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池上早秋》赏析

合集下载

白居易《池上》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池上》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池上》原文及翻译《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池上》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上》翻译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池上》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池上》赏析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夏天到了,村边的池塘里景色迷人。

碧绿的荷叶,一片连一片,一片接一片,就像一把把大伞,撑在水中。

雪白的荷花就像亭亭玉立的仙子,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开放,还有的花已经谢了,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莲蓬。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头上扎两个髻,穿一身红衣裤,蹦蹦跳跳地从家中出来,他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高兴地跳上一条小船,解开船绳,拿起船桨,划向池塘的深处。

小男孩一边欣赏美丽的荷花,一边摘了几个莲蓬,划船回来。

可是他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小船冲开浮萍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痕迹。

这情景被诗人看在眼里,他微微一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

《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

《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小娃撑小艇①,偷采白莲回②。

不解藏踪迹③,浮萍一道开④。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④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2《登池上楼》,谢灵运著,这首诗写在诗人任永嘉太守之时。

他出任永嘉太守,是受到宋新贵集团排挤的结果,所以这首诗的情绪比较低沉,萦绕着进退维谷的忧郁和无可奈何的怅恨。

登池上楼【名称】《登池上楼》【年代】南朝宋【体裁】五言古诗【作者】谢灵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zuò)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xùn)禄反穷海,卧疴(kē)对空林。

《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小娃撑小艇①,偷采白莲回②。

不解藏踪迹③,浮萍一道开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④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古诗池上早夏翻译赏析

古诗池上早夏翻译赏析

古诗池上早夏翻译赏析
《池上早夏》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翻译】晚春初夏的一个晚上,刚下过雨,塘里的水积得很深,抬头望头顶的枝丫上已经长出了叶子。

远处几只船好像没有组织的渡家一样散乱的排着,旁边村落篱笆疏散,好像只是一个小的江村。

闲来无事静静地抚摸着琴床,突然想起打开酒窖,取上一瓶好酒来独自品味。

终日无事,只能不时地逗逗还不懂事的小孙子。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白居易《池上》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池上》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池上》原文及翻译《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池上》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上》翻译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池上》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池上》赏析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夏天到了,村边的池塘里景色迷人。

碧绿的荷叶,一片连一片,一片接一片,就像一把把大伞,撑在水中。

雪白的荷花就像亭亭玉立的仙子,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开放,还有的花已经谢了,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莲蓬。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头上扎两个髻,穿一身红衣裤,蹦蹦跳跳地从家中出来,他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高兴地跳上一条小船,解开船绳,拿起船桨,划向池塘的深处。

小男孩一边欣赏美丽的荷花,一边摘了几个莲蓬,划船回来。

可是他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小船冲开浮萍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痕迹。

这情景被诗人看在眼里,他微微一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及翻译

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及翻译

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及翻译第一篇: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及翻译《池上》是我们小学就学过的一首古诗,大家知道怎么样翻译这首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及翻译,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池上作者: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①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②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⑦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全草类。

⑧一道:一路。

⑨开:分开。

译文一个儿童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管怎样隐藏,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儿童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儿童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儿童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第二篇:白居易《池上》原文及翻译《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池上》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池上 唐 白居易的诗

池上 唐 白居易的诗

池上唐白居易的诗
池上唐白居易的诗原文如下: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原文的意思是:
轻柔的凉风吹起来了,清晨的露珠也带着丝丝寒意零落在草丛人间。

兰花草的叶子渐渐衰败,花也开始变白。

池塘里的荷花残破不堪,荷叶计却青绿依然。

白鹤有的独立在沙滩栖息,有的一起双飞翔翔,身影映照在波光盈盈的水面。

像这样寂寥冷清的画境,又好像适逢酒醉初醒的感觉。

《池上》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但生动描绘了寒露时节花草与动物的形态,更从这些如画的诗句中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白居易《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暴露了自己的行踪~~[注释]:艇:轻便的船名。

解:懂得。

一道:一条赏析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创作背景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

池上早秋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

池上早秋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

池上早秋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池上早秋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想要学好一篇古文,让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是最佳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古文中枯燥的知识和文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池上早秋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池上早秋唐代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赏析这首小诗是诗人于公元826年(唐宝历二年)在苏州时作。

