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层次统筹城乡发展一般路径的探讨_以安徽宁国为例

合集下载

XXXX年关于我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XXXX年关于我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XXXX年关于我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报告(可编辑)关于我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报告我县被列为省、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城乡并重统筹发展整体规划梯次推进政府主导合力攻坚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以争创西部“百强县”率先建设老百姓最幸福的地方为目标全面实施“四大战略”强力推进“三个百万”工程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六大体系”初步形成了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一、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的成效(一)、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思路。

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路把县城、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大村庄)三个发展层次一、二、三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编制《凤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凤县县城发展规划》、《凤州现代科技产业园规划》、《留凤关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县域村庄建设规划》、《生态示范县建设规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型百万吨铅锌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农业八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形成了县域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产业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社会事业规划相匹配、相衔接的规划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统筹规划全覆盖。

(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一是以生猪、花椒、果、菜、特种养殖、干杂果等特色农业为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建成了个万亩花椒标准化示范园个千亩花椒示范村个万头生猪养殖场个千头生猪育肥场个生猪养殖小区形成了两条优质苹果带引进了户农业产业化企业完成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花椒通过了AA级绿色食品认证“凤州花椒”、“凤唐苹果”评为陕西名牌产品开发了花椒芽菜花椒芽酱、花椒茶等新产品。

花椒留存万株苹果万亩中药材万亩蔬菜万亩年生猪饲养量达到万头土鸡万只梅花鹿存栏头林麝只农民人均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

二是以凤州现代科技产业园区和留凤关循环经济示范区为平台明确产业定位加大园区设施和招商引资力度增强以工哺农的能力。

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意见【可编辑版】

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意见【可编辑版】

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意见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意见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全局性、战略性任务,是解决我国客观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我县组织县农办、县经济局、县规划和建设局、县发改局等部门就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意见。

一、现状原因分析(一)农民无缘分享工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成果农业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产业。

农民只有劳动、国家赋予的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劳动所得农产品的权利,无缘分享工业化、城市化成果。

一是就业制度的不合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就业只能当农民,要获得在工、商业的就业权利,要享受城市居民的各种社会福利,只能通过“农转非”方式实现。

在现有体制下,农民虽然可以进城务工,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技能和得不到应有的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因此很难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二是土地制度的不公平。

在我国现存城市和农村两种不同的土地政策,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两者之间存在巨额的价差,国家通过土地征用制度,实现土地性质的转换,获取巨额价差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

三是农民物权的不公正。

改革开放后,建立在集体土地所有权基础上的宅基地使用权只能使用和继承,不能交易,农民的房屋只能作为消费品而存在,资产被沉淀下来,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产生不了效益,难以体现价值。

四是农产品价格的低迷化。

我县城镇化水平低,农产品是“生之者众,用之者寡”,再加上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引导和统筹农业生产、协调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长期低迷。

(二)农民在国民经济再分配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国民经济再分配过程中,财政、税收、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础建设等主要向工业和城市倾斜,加剧了“三农”问题。

取消农业税前,一方按收入、一方按成本计税,城市居民按工资性收入纳税,而农民依据耕地面积计税并承担“三提五统”费用。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考——以安徽省为例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考——以安徽省为例

求 的依赖程 度逐 步降低 , 仍然 会增加 不少新 的潜 在转移 劳 动力 , 而全 国劳动 力供 大 于求 ,总 量达 10 0o多 万人 , 就业
压力 明显增 大 , 导致大专 院校毕业生就业层面 向下 推移 , 挤 压农 民务工 空间。二是农 民技 能培训普及难 。随着 国民经 济各产业技术构成 的普遍 提高 , 对务 工农 民的必要 技能相 应提 出了更 高要 求 , 民务工要不断提高 自身 的技 能 , 农 政府 培训农 民技 能的任务越 来越重 。据调查 ,0 6年 安徽省仍 20 然有三 分之 二左右 的乡村从业 人员未受过 专业 培训 , 按原 因分析 : 自认 为不需要培训 的 占 2 .5 , 地没 开展培训 4 8% 本 的 占 2.3 , 8 1% 内容不适合 的 占 4 8 % , .8 交不起培训费 的占
发展 的方针 , 建立 以工促农 、 以城 带乡的长效机 制; 要提 高农民综合 素质 , 统筹城 乡培训 就 业; 用抓 工业 的理 念谋 划农业 , 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 加
关键词 : 乡差距 ; 城 统筹发展 ; 战略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14 F2 文献标识码 : A
缩 小城乡差距 , 筹城 乡经 济社 会 发展 ,是党 中央 科 统
统筹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 的战略思 考 — —以源自 徽 省 为例 余 茂辉
( 皖西学院 经济与管理科学系, 安徽 六安 27 1 ) 302
摘 要: 统筹城 乡发展 的关键是 解决“ 三农 ” 问题 。作为 中部 欠发达 地 区的安徽 省 目前城 乡协调发展 方面 面临一
些问题 , 造成这些 问题 最根 本的原 因是工农分割 、 乡分 治的二元 结构体制。 日此“ 城 十一五” 间要贯彻城 乡统筹 期

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以中部地区安徽宁国市为例

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以中部地区安徽宁国市为例
建 了 城 乡 统 筹 发 展 的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利 用 统 计 资 并 料 进 行 实 证 研 究 , 中 部 地 的 安 徽 宁 国 市 进 行 了 对 实 证 分 析 , 终 提 出 中部 地 城 乡 统 筹 发 展 方 式 的 最
思 路和 对策 。
进趋 势 , 当然 , 由于 地 区 问 客 观 条 件 和 经 济 实 力 的


