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北师大版八年级下)2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归纳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归纳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

如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等。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生态系统 生物消费者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解者(1).生态系统的成分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A: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空气、水、矿物质、阳光和热能等。

作用:为生物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a.特点:属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及自养型微生物:硝化细菌等化能细菌及光合细菌)b.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制造有机物为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c.地位: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生物,必备成分C:消费者:a.特点:属异养型生物(动物、人及寄生性微生物)。

b.级别: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c.作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分解者:a.特点:主要是异养型.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另外还有少量腐生动物)b.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再度被生产者利用c.地位:也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2).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食物链 基本模式:生产者+不同级别的消费者书写原则:植物(起点)→植食性动物→小型→中型→大型肉食动物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三四五分类:捕食链.寄生链.腐生链 环节:一般不超过5个环节形成 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食物网 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被多种肉食动物所食功能: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A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条式的联系。

**注意:食物链的起始点是生产者。

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的方向从生产者指向消费者。

如:草→虫→青蛙→蛇次级消费者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食物链B.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的网状联系。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三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的活动“制作生态瓶”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三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的活动“制作生态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制作生态瓶》说课稿一、使用教材本实验是基于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三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的活动“制作生态瓶”的拓展设计。

二、实验器材小铲子、棉签、3L透明玻璃瓶、感应温度贴、过滤棉、手抄渔网、大烧杯。

陆地生态瓶:洗净河沙、种植土、腐木(树皮或树干)、苔藓、小型植株(连土一起移植,防止伤到根)、小型动物(蚂蚁、蚯蚓、蜗牛)。

淡水生态瓶:洗净的河沙、过滤的河水、小石块、水草、田螺、小鱼。

海洋生态瓶:洗净海沙、过滤海水、海葡萄(海藻)、小贝壳、蛤蜊、钉螺、扇贝。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教材分析:北师大版的八年级下册生物书进入到第八单元后,着重介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强调生物依赖一定的环境。

在学完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后,教材提出了“制作生态瓶”的活动,通过制作生态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锡溪学校地处惠来县仙庵镇锡溪村,是一个纯农业山村,学校虽实验条件有限,但仙庵镇全镇属沿海丘陵地形,依山傍水,拥有长达22公里的海岸线,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乡土资源丰富。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但在进行第一次实验时,学生自主制作的生态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缺点:1、生态瓶成分不全,瓶子里只有一根水草和一条金鱼,金鱼很快缺氧;2、生态瓶里淤泥太多,昆虫没有栖息环境,瓶壁污浊,很难观察瓶内生物的状态;3、有学生不了解生物的习性,将海螺、海虾放入淡水,造成了生物的死亡。

创新要点:鉴于第一次实验的失败,不少学生提出要对生态瓶做出改进,以达到更好的实验结果。

为了满足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实验“制作不同类型的生态瓶”。

最终经过师生讨论,根据课本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决定制作陆地、淡水、海洋三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瓶,拓展了实验内容。

受第一次实验的影响和启发,学生在第二次实验中,对材料进行了改进,比如淤泥中有太多的微生物,会消耗瓶里的氧气,改成冲洗过的沙子,既能为微生物提供生活环境,又不会造成污染。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共23张PPT)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共23张PPT)

四、运用巩固 2.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 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 了,这一事实说明( C ) A.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只能一成不变, 否则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C.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越少越好
四、运用巩固
想一想:
生态系统为什么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呢?
二、活动探究


草 鼠狐 鼠
数 量

草 狐鼠
草 鼠 狐 时间
二、活动探究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 当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 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 我调节(调整系统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克 服了系统内部的变化及外界的干扰,维持相 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
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五、感悟延伸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二、活动探究 影响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大小的因素
如果农田生态系统中,只有一条食物链, 大量捕捉青蛙,会不会造成虫灾? 农作物 害虫 青蛙 蛇
二、活动探究
影 昆虫

食虫鸟





蟾蜍

节 能




大 小

的 因
猫头鹰

二、活动探究
影响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大小的因素:
生动探究 北美的凯巴森林
二、活动探究 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 讨论:
1.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 2.为什么1925年以后鹿的数量不断减少? 3.凯巴森林生态系统在30多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变化的?