诗的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感慨。

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诗开始的“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首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画面:秋水满池,碧波荡漾,有荷花点点,菱芰片片点缀其中,秋风徐来,清凉送爽,一扫夏日的.炎热,这是何等令人赏心悦目的事。

但是,一幅画仅仅有水、有荷,尚嫌单调,还必须有外围景物。

下文“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正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

其实栏干本身不会生凉,“早凉生北槛”云云,是写早秋的天气已产生了凉意;同时,满池秋水,参差荷芰,本身就使人产生暑意顿消之感。

池水,绿色荷叶、菱角,配上护池栏干、篱笆,加之颈联所写远处隐约掩映之柳树,每当夕阳返照,色彩鲜明,风景宜人,一幅构思巧妙的画面展现出来了。

诗中有画堪称好诗,但诗毕竟不是画,它还要传递一些画所无法表达的东西。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沧桑之感,实中有虚,亦实亦虚。

诗人以蝉自托,自己虽然做了多年的官吏,但屡屡直言招祸,渐渐噤若寒蝉,不再忠言直谏了。

“风干”句则以柳树经秋叶落,暗指自己的年迈体衰。

《世说新语·言词》:“顾悦与简文帝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白居易三十有余而发白,这年春天又害痰喘,眼病,不幸坠马,因此这“风干柳意衰”中暗寓着诗人无限的悲愁在内。

这一联中,两个动词,“饱”、“干”出语新颖、奇警。

末句“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看似解脱旷达之词,实际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已如寒蝉、秋叶,虽是“夕阳无限好”,但“黄昏”即将到来,未来的命运如何,是难以预测的。

白居易《池上》赏析

白居易《池上》赏析

白居易《池上》赏析
“池上”是白居易的诗作,以景物描写为主,哀叹诗人身世的方式凸显出了浓浓的愁怨之情。

全诗洋溢着清新自然的灵动气息,富含旷达慵懒的意境,朴素质朴的景物描写凸显出内心的深沉。

一阕:
一山有二峰,峰上有座池,池上有碧绿的芦苇,浓浓的水草勾勒出迷人的景致,四面古石垒上,雍容华贵。

诗人用镌刻般的笔力描述出池上的景物,这里是一片平静宁静的氛围,诗人也被它所吸引,只觉得蝉鸣如诉,荷叶轻轻摇曳,旁若无人,惬意而安闲。

将自己放在芦苇上,思绪翩翩而起,情不自禁地浮想联翩。

二阕:
在这池畔,诗人究竟想象着什么?他或许在想象着苍茫的过去,他多少拥有着坎坷的身世,美好的往事依然犹记在脑海里,恩情的希望依然在心底激荡。

只见他深沉的眼神在池中摇曳,模糊的眉梢间映出落寞与苦闷,他将忧伤灌溉池中的清波,碧绿的芦苇,也垂泣出忧伤的青烟。

三阕:
虽然心中有着隐晦的忧愁,但临池上,又萌生出一种柔情的追思。

即使如今山路遥远,离别的距离像一条无归的河,可追忆的心把他与故国咫尺。

所以,诗人才会把自己放在芦苇上,感叹岁月的迁徙,坐看青草在池面余波里,吐纳身心的牵挂。

由此看来,白居易在《池上》一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将他苦苦离别的追忆与惆怅悲哀构建在这片碧绿池水沿上。

他把池上一片安静的景色比喻为他思念的苦闷,也彰显出诗者心灵深处的耿直思慕。

再次唤起读者的思潮,可以细细聆听心曲里的痕迹,去感受那隐秘而深邃的温度吧。

关于寒露的古诗池上

关于寒露的古诗池上

关于寒露的古诗池上
寒露季节是秋天的重要时刻,也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这个时节正好处于白露和霜降之间,它标志着秋天进一步深入,并且天气逐渐转凉。

在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准备迎接寒冬的到来并享受秋天的美景。

寒露所带来的寒意也是中国古人钟爱的创作题材之一。

许多古代诗人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寒露的感受。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诗就是《池上》。

《池上》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他以简洁的笔法和深情的词藻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

诗中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池塘,寒露时节的月光下,水面静静地波光粼粼。

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个美丽的场景。

白居易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通过形容寒露时节的月光,他巧妙地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旧之情。

