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模块化教学方式探究
小学数学实施模块化教学的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模块化教学是指把课程分解为若干基本模块和系列模块,使之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以满足学习对象多样化的需求。
小学数学模块课程的开发可分三步进行,即确定开发取向、制订单元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模块课程实施以主题体验活动、数学故事和生活中的数学为线索,统整数学课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块化教学;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23-0042-05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真正以“课程研发”为中心,核心素养的落地必须依托相应的课程,因此,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成为时下课程改革的热点。
从2017年开始,我校开展了“基于教师发展的小学数学模块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何谓小学数学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是指根据程序模块化的原则把课程分解为众多的基本模块,同时把内容相近且互为补充的基本模块组成系列模块,使之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从而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对象多样化的需求。
根据课程整合对象的范围大小,可将模块化教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模块化教学,课程整合的对象是某几门课程;狭义的模块化教学,课程整合的对象则为某一课程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分支,甚至一个知识点都可以作为一个子模块。
每一个子模块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目标,因而模块教学具有独立性、完整性、灵活性和可选择性。
本课题所研究的模块化教学是狭义的模块化教学。
基于教师发展的小学数学模块化教学就是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导向,在实施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热情,激活教师内在的发展动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小学数学模块课程的开发“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
”课题组以生活数学为突破口,根据本校学生特点、社区资源特点,通过对各年级部分教材内容进行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教育教学元素,让这些元素通过另一种表现形式——拓展内容,展现其不同的内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探究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探究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改变过去以课时作为单元的碎片化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提倡采取大单元教学的模式推动教学改革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成了教学中较为关键的因素。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新课标背景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探究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为数学教学改革推进而提供必要的支持。
关键字:小学数学新课标大单元教学一、现状分析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是以单元结构形式呈现的。
数学中的学习单元,是将有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并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编排。
数学教材秉承“螺旋上升”的原则编排教学内容的。
然而分析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不难发现数学教学由于缺乏整体性思考而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处理上,重独立课研究,轻通盘考虑、整体设计;(2)教学实施上,教学环节雷同、应用模式单一,缺乏多样化和综合性;(3)作业布置上,作业形式单一,内容选择随意,缺少系统性和层次性;(4)课堂总结、单元整理可有可无,或用习题代替整理,缺乏反思性二、大单元教学的特征(1)整体性,即要在联系中进行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以整体渐进的方式向前推进的。
顺应这一规律,数学教学要向整体化发展,以整体性思维来思考教学问题,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诸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优化组合,整体设计,以整体渐进的方式推进教学,整体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模块化,即关注某课程内容体系下具体内容的类化研究和某一单元的衔接递进系统性研究。
新课程将数学学习内容安排为四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每一体系下含有具体的内容,有其相对独立性。
模块教学要实现两种功能:对教师而言,能拓展教学创新的空间,尝试新的思维方法和教学设计思路,在灵活整合中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对学生来讲,能够在更加符合他们认知经验的情境中学习,更好地体验知识之间、以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意义联系。
小学数学模块化教学
探究教学
数学知识
学生学习
有意Hale Waihona Puke 知识机械知识有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
上位知识
下位知识
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
高于学生 认知结构
相关下位知识
派生下位知识
在对大量事实材料分析 、比较和概括中找出 本质属性,抽象出概念
相关下位学习
派生下位学习
低于学生 的认知结构
找出新旧知识的矛盾,在 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完 成对新知识的学习
上位学习模块组合设想
一、点拔(列举事例,出示概念) 二、尝试(材料辨析、形成概念) 辨析程序:1、先找相同,再析异同 2、举例 三、自学 1、独学 2、合学(小展是重复,没有必要与群学合并) 3、展学 四、达标
下位知识模块组合设想
一、铺垫 1、上位知识准备 2、相关知识准备 二、点拔 1、提示课题、诱发(揭示)矛盾 2、解决矛盾,尝试练习 三、自主学习 1、独学 2、合学 3、展学 四、达标
下位学习导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 写出(两到三个)铺垫知识并提出核心问题 二、铺垫1、写出新旧知识的矛盾点 2、写出矛盾的解决办法 三、点拔 四、自学 写出写出设计内容符合层次化,形式多 五、达标 写出达标内容
练习课模块导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写出测试内容 二、达标测试 写出自学内容并标明与达标题联系 三、自学 四、达标反馈,组内自查
练习课模块组合设想
一、达标测试 出示综合测试题,时间5——7分钟。 二、自主学习 独学 合学 展学 三、达标反馈,组内自查
上位学习导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 要求:写出教学目标 二、点拔 要求:写出列举事例和出示概念方法,标明关键词 三、尝试 要求:1、辨析材料充分(正反混合、各种情况全) 2、写出材料使用方法 四、自学 要求:所设计内容符合层次化要求,问题意识、知识点全面 五、达标 写出达标内容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实施路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实施路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发布时间:2022-09-19T03:29:08.535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10期作者:郑娟郑秀云刘州霞[导读] 2022版《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郑娟郑秀云刘州霞成都市龙泉驿区天鹅湖小学摘要:2022版《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当摒弃重灌输、轻探究、大量练习的教学方式,应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积极探索新课标背景下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与实施路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多样化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生发展一、问题的提出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教学方式守旧,凭经验教学,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我们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就应有所转变,使数学学习的方式能够具有多样性、趣味性、探究性、合作性。
