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____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优质课教学设计_6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优质课教学设计_6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十七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课堂上演讲;课堂中播放有关长征的影视资料,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指导学生分析长征过程的艰难,加深学生对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三、教学难点1.遵义会议的意义。

2.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长征精神。

四、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图表、播放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把握。

2.活动探究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3.集体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4.讲授法:利用生动活泼的描述性语言讲解长征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的介绍所学知识。

5. 分析法。

通过视频资料,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及长征的原因。

6. 比较法。

把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战略战术和第五次反“围剿”的战略战术作一个对比,有利于学生对红军长征原因的理解。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预习导学视频展示《雯萱的疑问》。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XXX合作到XXX对峙”的17课。

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因此,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深远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所留下的长征精神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本课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说学情长征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了《金色的鱼钩》、《草地的晚餐》等作品。

而且经过初中一年的历史研究,学生已经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能复述教科书中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能简要回答比较浅显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引导他们对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作一个完整的研究。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优胜,娇生惯养,赤军长征的苦难能给他们以震撼的感觉,相信也能同时帮他们树立费力奋斗的精神。

说教学目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知识与技能: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赤军长征过程的研究,说出赤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对赤军长征原因、经过、意义等知识点的演示,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从而阐发问题、办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思惟惯;2.在小组讨论中协作研究,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红军意志力的卓越、志向的远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从而达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XXX、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标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精神。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新课导入】教师:(播放《长征》,展示材料及图片)材料一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材料二前四次反“围剿”是根据毛泽东指定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灵活出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数据,并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中央红军能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讨论)前四次反“围剿”是根据毛泽东的避敌主力、击其虚弱、大步进退、寻机歼敌的作战的方法,采用游击战和运动战,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

教师:(展示材料)材料“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让敌人侵占寸土”。

——博古、李德教师:(说明)“御敌于国门之外”是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战胜敌人。

教师:博古、李德等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导致红军损失惨重。

经过广昌一战,红军又伤亡五千六百多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北大门被打开了。

之后,敌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内部进攻,直指中华苏维埃政府首都瑞金。

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硬拼硬打、不计成本的作战方法(冒险主义错误),结果一败涂地。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

二、力挽狂澜万里行——长征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标记长征开始的时间、出发地等基础知识)教师:(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教师:请大家结合地图,讲述长征前期的军事行动。

九年级历史课件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九年级历史课件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瑞金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湘江战役 冲破四道封锁线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四、长征的胜利
1.时间:1936年10月 2.标志: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
(红一、二、四方面军)
会宁会师楼
3、长征胜利的意义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 束。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10万 4万
红军对策
为第了二保次 存红军20万力量3万,被毛迫泽东进行避战敌略主力转移
诱敌深入
第三次
30万 3万
集中优势
长第征四次原因:40第万 五7次万 反周围恩剿来 失各败个击破
朱德
结果
胜利
违背根据地实际情
博古、 况,推行“左倾”
李德
错误主张:进攻中 的冒险主义,劳动人民的 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 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 冒险的倾向。所以,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 添加了引号,即“左”倾。
,占领遵义城。
瑞金
湘江战役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从 瑞金出发开
始长征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 的转折点
三、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义 会 议
1935 贵州 年 遵义 1月
1.批判了党中央 1.结束了“左”
领导人在军事上、 倾冒险主义在中
组织上的错误; 央的统治;
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 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面。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 关的转折点。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党内“左”的错误,战略战术失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导致中国共产党被迫转移,开始长征。

2.阅读课本81页,填写下列表格。

板块二:绝处逢生万里行——长征经过1.教师:同学们看课本82页,并根据红军长征路线图思考红军长征初期的路线。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并明确答案。

教师:湘江战役后,红军损失惨重,人数由8万多锐减到3万多,这时红军长征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一方面,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敌人已埋下重兵的湘西,而毛泽东则坚持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选择?2.教师:在这个危机时刻,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攻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阅读课本82页,填写下列表格。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改编,战斗力进一步提高,红军继续长征。

同学根据课本83页内容,及红军长征路线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红军长征后期的路线。

5.我们做一个活动,名字叫:我是小导游。

为了纪念长征的胜利,我们举办了一个重走长征路的活动,你就是这个活动的小导游。

我选举了四个有代表的地点,你从中选一个你认为最有意义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小组讨论并发言。

