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汇总

合集下载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 有机合成与推断综合题型研究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 有机合成与推断综合题型研究

专题十有机合成与推断综合题型研究1. (2013·深圳中学月考)邻羟基桂皮酸是合成香精的重要原料,下为合成邻羟基桂皮酸的路线之一:试回答下列问题:(1) 化合物Ⅱ→化合物Ⅲ的有机反应类型为。

?(2) 化合物Ⅲ在银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有机物Ⅹ为化合物Ⅳ的同分异构体,且已知有机物Ⅹ有如下特点:①是苯的对位取代物②能与NaHCO3反应放出气体③能发生银镜反应写出化合物Ⅹ的结构简式: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 化合物Ⅰ遇氯化铁溶液呈紫色B. 化合物Ⅱ能与NaHCO3溶液反应C. 1mol化合物Ⅳ完全燃烧消耗9.5molO2D. 1mol化合物Ⅲ最多能与3molH2反应(5) 有机物R(C9H9ClO3)经过反应也可制得化合物Ⅳ,则R在NaOH醇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2013·肇庆期末)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来制备抗凝血药,可通过下列路线合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1) A 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生成,则A 的结构简式是 。

? (2) B →C 的反应类型是;E 的结构简式是 。

?(3) F 和过量NaOH 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 下列关于G 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 a. 能与溴单质反应 b. 能与金属钠反应 c. 1molG 最多能和3mol 氢气反应d. 分子式是C 9H 7O 3(5) 与D 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含酚羟基、属于酯类的有 种。

?3. (2013·六校联考)PNA 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耐腐蚀性和抗水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常用作塑化剂,其合成路线如下:PNA已知:①R 1COOH+R 2COOH(R 1、R 2代表烃基)②+(R 1、R 2、R 3代表烃基或氢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 E →F 的反应类型是 。

?(2) C 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

?(3) A 分子中只有一个氯原子,A →B 的化学方程式是 (注明反应条件)。

江苏省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训练 实验装置与实验目的

江苏省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训练 实验装置与实验目的

专项训练实验装置与实验目的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 (2013·苏州摸底)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仪器的使用都正确的是 ( )A. 分液时取出下层液体B. 存放浓硝酸C. 收集NO气体D. 检查气密性2. (2013·安徽高考)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下列选项最合理的是( )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A 浓氨水CaO NH3 H2OB 浓硫酸 Na 2SO 3 SO 2 NaOH 溶液C 稀硝酸 Cu NO 2 H 2O D浓盐酸MnO 2Cl 2NaOH 溶液3. (2013·常州一模)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图1 图2图3 图4A. 图1装置可以用于除去溶解在CCl 4中的Br 2B. 实验室用图2装置检验制得的乙烯中是否混有SO 2和CO 2C. 用图3装置在蒸发皿中灼烧CuSO 4·5H 2O 晶体以除去结晶水D. 实验室常用图4装置制取少量氯气4. (2012·苏州模拟)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A. 装置①可用于分离苯和溴苯的混合物B. 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或NH3气体C. 装置③可用于分解NH4Cl制备NH3D. 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CO2或NO气体5. (2013·泰兴调研)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原理、方法、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A. 称取NaOHB. 除去Cl2中少量HClC. 制取氨气D. 稀释浓硫酸6. (2012·天津理综卷)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实验装置或仪器A 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Br2B 除去乙醇中的苯酚C 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D 配制100 mL 0.1000 mol·L-1 K2Cr2O7溶液7. (2013·启东中学模拟)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 图2图3 图4A. 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HCl气体中的少量Cl2B. 用图2所示装置检验加热时产生的乙烯C. 用图3所示装置在铁制品表面镀铜D. 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溴的四氯化碳溶液8. (2013·盐城中学模拟)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错误的是( )A. 实验Ⅰ: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B. 实验Ⅱ右侧试管中出现淡黄色浑浊C. 实验Ⅲ碳棒上有无色气泡产生D. 实验Ⅳ中酸性KMnO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49. (2013·南通中学期中)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装置①可用于测定H 2O 2分解的反应速率B. 装置②中X 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C. 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从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D. 装置④可用于证明氧化性:KMnO 4>Cl 2>S10. (2013·镇江一模)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装置①:除去Cl 2中含有的少量HClB. 装置②:构成锌铜原电池C. 装置③: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D. 装置④: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11. (2013·南京摸底)用下列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 图2图3 图4A. 用图1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用图2所示装置和方法制取氨气C. 用图3所示装置和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D. 用图4所示装置和方法分离乙醇与乙酸12. (2012·扬州期中)下列各实验装置图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取氨气B. 铜与浓硫酸反应C. 喷泉实验D. 制取氧气13. (2013·句容中学期中改编)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ⅠⅡⅢⅣA. 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 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溶液的酸性减弱C. 实验Ⅲ:微热稀硝酸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 实验Ⅳ: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有黄绿色气体生成14. (2013·南京、淮安模拟)下列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图1 图2图3 图4A. 用图1所示装置收集SO2气体B. 用图2所示装置检验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产生的C2H 4C. 用图3所示装置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D. 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O215. (2013·苏南四市二模改编)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 图2图3 图4A. 用图1所示装置可制取氨气B. 用图2所示装置可分离CH3CH2OH和CH3COOC2H5的混合液C. 用图3所示装置可发生喷泉现象D. 用图4所示装置可实现反应: Cu+2H2O Cu(OH)2+H2↑专项训练五实验装置与实验目的1. D2. B3. A4. A5. C6. A7. C8. B9. D10. C11. A12. C13. D14. D15. B。

