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有多重》说课稿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1《有多重》(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1《有多重》(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1《有多重》(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的课程内容,全章共分为六节。

这一章的中心话题是“第二十以内的数”。

本节课的主题是“有多重”,是在巩固和拓展“组成数”的基础上,教学重点是分析有关“有重”的数的特点及组成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有多重”的概念。

•掌握“有多重”的数的组成方法。

•能正确分解出“有多重”的数字。

•能通过贴积木的方式进行实物操作。

2.能力目标•能正确表达“有多重”的概念和组成方法。

•能够解决分解数字的问题,培养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多重”的概念和组成方法。

•能正确分解出“有多重”的数字。

2.教学难点•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通过粘贴符号将数字分解成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形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理解概念•通过图片和数字的举例,引导学生理解“有多重”的概念。

比如:6=3+3;7=4+3。

3.掌握方法•在实物教学中,将积木等拼装积木的材料要素组合起来,然后不断地增减数量。

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有多重”的组成方法。

4.巩固练习•让学生结合实物操作,自己举出一些带有“有多重”性质的数字,进行分解和组合的练习。

然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互相评估。

5.家庭作业•布置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笔记,并且练习巩固本课所学习的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自评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发言表达本次学习到的内容和收获。

2.教师评价•展示学生们的实物积木组合作品,评价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再次强调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中,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的方法学习知识,成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有多重》,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前说课。

一、说研究(一)说教学内容及联系本节课是认识质量单位的“种子课”,也是学习“吨”的基础。

对比分析不同版本教材,它们均注重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千克”、“克”。

人教版把这部分内容放在二年级下册,苏教版放在三年级上册,而北师大版教材把它放在三年级下册,更加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感知能力的发展,通过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让学生经历量感的形成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认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感知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会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对物体质量进行推断和估计;3、结合生活实际情境,经历质量的度量过程,丰富并发展学生的量感。

(三)学情分析在生活中,学生虽然经常能见到“千克”、“克”,但质量量感的建立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量感看不见,摸不着,是种感觉,更是一种能力,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为了了解学生关于质量量感的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前测内容。

题号123错误率97%100%86%前测结果表明,学生不清楚1千克、1克到底有多重,86%的学生不会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以下学习重点和难点:(四)说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千克”、“克”量感的初步建立。

二、说教学(一)教法与学法皮亚杰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

本节课,我以发展学生“量感”为主线,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称一称、抱一抱,在体验、猜想和验证中,掂出“感觉”,初步形成“量感”,(二)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落实目标,围绕重点,突破难点,我把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分为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实践三个阶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 一等奖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 一等奖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有关质量的知识,它是学生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而本节课又是学习较大质量单位“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相关内容的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

掌握千克、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简单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设计理念)1.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了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情境教学为主,采用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以及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

着眼于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熟悉的情境中独立思考,动手操作,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探索,获取新知,发展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建立的质量观念,启发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2.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年龄较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认知能力也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水平有限,形象思维仍占优势,且注意力不够稳定。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有多重》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有多重》,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立足教材说目标:教材内容:本课是“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主要是认识克、千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部分常见的量,认识了圆角分及相互关系,学习了时、分、秒、年、月、日;24时计时法。

之后会学习吨的认识,及千克、克、吨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节课是学生系统学习质量单位的起始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000克=1千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3)掌握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性目标通过操作活动,增强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留心生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基于学情定难点:(一)学情分析课前调查,经过课前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会用观察、掂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但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

小学三年级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过渡时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均有明显的增长。

(二)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3.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以生为本设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量感的关键阶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量感的形成,使学生对于计量单位的理解处于表象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该如何基于学生的基础帮助他们建立量感?基于以上思考,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环节一:调查分享感知质量(一)引出“千克”和“克”课前“小调查”的反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重》这一单元主要围绕质量单位的学习展开。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的大小,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并能够将生活实际中的质量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让学生在理解质量单位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生活中的物体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质量单位的学习上,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质量单位的理解,以及质量计算的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千克、克、吨的质量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的大小,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单位的大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质量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质量单位,让学生初步认识千克、克、吨。

