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树与有序树

合集下载

第十章_排序方法(数据结构ppt-严蔚敏)

第十章_排序方法(数据结构ppt-严蔚敏)

第二个问题解决方法——筛选
方法:输出堆顶元素之后,以堆中最后一个元素替代之;然 后将根结点值与左、右子树的根结点值进行比较,并与其中 小者进行交换;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叶子结点,将得到新的 堆,称这个从堆顶至叶子的调整过程为“筛选”
例 38 50 97 76
13 27 65 49 13 38
97 27 38 50 76
2 (n 4)(n 1) 记录移动次数: (i 1) 2 i 2
i 2 n
若待排序记录是随机的,取平均值 n2 关键字比较次数: T(n)=O(n² ) 4 记录移动次数:
空间复杂度:S(n)=O(1)
n2 4
折半插入排序
排序过程:用折半查找方法确定插入位置的排序叫~
初始时令i=s,j=t 首先从j所指位置向前搜索第一个关键字小于x的记录,并和rp 交换 再从i所指位置起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大于x的记录, 和rp交换 重复上述两步,直至i==j为止 再分别对两个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直到每个子序列只含有 一个记录为止
x 例 初始关键字: 27 49 i 完成一趟排序: ( 27 38 13 49 65 i 13) 49 97 76 j 97 49 13 j 97 65 49 27 50 j 50)
13 38
76 65 27 49
堆排序:将无序序列建成一个堆,得到关键字最小 (或最大)的记录;输出堆顶的最小(大)值后,使 剩余的n-1个元素重又建成一个堆,则可得到n个元素 的次小值;重复执行,得到一个有序序列,这个过程 叫~ 堆排序需解决的两个问题:
如何由一个无序序列建成一个堆? 如何在输出堆顶元素之后,调整剩余元素,使之成为一个新 的堆?
按排序所需工作量

神奇的树教案设计

神奇的树教案设计

神奇的树教案设计第一章:神奇的树的传说1.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神奇树的传说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主体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不同的神奇树传说,了解神奇树在各种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1.3 拓展活动:学生创作自己的神奇树传说故事,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1.4 总结:学生总结神奇树传说的特点和象征意义,思考神奇树在人类文化中的作用。

第二章:神奇的树的种类与特征2.1 导入:介绍不同种类的树,引发学生对神奇树的好奇心。

2.2 主体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的树种,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态环境。

2.3 拓展活动: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不同树种的生长情况和环境需求。

2.4 总结:学生总结不同树种的特点和生态环境,思考人与树的关系。

第三章:神奇的树对环境的影响3.1 导入:讨论树对环境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神奇树的环境保护意识。

3.2 主体活动: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树对空气质量、水源保护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影响。

3.3 拓展活动:学生参与社区绿化活动,亲身体验树的种植和养护工作。

3.4 总结:学生总结树对环境的重要性,并思考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树木和环境。

第四章:神奇的树的利用与价值4.1 导入:介绍树的不同用途,引发学生对神奇树的价值的思考。

4.2 主体活动:学生研究树的不同用途,包括木材、药用、食用和观赏等方面。

4.3 拓展活动:学生参与手工艺制作,利用树叶、树枝等天然材料创作艺术品。

4.4 总结:学生总结树的不同利用价值,并思考可持续利用树木的方式。

第五章:神奇的树的保护与传承5.1 导入:讨论树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神奇树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5.2 主体活动:学生研究不同文化对树的保护措施和传统习俗,了解树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5.3 拓展活动: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树木保护活动,如植树、修剪树枝等。

5.4 总结:学生总结树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并思考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参与树木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树形结构——树和森林

树形结构——树和森林
树形结构——树和森林 树形结构——树和森林
TT
讨论的问题
1、树的概念 2、树的遍历 3、树的存储方式 4、二叉树
树的概念
树是一种常见的非线性的数据结构。 树是一种常见的非线性的数据结构 。 树的递归定义如 下: 树是n(n> 个结点的有限集, n(n>0 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这个集合满足以下条 件: 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没有前件(父亲结点) ⑴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没有前件(父亲结点),该结 点称为树的根; 点称为树的根; 除根外,其余的每个结点都有且仅有一个前件; ⑵除根外,其余的每个结点都有且仅有一个前件; 除根外,每一个结点都通过唯一的路径连到根上。 ⑶除根外,每一个结点都通过唯一的路径连到根上。 这条路径由根开始,而未端就在该结点上, 这条路径由根开始 , 而未端就在该结点上 , 且除根以 路径上的每一个结点都是前一个结点的后件( 外 , 路径上的每一个结点都是前一个结点的后件 ( 儿 子结点) 子结点);
树的表示方法
树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两种: 自然界的树形表示法:用结点和边表示树, ⑴自然界的树形表示法:用结点和边表示树,例如上图采用的就 是自然界的树形表示法。树形表示法一般用于分析问题。 是自然界的树形表示法。树形表示法一般用于分析问题。
⑵括号表示法:先将根结点放入一对圆括号中,然后把它的子树 括号表示法: 按由左而右的顺序放入括号中,而对子树也采用同样方法处理: 同层子树与它的根结点用圆括号括起来,同层子树之间用逗号隔 开,最后用闭括号括起来。例如图可写成如下形式 (r(a(w,x(d(h),e)),b(f),c(s,t(i(m,o, n),j),u)))
1、二叉树的递归定义和基本形态
二叉树是以结点为元素的有限集,它或者为空, 二叉树是以结点为元素的有限集,它或者为空,或者满足以 下条件: ⑴有一个特定的结点称为根; ⑵ 余下的结点分为互不相交的子集 L 和 R , 其中 R 是根的 余下的结点分为互不相交的子集L 其中R 左子树;L是根的右子树;L 左子树;L是根的右子树;L和R又是二叉树;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二叉树和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⑴树的每一个结点可以有任意多个后件,而二叉树中每 树的每一个结点可以有任意多个后件, 个结点的后件不能超过2 个结点的后件不能超过2; ⑵树的子树可以不分次序(除有序树外);而二叉树的 树的子树可以不分次序(除有序树外) 子树有左右之分。我们称二叉树中结点的左后件为左儿子, 子树有左右之分。我们称二叉树中结点的左后件为左儿子, 右后件为右儿子。 右后件为右儿子。