他说:“月下影,披冷绣衣寒露湿。

”这两句诗描绘了月光下的倒影和湿润的感觉,给人以凄美之感。

诗人继续描绘了周围的景象,把清晨的鸟声和秋天的寂静与月光下的夜色融为一体。

他说:“东邻杨柳弄新声,月残霜重飞叶红。

”这两句诗展示了秋天的生机与凋零之间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通过《池上》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寒露时节的深情表达。

他们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文字,塑造了一个美好而宁静的景象,让人们在寒冷的时节中感受到一丝温暖。

寒露季节是秋天的过渡时期,是自然界万物准备迎接寒冬的时刻。

与此同时,它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思考和反思的机会。

正如古人对寒露的描述,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

《池上》古诗解读

《池上》古诗解读

《池上》古诗解读古代诗歌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形式优美、意境深远。

其中,《池上》这首古诗充满着浓郁的诗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本文将对《池上》这首古诗进行解读,探讨其内涵和艺术特点。

《池上》共计四句,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下面我们逐行来解读:波光粼粼晓风住,荷叶亭亭露水香。

这两句描绘了早晨时波光粼粼的池塘和绽放的荷叶,使读者有一种饶有情趣的感受。

在这里,波光粼粼的描述表达了大自然的美丽动人,晓风住则传递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同时,荷叶亭亭、露水香更是用视觉和嗅觉感受来渲染自然的美好,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微雨燕飞过后天晴,故乡千里浮云长。

这两句中,诗人以自然景色的变化来表达思乡之情。

微雨过后,天空晴朗,燕子高飞。

这个场景像征着阴云散去,心情明朗,与此同时,又通过浮云长来透露出诗人的思乡之苦。

千里之遥,使故乡如浮云一般遥远,增添了一丝遗憾和无奈。

这四句诗整体描绘了一个自然景色的变化,从清晨到阳光明媚,从微雨到天晴,将自然的变化与诗人的思乡之情融为一体,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古诗《池上》整体上以简练、自然的文字风格,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景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诗歌蕴含了对美好生活和家乡的憧憬,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乡情感。

总的来说,《池上》这首古诗通过简洁而意味丰富的文字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它使读者在欣赏诗歌之余,也能够产生对生活、对故乡的思考。

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在于用简洁的文字描绘出深沉的思想和情感,让人产生共鸣。

通过对《池上》这首古诗的解读,我们更能体会到古代诗歌的独特之处。

它们不仅仅是表达个人情感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遗产,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让我们一起欣赏古代诗歌的艺术之美,并深入探索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

池上白居易的诗意

池上白居易的诗意

池上白居易的诗意白居易,曾经的唐宋元著名诗人,有着深刻的文学意蕴,将诗情画意渲染到一个又一个的诗歌里,他的诗歌可以说是时代精华,可以说是民族文化艺术最火热的焦点。

尤其是他在池上写的诗,深深的影响了人们在写诗上的动笔。

白居易在池上,写出了一系列的诗,充满了优美的文学情趣,画面却又隐秘的把他的情感渲染出来。

白居易说:“池上无风静,清波未改绿。

池畔柳多色,秋水大如青。

”句诗里,形容的是一片宁静的景色,水波清澈,不受外来干扰,柳树儿绿抹染着波光粼粼,美景可以说是太完美了。

白居易在池上抒情时,处处都有他孜孜不倦的精神,就像他在抒写《池上宿芦雁》时,一个字一句,对池上芦雁的描述淋漓尽致。

他把芦雁只一只,再一只,又一只,排成了一行行,用一句话把细微的变化描绘出来,“一行行行行,雁各有千秋”。

可见白居易在写诗的时候,把它当做一种生活,采用最精致的语言把它的情感流淌到文字中来,使诗歌变得生动而丰富。

白居易看池,通过抒情的诗文,引发了人们对于美的思考,他的每一则诗歌里都夹带着他的精神,他的抒情使人们从诗文中可以感受到深情的哀思,这也是白居易最大的特色之一,也是他脱颖而出的原因。

最后,白居易在池上写了这系列精彩的诗歌,不仅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池上自然风光,更有着深刻的情感波折,让读者在感受应声雁阵的落寞之余,也会以另一种发泄的方式痛快的释放出来。

