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对象——乾隆
认识西方文化——读《康雍乾三帝与西学东渐》
认识西方文化——读《康雍乾三帝与西学东渐》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实质性交流应始于明末清初的耶稣会入华,荷兰当代汉学家许理和认为这是中西文化之间最纯粹的一次文化交流。
胡适则认为“17世纪耶稣会在中国的巨大成功,就是文化间一见钟情的好例子”。
胡适说得不错,徐光启第一次见到圣母的西洋油画时,久久凝视而不离去;晚明大儒冯应京读到利玛窦的《天主实义》时,爱不释手,马上翻刻;李卓吾曾几次和利玛窦见面,帮其修改奏书,赠其诗文,称他为“极标致之人”。
三棱镜的神奇,红衣大袍的威力,《几何原本》的实用,天文观测的准确,如胡适所说“科学上的胜利,大大地推动了基督教的传播,为它赢得了不少当时最富才华、思想严谨的学者。
”近日拜读《康雍乾三帝与西学东渐》一书,对西方文化在明末清初的传播与接受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这本书有两个特点使你读起来爱不释手。
第一,她把研究的对象聚焦在清代前期的三个皇帝身上,追溯他们对西学认识的历程,考察他们在面对西方文化时,内心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内心的感受对其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这样使读者对当时西学东渐的大局有了一种宏观的了解与把握。
康熙对西学的兴趣源于清初杨光先和汤若望的“历法之争”;而雍正对传教士和西学的恶感和疏远,则是由于传教士穆敬远参与了皇子间的储位之争和雍正本人佛教信仰的背景;乾隆虽然文武兼备,但已再无康熙那样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他自己也写诗自嘲“皇祖精明勾股弦,惜吾未习值髫年。
而今老固难为学,自画追思每愧旃。
”西学只成了一种玩赏的对象。
应该说,康雍乾三帝对西学的态度和他们自己的性格、兴趣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一因素的分析上,因为一个帝王对外来文化的接受与认可或者是拒绝与排斥是和其整个统治政策连在一起的,这和一个个人对一种信仰的接受有着很大的不同。
例如,在谈到康熙对待天主教的态度时,作者认为康熙之所以对天主教较为好感是因为“耶稣会士的科学知识、对清廷的高效服务、合儒补儒的传教策略,使康熙对天主教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好感,并认定天主教不是邪教异端”。
乾隆历史故事
乾隆历史故事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清朝的一位伟大君主,他在位时期,实行了一系列改
革措施,使得清朝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昌盛。
乾隆皇帝本人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精通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也对历史文化极为热爱。
下面,我们来讲述一些乾隆历史故事,一起了解这位伟大皇帝的风采。
乾隆皇帝的治国理念是“仁政”,他十分重视民生,曾多次下江南巡视,了解
民情,解决民生问题。
他还大力发展农业,提倡种植水稻、棉花等农作物,鼓励农民发展生产。
在他的治理下,社会风气清朗,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
乾隆皇帝对文化艺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在故宫设立“文渊阁”来收藏和
研究古代书籍,还亲自撰写了大量的诗词和书法作品。
他还大力支持绘画艺术的发展,提拔了不少优秀的画家,使得绘画艺术在他的时代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阶段。
在外交方面,乾隆皇帝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决策。
他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外交
手段,扩大了清朝的领土,使得国家的实力得到了增强。
他还多次派遣使臣出使西域和东南亚国家,开展友好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清朝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
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社会的稳定得到了保障。
他的治国理念和领导才能,使得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一位君主。
乾隆历史故事就是这样,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
皇帝,他的治国理念、文化艺术和外交战争等方面的成就,都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希望我们能够继承乾隆皇帝的治国智慧,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古籍版本学读书笔记
《古籍版本学》读书笔记由于本科时期,我所在的学校并没有开设过文献学、古籍版本学之类的课程,因此,阅读黄永年先生的《古籍版本学》对我个人来讲,是对版本学基本知识的一次很好的普及。
黄永年先生在前言中讲到“古籍版本学是一门既古老又时新的学问。
”而在这本书中,作者“只在讲述古籍形制、宋金本地域时,承用了若干成说,此外,从书的结构到内容都贯彻自己的观点,谈自己的东西。
”因此,阅读此书,不仅是对个人缺乏的古籍版本学的基础知识的补充,也了解到了许多作者本人在古籍版本学方面独到的研究和见解。
通读过全书,为了加深记忆,同时为了方便以后在用到此类知识时便于查阅,作了读书笔记,将书中的重要知识点做了一些归纳。
由于此书算是版本学的启蒙课本,所以所谓读书笔记,不过是读书之时的摘要而已。
但纵然只是摘要,阅读此书也给我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帮我推开了古籍版本学的第一扇门。
本书有绪编和版本目录两编,其中绪编包括两章;版本史和版本鉴别包括十一章;版本目录包括两章,此外还有前序、目次和后记。
绪论中的第一章为研究对象,在此章中作者为古籍版本学明确了定义,讲清了古籍版本学研究的对象是我国汉文古籍通行雕版印刷以来的版本。
此外,还指出了:古籍下限(清末)和古籍版本的下限(实际上不存在下限)中国古籍的上限:从春秋末到战国时代由档案转变过来的《诗》、《书》、《礼》、《易》、《春秋》古籍版本的上限:(不包括竹木简书和帛书在内)刻本的出现,才真正算是古籍版本学的上限(唐中叶前期或盛唐时期)版本的含义:最初仅指雕版印刷的本子,后来所谓的古籍版本,实际上是以刻本为主体,同时也包括了活字本、抄本、批校本等各种不同的本子。
第二章是版本和善本。
在此章中作者提出了版本不能等同于善本,并将善本随着时代的转变而变迁的涵义做了逐步的说明。
