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_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学数学教学论⽂⼩学数学教学论⽂(通⽤9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家都写过论⽂,肯定对各类论⽂都很熟悉吧,论⽂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
你知道论⽂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编整理的⼩学数学教学论⽂,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学数学教学论⽂篇1 ⼀、巧妙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探究兴趣 结合学⽣好奇⼼和求胜⼼较强的⼼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抓住时机激发学⽣兴趣。
好奇是孩⼦的天性,悬念可以激发学⽣兴趣。
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学⽣的能⼒⽔平和知识经验,巧妙设置悬念,营造良好思维情境,激发学⽣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如在学了三⾓形⾯积的知识后,提问学⽣:如果平⾏四边形和三⾓形的⾼与底不相等,那么,三⾓形⾯积等于平⾏四边形⾯积的⼀半这⼀结论还能成⽴吗?组织学⽣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三⾓形和平⾏四边形的⾯积在不同等底和等⾼的情况下不存在⼀半或两倍的关系。
但如果两者之间的⾯积与⾼或者底⼀定,那么三⾓形的底或⾼就是平⾏四边形的底或⾼的⼏倍。
通过这种⽅式引导学⽣展开讨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形的⾯积。
⼆、提供说数学的机会,锻炼学⽣数学思维 ⼤胆去做、去说是让学⽣学会⾃我表征数学的重要途径。
⾯对抽象的数学逻辑知识,如何才能帮助学⽣更快、更深、更准确的掌握数学理论与数学概念这是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说数学就是在做数学的基础上进⼀步的强化,可以说在⼀定程度上说数学⽐做数学更加重要,因为说数学是让学⽣超越⽣活经验和直观经验的关键。
因此,教师要给学⽣提供说数学的机会,让学⽣学会⽤数学的思维⽅式去思考问题,提⾼学⽣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这节课的时候,⾸先给学⽣刘举出⼀些数,并且告诉学⽣像5、7、11这样的数就叫做质数,⽽像4、9、12、24这些数就叫做合数,然后将时间交给学⽣,让学⽣⾃主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胆的讲出来。
经过短暂的思考,有些学⽣很快就有了⾃⼰的想法,有的学⽣说:因数个数是2个的就是质数。
如何做好课前两分钟准备——论文
如何做好课前两分钟准备,提高学习效果的研究上海市青浦区重固中学董菊美实录一:七2班的英语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可是该班的小林却满头大汗地姗姗来迟,当他推开门喊“报告”时,教室内原本在情景对话的师生被打断了……实录二:预备铃早已响过,八1班的王老师走到门口,教室内仍旧是“哇”声一片,同桌之间,组与组之间都在不停地说着话。
除了极少部分学生准备了即将要上的课本和重要的文具以外,其他学生的桌子上都是乱七八糟,自己还全然不顾,仍然聊得热火朝天,于是王老师原本的好兴致立刻没了踪影……实录三:六3班刘老师早早地进了教室,预备铃已经响起,教室里的学生端坐着,齐刷刷地看着老师,老师显得有些尴尬,静静地等着上课正式铃声的响起……这就是我们重固中学开展“如何做好课前两分钟准备,提高学习效果的研究”之前的几则实况,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下来的情况确实与以上的实况记录十分类似。
此时我们在区德育教研室专家——冯中宝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确立了“如何做好课前两分钟准备,提高学习效果的研究”——这么一个教育现代化行动计划小公民道德建设项目下的一个子课题。
旨在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在课前准备的现状,再针对实际情况,有意识地采用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成果,尝试提高学生在课前准备的效果,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认为课前的准备是否充分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效果都呈正相关,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在智力因素上不占优,而且家庭教育环境上远不如城区学校,为此我们针对性地从课前准备上入手,寻求有效方法,改进学生的课前准备,以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通过一年多的尝试,我们得到了不少成效,下面我就我校“如何做好课前两分钟准备,提高学习效果的研究”,做一下论述:前期准备:(一)课前准备几项要求:我们采用专题讲座形式,向全体学生宣传课前应做到的几项要求,如预备铃声响起,立即进教室,端坐等待老师;准备用品用具;不说话,不喧哗等常规。
(二)评比打分:班级内结合班级日誌,由值日班长记录每堂课课前两分钟的强框;各年级由年级组长打分,并于公示内当日进行公示。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地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此处填写所学专业)红2017年XX月XX日摘要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
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预习也不晚。
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因此,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指家校同向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体现在学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
家校同向抓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还为学生创设一种精神环境——“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
经实践,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有效预习策略目录摘要引言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的依据······························································ (1)3、概念的界定······························································ (1)4、研究方法······························································ (2)5、主要解决的问题······························································ (2)6、研究过程······························································ (3)正文 (4)1、目前,课前预习大体存在以下几种现状 (4)1.1课前预习放课堂 (4)1.2课前预习一刀切 (5)1.3课前预习无检查 (5)2、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5)2.1创建“以优领先”的学习小组,为有效学习创造条件 (5)2.2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内容 (5)2.3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6)2.4重视课前预习检查······························· (7)结论 (8)参考文献 (9)引言1、研究的背景《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而学生的有效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科教学优秀论文
小学数学科教学优秀论文第一部分:问题分析与目标设定一、背景介绍在我国,小学数学科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为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科教学的优秀论文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二、问题分析1.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低。
2. 教学内容枯燥: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教学内容不能贴近生活,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3. 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目标设定1.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收集国内外关于小学数学科教学的优秀论文,进行系统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
2. 课堂实践:结合实际教学,将优秀论文中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观察教学效果。
3. 数据分析:对教学实践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验证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小学数学科教学方法。