3.课堂实践:让学生进行质量的测量和计算,巩固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4.游戏环节:设计一个质量大比拼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单位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说课稿一、说联系《有多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千克、克、吨》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一节量的教学课。

学生此前已学习过人民币、长度、时间等计量单位,且已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有关物体的轻重,但没有形成系统的质量概念。

因此,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概念,为认识吨以及日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说目标基于对2022课标的研读和目标定位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检测性,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中,感受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培养抽象能力。

3.通过多样的感知活动,认识质量单位,尝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量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说学情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三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为欠缺,对概念的理解也有所差异。

因此我通过访谈等对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质量的认知情况。

1.共性学情:大部分学生能直观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且知道用秤称量物体的质量。

2.个性学情:大部分学生不会读秤,且在判断物体轻重时会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对于1千克和1克的概念也是模糊的。

因此,对于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具体认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学生的真实起点和困难之处。

四、说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掌握“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克实际质量的概念,灵活运用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确定依据】一是学生的心理发展与认知情况;二是知识的结构。

五、说教材处理学生第一次接触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无法通过观察来获得量感上的体验,结合教材的编排,我进行了如下处理:1.前置性作业:周末陪家人购物,初步建立质量的概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有多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课的教学设计,这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重要主题——《有多重》。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千克和克等重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估重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千克、克》中的第二课。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形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没有涉及到质量的概念。

本课将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形成质量的概念,掌握千克和克等重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质量的感知也不多。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形成对质量的直观感受。

同时,需要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学习、成长。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形成质量的概念,知道千克和克等重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估重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交流、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质量的概念,掌握千克和克等重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重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采用直观演示法、讲解法、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的概念和重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2.学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有多重”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新课学习: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形成质量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等重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3.巩固练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质量概念和重量单位转换关系的理解。

4.课堂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成长,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第四单元《有多重》说课稿(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有多重》说课稿(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有多重》说课稿(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多重”,是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第四单元,通过该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的质量大小,学习使用天平称重的方法,初步形成“质量相同”和“质量不同”的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物体的质量大小,学习使用天平称重的方法,初步形成“质量相同”和“质量不同”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物品的意识,尊重他人的财物,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及乐于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初步认识物体的质量大小,学习使用天平称重的方法,初步形成“质量相同”和“质量不同”的概念。

2.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习物体的质量大小,从而初步形成“质量相同”和“质量不同”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通过数字游戏和声音游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导入新课(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物品在天平上的表现,询问学生关于天平的认识,了解学生对于天平的一些基本概念。

随后,教师示范使用天平称重,并引导学生观察清楚每个物品的表现。

3.讲授新知、巩固练习(20分钟)根据教学内容,分别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进行物体的质量大小比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质量相同”和“质量不同”的概念;(2)通过提供有物品质量的图片,让学生用天平测量和比较物品的质量,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推断和观察进行分类分组,培养其分析和判断能力;(3)进行天平平衡的情况下的比较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使用天平测量物品质量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观察的能力以及分类分组的能力。

4.巩固练习(15分钟)通过小组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合作,进行巩固练习,如:请学生自己搜集10种物品进行称重比较,或者请学生前往校园附近的超市或者集市,进行实地体验,布置相关作业。

5.课堂小结(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让他们自己总结和总结课堂内容,培养他们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有多重》说课稿(精选2篇)

《有多重》说课稿(精选2篇)

《有多重》说课稿(精选2篇)《有多重》篇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有多重》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8?——p20的内容。

2、教材简析:《有多重》是在学生掌握了轻重的知识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第一次系统接触质量单位,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质量单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安排了四部分教学内容。

通过“有多重”这一教学情景,让学生感知物体有轻有重,导出可以用千克和克做单位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并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地处理,以活动贯穿整课。

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掌握1千克=1000克。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和估算。

情感目标:能主动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掌握“1千克=1000克”。

难点:了解1千克与1克的实际质量。

5、教学准备(1)4名学生为一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准备了:盘秤,2分硬币,1千克的白糖1包,500克的盐2包,500克、800克、2千克沙子各1袋,苹果1个、……蛋1袋。