评 价 指 标 体 系构 建
展 一体 化 是 一 项 长 期 而 艰 臣 的 历 史 任 务 , 有 现 没 成的 、 放之 各 地 而普 遍 适 合 的 经 验 可 以 照 抄 , 有 没
现 成 的模式 可 以 照搬 。 自 20 0 4年 以 来 , 于 城 乡 关 城 乡 统筹 发 展 的 内涵 卜 复杂 , 于 这样 一个 分 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 20 自 0 6年 国 家实 施 促 进 t 地 区崛 起 战 略 以 来 ,扣部地 县城 经 济 城 乡统 筹 发 展 已 经取 得 积 极 成 效 。 中 部 地 区 城 乡 统 { 部
筹 发 展 的 主要 经 验 , 于充 分协 调 和 发 挥 资 源 、 位 和 政 策 三 大 要 索 的作 用 ; 而 在 看 到 取 得 的 成 就 的 同时 , 应 看 到 我 国 中 部 各 在 区 然 也 省仍 有 部 分 农 业 辎 县 、i 小 县在 城 乡统 筹 发 展 中面 临 诸 多 困 难 和 问 题 , 业 如整 体 水 平 低 , 济 实 力 弱 等 。文 中 在 对 我 国 中 部 安 徽 经 宁 国 市城 乡统 筹 发 展 观 状 分 析 的 基础 上 , 建 J 南经 济 发 展 水 平 、 会 统 筹 水 平 、 境 统 筹 水 平 组 成 的 城 乡统 筹 发 展 评 价 指 标 体 构 社 环 系 , 用 统 汁与 渊 查 数 据 , 宁 国 市进 行 l实 证 分 析 . 提 } r未 来 发 展 的 建议 。 采 对 r 并 n 关键词: 乡统筹 ; 式 ; 标体系 ; 城 校 指 县域 经济 中 图 分 类 号 : 3 1 2 ; 8 】 2 F 0 . 3 F 0 .d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3 9 2 1 ) 6— 0 2—0 1 7 —5 7 ( O 1 0 0 2 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思考——以宁国市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思考——以宁国市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为例

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共享,实现乡村规划 “一张图”。
宁国历来注重生态保护,森林覆盖率达 78%,是 省级森林城市和美丽中国十大最美城镇。因此,规划 确定生态保护红线、构建生态保护屏障,保持宁国优 质的山水生态环境,做到生态、生产、生活空间融合, 营造良好的乡村地区环境。
宁国市域生态资源丰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规 划强调发挥“一村一品”特色资源优势,以体现地域特 色文化的编制手法,彰显乡村特色、传承历史文化,规 划富有文化活力、彰显生态魅力的特色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思考
要要要以宁国市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为例
王 娟 (宁国市城乡规划局 ,安徽 宁国 242300)
摘 要院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作为新时期下全新的规划编制 类型, 不是单一的空间规划或建设规划,而是在乡村建设过程 中发挥“承上启下、指导实施”的作用,在人口、产业、生态、空 间、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风貌特色和实施建设等各元素高度 关联、互相衔接协调的城乡统筹规划,对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 展提供科学保障。 关键词院城乡统筹;多规融合;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院TU982.29 文献标志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7-7359渊2018冤03-0046-02 DOI院10.16330/ki.1007-7359.2018.03.020
促进乡村居住、产业空间的有机整合,构建提升 村民生活质量的乡村聚落。通过宅基地有偿退出机 制、生态红线保护机制等制度,结合各乡村生态及产 业特点,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梳理差异化建设模式,对
1016330jcnki10077359201803020460前言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作为新时期下全新的规划编制类型不是单一的空间规划或建设规划而是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承上启下指导实施的作用贯彻城乡统筹多规融合绿色生态彰显特色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在人口产业生态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风貌特色和实施建设等各元素高度关联互相衔接协调的城乡统筹规划对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保障

县域转型发展的宁国路径

县域转型发展的宁国路径

22中国农村科技 CHINA RURAL SCIENCE & TECHNOLOGY如果单从传统经济指标看,宁国近年来并不突出。

当人们走进它时,却会惊讶于它的精致和活力。

这座人口只有38万的山区小城,并没有在发展规模上求大求全,而是在发展质量上求精求特,致力于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理念下县域转型发展的宁国路径。

“在短缺性经济条件下,各地拼的是资源要素,尤其是土地资源;新常态下,产能过剩,发展不再是外延式扩张,而是内涵式提升。

宁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见事早、行动快,通过‘四换四驱’发展新模式,有效破解了资源配置不优、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

”宁国市委书记王普告诉记者。

主动转型、引领发展,不仅需要超前的眼光,更需要敢为人先、自我革新的勇气。

在这场凤凰涅槃式的转型发展中,宁国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路径?啃下转型“硬骨头”2008年之前,宁国经济综合实力连续7年位列安徽县域第一。

宁国发展相对超前,但遇到的问题同样也超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让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面临严峻考验,经济亟需转型升级。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2009年,宁国开始全面转型、提质发展。

”宁国市市长何田告诉记者,宁国市对落后产能、低端产业、低产企业进行全面摸底调查。

文\本刊特约记者 吴明华县域转型发展的宁国路径“从调查情况看,僵尸企业占用大量的资金、土地等宝贵的发展资源,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却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造成资源的持续沉淀,是经济粗放发展、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何田分析认为,宁国经济转型首先要破解僵尸企业,啃下这块“硬骨头”。

宁国探索建立“五步联动”模式,即:全面监测超前“防”、标本兼治精准“帮”、互利共赢鼓励“并”、不良信贷高效“解”、关键权益统筹“保”,完善支持、维持、重组、破产“四类处置”工作机制,设立专业法庭,试点简易程序,促进“僵尸”企业快速出清。

截至目前,宁国共完成17家企业兼并重组,化解不良信贷1.12亿元,盘活低效用地1000余亩,全部重新配置用于新企业扩大生产。

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选择

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选择

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选择陈晓华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适应形势需要、坚持科学发展、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提出的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思路、大战略。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建立起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路径的选择必须立足国情和发展阶段,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措施和任务;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防止重复建设、分散投入;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强化政府支持、保护和服务,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推进合力;必须以改革为动力,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突破,为全国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各地经验表明,统筹城乡发展要以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为前提,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目标,以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要任务,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新局面。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我国城乡差距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资源过多地流向了城市。

