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教案1 北师大版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7课时)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第7课时)安徽淮南洞山中学罗慧武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光合作用的实质与意义。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对农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3.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二)教学难点光合作用对农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引入通过课件带领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
引出课题——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及应用。
(板书:第1节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及应用)回忆所学知识,对前述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尝试用公式表示光合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公式表达出来,对学生描述的公式进行点评。
[板书:一、光合作用的公式尝试用公式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二氧化碳+水淀粉(贮存能量)+氧气叶绿体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带领学生对公式进行分析:物质转变: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以淀粉为主的复杂有机物。
能量转化:光能转变成为储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板书:二、光合作用的实质1.物质转变:简单的无机物转变为复杂的有机物2.能量转化: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提问:如果把绿叶当成制造有机物的“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机器、动力、原料、产物分别是什么?(车间是叶肉细胞;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通过思考,理解光合作用公式中蕴含的两种变化。
思考,联系所学的光合作用主要器官——叶的结构的知识进行回答。
概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在对公式分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思考、讨论,表达自己的理解。
分析光合作用的意义课件展示:各种食物、工业原料。
提问:这些食物最终来源于哪里?(板书:三、光合作用的意义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是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也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及人类利用的多种原料的来源。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5章 第1节 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教案 北师大版
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概述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1、尝试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进一步熟练显微镜操作。
2、运用给定的材料制作叶片的结构模型,推测叶片的结构与功能之间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在观察活动中,养成细致严谨、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中的一部分知识。
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是绿色植物生活的最大特点;所以本章首先讲述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一节中,先介绍光合作用有发现史,让学生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学生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徒手切片,识别叶片的结构,利用制作模型讲解叶片的结构,最后,总结归纳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学情分析:1、心理和生理特征:七年级12 班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有一定兴趣。
2、知识现状: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已经有2月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在生活中,学生对光合作用现象虽熟悉,但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尤其叶片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
3、知识障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特别是在理解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借助课件、实验和制作模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制作叶片的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学法指导:1、指导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的方法。
2、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和制作模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说课稿(第7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2.实验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操作,并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3.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如如何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成果展示: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如实验报告、思维导图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以下导入方式: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视频,如温室里的植物生长、蔬菜的栽培等,让学生感受到光合作用的实际意义,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看法。
3.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1.对于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困难,我将通过实验操作、动画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光合作用。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演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6CO2 + 6H2O +光能→ C6H12O6 + 6O2。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绿色植物的基本组成,为学习光合作用奠定了基础。
1.书面作业:
(1)请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表达式及基本过程,要求文字表述准确、条理清晰。
(2)分析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3)列举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解释它们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实践作业:
(1)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了解它们在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光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4.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和互助精神,但分工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5.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普遍具有环保意识,但可能对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
(5)总结:通过思维导图、小组汇报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说课稿(第1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3.思维导图:让学生绘制光合作用的知识结构图,帮助梳理知识脉络,提高知识整合能力。
4.应用题训练:设计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方程式及过程。
(2)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理解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通过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概念。
2.然后,以动画形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本质。
3.接下来,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并借助实验模型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小短文。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化布局,以中心辐射的方式呈现主要内容。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侧为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反应方程式,中间为光合作用的过程,右侧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生态意义。板书风格简洁明了,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通过箭头和连接线展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复习课说课稿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计划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引导他们总结和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等。然后,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疑问,我会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并提供解答和建议。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巩固薄弱环节,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过程以及光合作用与生物圈的关系。
2.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特别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详细步骤和相互关系。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一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能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光合作用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已经从之前的课程中学到了一些基本知识,但对于光合作用的详细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太了解。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可能习惯被动学习,有的学生则更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过程以及光合作用与生物圈的关系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如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对于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困难,我将通过实验演示、互动环节和多媒体资源等多种方式,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我将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和互动环节,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教案3 北师大版
《第1节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
并能正确书写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光合作用实质的分析,形成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光合作用实质的分析,形成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光合作用的实质
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PPT课件等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光合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的资料。
教师收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制作PPT,准备面条燃烧释放能量演示实验。
【内容要点】
一、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
光
水 + 二氧化碳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贮存能量)
物质转化:无机物有机物
1、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2、意义:
(1)食(有机物)源 (2)能源
(3)氧源(维持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 二、光合作用原理应用 【教学过程】。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教案1 北师大版
《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概述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1、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进一步熟练显微镜操作。
2、根据叶片光合作用的功能特性,推测叶片的结构组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在观察活动中,养成细致严谨、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熟练显微镜操作。
【教学难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解决型【教学媒体】自制多媒体PPT课件【教学准备】1、显微镜、叶片横切永久切片。
2、实验用材料:新鲜的菠菜叶片。
3、收集并自拍植物叶片组成、结构及植物表皮上气孔结构等相关图片。
4、自制植物叶片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内容要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方法和设计意图导入 激发兴趣引发思考1、 日常生活中,我们周围大部分植物的叶片排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相邻两个叶片相互错开,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2、 出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图片。
