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专题 奴隶制国家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科思想史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科思想史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科思想史知识教育学科思想史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通过学习教育学科思想史,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深入掌握教育方法与教育原理,提升教学水平与教育素养。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以及中国教育思想等方面,探讨教育学科思想史的重要性与应用。

一、古代教育思想1.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等。

儒家强调礼仪、道德与人伦关系,注重孝道、义理,对于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重要影响。

道家注重个体修身养性,强调自然而无为的境界。

墨家则提倡平等教育,鼓励普及教育,倡导兼爱和利益最大化。

2. 西方古代教育思想西方古代教育思想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以及基督教的教育理念。

古希腊罗马时期,教育被视为人类获得智慧、德育和知识的重要途径。

基督教的教育理念则强调人的尊严、爱和关怀,重视个体的内在品质和灵魂成长。

二、现代教育思想1. 进化主义教育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化主义的教育思想在欧美诞生并影响深远。

进化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应促进人类个体的全面发展,强调适应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能力培养。

此外,进化主义还倡导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重视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

2.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20世纪初期,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迅速兴起。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实用性和功能性,关注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实用主义者认为学校应通过培养实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有用之人。

三、中国教育思想1. 新教育思想20世纪初,中国新教育思想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蔡元培等。

新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倡导培养独立人格和自主思考能力,提倡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2. 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教育进入社会主义教育时期。

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劳动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步步高】(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专题线索传统社会主流思想社会地位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孟子主X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X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

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抑商;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的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中外关联1.诸子百家与智者学派思想的比较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某某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明清之际的某某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某某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一、百家争鸣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中外教育简史 复习要点

中外教育简史 复习要点

第一章远古至西周时期的教育1、远古教育的起源: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教育直接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原始社会教育特点主要有:教育权利平等,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是极端原始的。

3、学校的产生: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即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明显的分工;科学和文化有较大的进步,特别是文字的记载和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的形成。

4、西周的教育制度:西周在教育方面集前代之大成,汇合各种学校构成一套组织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

西周的学校大体可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

国学又有大学与小学两级;“乡学”有庠、序、校、塾。

西周奴隶制官学的课程内容,前期与后期有所不同:前期尚武;后期重文。

大学与小学也有所不同:大学主要是学习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小学主要是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

西周初期,因为政权立足未稳,需要加强军事实力,所以,西周初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练兵习武,力图把学生培养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

5、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在我国夏、商、周三代,文化教育完全为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奴隶根本没有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

当时,所有一切文化典籍都深藏在天子、诸侯的宫廷之中,由专门担任文化事务的官吏世袭保管。

这些官吏,同时又是负责教育贵族子弟的教师。

奴隶社会这种宫廷学校典章做教材、官吏兼教师的情况,就是后人称谓的“学术官守”或“学在官府”。

6.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学校教育由奴隶制的国家机器直接控制和操纵;学校教育的大门只朝奴隶主贵族的子弟开放;学校教育只能培养维护奴隶制的各种统治人才;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他们所需要的武功。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私学兴起: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在奴隶制官学衰废的情况下,当时兴起了一种崭新的办学形式,即私学。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

教师上岗考试试题《常识性知识》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 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 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关于奴隶社会的教育

关于奴隶社会的教育

关于奴隶社会的教育大约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476年,中国处于奴隶制时期,其具体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奴隶制初期的夏代,前后约四百年。

第二,奴隶制发展的商代,前后约六百年。

第三,奴隶制鼎盛的西周,前后约三百年。

第四,奴隶制崩溃的春秋,前后约三百年。

奴隶制社会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为奴隶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服务的,因而,它的发展变化也随着奴隶制的四个阶段而呈现出不同的内容。

1.奴隶制初期的夏代夏部落的首领禹为废除禅让制奠定了条件,他的儿子启则建立的世袭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据史载,夏代已有“序”的存在。

