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原创)
作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幼年曾品读过《红楼梦》,时至今日,再捧起厚厚的书籍,不觉悲在心头。
一梦梦几回?“这个妹妹,我原是在哪里见过的?”是那个“行为乖僻性乖张,古今不肖无双”的贾宝玉吗?还是那个“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林黛玉呢?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倘若从始至终,书中只道一个繁荣富贵的荣国府一步步走向衰败,一整个时代的兴衰史。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生命。
”只道这是一个悲剧,细细品味,又何尝一个“悲”字概括了得!纵是“情”字贯穿全文,也终是“情”字枉了众生。
前八十回中,曹雪芹让红粉佳人纷纷零落,一个接一个的枯萎凋谢。
表面是道不尽的风光富贵,实质却落了个腐朽败落。
偌大的荣宁二府,竟无一个新子嗣诞生。
只有逝去,没有新生。
最令人唏嘘的,莫不是宝玉和宝钗入洞房春宵一刻的时候,黛玉含着泪:“宝玉,宝玉,你好……”气绝身亡。
是那个巧笑盼兮,含泪葬花的黛玉?还是那个说着“你死了,我做和尚去”的宝玉?悲欢离合,人生几何。
大梦梦几许?后来无意中读到《青年文摘》的一篇文章:《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年幼的曹雪芹享尽荣华富贵,和姐妹丫鬟一起玩在一处。
那情形倒如贾宝玉无二人了。
可美好之梦总会结束,在他12岁那年戛然而止。
家族崩坏,人情冷暖自知,他幼小的心灵在腐败现实面前如此不堪一击。
他的人生起起浮浮,终于握紧了只属于他的笔。
真实经历的人生,改写进虚幻的《风月宝鉴》,一半真一半假。
到底是贾宝玉,还是曹雪芹?合上书,眼前的世界竟如泡沫般缥缈无依。
我想到了我的生活,曾经阖家团圆,可世故难测,亲人一个接一个地离我而去。
黑夜里低低的啜泣声,却唤醒不了沉睡的灵魂。
只道这世间虚虚假假,凄凄惨惨。
至亲的家人往昔美好仍历历在目,恍若昨日。
忽而画面突转,如电影一帧,终于定格在黑白的一幕,仿佛时光都滞留了。
我蜷缩角落,望着空空的房间,微黄的灯光泛起惺忪的一角,张牙舞爪般向我袭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
全诗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满纸荒唐言》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首古绝句。
此诗见于《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是《红楼梦》的缘起诗,它道出了作者的思想与苦衷,表达了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
全诗语言通俗,意境深远,字句排炼错落有序,字字围绕作者的寓意而谈,句句饱含作者的情感体验,具有深厚的艺术质感。
自题一绝
《自题一绝》白话译文
(第一回)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翻译:
满纸看似荒唐话,
辛酸泪水多少把。
都说作者太痴情,
谁懂其中真味儿?