③第八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下册23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③第八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下册23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樊相镇二中学案科目生物课题③第23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间2012年月日主备教师范老师评价等级年级八年级班别小组学生姓名【复习】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和,使其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非生命物质和能量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目标】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原因;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4、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导课】自制生态瓶里的生物能不能长时间存活?【预习】课本82—87页一.《基础练习》第33页:一.填空题二.预习提示1.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之间、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凯巴森林中植被、黑尾鹿和肉食动物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是通过这三种生物数量的维持的。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当生态系统发生一定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的状态。

一般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稳定性就越。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能力,导致稳定状态被破坏。

5.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自然因素:、、、、等;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大自然,如修建大型工程、大量排放有毒物质、引进或毁灭某些生物物种、大量地施用农药或化肥等。

【展示】1.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4.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5.外来物种的入侵;6.《基础练习》第33页:一.填空题【反馈】《基础练习》第33-34页:二.选择题,三、判断题;【巩固与提高】《基础练习》第35页:四、分析说明题。

【反思与收获】八年级生物下册- 23 -。

北师版八生下8生物与环境2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北师版八生下8生物与环境2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v 表示环境,则能正确表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
( B)
A
名师点拨
B
预习反馈
C
基础训练
D
能力训练
第 20 页
八年级 生物 全一册 北师版
12.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
述中正确的是
( C)
A.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C.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 C)
A.化学能 B.光合作用 C.太阳能 D.有机物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第 12 页
八年级 生物 全一册 北师版
知识点二: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
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形成
八年级 生物 全一册 北师版
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能量从生态系统进入环境的过程 C.生态系统内伴随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过程 D.能量从环境进入生态系统的过程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 C)
能力训练
第 15 页
八年级 生物 全一册 北师版
8.下列图解中能正确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是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 全一册 北师版
第 2 课时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第1页
八年级 生物 全一册 北师版
重难点解读
1.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太阳能以光能的形式被生产者固定下来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重度污染,遭到破坏; 停止排污,逐渐恢复原有结构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大约要几十年到几百年
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过程大约要十几年到几十年
森林生态系统
抵抗力稳定性更强 恢复力稳定性更弱
草原生态系统
抵抗力稳定性更弱 恢复力稳定性更强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A、马尾松林营养结构复杂
B、马尾松林适应环境的能力弱
C、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
D、松毛虫适应环境弱 2.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 B ) A、温带草原 B、北极冻原
C、热带雨林
D、北方针叶林
3、近年来,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东海的渔场、海 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 的原因是( B )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C.树木的大量砍伐 A.热带雨林 D.海洋石油开采 B.温带草原 4、下列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 )
牛蛙(美国青蛙) (Rana catesbeiana) 原分布于北美洲,1959年引入我国,现几乎遍及我国北京以南 地区,由于其适应性强,易于入侵扩散,使本地两栖类面临减 少和绝灭的危险。
美国白蛾 (秋幕毛虫、秋幕蛾) (Hyphantria cunea) 原产北美洲,现分布 于我国辽宁、河北、 山东、天津、陕西、 等地,危害果树、林 木、农作物及野生植 物等200多种植物。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当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 来因素干扰时,由于生态系统调整本身各 成分的数量,克服了系统内部的变化及外 界的干扰,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二)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二)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二)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教材P74~P75)1.能量的获得:(1)生产者(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能量贮存在有机物中。

(2)草食动物:通过摄食获得有机物,同时获得能量。

(3)肉食动物:通过捕食草食动物获得能量。

2.途径:沿食物链依次流动。

3.特点:沿食物链各环节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4.生物体数量与能量关系(能量金字塔):越向食物链后端,生物体数量愈少,贮存的能量也愈少。