《礼记》说:“序,夏后世之序也”(《明堂位》)。

《王制》说:“夏后世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

”《古今图书集成·学校部》则明确地说:“夏后世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

”“序”起初是用于教射的场所,《孟子》说:“序者,射也”(《滕文公上》)。

后来,“序”成为奴隶主贵族从事政治、祭祀、养老和教育的地方。

可见,它虽有学校教育的功能,但并不是专门的教育机关。

夏代还有地方学校——“校”和“学”;“校者,教也。

……夏曰校。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滕文公上》)。

《说文解字》说:“校,木囚也”,“学,觉悟也”。

前者原义为养马驯马之地,后者原义是启蒙开导。

由此可见,夏代学校教育着重于军事训练和人伦道德,已经体现了一定的教育思想。

2.奴隶制发展的商代商是前十六世纪开始统治黄河中下游的奴隶制国家。

由于政治、经济、宗教和教育等社会生活的直接需要,文字有了新的发展并达到基本成熟的阶段。

从安阳出土的16万多片甲骨看,卜辞记录有160多万字,据1965年出版的《甲骨文编》统计,所用单字数量已达4672个。

文字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渠道,能促使教育发生质的变化。

商代文字的成熟化,为记录人类思想、积累知识和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知识进行传授,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从而使正规的、专业化的学校教育成为可能。

【必修三】专题三 依法治国-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统编版)

【必修三】专题三 依法治国-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统编版)

4.法的特征 (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①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 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②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 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 义务。
【知识拓展】 依法治国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对不同主体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立法机关: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 社会和公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民守法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1)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的根本政治制度。 (2)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 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知识拓展】2. 比较法治与法制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相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而言的;法治 则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2)法制是指一整套法律规则以及法律的制定与实施等各种制度;法治则是与 人治相对应的一种治国理论与原则‘、制度。法制不一定涉及前述的治国理论, 但它却是法治的应有之义,一个国家法律再多,如果不遵循法治原则,那就不能 说实行法治。 (3)从实践上看,历史上任何国家都有法律制度,但必定都实行法治。
【提醒】法律不等于社会规范 (1)社会规范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法律规范、 道德规范、职业规范等。 (2)法律规范区别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点在于: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普遍适用于一切 社会成员的规范。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版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源头多元交融,逐渐形成统一的华夏文明,在夏商周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汉初步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八方雄起: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具有自身特点与风格,为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家国同构:夏、商是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商代神权统治到西周血缘政治的演变;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不断繁荣。

争霸变革:中国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列国纷争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中央集权思想、儒家思想初步形成,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天下一统: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六王毕,四海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国家治理: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官僚体制逐渐取代了贵族体制,汉承秦制并加强中央集权,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田园风情:秦汉时期走向一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发展,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农业、手工业促进了商业发展,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都体现了田园风情。

思想一统: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文化灿烂:《史记》《汉书》是两汉史学代表作。

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裁多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科学兴起,中国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

第1讲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西方奴隶社会教育思想比较

西方奴隶社会教育思想比较

西方奴隶社会教育思想比较中西方奴隶社会教育思想比较贾宇(2004级教育史专业)摘要:由于国家政体、文化特性、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中西方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施教机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育对象也有很大不同,两者各有长短,如果能够借彼之长,避已之短,则对当今教育还是有很大借鉴意义的。

关键词:中西方奴隶社会教育思想比较东西方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东方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也最大代表,西方文化主要渊源于古希腊、古罗马,而又以古希腊为西方文化的摇篮,这两种文化对以后的许多国家,甚至整个东西方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文化都是由人来创造的,但其实不论古今中外,人性都是一样的,正所谓“性相近,习相远也”,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其它影响因素的不同,各个民族也就有了其自身的较为突出的、与其它民族相异的特点,所以东西方文化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相应地东西方教育也会因此而闪烁着不同的光辉。

具体到奴隶社会时期的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教育,也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国家政体、文化的特性、宗教信仰等等因素都要和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也使东西方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如果我们能认真的对比这两种教育的异同,取彼之长,补已之短,必将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有所借鉴。

首先从国家政体、文化特性、宗教信仰等因素入手分析一下影响中西方教育的因素。

一、国家政体中西方的共同特点就是两者均是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权,都是奴隶主阶级拥有特权而对奴隶及平民实行专制统治的政权。

而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古代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专制政权,古代希腊是一种分散的城邦制的形式。