(作者借批者之口写了这首标题诗,意在告诉读者:看起来本书中什么“空空道人”“红楼中人”“风月宝鉴”“假语村言”“石头记事”等都是荒诞不经,乱七八糟的话。
其中含纳的真意、本意另有心胸,自己不能按照本来面目写出来,但是读者不能不看出来,不然自己的泪水和痴心都被辜负。
正是因为这首诗的出现,《红楼梦》便成了谜一样的书,真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甚至有人称之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毛泽东主席说得更玄乎,“不读《红楼梦》只算半个中国人。
”不知是作者的故弄玄虚,还是后人的好为多事,反正小说被解读得面目全非,让初读者拿起这本书有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这可坏了作者的本意。
)
2019年2月25日
(《《红楼梦“诗词”》(2))
1。
曹雪芹《自题一绝》原文及赏析
自题一绝[清]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品赏析【注释】:又名"题石头记"[评介]这是《红楼梦》的缘起诗,它道出了作者的思想与苦衰。
《红楼梦》问世以来,迄今已二百多年。
这期间,它多次地蒙受种种摧残、歪曲和误解。
远在清代,《红楼梦》就被统治阶级认为是“淫书”,不止一次地遭到官方禁毁。
直到解放以后,还有人把它看做“黄色书”,更有自称为“半个红学家”的江青又别有用心地把它歪曲为单纯写阶级斗争的“政治教科书”。
我们必须拨开这些迷雾,实事求是,理解“其中味”。
曹雪芹生活与创作的时代,正是清朝雍正皇帝进行特务统治最猖獗的时代,明争暗斗,非常剧烈,文化专制,骇人听闻。
在这样的天南地北中,作者又要把他所感受到的东西,真实地反映出来,就不得不用徽词曲笔,即不得不“将真情隐去,”“假语村言敷演出来”。
所以,一开始曹雪芹就直称其书为“满纸荒唐言”,是有乖于世情的。
但这又是他满含着血和泪,“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写出来的。
“一把辛酸泪”,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这种复杂情绪。
“脂铨本”卷首《凡例》第五条云:“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
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
阅者切记之。
诗曰: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这种欲盖弥彰的表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红楼梦》的一些看法。
从作品的表面看,《红楼梦》写的是风花雪月,贵族生活,独生女私情,是“痴”。
但我们通过这些浩繁的故事,细腻的描写,所看到的却是大家族的黑暗和罪恶,叛逆者的血泪与痛苦。
书中屡次提到的“真”、“假”观念,似乎在告诉人们,明显地写出来的是“假”的,相反,含而不露,点而不透的才是“真”的,我们阅读《红楼梦》,要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用心良苦,“解”出“其中味”来,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1000字).docx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作为一个男孩,曾经的我认为《红楼梦》无非就是一些儿女情长,枯燥无味,和大多数一样,揣着一股的愤青情怀,拿起《红楼梦》,苦读一月,终有收获。
而现在读了红楼梦的我知道自己错了。
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
小说的内容很多,但令我最动容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爱情悲剧。
或许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
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
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
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
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她最终因忧虑而死。
我觉得林黛玉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黛”是一种墨绿色,代表她对自由的向往。
她多愁善感、任性自私,还很爱哭,但实质上,这正是对封建社会束缚人性的一种很好的回击!她敢于追求自由,反抗社会,寻找自己真正的幸福,这正是她可贵的品质和内涵。
在那黑暗的时代,却有着这种特殊的风景线。
没错,她就是一道风景线,以降珠草的身份,给了黑暗、趋炎附势、欺上媚下的社会留下深深的印迹。
虽然有着薛宝钗、贾元春之流的批判,但是她的芳迹、高贵、勇敢以及敢于同时代抗争的精神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中国有独特的红学家,毛主席,胡适等人,都对《红楼梦》做出高度评价,毛泽东说“不读《红楼梦》就不是中国人,”清末有《京都竹枝词》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对中国的影响之大。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最新)
出自清代诗人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赏析
空空道人把《石头记》从头到尾抄诗录下来后,并将《石头记》改为了《情僧录》。
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
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
并题了该诗。
从该诗中看,“荒唐”不仅指作者在书中引出了“炼石补天”、“青埂峰”等荒唐故事,而且也指全书描写的当时社会的腐朽、残酷、互相倾轧以至走向灭亡的道路。
当时的儒生也认为这是“弥天大谎”,所以作者是以愤恨的心情写出“满纸荒唐言”的。
由于作者在书中对许多人物抱有同情感,所以说自己是饱含着“一把辛酸泪”来写这部著作的。
他惟恐后人不知他的真实意图,故云“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鲁迅《<绛洞花主>小引》:“《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里,作者诉说了他难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被理解的曲恋。
满纸荒唐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嫩寒锁梦因春冷,花气袭人知昼暖.
