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EBS-R12-各模块会计分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采购模块 (3)
一、资产采购(科目来源:库存组织) (3)
二、费用采购(科目来源:PO系统选项、手工输入) (3)
三、外协采购(科目来源:成本要素) (3)
第二章库存模块 (4)
一、名词解释 (4)
二、库存采购(科目来源:库存组织、子库存) (4)
三、杂项处理(科目来源:子库存、手工输入) (5)
四、销售交易(科目来源:子库存、OE定单类型) (5)
五、转帐(科目来源:子库存、组织间网络) (5)
六、在制品交易(科目来源:子库存、离散类型) (7)
七、标准成本更新(科目来源:库存组织、转移网络) (7)
第三章车间模块 (8)
一、名词解释 (8)
二、在制品移动交易(科目来源:离散类型、成本要素) (8)
三、外协处理(科目来源:离散类型、成本要素、库存组织) (9)
四、任务令差异结转(科目来源:离散类型) (9)
五、标准成本更新(科目来源:离散类型) (10)
第四章应收帐款模块 (11)
一、发票处理(科目来源:自动会计准则、AR系统选项、手工输入) (11)
二、到款处理(科目来源:付款方法、调整类型、AR系统选项) (11)
三、调整(科目来源:调整类型、AR系统选项、发票、到款) (12)
第五章应付帐款 (13)
一、说明 (13)
二、录入发票(科目来源:采购定单、税码、供应商地址、AP系统选项) (13)
三、录入借项通知单(科目来源:采购定单、供应商地址、税码、AP系统选项) (14)
四、付款(科目来源:银行帐户、AP发票、AP系统选项) (14)
五、预付款处理(科目来源:供应商、AP系统选项) (15)
六、更新发票分配(科目来源:发票、手工输入) (16)
第六章固定资产模块 (17)
一、固定资产增加(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17)
二、固定资产折旧(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17)
三、固定资产重新分类(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17)
四、固定资产调整(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17)
五、固定资产转移(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18)
六、固定资产报废(科目来源:资产分类、资产帐簿) (19)
七、固定资产价值重估(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20)
八、在建工程处理(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21)
第七章总帐模块 (23)
ORACLE EBS 各模块会计分录
第一章采购模块
一、资产采购(科目来源:库存组织)
1、物料接收
借材料采购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贷应计暂估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2、接收返回供应商
借应计暂估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贷材料采购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二、费用采购(科目来源:PO系统选项、手工输入)
1、接收
借材料采购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贷应计费用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2、交货
借费用科目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贷材料采购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注释:不作应计暂估的采购接收、交货时不产生分录,如服务采购
3、用户返回接收
借材料采购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贷费用科目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4、接收返回供应商
借应计费用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贷材料采购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三、外协采购(科目来源:成本要素)
1、物料接收
借材料采购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贷应计暂估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2、接收返回供应商
借应计暂估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贷材料采购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第二章库存模块
一、名词解释
1、对方科目:
手工输入一个或多个科目
2、存货科目包括:
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物料科目
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物料费用科目
