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新因明学论东方哲学认识方法的一般特征
自然辨证法论文 - 东西方思惟比较及分析
东西方思惟比较及分析听了郑老师的自然辩证法课程之后,对老师讲的古希腊思想、西方的科学发展和东西方思惟等挺有兴趣,一直想弄懂为什么中国近代没有出现自然科学,所以我根据老师所讲然后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比较了一下东西方思惟方式,简单分析其差异的原因,简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东西方思惟差异比较1、东方人是整体性思惟,西方是个体性思惟东方人的思惟注重整体,西方思惟注重个体。
东方人注重各种事物的整体、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事物周围的各种具体环境与条件,强调不理解整体就无法理解局部。
而西方人则注重个体事物的独立存在,注重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
西方的分析个体思惟主要是受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研究一个物体的一个属性,而其他的属性不关注。
中国注重人际关系,做事左右权衡,注意整体性。
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西医注重的个体器官的诊断和治疗,而中医重视整个人体各个部分或者阴阳的一种平衡。
2、东方辩证思惟,西方逻辑思惟东方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中,没有永恒的对和错。
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比如阴阳之道等。
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脱离其他事物而独立存在。
通常会采用中庸之道。
而与东方辩证思惟不同,西方是一种逻辑思惟。
西方认为事物的本质是不会变化的,相信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对或者错误,一个事物要么对,要么错,没有中间结论。
这是一种分析思惟,喜欢把一个东西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研究其本质。
比如经常西方人说话一般很直接,意思很明确,而中国的话却各种拐弯抹角,不把话说死。
再比如中国汉字,一个字或者词有很多意思,而且词性很多也可以变化,而西方的单词意思就比较单一,如果单词要变词性一般会有形式上的变化。
3、东方重义轻利,西方重利轻义由于受到传统儒家礼教的影响,东方人重情义道德,有时宁愿舍生取义。
这从中国历史里面可以看到很多,像《三国》、《水浒》等。
但是随着发展,现在东方也渐渐重视情义与利益的均衡。
而西方更加注重利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一、引言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存在、意义和价值的学科,自古以来就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域中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智慧。
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作为两个主要的哲学传统,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贡献。
本文将对西方哲学智慧和东方哲学智慧进行比较,探讨它们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方法论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二、思维方式的比较1. 西方哲学智慧西方哲学智慧强调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强调通过推理和证明来获得真理。
西方哲学注重形式逻辑和科学方法,追求普遍性和客观性。
著名的西方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和康德等,都倡导了理性主义和推理的重要性。
2. 东方哲学智慧东方哲学智慧则注重直觉和体验,强调感知和内观的力量。
东方哲学强调整体性思维和综合性思量,追求和谐和平衡。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都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价值观念的比较1. 西方哲学智慧西方哲学智慧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强调人类的尊严和自主性。
西方哲学倡导个人主义和人权,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自我实现。
例如,伦理学家康德提出的“人是目的本身”和尊重人的自主性的观点,体现了西方哲学对于人的价值的重视。
2. 东方哲学智慧东方哲学智慧强调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个体与整体的和谐。
东方哲学强调人的责任和义务,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修养。
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佛家思想中的“慈悲”都体现了东方哲学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视。
四、方法论的比较1. 西方哲学智慧西方哲学智慧注重分析和推理,追求理性的思量和科学的方法。
西方哲学强调实证主义和实证科学,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理论的可靠性。
例如,逻辑推理和实证研究方法在西方哲学中占领重要地位。
2. 东方哲学智慧东方哲学智慧则注重体验和内观,追求直觉和内心的洞察。
东方哲学强调修养和实践,注重个体的内在修炼和道德的提升。
例如,禅宗的坐禅和道家的修炼方法都是通过内观和体验来实现智慧的提升。
五、总结西方哲学智慧和东方哲学智慧各自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方法论。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简介:哲学是一门探索人类存在、知识、价值和意义的学科。
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是两个不同的哲学传统,分别源自西方和东方文化背景。
本文将比较西方哲学智慧和东方哲学智慧的不同特点和观点。
一、西方哲学智慧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起源,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这一传统注重理性思量和逻辑推理,探索人类存在和知识的本质。
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世界中,人类通过思量和学习可以接近真理。
2.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意志。
人文主义者如伽利略和伊拉斯谟提倡人类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世界,反对宗教教义的束缚。
3.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运动,强调理性和自由。
伏尔泰和康德等思想家主张人类通过理性思量来解决问题,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
4. 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两个重要学派。
实证主义强调经验和科学的重要性,认为惟独经验可证实的命题才具有真理性。
逻辑实证主义则将哲学看做是语言分析和逻辑推理的科学。
二、东方哲学智慧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传统,强调人际关系和道德修养。
儒家经典如《论语》和《大学》提倡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仁爱、孝道和道德行为。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老子的《道德经》主张“道”是宇宙的根源,人应该顺应自然的道。
3. 佛教思想:佛教思想强调人类的苦难和解脱。
佛家经典如《金刚经》和《心经》教导人们修行慈悲、舍己救人,以达到解脱和超越苦难的境界。
比较:1. 知识和理性的重要性:西方哲学注重理性思量和逻辑推理,强调通过理性和科学方法来认识世界。
东方哲学则更强调内省和直觉,通过修身养性来提升自己的智慧。
2. 人类存在和意义的探索:西方哲学关注人类的存在和意义,探索人类的自由意志和价值观。
东方哲学的六个主要思想
东方哲学的六个主要思想东西方哲学其实目的相似: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不那么烦躁,更深谋远虑,更能欣赏生活。