2014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十 化学综合实验探究

2014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十 化学综合实验探究

能力展示1. (2011·江苏高考第19题)高氯酸铵(NH4ClO4)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实验室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NaClO4(aq)+NH4Cl(aq)NH4ClO4(aq)+NaCl(aq)(1) 若NH4Cl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进行,其原因是。

(2) 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中NH4ClO4和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和0.15(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右图)。

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NH4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称)、干燥。

(3) 样品中NH 4ClO 4的含量可用蒸馏法进行测定,蒸馏装置如右下图所示(加热和仪器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按右图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2:准确称取样品ag(约0.5g)于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50mL 水溶解。

步骤3:准确量取40.00mL 约0.1mol ·L -1 H 2SO 4溶液于锥形瓶中。

步骤4:经分液漏斗向蒸馏烧瓶中加入20mL 3mol ·L -1 NaOH 溶液。

步骤5:加热蒸馏至蒸馏烧瓶中剩余约100mL 溶液。

步骤6:用新煮沸过的水冲洗冷凝装置23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

步骤7:向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cmol ·L -1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 标准溶液V 1mL 。

步骤8:将实验步骤17重复2次。

①步骤3中,准确量取40.00mLH 2SO 4溶液的玻璃仪器是 。

②步骤17中,确保生成的氨被稀硫酸完全吸收的实验步骤是 (填步骤序号)。

③为获得样品中NH 4ClO 4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

2. (2012·江苏高考第19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实验室利用废旧电池的铜帽(Cu 、Zn 总含量约为99%)回收Cu 并制备ZnO 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1) ①铜帽溶解时加入H 2O 2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014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高考专题训练:化学实验综合应用(含13年高考真题、模拟).pdf

2014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高考专题训练:化学实验综合应用(含13年高考真题、模拟).pdf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2013·青岛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氮氧化物气体与烧碱溶液的反应。

实验过程中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挤入烧瓶,若碱液可快速、充分吸收产生的氮氧化物气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将A与B连接,打开止水夹,则广口瓶中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B.若将A与C连接,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由广口瓶进入烧瓶中 C.无论A连接B还是C,打开止水夹,均无明显现象 D.若将NaOH溶液换为水,可以用这套装置验证氨气易溶于水 解析 A与B连接,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由广口瓶进入烧瓶中,若将A与C连接,打开止水夹,则广口瓶中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A、B、C错误;氨气溶解于水也可以形成负压,应用该装置可以验证,D正确。

答案 D 2.(2013·青岛模拟)“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

观察下列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时,a上部聚集了固体NH4Cl,说明NH4Cl的热稳性比较好 B.加热时,发现b中I2变为紫色蒸气,在上部又聚集为紫黑色的固体 C.加热时,c中溶液红色变深,冷却后又变浅 D.水浴时,d内气体颜色变浅,e内气体颜色加深 解析 NH4Cl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为NH3和HCl,但遇冷马上化合为NH4Cl,A项错;碘受热升华,B项正确;含氨气的酚酞溶液为红色,加热氨气逸出,颜色变浅,冷却NH3又溶解,红色变深,C项错;NO2生成N2O4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NO2的百分含量越大,颜色越深,D项错。