善本的本义是书籍之校勘精审者(宋代)善本涵义的变化和混乱:凡旧必善“三性”、“九条”之说(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善本的两种含义:1、继承本来含义,校勘性的善本2、继承清以来的讲法,文物性的善本第三章讲述古籍版本学的研究角度和用途,古籍版本学有两个研究角度,第一是研究如何鉴别版本,大多数古籍本身并不用文字来标明它的版本和时代,这类研究也可称为“版本鉴别”;第二是研究每种古籍有过哪些版本,可称为“版本目录”。
史学概论 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整理版)1.历史: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
而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2.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3.历史科学:我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称之为历史科学。
4.兰克学派: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
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
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
在这一学派中,涌现出大批硕果累累的著名史学家,使兰克模式整整支配了西方史学界近一个世纪之久,而兰克本人则被尊为近代史学之父。
由于兰克的前述主张,使得这一派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等。
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
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到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质疑,而在20世纪50—60年代被彻底摈弃,取而代之者是缤彩纷呈的“新史学”诸流派。
5.客观主义史学:兰克倡导的客观主义史学,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以“如实直书”为基础2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3以史料批判为保证。
客观主义史学积极参与了19世纪西方社会普及和培养科学理性精神的过程,这是它的基本贡献。
除此之外,客观主义史学家们积极倡导和运用的史料考证方法继承和发展了自瓦拉以来到博学时代的史料考证传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化石记录历史,记载我们的历史。
今天,中国已经进入了地质时代,人类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的地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
中国从上古时期开始进入到封建社会,随着中国的发展也进入到了现代社会,进入到新时代。
我们国家也在经历着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时代的转型,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却没有提高。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时代,没有任何科学知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地质工作也是知之甚少,所以中国古代对矿藏的描述和记载也就慢慢出现在了我们现代社会中了。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古矿录》这样一本书给我们介绍古代在哪里发现了如此丰富而又准确的矿产。
很多人不知道古矿录主要出现在哪里。
我国近代以来,对于一些重要历史阶段都有比较详细地记载或者记述。
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清朝时期了。
下面就对中国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进行一个介绍。
今天大家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古矿录的主要内容“古矿录”是一个专题性的地质专业的书籍,是以矿产的相关知识为基础的专业专著。
从民国时期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一直作为我国地质工作者的基本工作而存在和发展着。
目前的《古矿录》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以《古矿录》为基础的矿产地质专著,二是以《地质简史》为基础,三个版本。
每个版本均有详尽的说明主要包括矿区分布、地质构造和地质背景等内容。
还会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地质问题以及研究进展以供大家学习。
古矿录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研究成果以及一些地质工作总结,比如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发现,可以根据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所以人们也就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地球的组成成分以及形成条件,以及各种矿产储量的大小等相关知识。
这样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我们国家现在应该发展和解决什么问题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矿录内容吧!1、研究成果对前人有关矿产勘查工作和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
其中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基本地质构造特点与地层剖面,二是地质构造规律及与矿床相关的地质构造及其成因、演化规律,三是有关水文地质、矿床及资源开采加工规律。
清乾隆赏瓶描金的微观变化
清乾隆赏瓶——描金的微观变化无论从人们的口碑,还是史书的记载中,以及大量实物上看,乾隆官窑瓷器堪称中国瓷器中的奇葩之一。
从原材料到器型、纹饰、工艺的所有方面都闪现着一流水准,所以才值得人们追捧和收藏。
但对乾隆瓷器至今从胎到釉发生的变化很少有人专题讨论过。
本文开始将陆续针对乾隆时期瓷器的各种变化,通过微观加以披露,使读者认知乾隆瓷器业已形成的新生态,有条件将形成一个系列。
探讨的方法从单色釉开始,首当其冲的为金彩。
因为金彩在器物的最外部,从工艺上讲为最后一道工序;从空间上分析属于与外界最接近的;从物质的活泼性上讲是最“顽固”不化的;从与瓷器胎釉结合的牢固程度上讲是最差的;从厚度上讲是最薄的等等因素。
