袖汇集
意见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公众的整体 文化素养、认知水平、责任意识和公民观 念都还处于缓慢增长的过程中。散落的、
原子化的个体难以有序地进行组织,其利 益诉求缺乏健全的公共领域来表达,也无 法和宏观的体制接轨,于是,对公共代言 人或意见领袖的需求应运而生。
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批判意识的公 共知识分子,从各自的价值观、信仰和良 知出发,对公共议题发表观点,形成一种 自由的、理性的讨论。公共知识分子将散 落的个体表达汇集起来,形成公共舆论, 最终目的是为公共利益服务。公众需要公 共知识分子扮演“社会良心”这一角色。
结语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虽然受智能终端 的冲击,电视开机率下滑严重,但目前在 微博这一新媒体平台中,传统电视新闻的 内容依旧占据主导位置,尤其是对部分新 闻题材的报道;而视频网站等视听新媒体 的内容也成为有力的补充,并在报道手 段、领域上有所开拓;微博之中视频新闻

网络时代我们该如何发声

网络时代我们该如何发声

⽹络时代我们该如何发声随着互联⽹、⾃媒体等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每⼀个普通⼈相⽐较于过去都拥有了更多表达⾃⼰观点的机会。

这其中不乏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讨论,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太多负⾯的消极的⾔论。

⽽由于互联⽹在信息传播速度,传播⼴度上的巨⼤优势,很多消息都在不可控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传遍整个互联⽹,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放⼤了很多事件本⾝的影响⼒。

以最近炒的沸沸扬扬的柯震东吸毒事件为例。

在柯震东前后针对此事件做出的各种反应,以及⽹友们的回复中我们可以试着分析看看此事件到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先看柯震东的反应,从吸毒被抓到拘留期满获释,进⽽召开新闻发布会,单从其本⼈的表现来看,笔者认为他在他⾃⼰的认知中确实认识到了这⼀事件带给粉丝,带给社会的负⾯影响,同时也表达出了悔过之⼼。

可是在这个时候,⽹友们开始发声表达⾃⼰的观点,也同时将本事件的影响进⼀步⽆限放⼤。

有其⽀持者从开始便以原谅的态度继续⽀持艺⼈,相信其可以通过⾃⼰的努⼒戒毒,进⽽重塑⾃⼰的形象。

还有⼀种具有代表性的声⾳,通过各种恶搞继续抹⿊艺⼈。

这两种不同的声⾳随即也在⽹络中形成骂战,⽽针对吸毒本⾝,关注度却似乎略有降低。

与⽹民的争论相对的恰恰是⼀些主流媒体,以及⼀些负责任的媒体⼈对于此事件的富余理性的判断。

仔细分析各篇关于此事件的评论,我们可以发现,均是针对明星吸毒对社会的影响为主线对此事件进⾏评说,并没有针对某⼀位或某⼏位明星的抨击,均是就事论事⽽已。

可惜的是,当我们细看这些主流判断下⽅的评论时,还是发现了很多针对个⼈,或者说完全出于⾃我感情做出的⾮理性的判断,并且⼤家都只站在⾃⼰的⾓度,在没有理解别⼈意图的前提下妄加判断,这样的争论看似针尖对麦芒,实则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争论⽅都仅仅站在⾃⼰的舆论场⾥看待问题,这样如何能够理清事件本⾝的来龙去脉,以及事件本⾝带来的社会影响呢?因此,在当下这个相对来说⾔论更加⾃由的⽹络时代,作为普通⼈的我们到底该如何发声,到底该如何表达⾃⼰的观点,是⽕上浇油还是雪中送炭,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个⽹民仔细思考。

网络时代发声与沉默发言稿

网络时代发声与沉默发言稿

网络时代发声与沉默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前所未有地迅速,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

然而,在这个看似充满自由言论的网络世界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沉默的存在,即便是众多声音中有时也难以听到真正的关键。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网络时代中的发声。

互联网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观点、分享经验的平台。

无论是通过社交媒体、博客、论坛还是在线直播,人们可以轻松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交流。

这种发声的自由度无疑是值得庆幸的,它推动了信息的流通,促进了知识的共享,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社会舆论。

然而,与发声相对应的是沉默的存在。

在网络时代,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人选择保持沉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对社会事件发表看法。

这种沉默可能来自多方面的原因,有的人担心表达观点会引来争议或批评,有的人缺乏自信,觉得自己的声音微不足道,也有的人被信息过载所淹没,对真相产生怀疑和疑惑。

然而,正是这种沉默,使得网络世界的声音显得杂乱无章,真假难辨,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所淹没,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

那么,面对网络时代的声音和沉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需要鼓励更多的人勇敢地发声。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观点,都值得被听到。

我们应该鼓励他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尊重不同的声音,建立一个包容、理性的讨论氛围,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次,我们也需要更加重视沉默的存在。

沉默不一定代表支持或认同,有时它可能是对信息的选择和思考,也可能是对发声环境的不满或不信任。

我们应该倾听沉默背后的声音,找出问题所在,努力改善信息传播的环境,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最后,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网络时代的声音和沉默都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