答案 B 3(2013·海淀期末)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饱和Na2CO3溶液的pH B.通过观察右图中导管水柱的变化,验证铁钉生锈的原因主要是吸氧腐蚀 C.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溶解度:Fe(OH)3<Mg(OH)2 D.向同pH、同体积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粒,通过完全反应后收集到的H2体积比较两种酸的电离程度:醋酸Cl-,所以是Fe2+在阳极放电,生成Fe3+。

2014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及解析

2014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及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小题,每小题 分,共计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水是生命之源, 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像,模型见右图。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水是弱电解质.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过氧化钠的电子式:.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的溴原子:Br 8035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 . ℃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的溶液中: +、 +、 -、 -. + × - · - 的溶液中: +、 +、 -、 - . · - 溶液中: +、 +、 -、 -. · - 溶液中: +、 +、 -、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用装置甲制取氯气.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少量氯化氢.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 ·.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 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标准状况下, 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 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溶于稀 : + - + ↑. 溶液与过量 溶液反应制 : + - ↓.用 溶解 : + + ↑.向 溶液中通入过量 制 : - ↓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甲乙丙物质组别数的 倍,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与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与 同主族。

2014年高三化学二模试卷

2014年高三化学二模试卷

2014学年第二学期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年级化学学科(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说明:本卷分试题卷与答题卷两部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一律不给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第I卷(共6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

下列反应中,最节能的是A.CO2 + 3H2催化剂△CH3OH +H2O B.6CO2 + 6H2O光合作用C6H12O6 + 6O2C.CO2 + CH4催化剂△CH3COOH D.2CO2 + 6H2催化剂△CH2=CH2 + 4H2O2.吸进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加速人体衰老的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若Na2SeO3能清除人体内活性氧,则Na2SeO3的作用是A.还原剂B.氧化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3.下列元素的单质,工业上不需要用电解法制取的是A.钠B.铝C.溴D.氯4.下列有机物系统命名正确的是A.2-甲基-氯丙烷B.2-甲基-3-丁烯C.2,4,4-三甲基戊烷D.2,3-二甲基-4-乙基己烷5.除去密封食品包装盒内的氧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下列措施不能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是A.适当添加含酚类结构单元的天然化合物B.对食物充氮包装C.放入装有铁粉的透气的小纸袋D.放入装有生石灰透气的小纸袋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右图是一种有机物的分子模型,图中的“棍”代表单键或双键,该模型代表的有机物可能是A.饱和一元醇B.羟基酸C.羧酸D.饱和一元醛7.下列微粒的存在最能说明碘可能呈现金属性的是A.IBr B.I2O5C.I3+D.I3-8.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给试管加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则原溶液可能是A.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 B.溶有SO2的品红溶液C.滴有石蕊的AlCl3溶液D.滴有酚酞的饱和Ca(OH)2溶液9.下列物质都具有较强的吸水性。

2014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常见金属元素

2014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常见金属元素

2014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常见金属元素2013高考精选(2013·大纲卷)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工业上用Al2O3和冰晶石(Na3AlF6)混合熔融电解制得。