2.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与教学方法探讨一、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动态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小学数学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新加坡的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技巧;日本的数学教育强调基础知识的牢固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美国的数学教育则倡导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2. 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些研究者提出,应将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研究报告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执笔人:张月芳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新课改实施中产生的迷惘及思考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本人有幸前往南京参加了第九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
会上郑敏信教授指出,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已有9年,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两种误区:一是只强调学生主体性,课堂变得“太活”,二是只强调教师主导作用,课堂变得“太死”。
真正理想的课堂应该“以问题为中心”,实现“双主体互动”。
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在课堂上怎样做到以问题为中心?如果课前教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否提出有效的问题?如果课前学生没有做任何准备,仅凭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时间,能否体现自身学习的主动性?这样的一些问题使我感觉到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预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自主预习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尤其是小学数学这门功课上面。
会上,黄爱华老师的一个观点也印证了预习的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他对于数学课提出了六段式教学方法,其中第一段就是课前先学,指导自学。
2.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学生自主预习的观点及现状在构想申报这个课题的同时,我就这个研究课题采访了一些小学数学老师。
从采访中我了解到,当前小学数学教师中主要存在着这样两种观点:一是怕,怕浪费时间,认为学生自己看书看不懂。
因此,数学课堂有时呈现出“满堂灌”,总认为教得越多越好,常常忽略预习,其效果并不是很好。
其实仔细想一想,学生没有时间预习,他的潜力也就发挥不出来,就会等待老师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自然就会跟不上。
二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虽然知道了预习的重要性,但是却苦于不知道用何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预习才能取得预设的效果。
于是,产生了以下几种后果:预习要求不具体,预习不到位;没有预习方法,学生无从下手;布置了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却不管不问,让学生感觉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得不到及时反馈。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小学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教育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关键的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接受良好的品质道德、增长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最佳时期,因此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好的小学数学学习习惯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要学着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
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
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
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
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
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
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21 年第 1 00 期 准” 的比赛 , 激发兴趣 , 习惯 。 培养
李春英 : 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引导 ; 于提出好 问题 的学 生 , 对 应鼓励 其进一 步探索 、 大胆创
4 要主动观察 。把观察变成 学生学 习 的 自觉行动 , . 是养 新 。
成这一 良好习惯的重要 基础 。学 生掌握 了以上方法 后 , 教师
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 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听课的习惯。
、
课前准备的习惯
课前准备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有 的学生学 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非常 重要。教学 生观察 , 重要的是教他 习效率低 , 原因就 在于课前 没有做 好充 分的准 备。待教学过 们观察的方法。
程 中, 老师要求摆学具 、 出示 习题 时 , 或 没有 做好准 备的学生 小学生观察事物具有 随意性 、 情绪性 、 笼统性的特点。数
会手忙脚乱地找学具 、 习本等 , 们的时间就这样 白白地 找练 他
学学习中需要观察 的内容很广 : 阅读教材 、 观察情境 图、 观察
浪费了。此外, 他们因为找东西而错过了操作或练习, 势必影 演示操作过程、 观察身边的事物等。最初可直接明确要求学
习惯是一种顽 强而 巨大 的力 量 , 它可 以主宰人 生。好 的 的要点 , 三要边 听边思考 , 自己已有的认知进行联系而产 生 与
习惯是做事成功的不竭动力 和源泉 , 的习惯则是 做事成 功 坏 感 悟。
的顽强阻力。叶圣 陶先生 曾说过 :什么是教育 ?教育就是培 “
老师讲课时要语言精炼、 准确 、 有趣 , 到重点突 出、 做 条理
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省时、 最高效的学习途径, 也是学 学会的知识, 课下 自学有时需要十几分钟、 几十分钟才能学
小学数学课前三分钟的实践研究
教研论坛小学数学课前三分钟的实践研究①◎曾莉华(江西省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预备铃响起,教室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候课的教师们,这种常态大家早已司空见惯。
其实在课间十分钟之后与进入正式课堂教学之前的三分钟,是学生从课间的娱乐状态转入课堂学习状态的缓冲时间。
与其让学生静息做好课前准备,不妨干点实事,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通过不同的“热身活动”把学生推向前台。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样学生既集中了注意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事半功倍。
学生自己设计内容、自己主持活动,并相互评价,这样的自主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每节课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开展已成为一种常态,学生在这宝贵的三分钟时间里对数学有思考,数学素养得到了提升。
一、内容丰富多彩,激发参与兴趣快乐口算—— 采用多样化的方法:视算、听算、抢答、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结合学生所学进度及不同学段特点进行的口算训练。
如低年级的加减法训练、中高年级的乘除法训练、简便运算常用到的凑成整百整千的组合数据、平方数、π的倍数、分数小数的互化等……量变产生质变,持之以恒的训练有效提高了计算速度及准确率,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激情演讲—— 结合所学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家轶事、数学童话、有关数学方面的名言名句等,另外学习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文化等都可以作为激情演讲的主题。
“让学生教学生”,并分享自己的感悟体会,体现“小课堂,大数学”的思想。
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深厚魅力,感受数学的美。
这样的演讲方式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资料收集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眼界,有利于“唤醒、激励、鼓舞”学生,达到“课未始,兴已浓” 的愤悱状态。
分享日记 —— 数学日记记录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所思所想,且将其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心得体会或由此得到的生活经验。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阅读课本的习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教师要逐步训练学生养成仔细、认真、完整地阅读课本的习惯。
阅读课本时,做到边读边想,重点内容反复琢磨、仔细推敲、弄清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来龙去脉。