数据结构简答题

数据结构简答题

数据结构简答题第⼀章绪论1、数据结构是⼀门研究什么的学科?数据结构是⼀门研究⾮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操作对象及对象间的关系和施加于对象的操作等的学科。

2、数据存储结构有哪⼏种类型?存储结构可分为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索引存储和散列存储。

3、数据逻辑结构包括哪⼏种类型?逻辑结构包括线性结构和⾮线性结构。

更细分的话可以说,逻辑结构包括集合、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等)、树形结构和⽹状结构。

4、数据结构与数据类型有什么区别?答:数据结构这⼀术语有两种含义,⼀是作为⼀门课的名称,⼆是作为⼀个科学的概念,⽬前尚⽆公认定义,⼀般认为,数据结构包括三个⽅⾯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的运算。

⽽数据类型是值的集合和操作的集合,可以看做是已实现了的数据结构,后者是前者的⼀种简化情况。

5、数据类型和抽象数据类型是如何定义的?⼆者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抽象数据类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使⽤抽象数据类型的主要好处是什么?数据类型和抽象数据类型是如何定义的?⼆者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抽象数据类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使⽤抽象数据类型的主要好处是什么?答:数据类型是程序设计语⾔中的⼀个概念,数据类型是值的集合和操作的集合,可以看做是已实现了的数据结构抽象数据类型指⼀个数学模型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组操作。

抽象的意义在于数据类型的数学抽象特性。

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仅取决于它的逻辑特性,⽽与其在计算机内部如何表⽰与实现⽆关。

⽆论其内部如何变化。

只要它的数学特性不变就不影响它的外部使⽤。

抽象数据类型和数据类型实质上是⼀个概念,但是抽象数据类型的范围更⼴,它已不再局限于机器已定义和实现的数据类型,还包括⽤户在设计软件系统时⾃⾏定义的数据类型。

使⽤抽象数据类型定义的软件模块含定义,表⽰和实现三部分,封装在⼀起,对⽤户透明(提供接⼝),⽽不必了解实现细节。

6、名词解释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在计算机科学中指所有能输⼊到计算机并能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总称。

大学数据结构复习要点

大学数据结构复习要点

第一章复习要点是:数据、数据元素、数据结构(包括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数据类型的概念、数据的逻辑结构分为哪两大类,及其逻辑特征、数据的存储结构可用的四种基本存储方法。

时间复杂度与渐近时间复杂度的概念,如何求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可能出的题目有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

第二章复习要点是: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特征、常见的线性表的基本运算,并可以根据这些基本运算组合得到更复杂的运算。

顺序表的特征、顺序表中结点地址的计算。

顺序表上实现的基本运算(算法):主要是插入和删除的算法。

顺序表的算法应该掌握。

算法时间复杂度要记住。

单链表的特征、图形表示法。

单链表的各种算法实现,并能运用这些算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循环链表的特征、双链表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主要算法实现。

可能出的题型有:填空题、简答题、应用题和算法题。

第三章复习要点是:栈的定义、其逻辑结构特征、栈的基本运算、栈的上溢、下溢的概念。

队列的逻辑结构,队列的基本运算;循环队列的边界条件处理;以上各种基本运算算法的实现。

算法的简单应用。

可能出的题型有填空、选择、简答、算法等。

第四章复习要点是:串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它的结点仅由一个字符组成。

空串与空白串的区别:空串是长度为零的串,空白串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空格组成的串。