但是东西方哲学达到目的的方式有很大不同。
东方哲学的传授是通过茶道、漫步竹林、河流边沉思、插花仪式来达到目的。
以下观点展示了独特的东方智慧,用以丰富我们的哲学观念。
第一、生活即承受苦痛佛教的第一真谛是,生命是无休止的苦痛,佛持续寻求自我期望的调整,这样才会知道将发生什么:性会让人失望,青春会消逝,金钱不能缓解疼痛。
佛教认为聪明人应该小心翼翼在家中成长,蹒跚学步,他们应该明白人生活在污秽中,当卑鄙和恶意抬头时,聪明人应该欣然接受,坦然面对。
这样就不会在面对不公平,轻信他人却被出卖时感到痛苦,也就是说,佛陀经常极其乐观,经常带着善意而温暖的微笑,那是因为来临的任何美好、甘甜和惊喜,都被当作上天的褒奖。
它在原本黯淡的前提下增加了令人深感欣慰的东西,若将生命晦暗的背景牢记于心,就能对一切不如意抱着感激的态度,佛陀教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绝望第二、Mettā (巴利语):仁慈意思是仁慈、善意或温柔,它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之一,佛教强调通过日常冥想培养这种态度,也就是众所周知的mettā bhāvanā。
冥想是在每天早上,专注思考一件特定的事。
冥想适用于那些易怒、有攻击性或冷漠的人。
我们应该用温和的语言代替那些有敌意的词汇。
比如“我希望你找到平和”或者“我希望你从受苦中解脱”。
这种练习可以向外扩展,适用于全世界的每个人,背景假设是我们对人的感觉,不是固定和不可改变的。
但是对刻意的改变和改进持开放态度并给予正确的鼓励。
佛陀告诉我们慈悲可以习得,我们需要将慈悲指向所爱之人,也指向那些我们试图放弃和憎恶的人。
第三、观音观音是东亚佛教中的圣洁女性形象。
她慈悲为怀、富有同情心、一心向善,在佛教中她的角色与天主教的圣母玛利亚相似。
中国到处都是她的神龛和寺庙。
中国海南省有一尊108米高的观音像是世界四大雕塑之一。
观音的流行说明了童年需要在我们内心的持续程度。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一、引言哲学是人类思量存在、知识、价值和道德等基本问题的学科,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是世界上两个重要的哲学传统。
本文将对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进行比较,并探讨它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和影响。
二、西方哲学智慧的特点1. 理性主义:西方哲学强调理性和逻辑推理,重视思维的清晰和分析的严密性。
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都是基于理性思量的产物。
2. 个体主义:西方哲学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如洛克和卢梭主张个人的自由和民主。
3. 实证主义:西方哲学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理论的可靠性。
科学方法的发展是西方哲学智慧的重要体现。
三、东方哲学智慧的特点1. 经验主义:东方哲学强调通过体验和直觉来获得智慧。
例如,佛教强调通过内观和冥想来认识自己和世界。
2. 整体主义:东方哲学强调宇宙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儒家的仁政思想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内化与修身:东方哲学注重个体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是东方哲学智慧的重要体现。
四、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的比较1. 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西方哲学倾向于通过理性和科学方法来追求知识和真理,而东方哲学更注重通过内观和体验来获得智慧。
2. 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西方哲学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权利,而东方哲学注重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共生。
3. 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哲学智慧更注重人对自然的控制和利用,而东方哲学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伦理和道德观念:西方哲学注重个体的权利和道德责任,而东方哲学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五、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的影响1. 西方哲学智慧对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学方法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兴起都与西方哲学智慧的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有关。
2. 东方哲学智慧对个体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佛教的冥想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个体的心灵健康和社会和谐有积极作用。
东西方哲学的根本差异
东西方哲学的根本差异东西方哲学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们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方法论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差异。
本文将从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等角度探讨东西方哲学的根本差异。
一、认识论的差异东方哲学强调的是直觉和体验的重要性,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通过直接感知和内观来获得的。
例如,佛教强调通过冥想和内观来认识自己和世界。
而西方哲学则更加注重理性和逻辑的运用,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通过思考和推理来获得的。
例如,柏拉图认为通过理性的思考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二、形而上学的差异东方哲学的形而上学思想强调的是整体性和和谐性,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
例如,道家的“道”是一个无形的存在,贯穿于整个宇宙,万物皆由道而生。
而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思想则更加注重个体和分离性,认为世界是由个体构成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本质和目的,通过研究事物的本质和目的可以了解它们的存在方式。
三、伦理学的差异东方哲学的伦理学思想强调的是和谐和无为而治,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修养,通过无为而治来达到社会的和谐。
例如,儒家强调的是仁爱和道德修养,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而西方哲学的伦理学思想则更加注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认为人应该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通过个人的自由行动来实现社会的进步。
例如,康德认为人应该按照普遍的道德法则行事,通过个人的自由行动来实现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东西方哲学在认识论、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差异。
东方哲学注重直觉和体验,强调整体性和和谐性,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修养;而西方哲学注重理性和逻辑,强调个体和分离性,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丰富了人类的哲学思想。
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哲学观点,通过对比和交流来促进思想的发展和进步。
东方认识论的特征——以西田几多郎为例
东方认识论的特征——以西田几多郎为例
杨源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09(000)019
【摘要】东方哲学有没有认识论的争论很难受搞西方哲学家们的认同,然而,西田几多郎的<善的研究>在认识论上给东方哲学在认识论方面提供有力的保证.并且东方哲学的认识论有着鲜明的特征.本文以本文以西田几多郎为例,以<善的研究>为基本材料,来探讨东方认识论的一些基本特征.
