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新机遇 实现新突破——广东“十二五”规划与澳门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06•【字号】粤府办[2012]15号•【施行日期】2012.03.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12〕15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三月六日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录前言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二)面临形势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三、产业发展重点(一)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二)新能源汽车产业(三)LED产业(四)生物产业(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六)节能环保产业(七)新能源产业(八)新材料产业四、产业空间布局(一)总体空间布局(二)重点产业布局五、主要任务(一)产业发展创新工程(二)骨干企业培育工程(三)产业集聚发展工程(四)市场应用示范工程(五)产业国际合作工程(六)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六、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协调(二)加强政策扶持(三)深化体制改革附件:1.产业空间布局图(附图1、2)2.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前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选择。
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与调整新趋势,国家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时作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决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和挑战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发布时间:2022-04-06T03:46:28.869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第32期作者:赵紫琪[导读] 在实施改革开放的40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全球化,为了深化内地和港澳之间的交流合作共赢赵紫琪东莞市虎门镇规划管理所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在实施改革开放的40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全球化,为了深化内地和港澳之间的交流合作共赢。
我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及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九个城市组成,且属于世界四大湾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当前我们要牢牢抓住的重要的历史机遇,这不仅能够让我们促进发展、优势互补更能让我们和港澳永不分离。
本文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拥有的优势条件、挑战以及机遇作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优势;挑战;机遇建设世界级的湾区有着相当高的门槛,粤港澳大湾区的组成中包含着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相对于内地来说,它们的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并且经济十分发达,随着我国逐渐走向全球经济的中央,同时我们也搭上了发展中国家的快车,使得大湾区的建设受各国的广泛关注,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分阶段逐步发展,粤港澳合作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当今世界,发展最好、竞争力最强的城市都集中在沿海地区,湾区经济已经成为带动世界经济的领头羊。
因此在这个阶段里我们能发挥的优势条件有哪些?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呢?1、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优势首先,粤港澳大湾区由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组成,这是得天独厚的一种优势,香港和澳门作为历史悠久的自由港,不仅具有单独关税区地位和简单低税政策并且具有金融便捷、灵活、优惠的优势;在推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商贸合作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服务平台和相互沟通的作用。
十二五规划总结(9篇)
十二五规划总结第1篇区残联十二五规划工作总结_单位总结xxx年以来,区残联紧紧围绕麒麟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曲靖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及各执行年度下达的指标任务,结合残联职能,针对残疾人特点,强化服务意识,真抓实干,扎实工作,进一步开创了全区残疾人工作新局面,促进了全区残疾人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一)残疾人康复事业取得新进展。
残疾人参加城乡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残疾人参加医保的特别扶助政策全面落实,残疾人享有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医疗康复报账水平、医疗救助水平持续提高。
前3年(xx—xx年,下同)培训基层残疾人康复协调员、指导员491人次,后2年(xx—xx年,下同)预计培训500人次;前3年培智残儿童家长180人次,后2年预计培训200人次;前3年救助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1200人次,培训精神病患者监护人1481人次,救助住院治疗精神病患者401人次,后2年预计救助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1200人次,培训监护人1400人次,救助住院治疗精神病患者400人次;前3年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661例,实施肢残儿童少年矫治手术140例,后2年预计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10 0例,肢残儿童少年矫治手术40例;前3年免费救助适配辅助器具1440件,后2年预计14 00件;前3年完成低视力康复530例次、智残儿童康复120例次、聋儿听力助残40例次、适配成人助听器40例、肢残康复训练360例次、适配假肢50例、盲人定向行走训练160例次,后2年预计完成低视力康复400例次、智残儿童康复160例次、聋儿听力助残30例次、适配成人助听器60例、肢残康复训练300例次、适配假肢30例、盲人定向行走训练140人次。
(二)残疾人就业创业取得新成效。
前3年免费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204人、残疾人创业就业培训120人、盲人按摩培训28人次、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xx人次,发放残疾人创业补贴123人,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50余万元,新增残疾人就业190人,后2年预计完成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20人、残疾人创业就业培训100人、盲人按摩培训20人次、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200人次,发放创业补贴60人,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80万元,促进残疾人新增就业130人。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研究员谭炳才
(二)省委、省政府出台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 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决定
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经济 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发展方式转 变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实现区 域经济一体化,基本建成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 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宜居城乡建设 取得明显成效,按照有关指标,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生产 总值达到40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约 折合11500美元),城镇化水平达到81.0%;平均期望寿命 达到78岁;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72500 亿元,力争赶上韩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00元,超 过现在台湾地区水平,迈入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
3.国内外发展形势要求广东要必须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 机的冲击倒迫必须转变原有的发展模式; 从国内看,沿海发达地区的迅速崛起对我 省发展造成竞争压力。
(三)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