串运算的实现中子串定位运算又称串的模式匹配或串匹配。

串匹配中,一般将主串称为目标(串),子串称为模式(串)。

本章可能出的题型多半为选择、填空等。

第五章复习要点是:多维数组和广义表的逻辑结构特征:它们是复杂的非线性结构。

一个数据元素可能有多个直接前趋和多个直接后继。

多维数组的两种顺序存储方式:行优先顺序和列优先顺序。

这两种存储方式下的地址计算方法。

几种特殊矩阵的特征及其压缩存储地址对应关系。

稀疏矩阵的三元组表示(画图形表示)。

广义表是线性表的推广,也是树的推广。

能画出广义表的图形表示法。

广义表的取表头运算与取表尾运算要注意,表头是广义表的第一个元素,它不一定是原子,表尾则必是子表。

树的结构

树的结构

图 1 树的层次结构 由图 1 可以看出树的形状就像一棵现实中的树,只不过是倒过来的。
树的相关术语
1. 一个结点的儿子结点的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 一棵树的度是指该树中结点 的最大度数。 2. 树中度为零的结点称为叶结点或终端结点。
3. 树中度不为零的结点称为分枝结点或非终端结点。 除根结点外的分枝结点 统称为内部结点。 例如在图 1 中,结点 A,B 和 E 的度分别为 3,2,0。其中 A 为根结点,B 为内 部结点,E 为叶结点,树的度为 3。 4. 如果存在树中的一个结点序列 K1,K2,..,Kj, 使得结点 Ki 是结点 Ki+1 的父结 点(1≤i≤j),则称该结点序列是树中从结点 K1 到结点 Kj 的一条路径或道路。我们称这 条路径的长度为 j-1,它是该路径所经过的边(即连接两个结点的线段)的数目。树中 任一结点有一条到其自身的长度为零的路径。 例如,在图 1 中,结点 A 到结点 I 有一条路径 ABFI,它的长度为 3。 5. 如果在树中存在一条从结点 K 到结点 M 的路径, 则称结点 K 是结点 M 的 祖先,也称结点 M 是结点 K 的子孙或后裔。 例如在图 1 中, 结点 F 的祖先有 A, B 和 F 自己, 而它的子孙包括它自己和 I,J。 注意,任一结点既是它自己的祖先也是它自己的子孙。 6. 我们将树中一个结点的非自身祖先和子孙分别称为该结点的真祖先和真 子孙。在一棵树中,树根是唯一没有真祖先的结点。叶结点是那些没有真子孙的结 点。子树是树中某一结点及其所有真子孙组成的一棵树。 7. 树中一个结点的高度是指从该结点到作为它的子孙的各叶结点的最长路 径的长度。树的高度是指根结点的高度。 例如图 1 中的结点 B,C 和 D 的高度分别为 2,0 和 1,而树的高度与结点 A 的高度相同为 3。 8. 从树根到任一结点 n 有唯一的一条路径, 我们称这条路径的长度为结点 n 的深度或层数。根结点的深度为 0,其余结点的深度为其父结点的深度加 1。深度相 同的结点属于同一层。 例如,在图 1 中,结点 A 的深度为 0;结点 B,C 和 D 的深度为 1;结点 E,F, G,H 的深度为 2;结点 I 和 J 的深度为 3。在树的第二层的结点有 E,F,J 和 H, 树的第 0 层只有一个根结点 A。 9. 树的定义在某些结点之间确定了父子关系, 我们又将这种关系延拓为祖先 子孙关系。但是树中的许多结点之间仍然没有这种关系。例如兄弟结点之间就没有 祖先子孙关系。如果我们在树的每一组兄弟结点之间定义一个从左到右的次序,则 得到一棵有序树;否则称为无序树。设结点 n 的所有儿子按其从左到右的次序排列 为 n1,n2,..,nk,则我们称 n1 是 n 的最左儿子,或简称左儿子,并称 ni 是 ni-1 的右邻兄 弟,或简称右兄弟(i=2,3,..k)。 图 2 中的两棵树作为无序树是相同的,但作为有序树是不同的,因为结点 a 的 两个儿子在两棵树中的左右次序是不同的。后面,我们只关心有序树,因为无序树 总可能转化为有序树加以研究。

离散数学 图论

离散数学 图论

第10章 图论(Graph Theory )
G1、G2是多重图 G3是线图
G4是简单图
第10章 图论(Graph Theory )
10.1 图的基本概念
(3)按G的边有序、无序分为有向图、无向图和混合图;
有向图:每条边都是有向边的图称为有向图
(图 10 .1.4 (b));
无向图:每条边都是无向边的图称为无向图;
度, 记为 d (v) 。结点v的入度与出度之和称为结 点v的度数,记为 d(v)或deg(v)。

第10章 图论(Graph Theory )
定义:
在无向图中,图中结点v所关联的边数
(有环时计算两次)称为结点v 的度数,记为d(v)
或deg(v) 。
最大度 (G) max{ (v) | v V } d 最小度 (G) min{d (v) | v V }
证明: 设V1和V2分别是G中奇数度数和偶数度数的结
点集。 由定理10.1.1知
vV1
deg(v) deg(v) 2是偶数之和, 必为偶数,
而2|E|也为偶数, 故 |V1|必为偶数。