计划经济时期,我们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靠农业的积累发展工业、建设城市。

改革开放以后,“剪刀差”逐步消弭,但资源要素不平等交换依然存在。

在土地收益方面,尽管征地补偿费用逐年提高,但还是低于土地市场价格。

在建设资金方面,农村储蓄存款大量外流,农民贷款难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在劳动就业方面,农民工与城里人待遇不平等,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资源要素总是向高收益高回报的产业和区域配置,特别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更容易从农业转向工业、从农村流入城市。

因此,不能将建立城乡平等要素交换关系的任务简单地推给市场,而应当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推动资源要素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平等双向流动。

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作者:董迎夏小林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07期当前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都与解决三农问题相关,统筹城乡发展更彰显重要战略意义。

自中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

至今,认识得到深化,问题基本摆开,事项逐渐明朗,对策不断充实,从大政方针原则到具体政策措施,已经比较明确、完整。

但从多年来推行城乡分割发展转变到“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势必会遇到因历史惯性而产生的阻力。

因而,同时需要充分的观念转变、相应的实施准备、适当的工具配合。

政府在确保切实推进的过程中,既要正确评估实际能力予以保证,又要防范可能出现的不当做法导致扭曲变形。

就此,我们提出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

一、理顺城乡关系的路径选择(一)破解二元结构:需要拆除背后的制度支撑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虽然也属于二元经济结构的社会,但现实情况不仅是经济成长中遇到的一般问题,更有不公平的体制机制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由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决定了特殊的工业化道路,即采取计划经济的机制,以行政手段将城乡人为分开,集中资源致力于实现国家工业化。

由于农业被剥夺了资本积累机会、削弱了技术进步能力、窒息了发展后劲,农业生产率停滞于落后状态。

所以,就国际一般而言的二元经济结构演进规律衡量,新中国成立之后30年间,我国的传统农业并没有伴随国家初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步得以改变。

国际上的一般经验显示,发展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城乡不平等,表现为先分化、后趋同的趋势。

但是,这一国际普遍规律也不对应中国的情况——在经历了较长时段的高速经济增长后的今天,不平等却仍在加剧。

回望中国30年经济体制改革路径,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轨迹:改革分别在城市、农村两个领域展开。

农村先行的改革成果明显,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剩余农产品、资本和劳动力资源,又以“乡镇企业”的形式就地发展工业,促进了国家工业化进程;但因城乡阻隔,没有机会转化为提升自身社会地位的体制优势。

安徽县域自主创新战略研究——以宁国市为例

安徽县域自主创新战略研究——以宁国市为例

smc in i srn h n h o n y tri r c n mi o it e e o o e h h ie i e i b y Nig u e to to e t o fr t t t s t g e st e c u t erty e o o c s cey d v lp p w r t c oc n vt l. n g o w n u n o c no m o o et o e a
— —
A C s td Ni g u i aeSu yo f n g oC t y
C HEN Hu a—bn,JN —bn i I Yi i
( urhn o mui at co l unhn 4 0 0 hn ) X aw egC m n t r Sho,X a ceg2 20 ,C ia sP y

要 :面 对 资 源 和 环 境 的 制 约 ,通 过加 强县 域 自主创 新 体 系建设 ,是 增 强县 域 经 济社 会 发 展 能 力 的 必 然 选
择 。宁 国市走 出了一条符合地方产业特 色的县城 自主创新之路 ,采用 因子 分析 法对 宁 国市 自主创新 能力进行 评 价 ,在剖 析宁 国市 自主创新存在问题 的基 础上 ,提 出完善 宁国县城 自主创新体 系建设 的建议 。
a o t e Nig u n e e d n n v t n a i t ,I n l z st n g o i d p n e ti o a o x se c u s o n t e f u d t n, l n g oid p n e tn o a o l t h i i b i y n a a y e h Ni g u n e e d n e n v t n e itn eq e t n i h o n ai i i o P o o e h t o s mmae e Nig u o n y tri r n e e d n n o ai n s s m o s u t n t e s g e t n r p s d t a n u c ts t n g o C u t r oy id p n e ti n v t y t c n t ci h u g s o . h e t o e r o i

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陶浪平(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安徽蚌埠233041)摘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一直存在城镇化水平低的fq题。

本文通过构建衡量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综合量化评价;揭示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特征,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相关信息和决策依据,以推动城乡统筹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城乡统筹;评价体系;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1城乡统筹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是指在处理城乡发展问题时,总揽全局,科学规划,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与进步;或者说,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使城市和农村紧密联系起来。

城乡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和发展机会,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

改革开放30年来,安徽省城乡经济社会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城乡分割和相互封闭的格局正被逐步打破。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安徽省是个农业大省,由于历史、体制、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又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复杂性、顽同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比较突出,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正日益显现。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判断城乡统筹发展程度是政府分析城乡发展存在问题和制定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莺要前提。

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主要是对城乡发展的差异进行评价。

若采用实物指标,会因为指标内涵和量纲的差别,无法将相关指标组合起来应用。

从而使指标体系的评价功能减弱。

因此,多采用比值形式的结构性指标少用水平性指标,以消除量纲影响,可以保证指标在空间一卜的可比性,增强指标体系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城乡发展的诸多方面,很难建立一个足以全面完整地反映城乡统筹发展的系统模型。

宁国市中宁城镇区协调发展的规划探索

宁国市中宁城镇区协调发展的规划探索

宁国市中宁城镇区协调发展的规划探索摘要:以宁国市为代表的皖东南地区山区城镇乡镇工业发展有一定历史和基础,技术比较成熟、资金门槛不高,乡镇工业有着持续的发展动力,而今均面临转型升级、土地利用受限的矛盾。

