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及区域布局变化五大趋势

合集下载

中国猪业的发展历程 未来养猪如何养

中国猪业的发展历程 未来养猪如何养

中国猪业的发展历程未来养猪如何养?时代不断在变化〃养猪人要跟上时代潮流〃不断变更思想〃及时对变革作出决策。

1、养猪G1时代(1980-1995年)这是中国养猪业的拓疆时代〃也是养猪业的黄金时代〃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需求使得产品供不应求〃进入这个行业就回报不菲。

这是一场没有竞争的竞赛〃敢入场就是赢家。

2、养猪G2时代(1996-2004年)这是一个知识至上的时代〃那些有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人和企业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规模化与科学养猪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把握住这个机遇的企业无疑都是赢家。

这是一场在乡间小路上的竞争〃拉得多就是赢家。

3、养猪G3时代(2004-2012年)这是一个经验至上的时代〃供需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猪周期应运而生(无形的手)〃行情的波动造成两极分化〃善舞者赚的钵满盆满〃迷茫者赔的血本无归。

尤其在2004年疾病增多〃养猪业经历了高热病〃经历了多种疾病的洗礼。

这是一场在盘山公路上的竞赛〃安全抵达目的地就是赢家。

4、养猪G4时代(2013-2020年)这是一个效率至上的时代。

供大于求加之全球一体化〃猪周期概念将淡化〃猪价在低位运行可能是常态。

不断压缩的利润空间将会深刻改变行业格局〃落后产能将退场了。

生产成本跑不赢行情将被无情的淘汰(行业净化)〃迅速提升生产绩效是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而更进一步的规模化将是寻求未来发展空间的必然考量。

这是一场在高速公路上的竞争〃快速抵达目的地就是赢家。

近年来大量资本进入养猪业〃但是大量的资本具有逐利性和盲目性〃经营有正效益〃也有负效益〃规模也有正效益和负效益〃在中国的市场环境和政治环境下〃我们要发展适度规模与自主经营〃不能盲目的经营自己认为好的行业。

G1时代-G4时代的35年主体从业业主平均超过48岁或更高〃受到农耕思想与市场经济的冲突。

他们面临着可持续成长与发展的三座大山:商业价值观与人文价值观、科学的决策系统与运营机制、上下游价值生态对猪业的影响。

5、养猪G5时代(2020-)这是一个后竞争时代〃是强者的盛宴。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题(精)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题(精)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及今后发展趋势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7~8千年之久的养猪历史,猪为“六畜之首”,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

自80年以来,我国养猪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猪的年存栏数和年出栏头数及年产肉量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多年来生猪出栏量保持在6亿头以上,市场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猪肉产量占世界一半。

虽然,我国是公认的生猪大国,但不是生猪强国,和美国等先进技术的养猪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疫病、药残、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但随着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养猪业必然向着集中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工厂化的现代养猪生产体系发展。

国外养猪业发展特点:一、养猪业趋向工业化: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如美国从80年到86年间猪场总数从67.04万个减少到34.7万个(减少48%,每场平均猪数从96头增加到147头。

在追求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养猪的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而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养猪生产。

二、猪品种和类型的转变:脂肪型猪种趋向消亡,而肉用型和瘦肉型猪种在不断增加扩大,这也是国外养猪生产水平高的表现。

三、饲料工业发达:为适应和促进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各国都在研制开发能符合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标准和全价配合饲料,并从原粮的选择、加工配合、营养的需求、饲料的运输等各方面入手,来调制和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和转化效率。

四、高效益的饲养管理新技术:种猪的繁育体系、杂交优势的利用、猪的人工授精、肥猪的全进全出饲养、仔猪的早期隔离断乳和理想蛋白质理论等新的技术理论都被迅速推广运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养猪业发展现状: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发展,我国养猪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诸多问题困扰着中国的养猪业。

目前仍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养猪发展速度在加快目前主要的生产方式有三种:一、传统的农户养猪生产方式,一般每户饲养1或3-5头,作为家庭的副业,较为粗放。

2016-2025年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6-2025年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6-2025年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根据农业部《全国生猪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未来10年我国猪肉消费仍然占肉类消费的60%;养猪业从过去10年年增长2.38%,未来10年将下降到1%-2%;饲料产量从过去10年年增长7.3%,未来10年将下降到1.5%。

养猪业的发展向产业互联网、适度规模养殖、生态养殖、健康养殖等方面发展。

一、养猪生产区域布局加快,重心向北方和粮食主产区转移养猪业总体进入低速发展阶段,环境刚性约束,生产区域布局从东部向北方和粮食主产区转移。

中国东西部地区土地辽阔、饲料资源丰富,是生猪养殖重点发展的区域。

重点是发挥成本优势,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种养结合养殖基地;要做大做强加工龙头企业,实现产加销对接;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保障种源供给;针对区域内气候特点,探索生猪养殖的科学模式。

