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斑鳢(♀)杂交繁育及杂交子一代生物学研究进展
杂交鳢和乌鳢池塘养殖对比试验
杂交鳢和乌鳢池塘养殖对比试验目前,乌鳢养殖产业正遇到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如何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革,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乌鳢养殖产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杂交鳢是以乌鳢为父本,斑鳢为母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易驯食膨化颗粒饲料。
杂交鳢养殖全程采用膨化颗粒饲料投喂,可改善乌鳢养殖投喂冰鲜鱼造成的浪费及水质恶化、病害频发、水源污染等问题。
近年来,杂交鳢养殖发展较快,尤其在珠三角地区,已取代乌鳢、斑鳢的养殖,成为鳢科鱼类主养种类。
但目前关于杂交鳢养殖的研究报道甚少,笔者通过对杂交鳢和乌鳢池塘养殖情况进行对比,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07年在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华岑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采取池塘专养模式。
1.1 养殖环境条件杂交鳢和乌鳢养殖塘各2口,每口面积1334m。
(2亩),池塘为长方形,东西朝向,淤泥厚0.15~0.2 m,水深1.4~1.7 m;塘基高出水面0.5 m,进排水口设防逃设施,排灌水方便。
池塘一角移植约1/5水面的水葫芦以调节水质并供鱼隐蔽遮荫。
1.2 鱼种放养杂交鳢鱼种规格为1200尾/kg。
2口塘放养密度分别为7.5尾/m 和10.5尾/m ;乌鳢鱼种规格为1200尾/kg,放养密度分别为4.5尾/m 和9.7尾/m (表1)。
鱼种下塘前,以生石灰清塘消毒。
1.3 杂交鳢人工驯食杂交鳢鱼种规格达到3~5 cm时开始投喂膨化颗粒饲料,进行人工驯食。
1.3.1 驯食设施驯食池为室外土池,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水源无污染。
进排水口设防逃网。
在杂交鳢驯食期间,为避免冰鲜饲料或混合饲料的浪费,将饲料投于食台上,可根据池塘大小设置食台,食台设在水面下25 crn处,并成斜坡状,用竹桩固定,内侧四周固定20 C1TI高的30~4O 目网片,食台可随水位变化而进行调整。
I.3.2 驯食方法保持微流水状态。
杂交鳢及其亲本仔鱼耐饥饿能力的比较研究
时 间 的试 验 。 结 果 表 明 , 三种 仔 鱼5 7 饿 致 死 时 间分 别 为 1 d —1 d 1 d 1 O 饥 饿 0o 饥 、1 、 0 ; 。 茗 4 6 7
富 , 肉 质 细 腻 ,肉 味 鲜 美 ,具 有 利 湿 响 ,对 指导 苗 种培 育 过 程 中适 时投 卵孵 化 而 获 得 的 强侄 祛 瘀 、生 肌 补 血 、加 速 伤 口愈 合 之 功 饵 ,完 善 培 育 技 术 具 有 重 要 的实 践 意 12 方 法 . 效 ,是 经 济 和药 用 价 值 较 高 的名 贵 鱼 义 和 理 论 价 值 。 类 。 目前 , 国 内有 关 杂 交 鳢 及 其 亲 本 1 料 与 方法 材 分 别将 杂交 鳢 孵 仔 鱼 各 5 0 放 置 0尾
是 ,杂 交 鳢 和 乌 鳢 仔 鱼 死 亡 率 在 5 % 0 致 死 时 间 之 前 比较 低 ,而 此 阶段 斑 鳢
2O .
O 0 .