1.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 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 轮驱动”转变,加快建设现代 产业体系。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 新兴产业。加快以先进制造业 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为 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2.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 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 向内外需联动转变,突出扩大 内需。扩大内销市场。加快推 进城镇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 长的拉动作用。促进投资合理 增长。力促外经贸稳定发展。
(三)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
3.在要素结构上,促进经济增 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 依靠自主创新、提高劳动者素 质转变。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 新主体。提升省部省院产学研 合作水平。推进高新区和专业 镇建设。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立项名单
107 GD15XJY30 广东省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
108 GD15XJY31 新常态下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对策研究
109
GD15XLJ01
新常态下广东省金融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交互性及 适配性研究
110 GD15XLJ02 斯密经济学的现代阐释
111 GD15XLJ03 有限理性与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研究
教育学 教育学
刘才刚 黄明喜
94 GD15XJY17 基于SNS的海外华文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教育学
唐燕儿
95
GD15XJY18
扬善与抑恶:积极道德教育在中小学校的探索与 实践
96
GD15XJY19
基于有效学习视角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东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为例
以粤
97 GD15XJY20 数字化学习型组织行为研究
98
GD15XJY21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模式选择和实现策 略
99
GD15XJY2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校本研修现状调查研 究——基于粤西的实证分析
100
GD15XJY23
粤北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于MOOC视角
101 GD15XJY24 高校创客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02 GD15XJY25 高校志愿服务的社会动员研究
112 GD15XLS01 明代广东进士群体研究
113 GD15XLS02 中法战争后晚清政府应对西南边疆危机研究
114 GD15XLS03 族群宗族与社会阶级境域下的苏区婚姻制度研究
115 GD15XLS04 粤北古人类历史文化研究
116 GD15XLS05 李任之评传
117 GD15XLS06 续妖书案与万历政局
澳门参与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探讨
澳门参与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了纵深推进的阶段,澳门是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支撑点,具有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独特优势与内在潜力,在推动大湾区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相互促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澳门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学术界对澳门参与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深港澳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同性、推动中国及葡语国家科技创新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整合大湾区科创资源、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
封晓茹等在《港澳地区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研究》(2020)[1]一文中认为,澳门要依托中葡平台功能,搭建葡语国家和拉丁语系国家交流合作的通道,以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李燕等在《高校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性探索——以广深港澳4个城市近年相关数据分析为例》(2020)[2]一文中指出,广深港澳高校需要在科技创新效率、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流动渠道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
陈广汉等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技协调创新体系研究》一文中认为,要整合大湾区科创资源,建立环大湾区产业带,并强调要实现大湾区科技创新的人才跨境便利流动。
[3]本研究侧重在分析澳门自身科技创新发展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在科技创新链条、中葡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科技资源开放协同等方面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1 澳门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的关键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澳门是大湾区的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通过发挥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澳门在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1.1 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央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广深港澳”科摘 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澳门参与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增强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的重要途径。
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的现状研究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赋能下港澳青年在穗创业机制探究 基于广州市天河区的实证研究 (2021GXJK154)㊂作者简介:肖金梅(1982-),女,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经济学㊂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的现状研究肖金梅(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摘㊀要:推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既是港澳经济拓展多元化空间的现实需要,也是尽快令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内在要求㊂通过绩效研究的角度分析现有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多位政策体系以及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绩效的策略㊂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港澳青年;创业绩效;双创政策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3.0071㊀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的政策背景1.1㊀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参与政策赋能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广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㊂为国家转型升级提供参考,今年上半年,国家㊁省㊁市不断推出相应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政策㊂特别提到在创业孵化基地㊁交流平台机制㊁政策引导支持等方面,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支持,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㊂国务院在2019年2月18日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支持港澳青年在穗创新创业并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㊂为此,广东省于5月20日发布了‘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落实刚要内容㊂随着通知的实践,大大激发了港澳青年到穗创新创业热情,随时互动的更加频繁,也促进了大湾区的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加强大湾区创新引擎,促进地方政府加大对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建设,活化营商土壤,打造港澳青年创梦的家园㊂‘通知“明确提到,政府从创新创业政策协同㊁港澳青年人才服务体系㊁融资支持体系三方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政策支撑体系㊂针对在粤创业的本省青年和港澳青年分别从培训㊁融资㊁费用补贴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扶持㊂设立 