中国中部和西南部是生猪养殖的主产区,重点是持续稳步发展,成为稳定国内猪肉供给的核心区域。

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生猪产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在于环境压力较大、养殖发展空间受限,重点是稳定养殖规模,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加强生猪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生猪生产,部分满足本地区消费需求,确保区域内猪肉自给率稳定二、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将成为中国未来养猪业的主体尽管规模化养殖是养猪业发展的方向,但中国人口众多,生猪消费量巨大。

建设大型养猪企业投资大,对环境的污染治理成本高,防疫难度大,对人多地少的中国来说难以全面推广。

真正要解决中国的猪肉供应问题,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猪场是较好的模式。

适度规模的家庭猪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的经营单元,一般出栏500-3000头,整个收入以养猪为主。

其优势是经营灵活,有土地,生产成本低,污染治理和猪病防治较容易;同时,专业从事生猪的饲养,防疫、设备、种猪更新交由大中型的专业公司。

这种适度的规模经营将能够有效克服养猪业生产的瓶颈,提升产品的安全性,提高经营效益,实现规模化养殖与效益并行。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 畜牧业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可谓是蒸蒸日上,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越来越快地向前奔跑。

说实话,从养猪、养牛到养羊,这些“小伙伴”们不仅在我们的餐桌上占据了重要位置,也逐渐成为了农民致富的“金蛋”。

如今,养猪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不少农民靠着养猪发家致富,真是“家有一猪,富可敌国”啊。

不过,养殖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环境保护、疫病防控等问题也是让人头疼的事。

1.1 养猪业的崛起提到养猪业,大家可能会想起“猪肉涨价”的新闻,确实,猪肉价格波动得厉害,时而飞涨,时而跳水。

不过,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故事”。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爱吃肉,需求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猪的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改进,许多农户开始使用现代化的养殖方式,科技感满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这样一来,大家的餐桌上不仅有了新鲜的猪肉,也让养殖户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1.2 牛羊养殖的新趋势除了养猪,牛羊养殖也在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西北地区,养羊成了一项“致富快车道”。

放眼望去,白花花的羊群在草原上吃草,那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而且,随着牛奶消费的增加,奶牛养殖也迎来了黄金时期,鲜奶、酸奶、奶酪等产品层出不穷,吃得我们都是口水直流啊。

可以说,牛羊养殖不仅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还带动了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

2. 畜牧业面临的挑战尽管畜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挑战也不少,尤其是环境保护方面。

大家都知道,畜牧业的废弃物处理是一道难题,处理不好,不仅影响环境,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可别小看了这问题,像“牛粪味”这样的苦恼可不是人人能忍受的。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地方开始尝试新的环保措施,比如利用粪便发电、生产有机肥料等,真是“因势利导”,既环保又能赚钱,真是一举两得。

2.1 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再说到疫病防控,养殖户们可得时刻保持警惕。

你想啊,疫情一来,损失可就大了。

如今,很多地方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疫病监测系统,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随时掌握家畜的健康状况。

2024年生猪产业现状调查报告与分析

2024年生猪产业现状调查报告与分析

2024年生猪产业现状调查报告与分析标题:2024年生猪产业现状调查报告与分析一、引言生猪产业在我国农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对食品安全和民生保障有重要影响,而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生猪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2024年生猪产业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生猪产业现状1、生猪养殖根据调查,2024年我国生猪年出栏数预计将达到7亿头左右,与2020年相比,增长约8%。

然而,生猪养殖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疫病风险、效益下降等。

其中,环保压力导致的小散养殖退出和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将是未来生猪养殖的主要趋势。

2、屠宰与加工在屠宰和加工方面,我国生猪屠宰量持续增长,但屠宰企业数量减少,趋向于集中化。

屠宰企业正在逐步实现现代化,低温屠宰和冷链运输将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加工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3、销售与消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生猪销售渠道正在发生变革。

线上销售逐渐成为新的销售模式,也将为生猪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消费方面,尽管猪肉依然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肉类消费品种,但消费者对品质、口感、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三、问题与挑战1、养殖成本上升随着饲料、人工等成本的增加,养殖效益持续下降,成为生猪产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此外,由于环保要求的提高,部分小散养殖户退出市场,规模化养殖进程加快,也增加了养殖成本的压力。

2、疫病风险疫病是生猪养殖的最大风险。

2018年的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降低疫病风险,需要加强防控措施,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同时也需要完善疫病监测和预警体系。

3、品质与安全问题尽管我国生猪产业在食品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品质和安全问题。