同学选择某一个地点,讲述原因。

6.教师:伴随着一组图片,让我们一起重走长征路。

根据长征路线,教师出示长征图片。

7.胜利会师:(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板块三: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意义1.结合材料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优质教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图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战略转移和遵义会议1.红军长征的背景教师讲解: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

2. 战略转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展示课件)教师引导: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学生回答: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3.红军开始长征(展示课件)教师提问: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学生回答: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

4.教师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影响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2.5.4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2.5.4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遵义会议则是中国革命从失败到成功的转折点,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实际领导核心地位,为后来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例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遵义会议则是中国革命从失败到成功的转折点,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实际领导核心地位,为后来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基本概念、背景、过程和意义等。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2.5.4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四节《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红军长征的背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迫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过程:
讲解红军长征的定义,包括其主要背景和目的。
详细介绍红军长征的历程,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遵义会议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遵义会议的基本概念、背景和意义。
过程:
讲解遵义会议的定义,包括其主要背景和目的。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从南昌起义开始,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内容包括: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会宁会师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伟大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革命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如南昌起义、国共十年对峙等。

学生对本课内容中的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可能有所了解,但对长征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从中体会到红军的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熟练记住长征的主要过程和重要事件,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并弘扬红军长征所体现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互助、实事求是等革命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红军长征的原因、长征过程中重要事件的意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长征的艰苦历程。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长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长征的背景和过程。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长征的兴趣。

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_PPT课件

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_PPT课件

二、秋收起义
(1)领导人: 毛泽东 (2)地点: 湘赣边界
(3)结果: 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改向敌 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4)影响: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 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 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教训:(1)夺取城市和巩固中心城市的革命道 路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
1、以毛泽东为领导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长征的胜利是毛泽东战略、战术的胜利 。 3、采取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使
红 军顺利走过少数民族聚居区。 4、红军将士同甘共苦,直面困难,坚韧不
拔的革命精神。 5、蒋介石集团内部不团结,客观上为红军
长征胜利创造了条件。 6、人民群众的支持是红军长征渡过困难的
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汉口召开紧急 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 方针。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 部建立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 根据地。在创建过程中,毛泽东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后来,各地共 产党人纷纷领导武装起义,并先后走 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小组合作探讨: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各省交界处(远离城市), 地势险要处;大都建在南方
想一想,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革命政权为什么能 够在这些地方存在?
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 利益,实行正确政策 (土地革命27—37)
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四、红军长征的原因
根据表格思考:红军反“围剿” 胜败的主要原因 蒋由介于石党在中2央0世主纪要3领0年导代人以在来军采事取指的挥各上项犯措了施严重 如的:““左攘”外倾必错先误安,内导‘致的第政五策次;反全“力围“剿围”剿的严 ”重红失军利,,法红西军斯被统迫治进的行加战强略等转。移。
第五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3.动态展示长征相关油画,提出问题:回看这场远征路途,结合你所了解的长征故事、历史,说说你从红军身上感受了哪些精神?(长征精神)引导学生讨论参与。

精神:积极乐观,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同甘共苦
【课堂总结】
回顾长征,播放视频,总结升华。

观看视频
视频联系现实,
总结升华。

视频播放
【课后作业】
推送课后寻史作业:阅读《红星照耀
中国》一书,并查找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制作一份长征的手抄报,其中需要包含手绘长征路线图。

课后完成作业
实施及时评价,
个性辅导。

智学网推送
【板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带答案)