港澳青年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 ,设立扶持港澳青年创业基金,为港澳青年创业提供多元化综合服务㊂以内地城市广州为例,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创业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优势作用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发展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推出 乐学广州 乐游广州 乐创广州 乐业广州 乐居广州 ,搭建与推出高效便捷数字化服务平台等共15条政策47项措施㊂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8月,广州市共建了44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其中4家被评选为 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1家 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8家 广州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3家 粤港澳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㊂同时,广州市政府及各大高校举办了多项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创,鼓励粤港澳青年㊁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热潮,扶持港澳青年在内地创新创业㊂以天河区为例,天河区2017年发布了‘广州市天河区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发展实施办法“(下称‘办法“),通过 天英汇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大赛获得推荐的项目在天河区成功注册独立法人企业后可获得人民币10万元落户奖励和相应租金补贴㊂2022年7月2日公布了‘广州市天河区深化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发展实施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并于7月21日公布了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稿(下称‘深化办法“征求意见稿),与2017年的‘办法“相比,‘深化办法“征求意见稿政策支持范围更广㊁力度更大㊂除了原有的创业落户奖金和租金补贴,增加了项目落地资助(资助金额最高达30万元);增加了创业贷款贴息支持(补贴资金最高10万元);增加扶持上规发展(每家企业一次性资助10万元)等㊂1.2㊀筑巢引凤构建湾区创新创业孵化空间通过双创空间等孵化器解决港澳青年在穗创新创业的基础问题,为他们与内地生活和工作创业筑巢㊂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例,位于广州天河区,建筑面积达6.65万平方米,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占总孵化人数人数达30%以上㊁港澳创客或港澳资资本持股25%以上㊁或担任企业法人㊁高级管理职务㊂创业基地中大部分港澳企业成立时间都不满3年,是典型的初创型企业㊂由于法律和制度的差异,港澳青年到内地创业,对本地的市场氛围㊁法律法规㊁生活文化等方面的水土不服,注册公司之后,他们需要协调的有工商㊁㊃12㊃税务㊁商经㊁财务等部门,但是两地办证的程序又有较大差异㊂所以构建 1+12+N 双创平台载体布局有利于加速形成大湾区人才聚集的发展热土㊂ 1+12+N 港澳青年双创基地建设推进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共创科技孵化新高地㊂在多元参与的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港澳青创联盟基地应运而生,由 1+12+N 大湾区(广东)创新产业孵化基地发起,串联12家港澳双创基地共创㊁共造㊁共享㊁共孵㊂平台的推进促进粤港澳大港区港澳青年创业的资源交互与孪生,活化了湾区创新创业良好的孵化态势,更高效地串联粤港澳三地生产要素资源,推动了两岸三地的信息沟通和协同发展㊂合作才能共赢,只有人㊁产㊁教融合发展,才能打造集资源配置㊁创新创业培育㊁先进科技产出㊁双创企业孵化㊁独角兽企业诞生㊁资本融资投入等功能于一体的湾区创新创业综合体㊂国家 十四五 规划纲要指出, 推进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学习创业就业,把湾区打造成宜居㊁宜创㊁宜学国际领先的热土 被重点并且多次提到㊂以广州天河区为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事业正在沿着 新跑道 起飞㊂1.3㊀地市多元参与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梦想实现随着内地营商环境的不断提质培优和双创基地的建设,良好配套和崭新办公环境吸引了大批港澳企业进驻㊂广州作为湾区核心城市之一,很早就开展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一些列宣讲与双创孵化基地建设与使用,已经到了出台配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帮扶政策㊂港澳青年在湾区创业生活,离不开多元参与和支持,天河区更大力的推动政策落地,已经成为港澳青年在穗创业的桥头堡㊂政府㊁企业多元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㊂通过大量数据统计与调研发现,单广州全市就有22家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㊂作为科研桥头堡的天河占更了5家,成为科技孵化器数量之首,在大湾区中更名列前茅㊂在所以创客中,有超过4000名港澳青年集聚天河的孵化器中㊂8月市委统战部数据表面,目前全市建立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28个,从企业方统计,有企业端参与的双创团队的港澳台团队有273个,创新创业人数12869人次㊂从人材背景分析中表明,高素质人才参与创新创业快速增长,具有高学历或海外学习经历超过200人,创新创业人员平均年龄31岁㊂从有潜力项目依托的企业端分析,广州市累计成功孵化企业数量232家,产出专利数量846件,获得创投资金5.67亿元㊂广州市创新基地数量占湾区总量超过30%,在双创基地并得到政府扶持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㊂双创基地助力港澳青年在湾区造梦创业实现人生价值,搭建两岸三地孵化器在湾区创业的桥梁㊂ 港澳青年到湾区创业,对内地的法律法规㊁市场氛围㊁人情世故等方面都不太了解,而创立公司之后,他们需要协调的有工商㊁税务㊁商经局㊁出入境等部门,但是内地和港澳的程序又相差甚远㊂ 所以双创基地要成为解决问题主体,帮助创客解决港澳青年创业的部分问题,成为他们与内地生活和工作极好的纽带㊂以赛促创,助力核心项目凝聚㊂为了帮扶港澳创客在内地创业,各地政府及各大高校可以加举办了创新创业大赛㊂以天河区助力双创事业为例,其发布了‘广州市天河区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发展实施办法“,创业团队参加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港澳赛区获奖可给予10万元人民币落户奖励和最高10万元人民币租金补贴两项支持㊂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团队可获得5万元人民币创业启动资金㊂统计往年竞赛数据,实施3年来,按大赛管理办法扶持有数十个港澳项目获得资金补贴项目㊂多方支持硬核科技,加强港澳青年全方位发展㊂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广州搭建港澳青年交流平台与机制, 线上+线下 混合方式举办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论坛,深度探讨了挖掘优秀港澳创客人才,积极申报创新创业基金㊂征集项目3195个,其中港澳地区项目逾200个,能进出总决赛的项目前100个,港澳台的项目占比近20%㊂为推动双创质量,大湾区内地城市目前已有在营创新创业基地有44家,在规划有15家㊂广州市是创新创业基地最多的区,有指向性针对港澳创客的有5家㊂得到政府政治支持有11家在营港澳台青年双创基地,参与创新创业的港澳青年达到4344人次,具备海外留学经历人数有444人,针对港澳青年负责的企业成功孵化数量94家,其团队申请专利数量45件,获得创新创业风险投资0.24亿元㊂2㊀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创新创业困境分析传统青年创业者大多选用市场门槛低和相对容易㊁技术性低的个人服务产业商业模式进行尝试,而且这些青年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较低㊂正由于科技量问题,初创企业面临着具有较高的运营成本,存量市场竞争,规模的扩大也较难㊂而大湾区内地9市产业结构齐全,生产要素获取容易,商业形态更加丰富,为港澳青年提供完整的配套设施,和创新土壤,也提供了优厚的社会服务保证政策,创业空间进一步扩宽㊂新时代,港澳青年创业产业倾向自媒体㊁互联网㊁智能产品研发等具有较强专业性和技术创新性的发展㊂通过数据分析,港澳青年目前的创业主流包括家电产品开发㊁旅游服务㊁线上代购电商㊁智能装备研究及应用等领域㊂尽管目前在港澳青年在穗创新创业工作正在推进,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生活环境文化差异导致两地办事流程差异问题㊂由于大湾区三地生活环境㊁创客学习的专业背景差异,导致港澳青年对内地双创政策的缺乏了解和理解㊂㊃22㊃其次,内容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慢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支持政策,所以针对港澳青年的双创服务保障机制是以内地为主㊁涉及双创的政策与办事流程机制有待完善㊂等以上是文化差异,直接导致港澳青年接收信息渠道分散且信息内容繁多,极易产生矛盾冲突㊂港澳青年的资本社会运行机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解不够深入,对内陆办事流程不够了解,所以往往不能第一时间享受到优惠的政策,也导致