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资源科目
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外协科目
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制造费科目
3、生产成本科目包括:
生产成本-物料科目
生产成本-物料费用科目
生产成本-资源科目
生产成本-外协科目
生产成本-制造费科目
4、存货/生产对应科目:存货科目和生产科目相同成本要素的科目互
称,如物料、资源等科目。
二、库存采购(科目来源:库存组织、子库存)
1、接收交货
1)记录成本项目
借存货科目交货数量*标准单价
贷材料采购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物料费用吸收科目交货数量*标准单价*物料费用比率
PPV差异差额
2)不记录成本项目
借子库费用科目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贷材料采购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2、库存返回接收
1)记录成本项目
借材料采购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物料费用吸收科目交货数量*标准单价*物料费用比率
PPV差异差额
贷存货科目交货数量*标准单价
2)不记录成本项目
借材料采购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贷子库费用科目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三、杂项处理(科目来源:子库存、手工输入)
1、杂项出库
借对方科目交易数量*标准单价
贷存货科目交易数量*标准单价
2、杂项入库
借存货科目交易数量*标准单价
贷对方科目交易数量*标准单价
四、销售交易(科目来源:子库存、OE定单类型)
1、销售出库
借销售成本交易数量*标准单价
贷存货科目交易数量*标准单价
2、销售退货
借存货科目交易数量*标准单价
贷销售成本交易数量*标准单价
五、转帐(科目来源:子库存、组织间网络)
1、子库存转帐
借转入子库存货科目交易数量*标准单价
贷转出子库存货科目交易数量*标准单价
2、组织间直接转移
转出组织:
借组织间往来-应收帐款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1+加价比例)+运费
贷存货科目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
组织间往来-运费运费
组织间往来-转移利润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加价比例
转入组织:
借存货科目交易数量*标准单价2
贷组织间往来-应付帐款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1+加价比例)+运费物料费用吸收科目交易数量*标准单价2*物料费用比率
组织间往来-差异差额
3、组织间在途转移
(1)FOB点在收货点
转出组织:
发货:
借组织间往来-在途库存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
贷存货科目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
对方接收后:
借组织间往来-应收帐款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1+加价比例)+运费贷组织间往来-在途库存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
组织间往来-运费运费
组织间往来-转移利润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加价比例
转入组织:
接收:
借存货科目交易数量*标准单价2
贷组织间往来-应付帐款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1+加价比例)+运费
物料费用吸收科目交易数量*标准单价2*物料费用比率
组织间往来-差异差额
(2)FOB点在发货点:
转出组织:
发货:
借组织间往来-应收帐款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1+加价比例)
贷存货科目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
组织间往来-转移利润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加价比例
转入组织:
对方发货:
借组织间往来-在途库存交易数量*标准单价2
贷组织间往来-应付帐款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1+加价比例)
组织间往来-运费运费
物料费用吸收科目交易数量*标准单价2*物料费用比率
组织间往来-差异差额
接收:
借存货科目交易数量*标准单价2
贷组织间往来-在途库存交易数量*标准单价2
六、在制品交易(科目来源:子库存、离散类型)
1、任务令领料
借生产成本对应科目* 领料数量*标准单价
贷存货对应科目领料数量*标准单价
2、任务令部件返回
借存货对应科目返回数量*标准单价
贷生产成本对应科目返回数量*标准单价
3、完工入库
借存货对应科目完工数量*标准单价
贷生产成本对应科目完工数量*标准单价
4、完工返回
借生产成本对应科目返回数量*标准单价
贷存货对应科目返回数量*标准单价
5、废品交易
借对方科目废品数量*标准单价
贷生产成本科目废品数量*标准单价
七、标准成本更新(科目来源:库存组织、转移网络)