只有在发声和沉默之间找到平衡,才能让网络世界变得更加清晰、更加和谐,让每个人都能在这个自由而多元的空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理性的网络环境,让声音传递正能量,让沉默诉说真实意愿,让网络时代成为我们共同发展的新起点!谢谢大家!(以上为演讲稿示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微博时代如何说话唐维红2011年08月02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突发事件的信息往往来自微博,最多的大众评论出自微博……微博从一问世,就因其拥有的便捷性、自主性、互动性等优势,将互联网WEB2.0的特性展露无疑。

140字的低门槛,让每一个“小我”都有了发声的平台,为世界带来了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能被关注的时代。

在2010年,微博在中国还只是自己的“元年”。

从这一年起,各大网站争相开通微博,用户数字不断刷新。

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自主选择关注对象、几何级的传播范围……面对微博热潮,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观望,而是选择加入其中,这其中,不乏各级党政机构和领导干部的身影。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党政机构和领导干部的微博已覆盖从中央到地方多个行政层级以及众多职能部门。

这些微博在畅通干群对话渠道、塑造政府机构亲民形象方面收效显著。

有的领导干部在两会期间开通实名微博,不回避敏感问题,坦诚而自信。

有的领导则是微博达人,电脑、手机,随时发布更新,粉丝甚众。

至今年1月底,全国公安系统微博已达800余个,不仅在信息发布、警情通报、安全常识等方面服务百姓,更在突发事件中表现抢眼。

微博平台被称为“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拥有特殊的、草根化的话语环境,与一些党政干部习惯了的话语体系有不小的差距,也使一些官员“重新学会说话”。

“不讲官话大话而讲白话百姓听懂的话,否则谁听你的?”在微博上,不说套话、不说假话成为发言的第一准则。

140字的容量,使你不得不字斟句酌;不说官话,不说套话,才能让你的微博有实情、有真意;几何级的传播范围,直达受众的传播方式,令说假话、说错话的后果“很严重”。

平等对话、真诚对话,则是微博发言的基本原则。

平等、分享,是互联网的精神内涵,也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

网上没有主席台,人人都有麦克风,“只要大家互相交心,坦诚相见,最终都能够赢得信任”。

及时发言、准确发言,乃是领导干部和机构微博的力量所在。

无论承认与否,领导干部和党政机构的微博与普通网民的微博相比,具有特殊性。

掌握更多的权威信息,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是网友关注的原因所在。

通过微博这一平台,及时、准确地回应网友的关切,才能达到这些微博开通的最终目的——知民情、解民忧。

微博时代学会说话,何尝不是一种作风转变?一些领导干部在网上、在微博中表现出的坦然、从容,往往就来自于对工作的自信,对百姓的真诚。

另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敢、不愿、不会说话,不敢、不愿回应热点。

细究原因,大抵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觉得没必要说,另一种可能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热点也是工作的重点甚至难点,没思路,没举措,没成效,自然就无话可说。

驾驭网络的能力,体现的是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

我们期待网络上、微博里,会说话、受追捧的领导干部越来越多,更期盼现实中解民情、办实事的领导干部越来越多。

常思做人为政用权——“七一”重要讲话启示⑧姜赟2011年07月22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将会面临更多的诱惑和挑战。

如何做人、如何为政、如何用权是最为直接和具体的考验,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始终是最为根本的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这里面讲的不忘做人之本、不移公仆之心、不谋一己之私,值得深长思之。

为什么立身要不忘做人之本?在群众心目中,领导不仅是一种管理的权力,更是一种示范和榜样。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领导干部应以高尚的品德影响人,以模范的行动带动人。

有德才有威,有威群众才信得过;有德才有为,有为才能凝聚人心和力量。

对领导干部来说,如何立身,如何做人,不仅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风气的导向和引领。

领导干部以德为先,其意义就在于,忘记做人之本不仅贻害自己,更会贻害党的事业。

我们要记住,领导干部来自老百姓,但不能等同于普通老百姓,必须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为什么为政要不移公仆之心?邓小平同志说“领导就是服务”,道出了领导干部这个岗位的真谛。

“吏者,人役也”,古代官吏尚且懂得为官是清苦之事,早起晚睡,夙夜为公,不敢有须臾懈怠。

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应该比封建官吏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共产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优秀领导干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杨善洲等,他们经历不同、岗位不同、风格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以公仆之心对待人民,对待工作,始终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工作和事业的出发点与归宿。

民谚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话虽朴实,道理却很深刻。

为什么用权要不谋一己之私?权力是天下公器,不是哪个人赋予的,也不是自己生来就有的。

用权不为公众服务,这样的权力迟早会被剥夺。

应该看到,权力具有两重性,为老百姓做事,就会造福一方;为一己之私谋利,就会为害一片。

最近伏法的贪官许迈永、姜人杰,即是明证。

贪腐不是天生的,所谓“温水煮青蛙”,一旦不能正确看待权力,不能正确处理私利,就会闻不到马屁的臭味,看不见诱饵的祸心,听不进良言的规劝。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为谁用权,如何用好权,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对领导干部来说,是个不可逾越的红线。