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
好了诗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之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无故寻仇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2023最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作文(优秀10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作文(优秀10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可爱的编辑帮助大家整编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作文(优秀10篇),仅供参考。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作文篇一殷佳琳生活像极了一张网,一张反复折叠,复制粘贴的网。
——题记宝玉的命运,黛玉的命运,或者是宝钗的命运,也许是你我的命运都交织在一起,生活像极了一张网。
贾府那又厚又红的围墙,禁锢了多少人的幸福,又圈起了多少的悲剧,又有谁会料到,那门锁,竟锁住了他们的一生欢欣。
晴雯被逐,尤二姐吞金,尤三姐自尽,可卿离世,黛玉魂断,宝玉出家,难道这些人的悲剧早已注定?这些人的死,究竟是为了什么?竟没有人觉悟,没有人反抗?其实所有人都被困在了一张网里,网的名字就是:封建礼教,世俗名利。
这张网强大到没有任何人去冲破,如果有人冲破了这张网,结局或许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
如果宝玉冲破了这网,在看见迎新娘的不是紫鹃而是雪雁时,把疑惑付诸行动,冲进黛玉房中,一切就不会这样了,黛玉也不会含恨身亡,香消玉殒。
如果黛玉冲出了这张网,在宝玉的宝钗拜党之际,冲入现场,那么,宝玉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相信他一定会不顾一切,带着黛玉远走高飞。
如果宝钗冲出了这张网,在花轿上心中默想,挣扎万分。
她深知宝玉和黛玉两情相悦,自己也是迫于无奈,母命难违。
在拜堂之际,掀开盖头,对宝玉说:“去找你的林妹妹吧。
”那又是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吧。
其实,或许贾母心中后悔,或许凤姐于心不忍或,或许雪雁偷偷说出真相,那么多人可以冲出这张网,他们却选择了无动于衷。
这声悲剧的发生又是谁的错呢?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作文篇二这本书有一条线索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多情善感,多才多艺的林黛玉与善于与封建制度做斗争的贾宝玉为了争夺爱情、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作斗争,但最后是失败的。
红楼梦开场诗句
红楼梦开场诗句
《红楼梦》开头是《满纸荒唐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意思是:全书写的都是荒唐的言辞,却浸透着我辛酸的眼泪!都说作者太迷恋儿女痴情,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意味?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出现在小说的开篇第一回,曹雪芹先生开篇明义,也为整部小说的概述大意。
《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是小说《红楼梦》中曹雪芹以自己的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
该诗表达了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艺术特色
《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它把生活写得逼真而有味道。
《红楼梦》里面大事件和大波澜都描写得非常出色,故事在进行,人物性格在显现,洋溢着生活的兴味,揭露了生活的秘密。
它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继承发展了前代优秀小说的传统。
《红楼梦》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它“放射着强烈的诗和理想的光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名句欣赏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名句欣赏
名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解释:写这本书很辛苦,但人们都不了解,把这本书说成是乱写甚至是反书、禁书。
出处: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原文(节选):
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