有关金彩的讨论,古今书籍中很少,有的只以其上有金彩命名,如“乾隆粉青地金彩双耳瓶”、“乾隆仿铜器金彩牺耳尊”、“乾隆金釉加彩法轮”等等;有些以器物釉彩中有金彩陈述,如康熙红彩龙纹蒜头瓶中有“口沿饰金彩”,如乾隆粉青地金彩双耳瓶有“釉上满绘金彩缠枝莲纹、胫部以金彩涂绘”,如乾隆粉彩树石灵芝图瓶内有“口沿施金彩”,如乾隆古铜彩兽耳方瓶有“底刻阳文金彩”、“大青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缘体款”等等。
无一有关于金彩的具体描述,特别是金彩的变化。
在冯先铭《定窑及定窑系诸窑》一文中,有关定窑瓷器带金彩的描述为“定窑有金彩描花器,见于著录的仅有二件黑釉描金花卉纹碗。
两碗多年前流散到日本,现分别收藏于根箱美术馆及大和文华馆中。
故宫博物院定窑藏品中有白釉描金彩云龙纹盘三件,惜金彩大多伤脱,但云龙纹痕迹依稀可辨。
此盘当为宫廷用瓷,定瓷描金的具体制作方法,宋〃周密《志雅堂杂钞》说: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
考历代陶瓷器上的金彩,大多用胶来粘结,大蒜汁虽比较粘,但起不到粘结效果。
从传世的几件定窑金花碗上的金彩看,多数都已脱落,可见“永不复脱的记载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用金彩描瓷并不限于定窑,福建建窑所产黑釉碗上也有金彩装饰,传世品中有三件,一件碗里绘建筑花卉……空间金彩画兔毫纹”。
史学概论 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整理版)1.历史: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
而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2.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3.历史科学:我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称之为历史科学。
4.兰克学派: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
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
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
在这一学派中,涌现出大批硕果累累的著名史学家,使兰克模式整整支配了西方史学界近一个世纪之久,而兰克本人则被尊为近代史学之父。
由于兰克的前述主张,使得这一派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等。
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
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到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质疑,而在20世纪50—60年代被彻底摈弃,取而代之者是缤彩纷呈的“新史学”诸流派。
5.客观主义史学:兰克倡导的客观主义史学,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以“如实直书”为基础2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3以史料批判为保证。
客观主义史学积极参与了19世纪西方社会普及和培养科学理性精神的过程,这是它的基本贡献。
除此之外,客观主义史学家们积极倡导和运用的史料考证方法继承和发展了自瓦拉以来到博学时代的史料考证传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清代监察御史选拔制度探析
社会科学 2020年第3期刘社建:清代监察御史选拔制度探析清代监察御史选拔制度探析刘社建摘要:清代极为重视监察御史的选拔,经过前期演变,至乾隆二十九年监察御史选拔规定趋于定型。
从出身而言,进士出身的监察御史占据大多数,而以进士和举人出身的 监察御史占了绝大部分。
从原任职务而言,虽然不同时期存在差异,但自乾隆朝以来监察 御史大部分来自翰林院编修和六部郎中,翰林院检讨与部院员外郎虽然也有,但远少于编 修和郎中。
有清一代通过限定考选资格、严格考选程序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将忠君敢诛、勤敏练达、才品优长、刚正不阿的人员选拔进入监察队伍,正是通过对监察官员的严格选拔与任用,才使得清代监察制度较好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监察御史;乾隆朝;出身;职务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20)03 —0150- 12作者简介:刘社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 200020)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有清一代十分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康熙帝称御史为“柱下一星、列曜太紫、下饬官方、上参国 是”①,对监察官员寄以厚望。
在监察制度定型的前提下,监察制度能否充分发挥整纲饬纪、绳愆纠 谬、维护皇权、巩固统治的作用,监察官员整体素质及其发挥作用状况至关重要。
正是对监察官员 特别重视,清代自顺治朝始就不断健全完善监察官员选拔制度,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与乾隆前 期的演变,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监察官员选拔规定趋于定型。
本文首先以乾隆朝所选拔的监察御史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分析考察研究乾隆朝监察御史出身以及原职务情况,再把乾隆朝监察御 史选拔情况与此后嘉庆至光绪等朝选拔情况予以对比,并在此过程中考察分析清代监察御史选拔规定的特征以及沿革与变动状况。
之所以选择乾隆朝为首要研究对象,是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清代监察制度在乾隆前期才真正 定型,包括将监察御史明确划分为十五道,以及明确给事中和监察御史品级等。
乾隆朝上谕档检索版
乾隆朝上谕档检索版1.引言1.1 概述乾隆朝是中国历史上清朝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的上谕档是研究乾隆朝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上谕档是乾隆皇帝发出的上谕文件的收集和整理,记录了乾隆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重要事件和政策。
上谕档非常丰富而繁杂,被视为乾隆朝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
本文将以乾隆朝上谕档为主题,介绍如何进行档案检索。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乾隆朝上谕档的概述,包括其产生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其在当时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档案检索的方法,包括如何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档案馆的藏品和数字化技术进行检索。