(2)小调查:了解生活物品的质量和自己的体重,并进行记录。

二、说教法与学法1、倡导民主、平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新型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的大舞台,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教学中,我只是为学生们创设情境,提供发现知识的条件,并从中点拨、引导,使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注重学生主体参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有多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有多重》。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带领学生们了解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

通过各种活动和例题,让学生们感受重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和实践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并掌握了1000以内数的大小及数数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们将了解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实际情境,让学生们借助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充分感受重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也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了解并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o初步掌握1千克等于1000克的换算关系;o能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o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质量单位的过程;o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感受重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o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三、教法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和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有多重。

2.观察操作法:借助天平、台秤等工具,让学生观察并操作,亲自感受物品的重量,从而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3.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探究1千克等于多少克,以及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4.估算练习法:在例题和练习中,引导学生们进行估算,帮助他们建立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学法上,我主要引导学生们:1.观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和场景,发现并感受重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操作:通过操作天平、台秤等工具,亲自感受物品的重量,培养估算意识和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有多重》的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有多重》的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有多重》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呈现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节重要课程——《有多重》。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重量单位和测量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常见的重量单位,如克、千克、吨等;学习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天平、磅秤等;理解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目标则是让学生能够准确使用重量单位,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重量单位的换算规则,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我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重量单位的概念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接着,我设计了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工具,感受不同重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一些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过程与实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了解重量单位的概念和意义,然后引导他们认识不同的测量工具。

在讲解完基本概念后,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工具,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重量,如课本、文具盒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重量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在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部分,我通过举例和课件演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还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逐渐掌握了这一难点。

四、教学成果与反馈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和实践,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准确使用重量单位,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如“估算一下你的书包有多重?”等。

通过学生的反馈,我发现他们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学生在操作测量工具时还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操作训练。

第四单元第一课《有多重》教案

第四单元第一课《有多重》教案
第四单元第一课《有多重》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第一课《有多重》教案,本节课内容基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主要内容包括:
1.认识质量单位:吨、千克、克,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能准确地称量物体的质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质量单位吨、千克、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质量单位和天平使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质量单位的应用还不够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使用天平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平衡调节、读数准确性等。这让我意识到,在操作环节之前,我应该更加详细地讲解和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确保学生们能够正确、熟练地操作。
-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如何平衡天平,如何读取质量数据。
-设计实际问题,如比较两箱水果的重量,让学生运用所学质量单位进行计算和比较。
2.教学难点
-理解吨、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尤其是吨与千克、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正确使用天平,包括如何调整平衡,如何避免误差。
-将质量单位应用于解决复杂问题,如多步骤的质量计算和比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有多重》作课教案:如何运用比喻手法写出生动的描述?

《有多重》作课教案:如何运用比喻手法写出生动的描述?

《有多重》作课教案:如何运用比喻手法写出生动的描述?“有多重”是一篇富有比喻手法的文章,作者通过运用形象的比喻描述,描绘了命运多舛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读者似乎能够感受到来自文本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强烈的情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认为教学生如何运用比喻手法写出生动的描述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以《有多重》为例,探讨如何让学生掌握比喻手法,提高文学鉴赏力。

第一步:理解比喻的意义在进行教学前,我们需要给学生讲解比喻的含义。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相互对比,达到生动的描写、强烈的表现和深入的阐释的效果,让读者能够很快的理解和感受到文章所要表现的情感、形象和主题。

比如在《有多重》的开头,作者用“城外的铁路线闪烁着众多的灯光,密集而不规律,几乎快要把地下一片影而为一体。

”来描述铁路线的情况。

通过将铁路线与密集的灯光进行比喻,作者描绘出了一幅灯火通明、繁华喧嚣的画面,让读者一下子感受到了城市的霓虹闪耀和喧嚣。

第二步:揭示比喻的妙处在学生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后,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分析文章中比喻的妙处和作用。

比喻手法可以让描述变得丰富、生动、形象,同时也能够提升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在《有多重》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了许多巧妙的比喻手法,如“那水如同一把撒在炭火上的油,顿时心惊肉跳”中的比喻,把水的扩散和炭火上的油泼溅作了比,生动而形象,让读者一下能够感受到水的危险和不安全。

