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文化的发展历程;2.掌握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理解文化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质。

二、教学内容1.教育文化事业在中国古代发展的历程;2.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文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1.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文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1.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影响;2.文化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的重要性。

2. 讲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10分钟)教师讲解中国古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并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文化传承方式。

3.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5分钟)教师介绍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讲解唐朝科举制度,明清科举制度的演变等内容,并引导学生探究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 活动:科举制度考试模拟(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科举制度考试模拟,学生按照考场的形式进行考试,彻底了解科举制度的考试形式和内容。

5. 文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15分钟)教师讲解文化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巨大作用。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教育文化事业和文化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教育文化事业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中国古代教育文化事业及科举制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有效引导。

同时,通过科举制度的考试模拟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直观、实际的了解方式,让学生受益匪浅。

教学反思中,我们需要更为注重教学活动的与学生的思维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找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点,以此来最大化地吸收知识和激发个人兴趣。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教学设计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历史情境,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教材分析】本课在本书中属于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一课,既是对之前文化史内容的总结提升,又为之后的内容奠定基础,通过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有助于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立意】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发展过程,将多种载体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分析其发展,使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包容开放的文化观,自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1、梳理古代和近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理解特定时空中学校教育的内容特点,加强时空观念,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史料分析,提炼概括学校教育、印刷书、图书馆和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提高运用材料进行历史论证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3、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社会背景下文化的传承,让学生体会“社会存在决定”等唯物史观;通过不同文化的互相交流和借鉴,培养学生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重点:教育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难点:文化传承过程中各文明的成长与发展【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2017级选择历史作为高考科目的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经过政治史和思想文化史的学习,对中外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文化传承的载体”这个概念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时我以博物馆为例,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文化的多种有形载体,如图书馆,调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精品教案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精品教案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4.通过分析文艺作品的背景和内容,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和民国时期进步的文艺家;《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对近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历史背景正确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每当升旗仪式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总是伴随着那嘹亮的国歌声。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虽说只有短短的46秒,但是60多年来它却一直鼓舞着广大的中华儿女。

大家知道国歌的曲作者是谁吗?学生:聂耳。

教师: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著名的音乐家聂耳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其定为国歌。

那么,与聂耳同时代的文学家、艺术家还有哪些?他们在近代中国为了国家的独立富强曾作过哪些努力?我们应如何理解他们的作品的内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二、新课探究(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近代教育的发展。

学生:(阅读教材新式学堂的兴办)教师:(归纳,出示表格)时间:洋务运动期间、甲午战争后、百日维新期间学校: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北洋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多媒体呈现: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教师:“最早的考试制度”源于我国哪个朝代?它是什么制度?学生抢答:隋朝;科举制。

教师:你怎样理解废科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学生:它的废除,结束了我国持续一千多年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废科举、兴学堂,有利于各方面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有了本质的不同。

八上历史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八上历史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训练1.解放战争时期,除大报大刊外,共产党新出了报纸,如《江海导报》《前线报》《紫石大众》《泰兴大众》《靖江大众》《翻身报》等县报。

仅从报纸名称上看,共产党创办报纸的特点是A.中西合璧,雅俗共赏B.报道及时,覆盖面广C.办报先锋,影响深远D.服务大众,扎根地方2.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

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

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

”这表明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B.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C.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D.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3.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的太原古县城有一座文庙,文庙是尊崇和纪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先圣先贤的庙宇,文庙也是古代地方政府设立的学校,清光绪末年文庙停学。

太原古县城文庙停学的原因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B.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C.清末科举制的废除D.战争频繁导致生源减少4.王先生生活在1919年的上海,以下哪项内容不符合他的生活()A.他每天乘坐公交车去上班,周末则可以驾驶汽车去朋友家参加聚会B.他已经剪掉了自己的长辫子,短发让他觉得特别清爽C.他仍然使用八股文行书作文D.每天他都会阅读《申报》,了解时事变化5.郭沫若在描述科举废除前后的情况时说:“以前是读古书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一些世界大势了。

以前是圣贤书外无学问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些科学知识了。

”由此看来,科举制度的废除()A.阻碍了近代中国科学知识的传播B.促使近代民众开眼看世界C.动摇了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利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6.《无锡白话报》(下图)创办于19世纪末,其创办人裘廷梁在序言中说:”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