最后,我们将探讨档案检索的重要性和乾隆朝上谕档作为研究对象的价值。
通过对乾隆朝上谕档的检索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乾隆朝的历史和政治制度,探索其中的政治决策、社会变革以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档案检索的方法和技巧,我们也可以为其他历史研究提供经验和启示。
总的来说,本文将介绍乾隆朝上谕档的概述,并探讨如何进行档案检索。
通过对这一重要历史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乾隆朝的历史和政治制度,以及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档案检索的方法和技巧也可以为其他历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文章结构部分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逻辑。
在本文中,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以及乾隆朝上谕档检索版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为乾隆朝上谕档简介和档案检索方法两个子部分。
乾隆朝上谕档简介部分主要叙述乾隆朝时期的上谕档的基本情况,比如其内容、形式和存放位置等。
档案检索方法部分则介绍了如何进行乾隆朝上谕档的检索,包括使用哪些工具和途径,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等。
结论部分主要总结了档案检索的重要性和乾隆朝上谕档的研究价值。
它强调了档案检索对于深入了解乾隆朝上谕档及其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并指出了研究乾隆朝上谕档可能带来的学术和历史价值。
乾隆元年博学鸿词科及其与学术、文学之关系研究
乾隆元年博学鸿词科及其与学术、文学之关系研究乾隆元年博学鸿词科(丙辰词科),是清代前中期一次影响很大的制科考试,对康熙十八年博学鸿儒科(己未词科)有因有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清代前中期的学术和文学走向。
对考试本身以及与试士子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清代这两次词科考试的不同,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清代科举制度,更加深刻地把握科举制度与学术和文学的互动关系。
正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主要以丙辰词科史实为研究对象,考察本次词科考试的开科背景,联系各种史料,尽最大可能还原考试过程及结果,联系诗赋试题分析考试内容,读出其与己未词科的不同之处。
第二章主要以丙辰词科士子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荐举及与试人数的考订,分析士子的荐举情况及地域来源情况,以及主要以录取士子为中心论述词科士子的待遇及出处等问题,以期彰显出词科考试之于常科之不同。
第三章主要论述丙辰词科与清中叶学术之关系,将其还原到晚明清初学术转向的历史背景下,联系丙辰词科策论试题及乾隆皇帝的御制同题文,分析丙辰词科对乾嘉学风确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经史之学为主要论述中心,介绍丙辰词科士子的学术成就。
第四章主要论述丙辰词科与清中叶文学之关系,首先从宏观角度观照丙辰词科及士子的各类文学活动的整体作用,进而以诗歌等文体为例,论述丙辰词科考试诗赋及重视经史之学对清中叶文学的发展变化之影响。
结语部分,主要联系不同的历史背景,从各个角度评价丙辰词科与己未词科的不同之处,从整体上对本次考试之于清中叶的学术、文学等领域产生的影响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另,校点李富孙《鹤征后录》,作为本文附录。
乾隆《潼川府志》文献学价值探析
·文献考略·收稿日期:2022-11-29乾隆《潼川府志》文献学价值探析罗 伊(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长春 130012)摘 要:乾隆《潼川府志》是在清代修志高潮下编纂的一部志书,不仅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更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编纂审慎、征文考据、保存佚文三个方面。
是志在体例上自成一家,对所收地方文献详加考证,并辑存了一些失传文献,通过考辨相关文献,对深入研究清代地方志编纂情况,以及清代潼川府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提供帮助。
关键词:乾隆《潼川府志》;文献学;地方志;地方文献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36(2024)02-0089-06AnalysisoftheBibliographicalValueofTongChuanFuZhiCompiledinQianlongPeriodLUOYiAbstract:TongChuanFuZhiinQianlongperiodisanannalscompiledundertheclimaxoflocalrecordscompila tionintheQingDynasty Itnotonlyhascertainhistoricalvalue,butalsohasimportantbibliographicalvalue,whichismainlyreflectedinthreeaspects:prudentcompilation,textualresearchandthepreservationofanonymoustexts Thisbookhasitsownstyle,conductingdetailresearchonthecollectedlocalliteratureandcompilingsomea nonymoustexts Throughtheexaminationofrelevantliterature,itprovidesassistanceforin depthresearchonthecompilationoflocalchroniclesandthehistoricalandculturalfeaturesofTongchuanintheQingDynasty Keywords:TongChuanFuzhicompiledinQianlongperiod;bibliography;localchronicle;localliterature0 引言潼川府,始置于北宋重和元年(1118),治荅县(今四川省三台县),属潼川府路。
乾隆陶瓷诗与陶瓷审美
