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与发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中医病因 西医病因
1.六淫 3.疠气 5.劳逸 7.瘀血 9.外伤 11.药邪
2.七情 4.饮食 6.痰饮 8.结石 10.寄生虫 12.先天因素
13.医过等
1.生物病原: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2.物理因素:如噪音、高温、气压、放射线等。 3.化学因素:如化学药品、污染、毒物等。 4.营养因素:如偏食、营养不良等。 5.精神因素:如情绪、心理等。 6.遗传因素:如遗传病等。
2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
六淫邪气—外因; 七情所伤—内因; 饮食、劳倦、虫兽、金刃等—不内外因
朱丹溪(相火论)、王清任(瘀血论)等。
二、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1.询问病因 2.辨证求因 辨证求因后进而审因论治。 根据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 析,来推求病因,从而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目的要求】
1.掌握六淫各自的致病特点 2.掌握七情的致病特点。 3.掌握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
病特点。 4.熟悉发病原理。 5.了解病因的其他内容。
1
第一节 病因 概 述
病因——引起疾病的原因。 一、中医病因学说的发展 《内经》:阴阳两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风胜则动,热胜则 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肿则濡泻。” 《金匮要略》:三大类
10
(二)寒
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寒为阴邪,易伤阳 气
凝滞Leabharlann 寒证,伤阳气 伤寒:恶寒、无汗
“阴胜则阳病” 中寒:脘腹冷痛、呕吐
“诸病水液,澄澈清
腹泻伴有形寒肢冷。
大量清稀的分泌物和排泄
冷,皆属于寒” —阳 物,如痰、涎、涕、泪、
虚不能温运、固摄津液 呕吐物、大小便及妇女白
致病特点
病位在上 病位在表
主要病症
头痛、鼻塞、咽痒。 恶风、发热、汗出。
病位游走不定 症状变化多端 肢体异常运动 多兼邪致病
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行痹)。 风疹块之皮疹时隐时现, 此起彼伏。 破伤风之四肢抽搐、拘 挛、角弓反张。 风寒、风热、风湿、风寒 湿等兼夹证。
9
风团 寒
荨麻疹
图注:荨麻疹是由于过敏原及其他因素引起皮 肤粘膜局限性,一过性水肿,伴有瘙痒的皮肤 病。诊断要点:基本损害为风团,迅速出现, 数小时后消退,且不留痕迹,自觉瘙痒。皮损 可发于任何部位,发生在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 唇,外生殖器等部位,可出现高度肿胀,称为 血管性水肿。若皮肤反复发作,病程超过3个 月者为慢性荨麻疹。
燥病、 冬季多寒病。
3.地区性:与居住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 4.相兼性:既可单独侵袭人体,也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
如风热、风寒、寒湿等。
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其证候可发生转化。如
风寒表证转化为里热证,与体质有关。
6
内生五邪的概念
内生五邪是指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产生的内风、内寒、内 湿、内燥、内热(火)等五种病理变化,属病机范畴。
致病特点
实热证
上犯头目
主要病症
高热,烦渴,面红,目赤,脉 洪大。 伤暑:头昏、目眩。
升散,易伤 津耗气
多夹湿
上扰心神
腠理开泄
伤津耗气 “阳胜则阴病”
暑湿夹杂证
中暑: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多汗
口渴多饮,舌红少津,气短乏 力。 身热不扬,烦渴,身重倦怠, 胸闷,呕恶,苔黄腻。
13
1955年石家 庄流行乙型 脑炎,根据 当年火气偏 旺的特点, 按暑温证以 白虎汤治疗, 取得显效。 第二年北京 也流行,仍 以白虎汤治 疗,效不佳。 蒲辅周根据 北京当年雨 水较多,湿 气偏重的气 候特点,按 湿温证以苍 术加白虎汤 治疗,收到 卓效。
4
一、六淫
六淫的概念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
六气
六气太过、六气不及 非其时而有其气
六淫
气候变化过于急骤
六气
气候变化 人体正气强弱
六淫
5
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
1.外感性:六淫之邪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 2.季节性: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
18
(六)火(热)
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称为火邪。(少火及壮火的概念)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为阳邪,实热证 高热,面红,心烦,口渴,尿赤,脉洪。
炎热 灼燔
炎上,症状多见于 发热,头昏,头痛,面红,目赤,咽喉
带等。
气血运行迟滞甚至 寒痹之关节冷痛(痛痹)
凝结不通产生疼痛 伤寒之头身疼痛
中寒之脘腹冷痛
收引
腠理汗孔收缩 恶寒、无汗、发热
筋脉牵引拘急 四肢拘急,屈伸不利
11

12
(三)暑
暑为夏季的火热之邪。大凡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中的火热外 邪,称为暑邪。暑邪致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性质
暑为阳邪, 其性炎热
六淫致病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除气候因素外,还包括生 物(细菌、病毒等)、物理、化学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 机体所引起的病理反映。
7

8
(一)风
自然界中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性质 风为阳邪, 轻扬开泄 (浮越)
善行数变
主动 为百病之长
病程的缠绵性,症状 湿痹、湿温、湿疹的病程长、
的粘滞性
反复发作。大便粘滞不爽,
小便涩而不畅,苔腻。
伤及人体下部,症状 淋浊、带下、泄泻、痢疾、
多见于下部
下肢水肿、下肢溃疡。
15

16
(五)燥
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温燥
凉燥
时间
初秋
深秋
气候 有夏热之余气,燥与热结合 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结合
湿
14
(四)湿
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为阴邪 重浊
粘滞,易阻气机 趋下,易袭阴位
阻遏气机 损伤阳气
周身困重
分泌物排泄物秽浊 不清
阻滞气机
阻遏脾胃气机见脘腹胀满, 食欲不振;脾阳不振见腹 泻、水肿。 头身困重,四肢发沉,关节 重着疼痛(湿痹、着痹) 小便混浊、大便溏泄、下痢 粘液脓血、面垢眵多。 气机升降失常
证候 燥而偏热(温燥证)
燥而偏寒(凉燥证)
性质 干涩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易伤津液,出现各种 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皲裂,
干燥症状
小便短少,大便干结。
易伤肺阴
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
痰中带血。
17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 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壮火:过度兴奋的阳气,指火热之邪。 少火:火气很少的阳气,指正常的阳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