针对城镇总体规划以行政区划为界各自为政的编制实际,本文借鉴发达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实践,以宁国市中宁城镇区为例,进行该地区区域规划研究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思考,并提出规划实施建议,以期为周边类似发展条件的城镇编制总体规划开拓思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山区城镇;工业;区域整体发展;总体规划Abstract: represented by ningguo city anhui southeast mountain towns township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a certain social basis, history and technology mature, capital threshold is not high, township and village industry has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and now are facing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contradiction of land use is limited. For urban planning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to world each place for the compilation of practice, this paper developed part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planning practice, NingCheng township in ningguo city, for example, in the reg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planning and regional planning, and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similar development conditions surrounding the town overall planning ideas, to provide using for reference.Key words: mountain town, industry, regional overall development, overall planning我国以行政区划为分野的各级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各自为政”,单个城镇或地区的“理性”选择,经常导致城镇间、地区间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整体上表现出发展的无序和不理性,忽视甚至牺牲区域整体利益、长期利益为代价。

关于推进县域统筹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进县域统筹发展的思考
3、坚持刚弹结合、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当前所编制的各类规划的刚性和弹性内容不明确,县级和乡镇级别事权界定不清,导致规划在实施时,既不能坚持该坚持的,又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明确县级和乡镇级事权。探索事权划分方法,进一步明确规划的县级和乡镇级别管理权限,精炼规划成果内容,突出各层级的权利和责任边界。
在策略二的原则下,各乡镇年度项目用地指标动态分布选择,应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符合城镇开发边界、基本农田控制线和生态红线的管控要求,二是要遵循城镇远景空间形态布局,三是要符合各地块开发建设条件要求。
策略四:充分利用各项土地政策,统筹各类性质建设用地策略
在科学解读各类性质建设用地,特别是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等用地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各类用地政策,统筹各类性质建设用地到集中片区,力求形成相对集中的城乡建设用地集中成片区,以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同时探索以灵活的方式解决实际项目的审批问题。
策略二:全县总量管控,各乡镇动态分配指标策略。
按照上位规划要求,在遵循全县城镇建设用地、乡建设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以及其他各类非城市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总量不变化的前提下,县城及乡镇两级政府可以根据各自每年(或两年)的项目进度情况,动态分配各类建设用地指标。
策略三:遵循城镇远景空间形态格局,灵活各分期选址策略。
通过以上路径,建立“编制空间规划,打造‘多规合一’管理平台→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创新事权划分及总规编审方法→开展实施评估,编制城市近期规划、年度行动计划,建立动态维护机制”的规划体系。
二、健全体制机制、构建规划管理一套系统
1、围绕重点发展区域、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实现区域协同管理。为做好全域统筹,加强各功能板块的管理,建议建立环南漪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统筹毕桥、新发和飞鲤等乡镇),姚村观天下景区管委会、伍员山景区管委会、皖苏合作示范区管委会,负责各区的各项行政管理事务。

安徽省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对策建议

安徽省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对策建议

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采取可行的措施" 一是争取中央加大 对粮食主产区&落后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二是鼓励各种 性质的工商资本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通过减免税费 来提高他们的收益率(三是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量力而 行(四是清理和取消各种阻碍城乡人口和资源相互流动的 政策法规!努力在城乡之间实现公平&统一!以好的政策弥 补资金不足的缺陷%
【 基金项目】2004 年安徽省社科联公开招标课题。 【 作者简介】程宏志( 1975— ),男,安徽桐城人,安徽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留( 1974— 桐城人,合肥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 42 -
),男,安徽
理论上讲!城市化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 道路!但我省目前工业不够发达"三产滞后!大部分中小城 市和小城镇的辐射和带动功能还不强# 切实可靠的还是先 做强十来个大中城市!彻底放开户籍限制!吸引农民进城! 加快人口聚集$
( 三) 农村人口总量庞大的问题。从安徽来看!有 70" 左 右 &4000 多 万 的 农 村 人 口 ! 要 改 善 他 们 的 生 产 生 活 条件!即使举全省之力!一时也难做到% 因此!必须逐步减 少农村人口% 减少农村人口!唯一的途径就是要加快城市 化 步 伐 %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并 不 是 要 抑 制 城 市 的 发 展 !相 反 !只 有城市经济实力壮大了! 才有可能更好地带动农村发展%
广阔的优势!搞好分工协作和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促进 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四是以城市第三产业带动农民非农 化 !创 造 更 多 的 就 业 岗 位!吸 引 农 民 进 城 务 工& 五 是 加 快 建 立和完善城乡互动的信息网络!尤其要加强农村基层信息 服务站建设!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 这也是实现统筹城 乡工农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县域经济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

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以及需要相应的对策。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当前,一些发展相对较好的县城和县域经济中心的发展速度较快,而一些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会导致地区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从而影响到整个安徽省的经济发展。

应采取措施加强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一些县域经济仍然依赖传统的农业和重工业,而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

这导致了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

应加强对县域经济的产业布局规划,引导和鼓励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

一些高技能人才往往会离开县城,去更发达的地区或大城市发展。

这导致了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不足。

应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和条件,吸引人才留在当地,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农村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农村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不充分会影响到整体的经济发展。

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农业科技和金融支持,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针对以上问题,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提供税收减免、补贴和奖励等激励措施,同时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是加强对县域经济的产业布局规划。

政府可以进行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各县域经济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和竞争力。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和条件,吸引人才留在当地,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发展特色经济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模式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

发展特色经济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模式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