摘要:作为“文化皇帝”,乾隆一生仅诗歌就创作有43719首,其中陶瓷诗249首,创造了中国陶瓷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
乾隆陶瓷诗的咏题对象十分广泛,其中又以中国历代名窑尤其是两宋名窑为主。
与许多诗歌创作不甚相同,乾隆陶瓷诗往往是“见了作”、“触了作”、“听了作”,甚至“考证辨伪”之后作。
咏题对象的“普遍性”、创作手段的“真实性”,造就了乾隆陶瓷诗所蕴含的陶瓷审美内容的“典型性”。
乾隆陶瓷诗,不仅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名窑史读本,也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陶瓷审美史读本。
关键词:乾隆;陶瓷诗;名窑考鉴;陶瓷审美;陶瓷文化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献编号:1009-4016(2020)04-0062-08Qianlong’s Ceramic Poems and Ceramic Aesthetics Hou Yangxiang乾隆陶瓷诗与陶瓷审美中国艺术研究院 | 侯样祥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皇帝”,乾隆1“喜好诗文、书法、绘画、戏剧,还会多种语言,熟悉儒家经典,深谙佛学文化,鉴赏文物,整理古籍”[1],等等,而且,每每能达到时代的“文化高峰”状态。
就中国陶瓷文化史而论,乾隆大量创作有以陶瓷为咏题2对象的“陶瓷诗”3,不仅将中国陶瓷诗创作推向历史巅峰,而且也为其建构了另一个“文化高峰”。
不无遗憾的是,在我国陶瓷学等研究领域,乾隆陶瓷诗似乎长期被遗忘4。
事实上,乾隆陶瓷诗蕴含的陶瓷美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具有普遍性、真实性、典型性等特征。
对于亟待建构的中国陶瓷美学体系而言,显然具有不可低估的文献价值。
一、乾隆陶瓷诗的咏题对象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有一部《清高宗御制诗》。
这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由官方组织编辑整理的一部乾隆诗歌汇集。
《清高宗御制诗》共编辑有“初集”、“二集”、“三集”、“四集”、“五集”、“余集”六集。
据初步检索与整理可知,《清高宗御制诗》共收集有乾隆从丙辰年(1736年)5到己未年(1799年)6近63年间创作的42639首诗歌7。
乾隆《威海卫志》的编纂与史料价值
乾隆《威海卫志》的编纂与史料价值郭维勇(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5)[摘要]乾隆《威海卫志》的纂修始于清雍正五年(1727),成书于乾隆七年(1742),是威海卫最后一部志书。
雍正十三年(1735),威海卫被裁撤并入文登县。
邑人郭文大出于为乡邦存信史的文化自觉,独自纂修卫志。
乾隆《威海卫志》的纂修过程十分曲折,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乾隆《威海卫志》在体例方面效仿康熙《文登县志》,采用纲目体,辖十门六十八目;在内容上,增补康熙《威海卫志》的阙略,侧重载录与卫城有关之事。
是志对研究明清威海地区的社会经济、风俗物产及卫所制度演变等颇有裨益。
[关键词]乾隆《威海卫志》卫所志郭文大史料价值[分类号]K29“卫之不可无志也,与州县等。
[1]”郭文大纂修的乾隆《威海卫志》,载录了关于威海卫建置沿革、社会经济、物产民俗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是志体例得当,《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评价其“纲目分明,厘次有序,甄采周备,记注详明,是现存山东卫志中之佳品。
[2]”但目前学界对乾隆《威海卫志》关注不多,且缺乏系统研究。
笔者试以威海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本乾隆《威海卫志》为对象,探究其编纂始末、版本、体例特点及史料价值。
1威海卫及其旧志概况威海其地,春秋时属齐国,秦时属胶东郡,汉至西晋属青州东莱郡。
北齐天保七年(556),分牟平县置文登县,属光州长广郡,威海在其境内。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防倭寇侵扰,加强海防,遂析文登县设威海卫,其名盖取“威震海疆”之意。
“太宗皇帝永乐间益修守御,倭寇不敢伺觊,有此备也”[2],领左、前、后三所,属宁海州,由山东都司兼辖。
威海之名由是而起,威海之城由是而筑。
清初依旧沿置威海卫。
顺治十二年(1655),裁左、前二所,归并威海卫。
康熙四十一年(1702),后所亦归并威海卫。
但在随后裁卫入县的浪潮下,雍正三年(1725)裁山东都司,威海卫改属登州府。
雍正十一年(1733)河东总督王士俊巡行山东,“授意守土裁并边卫,将成山卫改为荣成县,以威海省入。
乾清宫故事
乾清宫故事乾清宫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宫殿,位于北京故宫的内廷中央轴线上,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乾清宫故事指的是乾隆帝在乾清宫中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
乾隆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时庙号为"乾隆",年号为"乾隆"。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统治了60年之久。
乾隆帝非常喜爱乾清宫,曾经在这里进行了多次文集刻印的活动。
他非常注重文化教育,这也是他在位期间推动了中国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原因之一。
在乾隆帝统治时期,乾清宫成为重要的政治与文化中心。
他在这里举行过大规模的宴会,并邀请了许多文人墨客、名士达官来宫廷作客。
乾隆帝本身也是一位才情出众的皇帝,他经常与文人雅士交流,雍容华贵的乾清宫成为了文人们竞相歌颂赞美的对象。
乾隆帝对于文物收藏也非常感兴趣,在乾清宫中建立了著名的乾清园,收藏了大量的名贵字画和文物。
这些收藏很大程度上考验了乾隆帝的鉴赏眼光和文化修养。
乾隆帝还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他鼓励文人、官员、科学家等学习和研究新的科学知识。
乾清宫内的藏书楼中收藏了大量的历史典籍和科学著作,为这些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乾清宫故事中,乾隆帝还曾在这里举办过重要的政治会议和皇家婚礼。
乾隆帝曾经多次实行巡视南巡制度,考察各地,亲政有方。
乾隆帝统治期间,乾清宫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宫廷之一,其典雅和秀丽的宫殿建筑与郁郁葱葱的园林景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虽然乾隆帝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和稳定的时期,但也是一个有着种种问题和矛盾的时期。
乾隆帝在位后期,皇权的腐败和朝廷的陈腐渐渐显露出来,这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衰落和灭亡。