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优惠政策信息不能快速普及到一线初创企业㊂二是双创主体提供服务与创客需求错位问题㊂目前双创基地对进孵港澳青年双创业项目服务供给配套速度跟不上创客的创业需求㊂创业项目实践过程需要整合各类资源与技术,当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阻力都会直接导致失败,所以提供服务主体要提高办事效率,服务好项目㊂还有关怀好创客情绪,如果相关服务不能及时获得,容易造成创业者负面和消极情绪,严重则导致创业失败㊂三是创业风投等生产要素跟不上创业进度,甚至缺位㊂大多初创公司在前期需要大量投入资金研究技术和日常运营,所以稳定的资金投入非常重要㊂但目前单独针对小微创新企业的风险投资来源较少,这些初创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的压力,同时表现出对较弱的抗风险能力㊂四是创业项目内生动力不足㊂一些青年双创基地在湾区运营时间不短,也在孵化对象上投入很多资源,但最终达不到良好效果,甚至出现孵化失败等案例,究其原因是双创基地不能聚焦孵化力不强,因此存在服务主体聚焦不清等问题㊂一些港澳青年的创业项目核心竞争力不强,与市场主流技术存在代差,对于技术运用停留于表面,不能对项目技术进行深入改革创新,导致整体创业项目竞争力不够㊂五是亟需完善港澳青年在穗创新创业的执行机制㊂港澳青年到穗创新创业需要社会各方大力的支持,积极推进社会各方资源参与港澳青年双创事业,对港澳青年双创的进入退出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保障各方资源最大绩效㊂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为了推动港澳青年双创事业更深更优地发展,深入剖析目前扶持港澳青年在穗双创存在的政策问题㊂3㊀解决港澳青年在湾区创新创业有效的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㊁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㊂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㊂ 首先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㊂近年来,高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单纯只靠高校教育是远远达不到创新创业的实质化㊂需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促进双创全面发展,推动湾区发展成为创业就业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㊂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立足长远,政行校企联动,打通港澳青年喜欢来内地创业,带动全湾区科技创新新局面,进一步反促创新创业教育㊂所以通过构建多层次㊁跨区域㊁多领域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见图1),从科技项目发现阶段的培训扶持到初创公司的建立,再到最终发展为科技企业集群化,科技开发纵深辐射,带动社会面生产要素汇集,形成有效政府㊁高校和企业等资源,整合大湾区优势,有利让湾区内地成为汇科技㊁资本㊁交易㊁创新热土㊂进一步激化创新创业多元参与交流平台合作,推动各方资源有效流通,内地政府简化办事流程,为港澳创客在企业注册㊁就业信息登记㊁企业税与个税优惠㊁政府部门项目申报㊁企业员工社会补贴办理等各方面开辟快捷通道㊂在港澳青年在内地生活方面,进一步强化涉及住房㊁津贴㊁交通等方面优惠政策与对岸沟通与协同,最终目标为粤港澳青年提供全面㊁精准的政策扶持与政策培训㊂同时交流平台集中及时发布双创政策培训教程,以让港澳青年深度了解国家的政策动向,从而形成以湾区双创孵化空间为核心,联动多方,搭建湾区创客一站式信息平台㊂此外,孵化平台还需要及时收集港澳青年的困难,寻找共性问题,统一协同办公解决困难,或把疑难杂症向有关部门反映㊂政府部门需要及时评估创客现有困境,通过政策滴灌,帮助企业适应竞争环境与提高风险意识,使初创企业最终能走得出孵化基地㊂汇集阶段性政策,精简优化突破制度瓶颈和消除政策壁垒,拓宽港澳青年创业路径,适应在湾区内创业㊁就业㊁就读㊂图1㊀多层次㊁多维度㊁多元参与构建双创高地3.1㊀满足港澳创客工作需求,双创孵化基地服务进一步拓宽首先,深入了解创客群体的创业困难与需求,特别㊃32㊃针对港澳地区的青年创客,通过实地走访㊁问卷调查㊁线上联系等方式,从全维度了解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㊂通过粤港澳三地密切合作双创协会,为提供他们专业技能知识培训服务,对特长优势项目进行充分培育和孵化,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深度走近港澳青年创客和具体了解其需求,并一人一案,及时政策帮扶港澳青年在湾区创业㊂其次各级政府还可以对港澳青年聚集的孵化器在进行基础设施升级㊁帮扶创客资源衔接和提供全方位法律援助等,提出更符合港澳青年所需要㊁急需要的政策措施㊂通过引入竞争元素,帮助活化创业环境,对港澳青年的双创项目引入健全的竞争机制和资源流量渠道㊂推动港澳青年双创的服务和对相应职能机构进行深入改革,将港澳青年初创企业的特色与亮点充分挖掘出来㊂进一步完善优质项目的聚焦培育机制,帮助对接优质的配套资源,促进优质项目相互成长,形成良好的分工格局㊂推动以产业驱动的优势,嵌入既有特色又具港澳元素的特点㊂最后,为促进青年更好更安心的创业,可以让拥有科技含量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创业团队中,投入的专业力量和资源优势,惠及到真正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项目,孵化有优势的初创企业㊂3.2㊀通过多主体多维度强化港澳青年在穗创业政策协同通过分析往年的创业创新失败案例中发现,从青年创客主体到各级社会主体,各级就业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并不清晰,呈现上下不连贯的局面,大大增加了青年创业的希望㊂一些本来优质的政策,但由于涉及过多部门和层层审批,缺乏有效的权力监管机制㊂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错位㊁交叉㊁多头管理等情况,导致创客办事效率低,严重影响创业效果㊂针对港澳青年的创业政策不仅代表着国家对创业事业的支持,还针对全国青年设置统一平台㊁统一标准㊁统一对待的政策包容性强化,更是包含着解决 一国两制 以及 三地三法 跨境治理等复杂性的态度,推动青年奋斗事业,为国家转型升级加力㊂所以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湾区城市政府和职能机构之间建立良好的政策流动管道,加强办事协同,实现一证同认机制㊂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港澳青年以属地为主,导致到穗创业时间碎片化的特点㊂所以主体部门要推进打破城市管理与创业就业职能部门之间的隔阂,润滑多层政策主体的相互协作,支撑港创澳青年业的政策推进,更需要粤港澳大湾区与内地省市区政府部门设计一套标准化的指导意见;筑牢保障港澳青年的创业战线,让港澳青年在湾区在穗创业更具自信心和连续性㊁高效性㊂再就是在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创业补贴政策的申办和落实过程中,城市和各主体之间要建立联动机制,利用好平台沟通功能,提高政策有效实施,把创新创业事业向前推进㊂3.3㊀加大创新创业相应宣传,保证扶持政策到企业到创客信息来源对创客创业至关重要,应大规模对创新创业政策的进行宣传和推广㊂为实现双创政策的有效落实,应以多途径㊁多层级㊁多维度;校园㊁社会协同进行宣传㊂例如,对于年轻人喜欢的新兴媒体或自媒体到传统媒体开始多层级的渗入㊂在新时代,年轻人的信息来源更多样化和个性化,大湾区城市可以通过创业类线上客户端进行政策宣讲㊂打造创业信息港湾,搭建在线交流平台,设置专厅与咨询窗口,让创客群体能第一时间了解相应优惠政策㊂以优惠政策吸引创客,大力引进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创业,营造创新创业氛围㊂优秀的创业氛围是奋发创新的源动力,促进粤㊁港㊁澳三地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创业有利于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氛围㊂继续推进 港澳青年到穗实习及就业项目 粤港暑期实习计划 等涉及港澳两地项目,让港澳青年对大湾区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为他们后续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接触机会㊂扶持对创客非常重要,创客青年也需要更主动的了解政策㊂创客需要以区域视野和世界视野为出发点,进一步激发自身创业发展的动能㊂3.4㊀优化其他资源保障,服务创客需要,打造宜居易创好土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要求基础设施的发展,更要致力于制度创新,实现两岸三地生产要素的快捷流通,加强创业创业主体公共治理创新,推动两地三岸双创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进程㊂通过大量实践证明,港澳青年在湾区的生活便利化程度和国民待遇一致的对待,更加证实影响港澳青年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的重要因素,筑牢港澳青年对中华文化认同与自豪感㊂通过优化港澳青年在湾区的民生保障和国民待遇,是促进港澳在穗创业绕不开的重要环节,必须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进行营商环境制度设计㊂更要打破以往两岸三地的公共服务的不同轨体系,平等对待港澳青年与内地居民,不追求 超国民待遇 ,更要不得 低人一等 ㊂国民待遇方面,建议两岸三地通过大湾区企业孵化公共服务平台,统筹湾区内的人力资源流动㊁居住就业流程㊁规范创新创业政策等民生问题,实现湾区创业服务一体化㊂4㊀结论推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既是打造区域协同多元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尽快令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内在要求㊂粤港澳政府需要高度认识事情的重要性,重视并推进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创业事业久久为功,为大湾区经济的综合发展注入新动力,引进竞争活力㊂以湾区一体化为抓手,为国家发展大局打造升级版的引擎㊂港澳特区政府与广东省政府应形成政策合力,不断优化港澳青年大湾区创业土壤,使在大湾区㊃42㊃作者简介:张然萱(1997-),女,汉族,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与企业创新㊂创新创业的港澳青年感受创业乐趣之余,更体会到祖国的温暖㊂同时,能享受到粤港澳三地扶持政策,大大加强创业信心㊂所以三地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创新创业营商环境,重视制度对接和政策协同,增进港澳青年对湾区前景的了解与认同,增强政府的政策合力,优化治理能力,吸引更多港澳青年能来湾区创业,喜欢湾区创业氛围,并能留下来创业,更能创业成功㊂参考文献[1]于铁山.