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了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下什么。

想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警醒,自觉把人生坐标定位于服务人民群众,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当“宝盒”比“宝珠”更炫目朱磊2011年05月17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书里放入黄金,原本几十元的图书,一下子被炒到几千甚至几万元的高价;某本新书上缠满了某某荐书、获某某奖、某某人物最爱等各种“封腰”;标价动辄上千上万的精装本图书摆上书店柜台……就在我们为豪华月饼、天价烟酒等物质产品“过度包装”忧心的时候,文化产品的“过度包装”问题同样难以忽视。

有社会学者指出:过度包装已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环顾四周,从图书市场到影视剧,从综艺节目到各类“文化节”,这些距离大众最近的文化“水源”,“过度包装”之风已起,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重明星、轻剧本,重宣传、轻内涵等问题,有的还愈演愈烈。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也越来越多元,多一些搭配与装饰,多一些看点和卖点,原本无可厚非,但无论外在形式、包装样式怎样变化翻新,总离不开这样两个前提:一是内容要过得硬,这样包装才能有所附着;二是包装要恰到好处,才能与内容这个“主角”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文化产品的“过度包装”,正是在利益驱动下,脱离了这些基本前提,让外观、噱头等来唱“主角”甚至是“独角戏”,忽视了文化产品对现实的开掘、对艺术的创造,犹如空心之木、无源之水。

这种做法一旦习染成风,最终伤害的是文化原创力。

就像再华美的袍子,也难以掩盖虚弱的身体,精美装帧、豪华阵容、强大造势,固然可以带来一时的关注,吸引大众的眼球,有的还能赚个盆满钵满,但那些远离现实、内涵空洞、思想贫瘠的作品,昙花一现,自毁口碑,终究难逃被受众否定、市场淘汰的结局。

在曲终人散之际、繁华落尽之时,它们到底在文化发展历程中、在人们心灵世界里留下了怎样的痕迹?如果物质产品的“过度包装”带来了资源的浪费、奢靡风气的滋长,那么文化产品“过度包装”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则提醒人们,过于厚重、极不合体的“华衣”,不但给文化发展套上了沉重“枷锁”,也在人们亲近文化的路途上砌起了道道经济的和心理的“围墙”。

美学家别林斯基曾经说过:纯朴是艺术作品必不可少的条件,就其本质而言,它排斥任何外在的装饰和雕琢。

在今天的文化生态下重新理解这句话,不是要走从“繁冗”到“简陋”的极端,而是在经历了种种“甜得化不开、绕得搞不懂、炫得看不清”的熏染和浮躁后,人们更加珍视艺术的本质,更加渴求本真的呈现。

正因如此,当杨丽萍演绎“云南印象”的时候,人们惊叹于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别样的原始美;当央视青歌赛“原生态”唱响舞台的时候,观众备觉清新动人;当“旭日阳刚”在春晚舞台上以失了些音准的嗓门唱《春天里》的时候,人们依然为这种命运的放歌而感动……古人曾有“买椟还珠”的寓言,这个故事一方面说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考验客观存在,另一方面也凸显了理性选择的重要性。

今天,不管是物质消费还是文化消费领域,都存在“过度包装”现象,这让我们不由得要思考:当“宝盒”比“宝珠”更炫目,你该如何选择?“天花板”与“人往高处走”乐其2011年05月16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人往高处走”,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老话。

但何为“高处”,却因人们认识上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境界、不同的人生态度。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相对于士兵而言,将军是居于“高处”的,可统领千军万马。

但人人都去当将军,手下却无兵卒可指挥,他还能成为将军吗?于是,一位共和国士兵讲出了一句同样振聋发聩的话:“这一生我可能成不了将军,但我乐意成为将军手中的一把利剑。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一个人想求取政治上的进步、职务上的提升,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但有些人简单地把职务提升与人生“高处”划等号,认为只有职务上去了才算进步,才是成功精彩的人生。

殊不知,干部队伍的结构总是“宝塔型”的,越往“高处”走,位置越少,进步的空间越有限,每一个干部都可能会在职务进步上遇到“天花板”。

这就需要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认真思考什么叫“高处”?如何追求进步?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早已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雷锋、沈浩、许振超、郭明义、阿里木、何祥美……这些英雄模范,都不是身居高位的人,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干着平凡的事情,却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勤奋学习、努力工作、默默奉献。

他们或以业务技术水平超群在同行中脱颖而出,或以奉献爱心的义举温暖他人,或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受人尊重,或以超越自我的人生境界为人楷模……他们的成功同样令人羡慕,他们的人生同样精彩绝伦。

条条大路通罗马。

走向人生“高处”的路,并非只有仕途一条。

在本职岗位默默奉献,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乐于相助,在世俗考验面前选择与高尚同行,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都反映了人们向上发展、追求成功的愿望。

从某种意义上说,事业的成功、人生境界的提升,才是登临人生“高处”的潇洒,才是最具本质意义的进步,才是值得我们矢志追求的人生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