此外,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一天天沉重的脚步声,就像群山上的雪崩,亿万个微小的碎屑,滚碾着沉重的命运,永远地压在他们的心上”来形容生活的压力和命运的沉重,这个比喻极为形象、辞藻华丽,加深了文章的意境和失落的情感。

第三步:培养学生比喻的能力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比喻的能力。

一个成功的比喻一般需要由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或者对文学中其他经典篇目中的比喻进行学习,鼓励他们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提高他们的比喻意识和运用能力。

《有多重》说课稿

《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有多重》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有多重》这部分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 学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学, 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物体的 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一些实际 的操作活动,归纳总结,把感性认识上 升为理性认识,同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 计出物体的质量,进一步理解学习质量 单位的实际意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 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 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 演示法等方法。 (2)学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 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 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归纳总 结。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三)操作体验,获取新知; (四)效果学习检测,巩固应用; (五)学生质疑,师生解疑答惑; (六)全课总结。
六、说板书设计
克、千克
1克 10克 =1千克

g 100克
千克
kg 1000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 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 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 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 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在建立 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 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有多重》教学设计11篇

《有多重》教学设计11篇

《有多重》教学设计《有多重》教学设计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多重》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多重》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理解“1千克=1000克”,学会简单的换算。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操作过程,养成热情参与、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来进行感知;尤其重视了对学生估重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班有学生64人,是大实验班,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增加了难度。

但由于平时学生小组活动开展得多,这就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就质量知识而言,学生平时虽然听得多,但普遍缺乏亲身体验,仅停留于物体间轻重的比较层面上,对具体质量没有感觉。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1.交流。

(1)汇报:课前,同学们收集了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信息,说说你的调查信息。

(教师解释:购物的时候,商品的好坏叫做质量;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也叫做质量。

板书:质量)(2)启发:你有什么发现呢?(3)互补:①有的用千克,有的用克,还有用公斤、斤作为单位的;②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

……2.揭题千克和克是国际通用的两个质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们。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自然激发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有多重》教案

《有多重》教案

《有多重》教案《有多重》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多重》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多重》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理解“1千克=1000克”,学会简单的换算。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操作过程,养成热情参与、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克、千克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教学用具:各种秤、多媒体课件、1千克的盐等多种物品。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数学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游戏中,处处都有数学。

下面让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看这个游戏中有什么数学知识?1、游戏导入:找三名同学玩背一背的游戏,感受体重有轻有重。

2、实践体验:掂一掂身边的物体,感觉物体的轻重。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的知识《有多重》。

(板书)3、交流汇报:课前,同学们收集了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信息,说说你的调查信息。

(教师解释:购物的时候,商品的好坏叫做质量;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也叫做质量。

板书:质量)4、揭题: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有的用千克,有的用克,还有用公斤、斤作为单位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个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二、探索新知:(一)认识秤:1、怎样才能知道一个物体到底有多重呢?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师: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如台秤(盘秤)、天平、电子秤、弹簧秤、磅秤等。

最后教师介绍本节课要用的台秤和天平。

2、拿出一枚硬币和两袋盐:你会怎么选择这两种秤?(二)建立1千克的概念1、认识盘秤,讲解用法。

《有多重》教学设计[五篇]

《有多重》教学设计[五篇]

《有多重》教学设计[五篇]第一篇:《有多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盘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实物学具准备:实物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课件)1、故事导入。

2、建立物体质量的概念。

二、实践操作,建立概念(一)认识生活中的秤。

(二)看一看常见物品的质量。

课件演示:牙膏重190克、一包方便面重203克、一盒糖500克、一桶洗洁精2千克、一桶油5千克、一袋大米重25千克。

师:看了这几样物体的重量,有什么发现吗?小结:千克和克是世界各个国家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还有一个有趣的英文名字,千克叫作kg。

g是表示克的符号!(三)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介绍台秤的使用方法,认识台秤称物体所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