二、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要求:自学课本,找出长征过程中红军两次会师的时间、地点、双方和意义,红军
长征的历史意义。
1.两次会师: (1)吴起镇会师: 1935 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会宁会师: 1936 年10月, 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 会宁地区,
点拨:第(3)问通过图片及其文字介绍来分析作答。 尝试解答:(3)军事: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自然:恶劣的自然环境;生活:面临 着食物的匮乏。
【创造奇迹 感悟精神】 材料四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 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歌唱领袖毛 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随堂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要求:自学课本,说出红军长征的原因、起止时间,记忆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和 意义,简述长征的路线。 1.原因:红军第 五 次反“围剿”中,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 的错误,导致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经过: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5.4《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5.4《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④ 课后拓展阅读和观看资源
- 推荐阅读材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遵义会议纪实》等
- 推荐观看视频资源:《长征》、《遵义会议》等纪录片
⑤ 课后作业布置
- 作业内容: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基础知识的目的和意义
难点:
1. 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困苦和战略策略的理解。
2. 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
1. 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地图,直观展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重要战役,帮助学生理解长征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 通过历史文献和见证人的叙述,生动呈现长征的艰苦卓绝和英勇奋斗精神,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长征精神。
知识拓展:
介绍与《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 《中国革命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包括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等重要事件。
- 《红军长征纪实》:收录了红军长征期间的大量纪实文章和珍贵照片,为学生提供了更生动的历史见证。
- 《遵义会议纪实》:详细记录了遵义会议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的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前后联系和发展脉络。
2. 史料实证:培养学生运用史料来验证历史事实的能力,学会分析、比较和归纳不同史料的价值和特点,提高对历史资料的解读和运用能力。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5.课堂活动“选词填空”归纳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回忆所学知识,结合课本,动手分类的同时思考战略战术得当对战争胜败的影响,并归纳红军长征的原因。
1.白板橡皮擦功能,隐藏关键内容;
2.课堂活动“趣味分类”和“选词填空”自己动手发现并归纳原因。
3.关键词网页链接,快速查找
讲授:红军长征的过程
11’20”-
讲授:红军长征的背景
2’33”-
11’20”
通过历史史料和白班互动,认识到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1.回顾上节课红军发展的历程先关内容;
2.结合“每课一得”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相关内容;
3.表格展示《红军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让学生知道前四次胜利,第五次失败;
4.课堂活动“趣味分类”,让学生自己动手归纳前四次胜利和第五次失败所采取的战略战术;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点:
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影响及红军长征的路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导致中共中央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重现确定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改变了“左”倾错误方针在党中央的领导,红军长征路线曲折艰难。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活动、思维导图并结合地图和相关事件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讲授: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26’40”-
27’31”
通过课本,学生上台填空完成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干
读书归纳,上台分享
课堂活动“选词填空”归纳
练习:红军的长征路线
27’31”-
33’22”
通过地图连线,复习巩固长征路线
1.一个学生为代表上台,在白板三维地球仪上连线出长征路线;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课堂教学中单靠讲述法很难达到目的,借用多媒体 课例研究综
技术能生动的再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体现伟大 述
的长征精神。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围绕教学需要,符合学
生认知水平,思路清晰,有效增大了教学容量。长征过 程复杂,地点众多,但发生在身边的历史事件,借助 flash 地图效果良好,直观形象,且整个教学过程中都 要围绕这一地图而展开,理解其重大意义自然水到渠 成。
本课三块内容为: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
地,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教材分析
重点:遵义会议。 重难点:长征经过和长征精神。
着力点: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学生的
三大核心能力,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
积极的生命情态,是心地善良、有情有爱、充满生命活
力的人,对社会肩担道义,对工作爱岗敬业,对生活乐
择与设计
2、历史地图、历史资料、历史问题相结合
3、自主合作学习逐层推进
一、红军长征经过和路线(瞻仰革命丰碑,感受长
征精神)
1、出示《地球上的红飘带》引入
2、依次出示图片:江西瑞金第一渡纪念碑——广
西兴安湘江战役纪念碑——贵州遵义红军烈士纪念碑 教学过程
——贵州铜仁四渡赤水纪念碑——云南皎平渡红军纪
念碑——红军国武定、禄劝、元谋物品图片、flash 地
(2)巧渡金沙江:待敌人援兵增援昆明时,红军 却以异常的速度到达金沙江,把长征开始以来一直尾追 红军的蒋的军队甩掉了。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3)通过彝族区:红军沿川康边境到了大凉山地 区,红军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4)强渡大渡河:红军先头部队袭击了大渡河边 的安顺场守敌,占领了渡口。大渡河水深流急,两岸是 崇山峻岭,18 勇士乘着找到的惟一的一条小船,在惊 涛骇浪中冲到了对岸,占领了敌人阵地,渡过了~支部 队。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2)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2)

