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高三精品培优卷(四)理综生物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全国高三精品培优卷(四)
理综生物试卷
本试卷共16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
B. 将煮沸冷却后的肝脏研磨液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会出现大量气泡
C. 用斐林试剂检测苹果汁中的还原糖,需水浴加热后观察颜色变化
D. 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酶的高效性、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对于此类试题,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选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分析、实验结果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详解: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丙酮、无水乙醇等。
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A正确;肝脏研磨液煮沸后,过氧化氢酶失活,不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就不会有气泡产生,B错误;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否则不会出现颜色变化,C正确;用低倍镜能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D 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教材相关实验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熟练完成相关
实验的能力。
2. 图为某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生物膜系统由①②④组成
B. 结构③能增大细胞膜的面积
C. ⑤和⑥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D. 细胞膜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有差异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结合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系统等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像,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②)、细胞器膜(①)和核膜(⑤)组成,④为中心体,无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③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小的指状突起,能增加细胞的表面积,提高细胞的吸收功能,B正确;⑤核膜具有选择性,⑥核孔也具有选择透过性,不是所有物质都能任意通过核孔的,如DNA分子不能出细胞核,C正确;细胞膜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有差异,如小肠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所含蛋白质较多,主要和其吸收功能相适应,D正确。
点睛:该图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内质网,②为细胞膜,③微绒毛,④为中心体,
⑤为核膜,⑥为核孔,据此答题。
3.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面团“发起”是酵母菌产生CO2所致
B. 干燥和无氧的环境有利于蔬菜的长期保鲜
C.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需隔绝空气
D. 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
【答案】B
【解析】A.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同时伴随着少量的二氧化碳产生,二氧化碳是使面团膨胀所需的物质,A正确
B.因为蔬菜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分解的有机物较多,同时产生酒精对细胞有伤害,所以蔬菜的长期保鲜需要低氧、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B错误
C.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制作酸奶时要在密封的环境中进行,要防止空气的进入.C正确
D.黑暗条件下绿豆细胞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故在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D正确
答案选B
4.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B. 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C. 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 绿茶酚有一定的抑癌作用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要求学生理解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关系,理解细胞衰老的特点,理解细胞凋亡的意义。
详解: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低,A正确;衰老细胞中不是各种酶的活性都会降低,例如一些与细胞分解和衰老有关的酶的活性就会升高,B错误;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它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细胞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发出的一种死亡过程,C正确;绿茶细胞中的多酚具有抗癌、抑癌作用,D正确。
点睛: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遗传物质不变。
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
胞表面发生了变化。
5. 下图中的a、b、c为植物细胞内物质转化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b、d过程都有热能的释放
B. b、d过程在人体细胞中也可进行
C. a、c、d过程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
D. 在光照充足等适宜条件下,a强于b,c强于d
【答案】C
【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是对细胞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过程的考查,根据题图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据图分析可知,b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d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有热能释放,A正确;人体内可以进行呼吸作用,b、d属于有氧呼吸,B正确;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c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和d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a暗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C错误;在光照充足,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a强于b,c强于d,D正确。
点睛:对于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及场所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6. 下列6项叙述中,一共有几项是错误的
① 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② 在酵母菌细胞中,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
③ 在蛙红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中,都可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④ 细胞中的胆固醇、磷脂和维生素都属于脂质
⑤ HIV病毒和肺炎双球菌两种病原体中都含有RNA聚合酶
⑥ 原核细胞中都不含线粒体,都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A. 2项
B. 3项
C. 4项
D. 5项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功能等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原核细
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识记脂质的种类及功能;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硝化细菌和颤藻都属于原核生物,霉菌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①正确;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因此其转录和翻译不能同时进行,②错误;蛙血红细胞中的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③正确;脂质包括脂肪、磷脂与固醇,而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不是所有的维生素都属于脂质,④错误;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含有逆转录酶,而没有RNA聚合酶,⑤错误;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醋酸菌,⑥错误。
综上所述,①③正确,②④⑤⑥错误。
故选:C。
点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RNA。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其中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7.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干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
B. 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死亡
C. 若吸收O2与释放CO2的量不同,可能是呼吸底物中含有非糖物质
D. 若吸收O2与释放CO2的量不同,说明细胞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细胞呼吸方式及细胞呼吸底物的种类的考查,梳理细胞呼吸的方式及产物,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内容解答。
详解:干细胞的代谢旺盛、分裂能力强,其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大,A错误;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细胞也可能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B错误;仅以葡萄糖糖作为有氧呼吸底物时,氧气的吸收量则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而当其底物含有非糖物质时,比如脂肪时,其吸收的O2的量大于释放CO2的量,C正确;若吸收O2与释放CO2的量不同,说明细胞可能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也可能是呼吸底物中含有非糖物质,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的相关内容,需要学生掌握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及产物,根据呼吸熵判断细胞呼吸方式,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8.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常细胞分裂进程都是受基因调控的
B. 成熟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
C. 能分裂的细胞寿命通常都比较长
D. 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自动进入下个细胞周期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
要求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细胞内基因的表达产生一系列酶,决定了细胞分裂的进程,因此正常细胞分裂进程都是受基因调控的,A正确;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与核膜,其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B错误;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之间没有对应关系,即细胞的寿命与细胞分裂无关,C错误;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能不再分裂,也就不会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比如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而浆细胞没有细胞周期,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明确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掌握三种分裂方式的概念、过程及意义。