我们要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在学习中能发展发散思维,能把知识融入到生活中,使数学能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
二、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2版《新课标》指出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重点落在“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发展,教师应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找到切实有效的教学路径。
(一)动手实践,发展思维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抽象性弱,尤其是低段小学生,传统教学中大量的让小学生进行重复的机械性练习,以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
如果,我们在课程中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实践操作的环节,有利于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思维。
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印象,更能直观感受知识、深入理解知识、扎实掌握知识。
模块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模块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实施策略模块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实施策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模块化教学逐渐成为小学数学课程的一种重要实施策略。
模块化教学强调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的,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模块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模块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过于复杂和抽象的知识容易让他们望而却步。
通过将数学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着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加专注地学习每个模块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
比如,在教授小学生加减法时,可以将其划分为加法模块和减法模块,学生可以先学习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然后再学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这样可以避免知识的混淆和困惑,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其次,模块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模块化教学,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比如,在教学小学生面积概念时,可以将其划分为矩形面积、三角形面积、圆的面积等不同的模块,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不同的模块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另外,模块化教学可以增加小学数学课程的趣味性。
小学生天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通过游戏和实践来学习。
通过将数学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小学生分数概念时,可以通过制作美味的蛋糕和披萨来引导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而且可以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总之,模块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实施策略有着显著的优势。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摘要:为了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本文就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从总体上进行模块划分,并确定各个模块的内容;单元的总体评审和提升等设计重点。
以期对小学数学单元的整体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就像是要让学生去看一片树林,而不是只去看一棵树。
在正常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们都是按照课时来授课的。
然而,从教科书的编排上来看,以单元为主体的数学知识难以单独划分为一节课,而实际上,同一单元的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
从总体上来说,数学单元涉及到的都是比较大的知识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必须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地厘清所有知识,以期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
但是,教师也不能过于重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而忽视教学的具体细节。
其实,如果将整个单元教学看作是一个质的变化,那么,课堂教学就是一个数量的累积。
因此,要把单元整体教学有效的实施到教学实践中,就不能忽视它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意义就数学而言,为了实现自己想要的学习目的,必须要将某个问题集中在一起。
对于学生来说,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需要整体、全面、清晰地把握每个单元的共同目的。
在数学教材中,始终遵循着“螺旋上升”的原则,将课程内容组织起来。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整合资源,进行教学设计。
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与研究,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通过对小学数学单元的整体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联系和交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同时也能帮助老师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问题(一)过于注重独立课,忽略整体设计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调查,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教材的处理,包括教学设计、习题设计、思维方法的渗透。
特别是,一些示范课往往渗透了很多教学内容和数学思维方法。
鉴于同一主题、不同层次的知识,教学中存在着知识重复、知识缺口、连接不当、跨度大等问题。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探究与实践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们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方法。
大单元教学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需要,是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提炼具有显性或隐性联系的知识点,遵循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等特点进行优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引言小学数学采用大单元教学是教学的有效升级,通过大单元教学使分散的课时更加集中,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让教学更加高效,同时大单元教学具有关联性、非均衡性、多样性以及生长性的特点。
通过研究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了解其课堂类型,能够针对小学课堂大单元教学,提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大单元教学的价值作为新型教学理念及方式,大单元教学理念及方式具备较为突出的现实性价值,需要教师实际地予以把握和认识。
第一,推动原本碎片化的课时实现整合。
在传统的数学学科教学理念及方式下,各部分知识内容的实际分布状况较为碎片化,一方面为小学生增加了学习难度,另一方面也为小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内容的过程带来一定的阻碍,以致小学生难以针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进行整体化、系统化的构建,最终难以提升学习效率及效果。