借在途库存在途数量*(新成本-旧成本)
贷成本更新科目在途数量*(新成本-旧成本)
借存货科目库存数量*(新成本-旧成本)
贷成本更新科目库存数量*(新成本-旧成本)
第三章车间模块
一、名词解释
1、生产成本科目包括:
生产成本-物料科目
生产成本-物料费用科目
生产成本-资源科目
生产成本-外协科目
生产成本-制造费科目
二、在制品移动交易(科目来源:离散类型、成本要素)
1、资源交易
(1)标准成本
借生产成本-资源科目资源数量*资源标准价格
贷资源吸收科目资源数量*资源标准价格
(2)实际成本
借生产成本-资源科目资源数量*资源实际价格
贷资源吸收科目资源数量*资源实际价格
2、资源退回交易
(1)标准价格
借资源吸收科目资源数量*资源标准价格
贷生产成本-资源科目资源数量*资源标准价格
(2)实际价格
借资源吸收科目资源数量*资源实际价格
贷生产成本-资源科目资源数量*资源实际价格
3、制造费分摊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科目制造费计算基准值*标准价格
贷制造费吸收科目制造费计算基准值*标准价格
4、制造费退回分摊
借制造费吸收科目制造费计算基准值*标准价格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科目制造费计算基准值*标准价格
三、外协处理(科目来源:离散类型、成本要素、库存组织)
1、外协采购交货
(1)标准成本
借生产成本-外协交货数量*标准价格
贷材料采购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物料费用吸收科目交货数量*标准价格*物料费用比率
PPV差异差额
(2)实际成本
借生产成本-外协交货数量*采购价格+交货数量*实际价格*物料
费用比率
贷材料采购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物料费用吸收科目交货数量*实际价格*物料费用比率
2、外协采购返回接收
(1)标准成本
借材料采购返回数量*采购单价
物料费用吸收科目返回数量*标准价格*物料费用比率
PPV差异差额
贷生产成本-外协返回数量*标准价格
(2)实际成本
借材料采购返回数量*采购单价
物料费用吸收科目返回数量*实际价格*物料费用比率
贷生产成本-外协返回数量*实际价格+返回数量*实际价格*物料
费用比率
四、任务令差异结转(科目来源:离散类型)
(1)上一级投入产出差异结转,即物料价值的引入和释放的差异,全部进
入物料差异科目:
借生产成本差异-物料差异科目物料价值引入-物料价值释放
贷生产成本科目物料价值引入-物料价值释放
(2)本级投入产出差异结转,即本次加工非物料价值的引入和释放的差
异,进入对应差异科目:
借生产成本差异-资源差异本级资源价值引入-本级资源价值释放
贷生产成本-资源科目本级资源价值引入-本级资源价值释放
借生产成本差异-外协差异本级外协价值引入-本级外协价值释放
贷生产成本-外协科目本级外协价值引入-本级外协价值释放
借生产成本差异-制造费差异本级制造费价值引入-本级制造费价值释放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科目本级制造费价值引入-本级制造费价值释放
五、标准成本更新(科目来源:离散类型)
1、任务令领料
借生产成本科目领料数量*新旧成本差
贷生产成本-标准成本差异领料数量*新旧成本差
2、本级资源消耗
借生产成本-资源科目本级资源使用量*资源新旧成本差
贷生产成本-标准成本差异本级资源使用量*资源新旧成本差
3、本级外协物料
借生产成本-外协科目本级外协项目使用量*外协项目新旧成本差
贷生产成本-标准成本差异本级外协项目使用量*外协项目新旧成本差
4、本级制造费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科目本级制造费基准值*制造费新旧成本差
贷生产成本-标准成本差异本级制造费基准值*制造费新旧成本差
第四章应收帐款模块
一、发票处理(科目来源:自动会计准则、AR系统选项、手工输入)
1、输入销售发票/借项通知单
借应收帐款交易数量*销售价格*(1+税率)+运费
贷待实现销售收入交易数量*销售价格
运费运费
销售税金交易数量*销售价格*税率
借待实现销售收入结转金额
贷销售收入结转金额
2、输入贷项通知单
借待实现销售收入交易数量*销售价格
贷应收帐款交易数量*销售价格
3、贷项通知单核销
借应收帐款(CM)交易数量*销售价格
贷应收帐款(INV)交易数量*销售价格
( 汇兑损益贷项、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二、到款处理(科目来源:付款方法、调整类型、AR系统选项)
1、登录到款
借银行存款/现金/商业票据到款金额
贷预收帐款到款金额
2、到款核销
借预收帐款核销金额
财务费用-现金折扣现金折扣
贷应收帐款核销金额+现金折扣
( 汇兑损益到款、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3、杂项收款
借银行存款/现金/商业票据(+/-)收款金额
贷对方科目(+/-)收款金额
三、调整(科目来源:调整类型、AR系统选项、发票、到款)
1、发票帐目调整
借对方科目调整金额
贷应收帐款调整金额
2、收款汇率调整
借银行存款/现金/商业票据到款金额*新旧汇率差
贷汇兑损益到款金额*新旧汇率差
第五章应付帐款
一、说明
1、应付帐款的分录较多,因为它分录的产生是以发票的分配行为根据,发
票录入、付款时每个发票分配行产生一组分录。
2、预付款处理:
1)预付款核销时,会在预付款发票的分配行上产生一个调整行,其科目为
旧科目,金额为核销金额的负数;同时在预付款的付款凭证上增加两行记
录,预付款发票负支付,被核销发票正支付。
2)取消预付款核销时,会在预付款发票的分配行上产生一个调整行,其科
目为旧科目,金额为取消核销金额;同时在预付款的付款凭证上增加两行
记录,预付款发票正支付,被核销发票负支付。
