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总论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传染病学总论 ppt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 ppt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 ppt课件
6
二、感染与免疫
感染过程的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 显性感染 (overt infection ) 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 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
传染病学总论 ppt课件
7
病原体的致病能力(pathogenecity): 侵袭力(invasiveness) 毒 力 (virulence) 数 量(quantity) 变异性(variability)
3
传染病的历史
鼠疫、霍乱、天花、疟疾、血吸虫、黑热病广泛流行,民不聊 生,赤地千里。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传染病学总论 ppt课件
4
我国建国前及建国后重要传染病概况
鼠疫:1947-1948 东北死亡30000人 疟疾:40年代患者>3000万 病死率1% 血吸虫:解放初期病人1200万 麻疹:城市200万人/年,死亡10万 肺结核:城市15岁以下感染率85%,死亡率200~300/10万 性病:1000万以上 1950、1951年全国天花病人分别为4.3和6.1万 自1981年以来艾滋病总死亡人数超过3000万 1951年新西兰首次报道,2008年我国共报告489073例 1997年我国香港首报禽流感,之后多人死亡;2004年我国为 控制禽流感传染及蔓延,捕杀200多万只鸡,造成经济损失 40-50亿。
传染病学总论 ppt课件
1
宣传图片
传染病学总论 ppt课件
2
一、概述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 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和
寄生虫(原虫、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 有病原体不一定有传染性

传染病学总论精选PPT

传染病学总论精选PPT
• 举例: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结核杆菌 • 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而病原携带者能将病
原体排出体外
ppt课件.
18
潜伏 显性 携带状态 隐性感染
清除病原体的能力,从下到上,依次减弱
• 构成传染和感染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因素:
病原体
人体
二者所处的环境
ppt课件.
9
一、感染的概念
病原体、人体、二者所处的环境,三者此消彼 长:
• 共生状态:病原体与人体之间互相适应、互不损 害的状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机会性感染: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大量应用激素、 抗肿瘤药等),或大量应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 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的寄生部位到 达其它部位而引起宿主损伤。(正气虚,邪气胜)
• 张仲景著的《伤寒论》(东汉末) • 吴菊通著的《温病条辨 》(清代)
ppt课件.
6
总论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ppt课件.
7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ppt课件.
12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就开始了 感染的过程。感染过程可出现5种结局(感 染谱)。
• (一)清除病原体 • (二)隐性感染 • (三)显性感染 • (四)病原携带状态 • (五)潜伏性感染
ppt课件.
13
(一)清除病原体
人体清除病原体的方法
• 1、非特异性免疫防御能力 • 2、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出任pp所t课长件.。
4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一、概述
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传播和诊断、治疗、预防的科学。

本次课程将重点介绍传染病学总论,包括传染病的基本概念、疾病种类、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及防控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二、传染病概述
1、传染病定义:指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人体并能在人群中引起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特征:具有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可预防和治疗性。

3、传染病种类:按病原体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4、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等。

三、传染病防控措施
1、隔离: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限制病原体传播。

2、预防接种:通过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3、公共卫生教育: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4、环境卫生:保持空气流通,消毒公共场所和家庭卫生等。

四、医学研究进展
1、新药物研发:针对新型传染病病原体,加速新药的研发和临床试验。

2、新技术应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3、新的防治思路:探索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如免疫疗法、基因疗法等。

五、总结
本次课程介绍了传染病学总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传染病定义、种类、传播途径以及防控措施等。

我们也介绍了近年来传染病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和医学研究进展,展示了传染病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深入理解传染病学知识,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共同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传染病学 总论 PPT课件

