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合集下载

音乐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赏析

音乐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赏析

音乐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赏析
介绍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部广受赞誉的作品,被许多音乐评论家称为音乐史上
的经典之作。

这部交响曲不仅展示了贝多芬卓越的作曲才华,更突破了传统音
乐形式,引入了合唱和独唱声部。

第一乐章:序奏
第一乐章以雄壮而震撼人心的序奏开场,通过庄严宏伟的旋律激发人们内心深
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起初静谧温和,随后递增至高潮,为后续各个乐章铺垫。

第二乐章:田园诗
第二乐章名为田园诗,带给听众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氛围。

该段描绘了大自然万
物生机勃勃的景象,并通过柔和动听的旋律传达出关于生命、宁静和喜悦等主题。

第三乐章:舞曲
第三乐章是一支富有活力和活泼的舞曲,充满了韵律感和动感。

这一乐章快速
流畅的旋律将听众带入一个欢快喧闹的氛围,使人们陶醉于音乐中。

第四乐章:合唱
第四乐章被称为合唱乐章,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为著名的部分。

这一乐章引
入了声乐独唱和合唱团体,并演绎出了强大并具有振奋人心意义的主题。

其着
名的“欢乐颂”,宣扬了人类团结、友爱与自由的理念,成为音乐历史上具有强烈社会意义的作品之一。

结尾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华丽绝伦,以其杰出的音乐构思和深远的主题内涵赢得了世人赞誉。

通过对序奏、田园诗、舞曲和合唱这几个不同音乐风格组成的部分进行赏析,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部伟大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字数:约263 个字)。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英雄的颂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感想法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在其著作《贝多芬传》中对《第九交响曲》有这样一段激动人心的精彩描述:“黄昏将至,雷雨也随着酝酿。

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还给了我们。

”初次聆听音乐巨人的巅峰之作便深深地被这种庄严肃穆、厚重深邃的音乐氛围感染,像是一条长河有奔流入海的激荡也有涓涓细流的幽静,又像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有辉煌也有落魄,心潮跟着音符激昂澎湃,曲终时恍如经历了一场很久之前的战争。

“贝多芬一生中从未间断过阅读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席勒的作品,其中尤以《欢乐颂》给他印象最深,影响最大。

”①德国著名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具有很强烈的反专制思想,渴望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在其著名诗作《欢乐颂》中深刻表现了这一主题,同时对青年时期的贝多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有考证说早在波恩时期,贝多芬就有意将席勒的《欢乐颂》谱写成一部宏大的乐曲。

但此时的贝多芬还未经过漫长的生活旅途,艺术与思想没有进入成熟阶段,几经尝试都未能成功:“一七九八年, 贝多芬又曾记下一首配唱“慈爱之父必定存在”《欢乐颂》中的诗句的旋律。

一八一一年, 在第七和第八交响曲的草稿之间, 又有一个主题, 配唱‘欢乐, 神明美丽的光芒’。

一八一二年又有过草稿设计, 曲名是《席勒序曲》, 拟以《欢乐颂》作为高潮结束。

”②直到晚年创作《第九交响曲》的时候才得尝夙愿。

《欢乐颂》作为作品的最后一部分,正体现了他“通过苦难得到欢乐”或者“通过斗争得到胜利”的人生信念。

不少的研究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在思想内涵上超过了诗歌。

“俄国音乐评论家里亚历山大·谢觉夫( 1820—1871) 曾着重指出, 贝多芬作的曲在思想上超过了席勒的诗……席勒把欢乐当做亲密团结的前提, 贝多芬却认为, 两者的关系应该倒置,只有取得了亲密团结, 欢乐才能降临人间。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资料合集目录一、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欢乐颂”图景——探究末乐章“音乐”与“诗”对于作品结构的深层意义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音乐欣赏分析四、感悟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真谛五、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过程及风格特征六、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欢乐颂”图景——探究末乐章“音乐”与“诗”对于作品结构的深层意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欢乐颂”图景——探究末乐章“音乐”与“诗”对于作品结构的深层意义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音乐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其中末乐章的“欢乐颂”更是全曲的高潮和核心。

这一乐章在形式上采用了合唱和交响乐的结合,表现了人类对自由、平等、和平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贝多芬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理解。

“欢乐颂”作为末乐章的主题,是一种象征,它体现了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平的向往,通过八段歌词的演唱,表达了人类从苦难到欢乐的历程。

这一乐章中,合唱和交响乐的结合形式,不仅使音乐达到高潮,还把听者带入一个神圣而又庄严的氛围之中,让人感受到人类伟大的精神力量。

“欢乐颂”的歌词也充分体现了“诗”的元素,通过八段歌词的演唱,把人类从苦难到欢乐的历程表达得淋漓尽致。

歌词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使音乐更具有文学性和思想性,也使人们更能够从中感受到贝多芬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理解。

“欢乐颂”作为《第九交响曲》的末乐章,在形式上采用了合唱和交响乐的结合,把音乐带入一个神圣而又庄严的氛围之中,让人感受到人类伟大的精神力量;“欢乐颂”的歌词也充分体现了“诗”的元素,使音乐更具有文学性和思想性,也使人们更能够从中感受到贝多芬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理解。

因此,《第九交响曲》不愧为音乐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首充满激情和音乐之美的作品,它代表了贝多芬的才华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这部作品的音乐结构严谨,富有变化,情感表达深刻,乐器运用丰富多彩,展现出贝多芬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和精湛技艺。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欣赏感悟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欣赏感悟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它融合了交响乐和合唱乐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类团结、和平和幸福的美好向往。