V1
是偶数。 由此 deg( )
第10章 图论(Graph Theory )
第10章 图论(Graph Theory )
10.1 图的基本概念
证明: 设G=〈V ,E〉, |V|=6, v是G中一结点。 因为v 与G的其余5个结点或者在 G 中邻接, 或者在G 中邻接。 故不失一般性可假定, 有3个结点v1, v2, v3在G中与v邻接。 如果这3个结点中有两个结点(如v1 , v2 )邻接, 则它们与v 就是G中一个三角形的3个顶点。 如果这3 个结点中任意两个在G中均不邻接, 则v1, v2, v3就

第6-10章 树和二叉树--答案

第6-10章  树和二叉树--答案

第6章树和二叉树一、基础知识题1.列出右图所示二叉树的叶结点、分支结点和每个结点的层次。

[解答]二叉树的叶结点有⑥、⑧、⑨。

分支结点有①、②、③、④、⑤、⑦。

结点①的层次为0;结点②、③的层次为1;结点④、⑤、⑥的层次为2;结点⑦、⑧的层次为3;结点⑨的层次为4。

2.使用(1)顺序表示和(2)二叉链表表示法,分别画出右图所示二叉树的存储表示。

[解答](1)顺序表示(2)二叉链表表示3.在结点个数为n(n>1)的各棵树中,高度最小的树的高度是多少?它有多少个叶结点?多少个分支结点?高度最大的树的高度是多少?它有多少个叶结点?多少个分支结点?[解答]结点个数为n时,高度最小的树的高度为1,有2层;它有n-1个叶结点,1个分支结点;高度最大的树的高度为n-1,有n层;它有1个叶结点,n-1个分支结点。

4.试分别画出具有3个结点的树和3个结点的二叉树的所有不同形态。

[解答]具有3个结点的树具有3个结点的二叉树5.如果一棵树有n1个度为1的结点,有n2个度为2的结点,…,n m个度为m的结点,试问有多少个度为0的结点?试推导之。

[解答]总结点数n=n0+n1+n2+…+n m总分支数e=n-1= n0+n1+n2+…+n m-1=m×n m+(m-1)×n m-1+…+2×n2+n1则有 n 0=∑=+-mi i n i 21))1((6.试分别找出满足以下条件的所有二叉树:(1) 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与中序序列相同; (2) 二叉树的中序序列与后序序列相同; (3) 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与后序序列相同。

[解答](1) 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与中序序列相同:空树或缺左子树的单支树;(2) 二叉树的中序序列与后序序列相同:空树或缺右子树的单支树; (3) 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与后序序列相同:空树或只有根结点的二叉树。

7.填空题(1)对于一棵具有n 个结点的树,该树中所有结点的度数之和为 n-1 。

《离散数学课件》5树

《离散数学课件》5树

W(T)等于所有分支点的权之和
36
实例
例 求带权为1, 1, 2, 3, 4, 5的最优树. 解题过程由下图给出,W(T)=38
7,4,5 4,3,4,5 2,2,3,4,5 7,9
37
小结

树与有序树
( m=n1)
无向树及生成树
基本回路与基本回路系统 基本割集与基本割集系统 最小生成树

根树及其应用
23/60
例 求最小生成树
5 1 5 3 6 6 5 1 5 3 6 4 6 6 5 2 3 5 6 4 5 5 1 5 2 5 5 2 5
4
24/60
普里姆(Prim)算法
设置一个集合T,开始图上任选一点u0加入T,图顶点数 为n。重复以下工作n-1次:
• 在满足uT,vT的所有边中选边权w最小的 • 将v加入集合T中 • 输出边u ,v及边上的权 w
6
无向树的性质(续)
定理2 设T 是 n 阶非平凡的无向树,则T中至少 有两片树叶. 证 设T有x片树叶,由握手定理及定理1可知,
2(n 1) d (vi ) x 2(n x)
由上式解出x2.
7
例1 已知一棵树有5个4度顶点,3个3度顶点, 3个2度顶点,问有几个一度顶点?
(a)
(b) 只讨论(b)这样的所谓的“根 树”——有一个根的树。
28/53
根树
设T=(V,E)是一棵有向树,若仅有一个顶点的入度为0, 其余的顶点的入度均为1,这样一棵有向树我们称为 根树。 入度为0的顶点称为树根, 出度为0的顶点称为树叶, 出度不为0的顶点称为分枝点。 例
c d e a b d
有序树: 将根树同层上的顶点规定次序 r元树:根树的每个分支点至多有r个儿子 r元正则树: 根树的每个分支点恰有r个儿子 r元有序树: 有序的r元树 r元正则有序树: 有序的r元正则树