如滥用兽药、非法添加、毒素超标等。

为提高生猪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需要加强监管,推广绿色、环保、健康的养殖方式。

四、对策与建议1、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通过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一、生猪产业概述生猪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涉及到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等多个环节,为农民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肉制品的消费需求。

二、生猪产业现状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日益丰富,区域分布也日趋合理。

目前,我国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均居世界前列,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国。

与此同时,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养殖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疫病防控不力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生猪产业的效益,也威胁到了食品安全。

因此,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对高品质、绿色健康的猪肉需求不断增加。

这为生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如何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成为生猪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以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企业也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智能化养殖、生物安全体系等,为提升生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农户经营模式改良建议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是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养殖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二是加大资金信贷支持力度,为养殖户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三是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协同发展。

六、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品牌是产品品质和形象的集中体现,对于提升生猪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议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通过打造知名品牌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要注重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工作,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23年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行业概述生猪养殖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猪肉作为最主要的肉类供应品逐渐成为了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

因此,生猪养殖行业市场也日益壮大,并成为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二、市场趋势1. 供求情况目前,整个生猪养殖行业正处于供需两旺的行情,其中,需求端保持强劲增长,而供给端表现出了疲软。

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旺盛,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面,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生猪养殖企业的规模化扩张受限制,导致了供给端的疲软。

2. 质量与安全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而生猪养殖行业的质量与安全问题也屡屡被曝光。

因此,行业内对于生猪养殖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通过技术升级、标准严格把控等方式来确保生猪养殖的质量和安全。

3. 生产力的提升生猪养殖行业随着技术的升级和企业的壮大,生产力方面也有了相当大的提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也有助于保证生猪养殖的规模和供给稳定,同时也有助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三、市场分析目前,在我国生猪养殖市场,规模化养殖已经成为行业的一个明显趋势。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不断升级和提升。

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规模化养殖对于猪粪等废弃物的处理,也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四、发展前景1. 市场空间持续扩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升级仍在持续,猪肉的需求仍将继续增长,因此,生猪养殖市场的空间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 产业规模化升级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生猪养殖行业将会逐步进行产业规模化升级,以保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技术和管理的提升随着我国技术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猪养殖行业的技术和管理将会继续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保障猪肉的质量和安全,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生猪养殖行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随着消费升级和行业的规模化升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认真执行环保政策,以便更好地保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转」2023年中国生猪市场数据分析简报

「转」2023年中国生猪市场数据分析简报

2023年中国生猪市场数据分析简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国,中国猪肉产量接近全球猪肉产量的一半,2023年,全球猪肉产量约为1.25亿吨,中国猪肉产量为5541万吨,中国猪肉产量在全球猪肉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44.47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安全、吃得健康逐渐成为主流,消费者对肉类产品的要求逐渐向高蛋白、低脂肪的方向转变,禽肉、水产品在中国肉类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但猪肉依然是中国居民第一大肉类消费产品。

据相关学者考证研究,明代初年猪肉就成为了中国人的首选肉食,2023年,全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为34.6公斤,其中,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6.9公斤。

中国生猪养殖历史悠久,养猪在中国传统农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大部分地区农业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国生猪养殖业逐渐演变成对资金、技术、管理等均具有严格要求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最近几年,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在人工成本、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生猪产消环节严重分离,不仅放大了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也造成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以及生产者及消费者福利的下降,由此在生产端和消费端同时产生了对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1.1.产出11I .猪肉产量在2023年高猪价带来的高利润的激励下,2023年,中国生猪养殖业高速扩张,养殖规模大幅增长,猪肉产量明显提升,猪肉价格大幅下降,部分生猪养殖企业亏损甚至倒闭;2023年,国内生猪产能继续释放,猪肉产量维持增长趋势,但在上一年行业大幅度亏损的背景下,2023年全国猪肉产量增幅明显放缓。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猪肉产量为5541万吨,同比增长4.63%,距离恢复近年来的峰值产量(2014年,5820.8万吨)还有279.8万吨的差距。

图表1:2023年中国猪肉产量及其变化趋势-0.13%608%3.22%3.60%弓0】%弓加%0∙48%@88% IIII111ii11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3年2023年2023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农小蜂)1. 1.2.生猪出栏量猪肉产量增长的直接原因是生猪出栏量的增长,2023年,中国全年生猪出栏7亿头(69995万头),同比增长4.27%。

中国养殖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养殖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养殖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的养殖业一直是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养殖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殖业之一。

然而,这一行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未来的发展也将面临一些困难。

中国的养殖业现状中国的养殖业现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产量持续增长中国的养殖业产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持续增长。

截至2019年,中国的猪肉产量已经达到了5400万吨。

而在其他品种方面,像禽类、牛肉等方面,中国也逐渐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养殖国家之一。