意义 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 革命精神;
红军从容不迫、无往不胜的 乐观主义精神。
束。……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长征胜利的意义
1.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2)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
长征 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精神:
红军从容不迫、无往不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诞生
遵义会议
新中国成立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4年 转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 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
折 点
由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过草地 爬雪山
吴起镇会师
1936年 10月红 军三大 主力会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原因 “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的失败
经过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路线: 转折:遵义会议 结束: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在 甘肃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 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 的精华。——毛泽东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将帅 中,中将以上的共254人,其中有222人参加 过长征。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024版新教材)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长征结束: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10月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
2.战略转移。
1933年秋,蒋介石调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长征
召开遵义会议
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挽救了中国革命
转折
胜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北上抗日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C
随堂练习
雪皑皑,野茫茫,爬雪山,过草地,红军长征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而在这无数艰难险阻中,最难的还是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敌人重重包围的是( )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点击图片播放
目标导航
知道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和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原因。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掌握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典型事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第四册“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教学实践和设计意图

第四册“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教学实践和设计意图

第四册“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教学实践和设计意图摘要:新社会课程标准对社会课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社会课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人主素养的培养,才能使社会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实践设计意图正文:新的社会课程标准对社会课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社会课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人主素养的培养,才能使社会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文是本人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初二旧教材“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一节的教学如何体现新教学理念整理出来的一个个案。

一.教材分析:本节讲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的经过和意义,重点分析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要讲清长征中战斗的激烈,红军生活的艰辛和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

长征中的战役学生普遍比较熟悉,不用过多讲述,讲清经过的重要线路和地点即可。

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形象生动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及南方八省的游击战争。

2.掌握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深刻领会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授课过程设计意图老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长征》主题曲《十里送红军》,(播放)并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122第一段,思考归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学生:由于王明夺取党中央领导权和“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万
3万 3万 7万 8万
约2.5: 1 约 7: 1 约10:1
毛泽东
胜利
周恩来 朱德 (运用毛泽 约 4: 1 东的作战方 针) 约 6: 1 博古 李德 失败
“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
1935年10月 《红军长征路线》 中央红军到 示意图 达陕北
吴起镇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遵义会议 强渡乌江, 夺取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遵义会议 (1935年)
遵义会议
• 时间: 1935.1 • 地点: 贵州遵义
• 内容:批判了„„,肯定了„„,选举„„。
遵义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长达四年 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 • 意义: 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 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 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 关的转折点.
长征胜利的意义
1.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2)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红军从容不迫、无往不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图片故事会:
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美国哈里森·李尔兹伯
中央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
项目 次数 时间 军队人数对比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人数比例 领导人 反剿结 果
第一次 1930.10
第二次 1931.4 第三次 1931.7 第四次 1933.2 第五次 1933.9
10万
20万 30万 40万 50万
飞夺泸定桥 草地夜行 强渡大渡河
原因 “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剿”的失败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 意义
路线: 转折:遵义会议 结束: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 革命精神; 红军从容不迫、无往不胜的 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突破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 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 重的代价。湘江战役是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 红军人数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骤减到3万多。
血染十里溪, 三年不食湘江鱼, 河底遍尸体。 摘自陈靖《湘江黔山》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 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
转 折 点
14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 10月红 军三大 主力会 师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4、长征的路线及主要战役 5、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红军长征的原因?
材料:“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 • 材料: 外寇不足虑,内匪 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 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 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 则决不能御外侮。 行的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 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 • —1933年4月10日蒋介石对围 征却是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看诗词,回答问题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 过岷桥水磅逶千不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 尽千铁云走腾只远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诗词的作者是谁?讲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学习提纲
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2、长征的出发点、转折点和结束点各是 哪里 3、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甘肃会宁会师楼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4、10
路 线
失败 中央革命根 突破四道 据地(瑞金) 封锁线
强渡大渡 河 飞夺泸定 桥 巧渡金沙 江 爬雪山 突破 湘江 四渡 赤水 过草 地
1936、10)
渡过 乌江 解放 遵义
陕北吴起 镇会师
原因 “左”倾错误导致红军 第五次 反“围剿”
红军三大主力在 甘肃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 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 的精华。——毛泽东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将帅 中,中将以上的共254人,其中有222人参加 过长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