自古以来,人们热衷于抒情诗歌,而白居易把这种热情投入到池上,使用各种文体把池上的风景人文渲染到诗歌中,让人们在欣赏风光的同时,也可以领略他古老但又温馨的情思。

白居易把他的诗意放入到池上,精致绝伦,唯美无比,这也是他给世人留下最珍贵的财富,它会一直流传下去,陪伴着世人一路前行,让我们永远不忘学习白居易的抒情之美。

寒露白居易的诗

寒露白居易的诗

寒露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写寒露的诗如下:
《池上》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译文:
1、凉风一动,万物凋零,一派萧索,惹动了诗人的心绪。

秋日池上,寒露节气,悄悄降临,露水凝结,带来了些许寒意。

2、虽然兰叶渐渐衰败,但是兰花却依旧洁白。

虽然莲蓬残破不堪,但是荷叶却依旧青青。

3、秋池之上,一边是独立栖息的沙鹤,另一边却是双飞映照的水萤。

4、你要说我身处寥落之境吧,却也不完全是,寥落之中,却又透露着浓浓的秋意,犹如大梦初醒,大醉初醒,美不胜收。

赏析:
1、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首联是说,凉风一动,万物凋零,一派萧索,惹动了诗人的心绪。

秋日池上,寒露节气,悄悄降临,露水凝结,带来了些许寒意。

这是写寒露之特点。

2、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颔联是说,虽然兰叶渐渐衰败,但是兰花却依旧洁白。

虽然莲蓬残破不堪,但是荷叶却依旧青青。

这是写寒露之残缺美。

3、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颈联是说,秋池之上,一边是独立栖息的沙鹤,另一边却是双飞映照的水萤。

这是写寒露之静美。

这两句对仗工整,意境优美,从侧面描写了寒露节气的静谧与优美。

4、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尾联是说,你要说我身处寥落之境吧,却也不完全是,寥落之中,却又透露着浓浓的秋意,犹如大梦初醒,大醉初醒,美不胜收。

这是写寒露之醉浓。

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

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

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④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译文】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训练阅读】(1)“不解”一词在诗中是什么意思?(2)首句中的两个“小”字起什么作用?(3)诗中的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写出了“小娃”的天真、淘气?(4)“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两句与前两句有着怎样的联系?写出了怎样的情趣?【参考答案】(1)不知道(2)为读者提供了可以想象的形象,也紧紧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这“小艇”载着“小娃”要到哪里去呢?(3)偷、藏(4)后两句是前两句的结果,前两句时候两句的铺垫。

这样的描写,充满着无穷的趣味。

“不解藏踪迹”,一个“不解”,道出了小娃的天真和淘气。

[赏析]《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炼,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白居易《池上早秋》:天凉好个秋

白居易《池上早秋》:天凉好个秋

白居易《池上早秋》:天凉好个秋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但于次年便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回到洛阳。

在这年秋天,他深感时光匆匆,人生短暂,便写下了《池上早秋》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池塘中碧绿的荷叶错落有致;初秋之时的池水清澈满溢。

在早秋时节的某一天,诗人立在荷塘之畔,发现池塘中的荷叶依旧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不失夏天繁盛之时的气韵。

并且,荷叶掩映下的池水,也清澈而满溢,在微风中皱起微波,偶尔可见游鱼嬉戏。

这一切,好像没有受到季节转换的影响,都还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初秋的凉意从北面的栏杆上产生;夕阳斜照在东面的篱笆上。

早秋时节的荷塘是如此宜人,诗人徘徊留恋不忍离去,不觉已近黄昏。

渐渐地,他察觉到了细微之处的不同,那池塘北面背阴处的栏杆已微微有些凉意,斜照的夕阳使东边的篱笆拉出长长的影子,望去,心中不禁生出几分萧索。

原来,随着时光的脚步,物候的变化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喝饱露水的秋蝉的鸣声显得慵懒;秋风吹拂落叶使柳色也开始衰老。

诗人在微凉的栏杆,夕阳下的篱笆上觉察到了秋天的踪迹,继而,他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发现了秋天。

他聆听秋声,发现即使喝饱露水,秋蝉的鸣声也显得慵懒;他眺望秋色,望见秋风吹落黄叶,柳色也开始衰老。

随着季节的轮转,一切繁华都在凋零,这不禁使人心惊。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我超过潘安生出白发的年纪已经二十年了;何必更加悲伤惆怅呢?由眼前之秋景,诗人不觉便联想到了人生,觉得人生如四季,不过,更残忍的是,四季尚能轮转循环,而人生却是单行道。