《数据结构与算法》第十章-排序习题

《数据结构与算法》第十章-排序习题

《数据结构与算法》第二部分习题精选一、填空题1. 大多数排序算法都有两个基本的操作:和。

2. 在对一组记录(54,38,96,23,15,72,60,45,83)进行直接插入排序时,当把第7个记录60插入到有序表时,为寻找插入位置至少需比较次。

(可约定为从后向前比较)3. 在插入和选择排序中,若初始数据基本正序,则选用;若初始数据基本反序,则选用。

4. 在堆排序和快速排序中,若初始记录接近正序或反序,则选用;若初始记录基本无序,则最好选用。

5. 对于n个记录的集合进行冒泡排序,在最坏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时间是。

若对其进行快速排序,在最坏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时间是。

6. 对于n个记录的集合进行归并排序,所需要的平均时间是,所需要的附加空间是。

7.对于n个记录的表进行2路归并排序,整个归并排序需进行趟(遍),共计移动次记录。

二、单项选择题()1.将5个不同的数据进行排序,至多需要比较次。

A. 8 B. 9 C. 10 D. 25()2.排序方法中,从未排序序列中依次取出元素与已排序序列(初始时为空)中的元素进行比较,将其放入已排序序列的正确位置上的方法,称为A. 希尔排序B. 冒泡排序C. 插入排序D. 选择排序()3.排序方法中,从未排序序列中挑选元素,并将其依次插入已排序序列(初始时为空)的一端的方法,称为A. 希尔排序B. 归并排序C. 插入排序D. 选择排序()4.对n个不同的排序码进行冒泡排序,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比较的次数最多。

A. 从小到大排列好的B. 从大到小排列好的C. 元素无序D. 元素基本有序()5.对n个不同的排序码进行冒泡排序,在元素无序的情况下比较的次数为A. n+1 B. n C. n-1 D. n(n-1)/2 ()6.快速排序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最易发挥其长处。

A. 被排序的数据中含有多个相同排序码B. 被排序的数据已基本有序C. 被排序的数据完全无序D. 被排序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悬殊()7.对有n个记录的表作快速排序,在最坏情况下,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A.O(n) B.O(n2) C.O(nlog2n) D.O(n3)()8.若一组记录的排序码为(46, 79, 56, 38, 40, 84),则利用快速排序的方法,以第一个记录为基准得到的一次划分结果为A. 38, 40, 46, 56, 79, 84 B. 40,38, 46 , 79, 56, 84C. 40, 38,46, 56, 79, 84 D. 40, 38,46, 84, 56, 79()9.在最好情况下,下列排序算法中排序算法所需比较关键字次数最少。

数据结构 排序

数据结构 排序
数据对象全部存放在内存的排序;外排序是 指在排序期间全部对象个数太多,不能同时 存放在内存,必须根据排序过程的要求,不 断在内、外存之间移动的排序。

排序的时间开销: 排序的时间开销是
衡量算法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志。排序的 时间开销可用算法执行中的数据比较次 数与数据移动次数来衡量。
内排序分类
• 依不同原则 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归 并排序和计数排序等。 依所须工作量 简单排序---时间复杂度o(n2) 先进排序方法---时间复杂度o(n logn) 基数排序---时间复杂度o(d.n)
08
08 08 25*
i=3
21 21
i=4
21 16
25 21
25* 25
49
16
08 08
16
25* 49
16
21 16
25 21
25* 49 25
08
08
i=5
08
25* 49
直接插入排序的算法
typedef int SortData; void InsertSort ( SortData V[ ], int n ) {
希尔排序 (Shell Sort)

基本思想设待排序对象序列有 n 个对象, 首 先取一个整数 gap < n 作为间隔, 将全部对 象分为 gap 个子序列, 所有距离为 gap 的对 象放在同一个子序列中, 在每一个子序列中 分别施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缩小间隔 gap, 例如取 gap = gap/2,重复上述的子序列划 分和排序工作。直到最后取 gap == 1, 将所 有对象放在同一个序列中排序为止。 希尔排序方法又称为缩小增量排序。
//按非递减顺序对表进行排序

树、二叉树、查找算法总结

树、二叉树、查找算法总结

树、⼆叉树、查找算法总结树的定义形式化定义树:T={D,R }。

D是包含n个结点的有限集合(n≥0)。

当n=0时为空树,否则关系R满⾜以下条件:l 有且仅有⼀个结点d0∈D,它对于关系R来说没有前驱结点,结点d0称作树的根结点。

l 除根结点外,每个结点有且仅有⼀个前驱结点。

l D中每个结点可以有零个或多个后继结点。

递归定义树是由n(n≥0)个结点组成的有限集合(记为T)。

其中:l 如果n=0,它是⼀棵空树,这是树的特例;l 如果n>0,这n个结点中存在⼀个唯⼀结点作为树的根结点(root),其余结点可分为m (m≥0)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T1、T2、…、Tm,⽽每个⼦集本⾝⼜是⼀棵树,称为根结点root的⼦树。

ð 树中所有结点构成⼀种层次关系!树的基本术语度结点的度:⼀个结点的⼦树的个数树的度:各节点的度的最⼤值。

通常将度为m的树成为m次树或m叉树结点分⽀结点:度不为0的结点(也称⾮终端结点)度为1的结点成为单分⽀结点,度为2的结点称为双分⽀结点叶结点:度为0的结点路径与路径长度路径:两个结点di和dj的结点序列(di,di1,di2,…,dj)。