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第一义。

“由此判断,该报的创办旨在A.反对愚昧,提倡民主科学B.开启民智,推动思想启蒙C.引导舆论,创设革命氛围D.效法西方,发展新闻事业7.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的热潮。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1)新式学堂表格罗列不同时期新式学堂的名称。

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新式学堂迢迢不断如春水,但它的发展却受到了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的阻碍,这种制度是什么?(2)科举制的废除回忆科举制的确立和发展的线索:诞生、完善、僵化。

追问:什么时候被废除?版块二:担当文化、激动潮流1919年5月,在营救完五四被捕学生后,当时的校长蔡元培毅然辞职北大,引起教育文化界的震动,当时各大报纸都进行了连续报道。

这反映出中国近代的新闻出版业在文化担当的路上发展着。

1.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申报》其中《申报》报道尤为系统详尽,分析透彻。

学生根据教材介绍《申报》,教师适当提炼。

除了《申报》,还有哪些报刊?出示图片:民国时期著名报纸、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向北大学生推荐了应读书目30种,选读书目30种,这些书大部分都是由同一个出版社出版的,你们知道是哪个吗?我们大家常用的一些工具书也是这个出版社出版的。

能想起来你用过的哪些工具书是这个出版社出版的?(2)商务印书馆学生介绍商务印书馆,教师适当提炼。

当时还有哪些较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以及一个出版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板块三:挥别传统、时代号角你们知道北大的校徽是谁设计的吗?(鲁迅)结合你们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大家来给鲁迅设计一张名片(口述)。

鲁迅有一个身份是文学家,近代文坛上涌现了一批像鲁迅一样的优秀的文学家。

这些文学家的作品脱离了传统的桎梏,吹响了时代的号角。

三、文学成就表格罗列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板块四:人才荟萃、民族强音文学赋予了历史进程以永生的活力,保留了历史的潜流。

而人才荟萃的艺术更是奏响了民族的最强音。

1.艺术成就(1)绘画这位画家曾是北大艺术学院的院长,猜猜他是谁?出示徐悲鸿的代表作品徐悲鸿的画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而且他更是一位爱国的楷模,作品透露出爱国的情怀。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共2课)(2022秋)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共2课)(2022秋)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骞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缓慢发展的原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通过比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依据历史资料及视频、等材料,利用小组演讲、短剧等多种方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全聚德烤鸭、同仁堂药业、张裕葡萄酒等)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在近代却被西方列强欺压蹂躏。

伴随着列强入侵的一步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发展。

全聚德烤鸭、同仁堂药业等企业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曾被认为是“奇技淫巧”的各项发明,如火车、电话、电报等,也纷纷涌入中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去感受一下,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新课讲授(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教师解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提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的发展阶段:甲午战争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时期。

3.出示:《张謇》《大生纱厂》。

4.教师提问:张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后来为什么又转向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实业家张謇积极发展本国工商业,以抵制列强对中国的剥削,以挽回中国的利益。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教育文化事业的观点和重要性;2. 掌握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分析教育文化事业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4. 思考个人在教育文化事业中的责任和经受。

导学内容:一、教育文化事业的观点和重要性1. 什么是教育文化事业?2. 教育文化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 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2. 当前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现状。

三、教育文化事业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1. 教育文化事业对经济发展的增进作用;2. 教育文化事业对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作用;3. 教育文化事业对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四、个人在教育文化事业中的责任和经受1. 每个人对教育文化事业的贡献;2. 如何承担起个人在教育文化事业中的责任。

导学活动:一、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文化事业的观点和重要性,每组总结出一个共识,并向全班汇报。

二、文献阅读: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教育文化事业案例,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四、角色扮演:扮演不同角色,在教育文化事业中展开角色扮演活动,体会不同角色的责任和经受。

五、写作训练:撰写一篇关于教育文化事业的文章,表达个人对教育文化事业的看法和建议。

导学评判: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教育文化事业的观点和重要性,掌握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教育文化事业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思考个人在教育文化事业中的责任和经受。

同时,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文献阅读、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写作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对教育文化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八年级《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优秀教学设计

八年级《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优秀教学设计

八年级《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优秀教学设计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近代的经济、社会社会、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时间跨度:本单元的时间跨度从晚清到民国时期。

课节概述:近代,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工业艰难成长;西方的器物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

1.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2.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狂人日记》的思想性。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能感受近代杰出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1.短暂的“春天”:一战时期,列强忙于欧洲的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民族工业的“春天”。