1 2 3 4 5 6 7 8 9 0 l 2 1 4 1516 1 8 1 ∞ 殂 i i 1 3 1 71 9
仔 鱼 的耐 饥 饿 能 力 ,通 常 采 用 测定 其饥 饿 致死 时 间【— ] 1 5 ,即5 % 0
和 1 0 饥 饿 致 死 时 间 来 衡 量 , 作 0%
为 “ 理 死 亡 的 界 限 ” 。 B a tr 生 l X e
和 He e(9 3首 先 提 出 了 “ 可 mp l1 6 ) 不
逆点 ” (h on fn —rt r t ep ito o eu n,
P R),即仔鱼耐受饥 饿的时 间临界 N
杂交鳢苗种关键培育技术
杂交鳢苗种关键培育技术佛山市顺德区活宝源生物科技胡雄旺海饲料实业邓一清苗种培育是水产动物人工繁衍的关键时期,关于大多数鱼类而言,仔鱼期被以为是整个养殖周期中最关键的时期,生鱼苗种培育尤其如此。
笔者通过一线实践体会总结了杂交鳢苗种的生物学特点及培育关键点,以供参考。
生鱼是对斑鳢、乌鳢等鳢科鱼类的俗称,目前养殖的品种要紧有斑鳢、乌鳢和杂交鳢,顺德地域是我国生鱼养殖的制高点,平均亩产过万斤,养殖品种要紧为杂交鳢,俗称杂交生鱼。
杂交生鱼是以乌鳢(山东种或湖南种)为父本,斑鳢(广东种)为母本,通过杂交取得的子一代。
杂交鳢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容易驯化为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等杂交优势,目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苗种培育是水产动物人工繁衍的关键时期,关于大多数鱼类而言,仔鱼期被以为是整个养殖周期中最关键的时期,生鱼苗种培育尤其如此。
即便在养殖水平最高的顺德区域,苗种培育成活率平均仅为2成,技术较好的养户成活率也仅为5成。
因此,本文通过论述生鱼苗种的生物学特性,试探并提诞生鱼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以期为业者提供参考。
一、生鱼苗的生物学特点一、孵化出膜至放苗前的生长规律刚孵出的仔鱼,全长约为4mm。
体色呈灰黑色带棕黄色。
体前段膨大,后部细小,形似小蝌蚪。
现在鱼苗借助油球浮力,鱼体侧卧悬于水面,运动力微弱,偶然做微弱的摆动,长时刻维持侧卧状。
现在鱼苗集群。
孵出后2天,全长约,油球开始从鱼体的一侧转移到腹部正常位置,现在鱼苗体色发黑,集群,形成黑色的一团浮于水面。
现在鱼苗仍很少活动。
孵出后3天,全长约。
躯体很黑,下颚突出于上颚之前。
现在,仔鱼尾部频繁摆动,运动能力增强,能做短距离的水平游动。
仔鱼有负趋光性,喜集群在隐蔽的地址。
孵出后4天,全长约7mm,躯体全黑。
鱼苗集群朝必然方向沿池边游动。
卵黄囊开始缩小。
仔鱼孵出后3-4天是用户从苗场拿苗的时期,鱼苗通过充氧袋运输到放苗地址。
二、放苗后的生长规律放苗当天(即孵化后第3-4天),鱼苗全身为黑色,全长约7mm,鱼苗卵黄囊开始消失,生鱼开始觅食,摄食小型浮游动物。
乌鳢、斑鳢及杂交种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及杂种鉴定
乌鳢、斑鳢及杂交种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及杂种鉴定乌鳢(Channaargus)和斑鳢(Channamaculata)是我国重要的土著鱼类品种,同属鲈形目(Perciformes)、鳢亚目(Channoidei)、鳢科(Channidae)、鳢属(Channa)。
乌鳢和斑鳢出肉率高,味道鲜美,肉质细腻,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及港澳市场和东南亚各国的欢迎。
并且它们对环境的要求不高,适应能力强,能实现高密度养殖,使得鳢科鱼类在水产养殖产业中越来越重要。
在生产养殖实践中,人们将乌鳢与斑鳢杂交获得了杂交鳢(斑鳢♀×乌鳢♂和乌鳢♀×斑鳢♂),杂交鳢在养殖生产中表现出良好的杂种优势。
由于杂交种具有优秀的养殖经济性能,养殖户更愿意选择杂交种进行养殖。
目前杂交鳢占了鳢科鱼类养殖量的绝大部分,成为鳢科中主要的养殖品种。
杂交种在实践生产中表现出优于亲本的性状,并且两杂交种之间也存在生长上的差异。
氧气是生产中影响水生动物的重要因素,耗氧率及窒息点与鱼类的生存、成长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从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方面对乌鳢、斑鳢及正反交杂交种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显示:在水温25.1℃条件下,平均体重48.88g的乌鳢、45.30g的斑鳢、44.20g的斑乌鳢和46.76g的乌斑鳢的耗氧率分别为0.22、0.16、0.19、0.17mg/gh,窒息点分别为2.47、1.45、1.18、2.01mg/L,讨论、分析了这4种鱼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窒息点的差异原因。
本实验接着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的角度对斑鳢、乌鳢和杂交鳢进行了比较分析,为鳢科鱼类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设计了覆盖乌鳢线粒体DNA的1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对4种鱼的线粒体全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完成后经过人工修正和拼接,得到4种鱼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
对4种鱼mtDNA的结构进行分析,定位了13个蛋白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控制区域基因的位置及大小,比较了4种鱼mtDNA存在的的差异。