而在大单元教学理念及方式下,教师可以从更加宏观的整体角度出发,提供更具系统性特征的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帮助小学生由传统的独立知识内容掌握转向关联化知识体系构建的崭新学习方向,最终通过改善学习方式的形式帮助小学生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第二,同步关注知识掌握和素养培育。
在既往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已经在具体的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主题单元形式的教学,而在实际进行过程中的设计与实践思维方面表现得仍然较为固化,单纯局限于特定单元内部,并未与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方式做出区分,部分知识内容之间仍然存在难以突破的壁垒。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摘要:教学系统性的内在要求,促使大单元教学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大单元教学设计从单元整体出发,将多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有序排列、有机组合,具有整合性、逻辑性和生本性。
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基于实际学情,关注核心概念,指向整体目标,优化学习评价,在反复打磨、持续改进的动态模式下将大单元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基因”。
素养立意下的课堂教学,要依托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将零散的数学知识整合,设计成有序的“知识块”,引导学生触摸数学知识的“内核”,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
很多教师目前的教学课堂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课时设计模式,从某种意义来说,虽然能较好地把握一节课的教学要点,但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一线课堂教学会把教学主力更多地投放在攻克表层的知识结构上,容易陷入就课论课、目标局限的窘境。
因此,我们需要开展大单元教学,促使数学教学走向深度、走向高效。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1.实践性实践性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同学们实际运用数学知识。
首先,引导同学们自觉地运用数学原理、概念和方法去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还要引导同学们创造性地思考和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与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待同学们的提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大单元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地培养应贯穿始终。
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安排的任务为基础,学生发现问题,然后独立思考,通过作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强调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性,可以使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2.模块化大单元教学强调模块化,注重数学知识模块的衔接和递进关系。
新课程标准把数学教学划分为四大领域,每个领域所包含的具体内容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需求,对各个模块进行整合,以提高同学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模块化教学内容
模块化教学内容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将复杂问题自顶向下逐层分解为若干个模块,然后对每个模块进行独立分析和求解的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模块化教学通常将整个课程或学科领域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模块,每个模块涵盖了特定的知识点或技能,并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在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中,首先需要对整个课程或学科领域进行整体把握,明确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安排。
在每个模块中,应该包含必要的知识点、技能和实际应用案例,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不同层次和背景的学生需求。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各个模块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讲解、讨论、实验、项目实践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模块顺序,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总的来说,模块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评价能力。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培养策略研究摘要:结构化教学法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下的产物,如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以运用,随着教育者的不断探索,其辅助教学的价值不断提升。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有很多缺口,使得结构化教学法难以落实。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展开了全面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理念,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培养策略引言: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它的主要目的不单单是为了传递知识,而是更加强调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其最终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加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师需要积极摒弃传统中的落后的教学方式,结合新课标以及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结构化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一、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施意义(1)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按照教材的顺序设置教学内容,由于小学数学教材都是按照由简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的,不同板块中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学生无法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不利于理解。
而结构化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学习,突破了传统碎片化学习模式的局限性,利于学生全面、整体的把握知识,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进行深层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1]。
(2)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开展,可以将数学知识更加清晰的展现出来,加强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利于学生进行模块化学习,开展系统性的探究学习活动,利于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
另外,当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知识框架,能够与数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结构化教学对于锻炼学生探索能力、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等等具有推动作用,值得将其应用在实践教学当中。
二、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施基础与阻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结构化教学时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随意将理念及经验生搬硬套的应用到教学课堂上,而是要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立足于学生需求,进行合理的创新,保证教学活动的可实施性及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大单元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大单元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大单元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为目的,把原来分散在各个课时的零散知识点,以由浅入深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对学生更有利的知识模块,引导学生沿着老师设置的“阶梯”,达到本单元的“内核”。