由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践可知,选择适宜的特色经济发展战略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进入百强县的大多数县域经济能通过发挥自身特有优势,选择适宜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实施有效的发展战略与措施.本文以宁国市为例分析安徽省县(市)如何选择特色经济发展战略模式,有效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与安徽省其他县(市)一样,宁国市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加入WTO后,经济发展遇到了诸多困难与挑战.改革开放前,由于地处山区,宁国市经济发展极为落后,是皖南有名的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宁国市借助乡镇企业发展,县域经济竞争力不断提升.但宁国市经济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1996至1999年其经济发展滑入谷底.2000年开始,其经济发展才出现转折,之后一路上扬.近年来,在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中,宁国市一直位于安徽省各县(市)前列.宁国市地域多为山区,资源优势不明显,为何其县域经济竞争力能保持在安徽省各县(市)前列呢?究其原因,基于自身优势的特色经济发展对宁国市县域经济的发展与竞争力的提升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1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面临的优势宁国市在交通与区位、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特色农产品、工业基础和民营经济等方面具有特色经济发展优势.交通与区位优势.宁国市东临苏州与杭州,西靠黄山,与浙江省安吉市、临安市相邻,与安徽与浙江两省七县市连接,是皖南山区交通枢纽.境外交通便捷,市区距上海、杭州、合肥和南京等大城市都不超过3小时路程,境内交通也极为便利,皖赣铁路、省道215和宜黄旅游快速通道等多条道路穿境而过.宁国市便利的交通与优越的区位,使其容易接轨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引进以及先进的经济发展理念形成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实现特色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优势.宁国市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就有8个大类30多个矿种,矿产储量高达34亿吨.另外,水泥用灰岩及配料、膨润土、陶瓷土、普通萤石、铅锌银等储量较高的矿产资源分布集中、具有地域性,便于集中开采与加工.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其集中分布,有利于宁国市形成以矿产开采加工的特色经济.旅游资源优势.宁国市清新空气、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生态环境极佳,使其具有丰富、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宁国市已开发且具有一定声誉的景点主要有恩龙世界木屋村、夏霖风景区、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和方塘世京果园等,这些景点特色鲜明,尽显独特之处.其中,恩龙世界木屋村依山傍水、清幽静谧,属于国家4A旅游景区;夏霖风景有飞瀑、深涧、神潭、险峡、怪石等独具特色景观,享有“五绝天下景”之美誉;青龙湾生态旅游区集山景、水景和人文景等多种景观为一体,生态资源极为丰富;方塘世京果园则群山环抱、环境优良、气候宜人.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宁国市发展特色旅游业.特色农产品经济发展优势.宁国市具有特色农产品发展优势,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优势.宁国市的农特产品极为丰富,有山核桃、板栗、香菇、木耳、竹笋、银杏、宁前胡等特色农产品,素有“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和“中国前胡之乡”之称.二是气候条件优势.宁国市地处中纬度地带,日照尚足、气候温和、雨水充裕.丰富的光照和水资源为宁国市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条件.三是产业规模初步形成、品牌效应显示.经多年经营与Vol.28No.10Oct.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0期(下)2012年10月发展特色经济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模式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周泽炯,吴滨兰(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基于区位特征、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等县域实情,选择适宜的特色经济发展战略模式,能有效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安徽省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于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产业主导型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落实该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具体发展战略与措施.关键词:特色经济;县域经济;竞争力;战略模式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0-0030-03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7-08D15),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SK2012B592)30--发展,宁国市一些骨干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一些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突显、享誉国内外,多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特色农产品经济发展优势,使宁国市具有进一步加快特色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思路.工业基础优势.宁国市工业发展显示出一定优势,其工业发展起步较早、发展迅速,较早接受市场经营管理理念.工业产业经过长期的创新与发展,渐渐形成先进的工业产业经营管理理念,有效提高了工业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和科技化生产效率.为了能够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宁国市提出“两个基地”的工业产业发展战略,即将宁国市建成面向苏浙沪地区的工业产业协作基地、优质安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在此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全市绝大部分工业企业现已承担起苏浙沪区域工业产业龙头的配套角色,工业产业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良好的工业基础有助于推动宁国市的特色经济形成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优势.目前,我国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形态之一,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就能快速发展.作为县域经济主要构成的县域特色经济,其发展依托民营经济的发展.早在“九五”时期,宁国市就通过对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制,确立了民营经济在其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近年来,宁国市民营经济增长速度快、对经济增长贡献大、注重科技创新与品牌塑造,部分行业已形成产业集群.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宁国市的特色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定基础.2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面临的劣势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劣势主要为农民文化水平低、资源环境压力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融资困难等.居民文化水平低.宁国市地处山区,由于历史与自然的原因,其居民教育和文化发展受到诸多制约,居民特别是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与素质普遍较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受到较好教育的年轻劳动力又大量转移到发达地区.目前,宁国市居民特别是农村留守人员文化水平低、技能差,难以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严重影响特色经济发展与产业化推进.资源环境压力大.目前,宁国市资源环境压力大,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少、环境承载能力弱等.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土地使用管理政策,加强了对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利用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土地使用管理政策的推行使土地使用成本不断提高.尽管宁国市开垦了一些荒山与荒坡,以其来置换了一些工业用地,但是其没有开发区工业用地指标.工业用地受限,将严重制约了宁国市招商引资、特色经济发展与特色经济产业化进程.融资困难.由于规模小、资信度低以及财务制度不健全,目前宁国市从事特色经济企业普遍存在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金额不足等问题.尽管宁国市充分发挥了国有商业银行融资这一主渠道的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与担保贷款等措施,但仍无法满足特色经济发展特别是特色经济产业化的资金需求.在正规金融渠道不畅情况下,多数中小企业有过从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的经历.据调查,宁国市的80%中小企业曾借助过民间高利贷,民间借贷的平均利率高出商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至8倍.特色经济发展需要资金支持,而目前宁国市的特色经济企业融资面临种种困难,必将使其资本运营不畅、发展规模难以扩大,实现跨越式发展将难以实现.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经过多年的努力,宁国市特色农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特色农业收入已经成为宁国市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然而,目前宁国市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龙头农业企业的规模还较小,其对其他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仍然十分有限.其次,特色农产品加工品的技术含量不高、生产加工链条较短、工艺水平较落后等问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使宁国市的许多特色农产品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从而制约特色农业快速发展.3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模式与实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实施是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适宜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应能充分利用现有县域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与生产力资源等,发挥出自身优势,促进特色经济快速发展.而不顾现有优势与劣势,盲目选择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将无法发挥出自身优势,导致特色经济发展和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受阻.适宜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还需要一套有力的落实措施,否则特色经济发展战略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基于目前的特色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状况,宁国市应选择“产业主导型特色经济发展模式”.为了落实该发展战略模式,需要制定有效的措施.3.1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由于特有的发展历史、地理位置、区位特征、资源禀赋、文化传统、经济发展基础等,每个县(市)的经济发展必然有一定特色与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劣势与不足.但无论从理论分析还是各地发展实践来看,资源丰富的县(市)不是一定能形成特色经济,而资源优势不明显的县(市)不一定不能形成特色经济.县域特色经济能否形成、能否快速发展,往往取决于该县(市)是否根据自身优势选择适宜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具体特色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应充分考虑县域自身区位特征、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和劳动力素质等,所选择的发展模式应有利于本县域特色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实现产业化、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从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可知,尽管宁国市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但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不明显并且资源环境压力大,依托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特色经济难以形成规模,31--不能选择依托矿产资源或旅游资源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相对来说,宁国市在地理位置与区位特征、特色农业发展及工业产业发展上具有相对优势,可以借助于苏浙沪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契机,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工业产业发展,使特色农业与工业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有效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因此,基于特色经济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宁国市应该选择“产业主导型特色经济发展模式”.3.2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战略与措施为了有效落实“产业主导型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宁国市应根据自身优势与劣势制定具体的发展战略与措施.3.2.1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战略与措施围绕“产业主导型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如下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基于特有的山区农产品生产资源与农产品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制度倾斜、资金投资与环境优化等方式,积极扶持山区农业产业化企业,大力推进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山区农产品产值,力争山区农产品产值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例在“十二五”末不低于20%.为了落实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制定以下有效措施.一是,政府积极宣传引导.政府通过政策宣讲、广告宣传和举办展销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引导山区特色农业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发展与产业化战略制定后,大力开展对农民的政策宣传,使广大农民的认同和支持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熟悉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通过媒体对山区农产品进行广告宣传,提高山区农产品知名度、赢得市场认可.同时,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方式,举办山区农产品展销会,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二是,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运用税费优惠、补贴与奖励等措施,促进山区特色经济发展.通过自育、改造和定点招商等多种方式,有力推动山区特色农业产业企业的发展.同时,利用区位优势,促成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苏浙沪等发达地区的大型龙头企业合资嫁接,提升特色农产品加工的规模和水平,使山区特色农业尽早走上产业规模化与集群化的发展道路.三是,积极推进特色农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专业合作社对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与行业自律程度的增强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政府应从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大力支持山区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效推进山区特色农业发展与产业化进程.四是,不断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山区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生产基础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为基础.宁国市应组织编制生产基本建设规划、不断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并加强生产基础设施管理,使山区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基础条件不断得到完善.同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交通便捷程度,为山区特色农产品销售创造便捷通道.3.2.2新型特色工业发展战略与措施围绕“产业主导型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如下新型特色工业发展战略:基于传统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基础以及区位优势,实施新型特色工业化发展战略,大力引进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积极改造提升耐磨铸件、汽车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预计到2015年,三大传统产业产值力争超过400亿元,三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5%以上.为了落实新型特色工业发展战略,制定以下有效措施.一是,加强政府监管和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促进行业转型与升级.鼓励传统支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改造提升优势特色工业产业产品.对“耐磨铸件”产业,应加大对新型合金和非金属复合材料的应用,其主导产品向中高端产品拓展,不断提升品牌效应;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应加大对其产业链关键环节与关键技术的引入与改造,重在做好精核心产品;对“耐磨铸件”产业,应积延伸终端应用产品,加快产品结构向高度集成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高端产品转变;“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产业,应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产业联盟,突破关键领域;对“生物医药”产业,应引进国内外具有产业扩张和融资能力的医药类上市公司,引导企业加大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进行创新合作;对“生物医药”产业,应积极承接与发展软件产业,推动软件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努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特色工业产业发展从资源依赖型、投资拉动型转变为人才支撑型、创新驱动型.其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制,努力提高新型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二,以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为抓手,强化创新服务载体,全面提升新型工业产业的创新能力.其三,不断完善新型工业产业创新体制机制,积极营造创新氛围.三是,积极推动跨区域合作,广泛开展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区域之间技术创新合作,建立区域之间利益共享机制,有力推进资源要素有效流动与合理配置,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格局,加快承接新型产业转移.———————————————————参考文献:〔1〕李德明,罗敏.发展安徽特色经济促进中部崛起[J].工业技术经济,2007(5):30-32.〔2〕朱汉清.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及其优劣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6(7):40-46.〔3〕肖媛.基于资源禀赋的县域特色经济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6(5):40-46.〔4〕麦伟.搞好特色经济促进区域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6):64-67.〔5〕刘振宏.安徽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6〕罗运鹏.特色经济:县域经济发展之路[J].财贸研究,2001(2):62-64.32--。