技术持续升级在养殖技术方面,中国的养殖企业也不断地升级技术,提高养殖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养殖技术也不断被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环保问题加剧然而,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加强,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成为了人们谴责的焦点。

尤其是畜禽粪便的排放、污染及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已经成为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环保要求对养殖企业进行更高标准的改造,使得养殖成本大幅度增加。

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的养殖业发展面临一些长期的和日益加剧的挑战。

针对下面的一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挑战一:环境与生态问题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管理已经成为养殖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养殖企业需要在进一步推广环保理念的同时,研发新技术和新的治理方法。

例如降低粪便排放的浓度、通过自然分解或诱导生物反应来消化浪费物质。

挑战二:新型技术和养殖技术普及的速度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养殖方式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养殖技术普及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

例如,运用先进的管理和监控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用水、减少养殖废弃物等,这些都是新型养殖技术的发展方向。

挑战三:医药促进剂使用问题过度依赖药物和养殖促进剂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对人和动物的健康惠及负面影响。

因此,在未来的养殖发展中,减少对化学药品依赖的同时,开始转向使用天然的营养补充剂、壮丹之流。

生猪养殖前景

生猪养殖前景

生猪养殖前景生猪养殖的前景如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生猪养殖前景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生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生猪养殖规模出现了持续上涨的趋势,开始进行工厂、家庭集中化养殖。

但是由于受到我国基本国情的限制,生猪养殖产业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我国的生猪养殖历史虽然悠久,但是生猪养殖技术比较落后,生猪的养殖规模也受到资金、场所、政策、饲料等因素的很大影响,为了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养猪规模也受到了限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猪养殖和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1 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发生变化的原因 1.1 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对于猪肉的需求也在增长,这直接带动了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提高,进一步带动了生猪养殖规模的发展。

1.2 科学技术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猪养殖技术得到了发展,主要体现在生猪育种与繁殖技术、生猪营养与饲料供给技术、生猪疫病防治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为生猪养殖提供了技术保障。

1.3 粮食增产我国粮食尤其是玉米的增产,为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提供了饲料基础。

1.4市场竞争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带动了猪肉的消费,还带动了市场竞争的发展,也对生猪养殖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养殖户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开始进行规模养殖。

1.5 政策的推动政府对于生猪养殖产业的重视是推动生猪养殖规模扩大的重要力量。

2 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趋势2.1 向商品生产转型在我国的现有国情下,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的、绿色的猪肉产品越来越受到居民青睐,这类产品成为主流符合大众消费水平的猪肉商品。

而特色肉猪则是需要各种综合条件,针对高端消费人群的消费时尚商品,也逐渐成为我国生猪市场的亮点。

2.2生猪品种转型虽然目前看来,瘦肉型的猪肉仍是我国生猪市场上的主流品种,但是随着居民和市场对于优质猪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瘦肉猪终将退出市场,一些地方的特色杂优猪、新种猪将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2023年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愈发增长,生猪养殖行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与此同时,生猪养殖行业也因为市场竞争激烈、环保压力等因素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从行业市场概况、市场发展趋势、行业现状与挑战四个方面探讨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一、行业市场概况生猪养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国生猪养殖的规模相当庞大,饲养数量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2019年全国生猪养殖头数为43330万头。

而且,全国各地的农民都在逐步发展这个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在市场方面,生猪养殖行业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猪肉消费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

可以看出,未来几年,生猪养殖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二、市场发展趋势1. 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清洁生产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猪养殖行业也不例外,许多养殖企业都在逐步使用清洁生产技术来减少排放污染物,保护环境,增加市场竞争力。

2. 集约化发展趋势现在,生猪养殖业更趋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

与传统的散养业比起来,写字楼式、厂房式的集约化生猪养殖模式正在逐渐普及。

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可以使生产厂家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细管理,提高生猪的品质,同时也能减少成本。

三、行业现状与挑战1. 治理生猪养殖污染面临的困境尽管生猪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污染问题,特别是养殖废水、养殖粪便的排放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环境卫生,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生猪肉品质的认可。

2. 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疫情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的养猪业受到非洲猪瘟的严重威胁,由于该病毒传染性极强、死亡率高,因此养殖业必须严格执行防控措施。

只有加强养殖卫生管理,增强疫病防控能力,才能有效减少疫情对生猪养殖业的影响。

四、结语作为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前景是向好的。

然而,随着环境压力、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的跟进,生猪养殖行业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压力。

我国生猪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生猪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生猪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生猪产业是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国家,但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以下是我国生猪产业的现状和发展:
现状:
1.生猪养殖场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仍有大量小规模养殖户。