其中<dx,dy>是分⽀。

路径长度:等于路径所通过的结点数⽬减1(即路径上的分⽀数⽬)结点的层次和树⾼度层次:根结点层次为1,它的孩⼦结点层次为2。

以此类推。

树的⾼度(深度):结点中的最⼤层次;有序树和⽆序树有序树:若树中各结点的⼦树是按照⼀定的次序从左向右安排的,且相对次序是不能随意变换的⽆序树:和上⾯相反森林只要把树的根结点删去就成了森林。

反之,只要给n棵独⽴的树加上⼀个结点,并把这n棵树作为该结点的⼦树,则森林就变成了⼀颗树。

树的性质性质1:树中的结点数等于所有结点的度数之和加1。

证明:树的每个分⽀记为⼀个度,度数和=分⽀和,⽽再给根节点加个分⽀性质2:度为m的树中第i层上⾄多有mi-1个结点(i≥1)。

性质3 ⾼度为h的m次树⾄多有个结点。

树与有序树PPT课件

树与有序树PPT课件

冠军 第二轮胜者
第一轮胜者
1 23
4
5
67
8
Godfried
Peter Betty
Albert
Mary Marivin
Doris
Denise Gregory
Judy Hal
树的定义
一个无向图若连通且不含圈,则称它为一棵树,记 为 T=(V,E)。 设T是一棵树, T中度数为1的顶点称为树叶,度数 大于1的顶点称为分枝点。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9
T10
T11
例 7阶无向图有3片树叶和1个3度顶点,其余 3个顶点的度数均无1和3.试画出满足要求 的所有非同构的无向树。
解: 顶点数为7,边数为6,于是
12=1+1+1+3+d(v4)+d(v5)+d(v6). 可知d(vj)=2,j=4,5,6. 于是度数列为 1,1,1,2,2,2,3。 与3度顶点关联的三个顶点的度数列为:
|E|=|E|-L,即L=0,原图无圈。
定理2的证明③①
已知T中无圈且|V|-1=|E|。
若T不连通,设 T有 k个连通分枝:
T1,T2,…,Tk,
Ti=(Vi, Ei ), 1≤i≤k。对于每一个i (1≤i≤k),
Ti是连通的且无圈,故Ti是树。由定理1知,
|Vi|-1=|Ei|,1≤i≤k。
设T中共拿走L条边,由于每次拿去的边都是圈中的边 ,不影响 T的连通性,所以剩下的子图T’是连通且无 圈的图,即T’是一棵树。由定理1知, |V’|-1=|E’|, 其中V’,E’分别是T’的顶点和边集。由T’的产生方法, 有|V’|=|V|,|E’|=|E| -L。所以|V|-1 =|E|-L。由 于|V|-1=|E|,所以

我的规划树 教案 心理健康

我的规划树 教案  心理健康

我的规划树教案心理健康第一章:了解规划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规划树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规划树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探讨规划树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规划树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规划树在个人发展中的应用。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规划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规划树的构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规划树的构建方法。

培养学生自我规划和决策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规划树的构建方法和步骤。

探讨如何根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构建规划树。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规划树的构建方法和步骤。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如何构建自己的规划树。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规划方案。

收集学生的规划树构建报告,评估学生对规划树的构建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规划树的实施与调整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实施和调整规划树。

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规划树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

探讨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规划树。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规划树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实施和调整规划树的过程。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调整方案。

收集学生的实施和调整报告,评估学生对规划树的实施和调整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规划树的应用案例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规划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将规划树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规划树在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理财规划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探讨规划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效果。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规划树的应用。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规划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树和天空》教案简编

《树和天空》教案简编

《树和天空》教案简编第一章:了解树的种类和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种类的树以及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常见的树种,如松树、橡树、枫树等。

2. 讲解每种树的特点,如树干、树叶、树皮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树,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老师讲解每种树的特点,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观察和理解。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树,讨论该树的特征和作用,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第二章:探索树与天空的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树与天空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树与天空的关系,如树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 探讨树木对天空的保护作用,如防止土地侵蚀、减少空气污染等。

教学活动:1. 老师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树与天空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树木对天空的保护作用,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树与天空保护的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报、写宣传标语等。

第三章:欣赏树木与天空的美景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中树木与天空的美景。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展示不同季节中树木与天空的美景图片。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树木与天空的美。

教学活动:1. 老师展示不同季节中树木与天空的美景图片,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学生分组进行户外观察,选择一个树木与天空的景色进行描绘和分享。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树木与天空美景的摄影比赛或绘画活动。

第四章:树木与天空的保护行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树木与天空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树木与天空保护的重要性,如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 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参与树木与天空保护行动。

1. 老师讲解树木与天空保护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和社区的角色。

数据结构先序中序后序理解

数据结构先序中序后序理解

数据结构先序中序后序理解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指一种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

在程序设计中,合理选择和使用数据结构是提高程序性能和效率的关键。

而在数据结构中,先序、中序和后序是三种常见的遍历方式,它们分别表示对树形结构中节点的访问顺序。

本文将从先序、中序和后序三个方面来探讨数据结构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一、先序遍历先序遍历是一种树遍历的方法,它的访问顺序是先访问根节点,然后访问左子树,最后访问右子树。