这部作品不仅在音乐界享有盛誉,也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被誉为音乐史上的巅峰之作。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并共享我个人的欣赏感悟。

1. 起源和背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唯一一部加入合唱部分的作品。

这部交响曲由四个乐章组成,最后一乐章采用了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谢勒的诗歌《欢乐颂》作为歌词。

贝多芬在谱写这部交响曲时已经失聪,但他的音乐创作依然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这部作品首演时引起了轰动,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2. 音乐结构和主题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豪华的管弦乐队声响和宏伟的合唱部分而闻名于世。

整部作品气势恢宏,音乐结构紧凑,旋律优美动人。

在第四乐章中,贝多芬引入了合唱部分,以《欢乐颂》的歌词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团结的热爱。

这一主题贯穿始终,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力量。

3. 欣赏感悟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奥义于无声”是我对这部作品的最直接的感受。

音乐无需言语,却能深深触动人心。

每次倾听这部作品,都能让我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力量和情感,仿佛置身于一场内心深处的宇宙之旅。

4. 总结与回顾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是一部集大成的音乐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贝多芬作为音乐大师的创作天赋,同时也传达了对于人类团结、和平和幸福的美好向往。

这部作品在音乐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音乐结构和主题内涵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不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人类情感的表达。

它超越了语言的界限,触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灵。

这种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力量,将会永远留存在人类的记忆中,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美好和幸福。

贝多芬--合唱交响曲(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合唱交响曲(第九交响曲)赏析

合唱交响曲---贝多芬赏析Ⅰ.第一乐章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D小调,2/4拍子描写了巨大而紧张的斗争面开始深沉、失望、孤寂的引子是复辟时期令人窒息的空气的写照。

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

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

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

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

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宏伟的乐章,仿佛在描绘无限的宇宙,序奏部非常精采。

瓦格纳评论道:“这明暗的、失去了欢乐的气氛好像巨人似地膨胀,它在那包容一切的祟尚和庄严之中,占据了现有的世界,也就是占据了为了神的欢乐而创造的这个世界。

” 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

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

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

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

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Ⅱ.第二乐章极活泼的快板 D小调,3/4拍,庞大的诙谐曲式紧接着的,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

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主旋律中具有精力充沛的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

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

音乐欣赏:解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欣赏:解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欣赏:解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介绍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西方古典音乐中最为著名且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它不仅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还体现了贝多芬对人类团结、和平与美好未来的思考。

本文将就该交响曲进行详细分析,为读者带来更深入的音乐欣赏体验。

第一乐章:让音符奏鸣首先是交响曲的开篇,由强烈的主题以及激情四溢的音符构成。

这个乐章凭借其高度变化的节奏和动态,打破了传统交响曲先缓后急的模式,直接引领听众进入贝多芬独特且富有张力的音世界。

第二乐章:忧郁与温暖这个乐章是一个悲劇性而充满浪漫色彩的悲怆行板(Adagio)部分。

它表达了生命中不可避免而又无法预测性质——悲剧事件的悲痛,同时也散发着一丝希望,温暖和鼓励。

第三乐章:轻盈的舞曲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以它通过音调、节奏和情感的温柔变化来形容和表达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既欢快又颇具舞曲风格,令人难以抗拒地跟着旋律摆动。

第四乐章:合唱交响曲篇这是整个交响曲最出名和最具有影响力的乐章。

它以庄严肃穆而庄重的方式结合了管弦乐器与声乐团队,展现了对人类团结和友爱的美好愿景。

其中包括著名的歌词“欢迎至光之门”(Ode to Joy),向听众传递了正能量和希望。

符号与主题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中使用了许多符号和主题,这些符号代表着具体意义或寓意深远。

比如,通过使用特定音调、节奏或重复元素,贝多芬使我们与他共同感受到他所传达的情感。

结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部振奋人心的作品,通过其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以及象征性的符号和主题,向我们传递了对于团结、和平和美好未来的追求。

这部交响曲以其深刻而感人的音乐魅力,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

以上是关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解析的简要内容。

通过详细分析每个乐章,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傑作。

音乐欣赏: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欣赏: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欣赏: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导言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世界音乐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该作品结合了管弦乐、声乐以及合唱团,富有深度和情感。

本文将为您带来关于这部伟大交响曲的详细解读和欣赏指南。

作曲家简介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重要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

他出生于德国,因其卓越的才华和创新精神被誉为音乐史上的伟大先驱。

第九交响曲概览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最后一首完整交响作品,也是他创造了许多突破性变革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由四个乐章组成,分别是:第一乐章:威风凛凛地奏鸣曲形式这个揭开序幕的乐章以其雄壮而激昂的气势著名,以强大的管弦乐声表达内心矛盾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第二乐章:慢板,精力充沛这一乐章是一个优美而富有表情的中间段,平静地回应了第一乐章的激烈气氛。

第三乐章:舞曲风格这个活泼轻快的乐章带给我们欢快与愉悦的感受,展现出贝多芬对音乐多样性的追求。

第四乐章:合唱与大合奏这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知名和令人期待的部分。

在这里,贝多芬引入了合唱和声乐独唱家,振奋人心地演绎了强烈而庄重的主题。

音乐解读与欣赏指南以下是您在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可能会有所启示和帮助的一些指南:1.了解背景:学习关于贝多芬、他当时所处时代及其影响因素等背景知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2.深入听觉体验:尝试以不同的角度聆听,并留意节奏、旋律和和声。