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对2种病原菌的抗感染能力比较
C mp rsn o A t- fcino Hy r n kh a ( h n dag s 6 x Ch n am c /t 早)a dIsP rnst woP to ei a tra o a i n ninet f b i S a e ed C a n ru a n a uae o i o d n t aet oT ah gncB ce i
C. ma u ae a d n infc n i ee c sfu d a n h tan . h nNo adi eila wa h etd sr i ,h a trum ud wa c l t. n o sg i a tdf rn ewa o n mo g te sr is W e c r as r e st etse tan t eb ce i stets dsri teb ceim f i a u s e eo n sh dohl wa h et t n. h a t u udw s9×1 cu mli hc hr ee4dlt ngaeo 0 , 1 a e a r l 0 f/ nw ihteew r i i rd f1” uo l 0~。0 ad 1 1 n 0一, ei et ndsg a . / s teme inlta oe( Dm)o eh b dsa ee dw sb tenC ru n t n ci oaew s 5mlfh, da e l s L h j o 0 i h h d nt y r n kh a a ew e .ag sa d h i
斑鳢(♀)×乌鳢(♂)不同组合F_1代养殖性能分析
网箱 中。对 各组合 F 代的生长性能 和养殖效 果进行 比较 ,结果表 明 :广 东斑鳢 2 x山东 乌鳢 6( G) 合 F 代 1 S 组 。 的养殖效果最 好 ,体 重 、体 长增 加 量最 大 ,分 别 为 5 25 8 . 4g和 3 .0 a 4 8 m。且 生 长速 度 最 快 ,平 均 起 捕 规格 5 25 和平均产量 3 . 3 10g m ) 8. 4g 88 ( 0 / ,均显著大 于其 余 3个组合的 F 代 。 关键词 :斑鳢 ( h n amau t) C an cl e (早) a ×乌鳢 ( . ru) 5) C a s ( ;组合 ;养殖性 能 g
a v n e r i l o e c n r a oy ut r d i × 3 m × 1 4 m a e . Re u t s o e h tte b d e g h i — d a c d f w t f rse t y h u mak w sp l c l e n 3 m u . cg s s l h w d ta h o yl n t s n c e n n i h c e n f G c mb n t n F a 4 8 m n 8 . 4 g w i h w r el re t n te4 c mb n — rme ta d weg t n r me t o ia i l s3 . O c a d 5 2 5 , h c e e t a g s i o i a i oS o w h h to s F . Av r g ac i g sz n e r d ci n o G o ia in F a h i h s , w ih w r 8 . 4 g a d 3 . 3 in 1 e a e c t h n ie a d n tp o u t fS c mb n t 1w st e h g e t o o hc ee5 2 5 n 8 8
水产良种乌斑杂交鳢养殖技术
畜禽水产·养殖水产良种乌斑杂交鳢产良种乌斑杂交鳢养殖技术养殖技术生鱼是广东人对乌鳢、斑鳢及杂交鳢的统一称呼。
在自然界中,生鱼主要有两类,一个是乌鳢,另一个是斑鳢。
我国历来就有食用生鱼的习惯,将其视为滋补品。
要把1尾乌鳢养到3千克需要3年以上时间,斑鳢养殖则需时更长,而杂交种就能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例如,乌斑杂交鳢集乌鳢生长速度快、体型大、耐寒、耐低氧和斑鳢肉味鲜美等诸多优势于一体,突显了该鱼独具的竞争优势。
乌斑杂交鳢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和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惠农水产苗种繁殖场联合培育,是以经过多代选育的斑鳢、乌鳢为父母本杂交繁殖形成的F1代。
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生鱼属典型的肉食性鱼类。
该鱼为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为0~38℃,最适水温为16~30℃。
水温达到8℃以上时,常在水体中上层活动;水温下降到6℃以下时,游动缓慢,常潜伏于深水处;水温接近0℃时,则蛰居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动。
在自然界,它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时常潜于水底层,以摆动其胸鳍来维持身体平衡。
它生性凶猛,能捕食各种小型水生动物,尤其是鱼类。
过去,人们主要养殖传统的“四大家鱼”以及鲤鲫鳊,它们主要是草食性、滤食性和杂食性,生鱼就成了敌害鱼类,遭到清除和灭杀。
但是生鱼具有极高的食用价起的一种多年生蓼科牧草,耐寒抗高温,不择土壤,农田荒山、闲散地块、河边路旁皆可栽种,且能与果树、经济林套种。
北方地区春、夏、秋季可刈割,每年可割4~5次,南方地区年刈割5~6次,每公顷产量900~1500吨,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能满足130只鹅1年青饲料之需。
饲喂时可与上述其他科属牧草合理搭配,配制成混合饲料效果更佳。
六、种草喂鸡不论蛋鸡、肉鸡,因其生理特点,不宜大量食用牧草。
但农户小规模养鸡,可在夏、秋季节适量选用一些茎叶类牧草叶片,如菊苣、苦荬菜、俄罗斯饲料菜、小白菜、甘薯叶等,铡碎喂鸡,促使营养均衡吸收。