在先序遍历中,我们可以通过递归或者使用栈的方式来实现。

先序遍历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二叉树的前序遍历中,我们可以利用先序遍历的方式实现树的复制、树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等操作。

先序遍历还可以用于解决一些与树相关的问题,比如求树的深度、判断两棵树是否相等等。

二、中序遍历中序遍历是一种树遍历的方法,它的访问顺序是先访问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访问右子树。

中序遍历同样可以通过递归或者使用栈的方式来实现。

中序遍历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对二叉搜索树进行排序,因为中序遍历得到的序列是有序的。

此外,中序遍历还可以用于解决一些与树相关的问题,比如查找树中的某个元素、判断一个序列是否是二叉搜索树的后序遍历等。

三、后序遍历后序遍历是一种树遍历的方法,它的访问顺序是先访问左子树,然后访问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后序遍历同样可以通过递归或者使用栈的方式来实现。

后序遍历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在二叉树中计算表达式的值,因为后序遍历可以保证操作符的顺序正确。

此外,后序遍历还可以用于解决一些与树相关的问题,比如计算树的路径和、判断一个序列是否是二叉搜索树的先序遍历等。

先序、中序和后序是三种常见的树遍历方式,它们分别表示对树形结构中节点的访问顺序。

在程序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遍历方式来解决问题。

无论是先序、中序还是后序,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通过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些遍历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和组织数据,提高程序的性能和效率。

树形结构

树形结构
树形结构
嵌套结构
01 综述
03 基本性质
目录
02 站 04 相关术语
树形结构是一层次的嵌套结构。一个树形结构的外层和内层有相似的结构,所以这种结构多可以递归的表示。 经典数据结构中的各种树状图是一种典型的树形结构:一棵树可以简单的表示为根,左子树,右子树。左子树和 右子树素之间存在着“一对多”的树形关系的数据结构,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数据结构。 在树形结构中,树根结点没有前驱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驱结点。叶子结点没有后续结点,其 余每个结点的后续节点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另外,数学统计中的树形结构可表示层次关系。 树形结构在其他许多方面也有应用。可表示从属关系、并列关系。

树形结构在根目录下形成很多个频道、目录,每个频道目录里都有属于这个频道的页。
基本性质
1、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 2、在任意一个空树中。
相关术语
1、结点(Node):表示树中的数据元素,由数据项和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组成。在图中,共有10个结点。 2、结点的度(Degree of Node):结点所拥有的子树的个数,在图中,结点A的度为3。 3、树的度(Degree of Tree):树中各结点度的最大值。在图5.1中,树的度为3。 4、叶子结点(Leaf Node):度为0的结点,也叫终端结点。在图5.1中,结点E、F、G、H、I、J都是叶子 结点。 5、分支结点(Branch Node):度不为0的结点,也叫非终端结点或内部结点。在图5.1中,结点A、B、C、 D是分支结点。 6、孩子(Child):结点子树的根。在图中,结点B、C、D是结点A的孩子。 7、双亲(Parent):结点的上层结点叫该结点的双亲。在图中,结点B、C、D的双亲是结点A。 8、祖先(Ancestor):从根到该结点所经分支上的所有结点。在图中,结点E的祖先是A和B。 9、子孙(Descendant):以某结点为根的子树中的任一结点。在图中,除A之外的所有结点都是A的子孙。 10、兄弟(Brother):同一双亲的孩子。在图5.1中,结点B、C、D互为兄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画出具有7个顶点的所有非同构的树
解:所画出的树有6条边,因而7个顶点的度数之和应为 12。由于每个顶点的度数均大于等于1,因而可以 产生一下7种度数序列:
1 1 1 1 1 1 6, 产生1棵非同构的树T1 1 1 1 1 1 2 5, 产生1棵非同构的树T2 1 1 1 1 1 3 4, 产生1棵非同构的树T3 1 1 1 1 2 2 4, 产生2棵非同构的树T4、T5 1 1 1 1 2 3 3, 产生2棵非同构的树T6、T7 1 1 1 2 2 2 3, 产生3棵非同构的树T8、T9、T10 1 1 2 2 2 2 2, 产生1棵非同构的树T11
证明:假设T有s片树叶,s<k。 记T的顶点数为n,则 T有1个△度顶点,有s片树叶, 还有(n-s-1)个不少于2度的顶点。 由握手定理可知: 2(n-1) ≥2(n-s-1)+k+s 可以解出 s≥k,这与假设s<k矛盾。
例2
已知一棵树有5个4度顶点,3个3度顶点,3个 2度顶点,问有几个一度顶点?
定理1的证明
证明:用对顶点集V的元素个数归纳法来证。 当|V|=1时,T是一个仅有一个顶点且没有边的图。显 然,|E|=0, 命题成立。 归纳假设若|V|≤k时,命题成立。考察|V|=k+1时的情 况。设{u’,v’} ∊E ,我们擦去边e, 得T的一个子图。 令 V1={v∊V│子图中存在u’到v的通路}, V2={v∊V│子图中存在v’到v的通路}。
设T中共拿走L条边,由于每次拿去的边都是圈中的边 ,不影响 T的连通性,所以剩下的子图T’是连通且无 圈的图,即T’是一棵树。由定理1知, |V’|-1=|E’|, 其中V’,E’分别是T’的顶点和边集。由T’的产生方法, 有|V’|=|V|,|E’|=|E| -L。所以|V|-1 =|E|-L。由 于|V|-1=|E|,所以

