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教与学·新教案】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7 雷电颂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雷电颂x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雷电颂x一、教学内容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雷电颂》,主要内容是学习并理解《雷电颂》这首诗。
该诗通过对雷电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力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雷电颂》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雷电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掌握《雷电颂》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诗中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 讲解:讲解《雷电颂》的背景和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热爱。
3. 分析: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
4. 朗读:让学生朗读《雷电颂》,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的美感。
5. 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 练习:让学生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展示他们对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上写出《雷电颂》的2. 在下方写出诗中的主要意象:雷电、山水、生命3. 在每个意象下方写出其象征意义:力量、壮美、敬畏七、作业设计2. 请学生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思考是否有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有关自然景观的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继续深入,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进一步理解和感受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7雷电颂(郭沫若)
学生小组交流研讨讨论交流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明确其它的象征意义: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屈原《涉江》篇云“带长铗之陆离兮”。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d.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类似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e.“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是指河伯神像,其二是指在《九歌》中扮演河伯的一位演员。
艺术特色1、想像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
学生小组交流研讨结果,教师明确:
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手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语句,无比愤怒地斥责鬼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学生听讲
师生互动
批注理解内化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屈原: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爱国爱民 忠贞不屈 浩然正气 英勇无畏
a.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b.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c.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屈原《涉江》篇云“带长铗之陆离兮”。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宝坻区中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7雷电颂》word教案 (1)
雷电颂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味文章气势,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思想感情。
2、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
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方法:朗读法、研究探讨法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
(板书课题、作者)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1、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县人。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1918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女神》。
抗战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解放后发表《蔡文姬》等戏剧。
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2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
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
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他借屈原的独白,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三、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小黑板)伫立(zhù) 睥睨(pì nì) 咆哮(xiào) 波澜(lán) 污秽(huì) 犀利(xī)劈开(pī) 稽首(qǐ) 驰骋(chěng) 虐待(nüè)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鞭挞:鞭打。
比喻抨击。
四、朗读课文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气势,并谈感受。
【语文8年级下】教案:7 雷电颂 教案
教学内容:雷电颂课时分配:二课时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难点: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设想: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
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进戏剧,走进郭沫若,走进屈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关资料,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让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流水岸边的仰天长问,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介绍历史剧《屈原》写作的时代背景。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
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
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参考资料《屈原》全剧分五幕,虽然只写屈原一天的生活经历,却具有高度的历史概括性。
第一幕,屈原清晨漫步橘园,吟诵《橘颂》,抒发爱国忧民、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并把诗赠与学生宋玉,教育他好好做人。
这时秦国丞相张仪与楚怀王的宠姬南后郑袖内外勾结,一场分裂和出卖楚国的阴谋正在酝酿之中。
第二幕,郑袖伙同上官大夫靳尚设计,诬陷屈原“调戏”郑袖,致使楚怀王大怒,将屈原免职。
张仪乘机阿谀郑袖,讨好楚怀王,促使楚与齐断交,与秦结好。
奸佞阴谋终于得逞,楚国陷入危亡之中。
第三幕,由于靳尚等人的谎言欺骗,群众不明真相,以为屈原真“疯了”,宋玉也趋炎附势而去,只有侍女和弟子婵娟对屈原的品格笃信不移。
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
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利用书籍或网络,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了解《屈原》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接触戏剧。
2、课前初读:要求学生通读课文2—3遍,弄懂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二、导入新课:1、历史故事导2、作家及历史背景简介三、整体感知:1、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
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3、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4、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品味语言:1、精读: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
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优秀7篇】《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创意说明】《雷电颂》是一首诗与剧的融合(即将诗篇融入剧情)的优秀的散文诗,剧中屈原借风、雷、电抒发满腔激愤,借助象征、拟人、呼告等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以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本设计的意图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通过想像、探讨、交流让学生理解屈原的感情和精神感召力。
体会诗篇融入剧情增强剧作诗一般的激情。
一、聊屈原,知背景此前布置预习,学生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二、读课文,想情景多媒体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
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想象情景,达到入境这一步,进而调控情绪,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认知能力。
1、听读感受。
2、学生自由的放声的富有激情的朗读。
3、感知内容:一层呼唤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二层借斥神鬼偶像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4、想像情景:狂风怒吼,雷声隆隆,闪电烁烁。
三、说象征,例修辞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要领,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
象征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象征体并讨论其象征意义。
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一方净土。
土偶土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感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还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四、诵课文,察屈原重放《命运》学生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并背诵前6段,在朗读中想像剧中情景,洞察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
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优秀教案《雷电颂》向来被认为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最主要的困难是学生无法理解文中语句所蕴含的强烈的情感,不理解抒情的作用。
第7课《雷电颂》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11doc初中语文
教学难点
明白得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预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如此一个人,他身材高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如何样一个形象呢?