并且,阅读课本的能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与课前预习习惯结合起来,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每次授课之前,把预习内容布置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预习要求,指导看书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2、专心听讲、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听讲获得知识的,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课上学生听得是否专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数学知识具有渐进性、连续性,某些知识听不懂,就影响后面的学习。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搞好组织教学,使学生始终能聚精会神地听讲。
“学而不思则罔”,通过思考得来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灵活运用。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思考的情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
同时,教给他们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类比、对应、假设、转化等思维方法。
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3、踊跃发言的习惯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信息输出与输入的多向交流,主要以提问与发言为媒介,学生的课堂发言既是衡量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重要尺度,又是教师实行教学调控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经常启发和鼓励学生勇于讲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1. 清晰的目标与规范:在开始每节数学课之前,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清楚了解这些目标。
制定课堂规范,如不闲聊、认真听讲等,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的行为规范和要求。
2. 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尽量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发现数学的乐趣。
可以通过趣味数学游戏、实际应用案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激励和奖励机制:建立积极的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设置“数学之星”奖励,将课堂上表现出色的学生表扬并给予奖励。
4.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互相讨论、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相互帮助的意识,同时也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 注重课后作业:合理设置数学作业,既要保证学习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又要注意作业量的适度性。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对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
6.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启发性、思维性的问题供学生自主解决,同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7. 引导学生反思: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8. 周期性总结:定期进行学习总结和回顾,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计划。
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方法,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通过以上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预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预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是小学数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学生能学好数学知识,取得优良成绩,重要的是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使学生掌握终身有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这里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谈谈自己几点浅见。
一、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愿望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益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所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1、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
预习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把竞争意识引入到预习活动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当小老师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谁说的大家能听懂,谁能回答大家在预习中的疑问谁就是今天的小老师。
一方面学生通过预习有了“思想准备”,能够较快的掌握方法,教师适时的鼓励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对后进后有促进作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变被动接受为对知识的探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逐步将视野扩展到教材以外探索新知。
教师要坚持布置预习性作业。
在每一节课上完后,不仅要布置本节课的巩固性作业,还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由于数学课不像语文课可以有固定的预习内容,我想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决定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督促学生养成预习习惯,使学生能做到有效预习,且做到经常化。
2、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要明确提出预习的目的要求,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本课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和感受。
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工具书先粗读教材,边读边圈、点、画,大致搞懂教材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有疑问自己可以查找资料或同学间互相交流合作,再精读教材,对书上的数学概念、法则等在自己预习时理清思路,和以前学习的知识形成网络,确定今天学习的重点。
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10篇)
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10篇)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地位, 让学生学会并应用基础数学,是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鉴于数学与其他学科存在诸多不同,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老师应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本文整理了10篇优秀的"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10篇)之第一篇: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摘要:随着全社会对文化的逐步认识, 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国的教学体质与模式亦在迅速的改革与创新中大踏步地进行。
小学二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症状监理, 一些基础数学能力的培养也正是在这时候养成的。
因此研究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教学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正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阶段, 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赋予数学教学活力, 使二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 从而爱学数学意义重大。