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
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
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
小学六年级评论作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一个悲剧,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红颜薄命,一叶闺阁也为之黯然。
黛玉与宝玉的爱情在文中是一个线索。
他们同属叛逆之人,而宝玉是独子,这种行为于封建礼教是不准的。
而黛玉那种敏感、直率和略带小心眼的性格自是不讨人喜欢。
所以这也注定了她与宝玉的爱情悲剧。
在面对爱情,黛玉是犀利的。
宝玉看望生病的宝钗,黛玉看见了却说自己应改日再来。
其妒意自是明显的。
这也显示了她的“利嘴”。
可是这又与熙凤那略带蛮横的不同。
她是优雅博学的。
可就是这张利嘴所说的话使宝玉感到了不被信任。
而一旦宝玉生气,黛玉便又哭哭啼啼。
可以说,黛玉的一生是和着泪水走完的。
有人说,黛玉是骄傲的。
可是那些骄傲是因为她自卑。
黛玉不同于三春,她是外孙女;不同于宝钗,她是个孤儿,无依无靠;不同于史湘云,她无权无势,寄人篱下。
这些都促成了黛玉的傲骨。
黛玉刚进贾府时不过七、八岁,却步步小心,时时在意,唯恐被他人耻笑了去。
这就显示了她那过度的自尊。
试问,若在寻常,一个那么小的孩子能懂什么呢?不得不说,黛玉的悲剧与整个社会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那污浊的世界里,容不得任何真善美的存在。
有缘人从此,天各一方。
黛玉是极其灵性的,才华横溢。
可是从她的诗风中可以看出,她的内心是何极痛苦、惆怅!终是在宝钗出阁之日,吐血而死。
林黛玉,一个充满诗意与柔情的女子,一个满怀心事去葬花的女子,一个对封建礼教做斗争的女子,她告诉我们,太美得事物总是有着悲惨的命运,比如繁花,比如红颜。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我读红楼有感(1000字).docx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我读红楼有感我用目光碾过那本书,安静,顽固,浮华的尘埃早在静静时光的流逝中抹去,昨日的梦呓隐约中透露出这本红楼。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一切的故事,不知到底是真是假,是真的,它凄美得让人难以相信这是假的,但在那样一个封建社会,它却真实得可怕。
转念一想,又何必计较呢?若是看透了一切,或许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我,宁愿在这迷失中细细品读这本书。
贾家,这是财富、权势的代名词,但一入豪门深似海,宝钗、黛玉、湘云、宝玉,整日待在大观园内,吟诗赏花,固然风雅,可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是对他们整日的限制,使得大观园内的人都封闭的可怕,越压越多,爆发时什么都拦不住。
踏破时间,回首那一段缠绵凄苦的情,一段大家族的落寞史,过去了却也过不去。
初识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容颜惊艳,明眸皓齿,只是那双眸子却总是含满泪水。
初识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娇生惯养,却也才思敏捷,嬉笑不羁,却也纯真无邪。
黛玉宝玉,相见时的似曾相识,宝黛之缘,在相见之时便早已注定,就在这大观园中,宝黛互相的情愫至此开始配酿,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上天注定的缘分,却也拗不过贾母的一语定音。
美黛终殒,可谁知当时一怒摔玉只为伊人,焚稿时,谁知道黛玉心中的苦楚,泪洒了一遍又一遍,宝玉却还被瞒在鼓里,在他为和“黛玉”的婚事而欢天喜地,这一悲一喜多么的异曲同工的显示出二人的情意,终于终于,那个绝代女子,含恨含泪而去,在宝玉和宝钗婚礼的一瞬间黯然飘逝,而知道这一切后宝玉伤心欲绝,看破红尘,无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只知道那个贾宝玉身边再无那个林黛玉,一切,都在这封建礼数下结束了。
贾母,大观园最受尊崇的人,最疼爱宝玉的人,只是她有她的观念,宝玉有宝玉的想法,碰撞了之后,宝玉只能按照贾母的意思办。
初二其他作文:一把辛酸泪
一把辛酸泪本文是初中关于初二其他作文的一把辛酸泪,欢迎阅读。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故事缓缓展开,时光,又将我带入那一个轮回。
在天,她是一株仙草;在地,她是一只芙蓉。
她就是阆菀仙葩林黛玉。
她不比宝钗大气,却比宝钗细腻;她不比湘云直率,却比湘云真诚。
若宝钗是淡酒,湘云是清茶,那黛玉必是雨露,灵动晶莹,纤尘不染。
她艳压群芳——文墨不输薛宝钗,相貌堪比秦可卿,才能不逊王熙凤,女红不差花袭人。
但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
于是她只得无奈——“天尽头,何处有春秋”,只得悲伤——“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只得伤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如梦遥。