传染病学 总论 PPT课件

特异性免疫
2、体液免疫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浆细胞。在感 染过程中最早出现IgM,浆细胞合成,分泌抗 体,通过抗体发挥抗感染作用。
第三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一、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
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疾 病发展的阶段性。(分三个阶段)
第三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一、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 1.入侵部位
(二)特异性免疫
是指由于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 疫。感染和免疫接种均能产生特异性免疫。特 异性免疫是通过细胞免疫(T细胞)和体液免疫 (B细胞)作用而产生的免疫应答。 目的:促使病原体的清除及抵抗同种病原体 的
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致敏T淋巴细 胞。当抗原再次进入时,致敏T淋巴细胞释放淋 巴因子,杀伤病原体及其所寄生的细胞。
5.显性感染
感染的五种表现
1.病原体被消除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在人体有效的防 御作用下,病原体在体内被消灭或排出体 外,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
感染的五种表现
2.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停留、存在于机体 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并排出体外,引起轻度 的病理损害,而人体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4、变异性
病原体可因遗传、环境、药物等因素而发生 变异。
四、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分为: 保护性免疫反应(抗感染免疫——炎性反应)
和变态反应两种
四、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一)非特异性免疫
在抵御感染过程中非特异性免疫首先发挥 作用,这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出 生时即有的较为稳定的免疫能力。
感染又称传染,是指病原体以一定的方式或途径侵入人体后 在人体内的一种寄生过程,也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斗争的过程。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②带全水状身泡疱感疹疹染或、中脓天毒疱花症疹等状:水痘、
㈢临床类型
据重③出病、出血程特血热肝长征疹等、短等:脾、分流、大轻类脑淋、巴登结革肿热、
④荨麻疹:血清病、病毒
性肝炎
2020/7/6
.
11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㈠一般实验室检查 ㈡病原学检查 ㈢分子生物学检测 ㈣免疫学检测 ㈤内镜检查 ㈥活体组织检查 ㈦影像检查
传染病学总论
2020/7/6
.
1
一、传染病与传染病学的定义 二、传染病与感染病的区别 三、传染病学与其它各科的联系 由四病、原学微习生总物论感的染目人的体 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 后病五六七产(传d物染只丙种可、、、i生s染感性包(3造e祖类传传的病染含包的a成国s传染染有人国括(疾e流c医染病病so传体病家S)行m是A学病防学染后,规)Rm由对共治面。性产是定Su病传计方临)的生狭的n原染3面的。i疾的义甲c6微病的挑a个的、有b生的重战病l,乙传e认大外规、识成环律就感d病衣引内等境的is各毒原起、中科e科a、体的外染发学s。真疾、、e生。s菌病立妇病、)、全克、发是螺包次儿展广(旋、括、体义传体在和神的in播、内寄经,fe和支生,、将ct防i原细虫涉五o治u体菌等及官s、、
染源外)毒素)
㈡急1性. 蛋期白改代变谢:C反应蛋白、血沉升高、3.氮免免反负疫疫应平机反)衡理应(、抑变制态 2. 糖代谢:急重症感染血糖升高,重肝肝衰竭时血糖降低
3. 水电解质代谢:发热、纳差、腹泻、呕吐等所致。
4. 内分泌改变: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
2020/7/6
.
7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2020/7/6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完整版-2024鲜版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完整版-2024鲜版