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
Ge o c n p idBi l g , 0 0 Vo .9 No 4 6 3 6 8 n mi s d Ap l o o y 2 1 , 1 , . , 7 — 7 a e 2
研 究 报 告
A te Let r
斑鳢 、 乌鳢 及其 杂交 种遗传 差异 的 A L F P分 析
刘苏 朱新平 - 陈 昆慈 , 2 赵建 潘 德博 李凯 彬
1 中国水产科学研 究院珠江水产研 究所, 广州, 30 2 5 0 8 ;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1 上海, 0 3 6 2 10
Ab t a t I h s p p r we a o t d AF P mo e u a r e e h i u o a ay e t e g n t i e e c s o sr c n t i a e , d p e L lc lr ma k r t c n q e t n lz h e ei d f r n e f c f
8 n iiu l o h n a m c l a C a n lu n er y r C auaa x . ru , mo gw i 5idvd a f a n a u t, hn aag sa dt i h bi .m c lt s C a ' h d( C ag s6) a n hc h
Ch nn c l t n ho na a g s a a ma u a a a d C n r u wa 0 r s c i l .t er h b d wa 5.The r s t h we h tt t 1o s 3 e pe t y h i y r s 2 ve i e uls s o d t a o a f
乌斑杂交鳢无公害高产养殖
乌斑杂交鳢是以乌鳢为母本、斑鳢为父本的杂交乌鳢新品种。
目前乌斑杂交鳢在珠三角地区发展了较大规模的池塘养殖。
乌斑杂交鳢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杂交性状优势较为显著,表现在生长速度快、耐低温等方面,深受养殖户的欢迎。
一、乌斑杂交鳢的特性乌斑杂交鳢属广温性鱼类,驯化后能进行低盐度养殖,其生性凶猛,养殖过程中摄食迅猛,而且抗逆性和抗病力强、病害少,可以进行高密度放养。
经过咸淡水养殖出来的乌斑杂交鳢在口感上比纯淡水养殖的更加清甜适口、肉味鲜美,具有海鱼的风味,收购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乌斑杂交鳢养殖周期为一年以上,需要越冬。
它能抗低温,即使水温达到0℃,依然可以存活,但越冬的乌斑杂交鳢会蛰伏起来,不再摄食,会严重影响生长速度,减慢上市时间;另外,只有在水温达到20℃以上时,乌斑杂交鳢才生长较快。
因此,在珠海养殖乌斑杂交鳢一般都是搭建冬棚,不但让其顺利越冬,而且还确保其生长速度不受太大影响,也可以比别人缩短上市时间,可避开集中上市的高峰期。
二、苗种培育及放养乌斑杂交鳢是经过多代选育的斑鳢、乌鳢为父、母本杂交繁殖形成的F1代,人工育种已经相对成熟,直接购买正规育种场繁育的人工苗即可。
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开展乌斑杂交鳢繁育,苗种繁育一般是5月开始。
广东气温比较高,育苗时间较早,一般在4月中旬已经开始繁育。
所得到的人工幼苗成活率、活力等也很好。
切忌单纯直接用野生的乌鳢、斑鳢进行杂交,这种没有经过选育过的后代生物学性状并不稳定,可能会出现养不大或者逆转,最终得不偿失。
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可以在当年的4月放苗。
乌斑杂交鳢摄食凶猛,同类也弱肉强食,放苗时要尽量保持苗种规格统一,浸泡消毒后再放入池塘。
放苗前也必须要测池塘的盐度,虽然乌斑杂交鳢有耐受咸水的特性,但由于乌斑杂交鳢是淡水育苗,放苗时池塘的盐度不能超过4。
其次要提前做好清淤、养水、检测水质等工作,确保水中的微生物足够丰富,可提高鱼苗成活率。
乌斑杂交鳢具有耐低氧特质,可以开展高密度养殖。
斑鳢Channa.maculata(♀)×乌鳢C.argus(♂)杂交子代及其亲本的遗传关系分析与鉴定
斑鳢 C h a n n a . m a c u l a t a( ) ×乌鳢 C . a r g u s(6) 杂 交 子 代及 其 亲本 的遗 传 关 系分 析 与 鉴定
江小 斌
( 福 州 市 海 洋 与 渔业 技 术 中 心 ,福 建 福 州 3 5 0 0 2 6 )
摘要 :应用 R A P D技 术研 究闽香鳢 及其亲本之间在遗传结构 、种 群多样性 上的相互关 系 ,由此 为探 讨 种 质鉴定提 供依 据 。在 所 用 的 9 0个 随 机 引物 中 ,有 3 5个 引物 在 闽香 鳢 及其 亲 本 之间 呈 现多 态 。通 过
近年 来 ,揭 示 生 物 样 品 间 在 遗 传 物 质 水 平
上差 异 的分 子标 记 技 术 的 发 展 和应 用 ,为 探 索
特 异 性状 的检 测 。 闽香 鳢 [ F i r s t i f l i a l g e n e r a t i o n o f C h a n n a . m a c u l a t a( )a n d C . a r g u s (6) ,c a l l e d F 1 l
C h a n n a .m a c u l a t a (早) ×乌 鳢 C . a r g s (6) u
R A P D) 是 由 Wi l l i a ms 等 于 1 9 9 0年 以 电泳 技 术和 P C R ( P o l y me r a s e C h a i n R e a c t i o n ) 扩 增 技
术 为核 心 发 展 起 来 的一 种 新 型 分 子 标 记 技 术 。
杂 交子 一代 。在 养殖 生产 中 ,闽香鳢 具有 生长速
度 较快 、抗 逆性 强 、个体较 大 等 明显 的杂 种优 势