①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和SiO2等。

从铝土矿中提炼Al2O3的流程如下:②以萤石(CaF2)和纯碱为原料制备冰晶石的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2)滤液Ⅰ中加入CaO生成的沉淀是,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为;(3)E可作为建筑材料,化合物C是,写出由D制备冰晶石的化学方程式;(4)电解制铝的化学方程式是,以石墨为电极,阳极产生的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答案】(1)2NaOH+SiO2=Na2SiO3+H2O(2分)2NaOH+Al2O3=2NaAlO2+H2O(2分)(2)CaSiO3(2分)2AlO2-+CO2+3H2O=2A l(O H)3↓+CO32-(2分)(3)浓H2SO4(1分)12HF+3Na2CO3+2A l(O H)3=2Na3AlF6+3CO2+9H2O(2分)(4)2Al2O34Al+3O2↑(2分)O2、CO2(CO)(2分)1.铁和铁合金是生活中常用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锈钢是只含金属元素的铁合金B.铁合金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小C.镀锌铁板中的铁比铁板更易腐蚀D.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盛装浓硫酸2.(原创题)下列类比关系正确的是() A.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会生成两种不同的氧化物,则Li与氧气反应也能生成Li2O或Li2O2B.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则Na2O2与SO2反应可生成Na2SO3和O2 C.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则Fe与I2反应可生成FeI3D.Al与Fe2O3能发生铝热反应,则Al与MnO2也能发生铝热反应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Na2O与Na2O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②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跟CaCl2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③钠在常温下不容易被氧化④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⑤Cu与HNO3溶液反应,由于HNO3的浓度不同可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A.都正确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④⑤4.在四个密闭容器中分别装有下表所示的一定量的物质,将它们加热至300 ℃,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则残留固体及其物质的量正确的是()) A.将浓氨水缓慢滴入Al2(SO4)3溶液中,观察Al(OH)3沉淀的生成和溶解B.将Al(OH)3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C.将Al(OH)3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热至无水蒸气逸出,得氧化铝固体D.向Al(OH)3沉淀中分别加入稀硫酸和NaOH溶液探究Al(OH)3的两性6.金属铝既可与强酸反应,又可与强碱反应,对于金属铝和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该反应的氧化剂有2种,而还原产物只有一种B.1摩尔铝完全反应生成33.6 L氢气C.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烧会生成氧化铝D.54克铝完全反应,水得到的电子数为6N A7.常温常压下过氧化钠可与CO2反应,与CO不反应。

江苏省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一 原子、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

江苏省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一 原子、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

专题十一原子、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非选择题1. (2013·如皋中学段考)CH3COO[Cu(NH3)2]可用于吸收合成氨中对催化剂有毒害的CO气体,加热后CO又可放出,继续循环使用。

(1) C、N、O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 Cu+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3) CH3COOH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4) 根据等电子原理判断1mol CO中存在的π键数目为。

(5) 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原因,除NH3能与水反应外,还有。

(6) CH3COO[Cu(NH3)2]中存在的化学键有(填字母)。

A. 金属键B. 氢键C. 配位键D. 非极性键E. 极性键2. (2013·南京、盐城一模)氢能的存储是氢能应用的主要瓶颈,目前所采用或正在研究的主要储氢材料有:配位氢化物、富氢载体化合物、碳质材料、金属氢化物等。

(1) Ti(BH4)2是一种过渡元素硼氢化物储氢材料。

①Ti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

②B-4H的空间构型是(用文字描述)。

(2) 液氨是富氢物质,是氢能的理想载体,利用N2+3H22NH3实现储氢和输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 NH3分子中N原子采用sp3杂化 b. 相同压强时,NH3沸点比PH3高c. [Cu(NH3)4]2+中,N原子是配位原子 d. CN-的电子式为··[C⋮⋮··N]-(3) 2008年,Yoon等人发现Ca与C60生成的Ca32C60能大量吸附H2分子。

①C60晶体易溶于苯、CS2,说明C60是(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②1molC60分子中,含有σ键数目为。

图1 C60分子结构图2(4) MgH2是金属氢化物储氢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ag·cm-3,则晶胞的体积为cm3[用含a、NA 的代数式表示(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3. (2013·南外、海安中学、金陵中学联考)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F。

2014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项训练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

2014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项训练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