3.观察乐团配置:注意交响乐团的构成和不同乐器的声音贡献,这能让您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和演奏技术。

4.品味合唱部分:关注合唱与声乐独唱家演绎的部分,感受其中包含的情感和意义。

5.行文式思考:拿起笔或打开键盘,记录您对作品中特定部分或整体的想法和感受。

结论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部震撼人心且传世经典的作品。

通过深入了解其背景、聆听并欣赏指南提供的指导,您将获得对这部伟大交响曲更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与欣赏。

希望您享受每一个音符所带来的美妙体验!。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音乐刚开始从朦胧的引子到主部主题出现时就非常吸引人,仿佛是混沌初开时的太虚,一开始就预示着这是一个宏大的音乐戏剧:再现部那遏止不住的悲壮气氛轰鸣时,伯恩施坦处理得既慷慨激昂又不至失控;第二乐章茫然无着又勇符直前的力量和迷惘情绪,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大动态的对比,伯恩施坦都恰到好处:第三乐章是伯恩施坦最动人的演绎之一,那赤诚心灵的跳动、深藏的感情流露大海般的胸怀和偶然泛起的浪花,都在伯恩施坦全身投入的指挥中得到最充分的展露:第四乐章紧张的引子、从一片寂静中引出的《欢乐颂》、欢乐情绪自然而又艰难地蔓延、男低音端正傲然的吟唱都非常令人信服;中间乐队气象万千的大赋格动感十足而又清晰分明,而后全体乐队的大合唱高潮如此感人;之后四声部合唱的庄严圣洁、轮唱的此起彼伏、直至最后尾声全体乐队的欢呼,小号手和长笛手已经近乎疯狂了,全体乐队和合唱团也近乎疯狂了·-+《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

甚至有很多作曲家普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贝九》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永不灭!构思《第九交响曲》这部宏伟巨作的岁月,正是贝多芬的垂兽之年。

那时,英雄的作曲家正在悲苦的深渊中奋击。

1814 年 9 月,维也纳会议开始了欧洲封建反动复辟的时代,贝多芬痛苦地叹息:“共和国的精神在满是尘埃的角落里腐朽了。

”在窒息的低沉气息下,贝多芬也发出— 1 —向暴君的挑战,他说:“象这样的家伙,应该首先吊死在第一棵最好的树上。

”这时,维也纳的艺术风尚也有了改变;上流社会认为“莫扎特和贝多芬是老学究,只有荒谬的老一辈才赞成他们。

”在这种气氛下,贝多芬的朋友和保护人,有的离去,有的丧亡,加上完全的耳聋,清贫的作曲家“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他在笔记本上愤激地写道:“没有朋友,孤零零地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

”《第九交响曲》的前三乐章,大师通过突显大调凌驾于小调的技巧,表达了较《第五交响曲》更为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的奋斗历程(人性被压抑,强烈的要求自由解放)。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音乐刚开始从朦胧的引子到主部主题出现时就非常吸引人,仿佛是混沌初开时的太虚,一开始就预示着这是一个宏大的音乐戏剧;再现部那遏止不住的悲壮气氛轰鸣时,伯恩施坦处理得既慷慨激昂又不至失控;第二乐章茫然无着又勇往直前的力量和迷惘情绪,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大动态的对比,伯恩施坦都恰到好处;第三乐章是伯恩施坦最动人的演绎之一,那赤诚心灵的跳动、深藏的感情流露、大海般的胸怀和偶然泛起的浪花,都在伯恩施坦全身投入的指挥中得到最充分的展露;第四乐章紧张的引子、从一片寂静中引出的《欢乐颂》、欢乐情绪自然而又艰难地蔓延、男低音端正傲然的吟唱都非常令人信服;中间乐队气象万千的大赋格动感十足而又清晰分明,而后全体乐队的大合唱高潮如此感人;之后四声部合唱的庄严圣洁、轮唱的此起彼伏、直至最后尾声全体乐队的欢呼,小号手和长笛手已经近乎疯狂了,全体乐队和合唱团也近乎疯狂了…构思《第九交响曲》这部宏伟巨作的岁月,正是贝多芬的垂暮之年。

那时,英雄的作曲家正在悲苦的深渊中奋击。

1814年9月,维也纳会议开始了欧洲封建反动复辟的时代,贝多芬痛苦地叹息:“共和国的精神在满是尘埃的角落里腐朽了。

”在窒息的低沉气息下,贝多芬也发出向暴君的挑战,他说:“象这样的家伙,应该首先吊死在第一棵最好的树上。

”这时,维也纳的艺术风尚也有了改变;上流社会认为“莫扎特和贝多芬是老学究,只有荒谬的老一辈才赞成他们。

”在这种气氛下,贝多芬的朋友和保护人,有的离去,有的丧亡,加上完全的耳聋,清贫的作曲家“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他在笔记本上愤激地写道:“没有朋友,孤零零地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

”《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

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贝九》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永不灭!构思《第九交响曲》这部宏伟巨作的岁月,正是贝多芬的垂暮之年。

音乐的魔力解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的魔力解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的魔力解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部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它以其杰出的音乐特点和深沉的情感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这部交响曲的魅力所在,以及它对音乐界的影响。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晚期作品的代表,作于1824年,是他最后一部完成的交响曲。