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的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 ,杂交鳢 ( hn aag s × . au t 早) C a n ru 6 C m cl a 与其亲本相 比,表现 明 显杂种优 势 :在血液红细胞数 目、 a 白细胞数 目、血红蛋 白含量和 细胞 比容上 ,杂交鳓都 比亲本 高,差异显著( 0 0 ) P< .5 ;在红细胞体积上 ,杂交
卓 梁日 陈 峰 , 桂洪 , 记兴 孝磊 , 深 , 言 梁 邹
( .华 南农 业 大学动物科 学学 院,广 州 5 0 4 ; 1 1 6 2 2 .广 东中山 市三 角镇裕 荣鱼 苗繁 殖场 ,广 东中山 5 8 4 ) 2 4 5
摘 要 :本研 究 采 用 m细 胞 分 析 仪 、流式 细 胞 仪 和 涂 片制 作 方 法 ,对 杂 交 鳢 及 其 亲 本 m液 指 标 进 行 了 比较 分 析 。
Absr c : A o ta t c mpaai esu n t e blo n e e fh b i s a e e d a d i rnt s c nd ce yo nay e, r tv tdy o h o d i d x so y rd n k h a n t pae s wa o u td by c t a l z s l f w y o ty a lo i n. Co a e t t a e t te h b i na he d ma ie t( l tr i Th e l o el o c t mer nd b o d fh mp r d wi i p r ns, h y rd s ke a nf seIl eoss: h s e erdbod cl
( 0 0 ) h d b o el i so h hi s a e ed w r i i a t m l rta sp r t P < . 5 . B t P< . 5 ;te e l dc l s e f y r n kh a ee s n c nl s a e h n i ae s r o z d gf i y l t n ( 0 0 ) o h teh bi sa e e da d i ae t h d s a e e tg f l dc l h N y t s h s S p ae ,ad te h y r n k h a n s rn a m l p r na e o el i teD A snh i p ae( h s ) n h d tp s l c obo sn es
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1 中国水产科 学研 究院珠 江水产研究所 , 州 50 8 ;. . 广 1 3 0 2 上海海 洋大学水产 与生命 学院 , 上海 2 1 0 036
摘要
运用 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斑鳢 ( 、 旱)乌鳢 ( 及其杂交种 的形态 差异和判别进行 了分析 。在体 色 舍)
第3 O卷 第 4期
21 0 1年 8月
华
中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ah n rc lu a ie st o r a fHu z o g Ag iut rlUnv riy
Vo _ O No 4 l3 . Au . 2 1 4 8 4 3 g 0 1, 8  ̄ 9
斑鳢 、 乌鳢 及 其 杂 交种 形态 差 异分 析
判别准确率 达 1 0 。 0 关键 词 斑鳢 ; 乌鳢 ; 杂交鳢 ;形态差异 ; 框架 分析 Q 2 . ; 1. 3 1 3 S9 7 4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4 1 2 1 )40 8—6 002 2 (0 1 0—4 80 中图分 类号
斑 鳢 ( h n ama uaa C a n c lt )分 布于 珠 江水 系及海 其 父母 本之 间形 态 上 的遗 传 变异 关 系 , 旨在 为其 种
得杂交鳢_ 。杂交鳢在养殖生产 中体现出较好 的杂 6 ]
试验 鱼经 量
种 优势 , 生 长 快 、 驯 化 及 运 输 方 便 等 优 点 _ ] 其传统形态学数据和框架数据。传统形态学数据包 如 易 7。 书 近年来 , 珠三 角 地 区 , 交 鳢 已 逐 步替 代 乌 鳢 、 在 杂 斑 括可 数性 状 和可量 性状 , 2 项 。可数性 状有 背鳍 共 2 鳢 的养 殖 地位 , 为鳢科 鱼 类 中主要 的养 殖 品种 , 成 并 条数 、 鳍 条 数 、 鳍条 数 、 鳍 条 数 、 鳍 条数 、 胸 腹 臀 尾 侧 形 成 了较 大 的养 殖 规模 , 目前 还 在逐 步推 广扩 大 。 线鳞 数 、 线 上 鳞 数 、 线 下 鳞 数 、 侧 侧 脊椎 骨 数 、 骨 肋 由于杂 交 鳢 的形 态 与 父 母 本 有一 定 的相 似性 , 数 、 鳃耙 数 , 1 共 0项 ; 量 性 状 ( 确 到 0 1c 有 可 精 . m) 容 易造 成 混淆 , 特别 是 杂交 鳢大 范 围的养 殖 , 逃 逸 全长、 其 体长、 体高 、 体宽 、 头长 、 吻长、 眼径 、 眼间距、 尾
乌鳢(♂)×斑鳢(♀)杂交子代及其亲本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比较