中国的奴隶制国家是由黄河流域的各个主要氏族部落相继跨入奴隶制,并通过他们之间的冲突、联盟、兼并、融合而逐步形成了国家,然后经过黄帝、炎帝及其它部落的连环战争,由黄帝统一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经过尧、舜、禹的禅让,最终由启建夏,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同时也就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文化,而正由此开创并延续了中国奴隶制政权的夏、商、周三代。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三、《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 《理想国》的内容简介
• •
《理想国》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理想国》蕴含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内容简介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运用与不同人 物对话的方式,从探讨“正义”的概念出发, 全面阐述关于哲学、政治、道德、教育等广 泛问题的见解。柏拉图提出了由“哲学王” 统治、社会不同阶级各守本分、各司其职的 理想国家模型,并系统论述了“哲学王”培 养的教育方案。
(六)提出健康在于锻炼

苏格拉底认为,身体健康在平时是有用的,
做一切事情都需要用身体,要尽可能使身体保持 最好的状态。

健康不是天生的,锻炼可以使人身体强壮。
讨论题
如何看待苏格拉底方法

案例
澳中两项教师专业发展举措及其实施 的比较与分析
第二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一、关于柏拉图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 年),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3. 白板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如同一块空无 所有的白板,它是感觉的接受器,感觉是 灵魂感知外界事物的一种能力,灵魂借助 于感觉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
思考题
试对比亚里士多德白板说与柏拉图的 知识即回忆。
4. 普遍的公立的教育与教育立法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是国家的事务, 教育事业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教育应 该由法律规定。
谢谢!
主要著作:
《苏格拉底的申辩》、《理想国》、 《巴曼尼德篇》、《会饮篇》、《斐多 篇》、《斐得若篇》、《美诺篇》、《普 罗泰哥拉篇》、《高尔吉亚篇》、《政治 家篇》、《法律篇》等, 其中,最著名的 是《理想国》和《法律篇》。
二、政治观和哲学观 (1)人们感官所及的现实中的政体都 不完善,完善的、理想的、符合真理与正 义的国度不存在于现实中,它只存在于头 脑中,只是思维的的对象。

大学生实用法律知识讲座

大学生实用法律知识讲座

六、我国法的效力
• (一)法对人的效力 • 1、对中国人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 •
适用中国法律。 2、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效力。外国人和无国籍 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 国法律。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 民犯罪,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民犯罪,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 最低刑为3 最低刑为3年以上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 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外。
(二)法律规范的概念、结构及分 类
• 1、法律规范的概念 • 它是由国家制定认可的,反映国家意志
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以及法律后果的行 为准则。 • 法律规范不等于法律条文 ;法律规范与规 法律规范不等于法律条文 范性法律文件(法律)有区别;规范性法 范性法律文件(法律)有区别;规范性法 律文件(法律)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不同。 不同。
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
• 如:甲把房子出租给乙,双方签订租赁合
同。
法律关系的客体:
• 概念: •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 • • • • •
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种类: 物(房子、车子) 行为(运输、代理、演出) 精神财富(智力成果)(著作、 发明、商 标)
(三)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 灭的条件
(二)法的空间效力

法的空间效力,指法在哪些地域 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一般来说, 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 全部领域。
(三)法的时间效力

法的时间效力。指法何时生效、何时终 止效力以及法对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 无溯及力。一般无溯及力但从旧兼从轻 无溯及力。一般无溯及力但从旧兼从轻 • 法律的生效时间主要有两种: • 1、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 2、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教育
第10页,幻灯片共37页
➢(二)研究古代教育的途径
1、古籍资料记载
▪ 《礼记·礼运》
2、地下发掘与考古 3、某些处于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的教育
第11页,幻灯片共37页
➢(三)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性和公共性。 3、教育内容的局限性和发展性。 4、教育方式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
➢资产阶级“新学”与封建社会“旧学”的斗争。 “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3、现代:
“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
➢教育改革运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社会主 义教育理论。
第6页,幻灯片共37页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
▪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 第三章 秦、汉教育 ▪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私学着重掌握的一个重点是诸子百家的教育实
践及教育思想,特别是孔子。另一个重点是中国 的书院。
第8页,幻灯片共37页
第一章 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
▪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和古代学校的萌芽 ▪ 第二节 西周的教育制度
第9页,幻灯片共37页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和古代学校的萌芽
▪ 一、原始社会的生活和教育的起源
第28页,幻灯片共37页