与其他交响曲不同的是,第九交响曲加入了合唱声部,这在当时是一种突破性的创新。

它的主题是人类团结和兄弟情谊,与贝多芬对音乐表达性和哲学思考的探索相契合。

首先,第九交响曲以其庞大而雄伟的音乐形式展示了贝多芬的创作天赋。

曲子由四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第一乐章以其激昂的旋律和强烈的情感引人注目,它传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挑战。

第二乐章则展示了贝多芬对美的追求,平静而优美的旋律使人感到平和与宁静。

第三乐章以其欢快的节奏和鲜明的对比,呈现了一种活力四溢的氛围。

最后,第四乐章是最具标志性的部分,它以合唱团的加入展示了对人类团结的讴歌。

这种明确的表达方式使第九交响曲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其次,第九交响曲对音乐界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这部作品开创了交响曲中加入合唱声部的先河,为后来的音乐家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灵感。

贝多芬通过音乐将人类团结和友谊的理念传达给世人,这种情感的表达超越了音乐的边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不仅如此,第九交响曲也影响了之后的音乐发展,许多音乐家受到它的启发,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类似的元素。

最后,我们来分析第九交响曲的魔力所在。

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情感和深入人心的旋律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无论听众的文化背景如何,他们都能通过音乐的语言和情感共鸣。

尤其是最后一个乐章中回旋出现的强烈合唱声部“欢乐颂歌”,以其激昂奔放的旋律,引发了听众心中的激动和愉悦,使人们感受到团结和希望。

正是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得第九交响曲超越了音乐本身,成为一部具有社会意义的作品。

总结起来,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其庞大的形式、深邃的情感和突破性的创新,成为音乐史上的杰作。

它对音乐界的影响深远,同时也通过音乐的语言传达出人类团结与友谊的思想。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从中世纪到现代,音乐作为一种传承者人类感情和智慧的艺术形式,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而贝多芬的音乐无疑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而他的第九交响曲更是一部具有举世闻名的经典之作。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及其魅力所在。

1. 贝多芬:音乐史上的巨匠在讲述第九交响曲之前,让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音乐史上的巨匠-贝多芬。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他的作品代表了音乐的极致与自由,具有深沉的情感和独创的创作风格。

贝多芬一生中共写了9部交响曲,其中第九交响曲是他的巅峰之作。

2. 第九交响曲:伟大的创作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也被称为合唱交响曲,是贝多芬在他晚年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

这部作品由4个乐章组成,分别是快板、缓板、行板和快板。

与其他交响曲不同的是,第九交响曲在最后一个乐章中加入了合唱和独唱部分。

3. 薛定谔的音乐贝多芬的音乐就像是一个薛定谔方程一样,既有粒子又有波,并且同时存在于无穷的可能性中。

第九交响曲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它融合了巴洛克音乐的庄重和古典音乐的优雅,同时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力量。

这种多元的风格和情感的交织,使得第九交响曲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4. 音乐的宇宙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就像是一个宇宙,一个由音符和旋律构成的宇宙。

每一个音符都是一个星系,每一个旋律都是一个行星。

当我们聆听这首交响曲时,我们就置身于这个宇宙中,感受着音乐的力量和魅力。

5. 第一乐章的磅礴第一乐章是第九交响曲中最为庄重和磅礴的一部分。

它以宏大的开头开始,由全体乐团演奏出绚丽的旋律。

这一部分的音乐既庄严又激昂,给人一种豪情万丈的感觉。

同时,它也展示了贝多芬作为作曲家的独特才能和创作风格。

6. 第二乐章的宁静第二乐章是第九交响曲中一次宁静的旅程。

它以一段温柔、优雅的旋律开始,向我们展示了音乐的柔美和内在的力量。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1. 引言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第九交响曲(Symphony No.9)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被视为经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交响乐之一。

本文将以音乐鉴赏为主题,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并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2. 贝多芬简介在开始探索第九交响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作曲家。

贝多芬是出生于18世纪末的德国作曲家,他对音乐发展和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音乐风格充满激情和情感,与时代其他作曲家形成鲜明对比。

3. 第九交响曲概述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所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唯一一部加入合唱团和声独唱部分的作品。

该作品由四个乐章组成:3.1 第一乐章:开场宏伟第一乐章以宏伟的开场奏鸣曲形式展开,通过悠扬的旋律和庄严的气氛引领听众进入贝多芬的音乐世界。

3.2 第二乐章:优美舒缓第二乐章是一个柔和而优美的间奏曲。

它通过轻盈的音符和温暖的旋律,为听众提供了舒适而愉悦的体验。

3.3 第三乐章:激情四溢第三乐章是全曲最具活力和激情的部分。

贝多芬采用了快速而有力的节奏,使整个乐章充满紧张感和动力。

3.4 第四乐章:命运交响第四乐章是这部交响曲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其中融入了合唱团和声独唱。

最著名的部分是“欢乐颂”(Ode to Joy),表达出对人类团结、友爱和希望的向往。

4. 音乐鉴赏指南在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体验这部作品:4.1 注意乐曲结构贝多芬的音乐结构通常非常复杂,通过对交响曲的结构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整个作品的逻辑和发展。

4.2 留意动态变化贝多芬经常运用动态变化来表达情感,包括音量的增减、速度的改变和强烈的对比等。

留意这些细节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想要传达的情感。

4.3 聆听合唱团与声独唱部分第四乐章是这部交响曲的高潮所在,合唱团与声独唱将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体验。

聆听他们表达出欣喜和希望的歌声,将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贝多芬对人类友爱精神的表达。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对于大家来说,贝多芬这个名字是肯定不陌生的了。