乌鳢(♂)×斑鳢(♀)杂交子代及其亲本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比较刘凯;朱丽敏;姚桂桂;谢楠;刘新轶;王宇希【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0(022)002【摘要】分别对杂交鳢及其亲本3个群体的补体C3含量、补体C4含量、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酸性磷酸酶(ACP)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氖酶(CAT)活性等6个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CAT酶活性上,斑鳢显著高于乌鳢(P<0.05);在ACP活性上,乌鳢显著高于斑鳢(P<0.05),其他指标斑鳢和乌鳢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杂交子代的免疫指标上,补体C3和C4含量低于其双亲(P>0.05).SOD活性要高于斑鳢(P<0.05)和乌鳢(P>0.05),其余指标均介于其双亲之间.【总页数】4页(P173-176)【作者】刘凯;朱丽敏;姚桂桂;谢楠;刘新轶;王宇希【作者单位】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4;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4;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4;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4;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4;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4【相关文献】1.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对2种病原菌的抗感染能力比较 [J], 林启存;冯晓宇;蔡丽娟;许宝青;刘凯2.斑鳢Channa.maculata(♀)×乌鳢C.argus(♂)杂交子代及其亲本的遗传关系分析与鉴定 [J], 江小斌3.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的比较分析 [J], 卓孝磊;梁日深;陈言峰;梁桂洪;邹记兴4.闽香鳢[乌鳢(♂)×斑鳢(♀)]遗传生物学研究Ⅰ.子代和亲本形态比较 [J], 杨小强5.杂交鳢(乌鳢♂× 斑鳢♀)及其亲本血清胆红素和尿素氮的比较分析 [J], 杨国华;钟山;陆星;杨萍;李忠;茅沈丽;邹记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杂交鳢(斑鳢♀×乌鳢♂)内脏类结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分析
杂交鳢(斑鳢♀×乌鳢♂)内脏类结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分析刘春;李凯彬;王庆;常藕琴;梁慧丽;王芳;潘德博;石存斌;吴淑勤【摘要】Hybrid snakehead (Channa maculata 9 x C. argus S)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pecies cultured in the areas of eastern and southern China. With high density culture and rapid expanding production, problems of its disease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A disease with white spots in internal organs of hybrid snakehead broke out in Fushan and Guangzhou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1. Bacteria pathogens were isolated from diseased hybrid snakehead cultured in pond. Two bacteria strains with strong virulence were chosen for identifications. The morph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isolat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 ATB Expression System(ID32 STREP)and other assay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solated strain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ose of Aeromonas schuber-tii. Molecular analyses of 16S rRNA and gyrB genes were used for further identification. BLAST showed that 16S rRNA and gyrB genes of two strains possessed high similarities with their counterparts registered in GenBank and with each other. The virulent tests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pure culture of the isolated strains artificially infected hybrid snakehead, and the result indicate d that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bacteria (≥1 ×107 CFU/mL) caused acute death, and infected diseased fish displayed symptom of sarcoi-dosis after three day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no signs in7d post-challenge. The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isolated bacteria from the artificially infected diseased fish were the same as those of the original infected bacteria. Antibiotic sensitivity assays showed that among 16 antibiotics tested 14 were sensitive,and 2 were resistant.