【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杨源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
【相关文献】
1.时间的场所化与媒介性——西田几多郎的时间阐释 [J], 赵淼
2.“先验”·“直观”·“感情”——试论西田几多郎的美学思想 [J], 刘伟;刘楚婷
3."先验"·"直观"·"感情"——试论西田几多郎的美学思想 [J], 刘伟;刘楚婷
4.西田几多郎与老庄哲学 [J], 张谷
5.京都学派的华严哲学:以铃木大拙、西田几多郎及田边元为核心 [J], 廖钦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方哲学探讨东方哲学思想的智慧之道
东方哲学探讨东方哲学思想的智慧之道东方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囊括了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的哲学思想。
这些东方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之道。
本文将探讨东方哲学思想的智慧之道,并从中国、印度、日本三个国家的哲学传统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观点。
一、中国哲学的智慧之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哲学传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思想体系是儒家、道家和墨家。
儒家思想注重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强调以仁爱和礼义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儒家思想的智慧之道在于塑造人的品格,倡导仁爱以及孝道和忠诚等美德。
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自由自在的状态。
道家的智慧之道在于“无为而治”,即通过顺应自然规律,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这种思想观念对于个人修身养性和社会治理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墨家则主张兼爱和公平正义,强调以爱和公平为基础建立社会秩序。
墨家的智慧之道在于以兼爱为核心,通过推崇公平正义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二、印度哲学的智慧之道印度哲学包含了吠陀哲学、耆那教、佛教和吠檀多等多个流派。
这些思想系统都对印度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吠陀哲学是印度古代最早的哲学思想,它注重宇宙的秩序和神圣的力量。
吠陀哲学的智慧之道在于通过牺牲和修行来与神灵沟通,以达到超越尘世的净化与解脱。
耆那教强调尊重生命,反对伤害任何生物。
耆那教的智慧之道在于推崇非暴力和慈悲为基本原则,以此实现人类和其他生命形式的和谐。
佛教是印度的一大宗教和哲学体系,其智慧之道主要体现在四大圣谛和八正道的教义中。
佛教倡导超越欲望和痛苦的境界,通过正知、正思维等方式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解脱与和谐。
吠檀多则主张象征着印度神话和神秘信仰。
吠檀多哲学的智慧之道在于通过神灵的祝福和仪式来获得吉祥和幸福。
三、日本哲学的智慧之道日本的哲学传统主要受到中国和印度的哲学思想的影响,然而它也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哲学思想体系。
日本的哲学思想融合了佛教、神道教和儒教等多种元素。
佛教在日本被广泛传播和接受,它对日本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哲学的方法典型特征
哲学的方法典型特征
哲学的方法具有一些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哲学研究的方式和途径。
以下是几个典型特征:
1.怀疑主义:哲学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怀疑主义,即对事物的质疑和怀疑。
哲学家经常提出问题,并对现有的观点、信念和理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以确保其合理性和合理性。
2.分析性思维:哲学方法强调分析性思维的重要性。
哲学家倾向于通过分解观点、概念、论题等,以深入研究其内在含义和逻辑关系。
他们试图澄清概念、建立清晰的论证和推理,并利用逻辑推理来发展他们的观点。
3.综合性思维:哲学方法注重综合性思维,即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相结合。
哲学家经常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通过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整合在一起,以获得更全面、综合的理解。
4.反思性思维:哲学方法鼓励个人进行反思和自我审视。
哲学家经常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价值观和道德原则等基本问题。
他们试图理解自我和世界的性质,并思考人类的目的和意义。
5.逻辑性推理:哲学方法强调逻辑性推理的运用。
哲学家借助严密的逻辑推理来检验和证明他们的观点。
他们使用形式逻辑、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工具,以确保其论证和推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东方哲学思想
东方哲学思想从古至今,东方哲学思想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东方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以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为代表的东方哲学思想体系,与西方哲学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文将从中国、印度和日本三个国家的东方哲学思想入手,探讨其特点和对世界的影响。
一、中国的东方哲学思想中国的东方哲学思想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国哲学思想注重“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这一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广泛存在,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中国的哲学思想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提倡“仁爱”、“和谐”的价值观念,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最后,中国的哲学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二、印度的东方哲学思想印度的东方哲学思想以印度教和佛教为主要代表。
印度的哲学思想强调人类的解脱和超越生死轮回的观念。
印度教强调个人的去執着以追求自我救赎,提出了“八重解脱”和“四法印”等基本概念。
佛教则探讨了“四圣谛”和“八正道”,强调通过舍弃欲望以达到解脱。
印度的东方哲学思想在世界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西方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日本的东方哲学思想日本的东方哲学思想主要受到中国和印度哲学的影响,并融合了本土的神道教和禅宗思想。
日本的哲学思想强调自我反省和内省,强调个体的修炼和涵养。
神道教注重“天人合一”的观念,尊崇大自然和神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禅宗思想则追求内心的清净与平和,倡导“悟道”、“悟心”的境界。