而贝多芬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首作品莫过于第九交响曲合唱中的欢乐颂选段,这一首作品可以说是贝多芬的巅峰之作,也可以说是整个古典音乐的巅峰之作。

它是划时代的作品,它将音乐分成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

那么,这首作品到底有什么值得我们将其铭记的呢?它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首先,它的第一乐章: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四二拍,奏鸣曲式。

开始的时候很微弱,后来逐渐增强,到最强时定音鼓出现,突出一种完美的气势。

之后又变弱,再增强。

两遍后转换主题,突出一种斗争的气势,与命运斗争,与世界相斗争。

之后是小提琴的历音,结束后又回到原主题。

再重复,但气势更强了。

这是一部分第一乐章,那么它与以前的交响曲又有什么区别呢?主要是其主题出现的很早且有气势,而且主题也不同于以前的作曲家。

接着第二乐章,按照传统应该是慢板,但贝多芬就是要用快板,而且还是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四三拍,因为这是这首交响曲的需要。

它是庞大的诙谐曲式,开始的时候弦乐突进,定音鼓再用力地敲一个后十六。

在这一乐章中,定音鼓是相当重要的。

这一乐章就是在描绘斗争,让人设身处地。

之后第二主题出现,仿佛在写着战斗的结束和胜利的喜悦,但战争不是这么轻易就赢了的。

之后战争又到来,定音鼓再次响起,这时已经是到乐章的四分之三了,最后的战斗打响最后一炮,在重复之后突然戛然而止,第二乐章结束了。

第三乐章是一个伟大的乐章,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四四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

它象征了结束战斗之后的哲思,以及对前路的看透。

最后一个乐章是重头戏,它分成两个部分:器乐引入和人声合唱。

开始时定音鼓使劲的敲,象征着一切的爆发。

但是在爆发之后要寻找答案,这就引出了前三乐章的主题,然后将其一次次否定,不是斗争,也不是看透是什么?是快乐和幸福,但自己又不愿相信,于是又一次否定,但最终在寻找中才发现真的是快乐,就是简单的快乐,于是从最微弱的倍大开始引出主题直至所有的声部的大合奏。

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感受

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感受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浅析以及听后感受一、内容摘要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交响曲是音乐中的重要体裁。

第九交响曲,是由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曲,于1823年的年底完成,1824 年5 月7 日,该曲首演于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

该曲一共四个乐章,一直以来,该组曲被认为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

二、关键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三、正文《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开始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

夸张的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贝多芬先后搬了四次家。

终于在埋头一年半之后,在1823 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完成了!虽然经历的时间不算短,但作品的创作还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是一气呵成。

在很多人看来,这时候可以迎接欢呼和胜利了。

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

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

这部作品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也是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

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

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但情况恰恰并非如大多数人所想,因为《第九交响曲》的首演充满了坎坷。

按照合同,这部作品原本应该放到英国的伦敦去首演,但是贝多芬依然觉得音乐之都维也纳才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在当时的维也纳受到了罗西尼歌剧的强大冲击,有些人甚至攻击贝多芬的音乐已经过时。

面对这种状况,作曲家又想把首演改到柏林去进行。

这时候维也纳听众熬不住了,反而又强烈的呼吁《第九交响曲》应该在维也纳首演,很多人联名写信给作曲家要求他留在维也纳,信中充满了真切的感情。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孕育于1814年,1823年完成,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前后经历了十年的时间。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音乐艺术创作成就的总结,它集中地体现了贝多芬的思想境界、生活热情和艺术造诣,是他的艺术创作中占首要地位的作品。

就像瓦格纳所说:“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登峰造极的作品。

”这部四乐章作品,从悲剧性的斗争场面经过积极的行动和哲学性的静观思考,发展成为一首全人类胜利的欢乐颂歌,体现了贝多芬通过斗争得到自由欢乐的崇高理想。

把席勒的诗《欢乐颂》用人声写进交响曲,以表达对人类和平、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贝多芬生平的一大夙愿。

为实现这一宏伟的构思,他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终于创造性地将《欢乐颂》用合唱的形式写进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

这是这部交响曲中最为辉煌的部分,也是贝多芬交响曲发展的顶峰。

经前三个乐章的铺垫后,进入了急板的第四乐章----人们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和深沉的思考,所期待的欢乐就要到来。

这一乐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是器乐部分,包括序奏、宣叙调、前面三个乐章的回忆和欢乐主题的出现;第二是声乐部分,是一部用庞大的人声合唱写成的回旋变奏曲。

这个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总结,即前三个乐章是“通过斗争和思索,寻求自由和欢乐”,而这个乐章是作出“斗争取得了胜利,欢乐战胜了苦难”的结论,这个结论也是作者一生的总结。

“亿万人民团结起来”是乐章的中心思想。

乐章开始是一段狂风暴雨般猛烈的号角声,这是引子,它嘹亮雄伟,像怒潮般的冲击,瓦格纳称之为“恐怖的号角声”.但它立即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宣叙调所否定:“不,这会使我们想到过去的苦难,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

原来,贝多芬的构思是在这段宣叙调的地方加入人声,但后来又觉得还不是时候,因此,他把唱词乐段向后推移。

不过这些原稿中留下来的唱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多芬的构思。

接着,前面三个乐章的主题一一重现,又被一段段宣叙调一一打段。

(完整word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完整word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英雄的颂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感想法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在其著作《贝多芬传》中对《第九交响曲》有这样一段激动人心的精彩描述:“黄昏将至,雷雨也随着酝酿。