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一个突破点。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对学生加、减、乘、除等逻辑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都进行了初步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一、研究教材是基础对教材的研究, 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 只有理解了教材, 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 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 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 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 做到透彻掌握, 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 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
如何引导小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
”在学生学习中养成的各个习惯中,课前准备习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之一。
充分的数学课前准备是小学生实现课堂高效学习的前提。
课前准备的过程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
准备好各种学习用具,以便课前使用时能迅速拿出来,能够养成桌上三齐(课本、练习本和笔)的习惯。
调整好上数学课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在比较兴奋的状态下能够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能够培养学生在关键时刻调整自己情绪的水平;知识准备,温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能够培养学生自学水平,培养学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准备的习惯。
小学生数学课前准备是指上数学课前为这节课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如:课前学习用品的准备、课前生理准备、课前行为的准备等,重点是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就是回顾已学过的知识,预习即将学习的知识,物质准备就是自觉准备好各种学习用具。
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课前学习用品的准备。
是指课本、文具盒、作业本等;②课前生理、心理的准备。
是指处理好个人私务、适当休息,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让自己在心情愉快的状态下学习。
③课前行为的准备。
是指在十分钟休息时间里学生不要实行剧烈运动,适当地远眺休息,调整好上课的状态。
④课前知识的准备: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回忆,对已学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对新知识实行提前预习,能够在课上有针对性的学习。
小学生数学课前准备的常见问题:①课前学习用品准备不齐,很多小学生当上课预备铃响起的时候匆忙的走进教室,绝绝大部分并没有做课前预习,上课铃声正式响了之后才开始把书从书本里面找出来,有一小部分同学找了好几分钟都没有找到上课用的书本,结果发现书本没有带,导致小学生上课好长时间不能进入认真听课的状态。
②课前没有做好生理、心理准备,我们经常会碰到有学生在上课时突然举手说要上厕所,这样,不但打乱了上课的思路,同时又影响了上课的效率。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111自然无法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但是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审题不清的问题,使得解题思路错误,或者产生审题恐惧,导致对题目无从下手,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关,但更大一部分原因却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就是对题目的理解,弄清楚题目的意思,这是分析和解答题目的基础。
数学应用题的语言表达相对精确,有时候一字之差就会导致解题的错误,所以学生要从低年级开始就养成认真读题的好习惯,在读题的过程中不能加减字数而且还要通过精读细读分析清楚解题需要的条件以及数量的关系。
教师在选择练习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型的多变性,通过扩编、改编等形式组织出能培养学生发散能力的新题型。
四、突破思维定势,科学设计应用题,培养学生应用题思维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走出定势思维困局,从而提高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学习过程中,想要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需要教师加强对于学生进行先关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
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应用题,不能够使完整的条件问题式的应用题,而是利用应用题中的一些条件,让学生根据条件来补充并且解答。
这样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差别,所以教师在设计应用题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的应用题,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应用题的设置本身就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只要学生能够将复杂的应用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那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五、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反向思维学困生解应用题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分析假设的差别,而不体现在解题的比例上,和优秀学生比起来,学困生没有分析题目中暗含的条件与中间状态,这说明两组学生在分析阶段分析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解应用题关键在于发现解法,“问题一条件”,找出某种关联,分析题目,找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发掘题目中涵盖的条件,从暗含的条件出发,过渡到书本知识,实现最终问题的解决。
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临西县第二完全小学王新艳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更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当学生养成了各种好习惯后,会使学生学习更自觉,更有效:逐步适应学校生活,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
而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课前准备开始。
作为一年级的启蒙老师,要常常思考:孩子们刚进小学,老师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
同时还应教会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善于学习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觉得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课前准备开始。
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力与辨别是非能力差,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
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则》的条款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首先从课前准备开始。
具体做法:一、从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
1、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辨别是非能力差。
我的做法是坚持从正面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做,并使他们明白简单的道理,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要等学生出现了不良习惯时再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因为对习惯来说,培养正确习惯总比纠正不良习惯容易得多。
所以,开学第一天我就跟学生讲清楚了:课间应做好课前准备,如课前“摆好书本、削好铅笔、拿好本子……”这样可以帮我们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而且可以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说理诱导,让学生明白应该养成良好习惯。
事实上,以说理诱导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我从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前习惯入手,从孩子们入学开始便着手抓课前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论文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其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会产生深刻影响。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会教,还要懂得如何科学地指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教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下面就谈谈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树立教师形象,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课前准备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有的学生学习效率低,原因就在于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求摆学具、或出示习题时,没有做好准备的学生会手忙脚乱地找学具、找练习本等,他们的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