从宁国市看我国县域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宁国市看我国县域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 宁 国 市 看 我 国县 域 可 持 国市 的实 践 ,从低 碳产 业规 划与低 碳城 市规 划两 个角 度人 手 ,对县 域经 济如何 实现 可持 续发 展 进行 了探索 性研究 。
, , 国市地 处安徽省东南 ,是安徽省 发源地 ,中鼎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汽车 零 与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的剪刀差 J 综合实 力最强的县级 市 ,曾获得 配件 重要 的 工 业 基 地 。 宁 国 农 产 品加 工 时期 ,为避免经济建设和能源等基础设
( A) 。宁 国市 区烟尘 排 放 达标 区为 利 用 和 共 享 机 制 ,实 现 资 源 利 用 的
名胜保护 区,万亩红豆 杉原 始森林和 万 1 0 0 %,工 业 固体 废 弃 物 综 合 利 用 率 高效 化 和各 种废 弃物 排放 最 小化 。 最 亩 田槠林 ,更有通 灵寺 、慧 云禅 寺等 文 6 5 %,危险废物 处理率达到 1 0 0 %。 后 ,加快 推 动循 环 型企业 和 生态 园 区
与 南 京 ,历 史 悠 久 ,物 产 丰 富 ,有 “ 中
的低碳 城 市转 型 。其次 ,积 极研 发 和
( GB3 8 3 8 - 2 0 0 2 )Ⅲ类水 质标 准 。饮 引进新 能源 技 术 ,开发 新能 源 产品 , 用 水源 地全 部 满足 I I 类 标 准要 求 。宁 促 进光 伏 ( 太 阳能 等 ) 、生 物 能源 和 国土 壤 以红 壤 为主 ,占全 市总 面积 的 可 再生 能源 等新 型 能源 产业 发 展 。提 7 2. 5 % ,石 灰 石 为 发 育 在 石 灰 岩 上 的 高 电 力消 费在终 端 能源 中 的 比重 。再
区和实验区的角色 。如何在经济快速发 宁 国旅 游 业也 具 有广 阔 的发 展前 景 。