5.图示举例:6.请写出【情境思考】问题的答案。

提示:选第一种。

理由:第一种选择减少了能量的消耗。

小组合作分析:“万物生长靠太阳”,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什么?提示: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输入生态系统中,开始了能量流动。

【微点思考】如何理解“一山不容二虎”?提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处于最高营养级的老虎数量是最少的。

【活学巧记】食物链中各成分与营养级的比较草(生产者)——第一营养级↓食草昆虫(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蜘蛛(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鸟(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猫头鹰(四级消费者)——第五营养级【易错点拨】生物体能量的四大去向(1)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2)排泄物、尸体等带走一部分能量;(3)通过食物链流入下一营养级一部分能量;(4)剩下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教材P76~P77)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呼吸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e.动物摄食。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

(2)物质进入生物部分:组成生物体的各种物质来自无机环境,绿色植物将从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物质构成植物体,并使这些物质进入食物链。

(3)物质返回无机环境:生物遗体被分解者分解,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又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生物(春使用)《第二十三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2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生物(春使用)《第二十三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2
2.昆虫中除了白蚁、蟑螂和蝈蝈外 基本死亡,食物链等营养结构联系中断。
3.靠花粉传播繁殖的植物都灭绝了, 粮食严重减产。
• 实验的失败表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 类还无法建造一个脱离地球自然环境而又 能让人类休养生息的生态系统。
•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要珍惜爱护它。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 结构功能不会破坏。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前面我们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那么我们能否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功能特点,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 生态系统呢?
生物圈2号
• 美国橄榄球员约翰艾伦发起
• 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
• 耗资15亿美元,历时8年
• 1991年9月26日美国8名科学家进驻
• 占地128公顷,有7种生态群落区(5个野 生生物群落: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海洋、 沼泽、沙漠和2个人工生物群落:农业区 和居住区)
• 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迁入,迁出及其它 变化使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我们 就把: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 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即:生物 与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 间相对稳定平衡)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思考
生态系统为什么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呢?
二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森林
&
农田
• 讨论:这个水域在环 境污染下,还能保持 稳定性吗?
• 不能,一个生态系统 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 一定限度的,如果外 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 这个限度,生态系统 的相对稳定状态就会 遭到破坏。
三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 哪些因素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
破坏因素:
• 1、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3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3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以及在实际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进行生态环境的维护。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学生动手进行生态系统稳定性模型的构建,通过模型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如何有效地交流思想,整合不同的观点,形成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全面理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展示一段关于生态平衡被破坏后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视频,如过度捕猎、乱砍滥伐等,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注。
-提问学生:“为什么生态平衡被破坏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系统是如何保持稳定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
2.教学目标:
-引起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兴趣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其内化为自身行动的动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意愿。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生动的实例,如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维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直观展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发现自身知识盲点,提高自我纠错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概括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知识点。
-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福祉的重要性。
2.教学方法:
-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价值观。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23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优质教案(3)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23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优质教案(3)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概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地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地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地相互关系地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地作用。

(二)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地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地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地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地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地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生态类型地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地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地辩证观点地教育;通过归纳生态系统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类型地分布与特点地教学,渗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地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地概念;(2)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地作用。

2、教学难点:(1)活动“分析森林中地生物及其生活环境”;(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地作用。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模式(讲练结合)五、教学过程容三、生态系统地组成1、引导学生观看生态系统组成地有关影视资料与图片。

2、组织“分析森林中地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地活动:(1)根据各种生物生活地特点,可以将生态系统中地生物分为哪几种类型?1、观看图片资料,思考。

2、进行分析与讨论,认识生态系统中地生物及其环境地关系,并回答:(1)分为三类:植物、动物、大型真菌(2)存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系统中各种生物地作用。

(1)一个生态系统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地?分别有哪些?(2)为什么说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地生产者?(3)为什么动物是消费者?(4)作为分解者地细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地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