第29页,幻灯片共37页
Hale Waihona Puke 射御第30页,幻灯片共37页

第31页,幻灯片共37页
六艺教育的特点
(1)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 (2)文武兼备;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天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
(3)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第32页,幻灯片共37页

第三专题 奴隶制国家教育思想

第三专题 奴隶制国家教育思想

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观
1.反对柏拉图现象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分离 ---“形式”(柏:“理念”)和“质料”的结合。
2.灵魂论
灵魂有高低等级差别,可分为理性灵魂和非理性灵 魂,依次分为三类
理 性 灵 魂
1.理性灵魂:最高级的灵魂形式,是人类的灵魂形 式。人类灵魂同时还具有营养灵魂和感觉灵魂的作 用(较高灵魂包含有较低灵魂的作用)。因此,人 类灵魂中具有三种灵魂的统一。 2.感觉灵魂:动物所具有的比较高级的灵魂形式, 具有三个方面的能力即感觉能力、欲望能力、运动 能力 3.营养灵魂(植物灵魂):最低级的灵魂形式,具 有吸收营养和繁殖的作用
(三)教育的任务
(四)教育方法:苏格拉底法(“助产术”)
苏格拉底法(“产婆术”、“助产术”、问答法)
第二章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古希腊教育思想的体系化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柏拉图(前427--前347)是古希腊著名的 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苏格拉底 的学生,从师于苏格拉底8年。公元前386年 在雅典创办了"阿卡德米"学园,在此讲学 达40年之久,培养出了很多有学术成就的学 生。在西方教育史上,其代表作《理想国》 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 与教育》被称为教育思想发展的里程碑。
非 理 性 灵 魂
三、教育理论
(一)和谐教育论
1.体育
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2.德育
(1)论幸福 —— 合乎德行 (2)论美德 —— 中道、适度 德行就是中道、适度, 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主要指感情和行为方面) (3)育
4.美育
(二)教育目的
(有别于教育的外在目的或社会目的)
• 理念是宇宙的普遍本质,是世界的绝对真实。 • 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不是真知识,只能称之为 “ 意见”; • 超越现实世界,依靠纯粹的思维去追忆,把 握事物原型,这样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即“理 念”,它是先验的、永恒的、普遍的,它存在 于人们的灵魂之中。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绪论:教育史是什么一、绪论:教育史是什么1. 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自古至今教育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规律。

二、教育史的研究内容1.各历史阶段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

教育制度史:研究各级各类学校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规律,探讨各种类型学校的特点和经验。

教育思想史:研究重要的、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同时探讨各个教育家之间在思想上的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三、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意义1.第一,学习教育史有助于教师专业思想和素养的提升。

“读史使人明智”。

教育史课程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大量的史实为基础。

学习教育史课程可以让教师了解教育发展的历程,了解历史上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改革,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

2.第二,学习教育史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完善。

教育史的知识是教育理论中的基础知识,教育史学科则是教育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学习教育史有助于其他教育学科的学习。

3.第三,学习教育史有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

中外教育史中许多教育家的关于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内容的论述,对今天的教师依然有强烈的指导意义。

4.第四,有助于教师的教育创新。

创新的前提是:了解前人想过了什么和做过了什么。

美国教育史学家布里克曼曾说,教育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无知。

如果缺乏教育史的修养,就很有可能“创造”一个早已被抛弃的想法和尝试,走一些不该走的弯路,尝试一些不该尝试的失败和经验。

可以说,不了解教育史,是谈不上教师的教育创新的。

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重点:学校教育的萌芽与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难点: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一、原始社会发展分期1. 200万年前—20、30万年前。

(旧石器早期) “猿人”时期2. 20万年前—5万年前(旧石器中期) “智人”时期3.、5万年前—5千年前(旧石器晚期) 氏族公社时期“新智人”时期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一、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1、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1831—1902)提出。