2.养殖业对粮食等天然资源的需求量巨大,对环境的影响和治理难度不断加大。

3.产业链分工不够明晰,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独立,合作和资源共享度有限。

4.疫病和垂直整合问题严重,生猪免疫状况和防控能力亟待提升。

发展:
1.大力推进生猪养殖场规模化和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

2.发展绿色循环生猪养殖模式,落实“猪粪变肥、肥料还田”的生态农业理念。

3.构建完善的生猪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整体利益。

4.加大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力度,健全生猪免疫制度和信息化管理。

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我国生猪养殖和肉品加工的品牌影响力,拓宽出口渠道。

猪的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

猪的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

猪的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养殖品种之一,具有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等特点。

猪的养殖技术对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猪的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

一、猪的养殖技术1. 选种:选取生长快、繁殖能力强、育肥成绩好的优良品种。

常见的猪品种有大白猪、杜洛克猪等。

注重选择健康、无疾病、高纯度的种猪。

2. 猪圈建设:合理的猪圈建设对于猪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猪圈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遮阳、防雨、降温的功能。

定期对猪圈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猪舍内的卫生环境。

3. 饲料营养: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科学的饲料供应对于猪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给予适宜的饲料,并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

合理添加矿物质、维生素等,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4. 疫病防控:猪是易感动物,容易感染多种传染性疾病。

加强疫病防控是保障猪健康生长的关键。

通过疫苗接种、对猪圈的卫生管理、病虫害监测等手段,减少疾病的发生。

1. 规模化养殖:随着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猪的规模化养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规模化养殖可以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2. 环保养殖:环保养殖是未来猪养殖的必然趋势。

猪养殖产生的废水、废气、废弃物等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推广利用生物发酵技术、高效饲料添加剂等环保技术,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3. 安全可追溯性: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下,提供安全可追溯的猪产品将越来越重要。

加强养殖过程的监控和记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增加消费者的信任。

4. 创新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的应用将促进猪养殖行业的发展。

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高猪的繁殖能力、抗病能力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养殖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猪的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将朝着规模化、环保养殖、安全可追溯性和创新技术应用等方向发展。

农民和养殖企业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3年全球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及2024年的趋势

2023年全球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及2024年的趋势

3241卷第22023年,全球生猪产业迈入新阶段。

经历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洗礼后,生猪养殖业逐步恢复生机。

国际猪肉贸易竞争激烈,各国努力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优化品种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中国及欧盟在全球猪肉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猪肉产量变动对全球市场影响巨大。

美国和巴西猪肉产量增长,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球猪肉消费需求持续上升,我国市场猪肉消费对全球产业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1 全球生猪产业现状分析1.1 生猪产能与市场规模变化全球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略有减少。

2023年,全球生猪存栏量为77 810.9万头(图1),存栏量前三的国家为中国、欧盟(27国)和美国,占总存栏量的比重分别为58.16%、17.27%、9.62%。

预计2024年全球生猪存栏总量将小幅下降。

2023年全球生猪出栏量为128 431.8万头(图2),中国、欧盟和美国的出栏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54.89%、18.22%、10.39%,前三国(地区)的出栏量占比达到83.50%。

2023年全球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及2024年的趋势张海峰 1,王祖力 2,陈泽芳 1,黄玄星 1,陈 南 1 *(1.湛江科技学院生猪产业研究所,广东 湛江 524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基金项目: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35)湛江生猪市场监测预警分析研究(2023ZKDCJJ57)*通信作者:陈南(1989—),男,湛江科技学院生猪产业研究所研究员,2023年,全球猪肉需求持续增长,推动生猪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全球猪肉总产量同比增长0.85%,达到11 550万t (表1)。

亚洲(尤其是中国)、欧洲和北美洲为全球主要养殖区域。

美国农业农村部预测,2024年全球猪肉产量将略有下降,主要源于中国和欧盟的猪肉产量可能小幅减少。

我国猪肉产量预期下滑的原因是调控过剩的生猪产能,而欧盟猪肉产量下降则源于猪肉出口需求减少。

2024年我国生猪市场分析与展望

2024年我国生猪市场分析与展望

2024年是中国生猪市场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生猪产业经历了很多波折和挑战,但同时也有很多机会和潜力。

通过对2024年中国生猪市场的分析和展望,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2024年生猪市场的现状分析1.供需矛盾加剧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肉类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同时,由于传染病、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生猪养殖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导致供应量不足,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2.价格波动较大由于供需矛盾加剧以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市场风险增加。

在2024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但随着需求的逐渐恢复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半年价格有所回升。

3.生猪养殖业面临挑战生猪养殖业在面临供需矛盾加剧、环境污染治理等压力的同时,还需要应对技术更新、市场竞争等挑战。

传统的散养养殖模式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逐步转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