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还给了我们。

”初次聆听音乐巨人的巅峰之作便深深地被这种庄严肃穆、厚重深邃的音乐氛围感染,像是一条长河有奔流入海的激荡也有涓涓细流的幽静,又像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有辉煌也有落魄,心潮跟着音符激昂澎湃,曲终时恍如经历了一场很久之前的战争。

“贝多芬一生中从未间断过阅读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席勒的作品,其中尤以《欢乐颂》给他印象最深,影响最大。

”①德国著名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具有很强烈的反专制思想,渴望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在其著名诗作《欢乐颂》中深刻表现了这一主题,同时对青年时期的贝多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有考证说早在波恩时期,贝多芬就有意将席勒的《欢乐颂》谱写成一部宏大的乐曲。

但此时的贝多芬还未经过漫长的生活旅途,艺术与思想没有进入成熟阶段,几经尝试都未能成功:“一七九八年, 贝多芬又曾记下一首配唱“慈爱之父必定存在”《欢乐颂》中的诗句的旋律。

一八一一年, 在第七和第八交响曲的草稿之间, 又有一个主题, 配唱‘欢乐, 神明美丽的光芒’。

一八一二年又有过草稿设计, 曲名是《席勒序曲》, 拟以《欢乐颂》作为高潮结束。

”②直到晚年创作《第九交响曲》的时候才得尝夙愿。

《欢乐颂》作为作品的最后一部分,正体现了他“通过苦难得到欢乐”或者“通过斗争得到胜利”的人生信念。

不少的研究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在思想内涵上超过了诗歌。

“俄国音乐评论家里亚历山大·谢觉夫( 1820—1871) 曾着重指出, 贝多芬作的曲在思想上超过了席勒的诗……席勒把欢乐当做亲密团结的前提, 贝多芬却认为, 两者的关系应该倒置,只有取得了亲密团结, 欢乐才能降临人间。

音乐艺术:名曲赏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音乐艺术:名曲赏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音乐艺术:名曲赏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创作的一部重要音乐作品。

作为贝多芬晚期创作的巅峰之作,这部交响曲以其宏大的规模、深沉的主题和无与伦比的创新而受到广泛赞誉。

其中,第四乐章中引用了著名合唱诗《欢乐颂》,使得这部交响曲成为了有声音乐、唱诗等元素结合在一起的杰出代表。

贝多芬简介贝多芬(1770年-1827年)是古典音乐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文化史上最杰出的音乐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涵盖了各个体裁,包括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

由于他在自己生活中遇到了聋病等苦难,在创作过程中呈现了极度坚毅和矛盾对抗的性格特点。

第九交响曲结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慢板(威严而庄重)该乐章以浩大的开场乐句迅速吸引听众。

其氛围凝重、庄严,展示了贝多芬成熟的作曲风格。

第二乐章:舒缓而优雅的行板这个悠扬轻柔的行板部分为整部交响曲增添了一抹温情。

与第一乐章相比,节奏更加宽松、旋律更加抒情。

第三乐章:田园风光这个充满活力和愉悦感的乐章展现了贝多芬喜爱自然与农田景色,并通过音乐表达出生命的力量和欢愉。

第四乐章:合唱和声这是最具标志性和令人难忘的部分。

起初,交响曲中没有人声出现,但到了第四乐章,贝多芬引入了合唱团以及独奏演唱家来表达人类团结、爱与欢乐。

对朗诵《欢乐颂》的引用在第四乐章中,贝多芬插入了强烈而悲壮的合唱惯例,演唱《欢乐颂》这首原本是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舒勒(Friedrich Schiller)创作的诗歌。

这部分以“欢乐,千万物之鼓舞”的动情旋律出现,成为交响曲中最具突破性和震撼力的部分。

影响与意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被视为一部社会与政治意义上的杰作,它代表着对人类团结、自由和普世价值观的追求。

无论是音乐家还是听众,都认为这部交响曲给他们带来了启发和情感深处的触动。

除音乐界外,在流行文化、电影等各个领域,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也广泛应用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音乐作品赏析文章范文分享与评析

音乐作品赏析文章范文分享与评析

音乐作品赏析文章范文分享与评析音乐是一门艺术,以声音为媒介,通过旋律和节奏表达情感和思想。

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魅力。

本文将分享一些音乐作品的赏析范文,并进行评析,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

【赏析一】《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被誉为经典之作,其独特的结构和壮丽的音乐形式使之成为世人推崇的杰作。

作品以宏大而庄严的风格拉开序幕,旋律流畅,气势磅礴。

在交响乐曲的基础上,贝多芬首次引入合唱和独唱的部分,使得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多元。

音乐中的第四乐章,被称为“欢乐颂”,以合唱的方式呈现了舞曲般的欢快与愉悦,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乐曲中融入了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层次丰富,音质明亮。

整个作品犹如一座庄严而庄重的建筑,将听众带入了一场声音盛宴。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通过音乐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进行了最高层次的表达,不仅是音乐史上的巅峰之作,也代表了人类文明与艺术的精髓。

【评析一】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其较长的演奏时间和丰富的音乐形式而闻名于世。

作品中的每个乐章都展示了贝多芬出色的作曲才华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从第一乐章的庄重到第四乐章的欢快,整个作品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通过合唱的方式,贝多芬在音乐中融入了人声的力量,使其更具感染力。

【赏析二】《舒伯特弦乐四重奏》舒伯特的弦乐器作品以其优雅和细腻而闻名。

其中的弦乐四重奏作品更是他的代表之作之一。

这些作品以其柔情似水的旋律和醉人的和声让人陶醉其中。

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充满了他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舒伯特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一乐章,以其悲伤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旋律而著称。