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台湾青年来莞创新创业服务满意度研究[J ].台湾研究,2020,(06):14-25.[2]刘彦平,王明康.孵化器运营效率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J ].财贸经济,2021,42(05):127-143.[3]鄞益奋,刘家裕.澳门青年粤港澳大湾区创业探析[J ].广东青年研究,2022,36(02):125-132.[4]林至颖.香港青年赴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的机遇㊁挑战及应对[J ].港澳研究,2018,(01):55-62.[5]杨爱平,郑晓云.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行政推动机制研究 以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例[J ].青年探索,2022,(02):100-112.[6]李梓涵昕,周晶宇.中国孵化器政策的演进特征㊁问题和对策 基于政策力度㊁政策工具㊁政策客体和孵化器生命周期的四维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41(09):20-34.[7]刘毅,王云,李宏,等.世界级湾区产业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03):312-321.[8]卓泽林.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满意度提升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12):53-63.[9]李政,胡刚.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绩效提升策略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6):18-19.[10]毛艳华,杨思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创新[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02):168-177.关于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产品创新的思考张然萱(天津理工大学,天津300384)摘㊀要:产品创新是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重要保证,企业必须拥有与众不同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㊂受传统产品创新滞后性阻碍,现阶段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创新,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形势下科技化和信息化等优势条件带来的数字经济新发展浪潮,转变传统管理模式,明确数字化战略㊂对此,本次利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我国当前企业产品创新现状,深入剖析数字经济给企业产品创新带来的提高信息契合度㊁降低企业产品创新成本㊁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等影响,以此提出数字经济下企业产品创新路径,以期为企业未来的产品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㊂关键词:数字经济;企业管理;产品创新;路径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3.0081㊀数字经济概述1.1㊀数字经济的内涵发展数字经济开始成为人们的共识㊂在载体层面,计算机㊁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这类用于信息处理的机械设备与物理装置构成了数字经济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这些信息设施在各大经济体实施数字经济活动的进程中提供了重要的物理基础;从媒介层面看,凡是开展或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有关经营活动均属数字经济的重要一环;从产出层面上看,所有与互联网大平台服务或者产品销售相关的业务活动都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环节㊂按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说法,数字经济就是要把数字技术向各领域深度渗透,实现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进而加速经济的发展,是全新的经济形态㊂何枭吟认为数字经济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平台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所驱动的新模式,新业态表现出来的经济活动,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空界限㊂综合以上分析,学者们普遍认为数字经济就是将大数据㊁云计算技术㊁人工智能及其他新技术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并与其他领域广泛结合,造成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㊂1.2㊀数字经济的特点1.2.1㊀快捷性数字经济属于速度型经济的范畴,表现为可以以光速传递信息并进行实时采集,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应㊃52㊃。
粤澳横琴深度合作区面临的风险点和解决对策
粤澳横琴深度合作区面临的风险点和解决对策琴澳和鸣奏佳音,携手并进开新局!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一锤定音地明确了横琴开发开放的前进方向、四梁八柱和实践要求,勾勒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未来发展的壮美蓝图。
横琴金融岛。
中新社发袁天晓摄1.为什么是横琴为什么是横琴?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将目光投向澳门。
自回归以来,澳门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受制于空间狭小等问题,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发展矛盾。
“土地空间不足是制约澳门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澳门急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澳门只有30多平方公里,却拥有65万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尽管多年来填海造陆,澳门依然无法满足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
《方案》显示,合作区实施范围为横琴岛“一线”和“二线”之间的海关监管区域,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是澳门陆地面积的3倍多。
仅一河之隔的横琴,未来有望缓解澳门城市发展带来的空间焦虑。
在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看来,横琴作为粤澳深度合作区,与珠海西区一衣带水,东与澳门一桥相通,区位优势明显。
同时,横琴除部分山地外,地形较为平坦,便于开发。
“相比深圳前海,横琴在地理上直接连接澳门与珠海。
同时,横琴又是一个岛,在具体操作上容易按照‘小自由贸易港’的标准和要求推进对外开放。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在彭澎看来,当下横琴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基础有了,再上台阶就必须有新突破。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横琴实有澳资企业超4500家,注册资本超1300亿元,排名前五的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成为内地澳资企业聚集最集中区域。
2.“点题”四大类新产业“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
港澳青年在横琴创新创业现状、问题及支持机制研究
港澳青年在横琴创新创业现状、问题及支持机制研究作者:林佳林吕惠恩刘世湘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4年第13期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创新创业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双区”建设背景下,以横琴为载体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有助于引导港澳青年为“双区”建设贡献青春活力及创造力,推动大湾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本文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创新生态初步形成、横琴已成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重要节点,但制度壁垒、政府协同不足、信息不对称、人才供需矛盾等问题制约港澳青年在横琴创新创业,亟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支持机制。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粤澳深度合作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4.13.0021调研基本情况1.1研究背景1.1.1大湾区发展环境逐步完善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支撑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将创新创业提升至国家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推进双创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核心载体作用。