”“无故寻愁腻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怪癖乖张那管事人诽谤。
”这便是美玉无瑕贾宝玉。
他不爱功名,却喜脂粉;他不爱四书五经的死板文章,却喜《西厢记》里的华美辞藻。
他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也有体贴下人的慈悲之心和关怀女子的似水柔情。
可这些,与那个功名浮华的尘世格格不入啊!好一个阆苑仙葩,好一个美玉无瑕!好一个水中月,好一个镜中花!他们注定相遇,在这茫茫俗世,能相知相识,也却实是一件幸事。
然而纵使黛玉有绝世的的才华,纵使宝玉有澄澈的心境,但他们也终落得个“曲终人散”——合谋骗婚,家世衰败,黛玉魂归,宝玉出家。
纷纷扰扰,红尘的事,有几次轮回?爱恨痴嗔,又有谁人知晓?只念缘来缘去,无果无因。
只叹得,一场空相识,一把辛酸泪。
凄凄红楼歌-650字初一作文读书笔记
凄凄红楼歌-650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将红楼梦读完心中不禁有了一丝悲凉,为那时的世态炎凉感到悲哀。
红楼梦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姻悲剧为线索,一层层的剥茧抽丝;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主题,浓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变迁。
这背后也正好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当时富贵人家的堕落。
书中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宝钗的城府深严;凤姐的心狠手辣;贾迎春的懦弱·····《红楼梦》中“病西施”林黛玉是最让人觉得惋惜的角色,拥有那样倾国倾城的美貌与满腹经纶的文学,但是却寄人篱下,学富五车的知识却没有用武之地,只能用一首《葬花词》悲叹着自己的命运,控诉着社会的黑暗“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在这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庭之中也只能忍气吞声,渴望着真挚的爱情,最后也只能含恨而死;“蘅芜君”薛宝钗,虽然最后成为了荣府的二少奶奶,但却没有获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注定是凄凉孤独;“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善弄权术,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等但最后却得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而“神瑛侍者”贾宝玉虽生得一副好皮囊,但内心是那么的鲁莽,不懂世务,最怕读文章,最终也离弃“温柔富贵之乡“遁入空门。
贾府也最终灭亡·········
又梦回红楼,但却已人去楼空。
佛洛依德曾经说过:“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满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可能悔棋”红楼梦不仅讲述的是凄惨的爱情更是四大家族一步步走错棋而一步步的灭亡。
高一叙事作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800字(共11张ppt)
高一叙事作文《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脸紧心更紧,但遇到了金星就开始
生 有了知觉。我在金星的滋补下,
根发芽并茁壮成长!感谢这种独特高一Biblioteka 事作文《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天 呵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
地 大 之悠悠,独黯然而泣下……
家也学会空想,大学梦
不再遥远!
活宝 写完这些,四个
又笑了,
眼睛又是湿漉漉的,天明了,太
阳出来了,四个活宝又在空想进行 中……
关键词:天地,大家,学会,空想,
大学,梦,活宝,眼睛,活宝,空想,呵 呵,念,独,写,完,笑,是,出来,进行,遥 远,
的营养剂!
吴:遥望那皎洁的明月,我不禁
空想 感慨起来,
真是好呀!金星
上的东西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
来,眼前展现美好的前途。
关键词:脸,生根,营养,空想,前
途,遇到,开始,有,知觉,滋补,发芽, 感谢,遥望,感慨,起来,让,看到,希 望,看到,展现,紧心,独特,美好,
高一叙事作文《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高一叙事作文《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写作背景:物理晚自 习时,四个活宝觉得无聊,翻 开了金星教材,看到扉页上的 状元寄语,就发誓也要当状元, 写下了这些。仅供阅读者看后大
笑,别笑坏了哦,120忙不过来,四
病 个活宝不会治你的 哦!