雄辩术原理

雄辩术原理
-10-
(二)帝国时期教育
公元前1世纪末叶,罗马进入帝国时期。为了统治被征服 的民族,需要大批效忠的官吏和忠诚的臣民,因此十分重 视教育,直接控制学校,并逐步建立国家教育行政制度。 公元1世纪,皇帝韦斯巴芗时期(69~79),帝国开始支 付一部分文法教师和修辞教师的薪金。皇帝安东尼乌斯于 公元150年授予某些文法、修辞和哲学教师与元老院议员 相同的许多特权。公元361年,皇帝尤里安为了维护皇帝 的权力,将教师任免权从地方收归帝国政府掌握。皇帝马 可·奥勒留时期(161~80),各地方设立了一些公立学校, 如城镇设文法学校,省会设修辞学校等。公元425年,帝 国下令,设立学校权统归帝国所有。
-12-
(二)帝国时期教育
罗马建筑业异常发达,建筑学校也兴办起来。法律学校、医学校、 建筑学校等的教学方法采用师徒传艺方法,重视实践。屋大维时 期,开始兴建图书馆。公元75年,皇帝韦斯巴芗在和平庙建立图 书馆,后来成为大学。公元325年,基督教被定为国教。公元509 年,东罗马帝国关闭世俗学校,教会独霸教育。教会最早曾设立 教义学校,对教徒入教前进行教义教育。此类学校不仅传授教义, 也学习世俗文化,以便同异教文化进行斗争。教会在早期没有为 儿童专设学校。教徒子女多入世俗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在 家庭中接受宗教教育,以消除异教影响。公元381年,教会要求在 一切城市与乡村中设立免费的儿童学校。教会学校数量增多。教 育的宗教性是罗马教育衰落的原因之一。从公元3世纪起,罗马奴 隶制经济凋敝,政治腐败,奴隶主贵族穷奢极欲,精神和道德堕 落。帝国教育日益脱离现实生活,流于形式主义。
雄辩术原理
昆体良
公元35—96
大纲
一、古代罗马教育 (一)共和时期教育 (二)帝国时期教育 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一)关于德育首位的论述 (二)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论述 (三)关于专业教育以普通教育为基础的论述 (四)关于教师的论述 (五)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 (六)关于分班教学组织形式的设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客观性。 客观性。 可见世界虽然可感知, 可见世界虽然可感知,但却是 虚幻的,不真实的; 虚幻的,不真实的;而 “理念世 虽不可感知, 界”虽不可感知,但却真实存在 。
2.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的联系 2.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的联系
(1)摹仿说。“理念”是事物的原型,事物 摹仿说。 理念”是事物的原型, 理念”的摹本,事物得以存在, 是 “理念”的摹本,事物得以存在,是由 理念” 于摹仿 了 “理念” 。 (2)分有说。个别事物的存在,乃是分有了 分有说。个别事物的存在, 理念”的存在。 “理念”的存在。 工匠说。与摹仿说相似, (3)工匠说。与摹仿说相似,只不过在相同 的个别事物之间增加了一个制造者。( 。(为他 的个别事物之间增加了一个制造者。(为他 的神创造世界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的神创造世界的理论提供了依据,对基督教 的产生也有一定影响) 的产生也有一定影响)
• 柏拉图提出理念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知识 的问题。 的问题。 • 事物的世界(现象世界)可感而不可知, 事物的世界(现象世界)可感而不可知, 理念的世界可知而不可感。 理念的世界可知而不可感。 ----- 既然如此,我们如何认识理念呢? 既然如此,我们如何认识理念呢? ------ 回忆说
(二)回忆说
第三专题 奴隶制国家教育思想
(古希腊三杰的教育思想) 希腊三杰的教育思想)
•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发源地。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发源地。 • 奠定了西方思想、概念、体系的基 奠定了西方思想、概念、 从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 础,从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 • 提出了几乎所有哲学问题。 提出了几乎所有哲学问题。
1.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的区别 1.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的区别
(哲学:本质与现象) 哲学:本质与现象) 现象
(1)单一性。 单一性。 理念”是单一的、同一的, “理念”是单一的、同一的, 不是组合而成的; 不是组合而成的;而具体事物 是组合或混合而成的, 是组合或混合而成的,不是单 一的、同一的。 一的、同一的。
二、哲学观和政治观