使学生既动口又动脑。明白得课文,体会情感。品味屈原形象。)
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践:
1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
2有爱好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互相评判,互相示范,进行朗读竞赛
巩固,加深明白得课文。
板书设计
屈原: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
2、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3、你觉得本文在气概上有何特点?
4、仿照朗读:依照刚刚所听到的录音,认真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5、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6、结合课文背景,依照你的明白得,谈谈课文的要紧内容和思想感情。
郭沫假设,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忆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时期,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
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优秀8篇
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优秀8篇《雷电颂》教案篇一【创意说明】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析──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涵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比──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演──体会作品第雄伟气氛和深厚的抒情意味。
【教学步骤】一、读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
1、学生听读,理解剧情:《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二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2、学生自由读课文,体察屈原的内心世界: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白。
3、学生以精炼概括的语句,谈出自己的诵读感受。
二、析1、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了什么?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比与以前我们学过的郭沫若诗歌《天上街市》《静夜》相比,《雷电颂》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四、演1、了解剧本。
2、学生借助道具,结合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表演。
《雷电颂》教案篇二(一)、说教材教材简析:《雷电颂》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优秀5篇
课文《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及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吗?(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再进行强调。
)是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郭沫若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所创作的历史剧《屈原》,就是要用屈原的爱国精神来教育人们,激励人们。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屈原在其中的一段内心独白,一起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共同感受伟大灵魂的高尚情操。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加粗字的注音:睥睨咆哮污秽稽首犀利虐待踌躇鞭挞忏悔罪孽迸射三、伟人掠影2、教师出示大屏幕: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政治,联齐抗秦。
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
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
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觉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四、整体感知1、播放《雷电颂》朗读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点评论。
2、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激澎湃,气势雄浑。
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3、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请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五、研读与赏析1、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
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语段,朗读给大家听,谈谈屈原的内心情感。
2、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六、小结《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7《雷电颂》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7《雷电颂》教案一. 教材分析《雷电颂》是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郭沫若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这首诗以雷电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郭沫若先生的文学才华,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诗歌的基本内容。
但对于《雷电颂》这首诗的深层含义,部分学生可能还难以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诗中的革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诗歌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分析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相关资料:关于郭沫若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雷电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神奇现象。
然后引入课文《雷电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感受课文中雷电的壮观景象,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雷电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雷电颂》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雷电颂》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包括对于正义、邪恶、自由、解放等的思考。
