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程说课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设计不仅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1]。

中药学是高职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在于培养学生具备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从事中药服务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实用型专门人才。

可见,中药学的教学除了将书本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掌握和正确运用中药的知识。

本文结合本校实际,对高职中药专业中药学课程进行说课设计探讨,不断探索和提高教学效果。

1课程设置
1.1课程定位中药学是关于中药理论和中药基本知识(中药知识和用药知识)的课程。

第一,它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第二,它是一门“桥梁”课程,前接中医基础理论,后接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调剂学等。

第三,它还是执业中药师和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考试科目之一。

1.2教学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核心,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职学生。

结合教学大纲,将教学目标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知识目标是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常用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等用药知识;能力目标是能正确审方与调剂,能合理指导用药;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中药事业责任心和救死扶伤的责任感。

1.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药的药性理论;二是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基本用药知识。

中药学这门课程,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只有熟练掌握了中药的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临床实践打好基础。

但其理论知识的掌握本身就存在一定难度,比如中药种类太多,常常一药多种功效,易混淆,难记忆[2],同时关于中药性能的核心知识点也难以通过实物实验来展示说明[3]。

因此决定了本门课程的两个难点:一是如何应用药性理论来分析中药的功效应用;二是如何利用所学中药的知识合理指导用药。

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将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教学内容
本门课选用的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4],是由本校教师主编和参编的一部教材。

课程在第一个学期开设,共72学时。

教学内容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药的基本理论,共12学时,5个章节的内容,包括绪论、中药的性能、中药的配伍、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特殊管理的中药,其中特殊管理的中药是我们教材编写内容的改革部分。

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具有配伍组方、审方,常用的采收、加工、炮制、储存,以及毒麻中药的合理使用等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为常用中药,共19章,48学时。

主要培养学生对常用中药的审方、调配、合理使用的技能。

第三部分为技能实训部分,是教材编写内容的改革部分,有中药辨识技能实训、特殊中药的炮制技能实训、中药药效观察、中药审方技能实训,包括课中和课外。

课中是利用教学学时开展实训内容,共12学时。

课外是利用课余时间,成立中药调配技能兴趣组和中药标本制作兴趣组。

通过实训,加强学生在中药辨识、炮制加工、审方调剂等方面的技能,同时增强学生的专业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

3教学设计
3.1教学过程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5个内容:课程导入、新课讲解、知识拓展、小结、布置作业。

首先围绕教学目标,以案例为导入,提问学生该患者为何症,应如何治疗?学生带着案例和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以温里药——附子为讲解例子,展现3张图片,有原植物、药材、饮片,在此同时,对该中药的来源,产地,炮制加工等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结合理论开展中药辨识实训课和中药调配、标本制作实训。

接下来是以功效为核心,用中药附子具有的药性对功效进行分析,进而对临床应用进行展开讲解,强调有毒中药附子的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增强学生安全用药意识。

同时设置相关的中药毒性、炮制、药效观察等技能实训。

之后是知识拓展部分,会给学生讲解该中药的现代研究、播放中药采收的小视频等,最后是小结和布置作业。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2教学方法中药学是一门传统的课程,教学以课
中药学课程说课设计
邱佳,刘亮,李飞雁(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贵州遵义563006)
【提要】中药学是高职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保障、课程特色与创新5个方面对中药专业的中药学课程进行说课设计,旨在不断探索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药学;说课设计;中药
DOI:10.3969/j.issn.1009⁃5519.2018.25.0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5519(2018)25⁃0048⁃02
堂讲授为主,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可以给学生直观的展示药材,图文并茂。

案例教学法,在每章节的概述部分讲完后可插入案例教学,引入具体中药的讲解。

观察教学法,将药材或饮片带入课堂,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中药的印象,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物联系起来,能更好地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

除以上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还会用到角色扮演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

3.3教学效果评价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来源于同行、社会、学生的三方评价。

同行评价包括教师互评、学校督导评价,教评学。

社会评价来源于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评价。

学生评价有学评教、学生考核评价。

学生的考核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占40%,包括课堂考核,课外考核,实验考核。

终结性评价即是期末考试,占60%的比例。

4教学保障
4.1师资队伍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现有教师6名,5名理论教师,1名实训教师。

其中职称结构:高级2人,中级2人,初级2人。

年龄结构:40~50岁1人,30~ 40岁3人,20~30岁2人。

学历结构:博士1人,硕士2人,学士3人。

同时有临床药师1人,执业中药师3名。

本教学团队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均合理。

4.2实训条件有稳定的校内外实训点,校内有中药标本室、中药药理实训室、中药炮制实训室、中药调剂实训室、模拟药房,校外有学校附属医院、市中医院、一树药业等,均能满足本课程学生的实训需求。

4.3教学基础中药学课程在2014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在此期间,本团队教师主编和参编了规划教材,在教学内容,考核习题等方面都做了调整,更加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在习题库、课件等教学资源方面更加完善和标准化。

另外在今年的首届省级中药技能大赛中,中药专业的两名学生取得了二等,三等奖的好成绩。

5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特色与创新主要包括三点:第一,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校际合作,主编规划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调整,更加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分为四大模块:基础模块、应用模板、技能模块、知识拓展模块。

第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药性理论为主线贯穿于整个中药教学的始终;注重将传统教学、传统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研究知识相结合;同时寓教于乐,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必强.“发散风寒药”说课稿教法与学法的优化设计[J].光明中
医,2009,24(11):2217⁃2218.
[2]邱佳,李飞雁.浅谈高职高专《中药学》教学体会[J].卷宗,2015(8):198.
[3]王海莉.中药学实验教学认识与探讨[J].中医教育,2014,33(4):43⁃45.
[4]李飞雁.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收稿日期:2017⁃11⁃10修回日期:2018⁃03⁃17)
2016年,输血医学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成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输血治疗目前在临床应用上仍然无可替代。

但是,不少基层医院输血科(血库)的建设良莠不齐,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储血、配血、发血的阶段,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疑难案例的解决方法以及标准化的实验室操作流程。

因此,必须对本地区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院)输血科(血库)展开规范化培训,了解输血科的合理分区布局、设备配置、管理制度及各项实验的规范操作,以保障临床科室的用血安全。

1教学目标
通过培训(如图1所示),使全市医疗机构规范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和管理。

熟知输血科管理各环节的要求和制度,掌握血液管理和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临床用血机构输血科的规范建设与培训
吴敏华,陈妙婵,蔡葵△(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规范全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和管理。

方法通过分析佛山市各个医疗单位的输血科(血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开展培训。

结果在输血科的培训过程中加入法规普及,输血科建设,急救用血机制的建立等理论学习,以及开展血型、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等实践技能学习。

结论各医疗机构通过这次培训,对输血科如何建设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思路。

【关键词】输血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查
DOI:10.3969/j.issn.1009⁃5519.2018.25.0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5519(2018)25⁃0049⁃03△通信作者,E⁃mail:ckui14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