日本的东方哲学思想在日本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和美学观念。
总结起来,中国、印度和日本三国的东方哲学思想具有共同的特点,如强调和谐、伦理、超脱等。
这些思想在各自的国家和地区里发扬光大,也对世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方哲学思想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在哲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为人类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思考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
东方哲学思想的重要性在当今世界仍然不可忽视。
试述哲学的方法特征论述
试述哲学的方法特征论述
哲学的方法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现实性:哲学关注现实世界的问题,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来寻找答案。
2. 批判性:哲学对已有的思想、观念和传统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以寻求真理和智慧。
3. 思辨性:哲学不仅仅是经验的观察和描述,更是通过思辨的推理和论证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4. 多元性:哲学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哲学家和学派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答案。
5. 实践性:哲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探讨,更是对人类生活和行为的指导和实践。
哲学思想往往能够为人类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人类更好地生活和发展。
总的来说,哲学的方法特征包括关注现实、批判性思维、思辨推理、多元性和实践性等。
这些特征使得哲学能够深入探究世界的本质和意义,为人类提供智慧和启示,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
简述哲学的方法特征
简述哲学的方法特征
哲学的方法特征主要包括思辨性、抽象性和普遍规律。
思辨性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哲学家通过深思熟虑地提出问题,并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辨,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这种思辨性不仅仅是对问题的简单提出,而是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进行分析和解决。
抽象性是哲学的另一个典型特征。
哲学家在思考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时,超越具体的表象和现象,从更广阔的、普适的层面来思考。
他们关注的是普遍性和普适性的问题,而不仅限于特定个体或具体情境。
通过运用抽象概念,哲学家能够探索并思考诸如存在、真理、道德等抽象而普遍存在于人类经验中的问题。
普遍规律是哲学思维的另一个重要方法特征。
哲学家追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试图揭示存在于世界各个领域的共通性和普适性。
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变化和发展。
普遍规律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如科学、伦理等。
在科学领域,通过寻找普适的自然定律,理解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过程背后隐藏的共同原则;在伦理领域,通过探索人类行为背后的普适道德原则,建立起一套基于共享价值观念的伦理体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哲学家。
论述哲学的方法特征
论述哲学的方法特征
哲学的方法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逻辑思维:哲学注重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来分析问题,寻求真理。
它强调严密的推理和合乎逻辑的论证,通过梳理思路、辨析观点、判断论证的有效性来达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2. 批判性思维:哲学鼓励对传统观念和权威观点进行质疑和反思,不盲从于既有观念,而是以开放、怀疑的态度审视事物,追求真实和客观。
3. 理性探究:哲学运用理性思维去寻找问题背后隐藏的原因和本质规律,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超越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普遍规律和本质属性。
4. 抽象思维:哲学通过抽象概念对事物进行概括和归纳,以揭示普遍规律和本质属性。
这种思维方法使得我们能够超越具体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本质和逻辑。
5. 对话辩证:哲学强调多方位、多角度的交流与讨论,通过对话辩证促进思想碰撞、观点交流,在不同意见之间找到平衡和共识。
6. 思辨推理:哲学通过推理和演绎来分析问题,并从中得出结论或观点。
它注重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理论构建,寻求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解释。
7. 反思意识与思想实践:哲学鼓励人们对自身行为、信仰和价值观进行反思,并将这种反思转化为实际行动。
通过思想实践,将哲学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这些方法特征共同构成了哲学思维的独特魅力,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世界和人生的意义,拓展思维,不断追求智慧和真理。
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的对比
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的对比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虽然都是为了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世界的真理,但它们在思想观念、方法论和价值观念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几个维度来对比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带你了解它们各自独特的魅力。
1.人类存在的核心观念西方哲学强调个人主义和理性思维,在探讨人的存在意义时常常集中在”我是谁”、“我应该做什么”这样的问题上。
西方哲学中的代表性思想家如笛卡尔、康德、尼采,都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意志。
相比之下,东方哲学更注重整体和谐,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比如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信和佛教的般若空性,都反映了东方哲学对于人的超脱和融入的思考。
2.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方法西方哲学强调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在科学方法论上有很大发展。