这是一种符合探索学习的需要,也是一种可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全面地理解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对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仔细的挑选和再组合,从而构成一个模块,并以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为中心,进行板块式的研究性教学,这是一种更有创意的课堂教学方式。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探究和知识搭建积累的过程,从而对整个单元的知识形成模块化和整体化的认识。
这就需要老师们不仅要对教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还要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对教材的编排水平,把重点放在教学上,在讲授的时候要灵活多变,让学生们在数学思想的指引下,对本单元的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1 大单元主题设计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这给学生带来了困难。
在下一堂课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上一堂课的内容还没有完全消化的情况。
但是,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如果没有掌握好基本的理论,就会出现后面的内容学不进去的现象,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通过对大单元专题设计的积极探索,我们发现了这一模式。
这样的教学设计,从过去的对单一知识点的强化,变成了如今的强调单元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查漏补缺,对前后知识进行整合,从而达到温故知新,巩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除此之外,在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大单元主题设计中,老师们可以通过重组和整合这些细碎的单元知识,来进一步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并且从浅到深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扩展了学生的思维。
可以让学生将过去的学习经验进行整合,推动知识的整体性,这对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探索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探索摘要:教学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凌驾于教学课本上。
不能只是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被动地将知识教给学生。
充分利用现有知识进行重组,转变教学理念,形成单元主题探究。
通过构建新的教学单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题单元,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把握好单元的内容。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1、基于小学数学的单元教学探究小学数学教材主要由代数、几何等模块构成。
根据知识点的复杂程度,分布在各个单元中。
教师需要充分对教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将不同模块的知识整合设计成大单元。
根据不同的单元主题开展教学,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1.1基于单元模块分类开展教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以学生的认识为基础,按照教科书中的单元内容,扩展了实际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探索学生的认识规律,按照教学单元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对教师来说,要把核心素养的观念科学地融入到教学和课堂上。
在新的教育改革要求下,教师必须抛弃原有的教学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思想,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要。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大纲来组织教学。
对各单元进行了分级规划,体现了模块化的特点。
根据层次分明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让他们有兴趣,并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以知识的连贯性为基础,单元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教师的组织下,单元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已有的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对知识结构的有效扩展。
比如,在《圆》的教学中,老师不能只依赖于课堂上的被动,而是要让他们自己去整理和组织关于圆的知识,然后用团队的形式来沟通。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对圆周、面积等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扩大与圈有关的知识,老师会为同学们提供有关兴趣的问题,让他们能够运用自己对圆圈的认识,并就问题进行讨论。
1.2加强单元中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大单元教学要明确教学目的,并与具体的知识内容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科学、合理的学习环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育越来越成为数学教师们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方法,不过,因为单元整合教育相关理论发生的时期较短,所以不少老师在课堂过程中还无法很高效地实施单元整合教育,从而使数学课堂的效果一直提高不起来,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一些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帮助。
大单元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全面性、联系化和计划化,而尤为明显的就是全面性和关联性,针对大单元教学的特点,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点,同时也要注意数学知识的各个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并把散乱无章的知识点整理清楚,再概括和综合零碎的数学知识,最后再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点模块化。
计划性则要求老师在上课之前进行全面的备课,数学教师必须把全部的情况都罗列出来,做好上课前的所有计划,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知识点联系起来。
小学数学大单元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关注大單元备课等重要环节,充分展示数学课程的完整性与联系性,对课程需要有总体的掌握,要总结出课程中不同章节的课程难度与侧重,统一规划与细化大单元整体的课程目标和教育任务,并研究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最后逐步建立有效的教学方法。
(1)合理规划单元时间,即数学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好单元时间,对数学课时间做出科学合理的分配,要把课堂教学流程中的关键点突显起来,把相互联系密切的不同单元之间加以有效地融合,并相应缩短教学时间,为学生课后评估和课后练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2)集中设置具备共同特征的课程,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设置课程时反映出知识点间的关联性,同时把概念相近的教学内容加以合理的重组,要采用集体备课和讲授的方式,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数学课程中体现出学生的主导地位,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在认识能力和知识积累方面的差异,要做出有针对性地课程设计,使每一个同学都可以从数学课堂上了解到自己真实的水平,避免学生出现不懂装懂的状况,老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一定要分类布置,可以给实力一般的学生布置基础性任务,给实力强大的学生不知开拓性任务,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都被充分地调动出来,同时还可以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真正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究