专项训练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 (2013·无锡期中)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酸碱滴定时,在滴定前应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B. 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C. 鉴别CO2和SO2气体时,可以用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D.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着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2. (2013·南京四校联考)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混在NO2中的NO:将气体与足量O2混合B. 除去混在CO2中的SO2: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和浓硫酸C. 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过滤D. 除去乙酸中混有的乙醇:加入生石灰后蒸馏3. (2013·阜宁中学期中)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 用洁净无锈的铁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接近无色的火焰上灼烧,检验钠离子B. 用10mL量筒量取7.80mL浓硫酸C. 在蒸发皿中灼烧氢氧化铁获得铁红D. 过量的铜屑与稀硝酸作用,反应停止后,再加入1mol·L-1稀硫酸,铜屑又逐渐溶解,是因为铜可直接与1mol·L-1稀硫酸反应4. (2013·盐城、南京一模)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或实验装置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5. (2013·滨海中学期中)下列实验设计能完成或实验结论合理的是( )A. 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可以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B. 测氯水的pH,可以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对照C. 铁钉放在浓硝酸中浸泡后,再用蒸馏水冲洗,然后放入CuSO4溶液中不反应,说明铁钉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稳定的氧化膜D.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2-3 O6. (2013·如皋中学调研)下列由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7. (2013·南通一模)下列实验的结论正确的是( )8. (2013·扬州一模)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9. (2013·海门调研)下列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0. (2013·连云港一模改编)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11. (2013·南京摸底改编)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12. (2013·苏南四市二模)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专项训练十三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1. C2. B3. A4. C5. C6. C7. B8. C9. C10. B11. B12. B。

江苏省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 化学综合实验探究

江苏省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 化学综合实验探究

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非选择题1. (2013·北京卷)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操作现象取4 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 mL水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 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i. 液面上方出现白雾ii. 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iii. 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1) 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是。

(2) 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3) 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

推测现象i中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a. 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b. 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a的目的是。

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l,理由是。

(4) 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发生反应。

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

(5) 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

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ⅲ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2. (2013·四川卷改编)为了探究AgNO3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 AgNO3的氧化性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

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可选用的试剂:KSCN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

已知:Fe2+和[Fe(CN)6]3-产生蓝色沉淀。

(1) 请完成下表:操作现象结论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振荡①存在Fe3+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②,振荡③存在Fe2+【实验结论】 Fe的氧化产物为Fe2+和Fe3+Ⅱ. AgNO3的热稳定性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

【VIP专享】江苏省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 化学综合实验探究

【VIP专享】江苏省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 化学综合实验探究

专题十 化学综合实验探究非选择题1. (2013·北京卷)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操 作现 象取4 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 mL水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 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i. 液面上方出现白雾ii. 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iii. 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1) 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

(3) 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

推测现象i中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a. 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b. 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a的目的是 。

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l,理由是 。

(4) 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发生反应。

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 。

(5) 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

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 。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ⅲ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

2. (2013·四川卷改编)为了探究AgNO3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 AgNO3的氧化性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

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可选用的试剂:KSCN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

已知:Fe2+和[Fe(CN)6]3-产生蓝色沉淀。

(1) 请完成下表:操 作现 象结 论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振荡① 存在Fe3+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② ,振荡③ 存在Fe2+【实验结论】 Fe的氧化产物为Fe2+和Fe3+Ⅱ. AgNO3的热稳定性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

2014年高考全国II卷化学精校版(含解析汇报)

2014年高考全国II卷化学精校版(含解析汇报)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A【解析】A、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A正确;B、污垢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该过程利用了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热碱溶液)能发生彻底的水解反应,发生了化学变化,B错误;C、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会释放一种称为乙烯的物质,乙烯具有还原性,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D、铁粉可吸收氧气,防止食品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8.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A.3种 B.4种 C.5种 D.6种【答案】C【解析】根据四联苯的结构可知,的分子结构呈现对称性,则四联苯分子中有5种不同类型的H原子,所以一氯代物也有5种。

9.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 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答案】B【解析】A、发生的反应是CuO+H2Cu+H2O,固体从CuO Cu,质量减小,A错误;B、发生的反应是2Na2O2+2CO2=Na2CO3+O2↑,固体从Na2O2Na2CO3,质量增加,B正确;C、发生的反应是Al+Fe2O3Al2O3+Fe,固体从Al+Fe2O3 Al2O3+Fe,质量没有变化,C错误;D、发生的反应是Zn+Cu(NO3)2= Zn(NO3)2+Cu,固体从Zn Cu ,质量减小,D错误。

10.下列图示试验正确的是A.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C.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 D.乙酸乙酯的制备【答案】D【解析】A、除去粗盐中的不溶物采取过滤的方法,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三靠”指的是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一侧、烧杯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A错误;B、加热固体,试管口要向下倾斜,B错误;C、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要通过含有碱溶液的洗气瓶,要注意气流方向为长管进气、短管出气,C错误;D、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正确。