2.实业救国:通过发展实业来拯救国家,帮助国家脱离殖民主义的思想。

在19世纪末已开始出现,到了辛亥革命后20世纪初达到高潮。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学习运用和处理相关历史数据,从各种形式的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对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表述,培养概括归纳能力;通过对民族工业发展和萧条原因的讨论与分析,培养综合、分析能力;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近代科技成果的图片,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绘画
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 造诣精深。
齐白石的作品
绘画
2017年12月17日晚,齐白石作品《山水十二条屏》
亮相拍场,最终以 9.315亿 元人民币成交,成为目前
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绘画
代表作品《愚公移山》《六骏图》
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
借用寓言故事表达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团 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 信念。
界的政治生活有重大影响。
影响
教育的发展
近代的中国各行各业都涌现了一批批人才, 他们都是哪里培养的?
时期 新式学堂新的式创学办校,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
洋 时务期运化代动知教育识同文做,馆培出、了养福重了州一要船贡些政献近学堂代。等人才,京为师中同国文近馆
甲午战争 之后
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 期间
《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刊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天津的《大公报》、 上海的《新闻报》和延 安的《解放日报》,是 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上海的《东方杂志》、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
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 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
较大的刊物。
我国不同时期的重要报刊
时期
报刊
宣传思想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国闻报》 维新变法
八年级上册
单元概述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 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 巨大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难成 长。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涌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 方式和生活方式。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在 文艺创作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12)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12)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题名称:5.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了解“文革”中“教育革命”的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巨大破坏,造成“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的严重损失。

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了解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文件。

(2)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历史图片、影视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认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归纳整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文革”时期教育的破坏,新时期教育的繁荣,明确认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有稳定的政治局势作保障,而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又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科教兴国”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目标重点: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及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伟大意义;新时期“依法治教”;新时期教育发展成就。

难点目标难点:科教兴国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导入示标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三学做思一、一、教育的兴办: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1.废除旧的教育制度:⑴背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府的重视。

⑵方针: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导问题⑶措施:改造旧教育、旧学制,创建新教育管理制度。

⑷作用:①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

②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

2.建立新的教育制度:⑴重要措施:①内容: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②措施: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学校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

③作用:使数万工农干部、劳模、产业工人受到比较正规的中等和高等教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26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26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京师大学堂等一批近代新式学校的创办,新式教育体制的拟订及科举制度废除等史实;了解民国时期著名文学艺术家鲁迅、郭沫若、茅盾、曹禺、巴金、老舍、徐悲鸿、聂耳、冼星海及其主要成就;指导学生归纳本课的文艺成就,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编演短剧,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的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清晰的认识,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出版业典型代表概况;近代的文艺成就。

教学难点:理解文艺作品的艺术成就。

【新课导入】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相关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促进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我国的交通、生活习俗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那么,还有哪些方面在外来冲击下发生了具体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26课的相关内容。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师展示以下图片:提出问题:这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地方?它的前身是什么?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给出答案: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教师质疑:洋务运动以来,中国有识之士为什么创办新式学堂,它新在哪里?学生短暂交流后,以模拟采访形式分角色表演短剧《蔡元培访谈》。

学生表演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RJ上册教案 第8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八单元单元导学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RJ上册教案 第8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八单元单元导学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从晚清到民国,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艰难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企业家。

不过,近代民族工业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集中于轻工业部门,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风俗习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人们在外来生活观念的冲击下,不断求新求变,一系列新事物不断出现。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近代教育不断改革。

建学堂、废科举、立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新闻出版业也发展起来,人们得以更加方便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

一批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文艺作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单元: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题: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从晚晴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同样,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群体。

这些人活跃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变革运动中的重要推动因素,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分析:本课主要有两个子目,包含三方面内容,即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一一对应课标内容。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各个内容之间是互相推进、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清政府艰难迈出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推动了近代新闻出版业、文艺事业的发展,出现一批有影响力的报刊和新闻出版机构,使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得以广泛传播。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通过搭建以时间为序的知识体系,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

(时空观念)2.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史料感知历史,在比较、分析、概括史料的基础上,认识到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对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精品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精品课件)