实现县域经济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研究

实现县域经济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研究

实现县域经济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研究作者:王建淼来源:《经济师》2009年第06期摘要: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最基本的单元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因素,县域经济增长不能脱离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统筹,城乡统筹必将会为县域经济的增长创造条件。

目前农村和城市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二元经济结构分割现象,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推进城乡统筹制度改革,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文章根据对河北省各县域统筹发展指标的监测情况的调查论证,提出了在推进城乡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县域经济有效增长的新思路。

关键词:二元结构城乡统筹县域经济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6-024-02当前农村经济增长缓慢,“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实现城乡区域统筹协调,这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县域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

本课题以河北省各县域经济和社会指标数据为资料,论证了促进县域经济有效增长应与建立统一的城乡统筹制度共发展的新视角。

一、目前城乡统筹现状对县域经济有效增长的制约影响分析(一)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城乡统筹发展是指包括城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的统一协调制度下的发展,既包括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也包括城乡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就是把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制定重大经济社会决策时把农业发展与其他产业的发展放在同等位置来考虑。

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是推动农业和农村更快地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村居民尽快达到小康水平。

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的保证,也是实现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选择。

(二)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经济结构基本表现及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影响分析从河北省乃至全国来看,我们的城乡统筹有巨大差距,城市与乡村之间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等等很多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突出的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析——以宁国市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析——以宁国市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析——以宁国市为

倪敏
【期刊名称】《中国集体经济》
【年(卷),期】2024()2
【摘要】党的二十大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宁国市始终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创新举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持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经济发展层次低、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部分乡村干部思想陈旧、观念滞后,创新发展能力薄弱;资金匮乏、招商难度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管理能力弱,优势发挥不明显,不利于突破性发展等。

针对以上问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凝聚共识夯实责任,定格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火车头”;配强班子用好人才,充实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家库”;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选准走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阳关道”;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织密补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安全网”。

【总页数】4页(P1-4)
【作者】倪敏
【作者单位】中共宁国市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济阳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探析
2.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以淮北市相山区为例
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析——以H镇为例
4.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5.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析——评江西教育出版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之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层次统筹城乡发展一般路径的探讨以安徽宁国为例程必定*(安徽省社科联,安徽合肥230000)摘 要:在县域的空间层次如何统筹城乡发展,不同的县(市)区虽然有不同的方式与内容,但总是存在着具有共性特征的一般路径规律。

该文通过对中部地区安徽省宁国市的实证分析,总结出在县域空间层次统筹城乡发展的一般路径,是 两个创新 带动 三个缩小 ,即通过民间与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缩小城乡之间的空间差、居民收入差和观念差,逐步形成城乡相融的一元化的县域经济社会新形态。

关键词:县域层次;城乡之间的空间差;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观念差;制度创新中图分类号:F299.275.4Coo rdinat ing U r ban and Rur al Development for a co unty:a Case Study of N IN G-G uo City in Central ChinaCheng Bi-ding(A nhui Feder atio n o f So cial Science,H efei A nhui230000)Abstract:T her e are co mmon features to balance ur ban and r ur al dev elo pment fo r a county,even tho ug h each co unty has a v ariety of features w ith respect to it.In acco rdance with an empirica l ana lysis o f Ning Guo City in Anhui Pr ov ince,the paper present s the commo n w ay to balance urban and r ur al dev elo pment for a county,i.e. to innovat e pr ivate enterpr ise sy st ems and go vernmental sy stems,to na rro w space g ap,income g ap,and ideo-log ical differ ence bet ween ur ban and r ur al ar eas for t he purpose of a balanced economic and so cial societ y.Key words:for a co unty;the space ga p betw een the ur ban and the r ur al;the income g ap bet ween urban and rural citizens;ideo lo gical difference;system innovation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81(2005)01-0071-05在县域层次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主要是统筹城乡发展。

中国有2030个县,包括381个县级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和水平差异很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不同,各有自己的 个性 。

但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县(市)区空间层次的城乡统筹发展,也应该具有 共性 的特征。

那么,这些 共性 特征是什么呢?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部地区一个县(市)作实证分析,试图探讨在县(市)区空间层次统筹城乡发展的这些 共性 特征或一般路径规律。

一、安徽宁国:实证研究对象的概括性描述安徽省宁国市是皖东南地区的一个山区县级市,汉末置县,1997年撤县设市,总面积2487平方公里,耕地1.59万公顷,仅占总面积的6.4%,而山场面积近2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80.4%。