%从广东佛山、广州两地养殖场患内脏类结节病杂交鳢(Channa maculata♀× C.argus ♂)内脏器官分离到2株细菌,纯化培养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为WL-1和WL-2,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细菌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ATB系统细菌自动鉴定仪对分离菌株进行细胞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初步判定所分离菌为舒伯特气单胞菌.采用16S rRNA基因、DNA促旋酶的B亚单位蛋白(gyrB)基因对分离菌株进行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两个菌株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7%;分离菌株与GenBank上登录的舒伯特气单胞菌16S rRNA基因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均最高,达99%以上;分离菌株在系统进化树上与舒伯特气单胞菌聚为一族,进一步确认分离株为舒伯特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健康鱼后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内脏类结节病症状,从发病鱼内脏组织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综合理化特性分析、基因鉴定和人工感染实验确认舒伯特气单胞菌是杂交鳢内脏类结节病的致病菌.药敏实验发现分离菌株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14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2种药物耐受.【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2(036)007【总页数】7页(P1119-1125)【关键词】杂交鳢;舒伯特气单胞菌;16S rRNA基因;gyrB基因;鉴定;致病性【作者】刘春;李凯彬;王庆;常藕琴;梁慧丽;王芳;潘德博;石存斌;吴淑勤【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3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属气单胞菌科(Aeromonadaceae),气单胞菌属(Aeromanas), 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单极鞭毛, 运动极为活泼。
杂交鳢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杂交鳢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冯晓宇;王宇希;谢楠;郭水荣;刘新轶;姚桂桂【摘要】本文研究了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的亲鱼斑鳢(C.maculata)培育、杂交鳢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结果显示:斑鳢在杭州地区池塘条件下经人工培育可达性成熟,但无法在自然条件下过冬,需进行保温越冬.杂交鳢人工催产繁殖的适宜水温在22 ℃以上,以25~28 ℃为宜.25~30 ℃水温条件下,分二次注射LHRH-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在32 h以内;采用自然受精,泡沫箱或网箱孵化,其平均催产率为93.3%,平均受精率为72.9%,孵化率为64.1%,孵化时间18~45 h;通过定时过筛、分级分养、适时驯食等技术培育20 d左右,鱼种全长可达3.3~3.8 cm,平均成活率56.5%.【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10(040)006【总页数】5页(P56-60)【关键词】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人工繁殖;苗种培育【作者】冯晓宇;王宇希;谢楠;郭水荣;刘新轶;姚桂桂【作者单位】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所,杭州,310024;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所,杭州,310024;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所,杭州,310024;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所,杭州,310024;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所,杭州,310024;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所,杭州,31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1.2;S962杂交鳢是以乌鳢为父本、斑鳢(C.maculata)为母本通过人工杂交方法获得的杂交新品种,其外观形态与亲本相似[1]。