关键词:背景,物理,晚自习,时,
活宝,教材,扉页,状元,寄语,状元, 阅读者,活宝,病,写作,觉得,翻开, 看到,发誓,要,写下,仅供,看,大笑, 笑,不会,治,无聊,坏,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咏菊》阅读答案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咏菊》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满纸荒唐言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咏菊林黛玉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满纸荒唐言》是作者的高明预见,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红楼梦》。
B.《满纸荒唐言》的作者借《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同时寄托了内心的感慨。
C.《咏菊》的颔联描写黛玉临霜作诗、对月吟咏的情景,富有美感。
D.《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暗示作者高洁的品格。
2.有人说,曹雪芹借《咏菊》中的“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
(4分)3.下列诗句中写秋的情感基调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A.“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B.“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李贺《伤心行》)C.“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D.“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八声甘州》)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8分)①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再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
“,幽咽泉流冰下难”给人以无尽的想象;“,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谓点睛之笔。
②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这一句,写出了素称千古绝唱的诗句:“,。
”③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围绕“,”这一中心句,表达出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④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明灭可见。
,不可知其源”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
【参考答案】:1.(3分)B(“《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有误,作者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
《红楼梦》诗词欣赏: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诗词欣赏: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是:满纸上都是荒唐的言语,字字句句都浸透着我心酸的眼泪!人人都说我太过痴情,可又有谁能够真正理解我的良苦用心?这首诗出自《红楼梦》第一回,多个《红楼梦》版本的扉页上都印有这首诗。
这首五言绝句是专门述说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辛酸和苦衷的,也是全书中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现的诗篇。
作者创作《红楼梦》时已经由钟鸣鼎食的世家公子沦为“蓬庸茅椽,绳床瓦灶”的落魄书生,生活的艰辛与悲苦非言语所能尽述。
古今中外痴人不少,而曹氏独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红楼梦》一书是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最好诠释。
诗中所谓的“荒唐言”并不荒唐,对于作者来说,这本书写得是家庭亲情的荒唐、人和人之间关系的荒唐。
但实际上它是对封建社会人情世态的无情批判和揭露。
“一把辛酸泪”并不仅仅是说作者写作的辛苦。
《红楼梦》中家道的衰落,人伦和人情的恶化,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内部斗争,都表达了一种价值观的失落,心酸泪是说故事里包含着种种血泪辛酸的现实生活和感受。
“都云作者痴”,“痴”字的意思就是执着,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执着,对爱的执着,对情的执着。
一来是说作者对艺术的痴,而来也是想说故事里的人对爱情的痴。
“谁解其中味”,表明作者诉说的是他难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能被理解的衷曲。
有多少文人墨客喜欢《红楼梦》,研究《红楼梦》,但谁能完全理解其中之味呢?我这是第二次读《红楼梦》,自认为连一知半解都还没有,正应验了“谁解其中味”这句意味深长的话。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揣测一下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一个洞悉社会,冷眼看世人的人?一个怀着惊天纬地之才却被黑暗现实埋没的人?是个饱尝世态炎凉,却拥有满腔热血的人?一个消极避世,却又拥有现实主义意味的人?重读这首诗,我的第一反应是:啧啧!老天爷还有天理吗?曹雪芹写了这么一部惊世之作,都说自己是满纸荒唐言,我天天胡写这些乱七八杂的东西,岂不是荒唐到了极点!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论小说《红玉》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文学院07级6班崔龙金学号200702140607摘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近五百篇的小说中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奇幻世界和众多性格各异、形神兼备、深入人心的神、鬼、狐、妖形像。