探索篇•教学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究李呈(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江苏仪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单元整体教学逐渐成为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新手段,但由于单元整体教学相关理论概念出现时间较短,一些教师在数学课堂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自然无法达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鉴于此,本文将结合自身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知和理解,将对其相关内容展开叙述,期望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些启迪。
一、单元整体教学内涵及其特征(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内涵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某一特定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实施统一性备课、统一性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意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
就数学学科来说是指以模块化数学教材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对其教学准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课后题目等教学资源进行整体把握,有机整合,并实施统一教学的一种手段。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主要特征单元整体教学特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整体性、联系性、主体性、计划性。
整体性和联系性是单元整体教学最为重要的两个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时统揽所有教学资源,从整体上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注重数学知识及各章节之间的内部结构和联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混乱到条理,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最终帮助学生构建模块化的知识框架,避免以前那种孤立的、单个知识点的学习。
而计划性则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将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到,主体性则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及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二、单元整体教学有效运用策略(一)整体把握,进行大单元备课单元整体教学联系性、整体性的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时,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理清数学教学中各个小章节的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并将相似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和归类,对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探究方法及数学核心素养点进行统一安排和细化,最终进行统一性的教学。
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开展备课。
1.对单元课时进行合理筹划进行单元整合后,原来的那种教学课时安排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此要求教师对课时安排进行重新划分,在划分时要将时间向重难点内容倾斜,将有联系的单元进行有效合并,减少课时,并留足课后评价和练习的时间。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篇一: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摘要】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是以单元结构形式呈现的。
数学中的学习单元,是将有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并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编排。
本研究提出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采用了“单元整体解读——聚点模块研究——整理回顾提升”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融入教师的智慧,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将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合理运用,做好单元教学内容间的起、承、转、合各模块的聚点探究,对提升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都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块教学一、研究缘起(一)现状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是以单元结构形式呈现的。
数学中的学习单元,是将有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并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编排。
就内容而言,整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都致力于共同说明某方面的问题。
就学生而言,在学完某个单元后,应对单元的共同目标有清晰而全面的整体把握。
数学教材秉承“螺旋上升”的原则编排教学内容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以整体性的视野来整合资源、设计教学,进行教学过程的实践与研究是非常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
这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沟通,为基础性、结构性的教学内容与生发性内容的联结提供可能,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自觉的、有意义的生活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
然而分析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不难发现数学教学由于缺乏整体性思考而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处理上,重独立课研究,轻通盘考虑、整体设计笔者两年来听课200余节,发现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特别注重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练习设计和思想方法的渗透。
特别是在一些展示课堂上,教师把大量的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为“求全”“求出彩”忙赶课的现象不绝,匆匆忙忙总是上不完。
基于单元整体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探究
基于单元整体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探究摘要:随着教学技术不断进步、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教师方法的不断创新,对于数学这一学科来说,既是一份新的挑战,也是一种新的机遇。
因此,为不断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帮助学生更加宏观、全面的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开展单元整体的结构化教学,在单元整体的教学中构建数学知识的“关联性”,不断提升学生综合数学素养。
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为主要学科,以单元整体为主要范畴,以结构化教学为主要模式,以策略探究为主要目的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单元整体;结构化前言: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是按照“整体——单元——课时”这一模式进行编排的,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取单科时为单位的教学活动。
即将每一单元的课时进行分解,通过一课时、一课时的学习完成单元教学。
然而,现实情况确是,在单元化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的相对零散、相对独立,缺乏相对完整性、关联性的。
如此一来,学生的数学学习便只是机械化的吸收、理解,从而缺乏整体数学思路、数学框架的构建。
要想学生掌握全面化、结构化、整体化的数学知识更是“无稽之谈”。