西方哲学家们注重对客观事实和逻辑关系的把握,通过思辨和实证来寻求真理。
相对而言,东方哲学更强调直觉、体验和悟性,例如禅宗的顿悟思想和道家的自然观。
东方哲学认为,通过内心的静观和感悟,可以超越理性认识,达到心灵的解放。
3.价值观念与生活态度西方哲学倡导个人努力、自我实现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追求的是个体的幸福和成功。
而东方哲学更注重内心的平和、淡泊和包容,强调顺应自然、顺势而为。
比如道家的”无为而治”、佛家的”般若空性”,都是对于世界和人生的一种超越。
4.理想社会的构想在对于理想社会的构想上,西方哲学更强调法治、民主、人权和个人自由等价值,追求公平正义和人权尊严。
相比之下,东方哲学更注重家庭、社会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和相互理解,追求共生共荣。
综合来看,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各有千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西方哲学强调个体价值和理性思维,东方哲学注重整体和谐以及内心的平静。
两者之间的对比与融合,丰富了人类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理解,也指引着我们不断探寻更深层次的哲学智慧。
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在面对人生、世界、真理等问题时,表现出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体系。
这种多元的哲学传统,丰富了人类的思想世界,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试述哲学的方法特征
试述哲学的方法特征
哲学作为一门探究宇宙、人生和知识等根本问题的学科,具有以下方法特征:
1. 思辨性:哲学通过思辨和逻辑推理来探究问题,超越了具体经验和实证科学的范畴。
它不仅关注事实,更关注事实背后的本质、原因和意义。
2. 批判性:哲学方法强调对现有观念和理论进行批判和反思,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偏见。
它鼓励我们对各种观点进行审视和质疑,以促进知识的进步和深化。
3. 综合性:哲学方法试图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理解。
它关注整体性和统一性,试图找到各个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性。
4. 抽象性:哲学思考常常涉及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超越了具体事物的表象。
它通过抽象和概括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5. 伦理关怀:哲学方法关注人类的价值、意义和伦理问题。
它不仅探究知识的真相,还关注人类的生存方式、道德行为和社会正义。
6. 开放性:哲学方法鼓励开放的思维和多元的观点。
它不拘泥于固定的答案,而是尊重不同的思想和理论,促进学术的自由讨论和探索。
总之,哲学的方法特征体现了它对真理、意义和价值的追求,以及对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深入反思。
这些特征使得哲学成为一门独特而重要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和理解世界的工具。
就新因明学论东方哲学认识方法的一般特征
就新因明学论东方哲学认识方法的一般特征史杨(贵州大学人文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贵州贵阳550025)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9-0077-02摘要:东方哲学一般是指西方以外所有东方国家、民族的哲学,其所涉及的内容相当丰富而且广泛,并具有自身独具的特征。
本文以陈那和法称的新因明学的理论及逻辑推理体系为基础,提出东方哲学中认识方法具有的特征:正确性的体验、直接与间接相结合和演绎法展现的多样化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使我们更加了解东方哲学中的认识方法,更容易理解和分析东方哲学,把握其精髓。
关键词:东方哲学新因明学认识方法逻辑推理现量比量东方哲学一般是指西方以外所有东方国家、民族的哲学,其所涉及的内容相当丰富而且广泛。
具体来讲,除了中国哲学之外,东方哲学还包括印度哲学、阿拉伯哲学和受中国哲学影响的日本、朝鲜、韩国以及东南亚哲学(其同时也深受伊斯兰文化、印度原始佛教的影响)等。
其中印度哲学的因明学一直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近年来研究文献著作也屡见不鲜。
陈那和法称是佛教因明之集大成者,他们建立了一个论述认识并以认识论扩展延伸至思维推理的理论体系,形成佛教哲学中的一种认识论观点,这种认识观点体现了东方哲学在认识方法上的一般特征。
本文以陈那之后新因明学理论及其逻辑推演体系来探究其认识特征。
一、因明学理论及逻辑推理体系概述因明是梵文Hetu -vidya(醯都费陀)的意译。
醯都(Hetu)是因,费陀(Vidya)是明。
因指理由、原因或知识。
印度所谓明,即中国所谓学:学说、学问。
①因明是印度古代五明(五种学问)之一。
因明学经历了古因明和新因明两大时期,从早期顺世派到尼耶夜派的《正理经》,再到世亲期间的正理和因明学说都被称为古因明学;世亲之后,六世纪时陈那对古因明进行继承和发展,他以独特的见解,对旧说进行批判,剥离了古因明中的与推理、论证规则不相干的内容,完善和简化了因明学说体系,大大革新因明学说面貌,至此便迎来新因明学时期。
东方哲学的特点
东方哲学的特点
东方哲学是一种独特的哲学体系,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宏观与微观的统一。
东方哲学中强调宇宙与人体之间的联系,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因此需要从整体出发来看待问题,而不是单纯地分析部分。
2. 超越二元对立。
东方哲学反对将事物简单地分为对立的二元,如好与坏、黑与白等,而是强调事物的本质是包容和并存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3. 尊重自然。
东方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认为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有自己的一份价值,需要尊重和保护自然,而不是侵占和利用自然。
4. 强调内在修养。
东方哲学注重个体内在修养,认为人应该通过内心的修炼来改善自己的生命质量,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心灵平静的境界。
5. 重视实践。
东方哲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强调实践、实证和验证,鼓励人们通过实践来探索真理和生命的意义。
以上是东方哲学的一些主要特点,它们的体现与发展,不仅造就了东方文明的独特性,也对人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哲学思维方式的四个特征
哲学思维方式的四个特征哲学思维方式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具有四个特征。
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哲学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一起来看看吧!哲学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第一,它是辩证性的思维方法。
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肯定和理解中同时又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反对片面性和绝对性。