定理1的证明(续)
新图分为两个连通的子图. 因为对于任意的v∊V,原图是连通 的,所以在原图中存在 v到u’的通路,也存在v到v’的通路, 且都是初等通路。若这两条通路都经过边e,则原图中一定 有圈,故V=V1∪V2 。如果存在v ∊ V1∩V2,则原图中存在 v到 u’、v到v’的两条不经过边e的初等通路,加上边e后, 原图中 一定有圈,故V1∩V2 =Ø 。
证明:由 ① 推出②,由 ② 推出 ③,再由 ③ 推出 ① , 以完成整个定理的证明。
① ② T是一棵树,即T连通且无圈, 由定理1知,有 |V|-1 = |E| 。
定理2的证明②③
已知T连通且 |V|-1=|E| 。若 T中有圈,拿去圈中的 一条边, T仍连通。我们继续这样的工作,直到 T中 无圈。由于顶点与边都是有限集,上面的工作一定可 以在有限步内终止。
新图分为两棵不相交的树. 原图无圈,子图也不会有圈,即 为两棵不相交的树(顶点的交集为空集)。
设T1=(V1,E1),T2=(V2,E2),由归纳假定有 |V1|-1=|E1|,|V2|-1=|E2|。
又|V|=|V1|+|V2|,|E|=|E1|+|E2|+1。所以有定理得证。
定理1的推论
第十章 树与有序树
10.1 树的基本概念 10.2 连通图的生成树和带权连通图的
最小生成树 10.3 有序树 10.4 前缀码和最优二分树

冠军
第二轮胜者 第一轮胜者
1 23
4
5
67
8
Godfried
Peter Betty
Albert
Mary Leabharlann arivinDorisDenise Gregory
Judy Hal
解:设有 x个1度顶点,则依题意有方程: 5•4+3•3+3•2+1•x = ∑ d(v) =2|E| =2(|V|-1) =2(5+3+3+ x-1) ∴ x=15
定理2
T=(V,E)是一个简单图,以下三条等价。 ① T是一棵树。 ② T连通, 且 |V| - 1=|E|。 ③ T中无圈, 且 |V| - 1=|E|。
任何一棵至少含有两个顶点的树至少有两片树叶。
证明:设 T=(V,E)是一棵树,若T中最多只有一片树叶, 则有
∑d(v) ≥1+2(|V|-1)=2|E|+1,
v∊V
这与结论 ∑ d(v) =2|E| 矛盾!
v∊V
矛盾说明 T 不止一片树叶。
例 设T为树,最大度△≥k,这里k≥1, 证明T至少有k片树叶。
树的定义
一个无向图若连通且不含圈,则称它为一棵树,记 为 T=(V,E)。 设T是一棵树, T中度数为1的顶点称为树叶,度数 大于1的顶点称为分枝点。
例 是否为树?
例1 画出所有5个顶点的树
定理1 设 T=(V,E)是一棵树,则有 |E|=|V|-1。
分析:对顶点数|V|进行归纳法证明。 当|V|=1和|V|=2时,定理显然是成立的。 归纳假设当|V|≤k时,定理成立。 考察|V|=k+1时的情况。 因为树无圈,所以从T中去掉任何一条边, 都会使T变成具有两个连通分支的不连通图。 这两个连通分支也必然是树,譬如说是 T1=(V1,E1)和T2=(V2,E2)。 显然,|V1| ≤k, |V2| ≤k。根据归纳假设,有 |E1|=|V1|-1, |E2|=|V2|-1。而|V|=|V1|+|V2|, |E|=|E1|+|E2|+1, 所以|E|=|V|-1, 即定理得证。
|E|=|E|-L,即L=0,原图无圈。
定理2的证明③①
已知T中无圈且|V|-1=|E|。
若T不连通,设 T有 k个连通分枝:
T1,T2,…,Tk,
Ti=(Vi, Ei ), 1≤i≤k。对于每一个i (1≤i≤k),
Ti是连通的且无圈,故Ti是树。由定理1知,
|Vi|-1=|Ei|,1≤i≤k。

n
n
∑|Vi|=|V|, ∑|Ei|=|E|
i=1
i=1
所以|V|-k=|E|,而已知|V|-1=|E|, 即有|V|-k=|V|-1,故 k=1,即T是连通图。
例 设G为n阶无向简单连通图,n≥5, 证明G或G的补图不是树。
证明: 若G或G的补图都是树,则 它们的边数都是 n-1。 于是
(n-1)+(n-1)=n(n-1)/2 可以解出n=4,与已知条件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