2003年末总人口38.2万人,辖16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

1980年以前,宁国经济十分落后,是安徽省有名的 贫困县 。

县域经济以农林业为主,工商业十分落后。

因为地处山区、区位偏僻,20世纪60年代末被作为上海市的 小三线 ,由上海在该县办了10多个机械加工厂,才结束了该县没有工业的历71第17卷第1期2005年1月Vo l.17N o.12005.1嘉兴学院学报J ournal of J iax ing University*收稿日期:2004-09-20.作者简介:程必定(1948 ),男,安徽肥西人,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研究员。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发展战略。

史。

197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996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仅2975万元,财政收入872万元,人均GDP仅280元。

1980年以后,这个县的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全县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

1987年摘掉了 贫困县 的帽子,1992年进入安徽省综合经济实力10强县,199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32.1亿元,人均GDP达8445元,进入了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是安徽省唯一进入 全国百强县 的县。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受市场变化的影响,大部分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停产、半停产而严重亏损,相当多的乡镇企业垮掉了,从此,宁国在全国每年一度百强县的排行中落榜了。

宁国人称,全县经济进入了可怕的 寒冬期 。

经过三年 寒冬期 的考验,宁国县深刻总结了经验教训,更新了发展思路:对内,提出深化企业制度改革,所有的企业都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对外,提出融入苏浙沪,在产权制度改革、生产要素配置、生产与技术更新等各个方面,广泛推进与 长三角 地区企业的深入合作,经济发展迅速回升,2000~2003年,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四年居安徽省各县首位。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46.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人均GDP达1.22万元,合1900美元,是安徽省平均水平的2.7倍。

作为一个耕地少、资源缺、区位偏、底子薄的山区县,宁国市在1980~1996年的快速发展,2000年后又从经济 寒冬期 中迅速回升,在安徽省被称之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奇迹!仔细分析宁国经验不难发现,宁国的 奇迹 正是缘于这个县的发展道路,符合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

宁国从贫困县跃入经济发达县,而这个县(市)的区位、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及发展过程在我国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总结宁国的经验,对于认识和把握我国县域空间层次统筹城乡发展的一般路径,会有多方面的启示。

二、从缩小 三个差距 着手统筹城乡发展在县(市)域的空间层次,如何统筹城乡发展,人们往往难以把握。

实际上,在城乡差距比较大、 二元结构 比较明显的县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形成城乡相融的一元化的县域经济社会形态。

这样,统筹城乡发展也就转化为缩小城乡差距问题,从缩小城乡差距入手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易于认识,也更易于把握了。

城乡差距很多,需要找出最主要的差距。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城乡之间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差距:一是城乡之间的空间差,二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三是城乡居民之间的观念差。

所谓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缩小城乡之间的空间差、收入差、观念差。

总结宁国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这个市正是在缩小这三个差距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走上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

在缩小城乡之间的 空间差 方面,宁国市的办法是大力发展交通,提高了城乡之间的空间通达性,通过缩小城乡之间的 时间差 ,达到缩小城乡之间 空间差 的目的。

宁国县作为一个地处较偏僻的山区县,改善内外交通条件是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因为20世纪60~70年代,上海市在宁国的山区办起了10多个 小三线 工厂,办厂先要有路,于是宁国县境内有了几条山区公路。

后来,这个县继续发展内外交通,到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宁国的公路密度就达0.37公里/平方公里,是安徽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这对一个山区县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另外,1980年通车的皖赣铁路通过该县并在县城和一个中心集镇设站,3条省道也经过该县,宁国又大大改善了对外交通条件,缩短了与大城市的 空间差 。

以宁国到芜湖市为例,过去,只靠一条长江支流青弋江与芜湖沟通,从宁国到芜湖的货运,单程要一天时间,现在靠铁路只要一个小时,靠公路也只要2个小时。

宁国内外交通条件的改善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交通条件。

在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 收入差 方面,宁国市的办法是发展乡镇企业,积极推行农村工业化,不断调整和提升经济结构。

宁国工业是以上海 小三线 企业为原始基础,以乡镇企业、民营经济为主体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1979年以后,设在宁国的上海 小三线 企业全部回迁,只不过是人回上海了,但机器、设备、厂房都移交给宁国县。

宁国将此视为珍宝,充分利用这个 原始基础 ,办起了第一批乡镇企业。

可能是受上海 小三线 企业的积极影响,宁国市兴办的乡镇企业大多是 资源在外、市场在外 的产品,如密封件、汽车零部件、耐磨材料、电容器、铸件、电子元件、塑料制品等,一开始就走市场经济的路子,创造了 零资源 农村工业化的典型。

目前,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家,亿元骨干72嘉兴学院学报 第17卷第1期企业10家,2003年工业增加值22.8亿元,形成了橡胶汽车零部件、耐磨材料、水泥、化肥、电容器和农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出现了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有一批产品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比如,橡胶汽车密封件、耐磨球、灯具电容器就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5%、10%和80%。

2003年,有3个民营企业进入安徽省年纳税20强企业,年纳税总额达8662万元。

农业也出现了400多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特产品通过这些企业大多进入苏浙沪城市市场,实现了山区经济与都市经济的优势互补。

由于乡镇工业和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大批农民转变为工人,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 1980年为4.57,1995年降低为2.55,2003年又降低为2.23,城乡居民之间的 收入差 被逐步缩小。

在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 观念差 方面,宁国市的办法是大力发展小城镇。

小城镇是城市之尾、农村之首,对承载和传播城市的先进文化和工业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工业的蓬勃发展,宁国小城镇建设不仅具有需要,也有财力基础。

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宁国县就合理规划县域城镇体系布局,前几年又撤乡并镇,将原来29个乡镇、231个行政村合并为19个乡镇和117个行政村,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引导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聚,重点建设县城和中心镇。

如县城河沥溪镇的建成区面积原来只有4平方公里,人口3万余,2003年建成区面积已扩大到12平方公里,人口10万以上,占全县总人口的1/4,加上10多座标准镇、中心镇的建设,目前该市在城镇生活和工作的实际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57.8%,城镇化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