第二,它是批判性的思维方法。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所以哲学的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不盲从权威的批判性的反思。
第三,它是实践第一的思维方法。
它强调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社会实践发展了,人的思想认识就必须不断前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四,它是超经验的思维方法。
它反对经验主义,反对把实践观庸俗化,反对把过去的、一时成功的经验作为绝对真理照搬套用,它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冷静地审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人类经验中的一切行为。
总的来说,哲学思维方法不在于给人多少具体的知识,也不在于给人解决了多少具体的问题,它的根本作用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人的思辨能力,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
哲学思维方式的实际意义哲学思维教导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哲学、问题和世界,而不是要我们墨守成规地去接受其中的思想。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勤思考,多动脑去发现其中那些不完善的细节部分,将自己的一些观点多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从而达到在批判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
总的来说,哲学思维方法不在于给人多少具体的知识,也不在于给人解决了多少具体的问题,它的根本作用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人的思辨能力,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
好比中国古时的寓言授人以渔。
东方哲思认识论
东方哲思认识论
东方哲思认识论是一种深具历史意义的思想理论,其主要研究的本质是理解东
方文化智慧的有效路径。
以韩非、老子、墨子、荀子等为代表的文化逐渐升华为东方哲学思想,形成了
东方乃至中国的经典思想精髓,被誉为东方思维的一种最优思路。
从文化层面来讲,东方哲思认识论追求的是浅近陈述,以更加朴实体验的方式,代替复杂的哲学论述,注重感悟,以心理方式代替死板理性,以及调动人们普遍内心深处更完整的灵魂体验。
从理论层面来讲,东方哲思认识论的主旨是探究客观存在的原则,如何理解实践、实施行动、调控权衡及取得平衡,着眼于挑战思维的发挥,研究除核心十四篇之外的中国古代文献,如《诗经》、《易经》、《论语》等,挖掘其根本原理,通过一系列特定的证券,从而使得整个体系协调有序又得和谐美满。
况且,东方哲思认识论在教育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关注当下时代社会发展
的趋势,强调将学生教育融入其中,故此,东方哲思认识论的研究更加重要。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综合的素质教育形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智慧,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意识和使命感,以此增加学生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表现能力和发展潜力。
综上所述,东方哲思认识论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有着
重要的实践意义,它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性水平,调动学生的精神力量,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成为一种生命力的财富,最终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期望。
东方哲学中的世界观
东方哲学中的世界观东方哲学是指起源于东方地区的一系列哲学流派和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印度哲学、中国哲学、日本哲学等。
在这些东方哲学中,世界观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人对于世界本质、生命意义和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看法。
本文将探讨东方哲学中的世界观,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一、印度哲学中的世界观印度古代哲学以吠陀时期的维达哲学为起点,随后发展出各种流派,如早期奥义学派、尼采坦亚学派、瑜伽学派和梵我学派等。
在这些哲学体系中,世界观通常与宗教信仰和生命解脱密切相关。
印度哲学的世界观强调“梵我一体”和轮回转世的观念。
梵指的是宇宙的根本原则,是无始无终、无形无相的存在。
我则代表个体的身心,是有形有相的存在。
梵我一体认为人与宇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个体的存在是宇宙的一部分。
印度哲学中的世界观还包括了轮回转世的观念,即人的灵魂在死后会通过重新投生的方式不断轮回。
这种观念认为生死是一个无尽的循环,人应该通过解脱来彻底摆脱轮回的束缚,达到永恒的幸福。
二、中国哲学中的世界观中国哲学是指起源于中国的一系列哲学思想,其中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多种学派。
在这些学派中,中国哲学的世界观主要体现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及阴阳五行等思想。
中国哲学中的世界观强调宇宙和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人类的道德、行为应相互协调。
道法自然则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追求自然的本真和道德的完善。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阴阳代表了自然界两种相互依存、相互制衡的力量,而五行则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力量和物质形态。
这些力量和形态在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日本哲学中的世界观日本哲学起源于古代日本的神道神秘主义,后来受到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日本哲学的世界观包含了神道主义、禅宗和侘寂之美等独特的概念。
神道主义是日本最早的宗教和哲学体系,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神明之间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新因明学论东方哲学认识方法的一般特征史杨(贵州大学人文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贵州贵阳550025)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9-0077-02摘要:东方哲学一般是指西方以外所有东方国家、民族的哲学,其所涉及的内容相当丰富而且广泛,并具有自身独具的特征。
本文以陈那和法称的新因明学的理论及逻辑推理体系为基础,提出东方哲学中认识方法具有的特征:正确性的体验、直接与间接相结合和演绎法展现的多样化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使我们更加了解东方哲学中的认识方法,更容易理解和分析东方哲学,把握其精髓。