(3)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消费有机物。

(4)分解生态系统中六、课堂练习一、选择题(把选项填在括号内地横线上)1.下列术语中,阐述生态系统地是:()A.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B.一定区域内同种物个体地总和C.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地总和D.生物群落与机环境相互作用地自然系统2.黄羊、跳鼠等善于奔跑地动物一般都生活在哪种类型地生态关系中()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地生物是:()A.仅限于绿色植物B.仅限于自养生物C.全部自养生物和部分异养生物D.全部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4.一个自然群落中地一条普通食物链地顺序是:()A.自养生物食草动物异养生物B.自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C.异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 D.自养生物次级消费者异养生物5.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地相对封闭地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地数量将会:()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上升后又下降6.在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制造地有机物,最终消失于:()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三级消费者D.分解者7.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地生物一定是:()A.次级消费者B.初级消费者C.生产者D.分解者8.生态系统内,食物网越复杂,说明:()A.生产者地个体数量过多 B.消费者地个体数量多C.消费者地种类越多 D.分解者地种类越多七、5分钟检测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生产者地是()A.树木B.杂草B. C.粮食作物 D.蘑菇2、海洋生态系统中主要地生产者是()A.苔藓植物B.藻类植物C.蕨类植物D.被子植物3、地球上最大地生态系统是()A.生物圈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种奇观地生态因素是:( )A .水份B .温度C .光照D .土壤5、读生物圈地生态系统示意简图,其中 字母能正确表示此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地一项是( )A. 图中地A 表示分解者,B 表示环境,C 表示消费者B. 图中地A 表示环境,B 表示分解者,C 表示消费者C. 图中地A 表示消费者,B 表示分解者,C 表生产者 AC示环境D.图中地A表示消费者,B表示环境,C表示B 分解者答案:课堂练习答案(1、D;2、B;3、B;4、B;5、D;6、D;7、A;8、C)5分钟检测答案(1、D;2、B;3、A;4、B;5、B)第二节生态系统地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学习对图文资料地分析,尝试总结与生态系统地结构与功能有关地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河流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热带雨林 2.农业生态系统较之其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被破坏, 主要原因是 ( ) A.营养结构单一 B.人为干扰太多 C.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 D.长期种植同一种植物 3.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着茂密的森林植被,但是 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破坏这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 原因是 ( ) A.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频繁,使植物数量减少 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使植物死亡 C.长年干旱,植物无法生存 D.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放牧
6.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原植被、草原 鼠类、食鼠动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数量变化关系,请回答:
草原植被→鼠类→食鼠动物 。 (1)写出这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2)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维持相对 稳定和平衡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我调节 力,但这种能力是 有限度 的。 能
作业:1、2、4、6题
当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
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 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 态。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无强弱之 分呢?
思考与讨论
哪个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强?
森林 农田
讨论:这个水域在
环境污染下,还能 保持稳定性吗?
• • • • •
4.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封山育林,禁止随意打猎 B.减少使用农药,控制环境污染 C.大量植树,增加绿地面积 D.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
• 5.玉米螟在田里大量繁殖,造成玉米严重减产,引起该农 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可能原因是 ( ) • A.破坏了食物链 B.农民大量清除了田间的杂草 • C.大量捕杀了田鼠 D.大量捕杀了黄鼬
哪些因素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
沙化的耕地
污染的水域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1、自然因素 :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 洪水泛滥、台风海啸等。 2、人为因素 :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 想一想: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吗?
生 态 系 统 的 稳 定 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 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即: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
物与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 平衡的状态)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思考与讨论
生态系统为什么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呢?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来看一个简单草原生态系统模型:草→兔→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考:当该草原迁入一群羊后,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原因。 3.简述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活动:
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既有出生也有死亡,既有迁 入也有迁出;阳光、温度、水分等无机环境因素也 在不断地改变。 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变化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就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