二、2024年生猪市场的展望1.政策支持将继续加大为了促进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加强对生猪养殖业的支持和规范,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和创新,从而提高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2.市场竞争将加剧随着生猪价格的波动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生猪养殖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激烈化。

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投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市场份额。

3.生猪市场潜力巨大尽管生猪市场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有很多机会和潜力。

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生猪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生猪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措施,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2024年是中国生猪市场发展的关键一年,虽然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但也有很多机遇和潜力。

生猪 市场调研报告

生猪 市场调研报告

生猪市场调研报告标题:中国生猪市场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中国生猪市场进行了调研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供需状况、价格趋势、市场竞争等方面。

通过对市场调研的数据和分析,对未来几年中国生猪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一、市场概况1. 市场规模: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生猪养殖和消费国家,生猪市场规模庞大。

2. 供需状况:中国生猪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供应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 市场结构:中国生猪市场主要由养殖户、屠宰企业、肉制品加工企业等组成。

二、市场竞争1. 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生猪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其他家禽肉类产品,如鸡肉、牛肉等。

2. 品牌竞争:由于品牌认知度和质量口碑的影响,部分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三、价格趋势1. 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生猪价格呈现明显上涨趋势,特别是在生猪供应紧张情况下。

2. 价格波动原因:生猪市场受到疫情、饲料价格变动、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价格波动较大。

四、行业发展趋势1. 环保要求提升: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对环保要求提升,将对行业发展带来影响。

2. 科技创新:中国生猪市场逐渐开始采用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外部影响:国际贸易摩擦、疫情等外部因素对中国生猪市场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五、结论和建议1. 在生猪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2. 积极采取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

3. 关注政策调控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把握市场机遇。

该报告有助于了解中国生猪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制定战略和决策提供了参考。

2022年生猪养殖规模化分析报告

2022年生猪养殖规模化分析报告

2022年生猪养殖规模化分析报告目录一、全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趋势:2021年千头猪场成主力 (4)1、现阶段我国生猪仍以散养为主 (4)2、散养生猪出栏量及其占比持续下滑 (4)3、预计2021年千头猪场成主力 (6)二、各地区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迥异 (7)1、生猪养殖未向养殖大省集中 (7)2、各地生猪养殖规模迥异 (8)三、规模化减少生猪养殖亏损期,大型企业生存环境改善 (10)1、猪价变动之理论依据 (10)(1)理论依据一:价值规律 (10)(2)理论依据二:供求规律 (11)2、猪价变化之实际依据 (11)(1)实际依据一:养猪生产具有周期性 (11)(2)实际依据二:生产具有盲目性 (11)3、猪价波动周期维持3-4年,猪价波幅未平缓 (12)(1)猪价波动周期3-4年 (12)(2)猪价波幅未平缓 (13)4、盈利期远超亏损期,大型企业生存环境改善 (13)(1)猪粮比盈亏平衡点均值介于5.5-6.0 (13)(2)生猪养殖盈利期远超亏损期 (14)四、美国:规模化养殖前期持续盈利,后期陷入困境 (16)1、千头以上猪场生猪出栏占比94% (16)2、猪价波动周期和波幅未受影响 (16)3、规模化前期持续盈利,后期陷入困境 (17)一、全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趋势:2021年千头猪场成主力1、现阶段我国生猪仍以散养为主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模式以散养为主,2021年散养(即年出栏1-49头)的养殖户出栏生猪量为3.4亿头,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38.7%。

生猪出栏50-99头、100-499头和500-2999头规模的养殖户出栏生猪量也相对偏高,2021年分别达到1.14亿头、1.47亿头和1.55亿头,分别占出栏总量的12.9%、16.7%和17.6%。

2、散养生猪出栏量及其占比持续下滑过去数年,我国散养生猪出栏量持续下滑,而其它养殖规模的生猪年出栏量成倍提升。

2002-2021年散养出栏生猪量由4.44亿头下滑至3.41亿头,占出栏总量的比重由72.8%下降至38.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及区域布局变化五大趋势冯永辉(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市场信息研究部)摘要:本文对我国生猪生产、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以及区域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进程的加快,生猪养殖区域将在传统主产区保持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向黄淮流域玉米、小麦主产区转移,东北粮食主产区以及其他边远地区生猪养殖将在未来几年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养猪业将向山区、周边地区转移。

关键词:生猪;规模化;主产区;变化趋势1 1994-2004年我国生猪生产总体概况1994-2004年我国生猪存栏量由4.15亿头左右增至4.82亿头,增长了16.23%;出栏量由4.21亿头左右增至6.18亿头左右,增长了46.78%;猪肉产量由3204.83万t增至4701.61万t,增长了47%。