【答案】B
返回
3.[易错题]20世纪30—40年代初期,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 《愚公移山》等广为人知;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 合唱》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主 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商业广告的热门用语。这些( ) A.反映出当时商业和文艺空前繁荣 B.表明实业救国开始成为主流 C.说明广告策划和营销有新的创意 D.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歌女红牡丹》剧照
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 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赵丹
周璇
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 《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拓展延伸】
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中华民族最危险 的时候,激励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志。现在我 们已经建立了新中国,人民政权也得到了巩固,再把 它作为国歌,是否已经过时了?
A.商务印书馆
B.中华书局
C.新华书店
D.生活书店
返回
4.他的小说,无情地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中国
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石;他的杂文,像匕首直指帝国主义和
反动派,深刻揭露了他们的黑暗统治。这位历史人物是
( C)
A.胡适 B.冼星海 C.鲁迅
D.齐白石
返回
5.[2021·益阳模拟]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 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下列作者与其 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D ) A.巴金——《家》 B.老舍——《骆驼祥子》 C.徐悲鸿——《愚公移山》 D.丁玲——《暴风骤雨》
启发学生从歌曲创作的背景,以及现今国际 (钓鱼岛问题、南海形势)、国内(东突分裂势 力、台独)形势,思考讨论问题。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轻松备课实用课件(部编版)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轻松备课实用课件(部编版)

解放区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画》、丁玲《太阳照在桑 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
三、文学艺术成就
2.美术:①齐白石擅长绘花鸟草虫。 ②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创作了《田横五壮士》《愚公移山》等巨作 。
齐白石的虾
《愚公移山》
三、文学艺术成就
3.抗战歌曲:①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其中 由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我国国歌。
新课导入
这是哪里? 北京大学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知道科举制度的弊端、废除及历史意义;知道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京师大学堂的创建等;掌 握《申报》、商务印书馆、电影等的出现;了解民国时期文学艺术取得的成就。
壹 近代教育的发展 、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 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③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 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上海的《东方杂志》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
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
影响: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考链接
(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 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 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
C 号召人们( )
A.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 B.争取美苏支援,坚定胜利信心 C.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D.开辟致富道路,带动经济发展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B ( )

八上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点精讲+同步练习题

八上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点精讲+同步练习题

知识点整理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o新式教育: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3.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4.1902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5.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o创办报纸:1.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服》,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3.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o出版机构:1.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文学艺术的成就《歌女红牡丹》1931年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考点复习1、新式教育的创办2、科举制度的废除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1901年,清政府决定废除八股文;1903年,清政府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

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3、新闻业的发展(1)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报纸。

(4)上海《东方杂志》、陈独秀《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4、出版业的发展(1)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特色,提高学生对家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我们的家乡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资源第二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1. 家乡的传统节日2. 家乡的民间习俗3. 家乡的特色美食第三课时:家乡的文化遗产1. 家乡的历史名人2. 家乡的传统艺术3. 家乡的重要历史事件第四课时:家乡的现代发展1. 家乡的经济发展2. 家乡的社会事业3. 家乡的未来规划第五课时:我为家乡骄傲1.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4. 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特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3. 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1. 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 相关书籍、文章等参考资料。

3. 网络资源,如地方新闻、报道等。

六、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土地资源2. 家乡的水资源3. 家乡的动植物资源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分享对家乡自然资源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自然资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程度。

【历史】2020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历史】2020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关键字】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狂人日记》的思想性。

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近代杰出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学生回答: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束缚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5.教师提问:这些形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学生回答: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6.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有何作用?学生回答:主要有商务印书馆;还有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束缚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学生回答: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知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艺术家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民国时期的教育文学事业的发展,创制表格,使学生对知识点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点,进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时代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狂人日记》的思想性。

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近代杰出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歌曲《黄河大合唱》,感受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热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
时期新式学校
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
甲午战争之后北洋西学堂
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
学生回答: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
学生回答: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
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5.教师提问:这些形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
学生回答: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6.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主要有商务印书馆;还有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学生回答: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标导学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1.教师引导:列表说明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成就。

作者作品
鲁迅《狂人日记》
《阿Q正传》
郭沫若《女神》
茅盾《子夜》
曹禺《雷雨》
巴金《家》
老舍《骆驼祥子》
徐悲鸿《愚公移山》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洗星海《黄河大合唱》
的特征?
学生回答:《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3.教师讲述: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

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4.教师出示:《聂耳》《洗星海》,并提问:他们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学生回答: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其中《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洗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5.教师提问:你知道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是1905拍摄的《定军山》和1931年《歌女红牡丹》。

6.教师讲述: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三、课堂总结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旧的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19世纪后半期,一批新式学堂先后在中国诞生。

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在中国近代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诞生的近代报刊、文学艺术,激励了人民的革命斗争,也极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