通过四个乐器的和声交织,舒伯特展示了他对声音的独特处理和音乐形式的想象力。

整个作品流畅而富有连贯性,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同时整个四重奏作品也呈现出一种无法言表的情感。

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展示了他对音乐的深情与思考,旋律的优雅和和声的细腻让人们感受到了音乐的真正魅力。

第九交响曲赏析

第九交响曲赏析

第九交响曲赏析李晓光09021205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

这也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称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品”。

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气吞山河,是一部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斗争、发展、壮大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类的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彻底解放自身,达到一个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的壮丽史诗。

全曲共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

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

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

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

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贝多芬用了极活泼的快板,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

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

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

但是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

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

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

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线试听/music/1985.html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历时近七年的时间,完成于1824年春,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

最初贝多芬计划在柏林首演,后经维也纳众多的朋友坚决请求,才改在维也纳。

首演当晚音乐厅里座无虚席,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参加盛会,贝多芬的往年好友兹梅斯卡尔,正卧病在床,他要求别人用担架将他抬到剧场以恭奉盛会……。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

首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

听众沸腾了,欢呼、兴奋、不能自己,许多人流下了热泪。

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向听众,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

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

这早已超过了当时的皇帝到场只准三次鼓掌欢呼的标准,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

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成功,给晚年的贝多芬以莫大的精神安慰。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称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品”。

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气吞山河,是一部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斗争、发展、壮大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类的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彻底解放自身,达到一个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的壮丽史诗,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总和。

全曲共为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向全人类说话,大胆地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的合唱,故此作品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

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

第一乐章: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

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

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

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

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第一乐章的内涵恰似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浓缩版。

第二乐章:表现人类在战胜了众多的艰难困苦之后的蓬勃发展。

前进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蓬勃发展是在战胜了自然界之后。

而人类社会在自身的发展中又不断地出现新的矛盾。

人类与自身存在的丑恶的东西的斗争又变的渐渐突出,这种与自身的斗争不同于与自然界的斗争,具有更多的复杂性。

贝多芬坚信人类最终会战胜自身丑恶的东西。

第二乐章是以光明必胜的坚定信念而结束。

第三乐章是表现人们沉浸在哲理性的深思远虑之中,同时也沉浸在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之中。

对为人类的进步、发展、解放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先辈们报以真诚的追忆和思念。

在这思考与追忆、回顾与总结之中,人们展望未来,互相鼓励、凝聚着新的力量、准备为迎接新的斗争、为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得到神圣的欢乐和幸福,而进行最有意义的拼搏。

第三乐章结束前的音乐已预示着暴风雨般的变革即将到来。

第四乐章一开始音乐即如火山爆发,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冲破一切枷锁,人类经过长时期积聚起来的力量爆发出来了,变革势如破竹,摧毁一切封建丑恶的东西。

变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音乐紧跟着片断重复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但都被代表人类渴望自由欢乐的旋律所打破。

似乎在说:不要这些陈旧的东西,要创新,要前进。

经过紧张而充分的准备之后。

终于千呼万唤地出现了《欢乐颂》主题,象征着人类经过艰苦奋斗之后,终于找到了通往自由欢乐的道路。

《欢乐颂》主题首先由低音大提琴奏出,接着渐渐发展扩大到弦乐器和整个乐队,并且力度和节奏越来越强,形成巨大洪流,势不可挡,人们在通往自由欢乐的大路上迅猛前进。

《欢乐颂》主题变奏之后,再次出现急风暴雨般的声响。

但这次引出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歌唱。

由男中音领唱:“啊!朋友们,不要唱旧的调子,让我们畅快、欢乐地唱起来吧。

”于是“欢乐颂”在领唱的带动下,以合唱的形式加入了演奏的乐队。

欢乐颂歌词是与贝多芬同时代的德国诗人席勒的诗句,贝多芬采用来表现了他的理想。

在这儿我们必须了解,在《欢乐颂》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中,贝多芬与席勒的不同,席勒认为欢乐是变成兄弟的前提,而贝多芬则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欢乐的前提,人们必须努力争取,才能获得解放,欢乐不是上帝的赠品,而是靠人们去奋斗,欢乐属于解放了的人们自己。

合唱的加入使整个音乐进入一个神圣的境界,思想、情感升华了,一切丑恶的东西在思想光芒的照耀下,无地自容。

人类经过自己艰苦的奋斗,终于得到了解放,得到了自由和欢乐并终于进入一个神圣的理想世界。

(马克思〈资本论〉所预见的共产主义社会——作者)最后合唱与乐队的演奏愈来愈火热,速度越来越快,乐曲被推向了新的高潮,全曲在高昂、激越的欢腾气氛中结束。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赏析Ludwig van Beethoven1770 - 1827听贝多芬的作品,探寻他的心灵历程一直是喜欢贝多芬音乐的朋友非常愿意去做的一件事。