据记载,潘安32岁时便鬓生白发,而诗人如今已经52岁了,早已步入了人生的秋天,他试图安慰自己,不必忧愁,但又如何不悲愁呢?“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时光匆匆而逝,并且不易觉察,当我们察觉到的时候,又不免心惊,然而,时光无法倒流,过往只能追忆,面对这一切,又如何不悲愁?。

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

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④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译文】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训练阅读】(1)“不解〞一词在诗中是什么意思?(2)首句中的两个“小〞字起什么作用?(3)诗中的哪两个字前后照应,写出了“小娃〞的天真、淘气?【参考答案】(1)不知道(2)为读者提供了可以想象的形象,也紧紧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这“小艇〞载着“小娃〞要到哪里去呢?(3)偷、藏(4)后两句是前两句的结果,前两句时候两句的铺垫。

这样的描写,充满着无穷的趣味。

“不解藏踪迹〞,一个“不解〞,道出了小娃的天真和淘气。

[赏析]《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炼,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白居易《池上其二》赏析 白居易古诗《池上》赏析

白居易《池上其二》赏析 白居易古诗《池上》赏析

白居易《池上其二》赏析白居易古诗《池上》赏析古诗《池上》讲述了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诗人抓住了小孩钓鱼时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用通俗易懂得诗句,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的形象,诗中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使人倍感亲切。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人白居易古诗《池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池上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上翻译: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池上赏析: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夏天到了,村边的池塘里景色迷人。

碧绿的荷叶,一片连一片,一片接一片,就像一把把大伞,撑在水中。

雪白的荷花就像亭亭玉立的仙子,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开放,还有的花已经谢了,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莲蓬。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头上扎两个髻,穿一身红衣裤,蹦蹦跳跳地从家中出来,他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高兴地跳上一条小船,解开船绳,拿起船桨,划向池塘的深处。

小男孩一边欣赏美丽的荷花,一边摘了几个莲蓬,划船回来。

可是他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小船冲开浮萍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痕迹。

这情景被诗人看在眼里,他微微一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的意思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的意思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早秋曲江感怀》。

这句话的意思是忽然发现池塘里的荷花一半都结了莲蓬,描绘的是秋天的到来和季节更替的自然景象。

此诗写的是早秋的曲江,但其中自叹自怜的感情成分更加强烈。

"池上秋又来"描述的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又将来临,这里的“秋”不仅仅指的是季节,也寓含了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感慨。

"荷花半成子"则形象地描绘出荷花的花蕾已经变为莲蓬,一个夏季的繁花似锦即将过去,秋风起时,荷塘将呈现出另一种景色。

整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深深感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池上早秋》赏析
池上早秋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
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
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
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
何必更愁悲。

白居易诗鉴赏:
这首小诗是诗人于宝历二年(826)在苏州时作。

诗的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感慨。

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诗开始的“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首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画面:秋水满池,碧波荡漾,有荷花点点,菱芰片片点缀其中,秋风徐来,清凉送爽,一扫夏日的炎热,这是何等令人赏心悦目的事。

但是,一幅画仅仅有水、有荷,尚嫌单调,还必须有外围景物。

下文“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正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

其实栏干本身不会生凉,“早凉生北槛”
云云,是写早秋的天气已产生了凉意;同时,满池秋水,参差荷芰,本身就使人产生暑意顿消之感。

池水,绿色荷叶、菱角,配上护池栏干、篱笆,加之颈联所写远处隐约掩映之柳树,每当夕阳返照,色彩鲜明,风景宜人,一幅构思巧妙的画面展现出来了。

诗中有画堪称好诗,但诗毕竟不是画,它还要传递一些画所无法表达的东西。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沧桑之感,实中有虚,亦实亦虚。

诗人以蝉自托,自己虽然做了多年的官吏,但屡屡直言招祸,渐渐噤若寒蝉,不再忠言直谏了。

“风干”句则以柳树经秋叶落,暗指自己的年迈体衰。

《世说新语·言词》:“顾悦与简文帝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白居易三十有余而发白,这年春天又害
痰喘,眼病,不幸坠马,因此这“风干柳意衰”中暗寓着诗人无限的悲愁在内。

这一联中,两个动词,“饱”、“干”出语新颖、奇警。

末句“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看似解脱旷达之词,实际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已如寒蝉、秋叶,虽是“夕阳无限好”,但“黄昏”即将到来,未来的命运如何,谁又能预测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