乾清宫故事记录了乾隆帝统治时期在乾清宫中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展现了乾隆帝对于文化、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关注与推动,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政治风貌。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乾隆帝个人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部分。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社会环境
乾隆时代,文学狱到一个达高峰,对知识分子的思想 压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在位期间,上承三代压制知 识分子,文字狱之多,令人发指。文人胡中藻写了一句 “一把心肠论浊清”的诗句,乾隆将其灭族。 其实,清 朝所兴文字狱并非全是讽刺满清的,但是,为了压制知识 分子,清朝统治者不过借题发挥。很多被砍头的知识分子, 其实,他们的文章在统治者眼里不过“其言诡谲不可狻保” 为了钳制思想,满族统治者不惜一切机会,对知识分子进 行整肃、收拾知识分子。不管是科考舞弊,还是腐败要案, 一旦与知识分子有牵连,就大肆整肃。仅江南奏销案就扫 荡汉族精英1万3多人。 满清所谓的廉政,也不过是巧妙 对汉族文化精英分子压制。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压 制,汉族有骨气的知识分子差不多收拾干净。尽管如此, 乾隆的文字狱迫害一直没有停止。
心理健康总貌
乾隆帝语言能力超群,乾隆精通满语(包括老满文和新满文)、汉语 和蒙古语,藏语和维吾尔语也达到了“能之”的程度,这在中国古代 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
乾隆帝不仅有文才,还善射。每年夏天乾隆接见武官后就在宫门外 比试射箭。 赛三次,每次射三箭。乾隆九箭一般中六七箭。二十八 年十月,他在大西门射九箭,箭箭中的。 但是,乾隆帝的视野仅限于中国本土,对同时期蓬勃发展的欧洲各 国的科学文化既不关心,也不了解。中国在乾隆时期和西方的差距越来 越大。
家庭环境及成长经历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 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尽管史料上记 载得很清楚,乾隆的生母就是钮祜禄氏。他在将清朝的康 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 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弘历是雍正帝第 四子,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亲王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雍正十三 年(1735年)即位,年号乾隆。 弘历幼年天资聪颖,颇 受皇祖康熙帝宠爱,曾为其慎择良师,进行多方面教育。 雍正元年(1723年)被密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 王,开始参预军国要务。
乾隆年间概况总结
乾隆年间概况总结乾隆年间是中国清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乾隆帝的统治下,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经济繁荣在乾隆年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乾隆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朝廷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调控,推行了一些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改革,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同时,乾隆朝廷还鼓励了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手工业品的质量和产量。
此外,乾隆帝还积极推动海外贸易,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的繁荣。
乾隆年间的经济繁荣也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民的收入增加,城市的商业活动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同时,乾隆朝廷还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和赈灾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和福利。
社会稳定乾隆年间,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乾隆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维护社会和谐。
通过加强对藩王的管控和限制,乾隆帝有效地稳定了国内的政治状况。
朝廷还积极推广法律制度,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和维护,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同时,乾隆帝注重教育和宣传工作,提倡儒家思想,倡导社会道德和秩序,培养了社会公德和家庭观念。
文化发展乾隆年间,文化蓬勃发展。
乾隆帝本人对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他注重对文人墨客的扶持和赏识,建立了清代最高学府——文渊阁,并推行科举制度,提倡儒学。
在乾隆年间,文人雅士们的才情得到了广泛的发挥,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
此外,乾隆年间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遣使西洋、修建人工湖、开展考古挖掘等,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乾隆年间是中国清朝历史上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文化发达的时期。
乾隆帝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乾隆朝廷注重社会和谐的维护,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在文化方面,乾隆帝注重文化艺术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译文(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原⽂+译⽂(全集)内容概述《阅微草堂笔记》是五种笔记⼩说的合集,《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的遣兴之作,“迫录见闻”、“时作杂记”,却⾮“消闲“之作,其中寓有深意。