出栏率由101.5%上升至128.2%。

数字显示,1994-2004年我国生猪生产是伴随着生猪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而快速稳步发展的。

同时不难看出,1994-1997年我生猪存栏、出栏量以年增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

1997年出现骤然大幅下降,存栏和出栏量同比分别下降14.95%和14.41%,存栏降至1994年以前水平,至2000年左右才恢复至1996年的存栏水平。

说明生猪养殖周期对生猪生产和供求关系变化周期影响较大,生猪存栏一旦大幅下降,短时期内将难以恢复,生猪市场波动有其自身的特点。

2000年过后,我国生猪生产稳步发展,存栏量年递增率保持在3.5%以内,出栏量和猪肉产量亦保持4.5%以内的稳步增长。

期间,生猪品种不断改良,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生猪生产进入调整期。

2 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2.1 生猪散养模式的优缺点长期以来,我国生猪模式以散养为主。

这一模式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其优点有以下几点:(1)可以及时充分利用农作物副产品等非常规饲料,减少饲料用粮,节约资源;(2)可以提供大量的农家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降低种植业生产成本,降低畜禽粪便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3)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廉价劳动力,解缓就业压力,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现金收入的增长;(4)因其投入较少,所以与大型养殖场相比,更能抵御畜产品的市场波动;(5)从对饲料安全的影响来看,其积极的一面是:饲料产品使用量少,生产出来的畜产品流通面小,多自产自销、自给自足,因此,发生饲料安全事件的几率相对较低。

生猪散养模式的缺点:(1)饲养条件相对较差,畜禽疫病防治、科学养殖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不利于疫病的防治;(2)不利于工业饲料的推广,猪只的生产性能难易最大程度发挥,饲料转化率低;(3)从饲料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养猪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其负面影响更大:虽然散养对饲料产品的使用量较少,但部分养殖户受利益驱使,违禁添加“瘦肉精”等药物,从而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4)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加大了技术服务和监督管理的难度,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难以及时发现,一旦发生问题,特别是传染性疫病,很容易扩散,造成大范围的影响。

2.2 生猪规模化养殖模式的优缺点生猪规模化养殖模式的优点:(1)在疫病防治、科学饲养管理、养殖技术方面优势明显,生产效率高,有利于疫病的防、控、治;(2)综合养殖效益相对较好且稳定;(3)能够长期、较稳定地为社会提供安全的畜禽产品,有利于食品安全的监控;(4)较大程度发挥猪只生长性能,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质量,有利于扩大我国的畜禽产品出口;(5)有利于工业饲料产品的推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生猪规模化养殖模式的缺点:(1)一次性固定投资过大,成本回收较慢,风险相对较大;(2)因其规模化程度高,生产过程要求严格,同时,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过程中,多参照美国NRC营养标准,推广“玉米-豆粕”型饲料配方,因此需要长期大量消耗玉米、大豆等资源。

若按此配方推算,我国的蛋白饲料资源严重短缺,需从美国、巴西等国大量进口大豆。

玉米等能量饲料虽然短期内不会出现此问题,但我国是人口大国,“人畜争粮”的矛盾必将在不远的将来进一步加深,我国从玉米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只是时间问题。

同时,因我国没有统一的适应本国国情的饲料营养标准,在玉米、豆粕等饲料粮大量消耗的同时,短期内还导致农村大量的农作物副产品等非常规饲料积压、无法处理,导致大量的营养物质未被充分利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3)需大量消耗水、电等社会资源;(4)若生猪规模养殖企业配套除污设施不够完善,将给生态环境造成相当程度的污染。

2.2 生猪规模化发展进程分析过生猪散养和生猪规模化养殖的优缺点后,不难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制品的消费习惯逐渐由“肥肉型”转向“瘦肉型”,瘦肉型商品杂交肉猪逐渐被市场认可,以“杜*长*大”为主的外三元逐渐占领国内生猪市场。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养猪业从源头上便被外来品种占据,每年都需要大量引种,种猪业陷入“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恶性循环。

更可怕的是,我国在引进外国优良瘦肉型种猪的同时,也引进了众多的疾病。

因为我国养猪业从业者多为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科学养殖技术,以及农村畜禽舍条件差,“娇嫩”的外国种猪在此环境下“吃不好、住不暖”,本身所携带的致病因子开始显现,蓝耳病、附红细胞体病、细小病毒……新的疾病在国内蔓延。

猪病逐年增多,猪越来越难养,市场风险逐年增大。

2003年“非典”过后,人们的观念开始转变,更加关注“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多数地区纷纷出台“畜禽饲养管理条例”、“猪肉市场准入制”……2003年10月份至今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市场风险增大,散养户力不从心;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外出务工的条件……诸多环境因素下,散养的弊端日益显现,生存空间逐渐缩小,饲养管理水平较低的散养户难以维持,加快退出“历史舞台”,而规模化养殖逐渐被推广,发展空间得到快速拓展。