提出问题:回顾光合作用的本质。
从生活中的叶镶嵌现象,到具体的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 激发起学习的兴【对模型应用的教学反思】应用模型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叶片上下表皮颜色有差异?”,根据课堂的条件和时间因素,这个环节采取了两个不同的方式,一是叫一个学生到讲台上来,利用自制模型摆出不同的细胞是以怎样的顺序排列的,二是让其他学生把活动报告上随机排列的图组按照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构顺序排列。
同时进行,提高课堂效率。
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这种形式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热情很高,积极参与,识记效率高,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
这样的方式比单纯给学生一个图片去硬背的效果好,更有利于他们掌握各个结构的特征和位置,今后这种识记结构类型的课程,可以以类似的形式开展。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6.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梯度性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逐步攻克难点。
7.课后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此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请学生收集有关光合作用的科学史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了解科学家们为探索这一过程所付出的努力。在下一节课上,学生将分享自己的收获,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5.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感悟文章,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生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及实际应用尚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操作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光合作用的学习中,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光合作用的动画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第4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关爱植物,培养他们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意义,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实验材料和设备,让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
2.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观察叶片在光照下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感受,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以生活实例导入,如用绿植装饰教室、种植盆栽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光合作用的存在,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3.创设问题情境,如“光合作用是如何为植物提供能量的?”、“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有何重要性?”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知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意义。例如:“光合作用是什么?它是如何进行的?光合作用对植物和生态环境有何重要性?”
1.通过生活实例导入,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采用直观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内在机制。
4.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光合作用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植物、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环保意识。
1.生活实例导入: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例,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 ”---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实验创新设计
李梦迪
707班 生菜叶
刘张亮
709班 韭菜
彭月攀
715班 芹菜叶
张亚男
710班 狸藻
王鑫
710班 白菜叶
董心来
715班 包菜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求真 ● 向善 ● 尚美
0 4 说实验过程——比较
实验材料
实验原型
金鱼藻,难以找到
实验创新
芹菜叶,方便易得,效果好
玻璃器皿,易碎不安全,
塑料瓶,安全、经济
实验用具
植物被漏斗压住,妨碍接受光照 阳光充足的环境
求真 ● 向善 ● 尚美
0 1 说实验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01
生命观念
通过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建立 生物—环境关系的生命观念。
03
科学探究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组探究, 掌握科学实验的一般原则。
02
科学思维
通过对光合作用的实验创新设计,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04
社会责任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物,培养学 生保护生物的意识和责任。
植物悬浮于溶液中,舒展,利于接受光照 100W白炽灯照射,充分接受光照
试管收集气体
注射器抽取气体,更便捷
装置原理
排水法收集气体,操作麻烦,易失误 收集的氧气一次性用完,不能重复演示
利用预留气室,无需单独的收集气体 通过气室储存气体,可多次重复演示
求真 ● 向善 ● 尚美
0 5 说实验评价—反思
设计合理
求真 ● 向善 ● 尚美
0 1 说实验目标——教学重难点、方法
教学
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
重点
原理和的过程。
理解光合作用实验创新
教学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教案设计
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技能性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情感性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三、教学准备:1、准备新鲜的叶片——天门冬、菠菜叶。
2、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
3、叶片的结构模型。
4、FLASH: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
5、视频文件:(1)叶的生长;(2)植物的光合作用五、板书设计:光合作用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1、叶片的结构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观察实验: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六、课堂作业:一、填空题1.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叶的表皮细胞外壁上有一层_________________,它可以保护叶片_________________,并防止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由成对的_________________细胞构成的。
二、选择题1.叶肉栅栏层的特点是()A.细胞圆柱形,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多B.细胞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多C.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D.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少2.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重要区别是()A.细胞形状不一样B.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C.保卫细胞中无叶绿体D.两者都无叶绿体三、识图题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2.叶片的叶肉部分是指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有许多小颗粒,叫做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含叶绿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解释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介绍光合色素的种类、功能及分布,并解释它们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4.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其次,光合作用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知识点,如叶绿体结构、光合色素、光反应和暗反应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掌握这些知识点,为后续的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光合作用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光合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太阳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光合作用的知识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如设置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归纳
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光合作用的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培养他们的整合和归纳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如设置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光合作用的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培养他们的整合和归纳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3.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学习动力。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课题研究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反思与改进:
(1)教师应在课后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科普短文,字数在300-500字之间。要求: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能够向他人普及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
2.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步骤明确,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实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明显的光合作用现象,通过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例,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4)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等。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及设计构想本节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一节内容。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最重要的生理作用之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经了科学家们二百多年的探索,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教材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列在整个章节之首,通过海尔蒙特的柳树种植实验,普利斯特利实验,及萨克斯等人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来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物,取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励学生从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中汲取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对接下来光合作用的场所、实质等知识的吸收、理解、运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激发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强烈的研究兴趣,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对照实验,并用实验亲自验证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体会和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科学家们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以及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2.运用实验法设计相应的探究活动,并依次进行土豆,天竺葵新鲜叶片,脱色天竺葵叶片,以及按萨克斯实验过程处理并脱色的天竺葵叶片滴加碘液的实验,体会和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发展的过程,学习科学家们锲而不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好奇心,乐于探研,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通过科学家们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2.设计“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不是来自于土壤”,“光是普利斯特利实验成功的关键”,“光是绿色植物合成淀粉必须的条件”等实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三教案北师大版[1]
久,你可以看到许多气泡从金鱼藻放出,并聚集在试管顶端。
5.待收集约1/2管气体后,在水中用拇指堵住管口,取出试管并立即倒转,水落到试管的下部。
然后,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牙签
伸入试管中。
请注意观察生香或牙签的燃烧情况。
演示实验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1.剪取天竺葵(或马铃薯、甘薯)带有5-6片叶的枝条,插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放在暗处2—3d。
2.在玻璃板上放置一个培养皿,将少量25%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倒入培养皿里,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然后,将装有枝条的小烧杯放在培养皿里,用广口瓶或大玻璃罐头瓶罩住实验装置,并在瓶4
3.将上述两套实验装置移到学生进行实验
的具体操作.