关键词:东方哲学新因明学认识方法逻辑推理现量比量东方哲学一般是指西方以外所有东方国家、民族的哲学,其所涉及的内容相当丰富而且广泛。
具体来讲,除了中国哲学之外,东方哲学还包括印度哲学、阿拉伯哲学和受中国哲学影响的日本、朝鲜、韩国以及东南亚哲学(其同时也深受伊斯兰文化、印度原始佛教的影响)等。
其中印度哲学的因明学一直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近年来研究文献著作也屡见不鲜。
陈那和法称是佛教因明之集大成者,他们建立了一个论述认识并以认识论扩展延伸至思维推理的理论体系,形成佛教哲学中的一种认识论观点,这种认识观点体现了东方哲学在认识方法上的一般特征。
本文以陈那之后新因明学理论及其逻辑推演体系来探究其认识特征。
一、因明学理论及逻辑推理体系概述因明是梵文Hetu -vidya(醯都费陀)的意译。
醯都(Hetu)是因,费陀(Vidya)是明。
因指理由、原因或知识。
印度所谓明,即中国所谓学:学说、学问。
①因明是印度古代五明(五种学问)之一。
因明学经历了古因明和新因明两大时期,从早期顺世派到尼耶夜派的《正理经》,再到世亲期间的正理和因明学说都被称为古因明学;世亲之后,六世纪时陈那对古因明进行继承和发展,他以独特的见解,对旧说进行批判,剥离了古因明中的与推理、论证规则不相干的内容,完善和简化了因明学说体系,大大革新因明学说面貌,至此便迎来新因明学时期。
此后,法称又对陈那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弘扬和改革,为因明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总之,陈那和法称把因明学说推向了逻辑发展的高峰。
(一)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法称在《正理滴论》的开篇中阐释到:“众人所务,凡得成遂,必以正智为其先导。
”这里的正智指的是正确的认知,也就是确实性的知识。
正确的认知是人类一切目的成就的原因。
“正智”可分为两类:现量和比量,单说“量”,作为动词时指衡量、度量、思量,指人们认识外界事物的动作行为;在作为名词时,“量”指量识,指认识外界事物的心识。
所谓现量、比量都未超出这一范围。
②而现量则是感官知觉,而“比量”即是逻辑思维推理,它们是两种认识的方法与来源。
现量是认识的基础,指趋向于、依止于感官。
它是“离分别,无错乱”的。
这是量论对现量尤为重要的界定。
首先,“离分别”指的是我们认识发生的第一刹那,是超越了语言的,是没有语言的,是无言的“我思”。
另外,现量境还要求“不错乱”。
“不错乱”指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绝对暝和。
真正的现量就是要去除种种的分别和错乱,从而获得真实的体验。
可见,真正的现量境是一切认识的前提,离分别、无错乱是确保认识准确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因三相”根据量论因明学,现量是认识的基础,比量则是其逻辑体系的重要部分,因三相对于整个逻辑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就中还渗透着哲学认识方法。
因三相是因明比量的根本性原则。
因,指推理的理由或依据。
在为自比量中,法称进一步提出了“因三相”理论。
“因三相”指的是:(1)遍是宗法性,就是中词必须寓于小词;(2)同品定有性,就是中词必须寓于大词同类的事物;(3)异品遍无性,就是中词必不寓于与大词异类的事物。
③这个同品就是这个因出现的地方,定有就是说,宗也一定会出现,那么同品定有性就是说,因出现的地方,宗也一定会出现。
而法称为进一步确定因三相功能,重新定义因三相:“谓于所比,因唯有性。
唯于同品有性,于异品中,决定唯无。
”④其第一相“谓于所比,因唯有性”,增“唯”义,来限定因的属性必须存在于有法上,因必是有法之属性。
排除了因的一分不在有法上的不成因过失。
第二相“唯于同品有性”,以“唯”字限定因只能在同品中有,不可在异品中有,排除了因在同品中无,异品中有的相违因和因在同品、异品中皆有的不定因过失。
第三相“于异品中,决定唯无”,限定因只能在异品上无,不可在同品中无,以排除相违因和不定因过失。
因明这也就明显地包含了归纳法,而且是将归纳和演绎相结合。
(三)因明“论式”论式是因明逻辑推理的主要表现形式,陈那的论式结构,展现了东方逻辑思维的特质,其中隐射了其认识特征。
陈那的因明三支论式由宗(论题)、因(理由)、喻(可理解为大前提)三部分构成;其中宗是立者所要建立的论旨,是“所立”;因和喻,是使宗所以能够成立的根据,是“能立”。
一个论式要达到真正能立的境界,这一论式必须具备宗、因、喻三支,缺一不可,这是显见的。
下面举一常例说明三支论式⑤:宗:声是无常因:所作性故(同喻)若是所作,见彼无常喻:喻依:如瓶(异喻)若是其常,见非所作喻依:如空这里的喻支比较复杂,分成同喻和异喻两部分,每一部分又包括喻体和喻依。
在因明中是由喻支承担了归纳的任务。
归纳是归纳什么呢?就是要考证这个大前提,“若是所作,见彼无常”到底成不成立,就是考证这个“所作”能不能成为“声无常”的因。
这就得把它跟事实发生的情况、跟事实对照,要把它从经验里边归纳出来。
在因明中,宗以因立,因由喻成,因贯通于宗与同喻、异喻之间,而喻显因所以能立宗之相,在每一个思维过程都作者简介:史杨(1984—),女,汉,贵州省威宁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价值哲学与东西方文化比较。
①参见石村:《因明述要》,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页。
②祁顺来:《论陈那和法称对因明学说的贡献》,载于《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28页。
③[印度]法称:《正理滴论》,王森译,载于《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一期。
④[印度]法称:《正理滴论》,王森译,载于《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一期。
⑤参见王漠:《因明三支论式与三辩论辨析》,载于《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第19页。
(下转第84页)由此而形成的特色是有意义的,它会同时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曾经或正在热衷倡导的所谓民族特色,或传统风格,乃是用彼时所能得到的技术条件,来适应和利用彼时的土地与自然过程,来满足彼时人的生活方式的结果,而不是现代技术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映。
这种特色除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或旅游功能外,并没有现实生活的意义。
同样,商家、决策者或者设计师们所趋之若鹜的欧陆风格,以及各种打着高科技的名义的豪华建筑,本质上是彼时彼地人,或此时彼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技术条件下的设计,而非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和地域的土地及其过程的反映。
阅读和尊重地方的土地和自然过程,利用现代技术实现生态化的设计形式,来满足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中国的建筑与景观特色之路。
(上接第78页)⑥[法]笛卡儿:《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1页。
渗透着演绎。
三支是一个浑然不可分割的总体,它本身是带有归纳因素的演绎推理。
二、因明学中体现的东方哲学认识方法特征(一)正确性的体验因明学讲求的是“正”而非西方某些哲学家所谓的“真”,但它并不失其真理性。
法称一再强调“正智”。
这里的正智简言之也就是指:正确性知识或正确的认知。
其中包括现量,其依靠于知觉,是直接经验性的,还要是对事物当下正确性的把握。
法称认为现量必须是“离分别,无错乱”的,人的知觉必须去除这种种的分别和错乱才能达到对事物正确的认识,也就是指,人的认识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体验基础上才能获得正确的知识,知识的获得须从真现量(可理解为当下正确性的体验———笔者注)出发,然后再经比量的推理论证。
(二)直接与间接相结合在量论因明学中,通过现量与比量两种途径来获得知识,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把探求知识的途径分为直接(直观)与间接两种。