(一)哲学观:两个世界的划分 哲学观: 源于苏格拉底的“概念论” (源于苏格拉底的“概念论”) • 现象世界:不完善、不真实、暂时的。 现象世界:不完善、不真实、暂时的。 • 理念 (idea) 世界 : 完善 、 真实 、 永恒的 。 理念(idea)世界:完善、真实、永恒的。 (idea)世界
(2)永恒性。 永恒性。 理念”是永恒的,不朽的; “理念”是永恒的,不朽的; 具体事物不是永恒的, 具体事物不是永恒的,是要毁 灭的。 灭的。
(3)纯粹性。 纯粹性。 理念”是纯粹的、完全的; “理念”是纯粹的、完全的; 具体事物是不纯粹的。 具体事物是不纯粹的。
(4)超感性。 超感性。 具体事物是感觉的对象 , “理 却只有思想(努斯、理性) 念”却只有思想(努斯、理性) 才能掌握,是知识的对象。 才能掌握,是知识的对象。
• 理念与事物判然有别,理念的知识不可能从感 理念与事物判然有别, 觉经验中获得,它只能是先天的。 觉经验中获得,它只能是先天的。在感觉之前 它就存在于我们头脑中了。(先验论) 。(先验论 ,它就存在于我们头脑中了。(先验论) • 灵魂原本高于天上的理念世界,它对理念领域 灵魂原本高于天上的理念世界, 有所观照,具备一切知识。 有所观照,具备一切知识。只是在灵魂附着于 躯体后,由于受到躯体干扰和污染, 躯体后,由于受到躯体干扰和污染,因此遗忘 了一切。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 了一切。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 起曾经见过的东西。 起曾经见过的东西。回忆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 所有的学习只不过是回忆而已。 程。所有的学习只不过是回忆而已。
最初:自然哲学(宇宙论) 最初:自然哲学(宇宙论) 前5世纪:研究自然---- 研究人 世纪:研究自然 世纪 苏格拉底: 1. 苏格拉底:
(1)理性主义(知识:真正的知识从具体道德行为中寻求道德普 理性主义(知识: 遍定义)。 遍定义)。 追求本质(概念):真理不在个人,而在人类一般; ):真理不在个人 (2)追求本质(概念):真理不在个人,而在人类一般;不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意义
(二)论教育目的
(三)教育的任务
(四)教育方法:苏格拉底法(“助产术”) 教育方法:苏格拉底法( 助产术”
相当于孔子启发式教学法[“ (苏格拉底法相当于孔子启发式教学法[“不 相当于孔子启发式教学法[“不 愤不启,不徘不发”] ”]。 愤不启,不徘不发”]。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 是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于对方, 是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 是与对方共同讨论, 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 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 识并承认自己的错 结论。这种方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 结论。这种方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 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 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的教学法 所吸取。 所吸取。后世许多名著都是以问答体形式出现 。)
二、哲学思想
伦理研究转向 苏格拉底的哲学,是一种“ 苏格拉底的哲学,是一种“道德 哲学” 伦理哲学” 哲学”、“伦理哲学”。
在他以前,哲学家们探索的主要是宇 在他以前, 宙本原问题,而苏格拉底认为, 宙本原问题,而苏格拉底认为,哲学不 能仅单纯研究自然,更应该研究人事。 能仅单纯研究自然,更应该研究人事。 (“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
教育上: 教育上:
1.教育目的:培养道德人才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 2.教育任务:道德知识的传授(哲学基础:德性即知识) 教育任务: 教育任务 道德知识的传授(哲学基础:德性即知识) 3.教育方法 产婆术(下定义) 教育方法: 3.教育方法:产婆术(下定义)
2.柏拉图: 柏拉图:
(1)哲学: 哲学: 理念论:现象世界、 源于苏格拉底概念论) 理念论:现象世界、理念世界(源于苏格拉底概念论)
哲学的转向:宇宙生成论转向本体论(前者追问的是宇 哲学的转向:宇宙生成论转向本体论 转向本体论( 宙在时间上最原始的开端,所以本原 本原通常是时间上在 宙在时间上最原始的开端,所以本原通常是时间上在 先的质料性的东西; 先的质料性的东西;后者追问的是事物在本质上第一 性的东西,存在是逻辑在先的东西。)-是逻辑在先的东西。) 本质” 性的东西,存在是逻辑在先的东西。)-- “本质” 现象”的雏形。 与“现象”的雏形。