图1 1999-2004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如图1,年出栏50头以下养殖户生猪出栏量占总出栏量的比已由1999年的78.5%降到了2004年的66%。

同时,年出栏50头以上养殖户生猪出栏量占总出栏量的比已由21.5%上升至34%。

由图1可知,规模养殖所占比重年递增率由2003年以前的年均递增2.5%以内,快速增至2004年的5.3%。

因此,不难看出,生猪规模化养殖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是从2003年开始的,我国生猪养殖业自2003年开始进入了快速调整期。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加快,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分布也逐渐发生新的变化。

3 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分布特点图2 2004年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分布从畜牧业经济学角度分析,养猪业为耗粮型畜牧业,需要消耗大量的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

因此,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发展养猪生产最重要的一个限制因素即在于上游饲料原料的供应。

为降低成本,将粮食就地转化为畜产品,提高农作物附加值,养猪主产区应以分布在玉米、大豆、小麦等粮食主产区应为比较合理的布局。

因此,我们分析我国生猪区域分布特点主要从粮食生产区域分布入手。

如图2可知,当前我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黄淮流域玉米、小麦主产区和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等三大地区。

以下对我国三大生猪主产区区域分布特点进行分析。

表2 我国三大生猪主产区区域分布特点主产区优势制约因素四川盆地(四川、重庆等)(1)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降水充足,温度、湿度适宜;(2)人口众多,既是我国生猪主产区也是主销区;(3)深居内陆,群山环绕,外界疾病较难传入,是我国主要的“无疫区”之一;(4)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气候、水利灌溉条件较好,其玉米、薯类、水稻等粮食总产量高,青绿饲料资源丰富,各种饲料供应充足。

(1)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生猪输出成本高;(2)饲养管理水平不高,规模化程度较低。

黄淮流域玉米、小麦主产区(河南、河北、山东等)(1)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有利于生猪输出;(2)人口众多,既是我国生猪主产区也是主销区;(3)以平原为主,水利灌溉条件较好,玉米、小麦等粮食总产量高,饲料粮供应充足。

(4)饲养管理水平较高,规模化程度高。

(1)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变化大,夏秋多雨闷热,冬春寒冷、干燥、降水少,猪病较多;(2)交通便利导致生猪运输活跃,但同时疾病传播快,猪只发病率高,疫病防控难度大。

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湖南、湖北、江苏、安徽)(1)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降水充足,温度、湿度适宜;(2)人口众多,既是我国生猪主产区也是主销区;(3)交通便利,距“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较近,有一定的地缘优势;(4)水系密布,为我国主要水稻主产区,青绿饲料资源丰富;(5)饲养管理水平较高,规模化程度高。

(1)多数地区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供应不足,须从北方输入,增加成本;(2)交通便利导致生猪运输活跃,疾病传播快,疾病多,难以控制。

4 1994-2004年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变化特点4.1 从“南、北三强”变化看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化分布不断调整优化如表3,1994年我国猪肉产量排名情况显示,当时我国的生猪主产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

四川(包括重庆)、湖南、广东三省猪肉产量占总产量的28.86%;河南、河北、山东猪肉产量占总产量的17.28%。

南三强较北三强优势明显,合占总产量的46.14%。

2004年“南三强”猪肉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下降至24.4%,若包括重庆,则为27.31%;“北三强”猪肉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上升至22.76%。

南北三强差距明显缩小,合占总产量的47.16%,较1994年略有增加。

因此不难看出,10年中我国生猪主产区在逐渐向黄淮流域的粮食主产区转移,生猪养殖区域化分布不断调整优化。

4.2 从各省所占比重增长排名看主产区分布变化图3 1994-2004年部分省区市猪肉产量占总产量比重变化4.2.1 河南、河北、云南参考表3和图3:河南、河北地处中原,同为我国玉米、小麦主产区,1994-2004年其猪肉产量分别从165.81万t和164.11万t增至410.32万t和313.38万t。

排名分别从第8和第9上升至第3和第5,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从5.17%和5.12%上升至8.73%和6.67%,上升速度分别居全国第1和第3。

为我国猪肉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分析认为,其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10年中伴随着瘦肉型商品杂交肉猪以及“玉米-豆粕”型饲料配方的推广,其作为我国玉米、小麦等粮食主产区的优势逐渐得到显现。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有着和四川盆地几乎一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发展养猪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外销的增加,生猪养殖快速发展,且仍有较大空间。

10年中,其猪肉产量从100.08万t迅速增长至228.34万t,增长了一倍以上,为我国猪肉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