此外,他们因为找东西而错过了操作或练习,势必影响到后续学习的质量。
因此,上好数学课,课前准备非常重要。
每当笔者接一年级时,从入学教育的第一节课开始,就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如摆放好学习用品,提前到座位上坐好,保持教室卫生、安静等。
这不仅是为了上好这节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做事要有计划、有准备。
三、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课上往往不能专心致志地听讲,据调查,学生每节课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平均约为30分钟。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研究探讨·422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贵州省织金县板桥小学 黄晓芳【摘要】如何指导孩子们对数学进行预习,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预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
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简单地说预习是指教师在进行新课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预习是学生听课前独立地对新教材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
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为创设活泼、生动、创新的课堂平台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 预习习惯由于数学课的特点,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觉得进行思考性预习较为困难,或者预习也只能泛泛而读,不做深入细致地探究,教师只能按不预习要求上课,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使预习工作处于自由状态。
为此,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在预习基础上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有效预习,是学生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我认为,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预习方法。
下面我就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这四大领域方面谈谈如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
教给预习方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
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课题计划教给学生下面几种预习方法:1.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小学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途径
小学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途径摘要:为了提高小学数学预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和教育模式。
教师应该严格监督学生的预习质量,实行“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理论。
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充分有效的参考资料,注重课堂前有趣的预习学习方法,让学生随时随地形成数学学习意识,以便学生在小学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预习习惯,为将来更好的数学学习做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习惯;培养途径引言:教师在教学中要融入现代教育体系,渗透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教育哲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认知,做好学生课前数学知识的预习工作。
老师需要懂一些基本的预习培养策略以及教学过程中核心的教学内容,建立完善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改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锻炼学生的数学预习学习技能,真正学好数学并打下扎实的基础。
1.强化课前预习辅导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性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意识性应该从改变教育概念开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育概念进行教学,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中不会占主导地位,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学习主动性降低。
小学数学教育概念应该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并使用恰当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建立有效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独立的探索能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的思维模式。
让学生们通过课前预习过程中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加强预习辅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感和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小学生的教育得到全面、科学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应该通过强化预习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一些教材中的内容。
教师可以留给学生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找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应该记录下来,留在课堂上,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如: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圆柱和圆锥的高,底面,侧面的概念?在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之后,教师再进行更深一步的内容讲解就会更加容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_小学
数学论文
论文导读::多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
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论文关键词:数学课,课前准备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好的习惯如同在江河中游泳儿童随身携带的救生圈,可以协助儿童从知识的此岸游向知识的彼岸。
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否则将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无法完成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呢?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小做法:
一、让学生明确课前准备的意义,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意识。
如何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我认为首先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只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课前准备才会成为他们的愿望和追求在心中生根发芽,也才会产生内在的动力支配行为。
所以,教师可以播放课堂上的同学们因准备不足而影响学习的课堂录像,让学生看到录像上的学生没有好的课前准备,数学课和语文课分不清,文具盒歪歪斜斜地躺在在课桌上,学习用品满桌子都是,最令人心烦的是――课上到一半,突然一声巨响,哦,原来是一个小朋友的文具盒掉地上了,这时,老师讲课的思路被打乱了,学生学习的环境也乱了;老师让学生做练习,有学生还在到处找练习本,等找到练习本再来做练习时已经浪费了很多的学习时间;上课的铃声响了,还有好多小朋友转
来转去,习以为常地笑着,有的还在叽叽喳喳说着什么。
哎,反正是一团糟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一堂课不仅浪费了时间,很多人还没有学到知识。
学生看到这样的事例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由此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渐认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
随后展开讨论: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呢?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做好课前准备能提高学习效率,否则课堂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从而认识到要想课外少吃苦,少补救,那就首先抓住课堂!要想抓住课堂,首先从做好课前准备开始!