大湾区内优质人力资源丰富,知识产权密集度高、制造业及创新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已形成了良好生态,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20—2021)》构建了中国双创指数,大湾区内深圳、广州、珠海、佛山、东莞排名均进入全国前20名,《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菌集群位居全球第二,超过美国圣何塞—旧金山城市群,仅次于东京—横滨。
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以港深莞、广佛、澳珠为极点,其他城市协同支撑的“两廊三极多节点”创新格局初步形成。
1.1.2“双区”建设为港澳青年融入国内创新创业环境提供了重要机遇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从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出全面规划,全文共有11处阐述了港澳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规划,从学业、生活、实习、就业、创新创业和文化交流等方面,谋划在大湾区打造港澳青年发展平台。
构建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机制的思考
构建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机制的思考作者:杨勇军杨新荣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32期创新机制一般是指在人的创新思维驱动下,各种应变能力、组合能力、发展动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协调而产生的机理。
本研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机制包括:在大湾区内的政策创新、体制创新、协同创新、科技创新、联动创新等机制的组合。
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产业、经济、文化、社会协同发展,关键是粤、港、澳三地科技要协同创新,力争打造享誉世界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一、文献综述“协同”的概念是德国著名学者哈肯(Hermann Haken)在1971年提出,他1976年在《协同学导论》中进一步阐述了协同理论。
它认为不同创新主体通过协同创新在复杂开放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高效率。
“协同创新”是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彼得.凯莱(Peter Gloor)最早定义:一群自我激励的人,透过网络来交流信息、思路及工作状况,并达到目的。
1992年英国学者库克(philip Cooke)提出区域协同创新,不同区域拥有各自擅长资源和能力,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金融中介等直接主体或间接主体的协同配合下,共同开发领先科技活动或行为。
2017年后国内学者越来越多关注大湾区,辜胜阻(2018)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一些制约因素并提出互惠互利的对策。
叶林(2019)从区域协同发展孤立、扩散、共生和融合四个阶段,认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发展到共生、进而到融合,并从微观角度提出跨越区域合作障碍,加强粤港澳三地创新系统协调合作。
本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还是解决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的一些实际问题,包括:政府协同、组织网络协同、主体协同创新机制。
二、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优劣势分析(一)优势分析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指示下,2017年7月1日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中央决策层高规格的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声势直追世界三大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让人振奋。
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对策研究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07期No.07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引言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
之后,《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
2017年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元年。
2018年8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首次会议召开,该领导小组将起到关键性的统筹协调作用,从而有助于加强顶层设计和破除制度壁垒。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湾区与世界级城市群,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
“粤港澳大湾区”关键词是融合,本质是协同发展。
开放性、创新性、外溢性、宜居性、网络性、国际化、区域协调是湾区经济的主要特点。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设想,大湾区的建设将全面提升区内各城市的地位和价值,香港将巩固其世界顶级城市的地位,而广州和深圳将迈向世界级核心城市。
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城市,在文化底蕴、人口数量、产业结构、高等教育和生活环境等方面核心地位显著。
广州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必然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整体战略设想,力求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设想,在2018年初制订出台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中,广州的目标愿景是“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
城市性质为:广东省省会、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商贸中心、交往中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逐步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
该规划为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核心动力作用指明了方向和行动路线,描绘了广州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
2018年10月,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包括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出新出彩,从而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广州十二五规划
广州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
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
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
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明显,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预计为5.0∶50.4∶44.6,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40∶60。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形成规模化、高级化发展格局。
现代服务业加快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农业稳步推进。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三旧”改造全面推进,宜居城乡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预计2010年城镇化率达64.0%。
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取得一定成效,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提速。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八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民生优先,完 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 体人民。
28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23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 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 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要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广泛 开展国际合作。
——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 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 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各类资源保障程度。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水 资源节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 保护和合理开发。