9. 下列叙述和右图曲线相符的是
A. 家兔成熟的红细胞吸收K+的速率与能量供应的关系
B. 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与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关系
C. 清水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颜色深浅与时间的关系
D. 清水中的根尖成熟区细胞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家兔成熟的红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消耗能量,若没有能量供给,则吸收K+的速率为零,A项错误;当细胞外葡萄糖浓度为零时,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也为零,B项错误;在一定的时间内,清水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因吸水而导致其细胞液的颜色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浅,C项错误;在一定的时间内,置于清水中的根尖成熟区细胞因吸水而导致其细胞体积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大,由于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
作用,最终细胞的体积会保持相对稳定,D项正确。
10. 豌豆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子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且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以1
株黄色圆粒和1株绿色皱粒的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 F1自交得到的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黄色圆粒的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有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答案】B
【解析】已知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即黄色:绿色=3:5,圆粒:皱粒=3:1,说明子一代基因型为YyRr、yyRr,则亲本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可以产生YR和yR两种配子,故选B。
11.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后,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两组实验获得的子代噬菌体都不含35S,部分含有32P
B. 若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低
C. 若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
D. 该实验说明DNA分子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点睛: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12. 螺旋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物质或生物结构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某些蛋白质的螺旋结构决定其特定的功能
B. DNA分子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体现了其结构的稳定性
C.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双链也随之解旋
D. 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的带状,便于实验时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
【答案】C
【解析】结构决定功能,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有助于维持蛋白质特有的功能,A正确;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使得DNA分子具有其结构的稳定性,B正确;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DNA双链的解旋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的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而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发生在有丝分裂的末期,因此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的双链并不随之解旋,C 错误;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所以水绵是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及条件的良好材料,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发现史、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13. 下列有关百合(2n=24)的花粉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未复制就均分到子细胞中
B. 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C. 着丝点未分裂,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D. 两个子细胞中各含有6对染色体
【答案】B
【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染色体均分到两个子细胞,A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减半,B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着丝点未分裂,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C错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且无同源染色体,
因此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各含有12条染色体,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及物质变化规律,如减数第一次分离时期会出现联会、四分体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14. 下图是某哺乳动物(2n =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此时该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B.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若①有基因A,则④一定有基因a
D. 若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由于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为4条,而该生物体的细胞中2n=4,且进行正常的细胞分裂,所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根据分析,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及染色体组均加倍,因此此时该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A错误;由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染色体④是其同源染色体,所以其上有基因A或a,C错误;若图中的②表示X 染色体,则染色体③是其同源染色体,由于形态大小不同,所以③表示Y染色体,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辨别和分析,要求学生掌握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图像及物质变化规律。
15. 下图为一个双链DNA分子(15N标记)中某基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 占20%。
下列说法正确的
A. DNA的特异性是由四种碱基的数量比例决定的
B. DNA聚合酶可催化形成①和②处的化学键
C. 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的值为1.5
D. 将该DNA置于不含15N的环境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1/8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及DNA的分子结构特点的延伸,教师在讲解时应帮助或提醒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整理。
详解:DNA分子中有4种碱基;4种碱基的配对方式有两种,A-T、G-C;不同的DNA分子碱基比例可能相同,但不同的DNA碱基对排列顺序一定不同,所以其特异性体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A错误;DNA聚合酶可催化形成②处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而①处时氢键,其形成不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B错误;由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T=A=20%,C=G=30%,因此该DNA分子中(C+G)/(A+T)=(30%+30%)/(20%+20%)=3/2=1.5,又由于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的值=整个DNA分子中的(C+G)/(A+T)的值,因此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的值为1.5,C正确;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含15N,所以含有15N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2/8=1/4,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要求学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部位的名称;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运用其延伸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识记F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并能运用延伸规律进行计算。
16. 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B. 制作临时装片的程序为:选材→固定→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加倍
D. 若低温处理根尖时间过短,可能难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
【答案】D
【解析】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
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观察。
详解:该实验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A错误;制作临时装片的程序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错误;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少部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C错误;低温诱导根尖时间过短,不能很好地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所以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选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分析、实验结果等,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7.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 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 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答案】D
【解析】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能是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A错误;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可能是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B错误;杂合子筛查用于检测基因异常引起的遗传病,而染色体遗传病属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不能用杂合子筛查法筛选,C错误;不同遗传病类型的再发风险率不同,所以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D正确。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遗传病的概念,理解染色体病是染色体结构或数目改变引起的,不存在致病基因。
18. 下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致病基因位于核DNA上,乙病致病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上。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