二、让学生明确课前准备的内容,规范学生课前准备的行为。
只认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明确细致地给孩子们提出做好课前准备的具体要求很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懂得如何去做,进而养成习惯。
我向学生提出每节课下课之后第一件事是,收好这节课的学习用品,看课程表,明确下节课上的科目,找到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如书本、学具、练习本、作业本等,在桌上一一摆放,左边的同学把它们放在课桌的左上角,坐右边的同学把它们放在课桌的右上角,摆放整齐。
其他所有与上课无关的东西必须放进抽屉或者收入书包,使桌面保持干净、整洁。
课间活动时要记得喝水,上洗手间,不能到离教室较远的地方玩耍,以免听到铃声不能及时赶回教室上课。
上课铃声响了以后,要赶快回到课桌边坐好,双手放在课桌上,静候老师来上课。
三、对学生加强课前准备的行为训练,形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学
生自控力差,单凭老师的一句简单的“做好课前准备”绝对不行,必须通过实际演练,学生才能摸到门道,才能按规则去做,进而养成习惯。
在教学中我创设一种情景如:现在下课了,下一节课是数学课,可能要数数,要准备些什么文具?……一系列问题,在如同游戏的训练中,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课前准备”论文怎么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反复演练,让学生做到又快又好。
但学生并不是人人都这么听话,老师讲一遍就都能乖乖地去做的,就有那么一些学生“没耳朵”,总有那么些个学生不长记性。
怎么办?练呗!除了练还有其他方法吗,做为老师,我也在反思我的行为,学生没有养成习惯,是我们老师的功夫还不到家!因此首先要加强提醒、督促。
刚开始的几天,我每节课前都特地来到教室,提醒学生下一节是什么课,帮助他们做好课前准备。
慢慢地让他们自己看课程表做好课前准备。
我还让学生轮流管理、督促,下课后安排专人逐一检查,看同学们是否已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的学习用品,而且是否已摆放整齐;如发现未准备妥善者,则去提醒他。
其实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每一次的提醒别人也是强化自己的言行。
四、根据实际制定行之有效奖罚制度,激励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奖励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良好行为的强化物,是一种有利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要坚持表扬为主。
我把课前准备与班里的评星、争章结合起来。
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刚开始,我在当天能全部做好课前准备的孩子的书上画一朵小红花,而后换成奖章贴在争章栏上。
渐渐地,大部分学生的行为已得到
强化,于是,我让管理的学生按小组在评比栏上打上五角星。
为了防止个别学生不放心上,老要别人提醒,我还可以和学生共同制定班规:每一节上课前都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否则本节课后将要向老师说明理由,以示惩罚,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让班规来约束他,而不是老师、同学要惩罚他。
班规是必须人人遵守,无一例外的,包括老师,大家共同监督执行。
这样所有学生会行动起来,绷紧课前准备这一根绳。
现在,做好课前准备已成了我们班大部分孩子的自觉行为。
总之,良好课前准备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关注、反复训练才可以,不能想起来就抓,想不起来就不抓。
培养习惯坚持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她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她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课前准备的习惯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