现量利用直观的方式去获得知识,强调直接感受的重要性。
这种认识活动是直接的认识形式,是依靠于知觉的,从而获得的知识也是直接经验性的。
而比量是靠推理以间接的方式去获得知识,它的推演过程是建立在知觉之上的。
在这个过程中,直接经验或已有的知识是获得新知的前提基础,它们在这里只有以现量———直接的经验为基础才能到达比量———间接的推理,也只有二者密切的结合才能对知识有确切的认识。
(三)演绎法展现的多样化(1)从已知推导新知。
我们知道,现量往往提供一系列已知的经验材料,进而用比量的方法去推导新知,这是一种演绎性质的推理过程吗?笛卡尔在定义演绎法时曾这样认为:“从某些已经确知的事物中必定推演出的一切的推演方法可归为演绎法”。
⑥根据这条,这也是一种演绎方法。
(2)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在“论式”中,宗、因、喻间的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渗透着归纳因素的演绎推理。
而因三相中的“定”与“遍”也要求推理的前提知识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3)因果推理中贯穿着演绎法。
东方哲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含盖了东方人的文化特质和逻辑思想。
而作为东方哲学支流的印度因明学,特别是陈那和法称的新因明学则改革了印度古因明的论式结构,提出了因三相原则;陈那将五支作法改进为三支作法;再由现量、比量认识论观点来论证感性和知性认识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因明理论,这从中使我们更为清晰的认识到东方认识方法的特点。
总之,因明学在认识论上具有的独特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不但隐射着东方认识论思想模式,而且还将对整个东方哲学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1]参见石村:《因明述要》[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2][印度]法称:《正理滴论》[M],王森译,载于《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1期。
[3][法]笛卡儿:《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M],管震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4][印度]法上:《正理滴论广释》[M],何建新译注。
[5]贾曹杰:《正理滴论释》[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
[6]法尊法师译编:《集量论略解》[M],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上接第77页)nicative ability must be high,if the teachers do not prepare every well before class or not knowledgeable enough,the CLT will not be very effective;For the students,it requires students to have a high proficiency of the basic skills about the target language.Secondly,it is hard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We all know,it is not easy to test the improvement of communicative ability.Besides,it lacks a fixed teaching content,it is not easy for the teacher to con -trol the class and students may also feel confused about what should be learned .Thirdly,CLT is only feasible for small-scale classes,not very practical for large-scale classes.Fourthly,the lack of authentic situation is also a weak point of CLA.It is not easy to produce a real situation all the time,furthermore,as a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the interference of mother tongue and its cultural background may re -du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IV.Conclus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is a dynamic field which will not stay at an unchangeable level,it has been driven by new knowledge about the learner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ose related subjects and the need of the society,the existing FLT approaches can not satisfactory the needs of the so -ciety,there will appear new ones.For GTA,just due to its weakness -es in the teach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it can not fill the need of the society,and then direct Method came into being.The appearance of CLA is also for the blankness of the former existing approaches,each of them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erefore,all these methods and approaches are the productions of the history of ELT,they should be adopted complementary instead of isolated ac -cording to specific needs and situations.It is certain that the selec -tiv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will promote foreign lan -guage teaching to a higher level.References :[1]Richards,J.,&T.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 -guage Teaching [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2]郭文.现代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4)[3]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4]李静敏,韩笑.外语教学的主要教学法比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11)[5]王蔷.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