2.学生能够掌握本文中的文学技巧,例如象征、拟人、排比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力量,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和鉴赏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要掌握课文中的生词、词句的理解,包括一些疑难句子和段落。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作者通过文学技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这些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3.解决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同时通过一些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2)教师介绍《雷电颂》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提问学生对于课文标题的理解,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朗读正确、流利。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认真听录音,并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作者是如何运用文学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3.讲解生字词和基本语法(10分钟)(1)教师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2)教师简要讲解本文的基本语法结构,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4.分析课文,深入探究(15分钟)(1)学生分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段落和语句。
(2)教师巡视各小组,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5.课堂练习与评价(10分钟)(1)设计相关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生完成练习并提交答案,教师进行即时评价和反馈,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人教初中语文八下《7雷电颂》word教案 (4)
3、以读为主,读、悟相结合.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3)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 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己就是颂雷电、斥苍天的屈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本文的作者是屈原吗?(不是,是郭沫若)郭沫若 要借屈原之口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借古讽今,鞭挞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拓展巩固合作评价
7-10分钟
创口语表达,拓展情境
1、让学术助理安排好准备的发言内 容。
2、背诵。
3、评谈。
《雷电颂》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多种修辞手法相结合,品析修辞的作用)
(2)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
点
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及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难
点
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及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教
7《雷电颂》
教
材
分
析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它是屈原斗争精神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的最我们一同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品味富于情感的语言。
设
计
理
念
1 、在学生自行领悟的基础上,把握文本情节,理清内容的脉络,引导学生结合语句展开联想和想象,补充话剧留下的空白。
2016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送雷电颂教案
俎店镇中心初级中学语文组第5周课时教案2016年3月 25日第 5节总第 23课时课题雷电颂备课人课型新授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文章抓住事物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了战斗激情。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课标要求学习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重点学习本文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难点学习文章抓住事物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教法和谐教学法教具学具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激情导入自主学习1、导入新课:我们以前学过《天上的街市》,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郭沫若的戏剧:《屈原》。
一说起屈原,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爱国人士,对他多少也有些了解。
下面请一个学生来介绍一下这个人物。
2、展示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表现出的思想感情(2)欣赏文章的精彩段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1、读了这段文字以后,你认为屈原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是怎样的?听一听回顾以前知识根据课文内容,自行解决问题激情互动:2、感情是怎样变化的?3、根据文章的感情脉络我们可以将文章划层次。
4、赏析第一部分:用下列句式说话:屈原呼唤:;希望总结:在呼唤中表现屈原什么样的感情?5、赏析第二部分,用下列句式说话:屈原斥责:;因为精讲点拔,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2、呼唤与歌颂怒斥和愤懑3、根据文章的感情脉络我们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风雷电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在“比铁还沉重”、“比铁还牢固”的黑暗、阴惨的现实面前,诗人充满了强烈愤懑,不得不忧虑祖国的前途命运。
雷电颂教案
1、本文有的语句含义丰富、寓意深刻,请找出来,请找出最感兴趣的句子和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任务五:课外延伸,欣赏拓展
任务二活动
1.生生互帮(任务完成后坐下,主动加速,赏析词句)
(1)互说:同桌结对,起立互说探讨问题。
(2)互帮中不能理解或者重点的问题,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板手写到小黑板上。
2.师生互帮,交流展示讨论结果
有疑问的翻红牌向老师求助
知者加速:完成的翻绿牌,思考课后习题二
任务三活动
1、小组讨论,讨论中有问题亮红牌,寻求教师帮助
《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雪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象征的表现手法,独特的抒情方式,浪漫的语言风格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1、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2、对比《封神榜》中的比干、吴国的伍子胥等,体会屈原的爱国热情,推荐阅读小说《红岩》。
结束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汨罗一投,屈原用生别离来诠释民族魂,雷电一颂,郭沫若让我们与屈原遥隔时空新相知。漫漫人生路,让我们追随屈原精神,上下求索。
1、组内推选代表展示
智者加速: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任务四活动
1、小组内交流,每组确定一个段落或语句,从各方面进行赏析。
人教版八级语文下册《雷电颂》教案之七
7. 雷电颂(郭沫若)能力目标1、诵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想象,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培养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3、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涵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德育目标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诵读并背诵课文前六段。