2014年高考专题复习13——实验探究

2014年高考专题复习13——实验探究

2014年高考专题复习13——实验探究真题再现:2013.28.(14分) 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227K Cr O 。

光照下,草酸224()H C O 能将其中的2-27Cr O 转化为3+Cr 。

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2442()24Al Fe SO H O 即可对该反应堆起催化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1)在25°C 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 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作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的2-27Cr O 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上述反应后草酸被氧化为 (填化学式)。

(3)实验①和②的结果表明 ;实验①中1~o t 时间段反应速率υ(3+Cr )= 11min mol L --(用代数式表示)。

(4)该课题组队铁明矾[]2442()24Al Fe SO H O 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假设一:2+Fe 起催化作用;假设二: ;假设三: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

(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药品有()24()K SO FeSO K SO Al SO H O Al SO 、、、、等。

溶液中2-Cr O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主要成分为PbSO 4)PbSO 4为原料模拟该过程,探究上述反应的实验条件及固体产物的成分。

(l)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 __(2)室温时,向两份相同的PbSO 4样品中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Na 2CO 3和NaHCO 3溶液均可实现上述转化。

在 溶液中PbSO 4转化率较大,理由是(3)查阅文献:上述反应还可能生成碱式碳酸铅[2PbCO 3·Pb(OH)2],它和PbCO 3受热都易分解生成PbO 。

该课题组对固体产物(不考虑PbSO 4)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0电化学基础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0电化学基础

栏 目 链 接
G 高频考 点 突 破
高频考点1 原电池、电解池电极的判断和电极 反应式的书写
要点整合
一、原电池和电解池电极确定的方法 电化学中电极的确定是电池反应式正确书写的前提,
栏 目 链 接
判断的方法有:
1.根据反应本质速判电极。 不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阳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 生还原反应),若能找出电极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还是
--2e-===Cl ↑ ① 石墨棒C1的电极反应式为2Cl ________________ 2 ,石墨
栏 目 链 接
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变红 , 棒 C2 附近发生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2 溶液中的K+向________ 电极移动(填“C ” 或“C ” )。
1.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金属导电是物理 变化。( √ )
2.电解法精炼铜时,用纯铜作阳极。( × ) 3.在镀件上镀铜时,电镀液中c(Cu2+)几乎不变。 (√ )
栏 目 链 接
4.电解法精炼铜时,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不
变。( × ) 5.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时被保护。( × ) 6.生活、生产中钢铁被腐蚀的原理主要是负极发 生反应:Fe-3e-===Fe3+。( × )
近年考题呈现形式
选择题角度: 1.原电池、电解池融合在一起综合考查 电化学工作原理。 2.与生产、生活及新科技等问题相联系 ,以新型化学电源为载体,考查电极反应 式的正误判断,电子、离子等的移动方向 。 3.原电池原理在金属腐蚀与防护方面的 应用。 非选择题角度: 1.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 2.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 应用。 3.电子转移、两极产物、pH等的计算。

江苏省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江苏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化 学说明: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2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 5 Cr 52 Cu 64 I 127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资源的回收和合理利用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农作物秸秆制取乙醇 B .通过铝热反应回收金属铝 C .回收地沟油,水解制氨基酸 D .直接焚烧废旧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NH 4Cl 的电子式:Cl -B .2-戊烯的结构简式:CH 3CH 2CH =CHCH 3C .S 2-的结构示意图:D .质子数为94、中子数为144的钚(Pu )原子:14494Pu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与Al 反应放出H 2的溶液:Mg 2+、Ca 2+、HCO 3-、NO 3-B .10 mol ·L-1的浓氨水:Al 3+、NH 4+、NO 3-、I —C .0.1 mol ·L -1KMnO 4溶液:Na +、Fe 2+、SO 42-、Cl —D .c (H +)/c (OH —)=1×10—12的溶液:K +、Na +、AlO 2—、CO 32—4.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氯气用于制备漂白粉B .单质硅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 .硫酸铵用于蛋白质盐析D .三氧化二铁用于生产红色颜料5.从海带中制取单质碘需要经过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

下列图示对应的装置合理、操作规范的是+18 2 88/CCl 4A .灼烧B .过滤C .分液D .蒸馏6.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转化的是7.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典型题)20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知识点总结 综合实验设计与评价

