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析课件-PPT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痢 脓血,色鲜 腹痛剧 红,甚至紫 烈,拒 黑,浓厚黏 按 稠腥臭
寒痢 赤白清稀, 隐痛喜 白多赤少, 按,喜 清淡无臭 温
不明显, 面白肢冷形寒,舌 淡苔白,脉沉 有坠胀 感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3.辨伤气、伤血
伤气:下痢白多赤少,湿邪伤及气分。 伤血:赤多白少,或以血为主者,热邪伤及血分。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5、《河间六书.滞下》指出:“以白痢为寒, 赤痢为热,误也。”他认为“脏腑泻痢, 其证多种,大抵从风热论”及“下迫窘痛, 里急后重,小便赤涩,皆属燥热”。在治 疗上,主张“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 则后重自除”的法则,直到现在,还为痢 疾的正治法则。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6、到了宋代,严用和《剂生方》首先提出 “痢疾”的名称,到了宋才把“泄泻”和 “痢疾”分开
2、《难经》将大肠、小肠之泄作了比较和鉴 别:“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白色, 肠鸣切痛”,“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 少腹痛”。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3、张仲景:《金匮要略》将痢疾和泄泻统 称为“下利”,对其病机,多责之“以有 热故也”,并制订了白头翁汤和桃花汤, 开清肠解毒和温涩固下之法门。 东晋葛洪以“痢”称本病,区别于一般泄 泻,为后世医家所接受。
少有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实痢、虚痢:初痢、年轻体壮患痢 疾者多实;久痢及年高体弱患痢者多虚。 腹痛涨满,痛而拒按,痛时窘迫欲变,便 后里急后重暂减轻者为实;腹痛绵绵,痛 而喜按,便后里急后重不减,坠胀甚者为 虚。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2、识寒热偏重
大便形状 腹痛 里急后 重 明显 兼症 口渴喜冷,口臭, 小便黄或短赤,舌 红苔黄腻,脉滑数
三、范围


1.以西医学中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为 主。 2.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细 菌性食物中毒等出现类似本节所述痢疾的 症状者,均可参照辨证处理。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病因病机
病因 1、外感时邪疫毒
感受湿热之邪

湿热郁蒸 侵入肠胃 疫毒弥漫 热毒壅盛,气血阻滞,化为脓血,发为痢疾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贵阳中医学院
临床医学二系内科教研室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一、定义

痢疾是由于湿热或疫毒外勤肠腑脂膜, 气血凝滞,化腐成脓,传导失司,以腹 痛、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下痢赤 白脓血为主症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病 证。多发于夏秋季节。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二、历史沿革
1、《黄帝内经》将本病称为“肠澼”或“滞 下”,并对其病因及临床特点,作了简要 的论述。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8、明清喻昌《医学法律.痢论论》对痢疾论 治十分详细,创“逆流挽舟”之法。并列 律三条:其一:凡治痢,不分标本先后, 概用苦寒者,医之罪也;其二:凡治痢, 不审病情虚实,徒执常法自持颛门者,医 之罪也;其三:凡治痢,不分所受湿热多 寡,辄投合症丸药误人者,医之罪也。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感受疫毒之邪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2、饮食不节
嗜食肥甘厚味
湿热 损伤脾胃 寒湿—— 肠中气机壅阻,腐浊相搏结,化为脓血,而致痢疾 恣食生冷瓜果 食积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病因病机小结
1、基本病机为: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 脂络受伤而成痢。 2、病位及涉及脏腑:在肠,与脾胃密切相关 ,可 涉及肾。 3、病性:痢疾的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两方面。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7、《丹溪心法.痢病》:(1)对本病辨证提出 “赤痢属血,白属气”,“赤痢自小肠来,白痢 自大肠来”及“血痢久不愈者属阴虚”;(2)对 痢疾传染性,提出:“又有时疫作痢,一方、一 家之内,上下传染相似”;(3)对病因,认为: “皆湿热为本”,又进而指出:“湿热淤积”之 为病,“干于血则赤,干于气则白”;(4)按虚 实提出了本病“壮实初病宜下,虚弱衰老久病宜 升”的治疗原则;(5)指出噤口痢的病机是大虚 大热,用人参、黄连等法治疗。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下痢日久,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寒热并见。
1.疫毒热盛伤津 湿热内郁不清,日久则伤阴、伤气 素体阴虚感邪 阴虚痢者
阴虚痢
2.脾胃素虚而感寒湿患痢 湿热痢过服寒凉药物致脾虚中寒,寒湿留滞肠 日久因脾胃虚寒,化源 不足,累及肾阳 关门不固,下痢滑脱不禁,腰酸腹冷,表现虚寒征象 3.痢疾失治,迁延日久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本病初期多实证

1.疫毒内侵,毒盛于里,熏灼肠道,耗伤气血,下痢鲜紫脓血,壮热口渴
疫毒痢
2.疫毒上冲于胃,使胃气逆而不降;或久痢伤正,胃虚气逆 3.感湿热或湿热内生,壅滞腑气,下痢赤白,肛门灼热
噤口痢 湿热痢
4.寒湿阴邪,内困脾土,脾失健运,邪留肠中,气机阻滞,下痢白多赤少
寒湿痢
中医内科学系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件
鉴别诊断

痢疾与泄泻
不同点 共同点 病因病机 大便性状 里急后重 明显
痢疾
泄泻
多发于夏秋季 节,由外感时 邪内伤饮食而 发病,病位在 胃肠,主症以 大便次数增多 为特点。
湿热、疫毒、饮食 大便次数虽多而 壅滞于肠中,与气 量少,排赤白脓 血相搏,肠道传化 血便 失司,脂膜血络受 伤,腐败化为脓血 湿邪内伤,脾虚湿 盛,运化失职,湿 浊内生,混杂合污 而下 大便溏薄,粪便 清稀,或如水, 或完谷不化,而 无赤白脓血便, 腹痛多伴肠鸣
正虚邪恋 治疗不当,收涩太早,关门留寇
休息痢 虚寒痢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诊断
一、大便次数增多,腹部疼痛,里急后 重,下赤白脓血粘冻等。 好发于夏秋两季,四季皆可发病,有传 染性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相关检查


1、血常规: 2、大便常规: 3、便培养: 4、其他检查:肠镜
急性细菌性痢疾血常规检查可见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慢性 细菌性痢疾患者血常规可见轻度 贫血。
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

4、《诸病源候论.痢疾诸候》中,有赤白痢 候,脓血痢候,冷热痢候,杂痢候,休息 痢候,蛊住痢候,等十二种痢病候,把各 种痢疾病候大多分为新久两类,又以痢色 色赤白分寒热,在病因方面,强调岁时寒 暑不调,风寒热毒,运动劳疫,饮食起居 等因素;在病机方面,强调把脾、胃、大 肠、血、气、津液等的生理、病理结合起 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