杂交鳢具有生长速度快、病害少、成活率高、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效益高等优点。
传统的乌鳢(Channa argus)养殖对自然渔业资源破坏严重,同时存在水质易恶化、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不稳定和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 、 活率高 、 成 易驯食膨化颗粒饲料的优 势。概括 了近几年来 国内外乌鳢( × 6) 斑鳢( ) 杂交繁育历史 、 杂交繁育技术 同时对 乌 鳢( × 6) 斑鳢( ) 子一代 的遗传特性 、 杂交 胚胎发育 、 生长性能、 抗逆性 、 血液指标 、 肉营养成分等研究 现状进行 了总结 。 肌
(. e a oa r q acG nt sucsadUi ai , n 打 A r utr, 1 K yL b r o o ut ee c ore n ti o Mi y t y fA i i Re lt n z o gi l e f c u
S a g a c a nv ri , h g a 0 3 6 P h n h iO e n U ie st S a h i2 1 0 , R 2 F s e isRe e r h I si t, y n . i r s ac n t u e h e t
HaghuA a e yo A r u ua Si csHaghu30 2 , R ) n zo cd m gi l rl c n e, n zo 1 0 4 P C f ct e
Ab ta t H b dsa eeditefsfi e eao rs rdb hn aags( a a n adC a n c l e sr c : y r nk ha r l l n r i cos e yC a n ru m l p r t n h amaua i sh i t a g i tn b e e) n t
e s y tme o f e uf d g a u e f e su . h s p p r s mma ie h t t e c o s r e i g h soy a d c o s r e i g a i a s t e d p f r n l e d t f T i a e u l e rz d t a h r sb e d n i r n r sb e dn t
,
关键词 : ; 乌鳢 杂交鳢 ; 杂交繁育 ; 创新
中图分类号 :9 1 ¥6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600 (0 0 —1a 0 10—6X 2 1)70 3一3 1
Pr g e si Cr s br e i fCh nn r s a d Cha na ma u at o r s n o s e d ng o a a a gu n n c l a a o o i a u n The r Fi s la ne a i n nd Bi l g c lSt dy o i r tFi lGe r to i ZHU i’ XI n , Ln , E Na ZHU S u r n , h - e ’ GUO u- o g , NG a — u, Yig s n Sh ir n 2 FE Xio y U n — e ’
d v lp n ,g o h p r r n e , t s e i a c , l o n e ,mu c e n ti o ff s f ilg n r t n c o s r d b e eo me t r wt e o ma c s sr s r ss n e b o d i d x f e t s l u r i n o rti a e e a i r s b e y t i l o
C a n g s a d C a n c l e T i a e l s p l o a i f rg r ls i n v t n o h n g s a d h n aa u n h r n a ma u a . h s a i f C a a a u n t l o n r
( m l p rn)I o a snwt p rn ,t rw i p e , a ahg uv a rt so gs esrs t c n f a aet ncmpr o i aet igo s nh hsed h s i sri l a , t n t s eia ea d e e . i h s i g h v e r r sn
tc nq e o y r s a e e d i C i a a d b o d n e e t e r, a d h g n t c aa t r t s mb y n c e h i u s f h b d n k h a n h n n a r a i r c n y a s n t e e ei h rc e si ,e r o i i c i c
(. 海海 洋大 学农 业部水 产种 质资 源 与利 用 重点开 放 实验 室 , 海 2 10 ; 1上 上 0 36 2 杭 州 市农 业科 学 院水产 研 究所 , . 浙江 杭 州 30 2 10 4)
摘 要 : 杂交鳢是以乌鳢( rn n ) 埘 。 为父本, 斑鳢( “ t) c l。为母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 相 比亲 本 , 有 生 长速 度 快 、 a 具 抗逆 性
湖南农业科 学 2 1 ,7 :3 ~ 3 . 1 0 ( ) 14 161 1 4
H na u nA
c l r lS i n e u t a c e c s u
乌鳢 ( X斑鳢 ( ) 6) 杂交繁育及杂交子 代 生物 学研 究进 展
一
朱
林 谢 ,
楠 朱树人 郭水 荣 z冯晓宇 z , , , , 李应森