1、称一称。

小组合作称出第一袋一千克的米米的质量。

2、掂一掂。

掂掂手中这袋1千克米的质量并感受一下一千克的质量。

3、估一估。

小组合作找出身边的物体进行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找出一千克重大约有多少个物体?4、猜一猜。

(1)猜小猴为乌龟和兔子准备的物品中有两袋棉花和石头,它们谁重谁轻?(2)称出石头和棉花的重量是两千在。

(3)感受物品不能从它的大小、多少来判断它的轻重,而应该实际的去称量才能知道。

5、拎一拎。

把刚才称的两千克的物品拎一拎,感受两千克的质量怎样?6、说一说。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物品是以千克为单位的呢?(四)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1、认识克。

师:老师这有5个2分的硬币,它有多重谁来猜一猜?生猜。

师: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我们来称一称吧?2、称一称。

称出5个2分的硬币。

从而引出一个2分的硬币是1克。

3、掂一掂,说一说一克2分硬币放在手中的感受。

《有多重》教案(精选15篇)

《有多重》教案(精选15篇)

《有多重》教案(精选15篇)《有多重》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观念。

2、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用具:各种秤、盐等。

:一、引入新知1、游戏激趣: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背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

谁想来做?背的同学,你能把你刚才的感受讲给我们吗?2、实践体验:课前,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些物品,请同位两个人互相掂一掂,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感受?3、导入新知:通过刚才的"背一背"游戏和掂一掂活动,同学们都感受到物品有轻有重,那么象一个苹果、一杯水、老师的体重等,你们想不想知不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重?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有多重.(板书:有多重)二、探究新知1、认识秤在我们购物的时候,常发现有的物品有包装,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的标识。

但也有很多物品并没有包装袋,比如鸡蛋,苹果等,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有多重呢?对,要想知道这些物体的准确重量,我们可以用秤来称,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秤?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种秤,请看(实物出示体重秤、天平、台秤)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种,你们想看一看吗?(大屏幕出示各种秤)2、认识天平我们了解很多种秤,其实,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会常用到天平。

(介绍天平)天平两端有两个托盘,一般情况下是左边放要称的物品,右边放法码。

当红色的指针指在正中间时,说明天平两端的物品是一样重的。

那么,法码显示有多重,左边的物品就有多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有多重》说课稿
公开课《有多重》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有多重》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8?——p20的内容。

2、教材简析:
《有多重》是在学生掌握了轻重的知识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第一次系统接触质量单位,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质量单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安排了四部分教学内容。

通过“有多重”这一教学情景,让学生感知物体有轻有重,导出可以用千克和克做单位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并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地处理,以活动贯穿整课。

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掌握1千克=1000克。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和估算。

情感目标:能主动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掌握“1千克=1000克”。

难点:了解1千克与1克的实际质量。

5、教学准备
(1)4名学生为一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准备了:盘秤,2分硬币,1千克的白糖1包,500克的盐2包,500克、800克、2千克沙子各1袋,苹果1个、……蛋1袋。

(2)小调查:了解生活物品的.质量和自己的体重,并进行记录。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倡导民主、平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新型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的大舞台,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教学中,我只是为学生们创设情境,提供发现知识的条件,并从中点拨、引导,使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注重学生主体参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因此,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十分重要。

在教学中,我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掂、比、估、算、称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2007年10月24日,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中国西昌发射中心顺利发射。

“嫦娥1号”起飞重量为2350千克。

)介绍“嫦娥一号”的起飞重量,导出并板书课题:有多重。

通过这样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并对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感受1千克。

活动1:掂一掂,感受1千克。

数学游戏,与1千克比轻重。

第二环节:感受1克。

活动2:掂一掂,感受1克。

活动3:找一找,生活中重1克的物品。

活动4:比一比,1千克和1克的质量区别。

第三环节:“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课件:淘气和笑笑在争论2包500克食盐重,还是1包1千克的白糖重。

)通过称一称、算一算从而得出1千克=1000克。

练习:
2kg=()g4000g=()kg
7kg=()g8000g=()kg
3、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活动5:掂一掂,称一称1个苹果有多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