但就《聊斋志异》的写作手法到底是属于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抑或是两者兼有的问题,评论界从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作者认为,就其整部小说集来说是很难简单的用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来作具体论断的。
但就是其中某些篇目而言我们却还是可以清楚看出其艺术手法之所属的。
本文从志怪小说的源流、故事取材的、形象塑造等方面深入论述小说《红玉》所包含的浓烈现实主义色彩。
关键词:现实主义、真材料、真性格、《红玉》Absurd statement a bitter tears- On the Novel "HongYu" in the spirit of realismCui LongJin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No. 6 classes: 200702140607 Abstract: Pu in the "Strange Tales" nearly 500 of the novel paints a colorful fantasy world and the many different character, the people of God, ghosts, fox, demon image. However, on the "Strange" way of writing in the end is a romantic or a realist or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problems, there has never been a critical understanding of a uniform.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on the whole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is very difficult to use simple romanticism or realism as a specific thesis. However, in terms of some of these items or we can see clearly that the art of their own practices.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s of the novel Zhiguai story based and image-building and so on go into the novel "ruby" contains strong color realism.Keywords: realism, real materials, real character, " HongYu "一、浪漫主义面纱后的现实主义本质志怪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早就有之,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指出的:“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
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1] 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出现过许多志怪小说,这些小说大都谈鬼神怪异故事,其中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可以算得上代表。
明清神魔小说的创作的源流也应是是起源于此的。
正所谓“乱世奇才产聊斋。
”[2] 在明代文化高压的政治环境下一大批诸如《西游记》、《西游补》、《封神演义》、《三遂平妖传》等有深远源影响的神魔志怪小说也就应运而生。
而到了清朝初年,蒲松龄耗尽毕生心力写成的孤愤之书文言志怪短篇集《聊斋志异》的出现正是志怪小说这种体式的小说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结出的硕果。
事实上从志怪小说产生的开初这种小说体式就秉承的现实主义的血统。
正如干宝在《搜神记序》中说的那样说,他写书的目的是用来“发明神道之不诬”[3] 也就是说在他看来神是实有的。
所以,作者自己把这类志怪书是当作历史著作来看待的。
现在我们把志怪杂传称作小说,则是宋代以后的事情了。
这一条现实主义血脉贯穿了整个志怪小说史的始终。
而有着“世界短篇小说大王”名誉的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则是在继承了魏晋志怪小说,唐宋传奇的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造,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书中寄托了作者自己的“孤愤”,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展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带人们精神上的毒害,歌颂了争取真挚的爱情生活和反对封建礼教的斗争精神,具有显著地现实主义精神。
[4]小说《红玉》能够深入人心的原因也正是由于其中作者在狐仙故事这一浪漫主义面纱下中灌注的强烈现实主义因素。
而蒲松龄之所以要在《红玉》抑或说《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蒙上一层浪漫主义的面纱,也还是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在作者生活康熙年间,清朝的根基初定。