因此,为帮助学生站在更加宏观、更加整体的视角学习数学知识,则需教师立足单元整体,对学生开展更搞笑的结构化教学,以此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聚焦目标结构化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结构化教学始终具有延续性和领导性。
为使得数学教学能够真正的以单元整体知识为导向,则需充分充实这一单元中的目标结构,以此来做为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导向。
众所周知,整体性一直是数学知识多蕴含的特性之一,这个整体性不仅会关系都单元核心内容的结构,还会为教师提供学哪些、怎样学、建立哪些知识联系等指导,由此实现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数学课程时,教师则可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作为这一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而后以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为目标进行整个单元的学习与探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
1109257289@ 中小学教学作者简介:张明超(1971-),男,汉族,江苏射阳人,本科,县数学教学能手,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育㊂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ʏ㊀江苏省射阳县小学㊀张明超㊀㊀摘要:本文指出了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主要问题,包含忽视整体设计㊁模式单一㊁整理和反思少等,并围绕教学实践探讨相应的策略,包含整体解读与思考㊁依据模块引导探究㊁整理回顾等㊂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模块教学;实践策略0㊀引言小学数学教学将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实行模块化教学,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同时还能促进数学思维发展,以及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等㊂当前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存在问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㊂基于此围绕优化单元整体模块教学,提出整体解读与思考㊁依据模块引导探究等实践策略㊂1㊀单元整体模块教学主要问题1.1㊀忽视整体设计当前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中,一个普遍性问题是缺乏整体设计㊂基本上都是针对一节课展开设计,包含教学方式㊁问题设置㊁组织形式㊁思想方法渗透等㊂这种情况下教学任务繁重,同时存在大量重复性内容㊂教学时间大量被浪费,也不利于学生掌握㊂此外数学教学重点放在独立课研究与设计之中,忽视整体展开情况下,知识断层状况比较严重,表现在前后衔接不紧密和无法突出内在联系性和规律,影响学习质量㊂1.2㊀模式单一数学单元整体模块化教学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和明确思想方法,以及能够启迪智慧㊂当前数学教学虽然按照教材编排,以单元展开,但是缺少整合,也不能做好创新㊂单元整体模块化教学与单节课教学模式雷同且单一,各个环节相似㊂难以激发单元整体模块化学习兴趣,积极性低下的状况下,教学整体质量不理想㊂1.3㊀整理和反思少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误区,认为主要将知识讲清楚,并做好习题训练㊂在实践中总结与反思意识不够强,未能认识到重要性,经常是由教师主导,三言两语带过㊂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下失去回顾机会,也无法养成质疑和反思习惯,自然会影响学习成效㊂单元整体模块教学能够促进知识整理,让学生参与到回顾之中,总结知识和经验㊂不过当前实践中在这个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具有缺乏系统性,提供反思机会少等㊂2㊀单元整体模块教学实践策略2.1㊀整体解读与思考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必须明确,知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而且具有多重关系,对其展开整合,并从整体出发进行模块化教学,有助于教学成效提升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将单元看成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分析和研究,最终完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㊂依据教材从单元出发整体把握,依据单元每个部分内容,整理和科学合理组合,过程中遵循模块化和综合性原则㊂单元整体模块教学应在共同中融入个性,还要通过个性呈现共性化东西㊂教师要提前研究教材,从整体上解读,明确编排意图和每个单元所要完成目标,然后针对每个单元设计,使其以起承转合四个模块呈现㊂整体解读中要进行思考,教材编排虽然是经过研究,但是学情不同,如果完全照搬,有时候会影响教学成效㊂故而教师应从整体上进行思考,针对单元内容该整合的整合,该补充进行补充,通过重组模块和补充,促进模块目标实现㊂整体解读与思考中要明确每个单元整体目标㊁知识目标㊁思维目标等,全面和系统解读㊂过程中依据整中小学教学1109257289@体解读情况,提炼单元主要数学思想方法,将其融入教学中,有意识引导探究,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单元核心思想方法和能力㊂单元整体模块教学可在研读课本,确定单元各种目标情况下,重新进行编排,将具有内在联系性,或者是将相同主题内容编排在一起,最终构成整体㊂需要强调是应契合学生认知规律,并且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从简单和浅显的部分入手,逐渐提升难度㊂整体解读中要从整个单元出发进行定位,掌握内在联系性下合理分块㊂整体解读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一是数学知识,二是数学思想方法,三是提炼核心方法㊂实际操作中做好思想方法渗透,帮助学生积累,在重复中使其内化,最终将所学转化为核心和关键能力,促进应用㊂2.2㊀依据模块引导探究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应依据所确定的模块,做好数学学习引导和探究㊂划分模块是关键,在实际操作既要从整体出发,又要进行纵向联系,设置不同模块,并确保每个模块内容具有规律性与合理性㊂各个模块要服务整体,但是也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模块教学需求㊂聚焦模块,保证知识㊁数学思维㊁数学方法等具有联系性,同时还要在教学中突出重难点㊂依据各个模块确定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模块要点,并在过程中明确知识的纵向联系性,以促进数学学习成效提升,也能达到培养数学思维和思想方法作用㊂实践操作中每个单元可设置四个模块:一是 起 ,在教学中要从整体上研究单元内容,掌握所包含数学规律㊁数学方法等,在教学中进行渗透和搭设平台引导学生探究㊂学生就会习得数学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促进核心素养提升和发展㊂二是 承 指的是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情况下,在处理新数学问题中进行应用,强化解决问题能力,并增强对思想方法认识和理解㊂三是 转 指的是在教学中从整体出发,做好练习设计,需要进行变式,使学生可在不同情境中运用所学,进一步明确数学本质和规律㊂四是 合 ,围绕单元内容引导学生梳理,主要针对两个部分,一个为知识,另外一个为思想方法㊂这样做可促进所学融会贯通,提高认知质量和发展关键能力㊂单元整体模块教学中聚焦模块,不仅关注每个模块异同,还要分析学生困惑点,通过引导探究使其在过程中习得学习方法,并深化理解和发现规律,最终将所掌握内容全部转化为能力,以及最大限度促进思维发展㊂2.3㊀整理回顾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完成以后,需要让学生进行回顾,当然应从整体出发㊂整理回顾可使学生获得更多收获,同时还能进一步强化对单元核心思想方法掌握,使其真正明确其中规律㊂整理回顾既要贴合单元内容,又要延伸与拓展㊂整理回顾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后使其总结汇报,并组织交流和讨论,在过程中促进积累和吸收㊂整理回顾应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意识,或者是教师直接引入新问题,以此种方式起到拓展实践空间目的,进一步融会贯通所学和强化灵活应用思想方法能力㊂一般情况下需要让学生回顾复习,重新过一遍知识,紧接着使其归纳和整理,并在期间完成概括和综合㊂最终则要在课堂中展示整理回顾成果,然后展开多元化评价㊂单元内容会更加系统化,而且更具有条理,学生能够充分全面掌握,从整体上认识和突破重难点,具有综合应用能力情况下,本单元学习结束,可投入到下个单元学习中㊂3㊀结语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有效开展,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㊂教学通过整体解读与思考㊁依据模块引导探究㊁整理回顾等策略,可帮助学生达成单元学习目标,从整体上把握相关内容和培养关键能力,使其获得良好学习体验㊂参考文献[1]潘霞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J].新智慧,2021,(15):2. [2]顾秀文.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探索[J].科学咨询,2020,(14):1.[3]熊梅,董雪娇,孙振涛.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设计[J].2021.[4]施慧.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9,(22):2.[5]孙慧芳.基于数学建模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36).责任编辑㊀孙晓东。