体会作品第雄伟气氛和深厚的抒情意味。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
(板书课题、作者)二、资料助读1、戏曲知识简介2、屈原简介3、历史剧《屈原》的写作背景及意图三、朗读,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
标示段序并疏解字词。
睥睨(pì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迸(pèng)射眩(xuàn)目稽(qí)首摆弄:摆布。
驰骋(chíchěng):(骑马)奔驰。
虐(nüè)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鞭挞(tà):鞭打。
比喻抨击。
2、学生听读,理解剧情3、学生自由读课文,体察屈原的内心世界。
4、学生以精炼概括的语句,谈出自己的诵读感受。
5、合作研讨课文思想内容。
思考: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会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6、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深入体会文意。
四、布置作业反复朗读课文,尝试背诵前六语段。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抽查背诵二、研读赏析文意1、小组展开朗诵课文“歌颂风雷电”片断比赛。
2、研讨:(1)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了什么?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明确3、师生共同评点屈原形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7课 雷电颂
第7课雷电颂【导学目标】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透过历史的长廊,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
腰佩陆离长剑,头戴切云高冠,身穿雪白的罗服。
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
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
他便是屈原,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的《雷电颂》,走进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字难词(1)字音脚镣.(liào) 睥睨..(páo xiào)..(pì nì) 咆哮波澜.(lán) 雷霆.(tínɡ) 污秽.(huì)眩.目(xuàn) 罪孽.(niè) 伫.立(zhù)木梗.(ɡěnɡ) 稽.首(qǐ) 虐.待(nüè)鞺鞳..(tānɡ tà) 迸.射(bènɡ) 播.弄(bō)玄.衣(xuán) 犀.利(xī) 踌躇..(chóu chú)鞭挞.(tà) 祈祷.(dǎo) 忏.悔(chàn)徘徊..(chí chěnɡ)..(pái huái) 驰骋(2)词义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雷电颂
风、雷、电: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痛恨
雷
电 颂
呼唤风、 洞庭湖、东海、长江:人民群众 雷、电 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 小岛:寄托灵魂的净土
黑暗 礼赞 光明
忠贞 不屈 浩然
诘责土偶木)
7
雷电颂
8.难点探究:如何理解屈原独白前的舞台说明?
[解析] 了解舞台说明的内容,联系全文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作答。
[答案]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必
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使我们 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也是一个受 到奸佞残酷迫害者人的形象。
7.写法探究:人物独白是话剧中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 ,阅读《雷电颂》后,请谈谈你对其作用的理解。 [解析] 独白是指戏剧、电影中的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 望的话。 [答案] 独白不但可以直接展现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
思想和情感,而且可以使之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抒情效果非
常明显。《雷电颂》的独白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它波 澜壮阔,气势磅礴,动人心弦,是全剧的灵魂和高潮,充分表 现了诗人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 操和崇高理想。
[答案] (1)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 革力量;(2)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3)无 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4)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
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象征心灵的一方净土;(5)土偶
木梗形象: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7
雷电颂
6.主题探究:历史剧《屈原》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解析] 《屈原》写自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7 雷电颂
7
雷电颂
整 体 感 知
4.《屈原》创作于“皖南事变”之后,剧本取材于战国时 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怀王对秦的外交斗争 为全剧的情节线索,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主张爱国的屈原 代表卖国的南后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的戏剧冲突,在尖锐的戏剧冲 突中塑造了________ 屈原 这个悲剧典型。
7
雷电颂
合 作 交 流
5.内容探究: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景象?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解析] 仔细阅读课文,找出独白中提到的景物。借用某种 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
和深刻的寓意,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叫做象征。把握事物的象
征意义,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并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
7
雷电颂
,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期,显而易见,《屈原
》是为现实斗争而服务的。 [答案] 郭沫若借历史上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的光明与 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激烈斗争,起到了“借古 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屈原》的创作在当时有深刻的 现实意义,它极大地鼓舞了全民族抗日斗争的意志。
7
雷电颂
7 雷电颂
归 纳 总 结
这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作者借屈原的悲剧, 展示了一切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自由与专制、爱国与卖
国的不可调和的斗争,抒发了人民的愤恨之情。本文是屈原歌
颂风雷电、怒斥“土偶木梗”的内心独白,作者充分展开艺术 联想,使屈原和宇宙伟大的自然力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同化 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批判一切污秽、毁灭一切黑暗的力 量,讴歌了正义与光明的化身——屈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