贝多芬不仅是一位音乐巨人更是一位人中之杰,他的人格是多样化的。

贝多芬既有英雄豪情的一面,也有深沉、忧伤的一面,还有天真的、温柔的、童性的……,他的音乐风格非常的多样化。

很多人认为是耳聋、贫穷、孤独和不公平的世界造就了贝多芬。

可是不幸的命运,可以使人产生挣脱、抗争、向上的力量,也可以使人彻底沉沦,变成一个终生抱怨的悲观者和失败者。

是理想和自尊造就了贝多芬。

贝多芬一生最匮乏的就是爱。

他父亲暴戾,总是阴错阳差的无法结婚,他很早就有严重的听力障碍、必须辅以「脑海中的乐符」来创作、晚年又被他想认养晚年作伴的侄子背叛....他这一生一直没有爱。

因此他的音乐严肃深沉、甚至是严厉的,但是到了晚年的大和解、大博爱,这又是一个多么让人不可思议的心灵历程啊。

这是一种神秘的体验,是贝多芬只能透过音乐来言说的神秘。

而我们,也只能透过对他的作品的聆听,进入那不可言语的、两个主体间的从对抗、呐喊,到哀告直至生命的陪伴者的神秘历程。

《C大调第一交响曲》(1779-1800),Op.21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伟大一生中的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但事实上早在1788-1789年间,也就是贝多芬2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曾经试图创作交响乐,但是没能获得成功。

《第一交响曲》真正问世已经是十年以后的1800年,贝多芬当时已经三十岁了, ——这是一部“充满了海顿和莫扎特一辈所特有的音调,在很多方面继承了海顿交响曲传统”的作品。

那么我们就从这一点入手,来看看贝多芬与两位交响曲创作领域的前辈——莫扎特以及海顿,有着怎样的联系,因为我觉得这是《第一交响曲》艺术风格背后隐藏的故事。

贝多芬1770年出生在德国波恩,生活在充满音乐艺术的浓郁氛围中,而且贝多芬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

在当时莫扎特已经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音乐神童,贝多芬的父亲也就立志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这样的人物。

11岁的时候,贝多芬从学校辍学,开始了属于自己的音乐旅程。

随后他跟随父亲和一些颇具水准的乐师学习乐器演奏以及音乐理论,逐渐展现出了才华。

当时欧洲真正的艺术中心是奥地利的维也纳,所以贝多芬接受了朋友的建议和帮助,在自己17岁那年第一次来到维也纳,试图在那里继续提升自己的音乐功底。

当时维也纳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因为那里荟萃了以莫扎特、海顿为主的一大批有才情的音乐大师。

到达维也纳不久,贝多芬就见到了长他14岁的音乐巨匠莫扎特,会面的地点是在莫扎特的家中,据说那是一次有很多人出席的聚会。

贝多芬显得非常拘束,因为他对莫扎特怀着一种非常崇敬的态度。

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忘记展示一下自己独特的才华。

贝多芬让莫扎特指定一个音乐主题,他来进行颇有难度、也更见功底的即兴创作独奏。

莫扎特应允了这个要求,结果贝多芬略加思索就按照大师给出的要求,完整而流畅的创作并演奏了一段优美的旋律,以至于莫扎特十分欣喜,对在场的众人预言——贝多芬将是未来的杰出音乐大师!这就是这两位历史上最负盛名作曲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可以说,在以后的日子里,贝多芬一直非常崇敬莫扎特,甚至自诩为——迄今最崇拜莫扎特的人。

由于母亲病危,贝多芬在到达维也纳之后不久不得不重新回到波恩,并且永远告别了母亲。

但他终究觉得当时的波恩过于封闭,要想达到自己的音乐理想,必须去维也纳。

所以,1792年他第二次来到了音乐之都,在那里开始长达数年之久的学习和积累,并且得以拜海顿为师。

海顿被称之为“交响乐”之父,一生创作过100多部交响曲。

不过根据史书记载,海顿非常看重贝多芬的才华,并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值得培养的后起之秀,但因为某些原因并没有教授贝多芬太多的实际知识。

即便如此,贝多芬日后依然把海顿尊为自己在维也纳时期最重要的师长,海顿的作品和理念给了贝多芬很多灵感。

莫扎特和海顿是古典时期最重要的两位作曲家,贝多芬作为他们的后辈乃至学生,从他们两位的作品中汲取了非常丰富的养分,这些前辈赋予的精粹也正集中表现在《第一交响曲》当中。

虽然这是贝多芬在交响乐创作领域的处女作,但是这并不说明这部作品尚不够水准。

事实上,贝多芬创作《第一交响曲》的时候已经而立之年,自己在维也纳学习已经有八年,并且已经在当地立足稳固,从一名出色的演奏家逐渐转型为作曲家,甚至已经有了比较出名的原创音乐作品。

在十八世纪末期,他所创作的《“悲怆”钢琴奏鸣曲》以及前两部钢琴协奏曲已经普遍受到维也纳听众的好评与接受,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于1798-1799年,1800 年首演的《第一交响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不过可惜的是,由于乐团素质有限,这部作品的首演并没有获得成功。

但是其旋律中表现出来的乐思,还是让人感受到了来自贝多芬的与众不同。

对于《第一交响曲》的评价,古往今来几乎是众口一词的。

其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东西,有些评论家甚至感觉有些许节奏正是莫扎特在以前某部作品中使用过的。

《第一交响曲》给人幽默通俗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

但是我们不能粗浅的把这种类似或者雷同归结为这部作品的缺陷或者不成功,而应当理解为真正伟大的贝多芬那个时候还处于摸索、探寻的阶段。

而且在《第一交响曲》的某些旋律段中,贝多芬依然展现出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一面,只是这种独创的态度显得还不够开放,而过于拘谨。

欣赏这部作品是一件颇具兴味的事情,这部旋律不失激昂、幽默的作品,听来通俗易懂,但与贝多芬以后的那些名作又似乎有着较大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