30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 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 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 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 福利和慈善事业。
31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 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 争能力。要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粮食综 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推进农业结 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 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11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 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 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 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 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 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 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 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 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 米。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及其政策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及其政策建议龙建辉从最初探索珠三角区域合作新模式,到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再到珠江-西江经济带,在中央和地方的持续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在区域合作和区域共建的新时代顺势而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反映出粤港澳区域合作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演进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7年11月10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演讲时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李希书记2017年11月27日在广东十二届二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亦指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相比于旧金山、纽约和东京等国际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处在“一国两制”框架之下,存在文化、法律、空间、产业等方面的“基因”差异,湾区内部尚未实现要素自由流动。
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广东、中国乃至全球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增长极,在强化广深港龙头城市地位基础上,在交通和网络基础设施、产业功能定位、公共政策引导等加大融合力度,提高湾区内创新要素的畅通度,达到整合优质创新资源的效果。
(一)创新资源区域分布不均,技术扩散效应不明显总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资源比较丰富,创新能力在全国乃至全球均处于前列,但是湾区内创新能力不均衡。
湾区内三大龙头城市,其中深圳、广州作为全国创新型城市,要素集聚且具有集聚的创新要素、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引领性的创新能力,是我国最重要的自主创新高地和技术辐射源头;香港拥有4所世界一流大学,使其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但制造业衰竭导致其创新绩效并不显著。
其他城市特别是处于珠江西岸的珠海、中山和江门的创新能力相对比较落后,创新资源相对匮乏。
与深圳和广州比较,还存在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研发经费投入偏少、专利申请授权量偏低、技术合同成交额偏小等问题。
第八讲(旅游产品开发步骤-案例分析)
• 绝对优势:建党到建国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红色旅游资源虽然数量
较少,但独特性强且品位高,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在全国红色旅游格局中具 有突出地位,是“十二五”期间广东红色旅游实现突破性发展的重要载体。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国—改革开放(1949—1978) •? • 改革开放时期:(1978—现在)
• 特区文化(深圳、珠海、汕头)、深圳奇迹(胡锦涛深圳特区成立30 周年讲话)、邓小平南巡讲话、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实践地(两 岸四地)、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发源地(高州讲话)、胡锦涛科学发 展观先行区(幸福广东、文化强省、产业劳动力双转移)
四布局与产品?二申报创建一批中央苏区县?三扩展培育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四着力提升一批红色旅游重要景点?五优化形成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五任务与重点?一率先打造23个红色旅游国际化发展的示范景区一率先打造23个红色旅游国际化发展的示范景区?广州市长洲岛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深圳市中英街博物馆及莲花山公园?中山市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二培育形成12个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区域二培育形成12个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区域?广州市长洲岛红色旅游产业集聚区?梅州市叶剑英故里红色旅游产业集聚区?三探索创新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机制?四研究落实国家面向中央苏区地区的扶持政策?五尽快建立覆盖全省的红色遗产保护名录六措施与保障?一明确新
• 红色旅游社会经济效益提升。
• 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本建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继续实行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政策。 进一步发挥红色旅游的综合带动效益,到2015年,红色旅游景 区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数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5个景区(点) 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0%;累计新 增直接就业1.6万人、间接就业5.8万人;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 会发展,到2015年,各中央苏区县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数年均 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5%,人民群众参与红色旅游 的积极性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心得体会(31篇)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心得体会(31篇)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心得体会(通用31篇)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心得体会篇1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回归以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认真履职、稳健施政,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赢得了各界广泛好评。
澳门从回归后,经济总量从原来1025亿增长到5400亿,翻了5.2倍,经济有很大飞跃。
澳门老百姓感受到了幸福感,25岁以上的居民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医疗。
此外,在孩子的服务、养老保障、居住环境的改善等方面,澳门做了大量的工作。
澳门回归祖国22年来,“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在澳门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落实,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居民安居乐业,多元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澳门积极拓展对外交往,着力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
近年来,在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澳门不仅成为中葡友好的一个合作桥梁,也为中国和葡语国家开展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澳门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仍然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心得体会篇2时光如梭,转眼澳门回归祖国已有二十二年光景了,此时不免有些许的兴奋,也勾起了自己很多尘封的回忆。