3)反复做预付款核销、取消核销操作,每次产生的分录行会越来越多。
4)核销和取消核销时的‘批准’其实是预付款分配行调整的批准。
二、录入发票(科目来源:采购定单、税码、供应商地址、AP系统选项)
1、匹配采购定单
1)作应计暂估的采购
借应计暂估/应计费用匹配数量*采购单价
应交税金匹配数量*发票单价*税率
IPV差异差异
贷应付帐款匹配数量*发票单价(1+税率)
(汇兑损益定单、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2)不作应计暂估的采购
借采购订单目标科目匹配数量*采购单价
应交税金匹配数量*发票单价*税率
IPV差异差异
贷应付帐款匹配数量*发票单价(1+税率)
( 汇兑损益定单、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2、直接分配
借对方科目集发票金额
贷应付帐款发票金额
三、录入借项通知单(科目来源:采购定单、供应商地址、税码、AP系统选项)
1、匹配采购定单
1)作应计暂估的采购
借应付帐款匹配数量*发票单价(1+税率)
( 汇兑损益定单、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贷应计暂估/应计费用匹配数量*采购单价
应交税金匹配数量*发票单价*税率
IPV差异差异
2)不作应计暂估的采购
借应付帐款匹配数量*发票单价(1+税率)
( 汇兑损益定单、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贷采购订单目标科目匹配数量*采购单价
应交税金匹配数量*发票单价*税率
IPV差异差异
2、直接分配
借应付帐款发票金额
贷对方科目集发票金额
四、付款(科目来源:银行帐户、AP发票、AP系统选项)
1、正常付款(备用金、普通发票)
借应付帐款支付金额+现金折扣
贷现金/银行存款/商业票据支付金额
现金折扣现金折扣
( 汇兑损益付款、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2、借项发票核销(零支付)
借应付帐款(INV) 核销金额
贷现金/银行存款核销金额
借现金/银行存款核销金额
贷应付帐款(DM) 核销金额
( 汇兑损益付款、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3、远期支付确认
借承兑汇票支付金额
贷银行存款支付金额
4、取消付款
(1)付款金额为正数的支付行
借现金/银行存款/商业票据支付金额
现金折扣现金折扣
贷应付帐款支付金额+现金折扣
( 汇兑损益付款、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2)付款金额为负数的支付行
借应付帐款支付金额
贷现金/银行存款/商业票据支付金额
(汇兑损益付款、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五、预付款处理(科目来源:供应商、AP系统选项)
1、录入预付款发票
借备用金发票金额
贷应付帐款发票金额
2、预付款核销
核销,未批准:
借应付帐款(INV) 核销金额
贷银行存款(付款银行目前科目) 核销金额
( 汇兑损益付款、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批准:
借银行存款(付款银行付款时科目) 核销金额
贷应付帐款(PREPAY) 核销金额
借应付帐款(PREPAY) 核销金额
贷备用金核销金额
(汇兑损益付款、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3、取消核销
取消核销,未批准:
借银行存款(付款银行目前科目) 核销金额
贷应付帐款(INV) 核销金额
( 汇兑损益付款、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批准:
借备用金核销金额
贷应付帐款(PREPAY) 核销金额
借应付帐款(PREPAY) 核销金额
贷银行存款(付款银行付款时科目) 核销金额
( 汇兑损益付款、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六、更新发票分配(科目来源:发票、手工输入)
借应付帐款分配金额
贷旧分配科目分配金额
借新分配科目分配金额
贷应付帐款分配金额
第六章固定资产模块
一、固定资产增加(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1、新购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
贷固定资产中转固定资产净值
2、购入已使用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
贷固定资产中转固定资产净值
贷累计折旧累计折旧
借折旧费用本月折旧+折旧调整
贷累计折旧本月折旧+折旧调整
二、固定资产折旧(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借折旧费用本月折旧
贷累计折旧本月折旧
三、固定资产重新分类(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借累计折旧科目1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科目1 固定资产原值
借固定资产科目2 固定资产原值
贷累计折旧科目2 累计折旧
借折旧费用2 本月折旧
贷累计折旧科目2 本月折旧
四、固定资产调整(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1、价值调整
借固定资产调整价值
贷固定资产中转调整价值
借折旧费用本月折旧+折旧调整
贷累计折旧本月折旧+折旧调整
2、年限调整、方法调整、残值调整
借折旧费用本月折旧+折旧调整
贷累计折旧本月折旧+折旧调整