(典型题)20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知识点总结 综合实验设计与评价

【典型题】20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名师知识点总结:综合实验设计与评价一、选择题1.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乙醇中的苯酚B.制取金属锰C.实验室制氨气D.从碘的CCl4溶液中分离I2解析:苯酚能溶解在乙醇中,两者分离的方法为蒸馏,A错;铝热反应常用来冶炼难熔金属,B正确;NH4NO3在加热时能爆炸,故实验室中制取NH3常用NH4Cl和Ca(OH)2,C错;蒸馏装置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D错。

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考查考生对实验的理解能力。

难度中等。

2.下列制取气体的方案,可以直接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的有( )①用H2O2和MnO2制取O2②用CaCO3和稀盐酸制取CO2③用KClO3和MnO2制取O2④用Zn和稀H2SO4制取H2⑤用Cu和浓HNO3制取NO2A.①④ 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②④⑤解析:CO2、NO2均不能用排水法收集,③需要加热,所以只有①④正确。

答案:A3.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合理的是( )解析:A中大试管的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中NO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采用B装置得不到NO;C中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集气瓶中的进气导管应比出气导管要短,C错误;D装置合理。

答案:D4.图中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

该装置可用于( )A.锌和盐酸生成氢气B.亚硫酸钠和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硫C.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D.浓氨水和烧碱制取氨气解析:A项可用于此装置;B项,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B项错误;C项,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C项错误;D项,氨气极易溶于水,D项错误。

答案:A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解析:B项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项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稀释;D项易发生倒吸现象。

答案:A6.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制备乙酸乙酯B.装置②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C.装置③可用于干燥,收集Cl2,并吸收多余的Cl2D.装置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转移液体解析:A项导气管插入液面下,容易发生倒吸,且NaOH溶液可与生成的乙酸乙酯反应;C项Cl2被碱石灰吸收,无法收集到氨气;D项应用玻璃棒引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非选择题1. (2013·北京卷)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1) 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是。

(2) 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3) 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

推测现象i中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a. 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b. 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a的目的是。

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l,理由是。

(4) 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发生反应。

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

(5) 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

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ⅲ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2. (2013·四川卷改编)为了探究AgNO3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 AgNO3的氧化性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

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可选用的试剂:KSCN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

已知:Fe2+和[Fe(CN)6]3-产生蓝色沉淀。

(1) 请完成下表:【实验结论】 Fe的氧化产物为Fe2+和Fe3+Ⅱ. AgNO3的热稳定性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

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当反应结束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2) 装置B的作用是。

(3) 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验证方法是。

(4) 【查阅资料】Ag2O和粉末状的Ag均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设想】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Ⅰ. Ag;Ⅱ. Ag2O;Ⅲ. 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固体产物成分的实验是(填实验编号)。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得出AgNO3固体热分解的产物有(填化学式)。

3. (2013·重庆卷改编)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的分解产物为(填化学式)。

(1) MgCO3(2) 装置C的作用是,处理尾气的方法为。

(3) 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上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加热,反应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①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

②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乙组步骤4中,溶液变红的原因为;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及其验证方法为。

④从实验安全考虑,上图装置还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4) 综上实验,CO还原Fe2O3的高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2013·泰州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展开对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的研究。

实验Ⅰ. 制取NaClO2晶体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 ℃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 ℃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高于60 ℃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现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 装置③的作用是。

(2) 装置②中产生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④中制备N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3) 从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如下:①减压,55 ℃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④低于60 ℃干燥,得到成品。

实验Ⅱ. 测定某亚氯酸钠样品的纯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①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 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已知:Cl-2O+4I-+4H+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 mL待测溶液。

②移取25.00 mL 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c mol ·L -1 Na 2S 2O 3标准液滴定,至滴定终点。

重复2次,测得平均值为V mL(已知:I2+2S 22-3O 2I -+S 42-6O )。

(4) 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

(5) 该样品中NaClO 2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m 、c 、V 的代数式表示)。

(6) 在滴定操作正确无误的情况下,此实验测得结果偏高,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