统治者对于一些怀有二心的知识分子除了用怀柔政策来感召和改造而外加强了文化恐怖统治用以钳住知识分子的嘴。
著名的“明史”案“南山集”案就是发生在蒲松龄生活的时代。
[5]在这种文化高压下正直的知识分子只能通过象征和寓言的方式来揭露和批判现实的黑暗。
这一时期王士祯的《池北偶谈》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都是在狐、鬼、神、怪故事的浪漫主义面纱来揭露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的现实主义喻世之作。
[6]其中《红玉》这一篇小说更可以说是《聊斋志异》中现实主义色彩最为浓烈的小说之一。
小说《红玉》像《聊斋志异》许多篇目一样,在神鬼狐妖故事的后面作者加了一段揭示其现实主题的异史氏曰,从这一个模仿《史记》太史公曰的细节上本身就预示着作者是以写史的态度来写志怪的思想。
然而,更能揭示其现实主义本质的是这一段“其子贤,其父德,故其报之也侠。
非特人侠,狐亦侠也。
遇亦奇矣!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床上半尺许哉?使苏子美读之,必浮白曰:‘惜乎击之不中!’”饱含强烈主观批判精神的评语。
不单单是对作品深刻的主题揭示,更是作者对现实社会中诸如小说《红玉》中提及的不平之事的基本态度。
二、小说取材的真实性小说《红玉》是《聊斋志异》众多狐仙故事中的一个,小说讲诉了这样一个故事:穷秀才冯相如与其父相依为命,艰难过活。
一天夜里他在月下读书时遇见狐女红玉两人一拍即合继而私定终生。
后为冯翁发现,再其严词呵责下红玉毅然离冯生而去,临去时赠金冯生使得其娶妻卫氏并于两年后得一男丁,其后一个因行贿被贬在家的前御史宋氏见卫氏之色而起非分之想。
意图不轨,冯翁听到儿子给他说了这一情况后,痛骂宋氏。
宋御史恼羞成怒派爪牙打伤冯翁抢走卫氏,冯翁气不过呕血而亡,卫氏最终也殉节而死。
冯生数讼官府但其冤终不得直。
遇一虬髯客为其报了大仇,而冯生却因此锒铛入狱幼子也被抛在荒野。
后因为虬髯客的恐吓令尹把冯生放了出来。
在冯生一无所有的时候红玉带着冯生的儿子回到他身边,从此起早贪黑、白手起家越半年终使得其家人烟腾茂。
看过原文的读者很容易发现在小说《红玉》中若不是最后红玉主动承认“实告君,昔言邻女者,妄也,妾实狐。
”以及作者有意识的强调“虽严冬自苦,而腻如脂。
自言二十八岁,人视之,常若二十许人。
”这些不是人类的特征。
我们肯定更愿意承认它是一篇揭露官场黑暗、歌颂侠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劳动妇女的一篇作品。
正如有些评论家指出的那样:“这篇小说如果剪头去尾,没有狐女的形象就简直是封建时代血泪斑斑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7]也正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强烈的写实精神,这才使得聊斋志异这部志怪体短篇文言小说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顶峰。
在文学史上甚至可以和《红楼梦》、《金瓶梅》等有浓烈现实主义色彩的长篇小说分庭抗礼。
在整部聊斋志异中除了在多方面艺术化的反应客观现实而外,甚至在《地震》(康熙七年)、《祝翁》(康熙二十一年)、《上仙》(康熙癸亥)等将十部作品中直接就标出了具体的时间。
其写实的性质是不言而喻的了。
就小说《红玉》而言其中诸多的描写就是作者蒲松龄对现实生活艺术化的加工后的结果。
粗通历史的人大概都了解一些,在蒲松龄生活的清朝前期社会是极其黑暗的贪污受贿之风在官场上盛行,地方官贪赃枉法受贿舞弊这种事例多得不可胜数。
朝廷初以死刑来惩治这种不正之风后来又改成追赃后来又改成奖廉惩贪但是任凭朝廷如何调整政策。
收效都是很有限的,到了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已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所以连这个中国封建史上最有作为的康熙圣主面对这个问题也只能慨叹:“若尽行处决,朕心不忍,若不行处决,贪劣之徒,何以知儆。
”[8]蒲松龄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底层自然是深深地知道其中的黑暗。
作家的这种生活经历反映到他具体的作品中也就有了后世人评价的:“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9]的高超的艺术成就。
在小说《红玉》中强强良家妇女的宋御史之所以被罢官就是因为其行贿。
行贿和受贿是一对相互依存的关系宋御史行贿那么定然有人受贿。
这个因为经济问题而丢官罢职的犯官回到地方后并没有想闭门思过痛改前非,而事实恰恰相反,这个作风败坏的宋御史竟然见色起意在其利诱不成功的情况下转而采取了土匪行径,公然入室行凶并强强民女直接导致冯相如一家家破人亡。
冯生只得“抱子兴词,上至督抚,讼几遍,卒不得直。
”如果前面宋御史其居庙堂之高则为贪官,处江湖之远则匪盗的作为反应的是官匪一体的本质的话后面冯生有怨不得伸则是官匪一家的显著反应。
后来虬髯客帮助冯生报得大仇,这时候官府就成了苦主伸张正义的地方了;这时候官府的办事效率也出来了;大老爷也异常的明智了。
且看原文:“见邑令,问:“何杀人?”生曰:“冤哉!某以夜死,我以昼出,且抱呱呱者,何能逾垣杀人?”令曰:“不杀人,何逃乎?生词穷,不能置辩。
乃收诸狱。
生泣曰:“我死无足惜,孤儿何罪?”令曰:“汝杀人子多矣,杀汝子何怨?””通过冯生和令尹的一问一答。
作者把令尹断案中强烈的主观臆想以及对待一个无辜婴儿的残忍的态度用一种叙述者的口气客观冷静的表露了出来,让读者不由怒火中烧。
只需要读到这里,蒲松龄灌隐藏在故事背后的强烈批判精神和对官场种种丑陋行径的揭露以及对下层平民的深切的同情也就自然地从文字中流到读者的心中。
这种源于对现实生活深刻体验后的高度提炼的艺术精华自始至终都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贯穿其中。
三、人物性格的真实性在前面也提到过,我国古典主义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显著地民族特性。
往往这些志人、志怪小说都是后世人们研究正史的补充材料。
从《聊斋志异》的题名上看“所谓志异无非标明作者是如史家写史那样去如实的记载各种怪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