其指导思想是“⼤旨期不乖于风教“,劝善惩恶。
此书采访范围,上起祖辈、官员、师友,下⾄晚辈、仆⼈、⼠兵等。
所记内容,以妖怪⿁狐为主,但于地⽅风情、宦海变幻,诗词⽂章、典章名物、医⼘星相、奇情轶事均有记述,内容相当⼴泛。
《阅微草堂笔记》是⼀部名著,在中国古代⽂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纪昀,字晓岚,直⾪献县⼈(今河北献县)。
乾隆⼗九年进⼠,由编修、翰林院侍读学⼠累迁⾄礼部尚书、协办⼤学⼠,加太⼦少保。
清代学问,⾄乾嘉⽽称为极盛,出现许多鸿儒博学,以儒家经书(兼及史部)为研究对象,考证字⾳、字义、名物、制度、版本等,开辟出⼩学(语⾔⽂字学)、⾦⽯、辑逸、校勘等辅助学科;⼤多考据精核,穷源溯委,词必有徵,由此形成⼀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术研究的巅峰时期。
⾄今学术界提起“乾喜学派”,仍是如雷贯⽿。
纪昀平⽣活动,事业成就,皆在乾隆、嘉庆年间。
就在那个国学兴盛、⼈才济济的时代,纪昀以“学问优”⽽为乾隆皇帝所赏识,被委任为编修《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试想若⾮胸罗星宿、笔补造化者,岂能凌驾⼀代,膺此重任?⽽纪昀确实不负众望,他囊括典经,牢笼述作,斟酌圣贤,剖破毫发,最终修成光前绝后的鸿⽂巨制。
其倾注⼀⽣⼼⾎所撰的《四库全书总⽬题要》,尤为研究国学者必读之作。
《清史稿》评纪昀说:“昀学问渊通。
撰《四库全书提要》,进退百家,铜深摘隐,各得其要指,始终条理,蔚为巨观。
”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写成的笔记⼩说。
原为五种,即《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乾隆五⼗四年(公元1789年)⾄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陆续写成。
每⼀种书成后,还未最终定稿,即被市廛书坊盗印窃刊,在社会上⼴为流传。
乾隆钟爱名泉水沏茶和对泉水的研究
乾隆钟爱名泉水沏茶和对泉水的研究摘要:乾隆帝钟爱泉水沏茶;乾隆对泉水的研究和选择;水是不纯水是天然溶液;水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形成与水化学类型;水垢的形成和对水质的影响;二氧化碳的生命健康意义;冷泡茶关鍵词:乾隆;茶;矿泉水;二氧化碳;水垢;冷泡茶清代皇帝乾隆(公元1711~1799年)享年88岁,是清最长寿的皇帝,这与他注重养生密切相关,他还特别关注饮水与健康,认为好水能健身养颜。
茶皇帝乾隆乾隆对茶情有独鈡:当他85高龄引退让位时,全体大臣上书“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皇帝笑着朱批“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留世的诗有两千余首,其中就有六百多首是写茶的;乾隆皇帝很喜欢游江南,六次下江南,五次去了茶园,还和杭州狮峰山的采茶姑娘们一起开心采茶。
可想而知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茶皇帝。
乾隆帝特别喜欢用名泉水沏茶,他因此尝遍天下名泉。
乾隆于是公元1748年(乾隆13年)来到济南趵突泉,侍从泉中取水杯奉御前,乾隆接杯微啜,立觉甘冽溢口,通体舒畅,不由惊讶:“真是天地造化美泉,朕竟不知用何言称其佳好。
乾隆皇帝就加封趵突泉为“第一泉”。
鎮江有一名泉名曰中泠泉,也称中濡泉,早在唐代就已闻名天下。
泉眼在滚滚長江底,泉水宛如一条戏水白龙,自江底汹涌而出。
因长江水深流急,汲取不易。
据传打泉水需在正午之时,先定位泉眼,绳系铜瓶下降至泉眼处,迅速拉开盖子,让泉水湧入壶中,才能汲到真正的泉水。
这可能是世界首创釆江底泉水方法。
南宋诗人陆游(公元1125~1210年)曾到此,留下了“铜瓶愁汲中濡水,不见茶山九十翁”的诗句。
中泠泉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泉水甘冽醇厚,盈杯不溢,特宜煎茶。
乾隆在公元1762年(乾隆27年)笫三次下江南路过鎮江时品尝了中泠泉水沏茶,对中泠泉赞不绝口。
待他回到北京后,对中冷泉水泡的茶仍然意犹未尽,为此提笔写下了赞颂中泠泉的两篇诗文,一篇为《御制试中泠泉作》,另一篇为《壬午仲春月中澣试中泠泉作》。
诗文中,乾隆对中泠泉极尽赞美之辞,大意是,今天,我试着品尝了一下中泠泉泉水,真不愧是天下第一泉,泉水甘甜醇厚,喝到嘴里如同琼浆玉液一样沁人心脾,让人有飘飘欲仙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平简介
爱新觉罗·弘历(1736年-1795年在位)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 康熙四十九年(1711年)。 雍正元 年(1723年)被密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 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 去世,弘历即位。 乾隆帝即位后,在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 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起复雍 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蠲免钱粮,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军事上多次平定西部少数民族贵族叛 乱,反击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完善了清朝对新疆和西藏等地 区的管理,进一步巩固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日 中国的版图;文化上编修了《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典籍;外 交上乾隆时清朝继续以“天朝上国”自居,和周边属国友好往 来,而对西方则坚持“闭关锁国”。他六下江南,大修宫殿、 园林;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统治。后期宠信大贪官和珅,加之 乾隆帝年事已高,吏治败坏,弊政丛出,激化了社会矛盾。 乾隆六十年(1795年)宣布于次年将皇位禅让给皇十五子 永琰,改元嘉庆,自己称太上皇帝,后仍掌握实权。 嘉庆四年(1799年) 正月初三,太上皇病逝,终年八十九岁。 谥“法天隆运至诚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 号高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马兰峪裕陵。
研究对象——乾隆
个人档案