五、固定资产转移(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1、成本中心之间转帐
(1)折旧时效:当月折旧
借累计折旧科目1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科目1 固定资产原值
借固定资产科目2 固定资产原值
贷累计折旧科目2 累计折旧
借折旧费用2 本月折旧
贷累计折旧2 本月折旧
(2)折旧时效:下月折旧
转帐当月:
借累计折旧科目1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科目1 固定资产原值
借固定资产科目2 固定资产原值
贷累计折旧科目2 累计折旧
借折旧费用1 本月折旧1
贷累计折旧1 本月折旧1
转帐后月份
借累计折旧1 本月折旧1
贷折旧费用1 本月折旧1
借折旧费用2 本期折旧1+本月折旧2
贷累计折旧2 本月折旧1+本期折旧2
2、公司间转帐(不同平衡段)
(1)折旧时效:当月折旧
借累计折旧1 累计折旧
公司间应收1 固定资产净值
贷固定资产1 固定资产原值
借固定资产2 固定资产原值
折旧费用2 本月折旧
贷累计折旧2 累计折旧+本月折旧
公司间应付2 固定资产净值
(2)折旧时效:下月折旧
转帐当月:
借累计折旧1 累计折旧
公司间应收1 固定资产净值
贷固定资产1 固定资产原值
借固定资产2 固定资产原值
贷累计折旧2 累计折旧
公司间应付2 固定资产净值
借折旧费用1 本月折旧1
贷累计折旧1 累计折旧1
转帐后月份
借累计折旧1 本月折旧1
贷折旧费用1 本月折旧1
借折旧费用2 本月折旧2+本月折旧1
贷累计折旧2 本月折旧2+本月折旧1
六、固定资产报废(科目来源:资产分类、资产帐簿)
1、报废
(1)折旧时效:当月折旧
借折旧费用本月折旧
贷累计折旧本月折旧
借累计折旧累计折旧
销售清算科目销售金额
清理费用清理费用
报废损益差异
贷销售收入销售金额
费用清算科目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
(2)折旧时效:下月折旧
报废当月:
借累计折旧累计折旧
销售清算科目销售金额
清理费用清理费用
报废损益差异
贷销售收入销售金额
费用清算科目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
借折旧费用本月折旧1
贷累计折旧本月折旧1
报废下月:
借累计折旧本月折旧1
贷折旧费用本月折旧1
2、报废取消
借销售收入销售金额
费用清算科目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
贷累计折旧累计折旧
销售清算科目销售金额
清理费用清理费用
报废损益差异
借折旧费用本月折旧+折旧调整
贷累计折旧本月折旧+折旧调整
七、固定资产价值重估(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1、重估方法1:重估折旧,不摊销累计重估、不报废累计重估
(1)未完全折旧资产重估
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重估比率
贷累计重估固定资产净值*重估比率
累计折旧累计折旧*重估比率
(2)已完全折旧资产重估(折旧年限延长)
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重估比率
贷累计重估差异
累计折旧(累计折旧*旧折旧年限/新折旧年限)*(1+重估比率)-
累计折旧
2、重估方法2:不重估折旧,不摊销累计重估、报废累计重估
重估时:
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重估比率
累计折旧累计折旧
贷累计重估固定资产原值*重估比率+累计折旧
新每月折旧额:按照‘新固定资产原值’和‘剩余月份’重新计算
固定资产报废时,假设没有清理收入和清理费用发生:
借累计折旧累计折旧
累计重估累计重估
贷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
报废损益差异
3、重估方法3:不重估折旧,摊销累计重估
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重估比率
累计折旧累计折旧
贷累计重估固定资产原值*重估比率+累计折旧
每月摊销累计重估:
借累计重估摊销金额
贷重估摊销摊销金额
八、在建工程处理(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1、在建工程价值转移
(1)已经资本化在建工程之间转移价值
借固定资产科目1 转移价值
贷固定资产科目2 转移价值
借累计折旧科目1 折旧调整价值1
贷折旧调整费用科目1 折旧调整价值1
借折旧费用科目2 折旧调整价值2+本期折旧
贷累计折旧科目2 折旧调整价值2+本期折旧
(2)未资本化在建工程之间转移价值
借在建工程中转转移价值
贷在建工程1 转移价值
借在建工程2 转移价值
贷在建工程中转转移价值
(3)已资本化价值转移到未资本化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转移价值
贷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借累计折旧折旧调整
贷折旧费用折旧调整
(4)未资本化价值转移到已资本化在建工程
借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贷在建工程转移价值
借折旧费用折旧调整
贷累计折旧折旧调整
2、在建工程调整
借在建工程工程费用增加值
贷在建工程中转工程费用增加值
3、在建工程资本化
借固定资产工程总费用
贷在建工程工程总费用
4、在建工程报废,重新起用同固定资产,只是没有累计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