小学数学分合式
小学数学分合式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单元模块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本文将首先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然后阐述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过程,最后总结其成果与优势。
研究现状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比之下,单元模块式教学具有更大的优势。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模块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实践研究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模块的划分:根据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将知识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如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
每个模块都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
2、内容的选择:在每个模块中,选择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数与代数”模块中,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教学方法的运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成果与优势通过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和优势:1、学生学习成果的改善:采用单元模块式教学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学生在数学考试中的成绩也有所提升。
2、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实施单元模块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3、课堂氛围的改善:采用单元模块式教学后,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氛围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4、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单元模块式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小学数学五年级多边形面积为例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五年级多边形面积为例发布时间:2023-03-16T07:34:41.669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1期作者:李路微[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越发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李路微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上塘下塘小学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越发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课程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单元整体教学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所以教师需要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正确的认识,并且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本文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了初步分析,从而也进一步的探究了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学,小学数学前言: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影响下,教师开始将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法进行利用,有效的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单元整体教学在各个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一、单元整体教学概述单元整体教学主要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某一个单元进行整体性的教学,整合单元各部分内容进行统一性的备课与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就是结合教材中的主题单元内容进行模块化的教学。
做好整个单元的课前准备工作,选择恰当的方式对单元内部各部分知识点进行教学,通过将单元中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整合,并且进行统一的课堂教学。
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所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且从单元层面将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把握住单元内部各部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将各种零散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整理,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让混乱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的系统化,有利于为学生构建模块化的数学知识框架体系。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作者:谢璐璐来源:《启迪与智慧·上半月》2024年第01期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更细化的要求。
在新课标背景下,深度学习不仅是对浅层学习提出的一项学习要求,而且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措施。
基于此,文章对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展开了探究,先是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深度学习的因素,然后分析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原则,并提出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由于数学学科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连续性等特点。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表面的公式和定理,而且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逻辑,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同时要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并能够进行创新思考。
深度学习着眼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理解,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和方法迁移,而且有助于高阶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以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深度学习的因素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深度学习的因素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外部因素之一是教师的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思维的发展阶段。
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会使学生的问题累积过多,这样就会阻碍他们思维的发展,从而无法实现深度学习。
外部因素之二是学生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环境包括教室设施、教材质量、学校氛围等方面。
如果学校的教室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教学工具和资源,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习资源的获取,进而影响学生知识获取的深度和广度,而学校氛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
内部因素之一是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影响深度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模块化教学方式探究
【摘要】中国学生不缺乏解答能力,但其提问能力却”捉襟见肘”。