5. (2013·福建卷)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

某学习小组以Mg(NO 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以下4种猜想:甲:Mg(NO 3)2、NO 2、O 2 乙:MgO 、NO 2、O 2 丙:Mg 3N 2、O 2 丁:MgO 、NO 2、N 2(1) 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 。

查阅资料得知: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

针对甲、乙、丙的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2) 实验过程①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 ,微热A ,观察到E 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 。

②称取Mg(NO 3)2固体3.79 g 置于A 中,加热前通入N 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 ;关闭K ,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 、D 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 。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 是正确的。

②根据D 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 2,因为若有O 2,D 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填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褪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 2存在,未检测到的原因是 。

③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置进一步研究。

6. (2013·苏州摸底)过氧化钙可以用于改善地表水质、处理含重金属粒子废水和治理赤潮,也可用于应急供氧等。

工业上生产过氧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已知:CaO 2·8H 2O 呈白色,微溶于水,加热至350 ℃左右开始分解放出氧气。

(1) 用上述方法制取CaO 2·8H 2O 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沉淀时常用冰水控制温度在0 ℃左右,其可能原因是 ① ; ② 。

(3) 测定产品中CaO 2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准确称取a g 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b g KI 晶体,再滴入少量2 mol ·L -1 H 2SO 4溶液,充分反应。

第二步: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第三步:逐滴加入浓度为c mol ·L -1的Na 2S 2O 3溶液至反应完全,消耗Na 2S 2O 3溶液V mL 。

(已知:I2+2S 22-3O 2I -+S 42-6O )①CaO 2的质量分数为 (用a 、c 、V 的代数式表示)。

②某同学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操作都很规范,第三步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CaO 2的质量分数可能 (填“不受影响”、“偏低”或“偏高”),原因是 。

(4) 已知pH>11时Zn(OH)2能溶于NaOH 溶液生成[Zn(OH)4]2-。

下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 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 ·L -1计算)。

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30%H 2O 2、1.0 mol ·L -1 HNO 3、1.0 mol ·L -1 NaOH 。

用过氧化钙处理过的废水中仍含有Fe 2+、Fe 3+、Zn 2+,利用该废水制备ZnO 的实验步聚依次为 (填序号)。

①向滤液中加入适量30% H 2O 2,使其充分反应 ②向滤液中滴加1.0 mol ·L -1 NaOH ,调节溶液pH 约为10(或8.9≤pH ≤11),使Zn 2+沉淀完全 ③过滤、洗涤、干燥 ④滴加1.0 mol ·L -1 NaOH ,调节溶液pH 约为5(或3.2≤pH<5.9),使Fe 3+沉淀完全 ⑤过滤 ⑥900 ℃煅烧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1. (1)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2) 碱性、漂白性(3) ①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Cl2,排除Cl2干扰②白雾中混有SO2,SO2可与酸化的Ag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4) 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观察溶液是否变为黄绿色(5) ①CaSO4②SO2+Cl2+2H2O S2-4O+2Cl-+4H+2. (1) ①溶液呈血红色②K3[Fe(CN)6]溶液③产生蓝色沉淀(2) 防倒吸(3)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无色气体为氧气(4) ①b②Ag、NO2、O23. (1) MgO、CO2(2) 除CO2点燃(3) ①Fe ②Fe3O4+8H+Fe2++2Fe3++4H2O③Fe2+被氧化为Fe3+,Fe3+遇SCN-显红色假设SCN-被Cl2氧化,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则假设成立(答案合理即可) ④在装置B、C之间添加装置E,以防倒吸(答案合理即可)(4) 3CO+Fe2O33CO2+2Fe4. (1) 防止倒吸(2) 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3) 用3860 ℃的温水洗涤(4)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30 s内不变色(5) 90.54cVm%(6) 4I-+O2+4H +2I2+2H2O5. (1) 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2) 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避免对产物O2的检验产生干扰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3) ①乙②2Na2SO3+O22Na2SO4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6. (1) CaCl2+H2O2+2NH3+8H2O CaO2·8H2O↓+2NH4Cl(2) ①温度低可减少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②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8H2O的产率(3) ①3.6cV a%②偏高在酸性条件下空气中的O2也可以把KI氧化为I2,使消耗的Na2S2O3增多,从而使测得的CaO2的质量分数偏高(4) ①④⑤②③⑥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