出生: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 出生: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 五十年八月十三日 年 月 日 卒年: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 四年正月初三日( 卒年: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 年 月 日 享年: 岁 享年:89岁 属相: 属相:兔 执政时间:在位60年 实际掌权64年 执政时间:在位 年(1735年~1795年),实际掌权 年 年 年),实际掌权 (1735年—1799年) 年 年 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皇帝。 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庙号: 庙号:清高宗 陵寝:清东陵裕陵 陵寝:清东陵裕陵 父亲: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帝) 胤禛( 父亲:爱新觉罗 胤禛(雍正帝) 母亲: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母亲: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富察氏、 乌拉那拉氏、 配偶:孝贤皇后富察氏 纯帝继皇后乌拉那拉氏 孝仪纯皇后魏 配偶:孝贤皇后富察氏、纯帝继皇后乌拉那拉氏、孝仪纯皇后魏 佳氏。 佳氏。 子女: 子 子女:17子,10女 女 继位人: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帝) 颙琰( 继位人:爱新觉罗 颙琰(嘉庆帝)
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PowerPoint 禁止自动下载此外部图片。若要下载并显示此图片,请单击消息栏中的 “选项”,然后单击 “启用外部内容 ”。
心理健康总貌
乾隆帝语言能力超群,乾隆精通满语(包括老满文和新满文)、汉语 和蒙古语,藏语和维吾尔语也达到了“能之”的程度,这在中国古代 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 乾隆帝不仅有文才,还善射。每年夏天乾隆接见武官后就在宫门外 比试射箭。 赛三次,每次射三箭。乾隆九箭一般中六七箭。二十八 年十月,他在大西门射九箭,箭箭中的。 但是,乾隆帝的视野仅限于中国本土,对同时期蓬勃发展的欧洲各 国的科学文化既不关心,也不了解。中国在乾隆时期和西方的差距越来 越大。
自我意识
• 乾隆帝确为一代雄主,也是一个很有福气,也很会享福的 帝王。他晚年时曾深深陶醉于同历代帝王的比较,认为不 但“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罕有人 能相比,甚至连在位时间、年寿、子孙数目等方面自己都 是数一数二。封建制度在乾隆掌权下达到了历史巅峰。他 在位时期,平定新疆、蒙古,还使四川、贵州等地继续改 土归流,人口不断增加,突破了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 人口的三分之一,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 “康乾盛世”,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他60年的 稳定统治,维持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他的时代, 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 集大成的时代,到一个达高峰,对知识分子的思想 压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在位期间,上承三代压制知 识分子,文字狱之多,令人发指。文人胡中藻写了一句 “一把心肠论浊清”的诗句,乾隆将其灭族。 其实,清 朝所兴文字狱并非全是讽刺满清的,但是,为了压制知识 分子,清朝统治者不过借题发挥。很多被砍头的知识分子, 其实,他们的文章在统治者眼里不过“其言诡谲不可狻保” 为了钳制思想,满族统治者不惜一切机会,对知识分子进 行整肃、收拾知识分子。不管是科考舞弊,还是腐败要案, 一旦与知识分子有牵连,就大肆整肃。仅江南奏销案就扫 荡汉族精英1万3多人。 满清所谓的廉政,也不过是巧妙 对汉族文化精英分子压制。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压 制,汉族有骨气的知识分子差不多收拾干净。尽管如此, 乾隆的文字狱迫害一直没有停止。
研究心得
• 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 颂的时期。后期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致使吏治 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使乾隆帝辉煌的一生罩上了阴影。当乾 隆在自我陶醉的时候,也是中国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睡得最沉的 时候。欧洲列强的坚船利炮已经在中国周边出没,正在想方设法打开 中国的大门。而中国则被看似“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束缚 住了前进的脚步,乾隆时代的清王朝,开始成了腐朽落后的代名词。 尽管大清王朝和乾隆盛世已经成为历史的背影,但乾隆在维持中国领 土完整方面的作用和他在文治方面还是有非凡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 说,乾隆皇帝都是一个天生强势的帝王,先辈给他留下的,不仅有辽 阔的疆域和治世的积累,还有皇帝以天下为私产的思想基础。乾隆的 成功,正在于他最完全充分地利用了强势的地位,与出色的个人能力 相结合,将各方面的影响发挥到极大。只有在一个完全强势的帝王经 营下,才会有中国2000年来制度和思想文化上“大一统”的巅峰。 清朝的乾隆时期应该是其最强大、昌盛的时期,然而其强大昌盛,有 着前面有着康熙雍正等明君建立了很扎实的基础的缘故,当然也因为 乾隆也是一位不错的皇帝。
家庭环境及成长经历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 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尽管史料上记 载得很清楚,乾隆的生母就是钮祜禄氏。他在将清朝的康 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 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弘历是雍正帝第 四子,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亲王府。雍正十三 年(1735年)即位,年号乾隆。 弘历幼年天资聪颖,颇 受皇祖康熙帝宠爱,曾为其慎择良师,进行多方面教育。 雍正元年(1723年)被密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 王,开始参预军国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