新课程改革推行至今,小学数学精彩课例、优秀教法层出不穷,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弥补学生质疑行为的缺失,需要放眼学科宏观结构、重组教学内容、以学科技能为出发点,其中模块化教学方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字】小学;数学;模块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5
新课程改革至今,数学学科精彩课例、优秀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改革成果数不胜举,全面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然而,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改变。
1.背景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还不能完全承载”以学习能力建构为目标”的课程改革。
如果我们将当下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学课例进行提炼,不难看出,每节课几乎都有以下共同特点:”情景引入”、”教师讲解”、”学生运用”、”教师解疑”等。
从这些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在教师主导的课堂中,教师仍然没有放手学生。
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
这样的课堂与其说是教师主导课堂,还不如说是教师”主宰”课堂。
在这些课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出以下特征:”质疑行为缺失”、”不平等对话”、”‘唯一’思维过程”。
1.1质疑行为缺失
在当下的数学课堂中,学生质疑行为缺失主要表现在:1)新内容无可质疑;2)生成过程不需要学生质疑;3)学生运用可以判断假质疑。
在新内容学习过程中,教师几乎千篇一律地通过情景引入提出本课问题。
学生对于提出问题的原因无质疑,可以描述成没有质疑的行为和习惯。
对于当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则表现为教师迅速分析,简炼的言语总结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几乎没有留给学生逆向思考、批判质疑的空间。
而一节课中留给学生可以质疑的机会,大多数集中在学生作业练习后,对他人的作业进行判断的学习活动中,可视为假质疑。
总体来看,小学生在数学课中的质疑行为缺失的特征为:质疑无重点、只注重运用、不注重对知识原点生成。
1.2课堂不平等对话
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一般表现为:听讲、思考、答问、作业。
而学生的对话行为则表现为答问或小组的交流。
学生的答问,并不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问题是教师设计出来的,并且期望得到一个预期的答案。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总是以”回答”的形式与教师交流;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很难有像老师一样提问的权利。
1.3’唯一’思维过程
在当下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讲解让学生整体走上一条处理或解决问题的道路,对于这条路的形成过程并没有太多的理会。
所以,学生即使在运用的过程中,由于对”
路”的生成过程不晓其理,很难有更多的创新性表现,也难有质疑的想法或冲动。
从以上学习特征不难看出,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历经改革,但成效仍不显著。
究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虽然教材内容和其呈现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教学过程核心仍然没有变化,内容仍然是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呈现,而这种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系让学生”难有批判意识”与”质疑行为缺失”的根源。
因此,在小学实施数学模块化教学,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意识”和提升”质疑行为”。
2.模块化教学的界定
小学数学模块化教学是指在小学阶段按照数学学科的三大教学内容模块(算术法则、数理逻辑、空间关系)跨年级重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同一数学能力(如计算能力),可以有更广阔的运用范围、更大的能力运用空间,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质疑条件。
2.1算术法则的界定
算术法则是指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及其相关的计算方法、公理、定理、公式等。
如:基本加减计算,四则混合计算等。
2.2数理逻辑的界定
数理逻辑是指数学中各个数量关系的界定、以及其之间的关系。
如:大小、多少、数与数之间的联系等。
2.3空间关系的界定
空间关系是指几何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以及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如:梯形的上下两底的关系等。
3.模块化教学方式的特征及应用
模块化教学方式,立足于教学内容的统筹整合,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构建,学生通过对同一问题的多种解决、通过对方法的批判优化,形成创新思维和质疑习惯。
3.1跨学期、跨年级的内容整合,教师需要放眼六年小学数学的宏观学科观。
当下全国范围内小学数学教材均以数学知识逻辑为主线,这种编排体系强调了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体现,忽视了学生的数学技能体系。
以三大模块之首的”算术法则”模块为例,其内容包括:加法计算、减法计算、乘法计算、除法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等。
加法计算又包括”整数的加法”、”小数的加法”、”分数的加法”等。
”整数的加法”又包括10以内的整数加法,20以内的整数加法,两个数的加法,三个数的连加等。
因此,在设计整数的加法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时,老师必须要通熟六年的小学数学教材,必须明确、清晰地知道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同形式的整数加法,这样才能够将跨学期、跨年级的内容整合,促进学生加法计算能力的掌握。
3.2高度集中数学技能,为学生营造”同一问题多种解法”和”对方法的批判优化”的学习氛围
仍以”整数的加法”为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将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集中研究其中一项子内容的计算。
如:10以内的加法计算。
学生在研究1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反复计算。
如:数小棒等。
而从10以内的加法计算过渡到20以内或更大数的加法计算时,先前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但是其实现的可行性就会成为学生批判与质疑的对象。
这样,就可以实现同一问题多种解法。
实现加法计算不仅仅是只有”数小棒”的方法。
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为进行了模块化的整合,学生高度集中训练数学技能,就使得学生不断地批判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对方法的批判优化。
数学知识的正确性往往唯一,但方法是可以多种多样的,而从这个角度而言,模块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批判意识的形成和质疑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可以更大程度上成为学生的”助手”或学生的”数学知识资源库”。
3.3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是承载模块化教学的必须平台
模块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形式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学生必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实现”集思广益”、”批判学习”、”平等对话”。
模块化教学也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提供了内容与方法的支持。
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新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都可以称之为”新内容”,而如果让学生必须在课前进行预习,无疑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而模块化教学是从方法与学科技能入手,每一个模块内容的学科技能相似度较高,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作为验证对象纳入到学科技能内进行学习,学习难度的跨度较小,学生更容易接受,为学生促进合作学习或自主学
习提供了教学契机。
小学数学的模块化教学旨在从学科技能角度出发,重组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宽广、更多批判资源的学习环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今撰此文,愿与更多的同行共同建设数学模块化教学以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