第一章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 --公元前 469年 公元前399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年 ) ,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 他 一生主要事业是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 教育, 教育 , 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提出了许 多重要的主张。
(2)政治: 政治:
等级性城邦制:哲学家、军人、 等级性城邦制:哲学家、军人、劳动者
教育上: 教育上:
教育本质: 教育本质:学习即回忆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培养哲学家 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等级性公民教育制度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自然哲学( 前苏格拉底哲学 前苏格拉底哲学”) 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自然哲学(“前苏格拉底哲学 ) 哲学研究对象是自然, 哲学研究对象是自然,核心问题是宇宙万物的本 原和生成演变过程。又称为宇宙论。 原和生成演变过程。又称为宇宙论。
第一个提出并回答本原问题--- 泰勒斯: 第一个提出并回答本原问题--- 泰勒斯:水 阿那克西美尼: 赫拉克利特: 阿那克西美尼:气; 赫拉克利特:火; 毕达哥拉斯: 德谟克利特: 毕达哥拉斯:数; 德谟克利特:原子
三类人 哲学家 军人 劳动者 材料 金 银 铜铁 美德 智慧 勇敢 节制 灵魂中的主要部分 理性 意志 情感
正义:三类人各安其位、分工合作、 正义:三类人各安其位、分工合作、和谐一致
三、《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理想国》 (一)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
(二)教育的实施
四、学习即回忆
回顾上一节课内容
(三)政治观:理想国 政治观:
• 只有用哲学指导国家,哲学家成为统治者, 只有用哲学指导国家,哲学家成为统治者, 国家才能走向正义。 国家才能走向正义。
理想国” 只有哲学家成为统治者, “ 理想国 ” : 只有哲学家成为统治者 , 理想 国家才能实现。有四种美德:正义、智慧、 国家才能实现。有四种美德:正义、智慧、 勇敢、 勇敢、节制
从毕达哥拉斯等人开始对教育问题进行 初步探索到苏格拉底时代, 初步探索到苏格拉底时代 , 经过近两个世纪 的发展, 的发展 , 希腊教育思想已经达到了一个当的 高度。 高度。 毕达哥拉斯:涉及教育中的局部的、 毕达哥拉斯:涉及教育中的局部的、个别 的问题。 的问题。---苏格拉底:教育思想中,整体的、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中,整体的、多方面 的及较为系统的认识形式已经出现。 的及较为系统的认识形式已经出现。 ---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系统化、 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系统化、体系化的趋 势真正地出现。 势真正地出现。
哲学上划时代的意义: 哲学上划时代的意义:以苏格拉底 来划分哲学
(希腊哲学的时间:于公元前6世纪左 希腊哲学的时间:于公元前6 右开始形成,到公元529 529年东罗马帝国皇 右开始形成,到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 帝查士丁尼(皈依基督教) 帝查士丁尼(皈依基督教)关闭最后一 所柏拉图学园,希腊哲学终结,进入“ 所柏拉图学园,希腊哲学终结,进入“信 仰的时代” 仰的时代”。)
第二章 古希腊教育思想的体系化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前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柏拉图( 427--前347) 柏拉图(前427--前347)是古希腊著名的 -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苏格拉底 的学生,从师于苏格拉底8 公元前386 386年 的学生,从师于苏格拉底8年。公元前386年 在雅典创办了"阿卡德米"学园, 在雅典创办了"阿卡德米"学园,在此讲学 40年之久 年之久, 达40年之久,培养出了很多有学术成就的学 在西方教育史上,其代表作《理想国》 生。在西方教育史上,其代表作《理想国》 和卢梭的《爱弥儿》 杜威的《 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 与教育》被称为教育思想发展的里程碑。 与教育》被称为教育思想发展的里程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