记得二十二年前的自己还上小学五年级呢!也就在这隆冬的时刻我们听着那"你可知maco,不是我真姓···"熟悉的旋律,怀着一颗幼稚童心参加了一次全乡的作文大赛,此时还清晰的记得那次作文的题目是《写给澳门小朋友的一份信》。
那场面有些让人惊讶,因为在以前自己从未参加过任何大型的比赛。
还清晰的记起那时我们来自不同学校的一百多人齐聚一起拿着手中的笔给澳门小朋友写信的场景,钢笔沙沙的在纸上不停的作响,除了写字的声音,再听不到其他的声音······怀着稚趣,怀着一份对澳门小朋友的企盼心情,我们尽情书写着自己的心声。
回归20年澳门高校科研与学术发展成就与展望
2020年第12期 总第320期里龙>惠教岍究Heilonjy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No. 12,2020Serial No. 320回归20年澳门高枝科研与学术发展:成就与I望马早明,李梦花(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摘要:科研与学术发展既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水平的重要体现回归以来,澳门高校的科研与学术发展经历了规模扩张、稳定发展与质量提升等三个阶段,逐渐形成规范有序的科研学术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包括学术成果数量的攀升、科研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全方位的扩大以及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展望未来,在粵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澳门高校科研与学术发展应借助澳门独特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明确高校自身特色,错位开展科研与学术研究;重视产学研联动,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加速科研与学术发展国际化进程,提升澳门科技创新水平关键词:澳门;高校;科研与学术发展中图分类号:064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2614(2020)12 -0033 -06一、澳门高校科研与学术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回归以来,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科研人才的需求,澳门 高校积极推动科研与学术发展,致力于提升澳门科研竞争 力。
纵观澳门高校科研与学术发展历程,可将其划分为规模 扩张、稳定发展及质量提升等三个阶段科研与学术发展总体呈现出波浪式上升的态势,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跨越式发 展。
(一)丨999 -2004年规模扩张阶段:快速发展澳门回归以后,澳门特区政府逐渐意识到科研与学术发 展的重要性2001年,澳门特区政府在《施政报告》中明确 提出推动科教发展,提升澳门竞争力11:随着特区政府对澳 门高校学术发展支持力度的增强与高校科研意识的提高.各 高校逐步重视科研与学术发展,着力提升科研与学术竞争 力。
1.科研与学术经费投人增加,鼓励高校开展科研与学术工作澳门高校科研与学术经费的投人,既是提升高校教育质 M的要求,也是实现澳门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求冋归第二年,澳门特K政府即扭转了回归前连续四年经济负增长的局 面据统计,2000 - 2004年,澳门G D P年增长率平均为12% ,这为特K政府支持高校科研与学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一方面,澳门特区政府逐步增加高校科研项目的 经费投人在高等教育公共开支方面,2002年科研经费投人 已达到6.766亿元(澳门元,下同),2003/2004年公共资助科 研项目经费75万元12,与回归之前相比科研经费投入总体 上升另一方面,各高校也增加了科研与学术研究项目的经 费支出,如澳门理工学院2003年的科研经费高达220万 元5_V ,为高校的科研与学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费支持2.科研与学术机构数量增多,科研与学术水平逐步提高澳门回归后,经济水平逐步上升,高校的科研与学术机 构数量逐渐增多,科研意识也逐渐增强,带动了澳门科研与 学术水平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新机 遇
实现新 突破
长期稳定 繁荣 的新路 ,是 现 阶段摆在 澳人 面 前 的一道 题 目。世 界 经济 将 进入 低 速增 长 期 ,国 际金 融体 系和经济 结构调 整仍将产 生新 动荡 。我们 必 须联 手提 高应 对风 险 的能力 。世界 经 济格 局 将发 生重 大而
深刻 的调 整 ,后危机 时代 全球通 胀压 力 大增 ,贸 易保 护 主义 抬 头 ,国际 市场 竞 争更 加 激 烈。我 们 必须
粤 澳合作 关 系在 澳 门回 归以来取 得 了重 要进 展 ,经 历 了从 弱 到 强 、从 民间 到政 府 、从 分 散合 作 到
搭 建 平 台、从低度 依赖 到 深度整 合 的渐进 过程 。今 年 以来两地 合作 紧锣 密鼓 、亮 点频 出。3月 6 日粤 澳
双方签署的 《 粤澳合作框架协议》 ,全面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等合作领域,既明确 了新形势下粤澳合
进 澳资项 目78 86个 , 占全 国累 计批准 澳 资项 目的 6 % 以上 ;截 至 2 0 5 0 8年底 ,澳 门在广 东实 际 投 资 4 8
亿美 元 , 占澳 门在 中 国大 陆投 资 总额 的近 六成 。 澳 门地 域 空 间狭 小 ,基 础 设 施 是这 几 年 的 亮 点 ,但 基
视并 加 以解 决 。
一
、
粤 澳 目前都 处在 经济转型的关键 时期 ,宜扬长避短 、加 强深度合作
李惠武 ( 东省政府发展研究 中心副主任 ;广 东经济学会副会长) 粤澳两地 目前都处在转型升级 广 :
中。 原有 的主 要 比较 优势 如人 工 、土地 、环境 都 逐 步 弱 化。 两地 过 去 的合 作 主 要依 靠传 统模 式。合 作 优势 互补 。 目前 国际 区域 性服 务平 台 已经 形 成 ,但 却 面 临着 严 峻 的挑 战。这 几 年 产 业发 展 已走 到边 际 效用递 减 的境地 ,发展 始 终有极 限,粤 澳 两地 都处 在 转型 阶段。 港 澳两地 资金是 珠 三角主 要 的 外资 来 源 ( 7 % ) 占 0 。有 资 料 显示 , 改革 开放 3 0年来 ,广 东 累 计 引
与 20 0 0年 相 比 GD P由 5 5亿 元增 至 2 9 0 ,1 3亿 元 ,增长 4 3倍 ,午均 增 1 . % ,人均 G P由 1 ,6 6 . 44 D 4 3 美元增 至 4 ,7 8美元 ,增 3 4倍 ,财政 收入 由 16亿 元增 至 7 6亿元 ,增长 5 1倍 。2 0 9 5 . 5 9 . 0 9年 H I D 为 0 8 5 0 1年 第二季 外汇储备逾 2 0亿美 元 ,失 业 率为 2 6 。这 些指 标 已具全 球 一流 水准 。这 一方 . 3 ,2 1 0 .%
深度合 作 、融合 已经 开始 ,最 近几年 ,澳 门有 人 已经在 广东 搞小 额贷款 。
资源 共享 ,信 息共 享 、共 同面对 困难 。我们 有今 天是 因为有 港 澳帮助 。用 好 一 国两 制优 势 的衔接 ,
共识 和行 动是 高度 融合 的关键 所在 ,合作 则 天下 无敌 。
月 1 2 日在 澳 门举行 ,3 多位 广 东 省 和 澳 门的 专 家 学者 出席 了研 讨 会 。 与会 代 表 围绕 粤 澳经 济 合 9~ 0 0
作 、横 琴开发 等专 题进 行 了深入 的探讨 ,提 出真 知 灼 见 ,形 成 了一批 新 的研 究成 果 ,为 推 动 粤 澳合 作
新发展 提供理 论 支持 。
作 的定 位 、原则 和 目标 ,也确定 了合作 开 发 横 琴 、产 业 协 同发 展 、基 础 设 施 与便 利 通 关 、社 会公 共 服 务 、 区域合 作规 划五 大 重点合作 领 域 ,并 提 出 了工 作 落 实 的具 体 政 策 、措 施 和项 目,大 大拓 展 了粤 澳
合 作 的广度 和深度 。7月 中旬 ,国务 院 批 复赋 予横 琴 “ 比特 区更 特” 的政 策 ,标 志 着粤 澳合 作迈 入 了 新 的历史 阶段 ,迎来 了前 所未 有 的黄 金发 展 时期 。 与会 者认 为 , 随着 《 江 三角 洲地 区改革 发 展规 划 珠
在包含了可居住的横琴新区定位简化通关手续使人员流动更加便利的制度安排与城市服务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下不仅商品劳动力与资本的自由流动数量会大量地增加而且更多的澳门居民也会选择到宜居宜商的横琴新区购置物业和居住这就像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欧美等国家城市出现的郊区化趋势一样与选择居住在拥挤的公寓大楼相比住大房子的普遍渴望将促使更多的人向新区迁移在横琴新区房租较低面积较大等将成为优质生活圈的一个基本特征
联 手推进 转变发展 方式。 深度合 作是 因应 挑 战 的必然选 择 ,也 是粤 澳 长远 发 展 的必 然 需要 ,应 积极推
进深 度合作基 础上 的高度 融合。
杨允中 ( 澳门理工学院 “ 国两制 ’研 究中心主任 ;澳门经济学会咨询会主席 ) 一 :微型经济与发展
水准 的持续提 升并 非对 立概念 。作 为传 统 微 型经 济体 ,澳 门 回归 以来 主要发 展 指标 快速 提 升。2 1 00年
南 方经济
21 0 第 9期 1年
・
会议 综述 ・
抓 住 新 机 遇 实 现 新 突破
广东 “ 十二 五 ” 规 划 与 澳 门经 济发展 学术研 讨会 综述
由广 东 经济 学会和 澳 门经 济 学 会联 合 主 办 的广 东 “ 二 五 ” 规 划 与澳 门经 济 发展 学 术研 讨 会 ,8 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纲要 20 -22 ) 及 《 0 8 00 开发 横琴 总体 发 展 规划》 《 粤澳 合 作框 架 协议》 的 出 台,粤 澳合 作 关 系将 步 向
全新 局面 ,发展 的空 间也 将更加 广 阔。 展望未 来 ,前景 可期 ;着 眼 当下 ,问题 不少 。 与 会 者认 为 在 两地 紧 密合 作 中仍 然有 些 问题 需要 正
础设 施建设 一旦完成 后 ,新 的热 点是 什 么? 当然博 彩 可 以做 。 外部 环 境 变 化使 得 依 赖 外部 发 展 的模 式
不可 持续 。
十 二五期 间 的两地合 作 ,有几 个方 面要 注意 :1 .当今 ,合作 比任何 时候 都 更 加 重要 ;2 .合 作 双 方
需要 形成全 面平 等 、前 瞻 务 实 的共识 ;3 .合作 的过 程 实际就是 一种 妥协 ;4 .合作 必定 双赢
如今 澳 门 已凸显发展 空间狭 小 、经济 结 构 单 一 、增 长 后 劲 不足 、产 业人 才 匮乏 等 问题 。如 何 加 强 和推 进 与周 边地 区的全 方位合 作 ,特 别 是珠 海 澳 门合 作 ,积 极 实 现 产 业结 构 和 发 展 动力 多元 化 ,寻 找
一
7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