教师提出来实
验的注意事
项.
学生进行观察
有空间,使漏斗内从嫩枝
的切口处冒出(氧)气泡。
检验光合作用是否需要
二氧化碳,关键在于使学
生理解演示实验的原理。
选取的实验材料应进行
黑暗处理,目的是消耗叶
内存留的淀粉。
创造有和
没有二氧化碳的两种环
境,是检验光合作用是否
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设
计关键,的作用在于吸收
二氧化碳。
本试验也可用
()2来代替,可以直接看
到二氧化碳与():反应生
成的白色沉淀。
光下照射2h。
然后,揭开玻璃罩,从两个枝条上1各摘取一片叶,分别检验两叶片中是否有淀粉的存在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得出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
提高与发展教学反思。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安徽淮南洞山中学罗慧武一、教学分析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是绿色植物生活的最大特点。
作为第5章的第1节,本节首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不同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分别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接着对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进行深入学习,通过观察和制作叶的徒手切片,识别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光合作用的全部过程;最后通过归纳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通过联系生产实际使学生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通过小学科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信息的获取,学生对于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教材中大量的文字使得学生能够正面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并保持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其中科学探究精神和过程的领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有必要通过教师引导加以深化。
教材中的几个重要验证性实验,涉及了物理和化学知识,能否理解方法、提升实验设计能力,是对学生的一个考验。
三、核心素养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光合作用的重要概念,明确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和场所,以及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然界的生命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形成关爱生命的理念,意识到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四、设计思路(一)教材处理光合作用作为绿色植物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一项生理活动,在教材中以大量片幅呈现,而且多以实验或活动展示,有必要进行分类学习,循序渐进,让学生对光合作用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光合作用发现简史作为第1课时,按科学家们的实验顺序展开,让学生对光合作用形成一个初步认识,感受科学探究过程;光合作用验证的第一个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合成淀粉”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复杂实验,作为单独的第2课时,注重实验的整体设计、变量设置、干扰排除,及实验现象的描述,让学生通过实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两个实验放在一起作为第3课时,符合学生日常的生活感知,同时两个实验的相似性及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目的;第4课时主要学习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验证实验,同时将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的内容前移,让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场所和条件有一个整体认识;第5课时和第6课时分别从形态和结构两个方面对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进行深度分析,形成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并对光合作用的整体过程产生进一步的感知,有利于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第7课时,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用公式概括光合作用,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并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理解农业生产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概述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进一步熟练显微镜操作。
2、根据叶片光合作用的功能特性,推测叶片的结构组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在观察活动中,养成细致严谨、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熟练显微镜操作。
【教学难点】
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解决型
【教学媒体】自制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准备】
1、显微镜、叶片横切永久切片。
2、实验用材料:新鲜的菠菜叶片。
3、收集并自拍植物叶片组成、结构及植物表皮上气孔结构等相关图片。
4、自制植物叶片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
【内容要点】【教学过程】
【对模型应用的教学反思】
应用模型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叶片上下表皮颜色有差异?”,根据课堂的条件和时间因素,这个环节采取了两个不同的方式,一是叫一个学生到讲台上来,利用自制模型摆出不同的细胞是以怎样的顺序排列的,二是让其他学生把活动报告上随机排列的图组按照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构顺序排列。
同时进行,提高课堂效率。
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这种形式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热情很高,积极参与,识记效率高,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
这样的方式比单纯给学生一个图片去硬背的效果好,更有利于他们掌握各个结构的特征和位置,今后这种识记结构类型的课程,可以以类似的形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