起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等感染。
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02
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是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可引起斑疹伤寒、
梅毒等疾病。
真菌等
03
真菌是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可引起皮肤感染、内脏感染等
。此外,还有一些未知的微生物可能引起新的传染病。
11
03 传染病流行病学 特征
2024/3/27
12
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空间分布
描述传染病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包括地区性、城乡差别和 人群聚集性等。
人群分布
描述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民族 和免疫状况等。
2024/3/27
14
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监测系统的建立
构建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网络,包 括病例报告、实验室检测、流行 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等。
预警机制的实施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监测数 据,建立预警模型,及时发现并 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
应对措施的制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传染病和疫情形 势,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 隔离治疗、疫苗接种、健康教育 和社会动员等。
2024/3/27
15
04 传染病临床表现 及诊断依据
2024/3/27
16
各类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概述
2024/3/27
29
疫情报告和处置流程优化
2024/3/27
疫情报告制度
建立快速、准确的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及时上报、不瞒 报、不漏报。
处置流程规范
制定科学合理的疫情处置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 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信息化技术应用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提高疫情监测预警和处置效 率。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03 传播途径
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血 液传播等。
传染病的分类
01 根据传播方式分类
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性传播疾病 等。
02 根据病原体分类
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等。
03 根据传染性强弱分类
分为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等。
传染病的症状
发热
大多数传染病都会出现发热症状,不同疾 病发热特点不同。
传染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01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疫苗研发方面取得了 显著进展。
02
新型疫苗技术不断涌现,如mRNA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等,为
快速应对新发传染病提供了有力支持。
疫苗的研发需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监测等阶段
03
,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传染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随着传染病病原体不断变异和耐药性的出现,治 01 疗药物的研究面临巨大挑战。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换气,避免病毒在密闭环境中传 播。
04
传染病治疗
药物治疗
01 抗生素
用于治疗细菌感染,通过 抑制或杀灭细菌来减轻感 染症状。
03 抗病毒药物
针对病毒感染,通过阻止
病毒复制来减轻病情。
02 抗寄生虫药物
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通 过杀死或驱除寄生虫来达 到治疗目的。
04 免疫调节剂
类。
接种程序
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地区流行病情况 ,制定科学合理的接种程序,确保 疫苗接种效果。
接种注意事项
在接种前应了解疫苗的禁忌症、接 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 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
避免接触眼、鼻和嘴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力,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04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制定原则及实施方法
制定原则
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时效性
实施方法
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卫生条件、提高人群免疫力、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策略选择依据及效果评价
选择依据
疫情严重程度、病原体特性、人群免疫状况、社会经济条件
效果评价
发病率下降、死亡率降低、病原体消除或控制、社会经济负担减轻
传染病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 传染病等。
传染病历史与现状
传染病历史
自古以来,传染病一直是人类面临的 重要威胁,历史上多次爆发大规模传 染病,如黑死病、天花等。
传染病现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传染病得 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一些传染病在 全球范围内流行,如艾滋病、结核病 等。
案例分析:成功控制某次重大疫情
案例介绍
某次重大疫情爆发,经过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最终成功控制了疫情。
控制措施
政府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组织协调和宣传教育;医疗机构积极开展病例救治和流 行病学调查;社区和单位加强人员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个人注意个人卫生和 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
影像学检查
利用X光、CT、MRI等技术观 察患者体内病变情况。优点是 无创、可视化,缺点是对设备 要求高,费用较贵。
治疗原则制定依据及实施过程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实施过程包括评估患者状况、选择合适药物和剂量等。
综合治疗
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实施过程需多学科协作,确保治疗 方案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轻痛苦、保护重要器官 水和电解质平衡
其他:
rehabilitation therapy(康复疗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中医中药)
传染病学总论
26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学总论
27
管理传染源
病人——及时上报
甲类(强制管理)鼠疫 霍乱 乙类(严格管理)非典 .肺炭疽 .禽流感 .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肝、脾、淋巴结肿大
传染病学总论
8
第二节 感染与免疫
传染病学总论
9
Concept of Infection
Commensalism(共生状态) Opportunistic infection(机会性感染) Infection spectrum(感染谱)
传染病学总论
10
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谱)
Elimination of pathogen (病原体被清除) Cover infection (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Overt infection (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Carrier infection (病原携带状态) Latent infection (潜伏性感染)
传染病学总论
11
Concept of Infection
传染病学总论
24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传染病学总论
25
治疗方法
General treatment and supportive treatment:
隔离、护理和心理治疗、营养
Etiologic /specific treatment:
抗生素、化学制剂、抗毒素
Symptomatic treatment:
特异性症状、体征 abortive type convalescent period (恢复期)
传染病学总论
6
临床特征
(一)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recrudescence(再燃) 缓解阶段 relapse(复发) 进入恢复期后 sequela(后遗症) CNS病变为主
传染病学总论
7
临床特征
(二)常见症状与体征
1.Source of infection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2.Route of transmission (传播途径):呼吸道. 消化道. 接触.
虫媒. 血液. 其他.
3.Susceptibility of the crowd (人群易感性)
传染病学总论
19
Primary infection(首发感染) Re-infection(重复感染) Superinfection(重叠感染) Secondery infection(继发性感染) Co-infection (混合感染)
传染病学总论
12
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Pathogenecity 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Invasiveness 侵袭力 2、Virulence 毒力
★pyrexia(发热):最常见、程度、三个阶: 时间、分布、次序、形态
rash-exanthema(外疹) & enanthema(内疹或粘膜疹)
★toxemic symptoms(毒血症状)
★reaction of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传染病学总论
14
第三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传染病学总论
15
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Position of invasion 入侵门户 Location in the body 机体内定位 Route of exclusion 排出途径
传染病学总论
16
第四节 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传染病学总论
18
三个基本条件
(exotoxin and endotoxin ) 3、Quantity 数量 4、Variability 变异性
传染病学总论
13
免疫应答
1.保护性免疫应答(抗感染免疫)
2.变态反应 特异性 病理改变
nonspecific immunity: 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
specific immunity: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3
基本特征
Pathogen (有病原体) Infectivity (有传染性) Epidemiologic feature (有流行病学特征)
epidemicity seasonal endemicity
Postinfection immunity (有感染后免疫)
传染病学总论
4
Epidemiologic feature epidemicity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Natuual factors:
zoonosis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兽共患病)
2.Social factors
传染病学总论
20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传染病学总论
21
临床资料
发病的诱因和起病方式 临床症状和体征
传染病学总论
22
流行病学资料
发病年龄、职业、季节、地区、 生活习惯 预防接种史 过去病史 集体发病史 家族史
sporadic occurrence 发病率居于常年 epidemic 明显高于常年水平 pandemic 流行范围超过国界甚至是洲界 epidemic outbreak 时间上高度集中出现
传染病学总论
5
临床特征
(一)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incubation period(潜伏期):检疫工作的依据 prodromal period(前驱期):临表非特异性、缺失 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 (症状明显期)
传染病学总论
23
实验室检查
Ordinary laboratory examination:
如:三大常规、生化检查
Etiologic examination:确诊依据
直接检出、分离培养 、 检测特异性抗原、核酸(分子杂交、PCR)
Detection of specific antibody:
应用最早的诊断方法
传染病学总论
学习意义及重要性
• Infectious diease:
pathogen infection infectivity and noninfectivity
• Communicable diease:
infectivity and epidemic
传染病学总论
2
第一节 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病学总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